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初探

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初探及教育对策性思考

任建容 电话:[1**********]

重庆市武隆县火炉中心校 论文类别:教育科研类 学段:小学

摘要:留守儿童是中国当代教育中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许多 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和谐发展,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而农村小学教育中留守儿童问题尤为严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寻找对策,共同关注和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本文拟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关爱三个方面对留守儿童的进行探讨。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概述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2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占86.5%。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近些年来,城镇的很多职工下岗后也纷纷涌向经济发达城市打工,将孩子交给父母或托付给亲戚朋友代管监护,因此,在城市也形成了一大批“留守儿童”。 正如专家所言,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很多,包括孩子的教育成长、身心健康„„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欠缺。

1、亲子沟通少,教育存隐患。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而由祖父辈进行代理监护的,这些老年人一般最为关注的是孩子的吃饱穿暖问题,而并不懂得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致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亲子间沟通中断,互动缺失。外出务工父母即使想要好好教育子女,但终因天

各一方,对留守子女的教育难免陷入“鞭长莫及”的境地。更糟糕的是许多外出务工父母连与子女的基本交流都没有,更多的只是往家里寄去家用让子女吃饱穿暖,更何谈对子女的引导、教育与关心。有的父母长期不与家里联系,导致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系,使得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的变化,从而对其缺乏必要的关爱与引导。而子女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与呵护,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2、隔代教育多,生活曝隐忧。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被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父母的亲朋好友取代。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监管的情况下,出现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的状况,祖辈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孙辈的监护仅仅从物质生活方面予以满足,这难免会走向一个极端:他们对孙辈过分的溺爱,使得留守儿童变得娇生惯养。即使是在父母面前,也有这种情况的发生,父母对留守子女照顾不周,内心感到愧疚,为了补偿孩子,他们就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因此,留守儿童也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种以物质的满足代替精神上的安抚,将孩子一步步往悬崖边上推,一不留意孩子就有可能掉进深渊。而委托他人监护孩子则出现了另一种情况:受委托者更多的是对留守儿童的漠不关心,持一种放任的态度。有的是留守儿童太调皮,他们根本管不了,也有的是害怕管多了受到其父母的埋怨,因此他们的监护也只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留守儿童也就变得胆大起来,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肆无忌惮。 总而言之,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给留守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不力,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价值取向的扭曲,无限制的物质满足,行为规范上的放任,精神上的漠不关心,使孩子变得功利起来,表现出个人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错误思想观念极易在留守儿童中形成。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另一严重后果表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缺乏起码的父爱母爱。他们普遍缺少情感教育和心理关怀,没有倾述和求助的对象,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容易引发多种心理疾病。他们不愿与外界接触或

是接触甚少,因此很多儿童表现得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其有的行为甚至让人不可理喻。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学校教育软弱无力。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同时,学校教育状况也不容乐观。

1、农村留守儿童成绩较差。长期留守的儿童由于见不到父母而产生强烈的思亲情绪,导致他们上课思想抛锚。而在家中,由于祖辈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学习给予帮助,但难免也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根本得不到必要的监督和辅导,学习自觉性和兴趣感大大降低,学习成绩下降也就不足为怪了。

2、农村留守儿童失学率居高不下。虽然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唯分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以分数评价学生优劣,以分数论教师水平之高低的状况也没有得以消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差等生的态度难免显得粗暴,特别是对差生中那些不服从管教者尤为突出。而所谓的差生不忍处于这种地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这也是导致留守儿童失学率高的主要原因。留守儿童在家受到的监护力度不够,在学校又受到老师的冷落,于是他们逃学,旷课。有的留守儿童受到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产生“读书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不读书也能挣钱,于是纷纷离校外出,走上了漫漫打工路。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校园。

(三)社会关爱不足,使他们彷徨在社会的边缘。

继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之后,对留守儿童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来自于社会。然而,大量的人口外移,乡土秩序越来越由以往那些被社会排斥的街头小混混所把持。他们缺乏必要的管制,为所欲为,严重扰乱了乡村的正常秩序。缺乏对事物正确判断力的留守儿童难免受其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形成着实令人堪忧。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监管,他们在情感方面只求索取,不思付出,不知道如何感恩回报,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冷漠无情,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小小年纪就染上了吸烟、酗酒、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在行为方面放任自流,违反学校纪律,他们的自身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步沦为街头小混混,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三、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的对策性思考

1、努力做好监护人工作,形成家庭学校合力共管。父母及其它监护人是“留守学生”生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对“留守学生”教育管理赋有法定义务和责任,他们的监护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求学校,在认真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做好监护人的相关工作。一是要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帮助工作。要利用定期家长会、重大节假日家长回乡之机举办培训班、家长学校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教师深入监护人家中面对面交流沟通等形式,开展对监护人专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他们教育管理“留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增强他们关爱“留守学生”、重视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督促他们依法履行监护义务,与学校一起共同关爱和培育“留守学生”。

2、要加强与监护人的情况交流和信息沟通。学校和老师要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联系,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及时沟通“留守学生”学习、生活、思想、行为、情感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及时化解矛盾,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促进,形成合力。要鼓励和支持“留守学生”与外出家长建立沟通机制,通过亲情书信、亲情电话、节假日团聚等方式,增强相互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化解长期分离造成的交流缺失和情感缺失。学校、教师及相关方面要通过开通亲情电话等形式,应尽可能为双方的交流提供便利条件。

3、加强对“留守学生”的专项知识教育,提高“留守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应认真落实教育方针,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推动课程改革,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设开齐课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要对“留守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门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应对“留守”的能力。

4、加强生存教育和安全知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风险,识别风险,自我救险能力,培养独立生活习惯,增强独立生活意识和能力。加强法制教育,向他们传授基本法律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学会自觉规范日常行为,自觉控制不良行为,自觉抵制违法行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学习基本的心理、生理知识,通过开展谈心活动、团队组织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访谈活动等方式,了解他们思想动态,排解他们不良心理情绪,弥补他们情感缺失,培养他们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是我们面前的一项任务,既是艰巨的,又是富有意义的。我们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办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勤于实践,定能开创我镇“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项继权 为农民工子女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论文] -农村工作通讯2005(03)

[2] 罗国芬;余凌 留守儿童调查有关问题的反思 [期刊论文] -青年探索2006(03)

[3] 许立华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理性思考 [期刊论文]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4] 吕绍清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期刊论文] -中国妇运2006(06)

[5] 鲁秀美;李培湘 农村

[6] 丁杰;吴霓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 [期刊论文] -教育研究2004(10)

[7] 周全德;齐建英 对农村

[8] 刘祖强;谭淼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现状与前瞻 [期刊论文] -教育导刊2006(06)

第十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初探及教育对策性思考

任建容 电话:[1**********]

重庆市武隆县火炉中心校 论文类别:教育科研类 学段:小学

摘要:留守儿童是中国当代教育中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许多 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和谐发展,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而农村小学教育中留守儿童问题尤为严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寻找对策,共同关注和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本文拟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关爱三个方面对留守儿童的进行探讨。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概述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由此产生近22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占86.5%。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而被留在老家的那些孩子。近些年来,城镇的很多职工下岗后也纷纷涌向经济发达城市打工,将孩子交给父母或托付给亲戚朋友代管监护,因此,在城市也形成了一大批“留守儿童”。 正如专家所言,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很多,包括孩子的教育成长、身心健康„„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欠缺。

1、亲子沟通少,教育存隐患。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而由祖父辈进行代理监护的,这些老年人一般最为关注的是孩子的吃饱穿暖问题,而并不懂得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致使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亲子间沟通中断,互动缺失。外出务工父母即使想要好好教育子女,但终因天

各一方,对留守子女的教育难免陷入“鞭长莫及”的境地。更糟糕的是许多外出务工父母连与子女的基本交流都没有,更多的只是往家里寄去家用让子女吃饱穿暖,更何谈对子女的引导、教育与关心。有的父母长期不与家里联系,导致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联系,使得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思想的变化,从而对其缺乏必要的关爱与引导。而子女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与呵护,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2、隔代教育多,生活曝隐忧。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被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父母的亲朋好友取代。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监管的情况下,出现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的状况,祖辈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对孙辈的监护仅仅从物质生活方面予以满足,这难免会走向一个极端:他们对孙辈过分的溺爱,使得留守儿童变得娇生惯养。即使是在父母面前,也有这种情况的发生,父母对留守子女照顾不周,内心感到愧疚,为了补偿孩子,他们就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因此,留守儿童也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种以物质的满足代替精神上的安抚,将孩子一步步往悬崖边上推,一不留意孩子就有可能掉进深渊。而委托他人监护孩子则出现了另一种情况:受委托者更多的是对留守儿童的漠不关心,持一种放任的态度。有的是留守儿童太调皮,他们根本管不了,也有的是害怕管多了受到其父母的埋怨,因此他们的监护也只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留守儿童也就变得胆大起来,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肆无忌惮。 总而言之,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给留守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不力,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价值取向的扭曲,无限制的物质满足,行为规范上的放任,精神上的漠不关心,使孩子变得功利起来,表现出个人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错误思想观念极易在留守儿童中形成。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另一严重后果表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缺乏起码的父爱母爱。他们普遍缺少情感教育和心理关怀,没有倾述和求助的对象,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容易引发多种心理疾病。他们不愿与外界接触或

是接触甚少,因此很多儿童表现得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其有的行为甚至让人不可理喻。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学校教育软弱无力。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同时,学校教育状况也不容乐观。

1、农村留守儿童成绩较差。长期留守的儿童由于见不到父母而产生强烈的思亲情绪,导致他们上课思想抛锚。而在家中,由于祖辈年纪大,文化程度不高,他们即使想对孙辈的学习给予帮助,但难免也要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泥潭。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根本得不到必要的监督和辅导,学习自觉性和兴趣感大大降低,学习成绩下降也就不足为怪了。

2、农村留守儿童失学率居高不下。虽然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唯分论英雄”的应试教育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以分数评价学生优劣,以分数论教师水平之高低的状况也没有得以消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差等生的态度难免显得粗暴,特别是对差生中那些不服从管教者尤为突出。而所谓的差生不忍处于这种地位,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这也是导致留守儿童失学率高的主要原因。留守儿童在家受到的监护力度不够,在学校又受到老师的冷落,于是他们逃学,旷课。有的留守儿童受到父母外出务工的影响,产生“读书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不读书也能挣钱,于是纷纷离校外出,走上了漫漫打工路。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校园。

(三)社会关爱不足,使他们彷徨在社会的边缘。

继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之后,对留守儿童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来自于社会。然而,大量的人口外移,乡土秩序越来越由以往那些被社会排斥的街头小混混所把持。他们缺乏必要的管制,为所欲为,严重扰乱了乡村的正常秩序。缺乏对事物正确判断力的留守儿童难免受其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形成着实令人堪忧。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监管,他们在情感方面只求索取,不思付出,不知道如何感恩回报,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冷漠无情,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小小年纪就染上了吸烟、酗酒、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在行为方面放任自流,违反学校纪律,他们的自身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步沦为街头小混混,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三、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的对策性思考

1、努力做好监护人工作,形成家庭学校合力共管。父母及其它监护人是“留守学生”生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对“留守学生”教育管理赋有法定义务和责任,他们的监护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求学校,在认真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做好监护人的相关工作。一是要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帮助工作。要利用定期家长会、重大节假日家长回乡之机举办培训班、家长学校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教师深入监护人家中面对面交流沟通等形式,开展对监护人专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他们教育管理“留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增强他们关爱“留守学生”、重视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心和紧迫感,督促他们依法履行监护义务,与学校一起共同关爱和培育“留守学生”。

2、要加强与监护人的情况交流和信息沟通。学校和老师要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联系,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及时沟通“留守学生”学习、生活、思想、行为、情感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及时化解矛盾,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促进,形成合力。要鼓励和支持“留守学生”与外出家长建立沟通机制,通过亲情书信、亲情电话、节假日团聚等方式,增强相互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化解长期分离造成的交流缺失和情感缺失。学校、教师及相关方面要通过开通亲情电话等形式,应尽可能为双方的交流提供便利条件。

3、加强对“留守学生”的专项知识教育,提高“留守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应认真落实教育方针,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推动课程改革,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设开齐课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要对“留守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门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应对“留守”的能力。

4、加强生存教育和安全知识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风险,识别风险,自我救险能力,培养独立生活习惯,增强独立生活意识和能力。加强法制教育,向他们传授基本法律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学会自觉规范日常行为,自觉控制不良行为,自觉抵制违法行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学习基本的心理、生理知识,通过开展谈心活动、团队组织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心理访谈活动等方式,了解他们思想动态,排解他们不良心理情绪,弥补他们情感缺失,培养他们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是我们面前的一项任务,既是艰巨的,又是富有意义的。我们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办让老百姓满意的教育,勤于实践,定能开创我镇“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项继权 为农民工子女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期刊论文] -农村工作通讯2005(03)

[2] 罗国芬;余凌 留守儿童调查有关问题的反思 [期刊论文] -青年探索2006(03)

[3] 许立华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理性思考 [期刊论文]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4] 吕绍清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期刊论文] -中国妇运2006(06)

[5] 鲁秀美;李培湘 农村

[6] 丁杰;吴霓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 [期刊论文] -教育研究2004(10)

[7] 周全德;齐建英 对农村

[8] 刘祖强;谭淼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现状与前瞻 [期刊论文] -教育导刊2006(06)


    相关文章

    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途径初探

    [摘要]留守儿童与务工父母之间日常亲情互动的缺失或不足,导致了留守儿童严重的心理焦虑,为了弥补亲情,我们从这么几个方面作了较有成效的探索:一是依托现代科技,为这些留守儿童开辟绿色情感通道:二是挖掘学校潜力,通过拓展途径和开展活动来弥补留守儿 ...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教育管理专业自考毕业论文选题 1. 试论教育的平等性问题 2. 试论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问题 3. 试论教师与学生的法律关系问题 4. 试论学生隐私权的保护 5. 学校监护责任问题 6. 关于择校问题的认识 7. 试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 ...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初探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初探 作者:金正勇,金梅花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临床医学院 儿科学教研室,吉林 延吉 133000) [关键词] 留守儿童;情感障碍,精神病性;心理免疫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城市或农村青壮年出国或外出打工,出现大量的留守儿童 ...

    师范类(专升本)专业论文参考选题

    师范类(专升本)专业论文参考选题(新) 说明:学生可从以下题目确定毕业论文选题,也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方向或自己的工作经验自拟题目,论文题目必须与当前就读专业密切相关,并经指导教师认可. 一.教育理论 1 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或教学思想.学习 ...

    教育公平与民生问题初探

    摘要:通过论述教育公平与民生问题的密切关系,指明了教育政策价值取向中蕴含的公平性特点,提出了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为实现教育公平应采取的措施,由此凸显教育公平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对于民生改善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育 ...

    给孩子一片晴朗的天空

    给孩子一片晴朗的天空 --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初探 留守,现在已是农村的普遍现象.由于退耕还林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本地的村民有的离妻别子,有的双双外出,一座小山村,身强力壮者大都出外打工,剩下的就是老弱病残了.他们大多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外 ...

    留守儿童开题报告

    "基于共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发展研究"是我校与瓦甸小学联合研究课题.这一课题已于xx年5月被南通市教科所列为"xxx"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经过5个月的筹备工作,今天正式开题了.我代表课题组就课 ...

    乡镇贫困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现状,给困境留守儿童争取更多的帮助,xx市xx区xx镇妇联组织专门的调研组,于4月中旬,对全镇15个村贫困留守儿童的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贫困留守儿童生存现状 据调查统计,x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民生是国家及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XX 大学"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调查"调查小组对XX 省XX 市盐津县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亲情维系存在障碍.学习缺乏指导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