古人怎样教孩子识字

古人怎样教孩子识字

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主要是私塾教育,私塾老师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能让儿童过了识字关。学习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让儿童背诵认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识字课本,便能识两千多字。识字之后便开始进行诵读训练,即大量诵读经典之作,熟练之后再由老师讲义,古代叫“开讲”。

为什么古代的识字教育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只要仔细地了解一下古代所采用的识字教材,就能发现其中奥秘所在。

从周朝的《史籀篇》,秦代的《仓颉篇》、《爰历篇》、《凡将篇》,西汉的《急就篇》,南北朝的《千字文》,唐朝的《蒙学》,宋代的《三字经》、《百家姓》,明代的《龙文鞭影》,清代的《小学韵语》等,中国的识字教材有十几种,上下约2600年的历史,都是遵循了以下几个规律:

1、音韵定位:以上教材全部都是韵语成文。古人早就认识到汉字在声音方面的特点就是一字一音,每个音都有一个韵。正因为汉字有韵,决定了汉字能够排列整齐,平仄押韵。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再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中国语言文字达到了最高的艺术境界,这里面汉字的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韵几乎无法开启中国古文化教育的大门。所以从小培养儿童对韵的语感,是学习汉字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古代童蒙教材几乎都是韵语的原因。

古人用韵还有第二个原因,用现代心理学的说法,韵语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一种记忆方法,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历史就是靠诗歌这种韵语的形式流传下来的。

2、四字一句:识字教材一般都是四字,个别也有三字,上面提到的10种权威的识字教材,有9种都是四字一句,只有《三字经》是三字一句。为什么用四字一句,这是很有讲究的。

儿童学语的过程是个训练发声的过程,因其控制声音的肌肉不发达,所以一次读的音节一般不超过四个。实验证明六七岁儿童读五个以上的音节和读四个以下的音节,其语句的完整性大不一样,古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四字一句符合汉字组词的习惯。受平仄押韵的影响,汉字组词大多按几何级数增长。早期汉字一字一词,随着语言的发展,两字一词的复合词越来越多,如上下、左右、黑白、前进、后退、道理、光明,再发展下去则是以四字一词的复合词为多。《中国成语大词典》收录的都是这一类的词,这也是中国语言的精华。

3、文涵百科:翻开古代的识字教材,都是按儿童应当掌握的知识来编写的,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主要是天文、地理、人伦、道德、历史、农耕、祭祀、教育等,让儿童在学字的过程中就能学到终生受益的知识。学字有三个境界,其一是就字学字,这就好比用字典学字;其二是既学字又学句,这就好比用文章学字;其三是学字、学句又学知,这是古人学字的最高境界。

从形式上可以看出古人识字也是随课文识字,但是古人的随文识字和我们今天的随文分散识

字截然不同,这就是古代识字教材的第四个规律,也是我们最难做到的一个规律。

4、集中识字、字不重复:现代语言教材无效重复占90%以上,古人恰恰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独辟蹊径。前面提到的“三百千”,其中《三字经》共1616字,《百家姓》共576个字,《千字文》共1000个字,“三百千”合起来共有汉字3192个,但不重复使用的字约2200个,生字占全部字数的70%,这么大密度的生字量,现代语言教材是望尘莫及的。

当我们用现代生理学、心理学、语言文字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去研究以上的古代识字教材和古人的识字教学方法时,会发现它们是非常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

首先是教材。古人早就发现汉字像一盘散乱的珍珠,一个字一个词学习是非常笨拙的,必须用义理这根线将散乱的珍珠穿成串才好学。在形式上必须做到八字成韵,四字组词,两字分节,单字定声。这样每个汉字就会在特有的音流、形流和义流中固定下来。心理学证明,当无意义的识记材料按音节韵律排列后,记忆效率至少能提高10倍以上,如果再加上义理,记忆效率就更高。这就是古代识字教材的诀窍。

再看教法。儿童识记的特点是先整体输入,后逐步细化。古人很早就悟出了这一点,他们先利用儿童形象记忆强的特点,把几千字的课文背得滚瓜烂熟,这时儿童对字形的感知已有了六七成,稍加训读,即可分句组词,单个指认。这种文—句—词—字的顺序显然是从整体走向分散,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现代识字教学中的字—词—句—文的顺序则是从分散走向整体,符合成人抽象思维的特点。

实践证明,古人的识字方法有独到之处,相当高明,也非常合理,儿童学起来轻松得多,效果也好得多。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必须要认识一定数量的字才能开始读和写。所以历代识字教学大多主张先集中识字,然后再读书。

编写识字课本《文字蒙求》的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说:“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能识二千字,可读书。”崔学古在《幼训》里也说:“凡训蒙勿轻易教书。识字至千字外,方用后法教书。”

当代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中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集中识字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前人在识字教学中第一步是用较短的时间教儿童集中地认识两千来字,然后才渐渐教他们读书。在这个集中识字的阶段,以教会儿童认字为主,至于每个字怎样讲,要求很低,怎样用,可以说完全不要求。这期间也开始教儿童写字,但是写字的进度跟认字的进度不一致,就是说,并不要求认什么字就写什么字。这是传统的集中识字教学的基本方法。”

林成滔先生在《字里乾坤》中也说:“汉语的主要特点是实行以单音词为基础的二次构词法为主,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识字教育没必要像拼音文字那样,分散开来用较长的时间去进行,而最好在短期内集中突击完成。”

所以古人让儿童集中学习约2000汉字,然后再教读书,这里面是含有深刻的教育思想的。

古人怎样教孩子识字

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主要是私塾教育,私塾老师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能让儿童过了识字关。学习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让儿童背诵认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识字课本,便能识两千多字。识字之后便开始进行诵读训练,即大量诵读经典之作,熟练之后再由老师讲义,古代叫“开讲”。

为什么古代的识字教育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只要仔细地了解一下古代所采用的识字教材,就能发现其中奥秘所在。

从周朝的《史籀篇》,秦代的《仓颉篇》、《爰历篇》、《凡将篇》,西汉的《急就篇》,南北朝的《千字文》,唐朝的《蒙学》,宋代的《三字经》、《百家姓》,明代的《龙文鞭影》,清代的《小学韵语》等,中国的识字教材有十几种,上下约2600年的历史,都是遵循了以下几个规律:

1、音韵定位:以上教材全部都是韵语成文。古人早就认识到汉字在声音方面的特点就是一字一音,每个音都有一个韵。正因为汉字有韵,决定了汉字能够排列整齐,平仄押韵。从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再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中国语言文字达到了最高的艺术境界,这里面汉字的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韵几乎无法开启中国古文化教育的大门。所以从小培养儿童对韵的语感,是学习汉字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古代童蒙教材几乎都是韵语的原因。

古人用韵还有第二个原因,用现代心理学的说法,韵语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一种记忆方法,世界上许多民族的历史就是靠诗歌这种韵语的形式流传下来的。

2、四字一句:识字教材一般都是四字,个别也有三字,上面提到的10种权威的识字教材,有9种都是四字一句,只有《三字经》是三字一句。为什么用四字一句,这是很有讲究的。

儿童学语的过程是个训练发声的过程,因其控制声音的肌肉不发达,所以一次读的音节一般不超过四个。实验证明六七岁儿童读五个以上的音节和读四个以下的音节,其语句的完整性大不一样,古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四字一句符合汉字组词的习惯。受平仄押韵的影响,汉字组词大多按几何级数增长。早期汉字一字一词,随着语言的发展,两字一词的复合词越来越多,如上下、左右、黑白、前进、后退、道理、光明,再发展下去则是以四字一词的复合词为多。《中国成语大词典》收录的都是这一类的词,这也是中国语言的精华。

3、文涵百科:翻开古代的识字教材,都是按儿童应当掌握的知识来编写的,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主要是天文、地理、人伦、道德、历史、农耕、祭祀、教育等,让儿童在学字的过程中就能学到终生受益的知识。学字有三个境界,其一是就字学字,这就好比用字典学字;其二是既学字又学句,这就好比用文章学字;其三是学字、学句又学知,这是古人学字的最高境界。

从形式上可以看出古人识字也是随课文识字,但是古人的随文识字和我们今天的随文分散识

字截然不同,这就是古代识字教材的第四个规律,也是我们最难做到的一个规律。

4、集中识字、字不重复:现代语言教材无效重复占90%以上,古人恰恰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独辟蹊径。前面提到的“三百千”,其中《三字经》共1616字,《百家姓》共576个字,《千字文》共1000个字,“三百千”合起来共有汉字3192个,但不重复使用的字约2200个,生字占全部字数的70%,这么大密度的生字量,现代语言教材是望尘莫及的。

当我们用现代生理学、心理学、语言文字学、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去研究以上的古代识字教材和古人的识字教学方法时,会发现它们是非常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

首先是教材。古人早就发现汉字像一盘散乱的珍珠,一个字一个词学习是非常笨拙的,必须用义理这根线将散乱的珍珠穿成串才好学。在形式上必须做到八字成韵,四字组词,两字分节,单字定声。这样每个汉字就会在特有的音流、形流和义流中固定下来。心理学证明,当无意义的识记材料按音节韵律排列后,记忆效率至少能提高10倍以上,如果再加上义理,记忆效率就更高。这就是古代识字教材的诀窍。

再看教法。儿童识记的特点是先整体输入,后逐步细化。古人很早就悟出了这一点,他们先利用儿童形象记忆强的特点,把几千字的课文背得滚瓜烂熟,这时儿童对字形的感知已有了六七成,稍加训读,即可分句组词,单个指认。这种文—句—词—字的顺序显然是从整体走向分散,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现代识字教学中的字—词—句—文的顺序则是从分散走向整体,符合成人抽象思维的特点。

实践证明,古人的识字方法有独到之处,相当高明,也非常合理,儿童学起来轻松得多,效果也好得多。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必须要认识一定数量的字才能开始读和写。所以历代识字教学大多主张先集中识字,然后再读书。

编写识字课本《文字蒙求》的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说:“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能识二千字,可读书。”崔学古在《幼训》里也说:“凡训蒙勿轻易教书。识字至千字外,方用后法教书。”

当代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中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集中识字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前人在识字教学中第一步是用较短的时间教儿童集中地认识两千来字,然后才渐渐教他们读书。在这个集中识字的阶段,以教会儿童认字为主,至于每个字怎样讲,要求很低,怎样用,可以说完全不要求。这期间也开始教儿童写字,但是写字的进度跟认字的进度不一致,就是说,并不要求认什么字就写什么字。这是传统的集中识字教学的基本方法。”

林成滔先生在《字里乾坤》中也说:“汉语的主要特点是实行以单音词为基础的二次构词法为主,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识字教育没必要像拼音文字那样,分散开来用较长的时间去进行,而最好在短期内集中突击完成。”

所以古人让儿童集中学习约2000汉字,然后再教读书,这里面是含有深刻的教育思想的。


    相关文章

    一年级趣味识字教学的点滴谈

    一年级趣味识字教学的点滴谈 王玉 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想像,一个个汉字连缀起来就是一片放飞的天空.语文 ...

    低年级识字教学论文: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

    低年级识字教学论文: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人的一生当中,小学阶段的识字量 是最大的,大约要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要求能读准 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语文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qu ...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一年级<口耳目>教学反思 孩子们是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刚踏入校园,才适应了拼音教学,又要面对新的挑战-学习识字.识字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老师的教学环节都和拼音教学有差距,孩子们能和自己配合好,给自己的这节课交上一份比较满 ...

    日月明教学片段赏析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

    [教材简说] <日月明>是一篇识字韵文,它通过韵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从教材编排的体系看,本单元之前的象形识字课显然已作了很好的铺垫.几个句意的理解完全可以通过会意字的特点进行分析.韵文的词串压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

    一年级语文对韵歌教案

    我上学了教案 设计说明 <我上学了>是初入校园的小学生的第一个语文学习内容,设置目的是帮助小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校生活产生兴趣和向往,实现从幼儿到学生的角色转换.为此,本课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游戏引入.图片欣赏.学唱歌曲. ...

    一下语文词语册

    小 学 语 文 1 第二册 词 语 册 本册识字的编排,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看齐 冰天雪地 百鸟争鸣 一丁点儿 万众一心 力争上游 鸣不平 百叶窗 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认识的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800个 ...

    一年级下册生字注音+组词

    万丁冬百齐复苏歌舞冰泉 争鸣说话朋友春高醒雷澡 枝软梳梢耍你们红绿花草 线论趣题底颜淋洒滴油欢 古声多处知忙古诗首眠处 闻村居醉烟童散忙洗认扫 真父母懂礼貌教认错事改 愿碗筷扫夸全奇妙却精赛 关掉完换员写音蹈爸全关 写完家看着画笑兴会胖喜 ...

    观今宜鉴苦,蒙以养正

    观今宜鉴古 ,蒙以养正 --浅谈蒙学教材的特点和现代意蕴 摘 要: 蒙学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和初步的养成教育启蒙教育,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小学.蒙学教材是幼童在启蒙教育阶段阅读的各种读本.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发展过 ...

    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我上学了 设计说明 <我上学了>是初入校园的小学生的第一个语文学习内容,设置目的是帮助小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校生活产生兴趣和向往,实现从幼儿到学生的角色转换.为此,本课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游戏引入.图片欣赏.学唱歌曲.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