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官僚制度中体现的孝观念

论清代官僚制度中体现的孝观念

摘要:在清代,孝观念渗透进了官僚制度的各个方面。清廷规定《孝经》是官员选拔考试的重要内容,还特设孝廉方正科给予有突出孝行者以官衔。制定终养政策,准许官员辞官归家奉养年老亲人。规定官员遇有父母等长辈亡故时,可离任治丧守孝。此外,还制定貤封制度,强调官员可以将自身所受的封诰改授自己的长辈以显亲扬名。清廷在官僚制度建设中如此强调孝道,主要目的是希望官员能像事亲一样事君,移孝作忠。

关键词:清代、官僚制度、孝观念 几千年来,孝的观念已经深深地渗透进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孝文化。在政治领域,历代诸多封建帝王都提倡以孝治天下。官僚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机器的运作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清代统治者不仅充分认识到了官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更洞察到了孝在官僚制度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因此,在官僚制度建设中注入了大量孝的元素。但当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较薄弱①,有待进一步深化,本文即对此稍作探讨。

一官员选拔是官僚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官员选拔的过程中,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官员孝行的考核。乾隆皇帝在清宫养心殿暖阁悬挂康熙皇帝的圣训“有孝为百行之首,不孝之人断不可用”并“每日敬仰”,认为此训“实为万世准则”。②]由此可见清朝统治者在用人上对孝的重视非同一般。中国自隋唐之后,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是科举考试。清朝统治者为了强调孝道,在科举考试中,强调论题要用《孝经》。不论其命题规制上有多少波折与反复,但《孝经》始终为论题的重要内容。顺治十六年(1659),命“考官于论题间出《孝经》,以励士尚”。③]康熙三十九年(1700),因为《孝经》可用的论题不多,又“将性理中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正蒙等书一并命题”④。雍正元年(1723),雍正皇帝认为“《孝经》一书,与五经并重”,规定“自雍正元年会试为始,二场论题宜仍用《孝经》”。⑤雍正十三年,因为“论题专用《孝经》,章句无多,士子易于豫拟”,又规定“嗣后与宋儒性理书参酌间出”。⑥]乾隆五十年(1785),由于“近数科乡、会试二场,只以性理命题”,出现了“士子以《孝经》为功令所不及,反置高阁”⑦的情况,再次强调“二场论题,宜复旧制,仍将《孝经》性理间出”⑧。科举考试是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最主要方式。将《孝经》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为了使人们在“士子咸知诵习”的影响下,“民间亦敦本励行”,最终实现“移孝作忠之道”。⑨可见,清王朝在科举考试中强化孝,目的就是选拔一批忠实于朝廷的忠臣。

在清代官员选拔制度中,孝廉方正是除了科举之外的又一形式。孝廉方正是清代统治者依据汉代选拔官吏及人才的“孝廉”、“贤良方正”科目,合并为一科,成为制科。孝廉方正科的特设,是清代重视孝道、强调以孝治天下理念的体现。早在顺治十五年,魏裔介条奏“举用孝子授官”,吏部议覆,举荐孝子授官,“从未有例,但孝行关系风化,若有司呈报,果有真正孝子,许抚按严行体勘,详开事实具题,礼部复核真确,敕臣部考试,酌量选授县正佐贰等官”。⑩康熙皇帝对于汉代的孝廉制度极为赞赏,认为“行莫大于孝,守莫重于廉。汉有孝廉之科,其法犹为近古”。雍正元年,皇帝下诏直省府州县卫各举孝廉方正,暂赐以六品顶戴荣身,以备召用,以后历朝新君建元荐举以为常。在古代,人们认为只有

收稿日期:2012—05—10

*基金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清代孝文化研究》(12GZZC15)。

论清代官僚制度中体现的孝观念

摘要:在清代,孝观念渗透进了官僚制度的各个方面。清廷规定《孝经》是官员选拔考试的重要内容,还特设孝廉方正科给予有突出孝行者以官衔。制定终养政策,准许官员辞官归家奉养年老亲人。规定官员遇有父母等长辈亡故时,可离任治丧守孝。此外,还制定貤封制度,强调官员可以将自身所受的封诰改授自己的长辈以显亲扬名。清廷在官僚制度建设中如此强调孝道,主要目的是希望官员能像事亲一样事君,移孝作忠。

关键词:清代、官僚制度、孝观念 几千年来,孝的观念已经深深地渗透进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孝文化。在政治领域,历代诸多封建帝王都提倡以孝治天下。官僚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机器的运作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清代统治者不仅充分认识到了官僚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更洞察到了孝在官僚制度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因此,在官僚制度建设中注入了大量孝的元素。但当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较薄弱①,有待进一步深化,本文即对此稍作探讨。

一官员选拔是官僚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官员选拔的过程中,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官员孝行的考核。乾隆皇帝在清宫养心殿暖阁悬挂康熙皇帝的圣训“有孝为百行之首,不孝之人断不可用”并“每日敬仰”,认为此训“实为万世准则”。②]由此可见清朝统治者在用人上对孝的重视非同一般。中国自隋唐之后,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是科举考试。清朝统治者为了强调孝道,在科举考试中,强调论题要用《孝经》。不论其命题规制上有多少波折与反复,但《孝经》始终为论题的重要内容。顺治十六年(1659),命“考官于论题间出《孝经》,以励士尚”。③]康熙三十九年(1700),因为《孝经》可用的论题不多,又“将性理中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正蒙等书一并命题”④。雍正元年(1723),雍正皇帝认为“《孝经》一书,与五经并重”,规定“自雍正元年会试为始,二场论题宜仍用《孝经》”。⑤雍正十三年,因为“论题专用《孝经》,章句无多,士子易于豫拟”,又规定“嗣后与宋儒性理书参酌间出”。⑥]乾隆五十年(1785),由于“近数科乡、会试二场,只以性理命题”,出现了“士子以《孝经》为功令所不及,反置高阁”⑦的情况,再次强调“二场论题,宜复旧制,仍将《孝经》性理间出”⑧。科举考试是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的最主要方式。将《孝经》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就是为了使人们在“士子咸知诵习”的影响下,“民间亦敦本励行”,最终实现“移孝作忠之道”。⑨可见,清王朝在科举考试中强化孝,目的就是选拔一批忠实于朝廷的忠臣。

在清代官员选拔制度中,孝廉方正是除了科举之外的又一形式。孝廉方正是清代统治者依据汉代选拔官吏及人才的“孝廉”、“贤良方正”科目,合并为一科,成为制科。孝廉方正科的特设,是清代重视孝道、强调以孝治天下理念的体现。早在顺治十五年,魏裔介条奏“举用孝子授官”,吏部议覆,举荐孝子授官,“从未有例,但孝行关系风化,若有司呈报,果有真正孝子,许抚按严行体勘,详开事实具题,礼部复核真确,敕臣部考试,酌量选授县正佐贰等官”。⑩康熙皇帝对于汉代的孝廉制度极为赞赏,认为“行莫大于孝,守莫重于廉。汉有孝廉之科,其法犹为近古”。雍正元年,皇帝下诏直省府州县卫各举孝廉方正,暂赐以六品顶戴荣身,以备召用,以后历朝新君建元荐举以为常。在古代,人们认为只有

收稿日期:2012—05—10

*基金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清代孝文化研究》(12GZZC15)。


    相关文章

    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答案版

    必修三专题五: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1小题)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潮,但清末留日学生运动的发展在全国各省之间极不平衡.以下是清朝留学生会馆于1903年对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造成这种 ...

    [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

    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 中国官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国家性质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发展.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这是一个事实,官僚占有最多的社会资源,也占据着社会最多的荣耀.国家出现以后,作为统治阶级要建立政 ...

    徐忠明︱案例与故事:中国法治文化漫谈

    徐忠明︱案例与故事:中国法治文化漫谈 时间:2014年11月9日 地点:福田区人民法院一楼西侧大会议厅(第一审判庭) 徐忠明,著名法史学者,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 主持人:各位现场的朋友,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法治文化宣传月的现场,简单地给大家介绍 ...

    中国文化概论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 :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 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被称为大文化.(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 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 ...

    科举制度的历史思考

    发布日期:2014-4-1 作者:杨国强 口述 黄晓峰 整理 浏览次数:111 科举制度的历史思考 (上) 杨国强 口述 黄晓峰 整理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4年03月09日 链接:http://www.dfdaily. ...

    中国史研究百期总目

    1979年第1期(总1期) 毛泽东同志给郭沫若同志的信(手迹) 有关<易经>的信 郭沫若 治史遗简及晋长沙王刈卒年考 陈垣 批判封建主义,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不懈 本刊评论员 "四人帮"神化秦始皇驳议 周年 ...

    辛亥革命的影响

    论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完全意义的伟大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它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产生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同时,&q ...

    清代乡里制度研究综述

    2004年增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api tal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 tion)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专辑 史苑捃拾 清代乡里制度研究综述 申立增 ...

    试论中国古代有关婚姻的法律规定

    试论中国古代有关婚姻的法律规定 引言 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中国法制史上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由封建礼法所决定的,与封建伦理道德密不可分.婚俗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发展,有的婚姻制度和婚姻观念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 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