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浅析

   [摘 要]本文在对本地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运行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文献资料认真总结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存的焦点问题,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启动的背景和意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启动的可行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进行了总结和整理,提出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下一步需重点研究的目的和方向。    [关键词]老龄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补贴政策;制度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8-0046-02       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公民在退休或丧失劳动能力之后能够维持正常生活水平而实行的一种福利制度,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可以解除农民对养老送终的顾虑和担心,能有效保证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 新农保启动的背景和意义    1.1 新农保启动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目前及未来农村居民养老问题的迫切需要从国际经验看,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的前20~30年,务必要建立起社会化、资金储备充裕的养老保障制度。10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将进入高峰期,因此目前是构建社会养老体系的关键时期。受人口流动的影响,农村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应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以应对。    1.2 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功能弱化,需要新农保的建立    改革开放以后,在广大农村地区,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大量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土地和农业生产对农村人口的传统保障作用实际已经大大降低。农村传统的养老方式,诸如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等功能逐渐弱化,迫切需要建立新农保。农村传统的家庭观念、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家庭保障功能减弱,而其需求却在上升,这就迫切需要国家建立新农保加以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及时填补这一空缺。    1.3 老农保设计缺陷,迫切需要新农保的出现    老农保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并未切实保障农民的晚年生活质量,这源于其制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老农保只局限于在部分发达地区或者发达地区的发达城市建立,并不适宜在新形势下推广建立;由于老农保存在保障水平低、地区发展不平衡、逆向选择、基金运营监管不力等缺陷,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对老农保缺乏信任,这迫切需要国家启动新农保。    1.4 新农保启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现代文明时代,养老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一样应该成为现代文明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体现。所以,在我国现实情况下,增加财政转移支付以建立和完善惠及庞大农民群体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显得尤为必要。建立新农保制度可以逐步缩小乃至最终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重要意义。    1.5 新农保启动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    启动新农保除具有政治稳定性和社会性外,还具有重大的经济学意义。保障农民的晚年生活,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就会增强农民的消费自信,拉动内需,对于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确保整体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从细节方面考虑,新农保启动将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这对于农业集约化、机械化以及规模经营是一个积极推进,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由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经济向规模经济的转型。    2 新农保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 新农保财政补贴政策问题    新农保制度最大特点就是建立了各项财政补贴机制,构建了普惠式的农民养老金。这说明了政府财政支持能力和村集体经济的发达程度是新农保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相关研究表明,我国财政补贴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领域存在缺位现象,财政投入总量不足,地区分布不均。目前省、市两级还很少有专项投入,农村养老保险补贴主要由县、乡政府财政投入,而县、乡两级政府财权少,普遍存在财政困难,不仅补贴力度小,而且资金投入不确定,具有较大随意性。同时,各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差别很大,农民收入又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所以新农保的资金来源也具有不确定性,大多数集体并不对参保农民给予补助。尤其对于一些贫困县来说,由于县一级财政无力配套财政补助资金,存在挪用农民个人账户中的钱用于当期的财政补助资金发放,形成事实上的代际供养的现收现付制。新农保作为一个普惠式的制度安排,没有中央、省一级财政的统筹支持,基金筹集和待遇支付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地区养老保障的均等化很难实现。    2.2 新农保基金的管理与运营保值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新农保基金暂时实行县级管理,并没有遵循征缴、管理、使用三权分离的原则,约束机制不健全,基金运营缺乏法律规范,基金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资金被违规挪用的风险较大。同时由于新农保基金统筹层次过低,投资渠道过窄(目前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是各级农保基金增值的主要方式),所以在巨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下,基金保值增值存在很大困难。    2.3 新农保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性问题    新农保制度在运营中不可避免地涉及与其他养老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问题,新农保试点推行过程中并未实现新农保与其他制度的有效衔接。新农保未与老农保、城镇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农村低保等制度有效衔接,关于特殊情况也未能给出说明。    2.4 保障水平较低,未能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导致新农保扩面难大部分的村民认为从18岁开始缴费,时间长,总费用高,承担困难,所以符合参保资格的对象往往选择不参保或就是参保了也选择较低的投保标准;并且新农保制度在个人账户的设置上存在缺陷,较多农民认为现行的领取标准仅勉强能满足养老基本所需,不同投保标准和投保年限的投资收益率并不能充分激励农民参保,大部分农民选择45岁后参保或等到60岁后不用个人缴费直接领钱,因此待遇水平仍然偏低,这使得新农保难扩面。    2.5 政策宣传不到位    通过对新农保推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员居住分散且有些村交通极为不便,所以有关部门在政策的宣传和材料的收集等工作上困难较大,宣传的力度不够,农民“养儿防老”的观念依然占主导,不愿意参加新农保。    3 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构建新农保需求、筹资、管理纵向一体化的长效供给机制要想新农保良性发展就要尽量避免老农保的制度性缺陷,其中,重要的就是政府要加强资金的投入和管理,坚持多元化的养老保险机制以及要妥善处理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间的衔接。    3.2 构建新农保均衡发展的横向协调机制    在对新农保基本要领解读的基础上提出,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主要在于以下方面:强化政府责任,建立稳定增长的筹资机制;完善体制,建立新农保制度各级财政责任分担机制;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增强积累功能;加强政策配套,实现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妥善解决新农保与其他社保政策的接续转移问题。    3.3 构建新农保整合提升的动态发展机制    维持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要把基金保值放在首位,强化监督机制,建立资金使用的长效机制,具体措施如下:加强立法,拓宽新农保基金的增值渠道,与不同的社保政策有效衔接。农村居民面临收入风险性威胁,因此,可引用商业保险作为稳定农民收入的补充性层次,将商业保险与新农保制度有效结合,以此保障农村居民晚年生活质量。    3.4 构建新农保长效供给的相关配套机制    我国目前的财力状况可支持新农保的全面推广,但是人口结构巨变将是我国未来面临的巨大威胁,所以要想在2020年基本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并保障其长期持续稳健发展,就必须未雨绸缪,在增强财政支持的可持续性上下足工夫。    3.5 增强宣传力度,扩大保险覆盖范围    在制度推进过程当中,首先不能片面追求参保率,不能搞强迫命令,通过优化管理和服务,逐步扩大新农保的覆盖范围。其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宣传渠道,向广大农民充分展示新农保制度的好处,形成全方位整体的新农保宣传效果。还有就是宣传人员要向广大农民讲解清楚新农保制度的各项规定,向农民说明白社会养老保险的收益性、可靠性和规范性,让农民知道养老保险金的预期收益。    4 结 论    综上所述,为了应对 “白发浪潮” 的到来、克服传统养老模式的弊病、跟进社会发展的脚步,迫切需要我国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来保障农村老年居民的生活。    但是我们对于对新农保制度的运行和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农保建立的必要性和意义、可行性、试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等方面,对新农保的理论研究重定性分析,轻定量分析,重视单一层面研究和静态研究,忽视系统性、动态的研究。并且定性分析也多是对新农保的政策解读和地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只是结合当地情况的经验总结,缺少全国层面的研究;定量研究方面只包括国家与个人支付能力的测算分析,但对影响新农保未来发展模式的其他内容如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流动比率以及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的综合测算分析更是很少考虑。这反映出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还处于探索、试点阶段,整个制度设计还不很成熟,我国政府工作者与学者需要综合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以及中国农村的传统习惯进行系统分析,避免出现观点的片面化,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尽快完善新农保制度,设计出有效的社会保险制度以服务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居民,共建和谐。       参考文献:    [1]窦艳芬.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0(6):37-39.    [2]张帅梁.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价值及完善措施[J].行政与法,2010(1):61-63.   

   [摘 要]本文在对本地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运行过程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和文献资料认真总结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存的焦点问题,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启动的背景和意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启动的可行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进行了总结和整理,提出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下一步需重点研究的目的和方向。    [关键词]老龄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财政补贴政策;制度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8-0046-02       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公民在退休或丧失劳动能力之后能够维持正常生活水平而实行的一种福利制度,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可以解除农民对养老送终的顾虑和担心,能有效保证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 新农保启动的背景和意义    1.1 新农保启动是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目前及未来农村居民养老问题的迫切需要从国际经验看,在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的前20~30年,务必要建立起社会化、资金储备充裕的养老保障制度。10年后,我国人口老龄化将进入高峰期,因此目前是构建社会养老体系的关键时期。受人口流动的影响,农村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应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以应对。    1.2 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功能弱化,需要新农保的建立    改革开放以后,在广大农村地区,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大量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土地和农业生产对农村人口的传统保障作用实际已经大大降低。农村传统的养老方式,诸如家庭养老、土地养老等功能逐渐弱化,迫切需要建立新农保。农村传统的家庭观念、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家庭保障功能减弱,而其需求却在上升,这就迫切需要国家建立新农保加以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及时填补这一空缺。    1.3 老农保设计缺陷,迫切需要新农保的出现    老农保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并未切实保障农民的晚年生活质量,这源于其制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老农保只局限于在部分发达地区或者发达地区的发达城市建立,并不适宜在新形势下推广建立;由于老农保存在保障水平低、地区发展不平衡、逆向选择、基金运营监管不力等缺陷,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对老农保缺乏信任,这迫切需要国家启动新农保。    1.4 新农保启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现代文明时代,养老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一样应该成为现代文明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体现。所以,在我国现实情况下,增加财政转移支付以建立和完善惠及庞大农民群体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显得尤为必要。建立新农保制度可以逐步缩小乃至最终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对于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重要意义。    1.5 新农保启动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    启动新农保除具有政治稳定性和社会性外,还具有重大的经济学意义。保障农民的晚年生活,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就会增强农民的消费自信,拉动内需,对于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确保整体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从细节方面考虑,新农保启动将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这对于农业集约化、机械化以及规模经营是一个积极推进,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由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经济向规模经济的转型。    2 新农保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 新农保财政补贴政策问题    新农保制度最大特点就是建立了各项财政补贴机制,构建了普惠式的农民养老金。这说明了政府财政支持能力和村集体经济的发达程度是新农保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相关研究表明,我国财政补贴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领域存在缺位现象,财政投入总量不足,地区分布不均。目前省、市两级还很少有专项投入,农村养老保险补贴主要由县、乡政府财政投入,而县、乡两级政府财权少,普遍存在财政困难,不仅补贴力度小,而且资金投入不确定,具有较大随意性。同时,各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差别很大,农民收入又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所以新农保的资金来源也具有不确定性,大多数集体并不对参保农民给予补助。尤其对于一些贫困县来说,由于县一级财政无力配套财政补助资金,存在挪用农民个人账户中的钱用于当期的财政补助资金发放,形成事实上的代际供养的现收现付制。新农保作为一个普惠式的制度安排,没有中央、省一级财政的统筹支持,基金筹集和待遇支付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地区养老保障的均等化很难实现。    2.2 新农保基金的管理与运营保值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新农保基金暂时实行县级管理,并没有遵循征缴、管理、使用三权分离的原则,约束机制不健全,基金运营缺乏法律规范,基金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资金被违规挪用的风险较大。同时由于新农保基金统筹层次过低,投资渠道过窄(目前购买国债和存入银行是各级农保基金增值的主要方式),所以在巨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下,基金保值增值存在很大困难。    2.3 新农保与其他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性问题    新农保制度在运营中不可避免地涉及与其他养老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问题,新农保试点推行过程中并未实现新农保与其他制度的有效衔接。新农保未与老农保、城镇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农村低保等制度有效衔接,关于特殊情况也未能给出说明。    2.4 保障水平较低,未能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导致新农保扩面难大部分的村民认为从18岁开始缴费,时间长,总费用高,承担困难,所以符合参保资格的对象往往选择不参保或就是参保了也选择较低的投保标准;并且新农保制度在个人账户的设置上存在缺陷,较多农民认为现行的领取标准仅勉强能满足养老基本所需,不同投保标准和投保年限的投资收益率并不能充分激励农民参保,大部分农民选择45岁后参保或等到60岁后不用个人缴费直接领钱,因此待遇水平仍然偏低,这使得新农保难扩面。    2.5 政策宣传不到位    通过对新农保推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员居住分散且有些村交通极为不便,所以有关部门在政策的宣传和材料的收集等工作上困难较大,宣传的力度不够,农民“养儿防老”的观念依然占主导,不愿意参加新农保。    3 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1 构建新农保需求、筹资、管理纵向一体化的长效供给机制要想新农保良性发展就要尽量避免老农保的制度性缺陷,其中,重要的就是政府要加强资金的投入和管理,坚持多元化的养老保险机制以及要妥善处理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间的衔接。    3.2 构建新农保均衡发展的横向协调机制    在对新农保基本要领解读的基础上提出,新农保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主要在于以下方面:强化政府责任,建立稳定增长的筹资机制;完善体制,建立新农保制度各级财政责任分担机制;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增强积累功能;加强政策配套,实现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妥善解决新农保与其他社保政策的接续转移问题。    3.3 构建新农保整合提升的动态发展机制    维持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要把基金保值放在首位,强化监督机制,建立资金使用的长效机制,具体措施如下:加强立法,拓宽新农保基金的增值渠道,与不同的社保政策有效衔接。农村居民面临收入风险性威胁,因此,可引用商业保险作为稳定农民收入的补充性层次,将商业保险与新农保制度有效结合,以此保障农村居民晚年生活质量。    3.4 构建新农保长效供给的相关配套机制    我国目前的财力状况可支持新农保的全面推广,但是人口结构巨变将是我国未来面临的巨大威胁,所以要想在2020年基本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并保障其长期持续稳健发展,就必须未雨绸缪,在增强财政支持的可持续性上下足工夫。    3.5 增强宣传力度,扩大保险覆盖范围    在制度推进过程当中,首先不能片面追求参保率,不能搞强迫命令,通过优化管理和服务,逐步扩大新农保的覆盖范围。其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宣传渠道,向广大农民充分展示新农保制度的好处,形成全方位整体的新农保宣传效果。还有就是宣传人员要向广大农民讲解清楚新农保制度的各项规定,向农民说明白社会养老保险的收益性、可靠性和规范性,让农民知道养老保险金的预期收益。    4 结 论    综上所述,为了应对 “白发浪潮” 的到来、克服传统养老模式的弊病、跟进社会发展的脚步,迫切需要我国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来保障农村老年居民的生活。    但是我们对于对新农保制度的运行和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农保建立的必要性和意义、可行性、试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等方面,对新农保的理论研究重定性分析,轻定量分析,重视单一层面研究和静态研究,忽视系统性、动态的研究。并且定性分析也多是对新农保的政策解读和地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只是结合当地情况的经验总结,缺少全国层面的研究;定量研究方面只包括国家与个人支付能力的测算分析,但对影响新农保未来发展模式的其他内容如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流动比率以及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的综合测算分析更是很少考虑。这反映出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还处于探索、试点阶段,整个制度设计还不很成熟,我国政府工作者与学者需要综合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以及中国农村的传统习惯进行系统分析,避免出现观点的片面化,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尽快完善新农保制度,设计出有效的社会保险制度以服务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居民,共建和谐。       参考文献:    [1]窦艳芬.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0(6):37-39.    [2]张帅梁.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价值及完善措施[J].行政与法,2010(1):61-63.   


    相关文章

    浅析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对策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QiqiharUniversity(Phi&SocSci)2013年7月July2013 浅析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对策 庄文静8,王晓梅6 (齐齐哈尔大学a ...

    浅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作者:高楠 来源:<商情>2014年第13期 [摘要]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立法保障实施,养老保险基金通常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筹集,实现国家统筹 ...

    浅析新农合与城镇职工医保的衔接问题

    [摘 要]新农合和城镇职工医保是我国两项重要的医疗保险制度,但是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等"真空群体"的流动日益频繁,两项制度之间的衔接结合也是必然趋势.本文重点研究苏州市新农合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借鉴其他地区的 ...

    社会科学研究设计-选题

    社会科学研究设计--选题 选题题目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安徽省砀山县为例 一. 选题意义 (一)现实(实践)意义 随着我国老龄化城乡倒置状况逐步显现,解决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养老问题已是关系社会经济可持续 ...

    电大毕业论文: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题目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姓 名 教育层次学 号 分 校专 业 教 学 点 指导教师 日 期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行政管理专科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农村养老保障问 ...

    关于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关于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许勤 2012-07-13 10:58:17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14期 摘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促进农村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 ...

    毕业论文范围

    六.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下列题目为综合参考题目,同学们可据此自行拟定论文题目,凡涉及本专业及相关的内容均可) 1.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2.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 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 4.农户 ...

    广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模式浅析

    2005-12-08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广东省基层保险机构积极发挥现代保险业的社会管理功能,利用管理.技术和服务优势,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其中佛山市三水区.广州市番禺区.云浮市三地试点 ...

    经济生活文摘

    期刊简介: <经济生活文摘>杂志是由中国经济 报刊协会主管主办的.中英文双语半 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4505/F,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9-5535.以 权威性.科学性.实效性.准确性. 可读性为办刊方针:办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