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与西方美术发展之维

科技成果与西方美术发展之维

黄 文

(泸州医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摘 要:文通过对西方美术发展史上四个重要变革时期的论述,强调科学的发展对美术变革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科学;比例;透视;明暗;结构;色彩;潜意识。

西方艺术乃至整个文化都与科学精神密切相关。西方美术讲究客观性、真实性,强调摹仿自然,其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写实性。摹仿再现对象,关注客观对象的形态外貌,是传统西方艺术的核心,它寄予了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观察精神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肯定、改造与追求。

西方美术作品都是以写实为主的,即使是现代美术,写实也占有相当的地位。在西方美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而每次变革都是以科学的发展作为后盾的,美术的发展与成就无处不闪耀着科学的光辉,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西方美术的进程。

一、古希腊雕刻的真实再现

美术与科学最为紧密的结合当数文艺复兴时期,而古希腊罗马时期所形成的独特的理性精神则是其源头和动力。

早在公元前数世纪,生存忧患便使希腊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分析、探索世界的思维方式——理性的、逻辑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认为人是理智的、能独立思考的主体,自然对象是无生命的客体。人能够通过理性的思考、观察和测量,最终认识和掌握客观对象变化的规律,从而征服自然。这种思维方式被称为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在它的指导下,人类不断获取知识,取得认识改造自然的成就。这就使人们对理性深信不疑,理性被视为人类最了不起的思想武器,在这种理性思想的指导下,科学与艺术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正是基于主客二分的思想,希腊人非常注重人自身的智慧和力量,用雕刻的艺术形式再现人体自身的美。他们以追求艺术的真实性作为出发点,以实际的观察、比例的和谐、结构的准确摹仿再现对象。

古希腊人崇尚理性,以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代表的希腊哲人认为“数”是万物之源,事物的存在就是数理的存在,美就是数的和谐,并直接把对和谐美的追求具体为视觉的和谐形式的创造。他们认为长方形比例最谐调的是“黄金分割”,人体美同样取决于不同数之间的比例和谐。

古希腊雕刻家一直都致力于人体美比例的研究。著名雕刻家波里刻莱塔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影响下,写成了《论法规》一书,专门研究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数学比例关系,他认为,人身高与头的比例是8:1,脚的长度是手掌宽的3倍,腿部从脚到膝的长度与膝到腹部中

心的距离是相等的,等等。他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创作中,完成了《持矛者》、《束发的运动员》等优秀作品。在他以后出现的雕刻家更是以此为法则,创造了无数有着优美比例的人体作品,如普拉克西特列斯的《赫尔墨斯与幼年酒神》,留西波斯的《刮汗污的运动员》,等等。

古希腊雕刻艺术在初期承袭了古埃及和亚述的雕刻艺术,显得僵硬而程式化;但到古典时期,雕刻家们不满足于千年不变的传统而开始主动探索,除了在比例上有所突破外,还开始利用竞技场、公共浴室等地仔细观察人体的结构特征,尤其是肌肉的结构。他们逐渐掌握了肌肉在不同情况下的起伏规律,结合比例、动态和质感,创造出了一座座或充满力量,或柔美并充满生命力的作品,充分展示出了人体本身的魅力。可见,古希腊雕刻不仅比例优美,人体肌肉的解剖也十分准确。当然,出于崇尚理性,人体表情都显得静穆而典雅,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激情。

二、文艺复兴时期平面上的三维空间

14-16世纪,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很快席卷了整个欧洲,经过千年的封建神权统治后,理性精神复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发展。人们以理性的宗教信仰代替了绝对的神权,以享乐主义代替禁欲主义,以科学代替了中世纪的愚昧。美术领域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的倾向表现在将理性的科学态度与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在二维平面上塑造出真实立体的三维空间,确立了一整套科学的造型体系。

(一)神奇的透视法则

文艺复兴初期,艺术家们不仅在雕塑方面吸取古希腊罗马在人体研究上的成就,在绘画中也希望能够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但由于认识有限,还不能很好地做到,即使是“现代绘画之父”乔托,在其代表作《逃亡埃及》中的空间塑造也显示出力不从心。

但是,文艺复兴时期毕竟是大师辈出的时代。许多艺术大师同时也是大科学家,他们以惊人的智慧和毅力,锲而不舍地探索在二维平面上塑造三维空间的奥秘。1415年,意大利著名建筑家和雕塑家勃鲁奈斯契终于发现了这一神奇的法则:他用镜面的方法,把对应的街道和房屋在镜面上勾勒出来,并尽量准确地把所有因距离和角度而引起的视觉变形都描绘下来,于是得到了一个完整的透视聚焦系统,物体按数理原理有规律地向一个固定的消逝点缩小,这就是著名的焦点透视原理。接着,他又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运用数学、几何学、工程制图的方法来演算求证平面上表现透视的规律,从而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透视理论。这一伟大的发现在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成功地解决了在平面上塑造三维空间的难题。画家们迫不及待地将它运用于绘画实践,并写下了不少关于透视知识的论著,进一步完善了透视理论。1427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新圣母教堂里,著名画家马萨乔的壁画《三位一体》隆重揭幕。人们惊奇地发现,这幅画好象在平面的墙壁上掏了一个洞,洞口深处延伸成一个长廊,长廊里耶稣在十字架上显灵,两旁跪拜的佛罗伦萨人似乎为这一神迹而惊叹。这一画法完全有别于以往的传统画法,画面效果是那么逼真,具有极为强烈的震撼力,它立刻在人们中间引起极大的反响。一百多年后,艺术评论家们仍然激动地这样评价:“马萨乔采用了新的方法,他由此开创了现代绘画的风格。”这一“新方法”,就是在平面上运用透视原理将人物形象和景物表现为如真实空间一样的视觉效果。美术从此迈入了新纪元。

(二)奇特的明暗规律

要在平面上塑造出逼真的效果,光有透视理论是不够的。文意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为了在平面上塑造出立体形象,注意到光在物象上造成的种种效果。由于光的照射,物体的受光面、侧光面和背光面呈现出亮、灰、暗的色调变化,暗部在明暗交界处会出现最深色调的明暗交界线及反光等。画家们利用这些光线造成的明暗变化在平面上塑造形象,使画面形象富有真实的立体感。以明暗关系塑造立体形象的积大成者,当数著名画家达·芬奇。

怎样塑造出形象的立体感,一直是画家们追求的目标。达·芬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自己的明暗表现方法。他完全抛弃了早期文艺复兴艺术家惯用的用呆板的轮廓线勾画形象的方法,而采用深色来衬托形象,使形象从深暗的背景中慢慢地浮现出画面,轮廓若有若无,形象生动而立体,画面空间感更加强烈。另外,他还研究了大气和色彩的关系,发明了“薄雾法”,让画面远景显得模糊而深远,既突出了主体,又使画面的空间透视更加生动、更加真实。他的惊世之作《蒙娜·丽莎》就是此法成功的典范。在达·芬奇之后,艺术家们又不断总结出一套合乎科学规律的光影原理和绘画的明暗法,即“三大面五大调”,此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三)理性科学的解剖

西方美术主要表现的对象是人体。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要准确地再现人体,首先必须认真地研究人体骨骼和肌肉的构造。在古希腊时期,由于主要的艺术形式是雕刻,它本身具有空间体积感,其肌肉的起伏规律可以用触摸的方法得到,所以古希腊的解剖是相对表象的。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解剖实践则是充满理性与科学精神的。为了准确地表现人体,艺术家们不顾宗教的禁令,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人体解剖实践,掌握了人体骨骼和肌肉变化的规律,这要比古希腊的艺术家更科学、更准确。当时的艺术家大都进行过人体解剖,正因为米开朗基罗曾在修道院停尸房偷偷地解剖过大量尸体,为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才有了后来的《大卫》、《创世纪》。达·芬奇为了《蒙娜·丽莎》曾解剖过30具尸体,反复研究脸部皮肤下肌肉活动的情况,使《蒙娜·丽莎》的微笑真实而神秘。达·芬奇甚至还研究过母腹中的婴儿,并绘成了图稿。

艺术家们通过大量理性的解剖实践,画出了人体处于各种运动状态下的形体姿态和肌肉骨骼的变化,留下了大量的手稿,包括人体各部位的解剖图。正是这些类似外科手术对人体解剖结构的科学研究,为以后的艺术家掌握和描绘人体提供了科学而坚实的基础。

三、印象派的色彩革命

在美术作品中,色彩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造型手段,也是最容易被人感受的元素。在印象派之前的西方绘画,都是以物体固有色为基础,将色彩概括为柔和的中性色彩,使色彩服从于对象的体积和明暗变化。一直到19世纪的印象主义出现,色彩才开始被认为是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造型手段。

19世纪的物理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扬、法国化学家谢弗雷尔等人对光和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结出许多新的色彩科学理论。谢弗雷尔还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艺

术中,撰写了《色彩的协调与对比原理》一书,他分析了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太阳光谱,指出物体之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它具有吸收和反射不同光线的能力等。

美术对色彩的进步首先在于对固有色的重新认识。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光和色有了更多的了解,认识到没有光就没有色彩,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必须受到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因此不可能有绝对的固有色存在,哪怕是同一个光源,在清晨和傍晚不同的时间,也会在物体上产生不同的色彩影响。此外,物体和光源的距离、受光角度、物体表面的光洁度等条件均会影响色彩的变化,光和色彩之间关系是极其微妙复杂的。

随着传统固有色观念的打破,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也大大深化。印象派领袖莫奈为研究不同光线与色彩变化的关系,同一题材的写生作品《麦垛》就画过20多张,使人们对色彩特别是在色彩的调和、冷暖属性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印象派画家抛弃了闭门造车的传统画法,纷纷走出画室,开始面对五光十色的大自然,大胆地研究和使用颜色。他们采用以色块、色线或色点并置的手法描绘对象,使绘画变得更丰富、更自由,更具绘画的特点,画面也因此一下子变得格外鲜艳明亮,真正体现了光和色的无穷魅力,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绘画效果,形成了绘画上的一次革命。以修拉为代表的新印象派,更是把对色彩的感觉上升为理性分析,演变成一种科学表现形式,虽然由于它过于理性而显得呆板、冷漠,但更能表现出科学与艺术的紧密结合,同时也增添了一种新的画风。

四、现代绘画的“潜意识”表现

随着后印象派的产生,西方美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天地,现代美术由此开始。由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美术方面,艺术家们已经厌倦了传统的表现手法,他们结合各种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绘画的主题、技法等各方面都试图进行创新。这一时期流派纷呈,各种风格、思潮此起彼伏。在众多的科研成果中,对美术发展影响最大、最广泛、最持久的,则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分为早期理论和后期理论。该理论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领域,潜意识是其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的中心。弗洛伊德所说的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它们与人的一般风俗习惯、社会道德以及法律准则不相容,因此受到压抑和排斥,人们难以觉察。潜意识的冲动和欲望可以通过梦来实现,所以,梦可以看成这些冲动和欲望的伪装的、象征性的满足,对梦的解析可以洞察潜意识的状况。

安德列·布列顿是一个现代诗人和文艺评论家,曾与弗洛伊德共同进行过精神病的研究,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狂热崇拜者。他认为用逻辑、理智整理出来的经验,是人的整体经验中狭窄而又无足轻重的部分;而认为在过去被忽视的、与理性或逻辑现实相对应的心理现实,就真实这一问题上,完全不亚于理性或逻辑现实。因此,这一新开拓出的心理现实就成了艺术家表现的对象。潜意识也成为可以抛开理性和逻辑的制约,自由表现画家心理感受的理论依据。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研究成果,使艺术家们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表现领域,许多现代艺术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超现

实主义,它的理论依据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这一流派的画家在统一的理论前提下,各有其表现语言,米罗主张表现梦境中的感受,用儿童般纯洁的眼光观察世界,他的作品始终充满童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达利则主张将潜意识的梦境形象客观而精确地记录在“手工彩色照片”(指绘画)上,甚至还有意识地制造意识分裂,以求得离奇荒诞的绘画灵感,正如他的作品《永恒的记忆》所表现出的令人费解的效果一样。此外,抽象主义的康定斯基、表现主义的柯柯希卡等许多流派的画家都把表现潜意识作为创作的重要理论依据。虽然画家们的艺术语言各不相同,但他们的美学最基本的特征却是相同的,就是强调潜意识领域不可思议、离奇的美。

五、影像时代的艺术

科技成果层出不穷,新的视觉科技成果也层出不穷,美术也随之不断发展。如影像艺术,就是利用现代摄影技术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在建筑方面,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涌现,建筑设计也是一日千里,以前很多只能停留在想象中的设计方案不断变为现实。网络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海量信息,层出不穷的设计软件,也使普通人能够在电脑上直接设计美术作品,每一个普通人都有了成为艺术家的可能。正是运用了一系列科学研究成果,西方美术才得以不断的发展,从而使今天的美术更加丰富、灿烂。

参考文献:

[1](日)大智诰.设计色彩知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

[2]陈洛加.外国美术史纲要[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3]吕澎.欧洲现代绘画美学[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

[4]左庄伟,曹志林.中外经典美术鉴赏[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科技成果与西方美术发展之维

黄 文

(泸州医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摘 要:文通过对西方美术发展史上四个重要变革时期的论述,强调科学的发展对美术变革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科学;比例;透视;明暗;结构;色彩;潜意识。

西方艺术乃至整个文化都与科学精神密切相关。西方美术讲究客观性、真实性,强调摹仿自然,其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写实性。摹仿再现对象,关注客观对象的形态外貌,是传统西方艺术的核心,它寄予了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观察精神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肯定、改造与追求。

西方美术作品都是以写实为主的,即使是现代美术,写实也占有相当的地位。在西方美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而每次变革都是以科学的发展作为后盾的,美术的发展与成就无处不闪耀着科学的光辉,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西方美术的进程。

一、古希腊雕刻的真实再现

美术与科学最为紧密的结合当数文艺复兴时期,而古希腊罗马时期所形成的独特的理性精神则是其源头和动力。

早在公元前数世纪,生存忧患便使希腊民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分析、探索世界的思维方式——理性的、逻辑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认为人是理智的、能独立思考的主体,自然对象是无生命的客体。人能够通过理性的思考、观察和测量,最终认识和掌握客观对象变化的规律,从而征服自然。这种思维方式被称为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在它的指导下,人类不断获取知识,取得认识改造自然的成就。这就使人们对理性深信不疑,理性被视为人类最了不起的思想武器,在这种理性思想的指导下,科学与艺术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正是基于主客二分的思想,希腊人非常注重人自身的智慧和力量,用雕刻的艺术形式再现人体自身的美。他们以追求艺术的真实性作为出发点,以实际的观察、比例的和谐、结构的准确摹仿再现对象。

古希腊人崇尚理性,以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代表的希腊哲人认为“数”是万物之源,事物的存在就是数理的存在,美就是数的和谐,并直接把对和谐美的追求具体为视觉的和谐形式的创造。他们认为长方形比例最谐调的是“黄金分割”,人体美同样取决于不同数之间的比例和谐。

古希腊雕刻家一直都致力于人体美比例的研究。著名雕刻家波里刻莱塔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影响下,写成了《论法规》一书,专门研究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数学比例关系,他认为,人身高与头的比例是8:1,脚的长度是手掌宽的3倍,腿部从脚到膝的长度与膝到腹部中

心的距离是相等的,等等。他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创作中,完成了《持矛者》、《束发的运动员》等优秀作品。在他以后出现的雕刻家更是以此为法则,创造了无数有着优美比例的人体作品,如普拉克西特列斯的《赫尔墨斯与幼年酒神》,留西波斯的《刮汗污的运动员》,等等。

古希腊雕刻艺术在初期承袭了古埃及和亚述的雕刻艺术,显得僵硬而程式化;但到古典时期,雕刻家们不满足于千年不变的传统而开始主动探索,除了在比例上有所突破外,还开始利用竞技场、公共浴室等地仔细观察人体的结构特征,尤其是肌肉的结构。他们逐渐掌握了肌肉在不同情况下的起伏规律,结合比例、动态和质感,创造出了一座座或充满力量,或柔美并充满生命力的作品,充分展示出了人体本身的魅力。可见,古希腊雕刻不仅比例优美,人体肌肉的解剖也十分准确。当然,出于崇尚理性,人体表情都显得静穆而典雅,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激情。

二、文艺复兴时期平面上的三维空间

14-16世纪,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很快席卷了整个欧洲,经过千年的封建神权统治后,理性精神复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发展。人们以理性的宗教信仰代替了绝对的神权,以享乐主义代替禁欲主义,以科学代替了中世纪的愚昧。美术领域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新的倾向表现在将理性的科学态度与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在二维平面上塑造出真实立体的三维空间,确立了一整套科学的造型体系。

(一)神奇的透视法则

文艺复兴初期,艺术家们不仅在雕塑方面吸取古希腊罗马在人体研究上的成就,在绘画中也希望能够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但由于认识有限,还不能很好地做到,即使是“现代绘画之父”乔托,在其代表作《逃亡埃及》中的空间塑造也显示出力不从心。

但是,文艺复兴时期毕竟是大师辈出的时代。许多艺术大师同时也是大科学家,他们以惊人的智慧和毅力,锲而不舍地探索在二维平面上塑造三维空间的奥秘。1415年,意大利著名建筑家和雕塑家勃鲁奈斯契终于发现了这一神奇的法则:他用镜面的方法,把对应的街道和房屋在镜面上勾勒出来,并尽量准确地把所有因距离和角度而引起的视觉变形都描绘下来,于是得到了一个完整的透视聚焦系统,物体按数理原理有规律地向一个固定的消逝点缩小,这就是著名的焦点透视原理。接着,他又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运用数学、几何学、工程制图的方法来演算求证平面上表现透视的规律,从而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透视理论。这一伟大的发现在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成功地解决了在平面上塑造三维空间的难题。画家们迫不及待地将它运用于绘画实践,并写下了不少关于透视知识的论著,进一步完善了透视理论。1427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新圣母教堂里,著名画家马萨乔的壁画《三位一体》隆重揭幕。人们惊奇地发现,这幅画好象在平面的墙壁上掏了一个洞,洞口深处延伸成一个长廊,长廊里耶稣在十字架上显灵,两旁跪拜的佛罗伦萨人似乎为这一神迹而惊叹。这一画法完全有别于以往的传统画法,画面效果是那么逼真,具有极为强烈的震撼力,它立刻在人们中间引起极大的反响。一百多年后,艺术评论家们仍然激动地这样评价:“马萨乔采用了新的方法,他由此开创了现代绘画的风格。”这一“新方法”,就是在平面上运用透视原理将人物形象和景物表现为如真实空间一样的视觉效果。美术从此迈入了新纪元。

(二)奇特的明暗规律

要在平面上塑造出逼真的效果,光有透视理论是不够的。文意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为了在平面上塑造出立体形象,注意到光在物象上造成的种种效果。由于光的照射,物体的受光面、侧光面和背光面呈现出亮、灰、暗的色调变化,暗部在明暗交界处会出现最深色调的明暗交界线及反光等。画家们利用这些光线造成的明暗变化在平面上塑造形象,使画面形象富有真实的立体感。以明暗关系塑造立体形象的积大成者,当数著名画家达·芬奇。

怎样塑造出形象的立体感,一直是画家们追求的目标。达·芬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自己的明暗表现方法。他完全抛弃了早期文艺复兴艺术家惯用的用呆板的轮廓线勾画形象的方法,而采用深色来衬托形象,使形象从深暗的背景中慢慢地浮现出画面,轮廓若有若无,形象生动而立体,画面空间感更加强烈。另外,他还研究了大气和色彩的关系,发明了“薄雾法”,让画面远景显得模糊而深远,既突出了主体,又使画面的空间透视更加生动、更加真实。他的惊世之作《蒙娜·丽莎》就是此法成功的典范。在达·芬奇之后,艺术家们又不断总结出一套合乎科学规律的光影原理和绘画的明暗法,即“三大面五大调”,此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三)理性科学的解剖

西方美术主要表现的对象是人体。无论是雕塑还是绘画,要准确地再现人体,首先必须认真地研究人体骨骼和肌肉的构造。在古希腊时期,由于主要的艺术形式是雕刻,它本身具有空间体积感,其肌肉的起伏规律可以用触摸的方法得到,所以古希腊的解剖是相对表象的。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解剖实践则是充满理性与科学精神的。为了准确地表现人体,艺术家们不顾宗教的禁令,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人体解剖实践,掌握了人体骨骼和肌肉变化的规律,这要比古希腊的艺术家更科学、更准确。当时的艺术家大都进行过人体解剖,正因为米开朗基罗曾在修道院停尸房偷偷地解剖过大量尸体,为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才有了后来的《大卫》、《创世纪》。达·芬奇为了《蒙娜·丽莎》曾解剖过30具尸体,反复研究脸部皮肤下肌肉活动的情况,使《蒙娜·丽莎》的微笑真实而神秘。达·芬奇甚至还研究过母腹中的婴儿,并绘成了图稿。

艺术家们通过大量理性的解剖实践,画出了人体处于各种运动状态下的形体姿态和肌肉骨骼的变化,留下了大量的手稿,包括人体各部位的解剖图。正是这些类似外科手术对人体解剖结构的科学研究,为以后的艺术家掌握和描绘人体提供了科学而坚实的基础。

三、印象派的色彩革命

在美术作品中,色彩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造型手段,也是最容易被人感受的元素。在印象派之前的西方绘画,都是以物体固有色为基础,将色彩概括为柔和的中性色彩,使色彩服从于对象的体积和明暗变化。一直到19世纪的印象主义出现,色彩才开始被认为是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造型手段。

19世纪的物理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扬、法国化学家谢弗雷尔等人对光和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结出许多新的色彩科学理论。谢弗雷尔还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艺

术中,撰写了《色彩的协调与对比原理》一书,他分析了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太阳光谱,指出物体之所以呈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它具有吸收和反射不同光线的能力等。

美术对色彩的进步首先在于对固有色的重新认识。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光和色有了更多的了解,认识到没有光就没有色彩,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必须受到光源色和环境色的影响,因此不可能有绝对的固有色存在,哪怕是同一个光源,在清晨和傍晚不同的时间,也会在物体上产生不同的色彩影响。此外,物体和光源的距离、受光角度、物体表面的光洁度等条件均会影响色彩的变化,光和色彩之间关系是极其微妙复杂的。

随着传统固有色观念的打破,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也大大深化。印象派领袖莫奈为研究不同光线与色彩变化的关系,同一题材的写生作品《麦垛》就画过20多张,使人们对色彩特别是在色彩的调和、冷暖属性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印象派画家抛弃了闭门造车的传统画法,纷纷走出画室,开始面对五光十色的大自然,大胆地研究和使用颜色。他们采用以色块、色线或色点并置的手法描绘对象,使绘画变得更丰富、更自由,更具绘画的特点,画面也因此一下子变得格外鲜艳明亮,真正体现了光和色的无穷魅力,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绘画效果,形成了绘画上的一次革命。以修拉为代表的新印象派,更是把对色彩的感觉上升为理性分析,演变成一种科学表现形式,虽然由于它过于理性而显得呆板、冷漠,但更能表现出科学与艺术的紧密结合,同时也增添了一种新的画风。

四、现代绘画的“潜意识”表现

随着后印象派的产生,西方美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天地,现代美术由此开始。由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美术方面,艺术家们已经厌倦了传统的表现手法,他们结合各种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绘画的主题、技法等各方面都试图进行创新。这一时期流派纷呈,各种风格、思潮此起彼伏。在众多的科研成果中,对美术发展影响最大、最广泛、最持久的,则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分为早期理论和后期理论。该理论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领域,潜意识是其精神分析理论研究的中心。弗洛伊德所说的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它们与人的一般风俗习惯、社会道德以及法律准则不相容,因此受到压抑和排斥,人们难以觉察。潜意识的冲动和欲望可以通过梦来实现,所以,梦可以看成这些冲动和欲望的伪装的、象征性的满足,对梦的解析可以洞察潜意识的状况。

安德列·布列顿是一个现代诗人和文艺评论家,曾与弗洛伊德共同进行过精神病的研究,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狂热崇拜者。他认为用逻辑、理智整理出来的经验,是人的整体经验中狭窄而又无足轻重的部分;而认为在过去被忽视的、与理性或逻辑现实相对应的心理现实,就真实这一问题上,完全不亚于理性或逻辑现实。因此,这一新开拓出的心理现实就成了艺术家表现的对象。潜意识也成为可以抛开理性和逻辑的制约,自由表现画家心理感受的理论依据。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研究成果,使艺术家们发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表现领域,许多现代艺术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超现

实主义,它的理论依据就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这一流派的画家在统一的理论前提下,各有其表现语言,米罗主张表现梦境中的感受,用儿童般纯洁的眼光观察世界,他的作品始终充满童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达利则主张将潜意识的梦境形象客观而精确地记录在“手工彩色照片”(指绘画)上,甚至还有意识地制造意识分裂,以求得离奇荒诞的绘画灵感,正如他的作品《永恒的记忆》所表现出的令人费解的效果一样。此外,抽象主义的康定斯基、表现主义的柯柯希卡等许多流派的画家都把表现潜意识作为创作的重要理论依据。虽然画家们的艺术语言各不相同,但他们的美学最基本的特征却是相同的,就是强调潜意识领域不可思议、离奇的美。

五、影像时代的艺术

科技成果层出不穷,新的视觉科技成果也层出不穷,美术也随之不断发展。如影像艺术,就是利用现代摄影技术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在建筑方面,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涌现,建筑设计也是一日千里,以前很多只能停留在想象中的设计方案不断变为现实。网络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海量信息,层出不穷的设计软件,也使普通人能够在电脑上直接设计美术作品,每一个普通人都有了成为艺术家的可能。正是运用了一系列科学研究成果,西方美术才得以不断的发展,从而使今天的美术更加丰富、灿烂。

参考文献:

[1](日)大智诰.设计色彩知识[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

[2]陈洛加.外国美术史纲要[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3]吕澎.欧洲现代绘画美学[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89.

[4]左庄伟,曹志林.中外经典美术鉴赏[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相关文章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考研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考研 一.学科历史(本学科目前在全国的地位) 十八世纪中叶西方文化开始大量传入我国,与我国文化开始了交流.碰撞的阶段,开始之时中国文化是被迫的接受,自十九世纪初,一些有识的知识分子有感于中国综合国力的下降,有意识的引进 ...

    现代室内设计的启示以南齐谢赫六法为例

    第17卷第4期 Vol17,N04温州大学学报2004年8月Aug,2004JournalofWenzhouUniversity 浅议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对当代室内设计的启示 以南齐谢赫"六法''为例 朱产穹 (温州大学艺术学院,浙江 ...

    美术史论研究方法的文献综述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其越来越关注到美术等艺术领域的发展,美术史论作为其中典型代表,能够有效总结美术发展史,并吸收以往先进经验,构建全新美术体系,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美术历史 ...

    科技在现代艺术发展中的作用

     科技在现代艺术发展中的作用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们创造更舒适更便利的生活环境.世界似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改变.而这些由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引起的人们行为,观念上的改变,也对传统意义上的艺术(音乐,诗歌,绘画, ...

    必修三西方科技文化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经典力学的形成和发展 1 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基者 (意大利人) 成就如下:A 创立科学研究方法:科学实验+数学 B 重要发现 : a落体定律 b 确定均速运动.匀加速运动 ...

    求同存异博采众长

    摘要: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现在依然存在,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的差异实质上已经折射出中西文化的差异,乃至中西社会的世界观.价值观的迥异,文章就是举例分析中西在建筑上的差异,进而 ...

    浅探陕北剪纸"原始性"标签的形成

    [摘 要]受到民俗学及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民间美术学科在建立之初,基于对文化定位平等性的强调,使得"俗"文化虽然摆脱了"低"的概念,却始终与原始.粗率的风格特征紧密相联,被贴上了"原生性 ...

    论王计汝剪纸作品的题材与艺术价值_张德录

    第4卷第6期Vol.4No.6吕梁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üliangUniversity 2014年12月 Dec.2014 ·民俗文化研究· 论王计汝剪纸作品的题材与艺术价值 张德录,范晓杰,张 莹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 ...

    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区别和联系

    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区别和联系 现代艺术的范围很广泛,用来指从19世纪末期到大约1970年代大部份的艺术作品.(较近期的艺术作品通常被称作当代艺术或后现代艺术.)艺术原本的目的在于写实地再现某个主体,然而摄影的发明让艺术的写实功能相形见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