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梦想成真

  梦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老百姓的梦想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也是山东省邹城市凫山街道田庄社区居民的梦想,而且这一梦想早已成为现实。

  说起田庄社区的全面快速发展,人们总是夸赞田庄的好带头人――田振阁。

  田振阁1米8的个头,虽年近花甲,但身材挺拔,刚毅的脸庞更显他目光的坚定,满头银发彰显着他岁月的沧桑。他待人谦和,社区居民有啥心里话,总喜欢给他拉拉。他说话慢条斯理,每字每句总充满着坚定和自信。他在山东省邹城市凫山街道田庄社区党委书记的位置上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今年6月初的一天上午,我们在田庄社区见到了田书记,交谈中,他告诉作者:“我在田庄干了33年支部书记,多年的经验告诉我,群众的感情最淳朴。很多时候,群众要个说法就是希望在心理上受尊重,感情上能契合,行动上能融入。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增进感情;要了解群众所思、所盼;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为了田庄的父老乡亲梦想成真,多年来,我一直就是这样干的……”

  村貌 让人眼睛一亮

  邹城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曾出现了亚圣孟子、“一经传家”的西汉父子宰相韦贤、韦玄成,“凿壁偷光”的经学家西汉丞相匡衡、曹魏“建安七子”之一的著名文学家王粲、魏晋时著名医学家王叔和等一大批历史名人。今天,在这座地灵人杰的名城又出现了“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田庄社区的掌舵人――田振阁。田振阁因建设“经济发展繁荣、文明新风浓厚、人际关系和谐”精品社区得到社会公认,田庄社区也因有了田振阁而闻名全国。

  田庄社区位于邹城市城区西郊,辖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共有老居民520户、1460人,党员78人;社区现有居民1360户,5896人,居民党员184人。社区成立于2005年12月。2014年,田庄社区社会总产值2.2亿元,税收1200万元,人均收入1.8万元。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是建设文明社区、和谐社区的重要法宝。建设文明社区、和谐社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基层党建等各个方面。

  近年来,邹城市凫山街道田庄社区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社区党委书记田振阁的带领下,因地制宜,发挥区位优势,以二、三产业发展和城中村改造为龙头,全面实施“富民强居”战略,不仅确保了社区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大幅增长、完善了居民的各项福利事业、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梦想,而且还彻底改变了社区的环境面貌,保持了社区的稳定,做到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达到了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和民主法治社区建设的要求,社区连续13年无任何治安刑事案件发生。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引”是对基层社区工作的形象概括,由此可见社区工作之繁、之细、之琐碎。社区工作的对象又是一个个普普通通地老百姓,他们水平不一,素质各异,觉悟有高有低,再加上各种裙带关系和家族势力,可以想见农村工作之难。

  田振阁的办公室不足10平方米,室内布置简单整洁,一张办公桌,一个排放整齐、且装满各种书籍、文件的书橱,一对沙发。除此之外,再也看不出这个经济强村领路人的办公场所豪华与奢侈。

  近年来,田庄社区“两委”一班人干出了让人喝彩的好成绩,昔日的田庄已然完全变了样。

  当您走进田庄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透着现代化气息的居民大楼,42栋居民楼分布在三个家属院区。每个园区花、草、树株布置有序、满目青葱;宽敞、干净的8条街道全部硬化、绿化、亮化;美丽的公园、宽广的文化活动广场,常年都三季花开、四季常绿,再加上小区内安祥的老人、活泼可爱的儿童、乐观向上的年轻人,渲染出一幅和谐幸福的画卷,俨然就是人间仙境。

  担当 带着重托上路

  翻开田庄的发展史,人们发现,它是一部由小到大、由穷变富、由弱到强的创业史。田庄人紧跟时代脉搏,追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步步走向富裕。

  历史的镜头回溯到公元1955年,当时全国满目伤痕,百业待兴。这一年,田振阁出生在田庄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他的童年吮吸的是生活的苦汁。1975年6月,他从当时的邹县一中毕业回到了家乡。

  1982年前,田庄的村容、村貌以及经济状况,现在的年轻人连想都不敢想。当时的田庄坯垒草苫房子全村随处可见,用土夯成房墙、房顶铺草的房子也不希罕;当然,四角青的房子也有几栋,但毕竟微乎其微。条件稍好点的户,用土坯砌成个院墙,经济条件差但又要面子的户,则用玉米秸围在房前,当成院墙,有的干脆不设院墙,真可谓“四通八达”。

  村中的羊肠小道也没几条,晴天尘土飞扬,雨天稀泥糊汤,村内柴禾垛、垃圾堆满目皆是,嗡嗡不停的苍蝇空中乱飞。到了晚上,怀抱婴儿的妇人坐在煤油灯下,手摇蒲扇,驱赶着叮咬婴儿的蚊虫。

  每天两顿饭,顿顿芋头面子汤,每到吃饭时,男劳力们先喝上两碗糊涂撑撑肚子,再吃上两个瓜干面煎饼杠杠腰,因为他们还要出工干活挣工分呵。当然,小孩子们只有“忽闪”着两只大眼睛看大人吃煎饼、端着小碗喝糊糊的份了。到了年关,更是可怜,大人们在除夕时先用油炸上点地瓜片,然后端到天庭的磨盘上,让小孩子们围在一起吃点“年饭”先睡觉,然后大人们再用面裹上薯条用油炸好,把菜篮子挂到房梁上,以防小孩子们够着“偷”吃了。别怪大人出此“高招”,那是过了年来客人用的招待菜呵。

  生于那个时代,我们没有选择。家庭贫穷,在当时城里乡下大家都是一个样。但艰苦的生活环境也造就了田振阁倔强不屈的性格。他割过草、放过羊,耕耙耩扬是行家。困境磨砺了他的意志,劳动锻炼了他的筋骨,也形成了他顽强吃苦的工作作风。当时的高中生在农村是凤毛麟角,所以他一回到村就受到村干部们的重视。1976年6月,他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历任民兵连长、治保主任、青年突击队队长等职,他干一行爱一行,任何工作都兢兢业业、干的有声有色。   1982年,田庄村班子换届,全村党员把票投给了田振阁,他走马上任当了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初,困难象一座大山压在了他和“两委”一班人的心头,他接手的是一个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而且集体又负债6万多元的摊子啊。然而,他们没考虑太多,只有一个念头,要让全村1000多名村民尽快吃饱、吃好、穿好,斩除穷根,走向富裕。

  田振阁带着全村父老乡亲的梦想上路了。

  田振阁是个细心的人,他了解了田庄人的所思所盼。他仔细分析了村里发生的一些不如意的事,根子就在“穷”字上。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要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一亩园,三亩田”。当时田庄位居邹城城郊,有着为城市服务得天独厚的方便条件,田振阁顺应潮流,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瓜、菜种植产业,让瓜、菜生产唱主角。然而,当时田庄的路和水利基础设施状况较差,根本不能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工业的条件。为此,他带头组织村民出义务工清理街道障碍物。为了省钱,田振阁一会儿开借来的推土机、压路机,一会儿驾驶装载机……就这样,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利用两年时间修了路和水库、打了机井,完善了各种水利设施,确保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村民收入。

  探索 艰难的创业

  土地解决的只是田庄人吃饱肚子的问题,而兜里有钱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两委”会上,田振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要使广大村民脱贫致富,仅靠“土里刨食”是行不通的,只有大力发展企业,多上经营项目,才能带领广大村民一步一步走向富裕。

  为了确定办厂方向,田振阁和“两委”一班人,骑着自行车东奔西跑,到处咨询考察,最终决定借助毗邻兖矿的位置优势,为兖矿搞服务型加工项目,上铁丝网编织厂。

  项目定了,资金是难题。由于村集体负债多,银行根本不给贷款。为筹措资金,田振阁和“两委”一班人以个人名义担保,逐家逐户动员借钱,最终从24户村民手里借了1.8万元。谈及这件事,田振阁动情地说:“当时群众没有什么存款,能拿出这些钱已经很不容易,这些钱对办企业来说,也许不多,但这里面包含着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和期待,我非常感动。其中有一户一下子拿出500元,这500元我会记一辈子,并激励我一直在努力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田振阁和村“两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第一家企业“邹县田庄铁丝网编织厂”终于投产。由于铁丝编织网市场行情好,第二年,就赢利丰厚,不仅还清了建厂时的借款、且收回了投资,还还清了1986年前村委的所有债务。现在该厂已发展成为年产值1000多万元的“振华机械配件厂”。

  铁丝网编织厂带来的丰厚利润,让田振阁更加坚定了办企业的信心。初战告捷,他又乘胜追击。从1988年起,他们先后建起了腾达机械厂、田庄玉昕面粉有限公司、稻歌食品厂、振华机械厂、田庄建筑公司等5家企业。

  聪明的人总是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田振阁做事果断,善于创新。邹城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县市,2006年,邹城最具规模的小麦面粉生产企业破产倒闭了。民以食为天,田振阁瞅准了商机,他们又投资5200万元兴建了玉昕面粉有限公司,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建成1条面粉生产线、3条面条生产线,年加工小麦20万吨,产值1.8亿元,实现利税700多万元,安排就业400人,成为邹城最大的小麦综合加工企业。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他们选用了中国与瑞士合资的先进磨粉机械,建立了生产、经营、服务等质量管理体系。在生产管理上,他们把“质量在我心中,标准在我脑中,工艺在我手中”的理念灌输到每个职工头脑中,落实在行动上。2010年4月,公司通过了质量认证。又分别通过了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规范了企业质量管理。为维护产品利益,他们注册了“田佳香”面粉品牌和“玉昕”面条品牌商标,产品远销东北三省、内蒙古、江西、浙江等十余个省份,先后获得山东省粮油系统颁发的“放心面”、“济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济宁市粮油行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在建厂上项目的同时,田振阁抓住城市发展的大好机遇,全面加快了沿街商业楼的建设步伐。目前,营西路、岚济路、圣都北路、岗山路南首,都有他们开发建设的沿街商业楼。他们还对社区失地农民开展了择业技能培训,使之掌握一技之长,给予优先安置。目前,田庄社区95%的劳动力都在社区企业上班。不仅如此,他们还安置了临近村居失地农民300多人。

  为适应企业发展,从2004年开始,田庄村党支部对原村办企业实行改制。村党支部指导成立了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委托评估机构对集体资产分门别类地进行清理、核定和评估。为准确界定股民,他们多次召开党员会议、群众代表会议,制定了《集体资产产权改制公民公决意见》,下发给全体村民,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全体村民公决,确定了股民资格条件,802名村民变成了人均持股1.5万元股民,年底,集体与股民4:6分红。随着企业的发展,原来1.5万元的股份,现在已经增值到3.5万元,而作为社区书记的田振阁,却始终没持过一份股,甚至连过节的福利都没有,他说:“我拿的是财政工资,我就是给老百姓打工的。群众满意就是我的心愿。”在此基础上,他们成立了田庄农工商有限公司,实现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

  股份制改造不仅让村民变成了股民,把居委会从企业管理中解放出来,而且使企业真正实现了自主经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村改社区群众物资、经济基础成熟的情况下,经上级批准,2005年12月正式成立了田庄社区。2007年7月又成立了社区党委,掀开了新型社区规范化建设的崭新一页。

  随着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集体有了一定积累,群众的经济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要求,他们全面推行以“改善居住环境,实现住房升级”为主题的新型社区建设。他们制定了让利于民的拆迁原则,在“拆一补一”的补偿标准基础上,再给予每户20平方米居住面积和成本价购买储藏室的补偿,这样,每户每套房子都能兑换成2套以上的楼房。按照每月每平方米3元的标准,社区再支付“房屋中转费”,用于住户支付过渡房租赁费用。   田振阁和“两委”一班人建设新型社区的指导思想是高起点规划,按照现代化小区的标准建设,做到功能齐全、布局科学、结构平衡,建成与城市相配套的“自来水、电、暖、燃气、闭路电视、电话、宽带网”七通工程。优惠的拆迁安置政策,高起点的规划设计,让居民们交口称赞!社区第一批拆迁,15天内就拆迁213户,拆迁率达到了97%,为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有了第一期拆迁的成功经验,第二期拆迁也慎之又慎。他们坚持走群众路线,两次召开居民代表和党员大会,征求意见,形成草案。在全体居民支持拥护下,2013年5月25日,正式确定了第二期拆迁方案,截至到现在,他们全社区应拆迁总户数470户,现已拆迁454户,拆迁率达96.6%。

  “你们的拆迁安置政策这么优惠,拆迁率怎么没达到100%?”田振阁神情庄重地说:“出尔反尔的人还是有的,给你桃子,你非得再要西瓜,换成谁当干部也不能这样做,剩下十几户未拆迁的情况,大家都清楚,政策法规不单是为哪一个人制定的,我们当干部也不是只为哪一个人哪一户当的,我们是为绝大多数群众服务的”。

  是啊,不论社会发展到任何阶段,人的素质和境界仍然有千差万别,谁也不敢说你棒棒都敲在鼓心上,谁也不敢说你所做之事都能达到每个人都满意。

  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新举措,推动了田庄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居民收入的提高。现如今田庄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社区。

  巨变 和谐发展处处新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近年来,田庄社区不断整合社区资源,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处处为社区百姓着想,给社区居民提供了生活、卫生、文体、治安等多方面的优质服务,受到了社区广大居民的广泛好评和拥护。

  在座谈中,田振阁多次谈到:“田庄的变化得益于党的富民好政策,得益于市、街道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得益于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更与全体居民的理解分不开……”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是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所起的关键作用也是巨大的。

  交谈中,田振阁没有惊人的宏论,没有夺人的霸气,有的只是谦虚和征求对方意见的眼神,他脑子里仿佛充满了各种理论、规则和数据,大到社区的发展构想、经营战略的思考,小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心态变化。成败得失、进退盈缩,他都象解方程式的娓娓道来,再大的风雨在他的眼里似乎都戛然而止,不留痕迹。

  面对未来,面对困难,田振阁表现出少有的冷静与克制,而在一些关乎社区发展的重大而又敏感的问题上,他的观点之鲜明、议论之大胆却又出乎你的预料,一收一发之间,你会觉得他身上蕴藏着一种看不见的理性力量,这种力量使人处乱不惊、荣辱不惊,这种力量使人光明坦荡、敢为天下先;更重要的是,这种力量已潜移默化到田庄社区的肌体中,变成社区生生不息的正能量。

  田振阁说:“一个社区应该是一个祥和之地、幸福乐园,这是我从小就有的梦想!”经过他30多年的努力,这个梦想早已在田庄变成了现实。和谐社区、幸福社区,这就是今天的田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真实形象。

  企业改制村民变股民。村集体企业改制时,他们把企业股权分给了本村拥有股民资格的802名村民,每人持1.5万元股份。根据社区集体经济盈利情况,年底按照集体与股民4:6的比例,进行股份分红。居民们每人每月从社区领取30斤面粉、300斤纯净水。每逢春节,田庄社区的原住居民的福利特别丰厚,全村1000多人,每人都能享受食油、面条、粉条、大米、精肉、活鱼等福利,使失地农民有了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

  环境建设人人受益。多年来,为改善环境状况,他们一直坚持以“区净、地绿、路直”为标准,投资硬化了社区内全部道路并安装了路灯,在社区内栽种了各种花草树木,美化了环境。还成立了16人的专业保洁队伍,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保证了区域卫生。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社区内建设了文化活动广场、公园、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购置了大量图书、杂志和报纸。常年还在各种节日时举办多种文体活动。立足于榜样教育,用身边的先进事迹教育身边人,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使全社区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提升了居民的整体素质。

  孝敬老人扶弱助困。多年来,田振阁把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仁爱、孝敬等传统美德和共产党人一心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结合在一起,把为村民、为老人服务,作为自己的追求。为解决老有所居,居委投资50多万元建成了5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专供66岁以上的社区老人居住,老人过生日,社区都会为他们送去生日蛋糕。60岁以上的老人除享受股民应享受的福利待遇外,每人每月还领取社区发给的200元零花钱。针对社区及社会人口进入老龄化的特点,2012年7月,又投资350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2396平方米,内设床位88套,设有餐厅、棋牌室、活动室、卫生室、休息室等,可同时为80位老年人提供日常的养老护理、生活保障等服务一体的“田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此,国家民政部还于2013年在这里召开了敬老、孝老现场会。2013年11月,山东省老龄委的领导专程来这里视察指导,周边十几个县市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完善了社会救助机制,每年因病、因灾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他们都从集体资金中拨出专款进行救济。良好的社区环境的确拴心留人,出现了“田庄妇女不(肯)外嫁”的现象。

  尊师重教蓄积待发。他们本着抓教育从娃娃抓起,注重教育投入,投巨资建设了高标准的小学和幼儿园。社区所有幼儿均可优惠入托,还出资为独生子女办理了“独生子女双全保险”。为保证社区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他们给每位教师分配了配有30平方米储藏室、面积120平方米的楼房,而每位教师只需交3万元,解除了教师们的后顾之忧。对本社区子女考上大学的给以一定的物质奖励,专科奖1000元、本科奖2000元。凡毕业后自愿回到社区企业上班的,在校期间的一切费用由社区负担,营造了人人崇文尚学的浓厚氛围。   法治服务形式多样。重视公民诚信道德教育,广泛开展了科教、文体、卫生、法律“四进社区”活动,健全了广播、板报、阅报栏、文明一条街宣传阵地,成立了一支由党员志愿者100人、老年志愿者50人、巾帼志愿者50人,老年维权志愿者20人组成的社区志愿服务队,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无偿、低偿服务。建立健全了《田庄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田庄社区居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在社区各主要路口制作了各类法治文化宣传展板,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有问有答的形式,让居民一看就懂,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提升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在田振阁的模范带领下,田庄社区先后被济宁市评为“经济发展先进村(居)”、“经济百强村(居)”、“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山东省评为“文明社区”、“科普示范社区”、“美在家庭活动示范社区”、“省级文明和谐社区”,被全国评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012年底,又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田振阁同志也先后被评为“济宁市党代表”、“济宁市优秀共产党员”、“济宁市劳动模范”。

  档案 解疑释惑的“第一手资料”

  田振阁自1982年担任支部书记以来,一直有个习惯,就是注意保存日常工作的记录和资料。

  三十多年来,他记录了近百本笔记本、工作计划、备忘事项、村民信息等都被他随手或正式地记录下来,成为他的“私人档案”。除此以外,田庄社区居委会三楼还有一个房间,配备了7台手摇式档案柜和温度调节器,专门存放村里的档案,包括文书档案,居民档案,会计档案等5大类486盒194卷,其规范程度已让其“跻身”省一级档案馆。这一卷卷封存多年,早已泛黄的档案,甚至一张张手写的小纸条,平日里虽然派不上什么用场,但在关键时刻却是田振阁解疑释惑的“第一手资料”。

  每当村民之间产生土地、经济方面的纠纷,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时,一张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纸条便可以立刻止息一场风波,达到“档案一出,矛盾全无”的效果。有一次,村里对宅基地进行统一规划,将一处宅基地划给了村民孙来申。村民孙来民立刻找到田振阁,说这块地是他家老辈留下的,要求赔偿。其实,孙来民的父亲孙文银早年已将这块地腾退出来,村里在别处划给了他家新的宅基地。然而,孙文银已去世多年,孙来民一口否认,田振阁见口头劝说无效,便叫上当事双方到村委档案馆,找出了1982年由孙文银亲自签字按手印的协议,协议上明确说明了,孙来民家已经用这宅基地置换了新的宅基地。白纸黑字,孙来民心服口服,这场纠纷就此止息。

  1987年,周传喜、周传玉兄弟俩分家,约定墙外的梧桐树苗归弟弟周传玉所有。20年后树木成材,哥哥却说树木两人都该有一份,因为这事两兄弟大打出手,田振阁到档案馆找出当年兄弟两人签的协议书,哥哥周传喜低头认错。

  除了村民内部矛盾,因村里发展集体经济,田庄和外界也产生过不少经济方面的纠纷。2007年,田庄社区卷入了一场经济纠纷,原告王安祥将和其他买树者的矛盾转移到卖树的田庄社区,想从集体那里得到本该由他人承担的赔偿,这场纠纷,最终也是由田振阁提供的存档资料作为证据而化解。

  赞美 口碑胜银杯

  一个村领导,要进入成功之门,不在于利用各种关系进行不正当的竞争,而在于吃苦精神、诚信态度、敬业精神和善于处理问题的能力。田振阁正是以自己的实干和奉献精神,让社区居民说他“真行”,都从心眼里佩服他。

  2001年春,城关供电管理所对田庄进行电网升级改造,田振阁总是第一个到电网改造工地,“两委”班子每个成员也不甘落后,每次都提前半小时把电料运到工地等候施工队。施工队上班了,田振阁和“两委”成员拉线的拉线,递料的递料,忙前忙后不亦乐乎。每次收工,他总是让施工队先走,自己和“两委”的同志然后再把工地收拾干净。事后,施工队队长马元辉笑着伸出大拇指说:“在别的村线路改造怎么也得一个月,在田庄我们只干了一个星期就保质保量的完工了。”

  2010年到2014年,田庄社区先后在三个居民小区建了6层高42栋居民大楼,这三个小区的绿化怎么也得几百万元。田庄社区会计田井海兴奋地告诉我们:“俺村三个居民小区的绿化不仅没花一分钱,就连社区内所有街道的绿化也没花钱”。他继续讲道:田书记经济意识很强,集体需要开支的,他都精打细算。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就为村里的绿化谋划着。没钱买树苗,他召集“两委”干部扛着梯子,拿着砍刀去大杨树上砍树枝,截成段育在地边路沟,为明年的集体绿化准备着。年复一年,树苗育了一批又一批,田庄村的所有大街、生产路两边,村子四周、沟边河岸都栽上了树,集体没花一分钱买树苗,没等几年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每年夏季,绿荫蔽日,凉风习习,俨然天然氧吧。纳凉聊天的人都夸田庄的绿化搞得好,管理的好。

  早在2010年前,他就盘算着社区的绿化美化需要大批开支。每逢春雨过后,就穿上迷彩服,带着“两委”的同志到村公园、到有樱花树、女贞树或其它风景树的地方,或剪枝、或压条,插花育苗忙个不停。旧村拆迁时,他们把村民遗弃的奇花异草和观赏树株,集中培育管理,为新社区的绿化美化节约了资金。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奖那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田庄有今天全靠田书记领导的好。田书记为我们田庄社区的建设费尽了心血,俺一辈子忘不了……”70多岁的村民孙克亮高兴地说。

  “这日子过得忒好了,这多亏了振阁这班子好干部,他们把俺老百姓的大事小事都装在心里,俺想的,他们都给做了。真没想到,俺今天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84岁的李善荣大娘笑喜喜地说个没完。

  今年85岁的田方礼,1951年参军、1952年赴朝的老退伍军人,也是田庄村退休的老支部书记,他耳不聋,眼不花,走起路来身板还是那样挺直。他逢人就说:“我们当时选择振阁做接班人是选对了。振阁的领导能力、开拓意识远远在我们几个老头子之上。振阁带领大家把咱们田庄建设的这样好,我打心里感谢他们……”

  “田书记为人厚道、实诚、考虑事情周全,是个实干家,他是个真心为咱老百姓办实事的人。”

  “田书记在俺村干了30多年,他一直和俺老百姓心贴心,人家吃不特殊、住不特殊,没有一点官架子,他真的是俺的贴心人。”

  “田书记从年青就在俺村里干,他了解俺老百姓的心思,做事也总能做到俺的心坎上。”

  “现如今,这工作多难找啊,多亏了田书记想的周全,不出村,俺就有工作了。”

  ……

  这些都是我们在田庄社区采访时,听到的社区居民发自内心的赞语。

  田庄社区由一个并不富裕的村子发展成为目前远近闻名的文明社区、富裕社区,田振阁功不可没。作为一个在基层干了33年的老书记,他做到了与时俱进,使田庄社区父老乡亲梦想成真。他一直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一直保持着一名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做事,他脚踏实地、务实求真;做人,他一身正气,是非分明;做官,他一心为百姓,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致力于田庄社区的发展上,让人心悦诚服。

  发展无尽期,创业正有时。心中有梦想,事业才有成。今天的田振阁仍然那样昂首阔步、信心百倍,以当年激情创业的豪迈壮志,铿锵有力的走着,他胸怀着梦想,正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行,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廖全国

  梦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老百姓的梦想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也是山东省邹城市凫山街道田庄社区居民的梦想,而且这一梦想早已成为现实。

  说起田庄社区的全面快速发展,人们总是夸赞田庄的好带头人――田振阁。

  田振阁1米8的个头,虽年近花甲,但身材挺拔,刚毅的脸庞更显他目光的坚定,满头银发彰显着他岁月的沧桑。他待人谦和,社区居民有啥心里话,总喜欢给他拉拉。他说话慢条斯理,每字每句总充满着坚定和自信。他在山东省邹城市凫山街道田庄社区党委书记的位置上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今年6月初的一天上午,我们在田庄社区见到了田书记,交谈中,他告诉作者:“我在田庄干了33年支部书记,多年的经验告诉我,群众的感情最淳朴。很多时候,群众要个说法就是希望在心理上受尊重,感情上能契合,行动上能融入。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增进感情;要了解群众所思、所盼;要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为了田庄的父老乡亲梦想成真,多年来,我一直就是这样干的……”

  村貌 让人眼睛一亮

  邹城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曾出现了亚圣孟子、“一经传家”的西汉父子宰相韦贤、韦玄成,“凿壁偷光”的经学家西汉丞相匡衡、曹魏“建安七子”之一的著名文学家王粲、魏晋时著名医学家王叔和等一大批历史名人。今天,在这座地灵人杰的名城又出现了“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田庄社区的掌舵人――田振阁。田振阁因建设“经济发展繁荣、文明新风浓厚、人际关系和谐”精品社区得到社会公认,田庄社区也因有了田振阁而闻名全国。

  田庄社区位于邹城市城区西郊,辖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共有老居民520户、1460人,党员78人;社区现有居民1360户,5896人,居民党员184人。社区成立于2005年12月。2014年,田庄社区社会总产值2.2亿元,税收1200万元,人均收入1.8万元。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是建设文明社区、和谐社区的重要法宝。建设文明社区、和谐社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基层党建等各个方面。

  近年来,邹城市凫山街道田庄社区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社区党委书记田振阁的带领下,因地制宜,发挥区位优势,以二、三产业发展和城中村改造为龙头,全面实施“富民强居”战略,不仅确保了社区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大幅增长、完善了居民的各项福利事业、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梦想,而且还彻底改变了社区的环境面貌,保持了社区的稳定,做到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达到了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和民主法治社区建设的要求,社区连续13年无任何治安刑事案件发生。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针引”是对基层社区工作的形象概括,由此可见社区工作之繁、之细、之琐碎。社区工作的对象又是一个个普普通通地老百姓,他们水平不一,素质各异,觉悟有高有低,再加上各种裙带关系和家族势力,可以想见农村工作之难。

  田振阁的办公室不足10平方米,室内布置简单整洁,一张办公桌,一个排放整齐、且装满各种书籍、文件的书橱,一对沙发。除此之外,再也看不出这个经济强村领路人的办公场所豪华与奢侈。

  近年来,田庄社区“两委”一班人干出了让人喝彩的好成绩,昔日的田庄已然完全变了样。

  当您走进田庄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透着现代化气息的居民大楼,42栋居民楼分布在三个家属院区。每个园区花、草、树株布置有序、满目青葱;宽敞、干净的8条街道全部硬化、绿化、亮化;美丽的公园、宽广的文化活动广场,常年都三季花开、四季常绿,再加上小区内安祥的老人、活泼可爱的儿童、乐观向上的年轻人,渲染出一幅和谐幸福的画卷,俨然就是人间仙境。

  担当 带着重托上路

  翻开田庄的发展史,人们发现,它是一部由小到大、由穷变富、由弱到强的创业史。田庄人紧跟时代脉搏,追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步步走向富裕。

  历史的镜头回溯到公元1955年,当时全国满目伤痕,百业待兴。这一年,田振阁出生在田庄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他的童年吮吸的是生活的苦汁。1975年6月,他从当时的邹县一中毕业回到了家乡。

  1982年前,田庄的村容、村貌以及经济状况,现在的年轻人连想都不敢想。当时的田庄坯垒草苫房子全村随处可见,用土夯成房墙、房顶铺草的房子也不希罕;当然,四角青的房子也有几栋,但毕竟微乎其微。条件稍好点的户,用土坯砌成个院墙,经济条件差但又要面子的户,则用玉米秸围在房前,当成院墙,有的干脆不设院墙,真可谓“四通八达”。

  村中的羊肠小道也没几条,晴天尘土飞扬,雨天稀泥糊汤,村内柴禾垛、垃圾堆满目皆是,嗡嗡不停的苍蝇空中乱飞。到了晚上,怀抱婴儿的妇人坐在煤油灯下,手摇蒲扇,驱赶着叮咬婴儿的蚊虫。

  每天两顿饭,顿顿芋头面子汤,每到吃饭时,男劳力们先喝上两碗糊涂撑撑肚子,再吃上两个瓜干面煎饼杠杠腰,因为他们还要出工干活挣工分呵。当然,小孩子们只有“忽闪”着两只大眼睛看大人吃煎饼、端着小碗喝糊糊的份了。到了年关,更是可怜,大人们在除夕时先用油炸上点地瓜片,然后端到天庭的磨盘上,让小孩子们围在一起吃点“年饭”先睡觉,然后大人们再用面裹上薯条用油炸好,把菜篮子挂到房梁上,以防小孩子们够着“偷”吃了。别怪大人出此“高招”,那是过了年来客人用的招待菜呵。

  生于那个时代,我们没有选择。家庭贫穷,在当时城里乡下大家都是一个样。但艰苦的生活环境也造就了田振阁倔强不屈的性格。他割过草、放过羊,耕耙耩扬是行家。困境磨砺了他的意志,劳动锻炼了他的筋骨,也形成了他顽强吃苦的工作作风。当时的高中生在农村是凤毛麟角,所以他一回到村就受到村干部们的重视。1976年6月,他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历任民兵连长、治保主任、青年突击队队长等职,他干一行爱一行,任何工作都兢兢业业、干的有声有色。   1982年,田庄村班子换届,全村党员把票投给了田振阁,他走马上任当了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初,困难象一座大山压在了他和“两委”一班人的心头,他接手的是一个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而且集体又负债6万多元的摊子啊。然而,他们没考虑太多,只有一个念头,要让全村1000多名村民尽快吃饱、吃好、穿好,斩除穷根,走向富裕。

  田振阁带着全村父老乡亲的梦想上路了。

  田振阁是个细心的人,他了解了田庄人的所思所盼。他仔细分析了村里发生的一些不如意的事,根子就在“穷”字上。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要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一亩园,三亩田”。当时田庄位居邹城城郊,有着为城市服务得天独厚的方便条件,田振阁顺应潮流,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瓜、菜种植产业,让瓜、菜生产唱主角。然而,当时田庄的路和水利基础设施状况较差,根本不能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工业的条件。为此,他带头组织村民出义务工清理街道障碍物。为了省钱,田振阁一会儿开借来的推土机、压路机,一会儿驾驶装载机……就这样,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利用两年时间修了路和水库、打了机井,完善了各种水利设施,确保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村民收入。

  探索 艰难的创业

  土地解决的只是田庄人吃饱肚子的问题,而兜里有钱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两委”会上,田振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要使广大村民脱贫致富,仅靠“土里刨食”是行不通的,只有大力发展企业,多上经营项目,才能带领广大村民一步一步走向富裕。

  为了确定办厂方向,田振阁和“两委”一班人,骑着自行车东奔西跑,到处咨询考察,最终决定借助毗邻兖矿的位置优势,为兖矿搞服务型加工项目,上铁丝网编织厂。

  项目定了,资金是难题。由于村集体负债多,银行根本不给贷款。为筹措资金,田振阁和“两委”一班人以个人名义担保,逐家逐户动员借钱,最终从24户村民手里借了1.8万元。谈及这件事,田振阁动情地说:“当时群众没有什么存款,能拿出这些钱已经很不容易,这些钱对办企业来说,也许不多,但这里面包含着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和期待,我非常感动。其中有一户一下子拿出500元,这500元我会记一辈子,并激励我一直在努力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田振阁和村“两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第一家企业“邹县田庄铁丝网编织厂”终于投产。由于铁丝编织网市场行情好,第二年,就赢利丰厚,不仅还清了建厂时的借款、且收回了投资,还还清了1986年前村委的所有债务。现在该厂已发展成为年产值1000多万元的“振华机械配件厂”。

  铁丝网编织厂带来的丰厚利润,让田振阁更加坚定了办企业的信心。初战告捷,他又乘胜追击。从1988年起,他们先后建起了腾达机械厂、田庄玉昕面粉有限公司、稻歌食品厂、振华机械厂、田庄建筑公司等5家企业。

  聪明的人总是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田振阁做事果断,善于创新。邹城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县市,2006年,邹城最具规模的小麦面粉生产企业破产倒闭了。民以食为天,田振阁瞅准了商机,他们又投资5200万元兴建了玉昕面粉有限公司,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已建成1条面粉生产线、3条面条生产线,年加工小麦20万吨,产值1.8亿元,实现利税700多万元,安排就业400人,成为邹城最大的小麦综合加工企业。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他们选用了中国与瑞士合资的先进磨粉机械,建立了生产、经营、服务等质量管理体系。在生产管理上,他们把“质量在我心中,标准在我脑中,工艺在我手中”的理念灌输到每个职工头脑中,落实在行动上。2010年4月,公司通过了质量认证。又分别通过了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规范了企业质量管理。为维护产品利益,他们注册了“田佳香”面粉品牌和“玉昕”面条品牌商标,产品远销东北三省、内蒙古、江西、浙江等十余个省份,先后获得山东省粮油系统颁发的“放心面”、“济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济宁市粮油行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在建厂上项目的同时,田振阁抓住城市发展的大好机遇,全面加快了沿街商业楼的建设步伐。目前,营西路、岚济路、圣都北路、岗山路南首,都有他们开发建设的沿街商业楼。他们还对社区失地农民开展了择业技能培训,使之掌握一技之长,给予优先安置。目前,田庄社区95%的劳动力都在社区企业上班。不仅如此,他们还安置了临近村居失地农民300多人。

  为适应企业发展,从2004年开始,田庄村党支部对原村办企业实行改制。村党支部指导成立了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委托评估机构对集体资产分门别类地进行清理、核定和评估。为准确界定股民,他们多次召开党员会议、群众代表会议,制定了《集体资产产权改制公民公决意见》,下发给全体村民,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全体村民公决,确定了股民资格条件,802名村民变成了人均持股1.5万元股民,年底,集体与股民4:6分红。随着企业的发展,原来1.5万元的股份,现在已经增值到3.5万元,而作为社区书记的田振阁,却始终没持过一份股,甚至连过节的福利都没有,他说:“我拿的是财政工资,我就是给老百姓打工的。群众满意就是我的心愿。”在此基础上,他们成立了田庄农工商有限公司,实现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

  股份制改造不仅让村民变成了股民,把居委会从企业管理中解放出来,而且使企业真正实现了自主经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村改社区群众物资、经济基础成熟的情况下,经上级批准,2005年12月正式成立了田庄社区。2007年7月又成立了社区党委,掀开了新型社区规范化建设的崭新一页。

  随着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集体有了一定积累,群众的经济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要求,他们全面推行以“改善居住环境,实现住房升级”为主题的新型社区建设。他们制定了让利于民的拆迁原则,在“拆一补一”的补偿标准基础上,再给予每户20平方米居住面积和成本价购买储藏室的补偿,这样,每户每套房子都能兑换成2套以上的楼房。按照每月每平方米3元的标准,社区再支付“房屋中转费”,用于住户支付过渡房租赁费用。   田振阁和“两委”一班人建设新型社区的指导思想是高起点规划,按照现代化小区的标准建设,做到功能齐全、布局科学、结构平衡,建成与城市相配套的“自来水、电、暖、燃气、闭路电视、电话、宽带网”七通工程。优惠的拆迁安置政策,高起点的规划设计,让居民们交口称赞!社区第一批拆迁,15天内就拆迁213户,拆迁率达到了97%,为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有了第一期拆迁的成功经验,第二期拆迁也慎之又慎。他们坚持走群众路线,两次召开居民代表和党员大会,征求意见,形成草案。在全体居民支持拥护下,2013年5月25日,正式确定了第二期拆迁方案,截至到现在,他们全社区应拆迁总户数470户,现已拆迁454户,拆迁率达96.6%。

  “你们的拆迁安置政策这么优惠,拆迁率怎么没达到100%?”田振阁神情庄重地说:“出尔反尔的人还是有的,给你桃子,你非得再要西瓜,换成谁当干部也不能这样做,剩下十几户未拆迁的情况,大家都清楚,政策法规不单是为哪一个人制定的,我们当干部也不是只为哪一个人哪一户当的,我们是为绝大多数群众服务的”。

  是啊,不论社会发展到任何阶段,人的素质和境界仍然有千差万别,谁也不敢说你棒棒都敲在鼓心上,谁也不敢说你所做之事都能达到每个人都满意。

  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新举措,推动了田庄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居民收入的提高。现如今田庄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社区。

  巨变 和谐发展处处新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近年来,田庄社区不断整合社区资源,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处处为社区百姓着想,给社区居民提供了生活、卫生、文体、治安等多方面的优质服务,受到了社区广大居民的广泛好评和拥护。

  在座谈中,田振阁多次谈到:“田庄的变化得益于党的富民好政策,得益于市、街道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得益于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更与全体居民的理解分不开……”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是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所起的关键作用也是巨大的。

  交谈中,田振阁没有惊人的宏论,没有夺人的霸气,有的只是谦虚和征求对方意见的眼神,他脑子里仿佛充满了各种理论、规则和数据,大到社区的发展构想、经营战略的思考,小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心态变化。成败得失、进退盈缩,他都象解方程式的娓娓道来,再大的风雨在他的眼里似乎都戛然而止,不留痕迹。

  面对未来,面对困难,田振阁表现出少有的冷静与克制,而在一些关乎社区发展的重大而又敏感的问题上,他的观点之鲜明、议论之大胆却又出乎你的预料,一收一发之间,你会觉得他身上蕴藏着一种看不见的理性力量,这种力量使人处乱不惊、荣辱不惊,这种力量使人光明坦荡、敢为天下先;更重要的是,这种力量已潜移默化到田庄社区的肌体中,变成社区生生不息的正能量。

  田振阁说:“一个社区应该是一个祥和之地、幸福乐园,这是我从小就有的梦想!”经过他30多年的努力,这个梦想早已在田庄变成了现实。和谐社区、幸福社区,这就是今天的田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真实形象。

  企业改制村民变股民。村集体企业改制时,他们把企业股权分给了本村拥有股民资格的802名村民,每人持1.5万元股份。根据社区集体经济盈利情况,年底按照集体与股民4:6的比例,进行股份分红。居民们每人每月从社区领取30斤面粉、300斤纯净水。每逢春节,田庄社区的原住居民的福利特别丰厚,全村1000多人,每人都能享受食油、面条、粉条、大米、精肉、活鱼等福利,使失地农民有了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

  环境建设人人受益。多年来,为改善环境状况,他们一直坚持以“区净、地绿、路直”为标准,投资硬化了社区内全部道路并安装了路灯,在社区内栽种了各种花草树木,美化了环境。还成立了16人的专业保洁队伍,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保证了区域卫生。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社区内建设了文化活动广场、公园、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购置了大量图书、杂志和报纸。常年还在各种节日时举办多种文体活动。立足于榜样教育,用身边的先进事迹教育身边人,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使全社区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提升了居民的整体素质。

  孝敬老人扶弱助困。多年来,田振阁把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仁爱、孝敬等传统美德和共产党人一心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结合在一起,把为村民、为老人服务,作为自己的追求。为解决老有所居,居委投资50多万元建成了5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专供66岁以上的社区老人居住,老人过生日,社区都会为他们送去生日蛋糕。60岁以上的老人除享受股民应享受的福利待遇外,每人每月还领取社区发给的200元零花钱。针对社区及社会人口进入老龄化的特点,2012年7月,又投资350万元,建设了建筑面积2396平方米,内设床位88套,设有餐厅、棋牌室、活动室、卫生室、休息室等,可同时为80位老年人提供日常的养老护理、生活保障等服务一体的“田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此,国家民政部还于2013年在这里召开了敬老、孝老现场会。2013年11月,山东省老龄委的领导专程来这里视察指导,周边十几个县市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完善了社会救助机制,每年因病、因灾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他们都从集体资金中拨出专款进行救济。良好的社区环境的确拴心留人,出现了“田庄妇女不(肯)外嫁”的现象。

  尊师重教蓄积待发。他们本着抓教育从娃娃抓起,注重教育投入,投巨资建设了高标准的小学和幼儿园。社区所有幼儿均可优惠入托,还出资为独生子女办理了“独生子女双全保险”。为保证社区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他们给每位教师分配了配有30平方米储藏室、面积120平方米的楼房,而每位教师只需交3万元,解除了教师们的后顾之忧。对本社区子女考上大学的给以一定的物质奖励,专科奖1000元、本科奖2000元。凡毕业后自愿回到社区企业上班的,在校期间的一切费用由社区负担,营造了人人崇文尚学的浓厚氛围。   法治服务形式多样。重视公民诚信道德教育,广泛开展了科教、文体、卫生、法律“四进社区”活动,健全了广播、板报、阅报栏、文明一条街宣传阵地,成立了一支由党员志愿者100人、老年志愿者50人、巾帼志愿者50人,老年维权志愿者20人组成的社区志愿服务队,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无偿、低偿服务。建立健全了《田庄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田庄社区居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大力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在社区各主要路口制作了各类法治文化宣传展板,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有问有答的形式,让居民一看就懂,使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提升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在田振阁的模范带领下,田庄社区先后被济宁市评为“经济发展先进村(居)”、“经济百强村(居)”、“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山东省评为“文明社区”、“科普示范社区”、“美在家庭活动示范社区”、“省级文明和谐社区”,被全国评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012年底,又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田振阁同志也先后被评为“济宁市党代表”、“济宁市优秀共产党员”、“济宁市劳动模范”。

  档案 解疑释惑的“第一手资料”

  田振阁自1982年担任支部书记以来,一直有个习惯,就是注意保存日常工作的记录和资料。

  三十多年来,他记录了近百本笔记本、工作计划、备忘事项、村民信息等都被他随手或正式地记录下来,成为他的“私人档案”。除此以外,田庄社区居委会三楼还有一个房间,配备了7台手摇式档案柜和温度调节器,专门存放村里的档案,包括文书档案,居民档案,会计档案等5大类486盒194卷,其规范程度已让其“跻身”省一级档案馆。这一卷卷封存多年,早已泛黄的档案,甚至一张张手写的小纸条,平日里虽然派不上什么用场,但在关键时刻却是田振阁解疑释惑的“第一手资料”。

  每当村民之间产生土地、经济方面的纠纷,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时,一张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纸条便可以立刻止息一场风波,达到“档案一出,矛盾全无”的效果。有一次,村里对宅基地进行统一规划,将一处宅基地划给了村民孙来申。村民孙来民立刻找到田振阁,说这块地是他家老辈留下的,要求赔偿。其实,孙来民的父亲孙文银早年已将这块地腾退出来,村里在别处划给了他家新的宅基地。然而,孙文银已去世多年,孙来民一口否认,田振阁见口头劝说无效,便叫上当事双方到村委档案馆,找出了1982年由孙文银亲自签字按手印的协议,协议上明确说明了,孙来民家已经用这宅基地置换了新的宅基地。白纸黑字,孙来民心服口服,这场纠纷就此止息。

  1987年,周传喜、周传玉兄弟俩分家,约定墙外的梧桐树苗归弟弟周传玉所有。20年后树木成材,哥哥却说树木两人都该有一份,因为这事两兄弟大打出手,田振阁到档案馆找出当年兄弟两人签的协议书,哥哥周传喜低头认错。

  除了村民内部矛盾,因村里发展集体经济,田庄和外界也产生过不少经济方面的纠纷。2007年,田庄社区卷入了一场经济纠纷,原告王安祥将和其他买树者的矛盾转移到卖树的田庄社区,想从集体那里得到本该由他人承担的赔偿,这场纠纷,最终也是由田振阁提供的存档资料作为证据而化解。

  赞美 口碑胜银杯

  一个村领导,要进入成功之门,不在于利用各种关系进行不正当的竞争,而在于吃苦精神、诚信态度、敬业精神和善于处理问题的能力。田振阁正是以自己的实干和奉献精神,让社区居民说他“真行”,都从心眼里佩服他。

  2001年春,城关供电管理所对田庄进行电网升级改造,田振阁总是第一个到电网改造工地,“两委”班子每个成员也不甘落后,每次都提前半小时把电料运到工地等候施工队。施工队上班了,田振阁和“两委”成员拉线的拉线,递料的递料,忙前忙后不亦乐乎。每次收工,他总是让施工队先走,自己和“两委”的同志然后再把工地收拾干净。事后,施工队队长马元辉笑着伸出大拇指说:“在别的村线路改造怎么也得一个月,在田庄我们只干了一个星期就保质保量的完工了。”

  2010年到2014年,田庄社区先后在三个居民小区建了6层高42栋居民大楼,这三个小区的绿化怎么也得几百万元。田庄社区会计田井海兴奋地告诉我们:“俺村三个居民小区的绿化不仅没花一分钱,就连社区内所有街道的绿化也没花钱”。他继续讲道:田书记经济意识很强,集体需要开支的,他都精打细算。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就为村里的绿化谋划着。没钱买树苗,他召集“两委”干部扛着梯子,拿着砍刀去大杨树上砍树枝,截成段育在地边路沟,为明年的集体绿化准备着。年复一年,树苗育了一批又一批,田庄村的所有大街、生产路两边,村子四周、沟边河岸都栽上了树,集体没花一分钱买树苗,没等几年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每年夏季,绿荫蔽日,凉风习习,俨然天然氧吧。纳凉聊天的人都夸田庄的绿化搞得好,管理的好。

  早在2010年前,他就盘算着社区的绿化美化需要大批开支。每逢春雨过后,就穿上迷彩服,带着“两委”的同志到村公园、到有樱花树、女贞树或其它风景树的地方,或剪枝、或压条,插花育苗忙个不停。旧村拆迁时,他们把村民遗弃的奇花异草和观赏树株,集中培育管理,为新社区的绿化美化节约了资金。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奖那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田庄有今天全靠田书记领导的好。田书记为我们田庄社区的建设费尽了心血,俺一辈子忘不了……”70多岁的村民孙克亮高兴地说。

  “这日子过得忒好了,这多亏了振阁这班子好干部,他们把俺老百姓的大事小事都装在心里,俺想的,他们都给做了。真没想到,俺今天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84岁的李善荣大娘笑喜喜地说个没完。

  今年85岁的田方礼,1951年参军、1952年赴朝的老退伍军人,也是田庄村退休的老支部书记,他耳不聋,眼不花,走起路来身板还是那样挺直。他逢人就说:“我们当时选择振阁做接班人是选对了。振阁的领导能力、开拓意识远远在我们几个老头子之上。振阁带领大家把咱们田庄建设的这样好,我打心里感谢他们……”

  “田书记为人厚道、实诚、考虑事情周全,是个实干家,他是个真心为咱老百姓办实事的人。”

  “田书记在俺村干了30多年,他一直和俺老百姓心贴心,人家吃不特殊、住不特殊,没有一点官架子,他真的是俺的贴心人。”

  “田书记从年青就在俺村里干,他了解俺老百姓的心思,做事也总能做到俺的心坎上。”

  “现如今,这工作多难找啊,多亏了田书记想的周全,不出村,俺就有工作了。”

  ……

  这些都是我们在田庄社区采访时,听到的社区居民发自内心的赞语。

  田庄社区由一个并不富裕的村子发展成为目前远近闻名的文明社区、富裕社区,田振阁功不可没。作为一个在基层干了33年的老书记,他做到了与时俱进,使田庄社区父老乡亲梦想成真。他一直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一直保持着一名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做事,他脚踏实地、务实求真;做人,他一身正气,是非分明;做官,他一心为百姓,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致力于田庄社区的发展上,让人心悦诚服。

  发展无尽期,创业正有时。心中有梦想,事业才有成。今天的田振阁仍然那样昂首阔步、信心百倍,以当年激情创业的豪迈壮志,铿锵有力的走着,他胸怀着梦想,正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行,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责任编辑/廖全国


    相关文章

    为了自己的梦想

    为了自己的梦想 昙花为了自己多年一现的梦想,甘愿承担往日无人的理睬:流星为了自己瞬间美好的梦想,宁可放弃灿烂闪耀的生命:彩虹为了自己绚丽多姿的梦想,即使是忍受暴风雨的洗礼:雄鹰为了自己翱翔蓝天的梦想,哪怕是接受生死的挑战. 我们的梦想在经历 ...

    关于和平的作文

    和平,还原最真实的梦想 罗伯舒乐曾说过一句话:梦想是生命的灵魂,是心灵的灯塔,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无疑,梦想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东西,它比钻石还要夺目,比繁星还要璀璨.将自己的一生付诸于梦想,循着它的光芒,向顶峰进发. ...

    四年级作文我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理想. 我想当歌手,并不是向往能罩上一层明星的光圈,不是为了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人物,更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能在五湖四海开演唱会,让自己在歌声中感到快乐,还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假如有一天,我的梦想能成真,我希望我能成为像孙楠 ...

    关于梦想的优美段落

    关于梦想的优美段落 1.坚持自己的梦想,因为梦想需要坚持来实现.漫漫人生路,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怨天尤人,无济于事.只有在拼搏过程中,不断坚持不断进取,不断超越,才能让我们的人生道路更加宽阔,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美丽.绚烂. 2.梦想是沙漠中 ...

    梦想的力量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 中卫三小郑学琴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一声不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 3.读懂课文内容,体 ...

    带着隐形的翅膀追逐永恒的梦想--中国梦,我的梦

    带着隐形的翅膀 追逐永恒的梦想 -中国梦,我的梦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艺术学校-闫建华 梦想是青春之花,是生命之蕊.没有梦想的人生,就像没有太阳的早晨.一个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梦想,一个民族同样不能失去自己的梦想,只有有了梦想,一个民族才有前进的 ...

    梦想不灭青春不朽演讲稿

    一轮演讲稿: 不朽的青春 青春是每个人必将吹过的海风,青春也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它静谧像风铃,高高悬 挂的安静让人不忍打碎:它孤独像耳鸣,突然响起时只有自己才懂得聆听.我们在青春中慢 慢成熟,我们也在青春中慢慢忘记. 你是否已经忘记了时光 ...

    描写梦想的好词好句好段

    描写梦想的好词精选:梦寐以求 梦想颠倒 魂牵梦萦 魂驰梦想 大梦初醒 如梦方醒 好梦难圆 好梦不长 虚无缥缈梦想成真 黄粱美梦 梦寐以求 白日做梦 痴人说梦 人生如梦 实现梦想 追求梦想 放弃梦想产生梦想 践踏梦想 侮辱梦想 梦想舞台 梦想 ...

    坚持成就梦想

    <坚持,成就梦想!> --高三上学期主题班会主持词 1.开场 雯:尊敬的老师们 岩:亲爱的同学们 雯 &岩::大家下午好! 雯:走过往昔,我们在奋斗的汗水中一往无前. 岩:回首旅途,我们在拼搏的眼泪里披荆斩棘. 雯:生活 ...

    带着梦想出发16篇

    带着梦想出发作文(1): 对于那个时候的我,对于梦想的定义,还是很模糊的.我真正爱上写作,是因为我见识了文字的力量. 带着梦想出发作文(13): 啊!我真渴望这完美的一切能变成现实,请为我插上一双坚强的翅膀,带我飞进未来的天堂.朋友,我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