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点轨迹方程常见的集中求法

新课标下高考中的圆锥曲线轨迹方程

惠水县民族中学 杨时芝

摘要: 动点的运动规律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是解析几何的一大课题:一方面求轨迹方程的实质是将“形”转化为“数”,将“曲线”转化为“方程”,通过对方程的研究来认识圆锥曲线的性质;另一方面求轨迹方程是培养学生数形转化的思想、方法以及技巧的极好教材。该内容不仅贯穿于“圆锥曲线”的教学的全过程,而且在建构思想、函数方程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等方面均有体现和渗透。 关键词:直接法、代入法、定义法、参数法和极坐标法

动点的运动规律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是解析几何的一大课题:一方面求轨迹方程的实质是将“形”转化为“数”,将“曲线”转化为“方程”,通过对方程的研究来认识圆锥曲线的性质;另一方面求轨迹方程是培养学生数形转化的思想、方法以及技巧的极好教材。该内容不仅贯穿于“圆锥曲线”的教学的全过程,而且在建构思想、函数方程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等方面均有体现和渗透。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求法:直接法、代入法、定义法和参数法。

一、直接法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动点为(x,y ), 根据几何条件直接寻求x,y 之间的关系式。 例 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0),(2,0),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直线AM 的斜率与直线BM 的斜率的商是3,点M 的轨迹是什么?

解:设设点M 的坐标为(x,y), 则

因为点A 的坐标是(-2,0),所以直线AM 的斜率k =

y (x ≠2) x -2y (x ≠-2) x +2同理,直线BM 的斜率k =

1

y

由已知由=3(x ≠±2, y ≠0) y

x -2

化简得点M 的轨迹方程为x+4=0(y≠0).

所以点M 的轨迹是直线x+4=0去掉点(-4,0).

二、代入法

利用所求曲线上的动点与某已知曲线上的动点的关系,把所求动点转换为已知动点。具体地说,就是用所求动点的坐标x,y 来表示已知动点的坐标并代入已知动点满足的曲线的方程,由此即可求动点坐标x,y 之间的关系式。

例 在圆x 2+y 2=4上任取一点P ,过点

P 作x 轴的垂线段PD,D 为垂足。当点P 在圆

上运动时,线段PD 的中点M 的轨迹是什么?

为什么?

解:设点M 的坐标为(x,y), 点P 的坐标

为(x 0, y 0) ,则 x =x 0, y =y 0 2

因为点P (x 0, y 0) 在圆x 2+y 2=4上,所以

x 0+y 0=4(1)

把x 0=x , y 0=2y 0代入方程(1),得

x x +4y =4即+y 2=1 422222

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是一个椭圆。

三、定义法

2

如果所给几何条件正好符合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曲线的定义,则可直接利用这些已知曲线的方程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例 若动点M 到点F (3,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x+4=0的距离小1,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

解:如图,设点M 的坐标为(x,y) 。

由已知条件可知,点M 与点F 的距离

等于它到直线x+3=0的距离。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点M 的轨迹是

以F (3,0)为焦点的抛物线,且p =4, 即p=8. 2

因为焦点在x 轴的正半轴上,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为y 2=16x 。

四、参数法

选择一个(或几个)与动点变化密切相关的量作为参数,用参数表示动点的坐标(x,y) ,即得动点轨迹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可得动点轨迹的普通方程。 用参数求轨迹方程的关键在于选择的参数,其选择原则是:

1、动点的运动是随着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即参数能反映动点的变化特征;

2、参数与题设的已知量有密切的联系。常用的参数有物理参数(时间、速度、位移)和几何参数(角度、有向线段的数量、斜率、点坐标)等。

例 过点M(-2, 0)作直线L 交双曲

线x 2-y 2 = 1于A 、B 两点,以OA 、O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PB 。求动点P 的

轨迹方程。

解:设过M 的直线方程为:

y = k (x + 2) (k≠0,k ≠±1) ,

3

代入双曲线x 2-y 2 = 1得:

(1- k2)x 2-4 k2x -4 k2-1 = 0

OAPB 为平行四边形,则:

4k 2

x P = xA + xB = ; 1-k 2

y P = yA + yB = k (xA + xB ) + 4k = 4k 22 ,k得x -y + 4xp = 0 P P 21-k

当L ⊥x 轴时,P 点坐标为(-4,0),也满足上述方程。

而由k ≠0,得x P ≠0。

故所求的轨迹方程为:x 2-y 2+ 4x = 0 (x≠0) 。

五、极坐标法;

根据题意建立极坐标系,引入动点的极坐标,寻找动点变量间的等量关系而求出动点轨迹的极坐标方程,再化极坐标方程为普通方程。

例 已知∠AOB =2α(0

线PQ 、PR ,且四边形OQPR 的面积为定值a 2,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解:以O 点为极点,∠AOB 的平分线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设P(ρ, θ) ∴OR = ρcos(θ+α) ,

= ρsin(θ+α),

OQ = ρcos(α-θ) , PR = ρsin(α-θ) ∴1ρ2sin(θ+α)cos(θ+α) + 2

1ρ2 sin(α-θ) cos(α-θ) = a2 2

4

即1ρ2[ sin2(θ+α) + sin2(α-θ)] = a2 4

12a 2

222 ∴ρ sin2α cos2θ = a ∴ρ cos2θ = 2sin 2α

即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 2a2csc2α (在∠AOB 的内部的一段) 。 参考资料:

1、《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徐斌艳主编 2003年9月版

3、《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数学教育 作者:汤文卿2004年第3期

5

新课标下高考中的圆锥曲线轨迹方程

惠水县民族中学 杨时芝

摘要: 动点的运动规律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是解析几何的一大课题:一方面求轨迹方程的实质是将“形”转化为“数”,将“曲线”转化为“方程”,通过对方程的研究来认识圆锥曲线的性质;另一方面求轨迹方程是培养学生数形转化的思想、方法以及技巧的极好教材。该内容不仅贯穿于“圆锥曲线”的教学的全过程,而且在建构思想、函数方程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等方面均有体现和渗透。 关键词:直接法、代入法、定义法、参数法和极坐标法

动点的运动规律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是解析几何的一大课题:一方面求轨迹方程的实质是将“形”转化为“数”,将“曲线”转化为“方程”,通过对方程的研究来认识圆锥曲线的性质;另一方面求轨迹方程是培养学生数形转化的思想、方法以及技巧的极好教材。该内容不仅贯穿于“圆锥曲线”的教学的全过程,而且在建构思想、函数方程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等方面均有体现和渗透。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求法:直接法、代入法、定义法和参数法。

一、直接法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动点为(x,y ), 根据几何条件直接寻求x,y 之间的关系式。 例 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0),(2,0),直线AM ,BM 相交于点M ,且直线AM 的斜率与直线BM 的斜率的商是3,点M 的轨迹是什么?

解:设设点M 的坐标为(x,y), 则

因为点A 的坐标是(-2,0),所以直线AM 的斜率k =

y (x ≠2) x -2y (x ≠-2) x +2同理,直线BM 的斜率k =

1

y

由已知由=3(x ≠±2, y ≠0) y

x -2

化简得点M 的轨迹方程为x+4=0(y≠0).

所以点M 的轨迹是直线x+4=0去掉点(-4,0).

二、代入法

利用所求曲线上的动点与某已知曲线上的动点的关系,把所求动点转换为已知动点。具体地说,就是用所求动点的坐标x,y 来表示已知动点的坐标并代入已知动点满足的曲线的方程,由此即可求动点坐标x,y 之间的关系式。

例 在圆x 2+y 2=4上任取一点P ,过点

P 作x 轴的垂线段PD,D 为垂足。当点P 在圆

上运动时,线段PD 的中点M 的轨迹是什么?

为什么?

解:设点M 的坐标为(x,y), 点P 的坐标

为(x 0, y 0) ,则 x =x 0, y =y 0 2

因为点P (x 0, y 0) 在圆x 2+y 2=4上,所以

x 0+y 0=4(1)

把x 0=x , y 0=2y 0代入方程(1),得

x x +4y =4即+y 2=1 422222

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是一个椭圆。

三、定义法

2

如果所给几何条件正好符合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曲线的定义,则可直接利用这些已知曲线的方程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例 若动点M 到点F (3,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x+4=0的距离小1,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

解:如图,设点M 的坐标为(x,y) 。

由已知条件可知,点M 与点F 的距离

等于它到直线x+3=0的距离。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点M 的轨迹是

以F (3,0)为焦点的抛物线,且p =4, 即p=8. 2

因为焦点在x 轴的正半轴上,所以点M 的轨迹方程为y 2=16x 。

四、参数法

选择一个(或几个)与动点变化密切相关的量作为参数,用参数表示动点的坐标(x,y) ,即得动点轨迹的参数方程,消去参数,可得动点轨迹的普通方程。 用参数求轨迹方程的关键在于选择的参数,其选择原则是:

1、动点的运动是随着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即参数能反映动点的变化特征;

2、参数与题设的已知量有密切的联系。常用的参数有物理参数(时间、速度、位移)和几何参数(角度、有向线段的数量、斜率、点坐标)等。

例 过点M(-2, 0)作直线L 交双曲

线x 2-y 2 = 1于A 、B 两点,以OA 、OB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OAPB 。求动点P 的

轨迹方程。

解:设过M 的直线方程为:

y = k (x + 2) (k≠0,k ≠±1) ,

3

代入双曲线x 2-y 2 = 1得:

(1- k2)x 2-4 k2x -4 k2-1 = 0

OAPB 为平行四边形,则:

4k 2

x P = xA + xB = ; 1-k 2

y P = yA + yB = k (xA + xB ) + 4k = 4k 22 ,k得x -y + 4xp = 0 P P 21-k

当L ⊥x 轴时,P 点坐标为(-4,0),也满足上述方程。

而由k ≠0,得x P ≠0。

故所求的轨迹方程为:x 2-y 2+ 4x = 0 (x≠0) 。

五、极坐标法;

根据题意建立极坐标系,引入动点的极坐标,寻找动点变量间的等量关系而求出动点轨迹的极坐标方程,再化极坐标方程为普通方程。

例 已知∠AOB =2α(0

线PQ 、PR ,且四边形OQPR 的面积为定值a 2,求动点P 的轨迹方程。 解:以O 点为极点,∠AOB 的平分线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设P(ρ, θ) ∴OR = ρcos(θ+α) ,

= ρsin(θ+α),

OQ = ρcos(α-θ) , PR = ρsin(α-θ) ∴1ρ2sin(θ+α)cos(θ+α) + 2

1ρ2 sin(α-θ) cos(α-θ) = a2 2

4

即1ρ2[ sin2(θ+α) + sin2(α-θ)] = a2 4

12a 2

222 ∴ρ sin2α cos2θ = a ∴ρ cos2θ = 2sin 2α

即动点P 的轨迹方程为:x 2-y 2= 2a2csc2α (在∠AOB 的内部的一段) 。 参考资料:

1、《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徐斌艳主编 2003年9月版

3、《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数学教育 作者:汤文卿2004年第3期

5


    相关文章

    轨迹方程的求法及典型例题(含答案)

    轨迹方程的求法 一.知识复习 轨迹方程的求法常见的有(1)直接法:(2)定义法:(3)待定系数法(4)参数法(5) 交轨法:(6)相关点法 注意:求轨迹方程时注意去杂点,找漏点. 一.知识复习 例1:点P(-3,0)是圆x2+y2-6x-5 ...

    圆锥曲线轨迹方程的求法

    一. 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利用动点运动的条件作出等量关系,表示成x,y的等式. 例:已知点A(-2,0),B(3,0).动点P(x,y)满足 · =x2,则点P的轨迹是(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解: (-2-x,- ...

    一类有心圆锥曲线方程的统一求法

    12数学通讯 2001年第12期 一类有心圆锥曲线方程的统一求法 魏敬波 (河北赵县中学, 河北 ) 中图分类号:O123. 3-42 :2001) 12-0012-02 1 几何的主要问题, 本刊1999年文[1]介绍了 方程的两点式及其 ...

    难点19轨迹方程的求法

    难点22 轨迹方程的求法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 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 这类问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 ...

    圆锥曲线之轨迹方程的求法

    圆锥曲线之轨迹方程的求法(一) [复习目标] (制卷:周芳明) □1. 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 □2. 会用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坐标代换法)求方程. [基础练习] 1.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的动点的轨迹方程 ...

    圆的轨迹方程特色教材

    轨迹方程 [教学目标] 一. 理解轨迹方程的定义 二. 掌握与圆有关的动点的轨迹方程求法 [知识要点] 轨迹方程求法: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交轨法 [经典例题] 1.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12(1) 求与点0(0,0),A(3,0 ...

    椭圆教学设计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1课时)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第一中学 袁嗣林 [教学及培养目标] 双基:理解椭圆的定义,明确焦点.焦距的概念,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椭圆的标准方程:进一步学习类比.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理解坐标法及其应用. 能力: ...

    圆的标准方程说课稿与教案

    圆的标准方程 说课稿 一.说课思路 1教材分析:<圆的方程>安排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A 版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圆作为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圆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是研究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案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案 浙江科技学院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06年5月 章节目 第一章 控制系统导论(2学时) 主要内容: 1.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1.2自动控制系统分类 1.3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4自动控制的发展简史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