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北京大学2015年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2015年12月

目录

1.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 12.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 32.1 本科毕业生去向构成 .................................................................................................................. 3 2.2 硕士毕业生去向构成 .................................................................................................................. 3 2.3 博士毕业生去向构成 .................................................................................................................. 4 3.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分析 ................................................................................................................ 53.1 本科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分析 ................................................................................................. 7 3.2 硕士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分析 ................................................................................................. 9 3.3 博士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分析 ............................................................................................... 11 3.4 毕业生签约重点单位统计 ....................................................................................................... 13 4.毕业生出国(境)留学情况 .......................................................................................................... 145.不同群体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 165.1 分性别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 16 5.2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 19 5.3 党员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 21 6.分院系就业去向总体构成 .............................................................................................................. 22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6.1 各院系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 ........................................................................................... 24 6.2 各院系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 ........................................................................................... 25 6.3 各院系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 ........................................................................................... 27 7.毕业生需求和就业质量评价与反馈 ............................................................................................. 287.1 毕业生求职过程分析 ................................................................................................................ 29 7.2 毕业生就业薪酬及满意度调查 ............................................................................................... 31 7.3 毕业生签约单位匹配度调查 ................................................................................................... 32 7.4 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反馈 ............................................................................................................ 34 7.5 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的评价与建议 .............................................................................. 37 8.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主要做法与经验 ......................................................................................... 41

1

2015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守正创新、引领未来”为指导思想,从关注毕业生就业率向提高就业质量转变,从重视就业推荐向关心学生成长转变,从对人才培养简单反馈向全校协同育人转变,不断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北大在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方面的先锋表率作用,努力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的科学发展与改革创新,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培养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

11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推介北大就业“家国战略”的专栏文章:“以‘家国情怀’对唱响“回家乡做贡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新时代主旋律;此外,2015接职业梦想”,

年北京大学正式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研发基地”称号,这是目前全国教育系统唯一一家全国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2015年11月,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发布2015全球毕业生就业能力排行榜(Global Employability University Ranking 2015),北京大学持续成为入围榜单排名最高的中国大陆大学,位列全球第16位,较前一年提升4位。该排行榜由法国教育顾问公司 Emerging Associate、德国市场研究公司Trendence对全球20个国家、250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公司进行调查,选出雇主心目中能培养具有高就业能力的优秀人才的大学。

1.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5年,北京大学共有各类毕业生(含医学部)9317人,截至2015年11月30日,全校总体就业率为97.97%1。其中,校本部各类毕业生合计7250人,本科毕业生263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6.37%;硕士毕业生3630人,占50.07%;博士毕业生983人,占13.56%。少数

1 就业率=(升学+出国+签就业协议+灵活就业)/毕业生总数*100%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2

民族毕业生52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28%。男生3922人,女生3328人,男女比例为1.18:1。据统计,我校本部总体就业率为98.34%,其中国内升学比例为20.44%,出国(境)留学比例为16.44%,毕业后签就业协议和灵活就业比例合计为61.46%。分学历层次来看,校本部本科毕业生2637人,就业率为97.61%;硕士毕业生3630人,就业率为98.68%;博士毕业生983人,就业率为99.08%(见表1-1)。

表1-1校本部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毕业生总数

硕士生 合计 3630 7250 升学 93 1482 出国 216 1192 签就业协议 灵活就业2

2082 2770 1191 1686 拟深造3 21 80 待就业 23 34 暂无就业意愿 4 6

就业率

98.68%

98.34%

截至2015年11月30日,我校本部共有120名毕业生尚未落实毕业去向。其中,本科毕业生63人,硕士毕业生48人,博士毕业生9人。未落实去向本科生中,54人正在办理出国(境)留学手续或准备国内升学考试,8人拟回省继续落实工作,1人短期内无就业意愿。未落实去向硕士生中,21人正在办理出国(境)留学手续或准备国内升学考试,23人拟回省继续落实工作,另有4人因生病、生育等个人原因短期内无就业意愿。未落实去向博士生中,5人计划出国继续深造或进站做博士后,3人拟继续落实工作,1人因陪家属出国暂不就业。

2015年,我校创业人数较去年增长一倍以上,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类企业比

2 灵活就业= 签劳动合同+自主创业+自由职业 3 拟深造= 拟国内升学+拟出国(境)留学

3

例最高,占37.04%;其次为教育类企业,占22.22%。北京仍然是学生创业首选地区,企业总数占75.93%,其余大部分学生选择回省创业。

2.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2.1 本科毕业生去向构成

2015年,我校本部本科毕业生共计2637人,其中国内升学比例为46.57%,出国(境)留学比例为32.95%,签就业协议和灵活就业比例合计为18.09%(见下图2.1-1)。

图2.1-1 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构成

2.2 硕士毕业生去向构成

2015年,我校本部共有硕士毕业生3630人,已落实毕业去向的毕业生中,签就业协议和灵活就业比例合计为90.17%,出国(境)留学比例为5.95%,国内升学比例为2.56%(见下图2.2-1)。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4

图2.2-1 硕士毕业生毕业去向构成

2.3 博士毕业生去向构成

我校本部博士毕业生983人,签就业协议和灵活就业比例合计为71.82%,国内进站做博士后比例为16.38%,出国(境)留学比例10.89%(见下图2.3-1)。

图2.3-1 博士毕业生毕业去向构成

5

3.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分析4

2015年,我校共有2770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实现就业。从签约单位性质来看,到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各类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占签约毕业生人数的58.37%(包括国有企业33.61%、民营企业22.09%、三资企业2.67%),到党政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占签约人数的21.01%(见下图3-1)。

图3-1 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构成

从签约单位地域分布来看,选择留京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为48.84%,除北京外,广东省、上海市及其他东部地区吸收了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所占比例合计38.44%,到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合计为12.71%(见图3-2)。

4

本节只分析签就业协议(三方协议)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6

图3-2 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布

从签约单位行业分布来看,北京大学超过80%的毕业生主要在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中工作(见表3-1)。

表3-1 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类型

行业类型 金融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教育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制造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建筑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人数 734 434 408 354 295 112 60 52 51 50 48

比例 26.50% 15.67% 14.73% 12.78% 10.65% 4.04% 2.17% 1.88% 1.84% 1.81% 1.73%

7

房地产业 军队 批发和零售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采矿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农、林、牧、渔业 住宿和餐饮业

合计

40 27 25 21 18 14 14 12 1 2770

1.44% 0.97% 0.90% 0.76% 0.65% 0.51% 0.51% 0.43% 0.04% 100.00%

3.1 本科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分析

2015年,我校本科毕业生中有157人签订三方协议。从签约单位性质来看,到企业工作毕业生人数占签就业协议毕业生人数的61.78%(包括民营企业32.48%,国有企业24.20%,三资企业5.10%)。到党政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占签约人数的13.38%(见下图3.1-1)。

图3.1-1 本科生签约单位性质构成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8

从签约单位地域分布看,选择留京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为45.86%,除北京外,上海市、广东省及其他东部地区也吸收了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所占比例分别为2.55%、24.84%及17.20%,到中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近10%(见图3.1-2)。

图3.1-2 本科生签约单位地域分布

从签约单位行业分布来看,本科生毕业后主要进入教育,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工作(见表3.1-1)。

表3.1-1 本科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类型 行业类型 教育 金融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军队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房地产业

人数

比例

28 24 24 19 12 9 8

7

17.83% 15.29% 15.29% 12.10% 7.64% 5.73% 5.10% 4.46%

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其他 合计

6 20 157

3.82% 12.74% 100.00%

3.2 硕士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分析

2015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毕业后2082人签订三方协议就业,占硕士毕业生人数的57.36%。从签约单位性质来看,签约到国有企业的毕业生占硕士毕业生总数的39.29%,到民营企业工作、党政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分别占25.12%、23.11%。

图3.2-1

硕士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构成

从签约单位地域分布看,近半数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够获得北京户口留京工作,另有9.75%的硕士毕业生签约到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工作。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10

图3.2-2 硕士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布

从签约单位行业分布来看,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金融业(32.4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8.16%),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6.19%)等行业类型的工作,其次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从业人数也较多(见下表3.2-1)。

表3.2-1 硕士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类型 行业类型 金融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教育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建筑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制造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人数

比例

675 378 337 164 110 95 45 44 41 40 37

32.42% 18.16% 16.19% 7.88% 5.28% 4.56% 2.16% 2.11% 1.97% 1.92% 1.78%

11

房地产业 批发和零售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采矿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其他 合计

33 21 18 12 11 10 11 2082

1.59% 1.01% 0.86% 0.58% 0.53% 0.48% 0.53% 100.00%

3.3 博士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分析

2015年,我校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签订三方协议的共531人,从签约单位性质来看,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比例最高的为高等教育单位和科研设计单位,分别占签约人数的38.61%和18.64%,其次到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各类企业工作的占签约人数的22.97%,到党政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人数占总人数的15.06%(见下图

3.3-1)。

图3.3-1 博士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构成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12

从签约单位地域分布来看,留京工作仍然是占比最高,占签约博士毕业生的47.27%,到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明显高于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占25%以上(见下图3.3-2)。

图3.3-2 博士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布

从签约单位行业分布看,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工作,比例分别为40.91%和24.05%;其次是到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工作,占9.66%(见下表3.3-1)。

表3.3-1 博士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类型

行业类型 教育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金融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制造业 军队 其他

人数 216 128 52 35 32 17 14 37

比例 40.91% 24.05% 9.66% 6.63% 6.06% 3.22% 2.65% 6.82%

13

3.4 毕业生签约重点单位统计

根据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统计,录取我校毕业生人数排名前列的用人单位列表如下:

表3.4-1 毕业生签约人数集中用人单位统计 单位名称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腾讯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人数

67 39 35 32 28 23 23 22 20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14

4.毕业生出国(境)留学情况

2015年,我校本部毕业生出国(境)留学人数为1192人,比例为16.44%,首选目标国家为美国,占出国(境)留学总人数的66.69%,其次为英国、中国香港、德国、法国等,比例分别为8.72%、4.11%、3.61%和3.36%。

表4-1 毕业生出国(境)目标国家(地区)分布

国家(地区)

英国 德国 出国(境)人数

104 43 比例 8.72% 3.61% 国家(地区)

澳大利亚 荷兰 出国(境)人数

25 14

比例

2.10%

1.17% 根据2015年英国《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最新排名,我校共有692名毕业生赴世界排名前50名的国(境)外高校留学深造,占出国(境)总人数的58.05%。具体情况见表4-2:

表4-2 毕业生赴《泰晤士报》排名前50名高校人数统计

学校名称 哈佛大学 斯坦福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国家/地区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本科毕业生

22 19 25 10 硕士毕业生

3 2 0 2 博士毕业生

3 5 2

3 合计 28 26 27 15

15

耶鲁大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哥伦比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杜克大学 多伦多大学 伦敦大学学院 卡耐基梅隆大学 华盛顿大学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慕尼黑大学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加拿大 英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德国 加拿大 英国 10 19 83 22 16 3 15 8 6 5 4 1 9 4 0 3 4 5 2 3 1 5 0 3 0 2 2 1 2 2 2 0 1 0 1 4 1

1

16

20

88

28

23

5

19

9

12

9

8 1 12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16

美国 加拿大 美国 香港 美国 1 1 15 7 4 544

0 1 0 11 0 97

0 0 3 1 2

51

1

2

18

19

6 692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麦吉尔大学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香港大学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合计

5.不同群体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5.1 分性别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2015年,北京大学校本部共有毕业生7250人,其中男生3922人,女生3328人,男女比例为1.18:1。如下表所示,男生在深造上的比例和意愿要高于女生,女生在签约就业上的比例高于男生。另外,由于女生自身原因,暂无就业意愿的女生人数高于男生。

表5.1-1 分性别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统计

暂无就业意愿 4

性别 女生 毕业生总数 3328 升学 631 出国 511 签就业协议 1322 灵活就业 815 拟深造 32 待就业 13 就业率

98.53% 从签约单位性质来看,男生到部队、党政机关、各类企业和科研设计单位的比例大于女生选

17

择该类型单位的比例。与此相对,女生到高等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其他事业单位等工作的比例高于男生(见下表5.1-2)。

表5.1-2 分性别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构成

单位性质 党政机关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三资企业 合计

男生 161 491 336 39 1448

比例 11.12% 33.91% 23.20% 2.69% 100.00%

女生 136 440 276 35 1322

比例

10.29%

33.28%

20.88%

2.65%

100.00%

不同性别学生在签约地域选择上没有明显差异,女生签约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工作的比例略高于男生,签约其他各地域的男生比例均略高于女生(见下表5.1-3)。

表5.1-3 分性别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布

地域 上海市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男生 119 27 71

比例 8.22% 1.86% 4.90%

女生 122 18 56

比例

9.23%

1.36%

4.24%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18

1448

100.00%

1322

100.00%

合计

较签约单位性质构成和签约地域分布,性别不同在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类型上显示出一定差异。男生到军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工作比例明显高于女生,而女生到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见下表5.1-4)。

表5.1-4 分性别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类型

行业类型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金融业

军队

农、林、牧、渔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男生 26 222 22 387 21 6 8 27 比例 1.80% 15.33% 1.52% 26.73% 1.45% 0.41% 0.55% 1.86% 女生 22 186 30 347 6 6 13 85

比例

1.66%

14.07%

2.27%

26.25%

0.45%

0.45%

0.98%

6.43%

19

制造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3 19 2.28% 1.31% 27 32

2.04%

2.42% 5.2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2015年,北京大学校本部共有少数民族毕业生528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20人,硕士毕业生256人,博士毕业生52人。升学123人,出国(境)继续深造71人,320人毕业后签约工作,总体就业率97.35%。

对毕业后签订三方协议就业的少数民族毕业生进行分析发现,其在签约单位性质上与其他毕业生没有显著区别,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5.2-1 少数民族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构成

单位性质 民营企业 党政机关 其他事业单位 部队 合计

少数民族毕业生

41 27 18 0 192

比例 21.35% 14.06% 9.38% 0.00% 100.00%

毕业生总数

612 297 285 27 2770

比例

22.09%

10.72%

10.29%

0.97%

100.00%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20

值得注意的是,从签约单位的地域分布看,少数民族毕业生留京工作以及到西部地区工作的比例显著高于校本部毕业生总体水平,到上海、广东及其他东部地区工作比例低于毕业生总体水平(见下表5.2-2)。

表5.2-2 少数民族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布

地域 上海市 其他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合计

少数民族学生

9 13 21 192

比例 4.69% 6.77% 10.94% 100.00%

毕业生总数 241 400 156 2770

比例

8.70%

14.44%

5.63%

100.00%

从签约单位行业类型看,少数民族毕业生与校本部毕业生总体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表5.2-3 少数民族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类型分析

行业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少数民族学生

33 3 4 比例 17.19% 1.56% 2.08% 毕业生总数

408 21 52

比例

14.73%

0.76%

1.88%

21

农、林、牧、渔业 批发和零售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采矿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教育 1 1 2 3 26 23 19 0.52% 0.52% 1.04% 1.56% 13.54% 11.98% 9.90% 12 25 14 14 434 295 354

0.43%

0.90%

0.51%

0.51%

15.67%

10.65%

12.78% 5.3 党员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北京大学校本部毕业生中有3458名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7.70%,包括本科生697人,硕士研究生2126人,博士研究生635人。

从毕业去向上看,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国内升学、出国(境)深造人数比例低于全校总体水平,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毕业生总体水平,同时灵活就业和待就业学生人数比例也低于总体水平(见下表5.3-1)。

表5.3-1 党员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统计

毕业生总数

升学 出国 签就业协议 灵活就业 待就业 就业率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22

15.33% 20.44%

9.92% 16.44%

51.39% 38.21%

22.59% 23.26%

0.78%

1.66%

比例 比例

100.00% 100.00%

从签约单位性质来看,党员毕业生去往党政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高等教育单位和部队等的比例高于毕业生平均占比,去往各类型企业等单位的人数占比低于毕业生平均水平(见下表5.3-2)。在签约单位地域分布和行业类型上,党员毕业生和全校毕业生各类占比没有较大区别。

表5.3-2 党员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分析

单位性质 党政机关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三资企业 合计

党员 239 583 331 41 1777

比例 13.45% 32.81% 18.63% 2.31% 100.00%

毕业生总数

297

931

612

74 2770

比例 10.72% 33.61% 22.09% 2.67% 100.00%

6.分院系就业去向总体构成

2015年,我校本部毕业生按院系统计,就业去向总体构成如下表所示:

表6-1 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

23

毕业生 总数 339 189 192 645 725 183 64 329 23 178 479 61 签就业 协议 75 35 66 220 417 60 20 93 10 63 177 25 院系名称 物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考古文博学院 外国语学院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光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系 升学 103 48 62 182 17 75 20 67 0 58 51 18 出国 114 68 43 109 19 16 6 72 3 39 51 6 灵活就业 36 34 15 130 272 25 17 89 9 17 191 12 拟深造 9 4 4 3 0 7 0 5 0 1 6 0 待就业 1 0 2 1 0 0 1 3 1 0 3 0 暂无就 业意愿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就业率

96.76%

97.88%

96.88%

99.38%

100.00%

96.17%

98.44%

97.57%

95.65%

99.44%

98.12%

100.00%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24

44 1 2 0 4 5 14 5 1 0 5 23 80 40 7 3 11 443 35 11 2 1 3 197 1 0 0 0 0 4 0 0 0 0 0 4 0 0 0 0 1 2

99.43%

100.00%

100.00%

100.00%

95.83%

98.53% 政府管理学院 教育学院 人口研究所 体育教研部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深圳研究生院

174 57 12 4 24 678 6.1 各院系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

各院系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如下表所示:

表6.1-1 各院系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

院系名称 物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毕业生 总数 204 98 85 升学 91 30 51 出国 88 51 26 签就业 协议 7 4 1 灵活就业 拟深造 待就业 12 11 3 5 2 4 0 0 0 暂无就 业意愿 1 0 0

就业率

97.06%

97.96%

95.29%

25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考古文博学院

外国语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光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系 政府管理学院 元培学院 299 10 86 17 174 98 170 26 73 171 167 1 55 11 60 51 47 16 35 85 89 1 10 4 54 37 47 6 13 55 7 2 8 1 22 7 27 1 11 6 32 6 8 1 33 2 43 3 13 20 3 0 5 0 4 1 5 0 1 4 1 0 0 0 1 0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98.66%

100.00%

94.19%

100.00%

97.13%

98.98%

96.47%

100.00%

98.63%

97.08% 6.2 各院系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

各院系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如下表所示:

表6.2-1 各院系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

院系名称

毕业生 总数

升学

出国

签就业 协议

灵活就业

拟深造

待就业

暂无就 业意愿

就业率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26

0 0 1 1 16 13 4 4 0 4 0 2 5

9 2 15 18 18 6 2 18 3 2 4 0 1

11 10 30 154 415 35 17 61 9 44 121 21 53

9 9 6 73 266 10 13 53 8 15 145 8 15

2 0 0 0 0 2 0 1 0 0 1 0 0

1 0 2 0 0 0 1 2 1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90.63%

100.00%

96.30%

100.00%

100.00%

96.97%

97.30%

97.84%

95.24%

100.00%

98.90%

100.00%

100.00%

物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考古文博学院

外国语学院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光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系 政府管理学院

32 21 54 246 715 66 37 139 21 65 273 31 74

27

教育学院 人口研究所 体育教研部 分子医学研究所 合计

44 12 4 3 3630

0 2 0 0 93

5 1 0 0 216

30 7 3 2 2082

9 2 1 1 1191

0 0 0 0 21

0 0 0 0 23

0 0 0 0 4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8.68%

6.3 各院系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

各院系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如下表所示:

表6.3-1 各院系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

院系名称 物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毕业生 总数 103 70 53 100 27 升学 出国 12 18 10 14 7 17 15 2 2 3 签就业 协议 57 21 35 59 12 灵活就业 拟深造 待就业

15 14 6 25 5 2 2 0 0 0 0 0 0 0 0 暂无就 业意愿 0 0 0 0 0

就业率

98.06%

97.14%

100.00%

100.00%

100.00%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28

6 5 1 3 4 0 4 1 1 3 161

0 1 0 0 0 0 0 0 1 2 107

16 22 5 12 29 3 16 10 6 2 531

3 9 1 0 3 1 7 2 0 5 175

0 0 0 0 0 0 0 0 0 0 5

0 0 0 0 0 0 0 0 0 1 3

0 0 0 0 0 0 0 0 0 0 1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2.31%

99.08%

历史学系 哲学系 艺术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光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系 政府管理学院 教育学院 国家发展研究院 分子医学研究所 合计

25 37 7 15 36 4 27 13 8 13 983

7.毕业生需求和就业质量评价与反馈

为全面了解毕业生求职过程,有效掌握毕业生求职期望、工作满意度、就业匹配度等关键信

29

息,我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校本部签就业协议工作的毕业生进行全面调查,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256份。

7.1 毕业生求职过程分析

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从调整心态、准备简历到开始投递简历再到最终落实工作,平均用时4.42个月;在求职过程中,平均投递36份简历,获得13个左右的面试机会,平均获得3.23个工作机会,最终落实工作。

总体上看,我校毕业生求职依托渠道主要有校园招聘会、学校及各类招聘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通过实习留任以及通过老师、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推荐入职等方式。

分学历来看,我校本科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更关注学校发布招聘信息(21.02%),校园招聘会(17.83%),或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17.83%),其次是关注各类社会招聘网站信息(14.65%)或通过实习留任获得职位(14.14%)(见下图7.1-2)。

图7.1-2 本科毕业生求职渠道构成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30

硕士毕业生在求职过程和最终落实工作过程中主要依托各类招聘网站信息(25.00%),校园招聘会(22.20%),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14.89%)或查阅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14.63%),另外通过工作实习直接留任获得职位的占12.85%。具体见下图7.1-3:

图7.1-3 硕士毕业生求职渠道构成

博士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主要求职方式为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占28.48%,其次重点关注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20.20%)以及社会各类招聘网站信息(16.23%),参加校园招聘会(13.91%),另外,通过学校老师、家庭及其他社会关系获得就业信息最终落实就业的比例也较高,占14.57%(具体见下图7.1-4)。

31

图7.1-4 博士毕业生求职渠道构成

7.2 毕业生就业薪酬及满意度调查

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首份工作平均月薪为12217元,与求职过程中的期望薪酬(平均为12958元/月)基本持平,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对薪酬目标规划理性,定位准确。在满意度调查中,88.21%的毕业生对自己签约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其中32.36%的毕业生表示“非常满意”,55.85%表示“满意”,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0.80%(见下图7.2-1)。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32

图7.2-1 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反馈

7.3 毕业生签约单位匹配度调查 7.3.1 签约单位专业匹配度

调查显示,89.44%的毕业生表示自己找到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有相关性,其中认为签约单位提供的职位与所学专业“很相关”的占35.80%,“相关”的占37.20%,“一般”的占16.44%。认为签约单位提供职位与所学专业“不相关”与“很不相关”的占10.56%(如下图7.3.1-1所示)。

不相关

6.49%

一般 16.44%

很不相关 4.07%

很相关 35.80%

相关 37.20%

图7.3.1-1 毕业生签约单位专业匹配度

7.3.2 求职意向单位性质与实际签约单位性质匹配情况

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对个人求职方向明确,定位准确,求职意向与实际签约行业匹配度较高。实际签约到国有企业、党政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高等教育单位、科研设计单位以及民营企业等性质单位的就业比例略高于预期,到三资企业等性质的单位就业比例略低于预期(见下图7.3.2-1)。

33

求职意向行业分布 实际签约行业分布

图7.3.2-1 毕业生求职意向单位性质与实际签约单位性质匹配情况

7.3.3 求职意向行业类型与实际签约行业分布匹配

调查显示,在求职初期,毕业生主要关注最多的行业为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从实际签约单位性质看,毕业生签约较多的几大行业与求职意向相对应,仅有略微比例不同(见下表7.3.3-1)。

表7.3.3-1 毕业生期望签约行业与实际签约情况 行业类型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教育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求职意向行业比例

24.47% 11.00% 4.98%

实际签约比例

15.67%

12.78%

4.04%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34

100.00%

100.00%

合计

7.4 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反馈

为了将用人单位需求和评价反馈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有效对接,学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合作密切的用人单位进行抽样调查及案例访谈,调研覆盖党政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科研设计单位等各类型。以下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要求、能力和素质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 7.4.1 人才需求评价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所学专业总体需求排名前三位依次为经济学、管理学和信息科学,另外对工学、数学、法律等学科需求量也较大(见下图7.4.1-1)。同时,在访谈中,受访单位也表示,现在用人单位的内部岗位流动性较高,并不严格要求专业对口,所以在招聘过程中更注重应聘者整体素质,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35

图7.4.1-1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总体需求情况

7.4.2 毕业生素质与综合能力重视程度

调查发现,受访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毕业生基本条件有不同程度的关注和考量。如下图7.4.2-1所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个人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点、道德修养等方面比较重视,其次是学习成绩、学历层次、所学专业、实习实践能力、身体素质以及学校名气等方面,对生源地、性别等条件关注度较低。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36

图7.4.2-1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基本条件关注程度

从对毕业生各项能力的关注度来看,用人单位普遍对毕业生的各项能力要求都较为看重,如图7.4.2-2所示,图中“很看重”和“看重”在各项能力素质中所占比例都较高,这说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37

图7.4.2-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的关注程度

7.5 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的评价与建议 7.5.1 雇主满意度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96.87%的企业对北京大学毕业生总体质量表示“很满意”或“满意”(见下图7.5.2-1)。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38

图7.5.1-1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

详细来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认同度较高,认为毕业生在情绪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见下图7.5.1-2)。

39 图7.5.1-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满意度

7.5.2 对我校人才培育工作的建议

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强化专业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学生人生观、职业道德与劳动态度的培养”以及“加强学生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40

创新能力培养”(见下图7.5.2-1)。

图7.5.2-1 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7.5.3 对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为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评价以及满意度,我校就招聘信息发布、招聘会组织、对毕业生职业辅导以及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受访单位对学校的就业工作表示“很满意”或者“满意”(见下图7.5.3-1)。

41 图7.5.3-1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满意度

8.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主要做法与经验

8.1 回归教育本质,确立“多元发展、集体成才”的育人理念。

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区别于政府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商业中介结构,必须遵循并配合其教育职能。北京大学教育教学风格一贯倡导以人为本、灵活多样,学校也相应确立“多元发展、集体成才”的就业工作理念。比如,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与青年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合作开设《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课程,将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心理健康、网络素养等教育结合起来,着眼于学生全人发展和整体成才。同时,综合运用课堂讲解、案例讨论、生涯游戏、人物访谈、团体活动、校友辅导、企业参观等形式,依托小组同伴、其他学生、任课教师和学生自我多重评价指标,加快就业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突出针对性、参与性和实效性。为加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先后组织授课老师参与北京大学"慕课”教学技术专题培训,以及北京市就业指导课程骨干教师培训,更新教师的教学思路、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此外,结合就业市场的形势发展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42

和高校就业指导活动的阶段重点,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设计和组织形式灵活、内容实用的就业指导活动。再者,充分利用"北大就业”和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微信账号,开辟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信息传递、生活服务、思想引导的新平台,帮助学生树立生涯规划意识,提升职业发展素养。

8.2把握核心业务,持续推进北大就业“家•国战略”。

,结合80后、90后青年群体的成长背景与社会现实,从学校深入实施北大就业"家•国战略”

“家”、“国”两个维度引导毕业生把乡土情怀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号召毕业生“回家乡做贡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学校成立2015届毕业生就业党员示范引领班,采取专题培训、内部研讨、开放交流、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指导活动,让党员带动毕业生及广大青年将远大理想转化为自觉行动,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进步的历史潮流中去。此外,定期编辑出版《北大选调生》电子期刊,举办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报告会,特别是以“省校合作、定向招聘、政策优惠、跟踪指导“为原则,与20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定向选调或人才引进合作,打通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配置两大环节,重点加强向西部和基层一线人才输送力度,促使毕业生流向结构更加广泛和多元。

8.3提升专业水平,实现毕业生就业人岗匹配与精准对接。

学校将大数据理论与就业信息化、市场拓展性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用人单位的科学化水平。依托就业信息网和“北大就业”微信公众号,在原有信息发布汇总的基础上,将信息关注度、传播影响力以及2005至2014十年间的就业数据进行整合,交叉对比用人单位的性质、行业、签约人数以及学科分布、学历层次等要素,逐步形成对就业市场的重新整合与分级管理。

此外,学校举办以“智能服务、人岗匹配、专业指导”为定位的人才精准对接专场招聘会。招聘会在筹备阶段通过智能化手段,以近十年的就业大数据为基础,筛选出与北大学生就业意愿

43 相匹配的用人单位;之后收集汇总应届毕业生求职意向和简历信息,为用人单位提供与之匹配的毕业生数据,实现人岗之间精准对接;在招聘会举办当天,依托科学的职业测评工具和资深的职业教师团队,实现专业的求职咨询指导。

8.4 塑造精品工程,拓展北京大学“人才论坛”品牌价值。

学校举办北京大学第三届人才论坛暨2015博雅奖章颁奖仪式,结合屠呦呦校友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这一契机,正式提出“人才塔”战略,发挥北大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业务专长,营造追求真理、知行合一的学术态度与校园氛围,引导全校毕业生到学术科研领域就业成才,加强同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北京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服务社会水平。

同时,学校加强与“人才战略伙伴”的全方位合作,注重开拓人才培养与输送的潜在市场和未来空间。比如不断发掘中西部和重点行业新兴市场,先后举办500强企业高端人才洽谈会、校友创业企业专场招聘会、重点地区企事业紧缺急需人才双选会等特色招聘会,同时积极协助用人单位举办各类专场宣讲会。此外,注意就业端口前移,面向在校生全力开发实习体验岗位,先后与广州南方人才市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地建立暑期实习基地项目,打通学生实习到就业的绿色通道。

8.5 推动创新创业,建设全国大学生指导研发基地。

北京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传统悠久、格局开阔、特色鲜明,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引领方面具有自身优势。目前学校已经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三大版块:一是以教务长办公室、教务部、研究生院和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为主体的教学改革与人才输送引领体系;二是以校友会、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科技园为主体的专业训练与企业孵化实操体系;三是以学生工作部、校团委以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44

及相关院系为主体的专业实践与课外活动支撑体系。全校各部门彼此呼应、协同推进,形成蓬勃向上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2015年7月,北京大学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研发基地”称号,这是目前全国教育系统唯一一家官方认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有助于整合北大校内外创新创业优势资源,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引领型人才社会需求。在学校工作层面,尝试开展“北京大学学生发展与创新创业协同创新基地”建设,目前全校共有15个申报项目获得立项,充分整合动员学校和院系两级工作力量,构建提升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新型育人机制。此外,推出官方认证的"北大创业”微信号,设立北京大学金联储创新实践基金,整合全校学生创业团队资源,开展涵盖"创启智慧”、"创行市场”、"创越未来”三个项目的"北京大学创新创业成长计划”,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学校还举办以“青年引领未来,创新拥抱世界”为主题的全球青年创新节,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平台,开启全球化的创新创业模式。同时,校友会继续完善“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公益孵化基地建设,提升创新创业软环境及平台服务能力。学校还与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合作开展教育部立项的课题,探究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与大学生创业二者之间的关系,课题荣获教育部就业创业课题成果一等奖。

北京大学2015年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2015年12月

目录

1.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 12.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 32.1 本科毕业生去向构成 .................................................................................................................. 3 2.2 硕士毕业生去向构成 .................................................................................................................. 3 2.3 博士毕业生去向构成 .................................................................................................................. 4 3.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分析 ................................................................................................................ 53.1 本科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分析 ................................................................................................. 7 3.2 硕士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分析 ................................................................................................. 9 3.3 博士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分析 ............................................................................................... 11 3.4 毕业生签约重点单位统计 ....................................................................................................... 13 4.毕业生出国(境)留学情况 .......................................................................................................... 145.不同群体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 165.1 分性别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 16 5.2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 19 5.3 党员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 21 6.分院系就业去向总体构成 .............................................................................................................. 22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6.1 各院系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 ........................................................................................... 24 6.2 各院系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 ........................................................................................... 25 6.3 各院系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 ........................................................................................... 27 7.毕业生需求和就业质量评价与反馈 ............................................................................................. 287.1 毕业生求职过程分析 ................................................................................................................ 29 7.2 毕业生就业薪酬及满意度调查 ............................................................................................... 31 7.3 毕业生签约单位匹配度调查 ................................................................................................... 32 7.4 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反馈 ............................................................................................................ 34 7.5 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的评价与建议 .............................................................................. 37 8.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主要做法与经验 ......................................................................................... 41

1

2015年,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守正创新、引领未来”为指导思想,从关注毕业生就业率向提高就业质量转变,从重视就业推荐向关心学生成长转变,从对人才培养简单反馈向全校协同育人转变,不断探索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北大在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方面的先锋表率作用,努力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的科学发展与改革创新,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培养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

11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推介北大就业“家国战略”的专栏文章:“以‘家国情怀’对唱响“回家乡做贡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新时代主旋律;此外,2015接职业梦想”,

年北京大学正式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研发基地”称号,这是目前全国教育系统唯一一家全国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2015年11月,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发布2015全球毕业生就业能力排行榜(Global Employability University Ranking 2015),北京大学持续成为入围榜单排名最高的中国大陆大学,位列全球第16位,较前一年提升4位。该排行榜由法国教育顾问公司 Emerging Associate、德国市场研究公司Trendence对全球20个国家、250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公司进行调查,选出雇主心目中能培养具有高就业能力的优秀人才的大学。

1.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5年,北京大学共有各类毕业生(含医学部)9317人,截至2015年11月30日,全校总体就业率为97.97%1。其中,校本部各类毕业生合计7250人,本科毕业生263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6.37%;硕士毕业生3630人,占50.07%;博士毕业生983人,占13.56%。少数

1 就业率=(升学+出国+签就业协议+灵活就业)/毕业生总数*100%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2

民族毕业生52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28%。男生3922人,女生3328人,男女比例为1.18:1。据统计,我校本部总体就业率为98.34%,其中国内升学比例为20.44%,出国(境)留学比例为16.44%,毕业后签就业协议和灵活就业比例合计为61.46%。分学历层次来看,校本部本科毕业生2637人,就业率为97.61%;硕士毕业生3630人,就业率为98.68%;博士毕业生983人,就业率为99.08%(见表1-1)。

表1-1校本部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毕业生总数

硕士生 合计 3630 7250 升学 93 1482 出国 216 1192 签就业协议 灵活就业2

2082 2770 1191 1686 拟深造3 21 80 待就业 23 34 暂无就业意愿 4 6

就业率

98.68%

98.34%

截至2015年11月30日,我校本部共有120名毕业生尚未落实毕业去向。其中,本科毕业生63人,硕士毕业生48人,博士毕业生9人。未落实去向本科生中,54人正在办理出国(境)留学手续或准备国内升学考试,8人拟回省继续落实工作,1人短期内无就业意愿。未落实去向硕士生中,21人正在办理出国(境)留学手续或准备国内升学考试,23人拟回省继续落实工作,另有4人因生病、生育等个人原因短期内无就业意愿。未落实去向博士生中,5人计划出国继续深造或进站做博士后,3人拟继续落实工作,1人因陪家属出国暂不就业。

2015年,我校创业人数较去年增长一倍以上,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类企业比

2 灵活就业= 签劳动合同+自主创业+自由职业 3 拟深造= 拟国内升学+拟出国(境)留学

3

例最高,占37.04%;其次为教育类企业,占22.22%。北京仍然是学生创业首选地区,企业总数占75.93%,其余大部分学生选择回省创业。

2.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2.1 本科毕业生去向构成

2015年,我校本部本科毕业生共计2637人,其中国内升学比例为46.57%,出国(境)留学比例为32.95%,签就业协议和灵活就业比例合计为18.09%(见下图2.1-1)。

图2.1-1 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构成

2.2 硕士毕业生去向构成

2015年,我校本部共有硕士毕业生3630人,已落实毕业去向的毕业生中,签就业协议和灵活就业比例合计为90.17%,出国(境)留学比例为5.95%,国内升学比例为2.56%(见下图2.2-1)。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4

图2.2-1 硕士毕业生毕业去向构成

2.3 博士毕业生去向构成

我校本部博士毕业生983人,签就业协议和灵活就业比例合计为71.82%,国内进站做博士后比例为16.38%,出国(境)留学比例10.89%(见下图2.3-1)。

图2.3-1 博士毕业生毕业去向构成

5

3.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分析4

2015年,我校共有2770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实现就业。从签约单位性质来看,到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各类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占签约毕业生人数的58.37%(包括国有企业33.61%、民营企业22.09%、三资企业2.67%),到党政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占签约人数的21.01%(见下图3-1)。

图3-1 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构成

从签约单位地域分布来看,选择留京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为48.84%,除北京外,广东省、上海市及其他东部地区吸收了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所占比例合计38.44%,到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合计为12.71%(见图3-2)。

4

本节只分析签就业协议(三方协议)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6

图3-2 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布

从签约单位行业分布来看,北京大学超过80%的毕业生主要在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中工作(见表3-1)。

表3-1 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类型

行业类型 金融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教育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制造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建筑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人数 734 434 408 354 295 112 60 52 51 50 48

比例 26.50% 15.67% 14.73% 12.78% 10.65% 4.04% 2.17% 1.88% 1.84% 1.81% 1.73%

7

房地产业 军队 批发和零售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采矿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农、林、牧、渔业 住宿和餐饮业

合计

40 27 25 21 18 14 14 12 1 2770

1.44% 0.97% 0.90% 0.76% 0.65% 0.51% 0.51% 0.43% 0.04% 100.00%

3.1 本科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分析

2015年,我校本科毕业生中有157人签订三方协议。从签约单位性质来看,到企业工作毕业生人数占签就业协议毕业生人数的61.78%(包括民营企业32.48%,国有企业24.20%,三资企业5.10%)。到党政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占签约人数的13.38%(见下图3.1-1)。

图3.1-1 本科生签约单位性质构成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8

从签约单位地域分布看,选择留京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为45.86%,除北京外,上海市、广东省及其他东部地区也吸收了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所占比例分别为2.55%、24.84%及17.20%,到中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近10%(见图3.1-2)。

图3.1-2 本科生签约单位地域分布

从签约单位行业分布来看,本科生毕业后主要进入教育,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工作(见表3.1-1)。

表3.1-1 本科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类型 行业类型 教育 金融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军队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房地产业

人数

比例

28 24 24 19 12 9 8

7

17.83% 15.29% 15.29% 12.10% 7.64% 5.73% 5.10% 4.46%

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其他 合计

6 20 157

3.82% 12.74% 100.00%

3.2 硕士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分析

2015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毕业后2082人签订三方协议就业,占硕士毕业生人数的57.36%。从签约单位性质来看,签约到国有企业的毕业生占硕士毕业生总数的39.29%,到民营企业工作、党政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分别占25.12%、23.11%。

图3.2-1

硕士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构成

从签约单位地域分布看,近半数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够获得北京户口留京工作,另有9.75%的硕士毕业生签约到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工作。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10

图3.2-2 硕士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布

从签约单位行业分布来看,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金融业(32.4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8.16%),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6.19%)等行业类型的工作,其次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从业人数也较多(见下表3.2-1)。

表3.2-1 硕士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类型 行业类型 金融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教育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建筑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制造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人数

比例

675 378 337 164 110 95 45 44 41 40 37

32.42% 18.16% 16.19% 7.88% 5.28% 4.56% 2.16% 2.11% 1.97% 1.92% 1.78%

11

房地产业 批发和零售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采矿业 卫生和社会工作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其他 合计

33 21 18 12 11 10 11 2082

1.59% 1.01% 0.86% 0.58% 0.53% 0.48% 0.53% 100.00%

3.3 博士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分析

2015年,我校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签订三方协议的共531人,从签约单位性质来看,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比例最高的为高等教育单位和科研设计单位,分别占签约人数的38.61%和18.64%,其次到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各类企业工作的占签约人数的22.97%,到党政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人数占总人数的15.06%(见下图

3.3-1)。

图3.3-1 博士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构成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12

从签约单位地域分布来看,留京工作仍然是占比最高,占签约博士毕业生的47.27%,到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明显高于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占25%以上(见下图3.3-2)。

图3.3-2 博士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布

从签约单位行业分布看,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工作,比例分别为40.91%和24.05%;其次是到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工作,占9.66%(见下表3.3-1)。

表3.3-1 博士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类型

行业类型 教育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金融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制造业 军队 其他

人数 216 128 52 35 32 17 14 37

比例 40.91% 24.05% 9.66% 6.63% 6.06% 3.22% 2.65% 6.82%

13

3.4 毕业生签约重点单位统计

根据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统计,录取我校毕业生人数排名前列的用人单位列表如下:

表3.4-1 毕业生签约人数集中用人单位统计 单位名称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腾讯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人数

67 39 35 32 28 23 23 22 20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14

4.毕业生出国(境)留学情况

2015年,我校本部毕业生出国(境)留学人数为1192人,比例为16.44%,首选目标国家为美国,占出国(境)留学总人数的66.69%,其次为英国、中国香港、德国、法国等,比例分别为8.72%、4.11%、3.61%和3.36%。

表4-1 毕业生出国(境)目标国家(地区)分布

国家(地区)

英国 德国 出国(境)人数

104 43 比例 8.72% 3.61% 国家(地区)

澳大利亚 荷兰 出国(境)人数

25 14

比例

2.10%

1.17% 根据2015年英国《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最新排名,我校共有692名毕业生赴世界排名前50名的国(境)外高校留学深造,占出国(境)总人数的58.05%。具体情况见表4-2:

表4-2 毕业生赴《泰晤士报》排名前50名高校人数统计

学校名称 哈佛大学 斯坦福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国家/地区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本科毕业生

22 19 25 10 硕士毕业生

3 2 0 2 博士毕业生

3 5 2

3 合计 28 26 27 15

15

耶鲁大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哥伦比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杜克大学 多伦多大学 伦敦大学学院 卡耐基梅隆大学 华盛顿大学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慕尼黑大学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加拿大 英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德国 加拿大 英国 10 19 83 22 16 3 15 8 6 5 4 1 9 4 0 3 4 5 2 3 1 5 0 3 0 2 2 1 2 2 2 0 1 0 1 4 1

1

16

20

88

28

23

5

19

9

12

9

8 1 12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16

美国 加拿大 美国 香港 美国 1 1 15 7 4 544

0 1 0 11 0 97

0 0 3 1 2

51

1

2

18

19

6 692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麦吉尔大学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香港大学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合计

5.不同群体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5.1 分性别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2015年,北京大学校本部共有毕业生7250人,其中男生3922人,女生3328人,男女比例为1.18:1。如下表所示,男生在深造上的比例和意愿要高于女生,女生在签约就业上的比例高于男生。另外,由于女生自身原因,暂无就业意愿的女生人数高于男生。

表5.1-1 分性别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统计

暂无就业意愿 4

性别 女生 毕业生总数 3328 升学 631 出国 511 签就业协议 1322 灵活就业 815 拟深造 32 待就业 13 就业率

98.53% 从签约单位性质来看,男生到部队、党政机关、各类企业和科研设计单位的比例大于女生选

17

择该类型单位的比例。与此相对,女生到高等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其他事业单位等工作的比例高于男生(见下表5.1-2)。

表5.1-2 分性别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构成

单位性质 党政机关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三资企业 合计

男生 161 491 336 39 1448

比例 11.12% 33.91% 23.20% 2.69% 100.00%

女生 136 440 276 35 1322

比例

10.29%

33.28%

20.88%

2.65%

100.00%

不同性别学生在签约地域选择上没有明显差异,女生签约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工作的比例略高于男生,签约其他各地域的男生比例均略高于女生(见下表5.1-3)。

表5.1-3 分性别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布

地域 上海市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男生 119 27 71

比例 8.22% 1.86% 4.90%

女生 122 18 56

比例

9.23%

1.36%

4.24%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18

1448

100.00%

1322

100.00%

合计

较签约单位性质构成和签约地域分布,性别不同在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类型上显示出一定差异。男生到军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工作比例明显高于女生,而女生到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见下表5.1-4)。

表5.1-4 分性别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类型

行业类型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金融业

军队

农、林、牧、渔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男生 26 222 22 387 21 6 8 27 比例 1.80% 15.33% 1.52% 26.73% 1.45% 0.41% 0.55% 1.86% 女生 22 186 30 347 6 6 13 85

比例

1.66%

14.07%

2.27%

26.25%

0.45%

0.45%

0.98%

6.43%

19

制造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3 19 2.28% 1.31% 27 32

2.04%

2.42% 5.2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2015年,北京大学校本部共有少数民族毕业生528人,其中本科毕业生220人,硕士毕业生256人,博士毕业生52人。升学123人,出国(境)继续深造71人,320人毕业后签约工作,总体就业率97.35%。

对毕业后签订三方协议就业的少数民族毕业生进行分析发现,其在签约单位性质上与其他毕业生没有显著区别,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5.2-1 少数民族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构成

单位性质 民营企业 党政机关 其他事业单位 部队 合计

少数民族毕业生

41 27 18 0 192

比例 21.35% 14.06% 9.38% 0.00% 100.00%

毕业生总数

612 297 285 27 2770

比例

22.09%

10.72%

10.29%

0.97%

100.00%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20

值得注意的是,从签约单位的地域分布看,少数民族毕业生留京工作以及到西部地区工作的比例显著高于校本部毕业生总体水平,到上海、广东及其他东部地区工作比例低于毕业生总体水平(见下表5.2-2)。

表5.2-2 少数民族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布

地域 上海市 其他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合计

少数民族学生

9 13 21 192

比例 4.69% 6.77% 10.94% 100.00%

毕业生总数 241 400 156 2770

比例

8.70%

14.44%

5.63%

100.00%

从签约单位行业类型看,少数民族毕业生与校本部毕业生总体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表5.2-3 少数民族毕业生签约单位行业类型分析

行业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少数民族学生

33 3 4 比例 17.19% 1.56% 2.08% 毕业生总数

408 21 52

比例

14.73%

0.76%

1.88%

21

农、林、牧、渔业 批发和零售业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采矿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教育 1 1 2 3 26 23 19 0.52% 0.52% 1.04% 1.56% 13.54% 11.98% 9.90% 12 25 14 14 434 295 354

0.43%

0.90%

0.51%

0.51%

15.67%

10.65%

12.78% 5.3 党员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北京大学校本部毕业生中有3458名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7.70%,包括本科生697人,硕士研究生2126人,博士研究生635人。

从毕业去向上看,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国内升学、出国(境)深造人数比例低于全校总体水平,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毕业生总体水平,同时灵活就业和待就业学生人数比例也低于总体水平(见下表5.3-1)。

表5.3-1 党员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统计

毕业生总数

升学 出国 签就业协议 灵活就业 待就业 就业率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22

15.33% 20.44%

9.92% 16.44%

51.39% 38.21%

22.59% 23.26%

0.78%

1.66%

比例 比例

100.00% 100.00%

从签约单位性质来看,党员毕业生去往党政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高等教育单位和部队等的比例高于毕业生平均占比,去往各类型企业等单位的人数占比低于毕业生平均水平(见下表5.3-2)。在签约单位地域分布和行业类型上,党员毕业生和全校毕业生各类占比没有较大区别。

表5.3-2 党员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分析

单位性质 党政机关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三资企业 合计

党员 239 583 331 41 1777

比例 13.45% 32.81% 18.63% 2.31% 100.00%

毕业生总数

297

931

612

74 2770

比例 10.72% 33.61% 22.09% 2.67% 100.00%

6.分院系就业去向总体构成

2015年,我校本部毕业生按院系统计,就业去向总体构成如下表所示:

表6-1 各院系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

23

毕业生 总数 339 189 192 645 725 183 64 329 23 178 479 61 签就业 协议 75 35 66 220 417 60 20 93 10 63 177 25 院系名称 物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考古文博学院 外国语学院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光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系 升学 103 48 62 182 17 75 20 67 0 58 51 18 出国 114 68 43 109 19 16 6 72 3 39 51 6 灵活就业 36 34 15 130 272 25 17 89 9 17 191 12 拟深造 9 4 4 3 0 7 0 5 0 1 6 0 待就业 1 0 2 1 0 0 1 3 1 0 3 0 暂无就 业意愿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就业率

96.76%

97.88%

96.88%

99.38%

100.00%

96.17%

98.44%

97.57%

95.65%

99.44%

98.12%

100.00%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24

44 1 2 0 4 5 14 5 1 0 5 23 80 40 7 3 11 443 35 11 2 1 3 197 1 0 0 0 0 4 0 0 0 0 0 4 0 0 0 0 1 2

99.43%

100.00%

100.00%

100.00%

95.83%

98.53% 政府管理学院 教育学院 人口研究所 体育教研部 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深圳研究生院

174 57 12 4 24 678 6.1 各院系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

各院系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如下表所示:

表6.1-1 各院系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

院系名称 物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毕业生 总数 204 98 85 升学 91 30 51 出国 88 51 26 签就业 协议 7 4 1 灵活就业 拟深造 待就业 12 11 3 5 2 4 0 0 0 暂无就 业意愿 1 0 0

就业率

97.06%

97.96%

95.29%

25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考古文博学院

外国语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光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系 政府管理学院 元培学院 299 10 86 17 174 98 170 26 73 171 167 1 55 11 60 51 47 16 35 85 89 1 10 4 54 37 47 6 13 55 7 2 8 1 22 7 27 1 11 6 32 6 8 1 33 2 43 3 13 20 3 0 5 0 4 1 5 0 1 4 1 0 0 0 1 0 1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98.66%

100.00%

94.19%

100.00%

97.13%

98.98%

96.47%

100.00%

98.63%

97.08% 6.2 各院系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

各院系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如下表所示:

表6.2-1 各院系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

院系名称

毕业生 总数

升学

出国

签就业 协议

灵活就业

拟深造

待就业

暂无就 业意愿

就业率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26

0 0 1 1 16 13 4 4 0 4 0 2 5

9 2 15 18 18 6 2 18 3 2 4 0 1

11 10 30 154 415 35 17 61 9 44 121 21 53

9 9 6 73 266 10 13 53 8 15 145 8 15

2 0 0 0 0 2 0 1 0 0 1 0 0

1 0 2 0 0 0 1 2 1 0 2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90.63%

100.00%

96.30%

100.00%

100.00%

96.97%

97.30%

97.84%

95.24%

100.00%

98.90%

100.00%

100.00%

物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 考古文博学院

外国语学院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光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系 政府管理学院

32 21 54 246 715 66 37 139 21 65 273 31 74

27

教育学院 人口研究所 体育教研部 分子医学研究所 合计

44 12 4 3 3630

0 2 0 0 93

5 1 0 0 216

30 7 3 2 2082

9 2 1 1 1191

0 0 0 0 21

0 0 0 0 23

0 0 0 0 4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8.68%

6.3 各院系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

各院系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如下表所示:

表6.3-1 各院系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构成

院系名称 物理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毕业生 总数 103 70 53 100 27 升学 出国 12 18 10 14 7 17 15 2 2 3 签就业 协议 57 21 35 59 12 灵活就业 拟深造 待就业

15 14 6 25 5 2 2 0 0 0 0 0 0 0 0 暂无就 业意愿 0 0 0 0 0

就业率

98.06%

97.14%

100.00%

100.00%

100.00%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28

6 5 1 3 4 0 4 1 1 3 161

0 1 0 0 0 0 0 0 1 2 107

16 22 5 12 29 3 16 10 6 2 531

3 9 1 0 3 1 7 2 0 5 175

0 0 0 0 0 0 0 0 0 0 5

0 0 0 0 0 0 0 0 0 1 3

0 0 0 0 0 0 0 0 0 0 1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92.31%

99.08%

历史学系 哲学系 艺术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 光华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系 政府管理学院 教育学院 国家发展研究院 分子医学研究所 合计

25 37 7 15 36 4 27 13 8 13 983

7.毕业生需求和就业质量评价与反馈

为全面了解毕业生求职过程,有效掌握毕业生求职期望、工作满意度、就业匹配度等关键信

29

息,我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校本部签就业协议工作的毕业生进行全面调查,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256份。

7.1 毕业生求职过程分析

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从调整心态、准备简历到开始投递简历再到最终落实工作,平均用时4.42个月;在求职过程中,平均投递36份简历,获得13个左右的面试机会,平均获得3.23个工作机会,最终落实工作。

总体上看,我校毕业生求职依托渠道主要有校园招聘会、学校及各类招聘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通过实习留任以及通过老师、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推荐入职等方式。

分学历来看,我校本科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更关注学校发布招聘信息(21.02%),校园招聘会(17.83%),或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17.83%),其次是关注各类社会招聘网站信息(14.65%)或通过实习留任获得职位(14.14%)(见下图7.1-2)。

图7.1-2 本科毕业生求职渠道构成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30

硕士毕业生在求职过程和最终落实工作过程中主要依托各类招聘网站信息(25.00%),校园招聘会(22.20%),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14.89%)或查阅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14.63%),另外通过工作实习直接留任获得职位的占12.85%。具体见下图7.1-3:

图7.1-3 硕士毕业生求职渠道构成

博士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主要求职方式为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占28.48%,其次重点关注学校发布的招聘信息(20.20%)以及社会各类招聘网站信息(16.23%),参加校园招聘会(13.91%),另外,通过学校老师、家庭及其他社会关系获得就业信息最终落实就业的比例也较高,占14.57%(具体见下图7.1-4)。

31

图7.1-4 博士毕业生求职渠道构成

7.2 毕业生就业薪酬及满意度调查

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首份工作平均月薪为12217元,与求职过程中的期望薪酬(平均为12958元/月)基本持平,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对薪酬目标规划理性,定位准确。在满意度调查中,88.21%的毕业生对自己签约的工作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其中32.36%的毕业生表示“非常满意”,55.85%表示“满意”,表示“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0.80%(见下图7.2-1)。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32

图7.2-1 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反馈

7.3 毕业生签约单位匹配度调查 7.3.1 签约单位专业匹配度

调查显示,89.44%的毕业生表示自己找到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有相关性,其中认为签约单位提供的职位与所学专业“很相关”的占35.80%,“相关”的占37.20%,“一般”的占16.44%。认为签约单位提供职位与所学专业“不相关”与“很不相关”的占10.56%(如下图7.3.1-1所示)。

不相关

6.49%

一般 16.44%

很不相关 4.07%

很相关 35.80%

相关 37.20%

图7.3.1-1 毕业生签约单位专业匹配度

7.3.2 求职意向单位性质与实际签约单位性质匹配情况

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对个人求职方向明确,定位准确,求职意向与实际签约行业匹配度较高。实际签约到国有企业、党政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高等教育单位、科研设计单位以及民营企业等性质单位的就业比例略高于预期,到三资企业等性质的单位就业比例略低于预期(见下图7.3.2-1)。

33

求职意向行业分布 实际签约行业分布

图7.3.2-1 毕业生求职意向单位性质与实际签约单位性质匹配情况

7.3.3 求职意向行业类型与实际签约行业分布匹配

调查显示,在求职初期,毕业生主要关注最多的行业为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从实际签约单位性质看,毕业生签约较多的几大行业与求职意向相对应,仅有略微比例不同(见下表7.3.3-1)。

表7.3.3-1 毕业生期望签约行业与实际签约情况 行业类型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教育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求职意向行业比例

24.47% 11.00% 4.98%

实际签约比例

15.67%

12.78%

4.04%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34

100.00%

100.00%

合计

7.4 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反馈

为了将用人单位需求和评价反馈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有效对接,学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合作密切的用人单位进行抽样调查及案例访谈,调研覆盖党政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科研设计单位等各类型。以下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要求、能力和素质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 7.4.1 人才需求评价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所学专业总体需求排名前三位依次为经济学、管理学和信息科学,另外对工学、数学、法律等学科需求量也较大(见下图7.4.1-1)。同时,在访谈中,受访单位也表示,现在用人单位的内部岗位流动性较高,并不严格要求专业对口,所以在招聘过程中更注重应聘者整体素质,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35

图7.4.1-1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总体需求情况

7.4.2 毕业生素质与综合能力重视程度

调查发现,受访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对毕业生基本条件有不同程度的关注和考量。如下图7.4.2-1所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个人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点、道德修养等方面比较重视,其次是学习成绩、学历层次、所学专业、实习实践能力、身体素质以及学校名气等方面,对生源地、性别等条件关注度较低。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36

图7.4.2-1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基本条件关注程度

从对毕业生各项能力的关注度来看,用人单位普遍对毕业生的各项能力要求都较为看重,如图7.4.2-2所示,图中“很看重”和“看重”在各项能力素质中所占比例都较高,这说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37

图7.4.2-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的关注程度

7.5 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的评价与建议 7.5.1 雇主满意度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96.87%的企业对北京大学毕业生总体质量表示“很满意”或“满意”(见下图7.5.2-1)。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38

图7.5.1-1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

详细来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认同度较高,认为毕业生在情绪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见下图7.5.1-2)。

39 图7.5.1-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满意度

7.5.2 对我校人才培育工作的建议

用人单位对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强化专业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加强学生人生观、职业道德与劳动态度的培养”以及“加强学生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40

创新能力培养”(见下图7.5.2-1)。

图7.5.2-1 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7.5.3 对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为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评价以及满意度,我校就招聘信息发布、招聘会组织、对毕业生职业辅导以及就业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受访单位对学校的就业工作表示“很满意”或者“满意”(见下图7.5.3-1)。

41 图7.5.3-1 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满意度

8.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主要做法与经验

8.1 回归教育本质,确立“多元发展、集体成才”的育人理念。

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区别于政府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商业中介结构,必须遵循并配合其教育职能。北京大学教育教学风格一贯倡导以人为本、灵活多样,学校也相应确立“多元发展、集体成才”的就业工作理念。比如,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与青年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合作开设《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课程,将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心理健康、网络素养等教育结合起来,着眼于学生全人发展和整体成才。同时,综合运用课堂讲解、案例讨论、生涯游戏、人物访谈、团体活动、校友辅导、企业参观等形式,依托小组同伴、其他学生、任课教师和学生自我多重评价指标,加快就业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突出针对性、参与性和实效性。为加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先后组织授课老师参与北京大学"慕课”教学技术专题培训,以及北京市就业指导课程骨干教师培训,更新教师的教学思路、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此外,结合就业市场的形势发展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42

和高校就业指导活动的阶段重点,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设计和组织形式灵活、内容实用的就业指导活动。再者,充分利用"北大就业”和学生职业发展类社团微信账号,开辟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信息传递、生活服务、思想引导的新平台,帮助学生树立生涯规划意识,提升职业发展素养。

8.2把握核心业务,持续推进北大就业“家•国战略”。

,结合80后、90后青年群体的成长背景与社会现实,从学校深入实施北大就业"家•国战略”

“家”、“国”两个维度引导毕业生把乡土情怀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号召毕业生“回家乡做贡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学校成立2015届毕业生就业党员示范引领班,采取专题培训、内部研讨、开放交流、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指导活动,让党员带动毕业生及广大青年将远大理想转化为自觉行动,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进步的历史潮流中去。此外,定期编辑出版《北大选调生》电子期刊,举办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报告会,特别是以“省校合作、定向招聘、政策优惠、跟踪指导“为原则,与20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定向选调或人才引进合作,打通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配置两大环节,重点加强向西部和基层一线人才输送力度,促使毕业生流向结构更加广泛和多元。

8.3提升专业水平,实现毕业生就业人岗匹配与精准对接。

学校将大数据理论与就业信息化、市场拓展性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用人单位的科学化水平。依托就业信息网和“北大就业”微信公众号,在原有信息发布汇总的基础上,将信息关注度、传播影响力以及2005至2014十年间的就业数据进行整合,交叉对比用人单位的性质、行业、签约人数以及学科分布、学历层次等要素,逐步形成对就业市场的重新整合与分级管理。

此外,学校举办以“智能服务、人岗匹配、专业指导”为定位的人才精准对接专场招聘会。招聘会在筹备阶段通过智能化手段,以近十年的就业大数据为基础,筛选出与北大学生就业意愿

43 相匹配的用人单位;之后收集汇总应届毕业生求职意向和简历信息,为用人单位提供与之匹配的毕业生数据,实现人岗之间精准对接;在招聘会举办当天,依托科学的职业测评工具和资深的职业教师团队,实现专业的求职咨询指导。

8.4 塑造精品工程,拓展北京大学“人才论坛”品牌价值。

学校举办北京大学第三届人才论坛暨2015博雅奖章颁奖仪式,结合屠呦呦校友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这一契机,正式提出“人才塔”战略,发挥北大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业务专长,营造追求真理、知行合一的学术态度与校园氛围,引导全校毕业生到学术科研领域就业成才,加强同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北京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服务社会水平。

同时,学校加强与“人才战略伙伴”的全方位合作,注重开拓人才培养与输送的潜在市场和未来空间。比如不断发掘中西部和重点行业新兴市场,先后举办500强企业高端人才洽谈会、校友创业企业专场招聘会、重点地区企事业紧缺急需人才双选会等特色招聘会,同时积极协助用人单位举办各类专场宣讲会。此外,注意就业端口前移,面向在校生全力开发实习体验岗位,先后与广州南方人才市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地建立暑期实习基地项目,打通学生实习到就业的绿色通道。

8.5 推动创新创业,建设全国大学生指导研发基地。

北京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传统悠久、格局开阔、特色鲜明,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社会引领方面具有自身优势。目前学校已经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三大版块:一是以教务长办公室、教务部、研究生院和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为主体的教学改革与人才输送引领体系;二是以校友会、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科技园为主体的专业训练与企业孵化实操体系;三是以学生工作部、校团委以

Peking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Center

44

及相关院系为主体的专业实践与课外活动支撑体系。全校各部门彼此呼应、协同推进,形成蓬勃向上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2015年7月,北京大学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研发基地”称号,这是目前全国教育系统唯一一家官方认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有助于整合北大校内外创新创业优势资源,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引领型人才社会需求。在学校工作层面,尝试开展“北京大学学生发展与创新创业协同创新基地”建设,目前全校共有15个申报项目获得立项,充分整合动员学校和院系两级工作力量,构建提升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新型育人机制。此外,推出官方认证的"北大创业”微信号,设立北京大学金联储创新实践基金,整合全校学生创业团队资源,开展涵盖"创启智慧”、"创行市场”、"创越未来”三个项目的"北京大学创新创业成长计划”,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学校还举办以“青年引领未来,创新拥抱世界”为主题的全球青年创新节,打造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平台,开启全球化的创新创业模式。同时,校友会继续完善“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公益孵化基地建设,提升创新创业软环境及平台服务能力。学校还与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合作开展教育部立项的课题,探究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与大学生创业二者之间的关系,课题荣获教育部就业创业课题成果一等奖。


    相关文章

    武汉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啦!

    近日,武大发布<武汉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该报告受到广泛关注,在学校主页发布数天即被下载1.4万余次. 武汉大学2015年共有毕业生13805人纳入就业方案,截至11月30日,全校毕业生总就业落实率为96.24 ...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2015年12月 目录 目 录„„„„„„„„„„„„„„„„„„„„„„„„„„„„„„„„„„„„1 学校概况 „„„„„„„„„„„„„„„„„ ...

    昆明医科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昆明医科大学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目 录 一.2015届毕业生就业情况----------------2 (一)就业基本情况---------------------2 1.毕业生生源------------ ...

    山西财经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山西财经大学 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山西财经大学大学生就业管理处 2015年12月 目 录 序言 一.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1.毕业生总体规模 2.毕业生所属学院与专业分布 3.毕业生生源分布 (二)就业率 ...

    南京艺术学院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南京艺术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2015年12月 目录 编写说明 . .................................................... 4 第一章 学校概况 ...... ...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2014届毕业 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2014年12月20日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4年12月20日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 ...

    学校领导班子2015年度述职述廉报告

    学校领导班子2015年度述职述廉报告 学校领导班子2015年度述职述廉报告 2015年,学校领导班子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坚持"以千人学校.万人学府为目标,以全面扩大学校规模.提升学生就业素质 ...

    2015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车辆工程学院 2015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二O一五年十二月 目 录 1学院基本信息.............................................................................. ...

    [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华师[2015]46号)

    华师[2015]46号 各学院.各部处.各单位: 经校长办公会议审定,现将<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华南师范大学 2015年4月14日 -1- 为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确保我校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