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_德育工作题库

第九章 德育

答案在最后一页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 )

A 德育的社会功能 B 个体发展功能 C 个体享用功能 D 政治功能

2、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 德育内容 B 德育目标 C 德育过程 D 德育原则

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最符合下列哪个德育原则( )

A 导向性原则 B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4、德育的“认知模式”中,设置两难问题是为了( )

A 道德发展的形式 B 测量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C 测量道德发展的能力 D 测量道德发展的结构

5、德育“认知模式”的提出者是( )

A 科尔伯格 B 皮亚杰 C 班杜拉 D 奥苏伯尔

6、“私德教育”的核心是( )

A 家庭美德教育 B 个性品质教育 C 职业道德教育 D 交往礼仪教育

7、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 )

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

C 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D 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8、“为了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 )

A 德育的途径 B 德育方法 C 德育的结构 D 德育的内容

9、“社会模仿”的德育模式是一种( )

A 行为主义学说 B 认知主义学说 C 人本主义学说 D 认识—行为主义学说

10、狭义的学校德育专指( )

A 道德教育 B 传统美德教育 C 时事政治教育 D 思想教育

11、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道德知识的途径是( )

A 思想政治课 B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 劳动 D 少先队或者共青团活动

12 当受教育者达到了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意味着( )

A 德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B 德育过程中一个阶段的结束和新的阶段的开始

C 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消失

D 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

13、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是( )

A 提高品德认识 B 激发品德发展动机

C 陶冶品德情感 D 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14、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欧冠进行锻炼,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

A 说服法 B 榜样法 C 锻炼法 D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

15、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 )

A 爱国主义教育 B 劳动教育 C 宗教教育 D 民主和法制教育

16、“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 导向性原则 B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7、青少年品德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是( )

A 道德认知 B 道德情感 C 社会活动尤其是德育活动 D 道德意志

18、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 各学科教学 B 政治课 C 班主任工作 D 共青团活动

19、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的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 )

A 加减评价法 B 操行评语法 C 评等评分评语测评法 D 模糊综合测评法

2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 发展性功能 B 个体性功能 C 教育性功能 D 社会性功能

21、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

A 德育的政治功能 B 德育的生存功能 C 德育的发展功能

D 德育的享用功能

22、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叫( )

A 智育 B 德育 C 教学 D美育

23、德育具有( )

A 社会性、历史性 B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

C 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 D 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

24、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是( )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A 小学 B 初中 C 高中 D 大学

25、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 )德育目标的要求。

A 小学阶段 B 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 大学阶段

26、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 )

A 政治教育 B 思想教育 C 道德教育 D 心理健康教育

27、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

A 政治教育 B 思想教育 C 道德教育 D 心理健康教育

28、“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的规律。

A 智育过程 B 德育过程 C 心理咨询 D 教育学生

29、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属于(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30、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31、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原则的( )

A 导向型原则 B 疏导原则 C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32、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来了解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德育原则的( )

A 导向性原则 B 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33、德育的功能不包括( )

A 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 B 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

C 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 D 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3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

A 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 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 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3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 )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A 学生已有品德水平 B 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

C 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 D 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36、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要以( )

A 只用说服法就可以了 B 适当体罚也可以

C 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D 纪律为主,说服为辅

37、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大致是从自我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 )

A 自我调控 B 自我监督 C 自律 D 自我疏导

38、教书运用英雄任务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方法属于( ) A 说理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实际锻炼法

39、通过谈话、讨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法属于( )

A 情感陶冶法 B 榜样示范法 C 实际锻炼法 D 说服教育法

40、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 )

A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 疏导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4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 )

A 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2、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 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4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 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44、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

A 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

45、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A 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 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46、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包括( )

A 身体、精神 B 道德、学识 C 德、智、体 D 知、情、意

47、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

A 知 B 情 C 意 D 行

48、衡量人们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49、将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 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50、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A 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1、下列原则中既属于我国中学教育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

A 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2、品德构成的基础是( )

A 道德观念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3、( ),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

A 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5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 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 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 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55、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 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

56、以下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的策略有( )

A 突出道德争端 B 询问“为什么”问题 C 澄清与总结 D 使情境复杂化

57、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 课外校外活动 C 劳动 D 共青团活动

58、( )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基本方法。

A 榜样示范法 B 说服教育法 C 情感陶冶法 D 锻炼法

59、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 )

A 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管理模式

60、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是( )

A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61、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

A 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62、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A 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乌申斯基 D赞可夫

63、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

A 德育内容上 B 德育规律上 C 德育原则上 D 德育方法上

64、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

A 内容 B 层次 C 结构 D 方法

6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 关键 B 基础 C 内容 D 途径

66、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

A 各科教学 B 周队活动 C 课外活动 D 班主任工作

67、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

A 方法 B 手段 C 内容 D 途径

68、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

A 榜样法 B 说服法 C 陶冶法 D 锻炼法

69、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

A 说服法 B 榜样法 C 锻炼法 D 陶冶法

70、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71、德育中运用说服法要注意的要求不包括( )

A 明确目的性 B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C 以诚待人 D 坚持严格要求 。

72、德育中运用榜样法要选好榜样,榜样不包括( )

A 伟人的典范 B 教育者的示范 C 努力刻苦的同学 D 班级干部

73、( )是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

A 认知模式 B 体谅模式 C 社会模仿模式 D 行为主义模式

74、( )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A 认知模式 B 体谅模式 C 社会模仿模式 D 行为主义模式

75、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某种组合方式即称为( )

A 德育模式 B 德育策略 C 德育类型 D 德育形式

76、( )是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A 德育目的 B 德育原则 C 德育目标 D 德育规律

77、以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经过选择和处理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政治原则、思想观点及其体系是指( )

A 德育方法 B 德育内容 C 德育模式 D 德育过程

78、德育内容的性质和范围受制于( )

A 政治经济 B 学生年龄特征 C 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

D 教育者的价值观

79、学校德育内容的核心是( )

A 爱国主义教育 B 集体主义教育 C 理想教育 D 社会实践教育

80、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 导向和动力 B 关键 C 基础 D 物质基础

81、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 )统一过程。

A 个体与环境 B 个体与社会 C 个体与教育

D 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82、颜回说:“夫子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

A 导向性原则 B 疏导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83、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A 说服法 B 陶冶法 C 实际锻炼法 D 榜样示范法

84、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

A 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实际锻炼法

85、学生围绕一个社会问题,通过相互交流看法,共同分析测试或通过不同观点的争辩、论证,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分辨问题能力的方法是( )

A 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实际锻炼法

86、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

A 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 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87、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 思想德育 B 政治思想 C 思想品德 D 政治品德

88、道德教育的概念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教育,则是指( )上的德育,道德品质教育只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

A 伦理学 B 哲学 C 教育学 D 社会学

8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 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 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 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90、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 ),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A 自我评价能力 B自我调控能力 C 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学习能力

91、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

A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 班主任工作 D体育竞赛

92、对学生实施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主要属于( )的内容。

A 自觉纪律教育 B 集体主义教育 C 劳动教育 D 道德教育

93、“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制定纪律条文,使学生负有责任感”,这是实施( )的要求。 A 自觉纪律教育 B 集体主义教育 C 理想教育 D 道德教育

94、“爱班级、爱学校,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这主要属于( )的内容之一。

A 爱国主义教育 B 集体主义教育 C 理想教育 D 民主与法制教育

95、“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 )

A 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 B 知比行重要 C 行比知重要

D 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

96、学生的品德结构中,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

A 行是基础,知是关键 B 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C 意是基础,情是关键 D 意是基础,行是关键

97、“以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自觉,指明方向”主要依据了德育的( )原则。

A 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B 正面教育

C 知行统一 D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98、学生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养成是长期的过程,这提示教育者在德育过程要坚持( )原则。

A 共产主义方向 B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 因材施教 D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99、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的方式有( )

A 家访、书面联系、召开家长会 B 家访、召开家长会、亲子游

C 家访、书面联系、座谈会 D 家访、亲子游、座谈会

100、在德育过程中,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思想问题,那就违背了( )原则。

A 教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B 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C 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D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101、在德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

A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B 读书与参加生产劳动的统一

C 上课与做作业的统一 D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02、德育中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这体现了德育的( )

A 疏导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103、下列原则中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

A 导向性原则 B因势利导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04、品德构成的基础是( )

A 道德观念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105、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

A 人身观教育 B 价值观教育 C 素质教育 D 心理健康教育

106、德育的价值属性和( )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功能的两大含义。

A 社会性 B 个体性 C 教育性 D 享用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有( )

A 政治教育 B 思想教育 C 宗教教育 D 道德教育 E 生理健康教育

2、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有( )

A 说服法 B 榜样法 C 锻炼法 D 陶冶法 E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

3、下面对道德结构中“知、情、意、行”论述正确的有( )

A 知是基础 B 行是关键

C 德育工作必须遵照“知、情、意、行”的顺序,不能变更

D “情”对“知”和“行”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E “意”是“行”的自觉努力,“行”是“知”和“情”的外部表现

4、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 )

A 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B 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C 民族文化及传统道德 D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E 经济发展水平

5、下列关于“体谅模式”的正确理解有( )

A 采取中性立场,虚心接纳别人的观点 B 教育即学会关心

C 学龄前阶段是其所说的“社会试验期” D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E 这种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很可靠的

6、下面对德育工作者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主要活动是组织、控制德育过程 B 启发、引导、促进受教者思想品德的形成

C 引导学生向着目标方向发展 D 是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的代言人

E 应该在道德方面成为其他人的榜样

7、关于“社会模仿模式”论述错误的有( )

A 它是一种经典行为主义的模式 B 它是一种认知主义的模式

C 它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模式 D 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E 它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

8、关于现行我国德育目标的认识正确的有( )

A 强调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 B 对德育目标和个人生活幸福强调不够

C 注意到了德育目标的层次性 D 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形成并一直沿用到现在的 E 可能导致德育教育的政治化

9、思想教育不包括下面哪些内容( )

A 社会行为规范教育 B 心理健康教育 C 人生观教育 D 劳动教育 E 革命传统教育

10、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句话强调了( )

A 德育目标 B 德育途径 C 德育方法 D 德育结构 E 德育功能

11、说服法运用时应注意的要求有:( )

A 明确目的性 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C注意时机 D以诚待人 E调动学生主动性

12、认知模式的特征有:( )

A 人的本质是理性的 B坚持性善论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E倡导民主德育观

13、运用奖励和处分应注意的要求是( )

A 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B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C发扬民主

D 注重宣传和教育 E坚持严格要求

14、榜样法是以他人的( )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A 高尚思想 B模范事迹 C模范行为 D卓越成就

15、德育过程的结构要素有( )

A 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目标 E德育方法

16、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 )

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 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 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D 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E 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17、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

A 导向性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 启发性原则 E 疏导原则

18、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

A 政治课教学 B班主任工作 C劳动

D 共青团活动 E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19、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说服法,以下属于说服法的是( )

A 谈话 B报告 C参观 D讲解 E讨论

20、德育教育的体谅模式的特征有( )

A 坚持性善论,尊重儿童发展需求 B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C 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E 强调按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进行学校道德教育

21、德育目标的形成与确定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制约( )

A 教育者的个性 B 社会发展因素 C 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 D 人的发展因素

22、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表现如下( )

A 反映外部客观世界的矛盾 B 反映在学生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

C 反映在认识内容上的矛盾 D 反映在认识结果上的矛盾

23、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过程的区别表现在( )

A 活动方式的区别 B 影响因素的区别 C 形成结果的区别

D 指导思想的区别

2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

A 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 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过程

C 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D 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25、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可以从( )的一方面开始。

A 行 B 知 C 情 D 意

26、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主要有( )

A 德育目标 B 教师素质 C 德育内容 D 学生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

27、各科教学是德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这是因为( )

A 教学占用时间最多 B 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时总是受到一定思想的支配而影响学生的品德 C 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 D 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内容

28、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是( )

A 政治经济 B学生年龄特征 C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

D 教育者的价值观 E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29、道德过程的特点有( )

A 主体性 B实践性 C统一性 D渗透性 E长期性

30、教育过程中,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思想问题那就违反了( )的原则。

A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C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E 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3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注意( )

A 针对性 B多开端性 C全面性 D长期性 E权威性

32、对不同的时间、地点、情景和对象发生的同类思想品德问题,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采取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

A 应是相同的 B 应是完全不同的 C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 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E以教育原则为主导

33、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

A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B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C 创设良好的情境

D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E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4、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

A 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B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C 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D 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E 发扬民主,获得群众的支持

35、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下列属于说理教育法的是( )

A 讲解 B 报告 C 表扬 D 批评 E参观

36、参与式方法主要包括( )

A 榜样示范 B 陶冶教育法 C 讨论法 D 角色扮演法 E 自我教育法

37、在德育方法中,( )是陶冶法的典型特征。

A 摆事实、讲道理 B 创设良好的情境 C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活动

D 操行评定 E 潜移默化

38、德育在形式上包括( )

A 社区德育 B 家庭德育 C 单位德育 D 学校德育 E 社会德育

39、德育过程的规律主要包括( )

A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B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C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D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规律

E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反复性规律

40、共青团活动是德育的途径之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A 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B 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

C 使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D 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良好品质

41、锻炼法是有目的组织学生进行一定实际活动,中学德育中的锻炼法包括( )

A 报告 B 练习 C 制度 D 委托任务 E 组织活动

42、德育方法之一的处分,一般可分为( )

A 警告 B 训诫 C 记过 D 留校察看 E 开除学籍

43、对社会模仿模式理解正确的选项有( )

A 由美国班杜拉创立 B 吸收了认知发展的某些观点,并与行为主义的合理内核相结合 C 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D 理论拼凑痕迹明显 E 在文化环境与人的道德发展相互作用方面有重要的成果

三、判断题

1、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

2、导向性原则更多的是以国家的政治要求和社会性质作为提出原则的支持点。( )

3、教学具有教育性,所以教学中永远有德育。( )

4、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时,成效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时间的多少。( )

5、陶冶法中创设情境的任务必须由教师来做。( )

6、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 )

7、我们常说的“助人为乐”是指德育的这种个体享用功能。( )

8、德育内容决定德育方法。( )

9、“社会模仿模式”所用的德育的主要方法是“榜样法”。( )

10、“体谅模式”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 )

11、学校德育具有政治、经济等功能意味着学校德育对学校发展起着完全、直接参与的作用。( )

12、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则是指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

13、道德教育的本质是指个体社会人格的塑造或对个体道德人格发展方面所起的推动。( )

14、德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主要指的是对个体品德心理结构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

15、德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 )

16、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具体说来就是德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

17、德育社会性功能的实现具有间接性。( )

18、在社会性功能之中,德育的经济功能是学校德育政治、文化功能中的中介。( )

19、自律和他律的道德的共性是具有某种外在的强制性,这说明强制性是真正道德的本质。( )

20、个体享用性的实质是让个体在道德学习与生活中领会、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人格尊严与优越,因而具有审美的性质。( )

21、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是人的精神内核。( )

22、在我国中学中,智育是最核心的内容。( )

23、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行是基础,知是关键。( )

24、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25、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反复是不正常现象。( )

26、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

27、德育过程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一对矛盾,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难以协调。( )

2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主要适用于比较后进的学生。( )

29、学生某一道德认识的提高,标志着他的思想品德的提高。( )

30、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受制于政治经济。( )

31、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核心。( )

32、不同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重点是不变的。( )

33、教育者的价值观不同,德育过程中预定内容的实现程度不同。( )

34、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 )

35、在德育中,表扬与处分是一种德育途径。( )

36、德育方法指的是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 )

37、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 )

38、德育相对于智育、体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

39、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全面发展。( )

40、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德育目标。( )

41、智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

42、社会主义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43、德育内容有四个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

44、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

45、德育过程的机构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 )

46、德育方法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

47、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48、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

49、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

50、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体现了初中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 )

51、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也是最特殊的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52、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大要素。( )

53、思想品德四要素中,道德认识是关键。( )

54、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

55、德育目标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 )

56、我国德育的方法主要有五种:榜样法、说服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

57、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58、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

59、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不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

60、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

61、表扬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赞许和表扬。( )

62、德育模式的三种形式:认知模式、体谅模式和目的游离模式。( )

63、一般说来,认知模式重情感,体谅模式重认知,社会模仿模式重行为。( )

64、认知模式由瑞士学者班杜拉提出的。( )

65、道德讨论中的两个阶段是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 )

66、四种深入提问是升华性提问、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澄清与总结、角色扮演问题与策略。

( )

67、道德教育奉行发展性的原则。( )

68、认知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

69、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思想政治教育。( )

70、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与世界性等特点。( )

71、德育工作必须遵照“知、情、意、行”的顺序,不能变更。( )

72、“体谅模式”, 这种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很可靠的。( )

73、德育工作者应该在道德方面成为其他人的榜样。( )

74、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

75、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

76、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体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主导。( )

77、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

78、德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

79、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德育过程。( )

80、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

81、陶冶法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 )

82、说服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 )

83、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 )

84、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

85、中学德育主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能力、抗拒腐蚀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

86、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等能力构成。( )

87、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情是基础,行是关键。( )

88、“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锻炼法。( )

8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 )

90、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两难问题。( )

91、认知模式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 )

92、社会模仿模式认为:教育即学会关心。( )

93、体谅模式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不具有行为主义倾向。( )

94、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

95、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

96、体谅模式形成于70年代,由美国学者班杜拉所创立。( )

97、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是对品德发展的手段。( )

98、认知模式太过于强调认知力的作用,忽视了对道德行为的研究。( )

99、道德两难问题只能用于测量儿童的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

100、麦克费尔提出了关于青少年期是人生“社会试验期”的假设。( )

9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BDBB ,6—10:AABDA ,11—15:AABCC ,16—20:BCABD ,21—25:DBDBC , 26—30:BCBAB ,31—35:CCCDA ,36—40:CCBDD ,41—45:DBDCD ,46—50:AADBC , 51—55:BADCC ,56—60:CABAB ,61—65:BAACB ,66—70:DDBCA ,71—75:DDBCA , 76—80:CBABA ,81—85:DBBAC ,86—90:CCCCC ,91—95:DDABA ,96—100:BBDAC , 101—105:DBAAD ,106.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 2.ABCDE 3.ABDE 4.ABCD 5.ABD 6.ABCD 7.ABC 8.ABCE 9.AB 10.BE

11.ABCD 12.ACD 13.ACD 14.ACD 15.ABCE 16.ADE 17.ABCE 18.ABCDE 19.ABCDE

20.ABD 21.BD 22.ABC 23.ABC 24.ABCD 25.ABCD 26.ACD 27.ABCD 28.ABCD

29.ABCDE 30.BC 31.ABCD 32.CD 33.ABE 34.ACD 35.ABE 36.CD 37.BE 38.BDE

39.ABCDE 40.BCD 41.BCDE 42.ACDE 43.ABCDE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20:√√××√, 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

61—65:√×××√,66—70:√√××√,71—75:×××√√,76—80:×√××√,81—85:×√√√√,86—90

第九章 德育

答案在最后一页

一、单项选择题

1、德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 )

A 德育的社会功能 B 个体发展功能 C 个体享用功能 D 政治功能

2、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

A 德育内容 B 德育目标 C 德育过程 D 德育原则

3、“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最符合下列哪个德育原则( )

A 导向性原则 B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4、德育的“认知模式”中,设置两难问题是为了( )

A 道德发展的形式 B 测量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C 测量道德发展的能力 D 测量道德发展的结构

5、德育“认知模式”的提出者是( )

A 科尔伯格 B 皮亚杰 C 班杜拉 D 奥苏伯尔

6、“私德教育”的核心是( )

A 家庭美德教育 B 个性品质教育 C 职业道德教育 D 交往礼仪教育

7、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 )

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矛盾

C 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D 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8、“为了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 )

A 德育的途径 B 德育方法 C 德育的结构 D 德育的内容

9、“社会模仿”的德育模式是一种( )

A 行为主义学说 B 认知主义学说 C 人本主义学说 D 认识—行为主义学说

10、狭义的学校德育专指( )

A 道德教育 B 传统美德教育 C 时事政治教育 D 思想教育

11、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道德知识的途径是( )

A 思想政治课 B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C 劳动 D 少先队或者共青团活动

12 当受教育者达到了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意味着( )

A 德育目标的最终实现

B 德育过程中一个阶段的结束和新的阶段的开始

C 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消失

D 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

13、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是( )

A 提高品德认识 B 激发品德发展动机

C 陶冶品德情感 D 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14、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在实践中欧冠进行锻炼,以提高品德认识和实际活动能力,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是( )

A 说服法 B 榜样法 C 锻炼法 D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

15、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 )

A 爱国主义教育 B 劳动教育 C 宗教教育 D 民主和法制教育

16、“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 导向性原则 B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C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7、青少年品德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是( )

A 道德认知 B 道德情感 C 社会活动尤其是德育活动 D 道德意志

18、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 各学科教学 B 政治课 C 班主任工作 D 共青团活动

19、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的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 )

A 加减评价法 B 操行评语法 C 评等评分评语测评法 D 模糊综合测评法

2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 发展性功能 B 个体性功能 C 教育性功能 D 社会性功能

21、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

A 德育的政治功能 B 德育的生存功能 C 德育的发展功能

D 德育的享用功能

22、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叫( )

A 智育 B 德育 C 教学 D美育

23、德育具有( )

A 社会性、历史性 B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

C 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 D 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

24、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是( )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A 小学 B 初中 C 高中 D 大学

25、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是( )德育目标的要求。

A 小学阶段 B 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 大学阶段

26、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的( )

A 政治教育 B 思想教育 C 道德教育 D 心理健康教育

27、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塑造培养,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

A 政治教育 B 思想教育 C 道德教育 D 心理健康教育

28、“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符合( )的规律。

A 智育过程 B 德育过程 C 心理咨询 D 教育学生

29、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属于(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30、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31、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体现了德育原则的( )

A 导向型原则 B 疏导原则 C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32、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来了解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体现了德育原则的( )

A 导向性原则 B 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33、德育的功能不包括( )

A 培养学生的品德,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 B 决定学校教育的性质

C 发展学生的体力,增强他们的体质 D 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3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

A 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 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 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3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 )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普遍的矛盾。

A 学生已有品德水平 B 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

C 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 D 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36、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要以( )

A 只用说服法就可以了 B 适当体罚也可以

C 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D 纪律为主,说服为辅

37、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性的,大致是从自我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 )

A 自我调控 B 自我监督 C 自律 D 自我疏导

38、教书运用英雄任务的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方法属于( ) A 说理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实际锻炼法

39、通过谈话、讨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方法属于( )

A 情感陶冶法 B 榜样示范法 C 实际锻炼法 D 说服教育法

40、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这样的德育原则是( )

A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 疏导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4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 )

A 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2、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 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4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 说服教育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44、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

A 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

45、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A 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 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46、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包括( )

A 身体、精神 B 道德、学识 C 德、智、体 D 知、情、意

47、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

A 知 B 情 C 意 D 行

48、衡量人们思想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49、将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

A 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50、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A 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51、下列原则中既属于我国中学教育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

A 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2、品德构成的基础是( )

A 道德观念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3、( ),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道德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

A 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5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 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 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 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55、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 思想德育 B政治思想 C思想品德 D政治品德

56、以下属于道德讨论中深入提问的策略有( )

A 突出道德争端 B 询问“为什么”问题 C 澄清与总结 D 使情境复杂化

57、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 课外校外活动 C 劳动 D 共青团活动

58、( )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基本方法。

A 榜样示范法 B 说服教育法 C 情感陶冶法 D 锻炼法

59、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 )

A 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管理模式

60、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是( )

A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B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C 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61、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

A 道德意志 B道德情感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62、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A 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乌申斯基 D赞可夫

63、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

A 德育内容上 B 德育规律上 C 德育原则上 D 德育方法上

64、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

A 内容 B 层次 C 结构 D 方法

65、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

A 关键 B 基础 C 内容 D 途径

66、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

A 各科教学 B 周队活动 C 课外活动 D 班主任工作

67、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

A 方法 B 手段 C 内容 D 途径

68、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

A 榜样法 B 说服法 C 陶冶法 D 锻炼法

69、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

A 说服法 B 榜样法 C 锻炼法 D 陶冶法

70、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71、德育中运用说服法要注意的要求不包括( )

A 明确目的性 B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C 以诚待人 D 坚持严格要求 。

72、德育中运用榜样法要选好榜样,榜样不包括( )

A 伟人的典范 B 教育者的示范 C 努力刻苦的同学 D 班级干部

73、( )是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

A 认知模式 B 体谅模式 C 社会模仿模式 D 行为主义模式

74、( )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A 认知模式 B 体谅模式 C 社会模仿模式 D 行为主义模式

75、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径某种组合方式即称为( )

A 德育模式 B 德育策略 C 德育类型 D 德育形式

76、( )是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

A 德育目的 B 德育原则 C 德育目标 D 德育规律

77、以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经过选择和处理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政治原则、思想观点及其体系是指( )

A 德育方法 B 德育内容 C 德育模式 D 德育过程

78、德育内容的性质和范围受制于( )

A 政治经济 B 学生年龄特征 C 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

D 教育者的价值观

79、学校德育内容的核心是( )

A 爱国主义教育 B 集体主义教育 C 理想教育 D 社会实践教育

80、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 导向和动力 B 关键 C 基础 D 物质基础

81、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 )统一过程。

A 个体与环境 B 个体与社会 C 个体与教育

D 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82、颜回说:“夫子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

A 导向性原则 B 疏导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83、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A 说服法 B 陶冶法 C 实际锻炼法 D 榜样示范法

84、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

A 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实际锻炼法

85、学生围绕一个社会问题,通过相互交流看法,共同分析测试或通过不同观点的争辩、论证,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分辨问题能力的方法是( )

A 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实际锻炼法

86、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

A 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 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87、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 )方面的总体规格要求。

A 思想德育 B 政治思想 C 思想品德 D 政治品德

88、道德教育的概念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道德教育,则是指( )上的德育,道德品质教育只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

A 伦理学 B 哲学 C 教育学 D 社会学

8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必须经过他们主体的选择、吸取与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品德

B 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注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才能转化

C 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主要放在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方面

D 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

90、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 ),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A 自我评价能力 B自我调控能力 C 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学习能力

91、不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的是( )

A 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C 班主任工作 D体育竞赛

92、对学生实施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主要属于( )的内容。

A 自觉纪律教育 B 集体主义教育 C 劳动教育 D 道德教育

93、“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制定纪律条文,使学生负有责任感”,这是实施( )的要求。 A 自觉纪律教育 B 集体主义教育 C 理想教育 D 道德教育

94、“爱班级、爱学校,为集体服务,维护集体荣誉的教育”,这主要属于( )的内容之一。

A 爱国主义教育 B 集体主义教育 C 理想教育 D 民主与法制教育

95、“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这句话表明在德育过程中( )

A 知与行是紧密联系的 B 知比行重要 C 行比知重要

D 知与行是可以分割开的

96、学生的品德结构中,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

A 行是基础,知是关键 B 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C 意是基础,情是关键 D 意是基础,行是关键

97、“以说服教育为主,积极疏导,启发自觉,指明方向”主要依据了德育的( )原则。

A 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B 正面教育

C 知行统一 D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98、学生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养成是长期的过程,这提示教育者在德育过程要坚持( )原则。

A 共产主义方向 B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C 因材施教 D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99、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的方式有( )

A 家访、书面联系、召开家长会 B 家访、召开家长会、亲子游

C 家访、书面联系、座谈会 D 家访、亲子游、座谈会

100、在德育过程中,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学生的思想问题,那就违背了( )原则。

A 教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B 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C 尊重理解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D 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101、在德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

A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B 读书与参加生产劳动的统一

C 上课与做作业的统一 D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02、德育中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这体现了德育的( )

A 疏导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103、下列原则中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

A 导向性原则 B因势利导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04、品德构成的基础是( )

A 道德观念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105、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

A 人身观教育 B 价值观教育 C 素质教育 D 心理健康教育

106、德育的价值属性和( )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功能的两大含义。

A 社会性 B 个体性 C 教育性 D 享用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有( )

A 政治教育 B 思想教育 C 宗教教育 D 道德教育 E 生理健康教育

2、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有( )

A 说服法 B 榜样法 C 锻炼法 D 陶冶法 E 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

3、下面对道德结构中“知、情、意、行”论述正确的有( )

A 知是基础 B 行是关键

C 德育工作必须遵照“知、情、意、行”的顺序,不能变更

D “情”对“知”和“行”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E “意”是“行”的自觉努力,“行”是“知”和“情”的外部表现

4、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 )

A 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B 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C 民族文化及传统道德 D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E 经济发展水平

5、下列关于“体谅模式”的正确理解有( )

A 采取中性立场,虚心接纳别人的观点 B 教育即学会关心

C 学龄前阶段是其所说的“社会试验期” D 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E 这种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很可靠的

6、下面对德育工作者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主要活动是组织、控制德育过程 B 启发、引导、促进受教者思想品德的形成

C 引导学生向着目标方向发展 D 是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的代言人

E 应该在道德方面成为其他人的榜样

7、关于“社会模仿模式”论述错误的有( )

A 它是一种经典行为主义的模式 B 它是一种认知主义的模式

C 它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模式 D 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E 它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

8、关于现行我国德育目标的认识正确的有( )

A 强调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 B 对德育目标和个人生活幸福强调不够

C 注意到了德育目标的层次性 D 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形成并一直沿用到现在的 E 可能导致德育教育的政治化

9、思想教育不包括下面哪些内容( )

A 社会行为规范教育 B 心理健康教育 C 人生观教育 D 劳动教育 E 革命传统教育

10、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句话强调了( )

A 德育目标 B 德育途径 C 德育方法 D 德育结构 E 德育功能

11、说服法运用时应注意的要求有:( )

A 明确目的性 B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C注意时机 D以诚待人 E调动学生主动性

12、认知模式的特征有:( )

A 人的本质是理性的 B坚持性善论 C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注重研究个体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E倡导民主德育观

13、运用奖励和处分应注意的要求是( )

A 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B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C发扬民主

D 注重宣传和教育 E坚持严格要求

14、榜样法是以他人的( )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A 高尚思想 B模范事迹 C模范行为 D卓越成就

15、德育过程的结构要素有( )

A 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目标 E德育方法

16、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 )

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 德育与智育的矛盾 C 德育与教学过程的矛盾

D 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E 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17、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

A 导向性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 启发性原则 E 疏导原则

18、德育的途径主要有( )

A 政治课教学 B班主任工作 C劳动

D 共青团活动 E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19、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是说服法,以下属于说服法的是( )

A 谈话 B报告 C参观 D讲解 E讨论

20、德育教育的体谅模式的特征有( )

A 坚持性善论,尊重儿童发展需求 B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

C 注重个体认知发展与社会客体的相互作用 D大力倡导民主的德育观

E 强调按道德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进行学校道德教育

21、德育目标的形成与确定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制约( )

A 教育者的个性 B 社会发展因素 C 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 D 人的发展因素

22、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表现如下( )

A 反映外部客观世界的矛盾 B 反映在学生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

C 反映在认识内容上的矛盾 D 反映在认识结果上的矛盾

23、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过程的区别表现在( )

A 活动方式的区别 B 影响因素的区别 C 形成结果的区别

D 指导思想的区别

2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

A 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 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过程

C 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的过程 D 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25、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可以从( )的一方面开始。

A 行 B 知 C 情 D 意

26、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主要有( )

A 德育目标 B 教师素质 C 德育内容 D 学生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

27、各科教学是德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这是因为( )

A 教学占用时间最多 B 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时总是受到一定思想的支配而影响学生的品德 C 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 D 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内容

28、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是( )

A 政治经济 B学生年龄特征 C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

D 教育者的价值观 E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29、道德过程的特点有( )

A 主体性 B实践性 C统一性 D渗透性 E长期性

30、教育过程中,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思想问题那就违反了( )的原则。

A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C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E 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3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注意( )

A 针对性 B多开端性 C全面性 D长期性 E权威性

32、对不同的时间、地点、情景和对象发生的同类思想品德问题,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采取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

A 应是相同的 B 应是完全不同的 C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 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E以教育原则为主导

33、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

A 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B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C 创设良好的情境

D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E 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4、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的基本要求有( )

A 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B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C 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D 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E 发扬民主,获得群众的支持

35、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下列属于说理教育法的是( )

A 讲解 B 报告 C 表扬 D 批评 E参观

36、参与式方法主要包括( )

A 榜样示范 B 陶冶教育法 C 讨论法 D 角色扮演法 E 自我教育法

37、在德育方法中,( )是陶冶法的典型特征。

A 摆事实、讲道理 B 创设良好的情境 C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活动

D 操行评定 E 潜移默化

38、德育在形式上包括( )

A 社区德育 B 家庭德育 C 单位德育 D 学校德育 E 社会德育

39、德育过程的规律主要包括( )

A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B 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C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D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规律

E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反复性规律

40、共青团活动是德育的途径之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A 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B 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

C 使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D 提高思想觉悟,培养良好品质

41、锻炼法是有目的组织学生进行一定实际活动,中学德育中的锻炼法包括( )

A 报告 B 练习 C 制度 D 委托任务 E 组织活动

42、德育方法之一的处分,一般可分为( )

A 警告 B 训诫 C 记过 D 留校察看 E 开除学籍

43、对社会模仿模式理解正确的选项有( )

A 由美国班杜拉创立 B 吸收了认知发展的某些观点,并与行为主义的合理内核相结合 C 强调观察学习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 D 理论拼凑痕迹明显 E 在文化环境与人的道德发展相互作用方面有重要的成果

三、判断题

1、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

2、导向性原则更多的是以国家的政治要求和社会性质作为提出原则的支持点。( )

3、教学具有教育性,所以教学中永远有德育。( )

4、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时,成效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时间的多少。( )

5、陶冶法中创设情境的任务必须由教师来做。( )

6、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 )

7、我们常说的“助人为乐”是指德育的这种个体享用功能。( )

8、德育内容决定德育方法。( )

9、“社会模仿模式”所用的德育的主要方法是“榜样法”。( )

10、“体谅模式”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 )

11、学校德育具有政治、经济等功能意味着学校德育对学校发展起着完全、直接参与的作用。( )

12、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发展所能发挥的客观作用,而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则是指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

13、道德教育的本质是指个体社会人格的塑造或对个体道德人格发展方面所起的推动。( )

14、德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主要指的是对个体品德心理结构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

15、德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德育对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断建构的过程。( )

16、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具体说来就是德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

17、德育社会性功能的实现具有间接性。( )

18、在社会性功能之中,德育的经济功能是学校德育政治、文化功能中的中介。( )

19、自律和他律的道德的共性是具有某种外在的强制性,这说明强制性是真正道德的本质。( )

20、个体享用性的实质是让个体在道德学习与生活中领会、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人格尊严与优越,因而具有审美的性质。( )

21、世界观、人生观、理想是人的精神内核。( )

22、在我国中学中,智育是最核心的内容。( )

23、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行是基础,知是关键。( )

24、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25、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反复是不正常现象。( )

26、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源泉,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

27、德育过程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一对矛盾,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难以协调。( )

2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主要适用于比较后进的学生。( )

29、学生某一道德认识的提高,标志着他的思想品德的提高。( )

30、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受制于政治经济。( )

31、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核心。( )

32、不同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重点是不变的。( )

33、教育者的价值观不同,德育过程中预定内容的实现程度不同。( )

34、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核心。( )

35、在德育中,表扬与处分是一种德育途径。( )

36、德育方法指的是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 )

37、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的途径。( )

38、德育相对于智育、体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

39、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全面发展。( )

40、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德育目标。( )

41、智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

42、社会主义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43、德育内容有四个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

44、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 )

45、德育过程的机构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要素构成。( )

46、德育方法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

47、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48、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

49、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

50、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体现了初中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 )

51、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也是最特殊的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

52、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大要素。( )

53、思想品德四要素中,道德认识是关键。( )

54、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

55、德育目标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政治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 )

56、我国德育的方法主要有五种:榜样法、说服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

57、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决定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58、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

59、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不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

60、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

61、表扬一般可分为两种方式:赞许和表扬。( )

62、德育模式的三种形式:认知模式、体谅模式和目的游离模式。( )

63、一般说来,认知模式重情感,体谅模式重认知,社会模仿模式重行为。( )

64、认知模式由瑞士学者班杜拉提出的。( )

65、道德讨论中的两个阶段是引入性提问和深入性提问。( )

66、四种深入提问是升华性提问、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澄清与总结、角色扮演问题与策略。

( )

67、道德教育奉行发展性的原则。( )

68、认知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

69、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思想政治教育。( )

70、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与世界性等特点。( )

71、德育工作必须遵照“知、情、意、行”的顺序,不能变更。( )

72、“体谅模式”, 这种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很可靠的。( )

73、德育工作者应该在道德方面成为其他人的榜样。( )

74、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

75、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

76、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体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主导。( )

77、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

78、德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

79、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德育过程。( )

80、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

81、陶冶法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 )

82、说服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 )

83、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 )

84、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

85、中学德育主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能力、抗拒腐蚀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

86、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控等能力构成。( )

87、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情是基础,行是关键。( )

88、“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锻炼法。( )

8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 )

90、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做两难问题。( )

91、认知模式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 )

92、社会模仿模式认为:教育即学会关心。( )

93、体谅模式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不具有行为主义倾向。( )

94、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

95、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

96、体谅模式形成于70年代,由美国学者班杜拉所创立。( )

97、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是对品德发展的手段。( )

98、认知模式太过于强调认知力的作用,忽视了对道德行为的研究。( )

99、道德两难问题只能用于测量儿童的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 )

100、麦克费尔提出了关于青少年期是人生“社会试验期”的假设。( )

9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BDBB ,6—10:AABDA ,11—15:AABCC ,16—20:BCABD ,21—25:DBDBC , 26—30:BCBAB ,31—35:CCCDA ,36—40:CCBDD ,41—45:DBDCD ,46—50:AADBC , 51—55:BADCC ,56—60:CABAB ,61—65:BAACB ,66—70:DDBCA ,71—75:DDBCA , 76—80:CBABA ,81—85:DBBAC ,86—90:CCCCC ,91—95:DDABA ,96—100:BBDAC , 101—105:DBAAD ,106.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 2.ABCDE 3.ABDE 4.ABCD 5.ABD 6.ABCD 7.ABC 8.ABCE 9.AB 10.BE

11.ABCD 12.ACD 13.ACD 14.ACD 15.ABCE 16.ADE 17.ABCE 18.ABCDE 19.ABCDE

20.ABD 21.BD 22.ABC 23.ABC 24.ABCD 25.ABCD 26.ACD 27.ABCD 28.ABCD

29.ABCDE 30.BC 31.ABCD 32.CD 33.ABE 34.ACD 35.ABE 36.CD 37.BE 38.BDE

39.ABCDE 40.BCD 41.BCDE 42.ACDE 43.ABCDE

三、判断题

1—5:×√√××,6—10:√√×√√,11—15:×√√×√,16—20:√√××√, 21—25:√××√×,26—30:√××××,31—35:××√√×,36—40:×√√√√,41—45:××√√√,46—50:×√√××,51—55:√√×√×,56—60:√×××√,

61—65:√×××√,66—70:√√××√,71—75:×××√√,76—80:×√××√,81—85:×√√√√,86—90


    相关文章

    第四章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统计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 ). A.设立统计机构 B.指定统计负责人 C.设置统计工作岗位 D.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本题 1.0 分,建议 1.0 分钟内完成本题] [加入题库收藏夹] [加入题 ...

    "猿"族崛起

    11月29日,粉笔网关闭,运营时间仅仅15个月. 粉笔网是原网易高管李勇带着一批老同事离开网易后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是一个类似于微博形式的学习社区,用户可以自行点评学校和教师,据说产品还未上线就获得IDG千万元人民币的投资.然而,在李勇看来, ...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

    一、指导思想 为满足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展需要,提高广大劳动者的职业能力,促进就业和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指导下,围绕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 ...

    2018年扬州大学法学院611法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目录 2018年扬州大学法学院611法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扬州大学法学院611法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二) .. ...

    在线考试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名 称 院 (系) 计算机科学学院专 业 班 级 XXXXXXXX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辅 导 教 师 开题报告日期 2015年1月9日 在线考试系统设计 学 生:XXX ,计算机科学学院 指导老师:X ...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语文学科网址大全 1. - 大学语文基本能力训练. 2.- 中小学生作文辅导专业网站. 3.- 初中语文教学网,含作文.日记.咨询.教学等. 4.- 含语文论文.教案.课件资源等. 5.百分网 - 提供教案下载,课件.试卷等资源. 6. - ...

    葛实小首届汉语言文化大赛实施方案

    葛实小首届汉语言文化大赛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璀璨语 言文字的热爱,提升灵活运用母语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展示我校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化的风采,展示学校汉语言教育质量. 二.活动目的 为了提高 ...

    2017年广州大学教育案例分析之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目录 2017年广州大学教育案例分析之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2 2017年广州大学教育案例分析之教育学原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

    2016贵州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题库(6)

    2015贵州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以下为"2016贵州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题库"供考生参考,更多2016年贵州事业单位招考信息请关注贵州中公教育贵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 ...

    安全生产资格考试

    安全生产资格考试与证书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安全生产资格考试及证书管理工作,切实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