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化工行业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为保证公司、社会及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在事故、事件发生时,能迅速做出响应,及时有效的处理因各种原因而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人身伤害的程度或降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特制定此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文引用而成为本预案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预案。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 1.2.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 《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5号)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

《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

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鄂安办〔2012〕41号 ) 1.2.2有关技术规范

《剧毒化学品目录》(2012年版) 《危险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15603-1995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 《潜江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仙桥化学制品有限公司内部各个部门(或单位)。当事故发生时,相关单位根据响应等级条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公司级应急预案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负责启动,车间级应急预案由发生事故部门(或单位)的第一负责人负责启动。 1.4 应急预案体系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分为三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与《潜江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衔接。 1.5 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切实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职工群众的基础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省、市、区安监局的统一领导下,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企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响应,果断处置。危化品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扩散和爆炸,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快速、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发生事故的企业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省、市、区安监

局等有关部门配合、指导、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和技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危化品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做到常备不懈。进行社会宣传,提高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做好物资和技术储备工作。 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 单位概况

潜江市仙桥化学制品有限公司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型企业,公司地址位于潜江经济开发区盐化一路西特一号,公司法定代表人谢勇,注册资金3000万元,主要生产、经营范围为液氯(3万吨/年)、烧碱(5万吨/年)、盐酸(2万吨/年)。公司采用卤水为原料、离子膜电解和隔膜电解工艺生产。2012年实现产值1.5亿。公司占地面积380亩,公司员工312人,其中技术人员90人,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6人。

公司拥有完善的公用工程系统、原卤开采矿井等系统。公司矿区位于潜江凹陷盐矿(田)的中心,拥有2.167平方公里开采权。

厂区北面为谢湾村二组(约120人)和海滨化工有限公司(共有员工10人,从事氢气充装销售,有氢气柜但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南面为可赛化工公司(共有员工50人,从事硝基甲苯加氢生产甲基苯胺,有氢气柜但不构成重大危险源),西面为诚实化工公司(共有员工10人,从事次氯酸钙生产,不构成重大危险源),东北面为湖北相和有限公司(共有员工110人,从事精细化工生产,构成重大危险源)和喜人化工公司(现已停产)。见附件一(公司周边环境“四向”图) 2.2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

2.2.1危险源(见附件二)

1.企业主要危险化学品调查表:(包括原料、中间品及成品)

2.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为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经辨识,厂区确认为一个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级别为一级。 3.危险源确定:

公司存在危险源主要有:电解装置、危险化学品(盐酸、硫酸、烧碱、液氯和次氯酸钠)储罐区或仓库、 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作业(有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作业、登高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操作、车辆驾驶)。

2.2.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 火灾爆炸

(1)氢气属2.1类可燃气体,泄漏后遇电火花、雷击、明火、灸热表面等点火源能够燃烧,如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性遇点火源会爆炸。

(2)在各系统进行检修、动火、启停活动时,特别是氢气物质存在的场所,会因管理不善或处置不当,发生误操作、误损伤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3)输送氢气管道的连接部位若发生泄漏,或管道破损发生泄漏遇明火会发生火灾爆炸危险。

(4)变压器会因绝缘老化和层间绝缘损坏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由

于绝缘套管损坏爆裂起火。

(5)锅炉爆破事故:设备严重故障、运行人员松懈麻痹和误操作,可能造成锅炉严重缺水、严重结垢、严重腐蚀、超压、安全附件失效等。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锅炉爆破事故。锅炉系统的其他承压部件如高压锅炉区及降水管、高压过热器、高压汽包也存在发生爆破事故的危险。

(6)各类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或安全附件失效或过载运行,或由于金属材料疲劳、蠕变出现裂缝,均有发生爆炸和爆破的危险性。如液氯钢瓶和液氯贮槽遇高热、容器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7)电气火灾爆炸的危险:配电装置、电动机以及各种照明设备等存在电气火灾的危险。如:在配电间,因开关触点等部位发热可能引起火灾、爆炸。 2 中毒和窒息

(1) 氯气、氯化氢管道的“跑”、“漏”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危险。 (2) 贮罐在修理过程中若罐内物质抽取或清洗不干净时,排除不及 时,未检测氧含量和有毒气体含量,也未采取通风措施,有可能引起中毒窒息伤害事故。

(3)在使用有毒物质(液氯、盐酸、硫酸等)的过程中发生泄漏,操作人员不小心吸入会引起中毒。

(4)液氯储罐的破裂或液氯钢瓶瓶阀断裂,大量氯气外泄,人吸入氯气会引起中毒和窒息。

(5)锅炉房如出现抽风设备停机、风道不畅等情况,可导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在锅炉房内集聚,导致人员出现头晕、头痛、注意力下降等缺氧、中毒症状。 3 触电

(1)雷电伤害。常见的气象危害,在防雷装置不完善时,可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控制失灵或设备误动作。

(2)静电伤害。氢气在管道中快速流动和急速喷出时,能产生静电并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燃烧和爆炸。

(3)漏电伤害。电解装置的电极板裸露,人员接触容易引起触电。各种用电设备和电气线路出现绝缘不良、保护装置缺失等情况时,可出现外壳带电、带电部位裸露等情况,可能造成人身触电伤害和火灾伤害。 4 机械伤害

各种泵、电机、风扇等机械设备的快速转动部件、快速移动部件、摆动部件、啮合部件等如果缺乏良好的防护设施或检查、维修作业浮躁、毛糙,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都可能造成机械伤害。 5 起重伤害

本公司起重设备(电解、液氯包装、瓶检、机修工段行车吊装作业)在运行、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起重伤害。 6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登高、临边作业不系安全带或系带方法不正确,在检修中防护栏断裂,人员违章(如身体探出栏杆),可能发生高处作业人员的坠落危险

高处作业或人员进入深坑作业时,由于工器具或拆卸物件的使用、传递、放置不符合要求,尤其是较重的物品处置不当,使人遭受物体打击。 7 车辆伤害

在原料、产品运输过程中,由于车况不好,灯光不良、地面不良(湿滑、结冰、颠簸)、道路过窄或者由于司机和他人原因,可产生车辆伤害。 8 高温灼烫

电解、合成盐酸、氯氢处理、蒸汽锅炉及管道等设备设施存在高温,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质或高温容器、管道壁或长时间受到高温辐射时,易造成人体灼烫。 9化学腐蚀灼伤

烧碱、盐酸、硫酸、次氯酸钠、氯化氢和液氯具有腐蚀性。以上物质泄漏途径有阀门、法兰密封不严、泵等运转设备动静密封泄漏、管道穿孔设备外壳裂缝、运输车辆泄漏等,有造成作业人员化学灼伤危险,液氯有造成作业人员冻伤和化学灼伤危险。 10淹溺

厂区内有事故池、污水池、应急处理池等多个水池,水池深大于1米,人员落入水池易造成淹溺。 10 台风、汛情的危害

在遭遇强台风时,固定或移动的设备、设施可能发生倾斜、倒塌,将会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

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和影响范围见预先危险性分析结果总表

1、中毒窒息的危险等级为Ⅳ级,是主要危险因数,一旦发生,后果极其严重。主要是防止氯气泄漏引起中毒事故。

2、灼烫事故危险等级为Ⅲ级,主要原因为腐蚀化学品、高温装置和高温物料,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料或高温容器、管道时,容易造成人体灼烫。人体沾染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时会造成化学灼烫。

3、火灾爆炸事故危险等级为Ⅲ级,主要体现在氢气的泄漏燃烧爆炸。 4、触电事故危险等级为Ⅲ级,导致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设备漏电,电线绝缘老化,电气设备接地不良,未按照电工作业规范进行作业等。

5、容器爆炸的危险等级为Ⅲ级,导致容器爆炸的原因主要为钢瓶、储

罐的承压能力低于内部压力,如氯气钢瓶受热爆炸。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为了做好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的组织和应对工作,特成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办公室,组织形式如下:

3.2 各应急职能部门的职责 3.2.1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

3.2.1.1应急指挥部的人员组成(机构中所列成员不在时,按名单顺序依次补位,并承担相应职责)

总 指 挥:杨金山 副总指挥:刘 俊

成 员:娄贤亭 杜启明 刘连平 唐永进 周顺茂 彭武军

刘训付 刘清河 罗云修 许文军 何安军

注:总指挥因故外出不在时,如公司发生事故,刘俊为事故应急处理第一负责人。

3.2.1.2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的职责

1.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预案的演练。

2.发生重大事故,启动公司级应急响应程序时,负责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指令。

3.组织指挥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4.向上级汇报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5.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等。 3.2.2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办公室 3.2.2.1应急办公室的人员组成 办公室负责人:罗云修

成 员:胡厚德 刘香兵 严汉生 3.2.2.2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办公室的职责

工作办公室为安全生产事故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责如下:

1.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公司员工的安全意识,并通过宣传、培训、会议等多种手段来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忧患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2.负责组织公司各应急组,落实应急人员(包括应急队伍及各专业小组负责人和人员),并存档。

3.实施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4.检查抢险抢修、个体防护、医疗救援、通讯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情况,是否符合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能有效使用。

5.检查应急救援的物资的准备情况。

6.当生产事故发生时,根据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小组的指示,负责组织、协调各功能小组、下属单位,展开应急处理和紧急疏散、救援等工作;配合外来救援单位开展各项行动。

7.配合协助政府有关部门事故调查等善后工作。 8.建立并管理应急救援的信息资料、档案。

3.2.3 现场指挥组

3.2.3.1现场指挥组的人员组成

娄贤亭 杜启明 唐永进 刘连平 周顺茂

注:事故发生时,事故发生部门负责人为应急处理第一负责人。 3.2.3.2现场指挥组的职责

1.协助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组下达命令,组织调动人力增援; 2.协调保障救援物资与器材供应,调配救援器材和逃生自救装置等;

3.督促各行动组完成各自的任务;

4.配合外来专业救援队伍到场后的各项工作。 3.2.4 各功能组成员及职责(见附件三) 3.2.4.1 事故抢救组成员及职责

1.事故抢救组成员:组长刘连平,成员为李作豹、周从兵、谢先兵、 张泽军、何国亮、关业辉、漆良军、王绪红、关连章、杨超、林江、 姚怀军、章晋刚共14人。

2.事故抢救组职责:

1)事故发生接到命令后,迅速到达事故现场,根据指挥组的命令,利用现场自救设施,积极开展自救活动,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并力争将事故消灭在发生的初期。如事故发展较大,无法控制时,立即将情况汇报给指挥部,由指挥部对外求援。

2)公安消防人员或外来专业救援人员到达后,服从现场领导指挥,主动搞好协调与联系。

3.2.4.2医疗救护组成员及职责

医疗救护组成员:组长何安军,成员:张小维、赵书良、吕平良共四人组成。

医疗救护组职责:担负对受伤、中毒人员的临时急救和处置工作,并协助相关人员对严重中毒受伤人员送往医院。 3.2.4.3 警戒疏散组成员及职责

1.警戒疏散组成员:组长:许文军,成员耿同祥、孙义文、李彩兵、

彭四军等5人组成。

2.警戒疏散组职责

1)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事故现场,担负事故现场治安、设立警戒等管理工作。按各自分工进行人员及物资的疏散,确保人员安全快速疏散撤离,在安全出口以及容易走错的地点安排专人值班守,其余人员分片搜索未及时疏散人员,并将其疏散到安全区域。

2)组织疏散时应进行宣传,稳定情绪,使大家能够积极配合,按指定路线尽快将在场人员疏散出去,安全疏散时要维持好秩序,注意不要互相拥挤,确保万无一失。

3)控制各出口,禁止无关车辆通行和外来人员进入,无关人员只许出不许进,加强巡逻,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迎接并引导消防车辆进入事故现场。

3.2.4.4 通讯联络组成员及职责

1.通讯联络组成员:组长刘训付,成员为鲁军、王克明、陈向阳、兰世浪等4人组成。

2.通讯联络组职责:

保证救援器件公司对内、对外通讯设施的完好,担负指挥部和各专业小组之间的联络;对外周边企业和村居联络。

3.2.4.5 后勤保障组成员及职责

1.后勤保障组成员:组长彭武军,成员为陈银安、黄发鹏、肖官勤、秦厚良等4人组成。

2.后勤保障组职责:

主要负责提供在发生事故时现场救援人员所需物资、器材的保障工作,并负责车辆的调配工作。

3.2.4.6 技术监测组成员及职责

1.技术监测组成员:组长杜启明,成员为成官军、贺才荣、毛友红等4人组成。

2.技术监测组职责:负责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和空气中有毒

气体含量及洗消水成分监测。

3.2.4.7 现场洗消组成员及职责

1.现场洗消组成员:组长罗云修,成员为胡厚德、严汉生、朱军国、彭于东等5人组成。

2.现场洗消组职责:主要负责事故现场的灭火、洗消和协助抢救伤员等任务。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4.1.1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

1、建立危险源管理制度,落实监控措施。

2、建立危险源台账、档案。

3、全厂每年二次防雷检测。

3、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行车、叉车按规定定期检测。

4、安全附件和仪表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检定,主要包括各机组、储罐、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应该配备的安全阀、压力表等。

5、火灾报警器、可燃气体探头与计算机联网并定期校正。

6、重点关键部位设置摄象头监控。

7、全厂和各部门对危险源定期安全检查,台风汛期前实施专项检查,查“三违”,查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8、制订日常点检表,专人巡检,作好点检记录。

9、设备设施定期保养并保持完好。

10、做好交接班记录。

4.1.2预防和管理措施

1.化学品泄漏的预防措施:

1)保证泄漏预防设施和检测设备的投入。

2)按照设备报废标准,及时报废有关设备。

3)在设计时就应依据适当的设计标准,采取可靠的措施。

4)采用合理的工艺技术,正确选择材料材质、结构、连接方式、密封

装置和相应的保护措施。

5)企业要把好采购、招标的物资进厂关,确保设备、管线的质量。

6)新管线、新设备投用前要严格按照规程做好耐压试验、气压试验和探伤,严防有隐患的设施投入生产。

7)正确使用与维护,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不得超温、超压、超振动、超位移、超负荷生产,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认真做好润滑、盘车、巡检等工作,做到运转设备振动不超标,密封点无漏气、漏液。

8)设置齐全可靠的安全阀、呼吸阀、压力表、液位计、爆破片、放空管等安全设施,当出现超高压力等异常情况时,紧急排泄物料,防止突然超压对设备造成损害和设备爆炸的危险。

9)对安全防护设施要进行维护,保证灵敏可靠。因为如果失灵,危险性更大。

10)采用控制系统、电视监视系统和报警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操作人员在DCS操作室内既能掌握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等信息,又能清楚地实时观察到装置区的现场情况,并实现报警和自动控制。

11)使用泄漏检测仪器能够做到在不中断生产运行的情况下,诊断设备的运行状况,判断故障发生部位、损伤程度、有无泄漏,并能准确地分析产生泄漏的原因。

12)企业掌握全面的堵漏技术,对泄漏进行治理非常重要:焊接堵漏、粘接堵漏、带压堵漏。

2.火灾预防措施:

1)闪点低于23℃的易燃液体,其仓库温度一般不得超过30℃,低沸点的品种须采取降温式冷藏措施。储罐可露天,但气温在30℃以上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2)机械设备必须防爆,并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3)装卸和搬运中,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等危及安全的操作。作业时禁止使用易发生火花的铁制工具及穿带铁钉的鞋。

4)一般不得与其他化学危险品混放。

5)热天最好在早晚进出库和运输。在运输、泵送灌装时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运输易燃液体的槽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有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的静电。

3.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预防措施:

1)替代。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

2)变更工艺。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

3)隔离。隔离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最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

4)通风。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安全浓度,以确保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对于点式扩散源,可使用局部排风。使用局部排风时,应使污染源处于通风罩控制范围内;对于面式扩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风。采用全面通风时,在厂房设计阶段就要考虑空气流向等因素。因为全面通风的目的不是消除污染物,而是将污染物分散稀释,所以全面通风仅适合于低毒性作业场所,不适合于腐蚀性、污染物量大的作业场所。

5)个体防护。当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超标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防护用品主要有头部防护器具、呼吸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身体防护用品、手足防护用品等。

6)卫生。卫生包括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和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两个方面。经常清洗作业场所,对废物、溢出物加以适当处置,保持作业场所清洁,也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作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附着在皮肤上,防止有害物通过皮肤渗入体内。

4.台风、汛情危害预防措施

1)指挥部根据厂区平面布置,安排部门责任人负责排水管、沟的日常疏通、清扫,确保排水畅通,公司内高大的树木应予修剪砍伐。

2)进入汛期,应急办公室安排专人对生产区、行政区区排水管、沟进行检查,确保水系合理、畅通,满足汛期排水要求,并组织对办公室、厂房、仓库的房顶进行检查,发现漏雨、渗水要及时处理。

3)易受潮变质的材料要入库,其它设备、材料露天存放时,底部要用方木垫高,防止被水浸泡,顶部要用蓬布或塑料布封盖。

4)设备部应安排电仪工段定期对变电所、输电线路、配电室进行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5)安环处会同保卫科、基建部定期对生产区、行政区区围墙、房屋坚固性进行检查,发现危墙、危房,立即整修。

6)对临近汉南河堤处,要与当地气象及水利部门取得联系。在台风与汛期要派专人值班,发现险情要及时报告,并在现场准备草包、水泵、彩条布等防汛、防内涝、防台风物资。在汛期对护厂沟、谢小沟及汉南河水位要每天密切观察,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公司,确保安全渡汛。

5.应急处置措施

5.1台风、汛情危害应急措施

1)接到台风、暴雨等预报后,公司应急指挥部立即通知各部门做好各项准备及防护工作,并组织人员对重要部位进行检查,并将抢救器材置于应急指挥中心。厂房、仓库、操作室、办公室门窗要关好。施工现场临时的设备、堆放的材料要采取加固措施。

2)洪水、暴雨、台风出现时,生产工作由公司总经理通知调度立即停止生产。各应急小组立即集合到位,在指挥部的指挥下实施抢险工作。发生灾害以救人为优先,发生火灾泄漏和设备事故时,按正常应急程序处置。

3)洪水、暴雨、台风过后,需全力组织人员处理善后的清洁工作,为恢复生产做好准备。

5.2公司主要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见附件四、公司主要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资料和应急处置原则。

4.2 预警行动

4.2.1事故预警的方式、内容和流程

4.2.1.1事故预警的方式

事故预警的方式主要是靠职工各级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报警系统的完好有效及时,在发生泄漏后能发出报警信号两种方式。职工定期检查主要靠职工的安全责任心,岗位职工巡检和部门及各级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事故扩大,报警系统所在部门或岗位,要定期效验报警装置的完好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主管部门生产部和设备部,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有效运行。

4.2.1.2 预警信息发布程序(内容及流程)

公司现场指挥小组应将事故发展和处理情况,定期通知安委会主任(总经理),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生产事故信息对外统一发布工作。生产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及时通知并疏散周围群众,从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预警信息发布的流程图如下:

4.2.2事故预警的方法和预防措施

事故预警的方法主要按照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分别用红色、橙色和黄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岗位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附近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工段通报。

1)发布二级、三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有关救援队伍和值班人员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事故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①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②责令有关工段、岗位、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加强对事故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③组织有关工段和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事故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

④定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⑤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发布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2)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①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②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③加强对重点岗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④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⑤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 ⑥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事故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⑦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事故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有关部门或人员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

关措施。

4.2.3 预警级别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各应急救救援队伍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协调、支援工作。

按生产安全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重大(Ⅰ级响应公司级)、较大(Ⅱ级响应部门或车间级)、一般(Ⅲ级响应工段或班组级)三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Ⅰ级应急响应由公司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实施救援。

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 信息报告与通知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采用最快捷的方式通知部门负责人和当班调度,发出求助信息。报告事故时,应清楚的说明事故发生的地点、事态大小、人员伤亡情况,涉及有毒有害的,应说明是何种毒物。部门负责人接到通知,根据报告人说明的情况,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向应急指挥部汇报情况,同时派出人员前去支援。启动厂级应急预案,由应急办公室通知相关部门,进入紧急状态。

公司应急救援人员之间采用内部和外部电话(包括手机等无绳电话)线路进行联系,应急救援小组的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电话号码发生变更的,必须在变更之日起48小时内向生产安全管理部门报告。生产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在接到变更报告后24小时内向各成员和部门发布变更通知。

4.3.2 信息上报

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企业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发生重大事故,应急指挥部必须在1小时之内电话通知上级单位负责人。情况紧急时,应急指挥部可直接通过电话等快捷通讯手段,直接向潜江市

人民政府或安监部门汇报情况,请求外部支援。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

4.3.3 信息传递

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通过内部电话、固定电话、手机等通讯手段,快速汇报应急指挥部。当发生的事故可能波及周边的社会时,由应急指挥部通过电话、互联网、人工信息传递等通讯手段,迅速向周边企业及村庄通报事故简况。在发布消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缓急程度,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撤离方式有步行和车辆运输两种。撤离方法中应明确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注意事项、撤离方向和撤离距离。撤离必须是有组织性的。 5 应急响应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Ⅰ级:发生重大氯气泄漏事故,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者2人以上重伤,或者1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

Ⅱ级:事故对企业的生产安全和作业人员造成严重威胁,造成2人以下重伤,或者1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事故,需调动全公司的资源进行控制。

Ⅲ级:公司内某装置单元发生火灾、爆炸,但未引起连锁爆炸,依靠公司内灭火设备器材短时间内能消除危险;事故安全影响限制在厂界边界,环境影响控制在公司内现场内,但未引起人员重伤、死亡。

5.1 应急分级

事故响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或部门)控制事态的能力,可分为工段或班组级应急响应程序、部门或车间级应急响应程序、公司级应急响应程序和潜江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应急预案响应程序。

5.1.1 工段或班组级应急响应程序启动的条件(Ⅲ级事故)

事故危害程度较小,没有造成人员重伤或死亡,不影响其它班组的正常生产和人员的生命安全,利用本班组的人员及物资即可将事故处理。

5.1.2 部门或车间级应急响应程序启动的条件(Ⅲ级事故)

事故危害程度小,没有造成人员重伤或死亡,虽影响其它班组,但不影响其它车间(部门)的正常生产和人员的生命安全,利用本车间的人员及物资即可将事故处理。

5.1.3 公司级应急响应程序启动的条件(Ⅱ级事故)

事故危害大,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影响公司正常生产,需调用公司的人员和物资,甚至需要外部支援,才能将事故处理。

5.1.4潜江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应急预案响应程序启动的条件(Ⅰ、Ⅱ级事故)

事故危害很大,造成人员伤亡,影响公司及周边公司正常生产和居民生命安全,公司应急力量已难以处置。

5.2 响应程序(见附件五、六)

5.2.1 指挥与控制

工段或班组级应急响应由工段长(或班长)为事故现场救援指挥,负责人员的调动和物资的调配,并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汇报情况;

部门或车间级应急响应由部门经理(或车间主任)为事故现场救援指挥,负责人员的调动和物资的调配,并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汇报情况;

公司级应急响应由应急指挥部负责人为事故现场救援指挥,负责人员的调动和物资的调配,并及时向总部领导汇报情况;根据事态的严重程度,决定向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汇报事故,请求外部支援,并向周边单位通报

事故简要经过。

5.2.2 资源调度程序

事故发生后,各级响应级别的现场指挥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救援资源进行调配。需要调动其它单位(部门)资源时,及时请示上级领导,支援事故救援。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特事特办”、“手续从简”的办法,快速办理各种资源的调配手续。

5.2.3 医疗救护程序

5.2.3.1 事故中,发现有人员受伤,将受伤人员转移至安全地点,采取简单的救助措施。伤势较轻的,利用运输工具将受伤人员送往公司医务室救治;如伤势较为严重,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支援,并将情况汇报给人员抢救小组和应急指挥部。

5.3.2.2 人员抢救小组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往现场,查看伤势情况,采取简单救助措施,伤势较为严重的,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支援,并将情况汇报给应急指挥部。

5.2.4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程序

5.2.4.1 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必须穿戴安全防护用具进行救援作业。

5.2.4.2 一般防护用具,如防护服、口罩、手套等,可由应急人员所在单位自行提供;专用防护用具由事故发生单位(或部门)提供。

5.2.4.3 防护用具数量不够时,由应急指挥部紧急从仓库中调拨,涉及部门及人员应本着“安全大于一切”的原则,从快从简办理手续,及时将防护用具分发到救援人员的手中,以免耽误救援工作的开展。

5.2.5 应急避险程序(见附件七)

发生事故后,为防止无关人员误入现场造成伤害,由疏散引导小组根据事故的大小划定警戒区,设立红白色相间警戒色带标识,在其位置设置一个警戒人员。专业警戒人员(保卫科)必须穿着正规服装。警戒人员负责对警戒区内的人员进行疏导,带领至指定的安全地点,同时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警戒区。

所有人员到达指定安全地点后,由班组长或指定专人对人员进行清点,

并将清点情况报告给上级领导,确保所有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点。如发现有人失踪时,必须第一时间通知指挥部,说明失踪人员最后出现的地点及当时正在从事的工作等详细情形。

5.2.6 扩大应急程序

5.2.6.1基本条件和原则

事故发展较快,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立即启动上一级应急响应程序,以便得到更好的援助,控制住事态的发展。如班组级立即上升为车间级应急响应,车间级立即上升为公司级应急响应等。

可能危及周边外部单位时,现场人员立即向指挥部报告,由指挥部上报到潜江市人民政府或者安监部门,请求外部支援,同时向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5.2.6.2 基本任务

控制危险源: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及时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抢救受害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重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若液氯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因此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并向上风方向迅速撤离出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对事故外逸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应及时组织人员予以清除,消除危害后果。

5.2.6.3 基本形式

根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按事故波及范围及其危害程度,可采取三种不同的救援形式。

公司自救。公司自救是事故应急救援最基本、最重要的救援形式,这

是因为公司最了解事故的现场情况,即使事故危害已经扩大到事故单位以外区域,事故单位仍须全力组织自救,特别是尽快控制危险源。

社会救援。对公司的社会救援主要是指液氯重大灾害性化学事故,事故危害虽然局限于事故单位内,但危害程度较大或危害范围已经影响周围邻近地区,依靠本单位以及消防部门的力量不能控制事故或不能及时消除事故后果而组织的社会救援。

5.3 应急结束

5.3.1应急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 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 泄漏已降至规定限值内。

(3) 事故造成的危害已被彻底清除,无继发可能。

(4) 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3.2事故终止程序

(1)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故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

(2)现场救援指挥部向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继续进行现场监测,直到其它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5.3.3应急结束后续工作

(1)将事故情况按规定如实上报潜江市应急办。

(2)保护事故现场。

(3)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事故发生及应急处理过程一切记录,配合事故调查处理小组取得相关证据。

1) 事故报告,说明时间、地点、经过、损失及人员受伤情况。

2) 与事故有关的物证及证人证言。

5.3.4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对事故应急救援时的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吸取经验教训,进一

步完善应急预案。

6 信息发布

班组级应急响应、车间级应急响应过程中,事故发生单位逐级上报到应急指挥部。由应急指挥部在本公司内进行通报事故发生的情况。公司级应急响应过程中,由应急指挥部对外公布事故发生的情况。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协助地方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现场新闻发布,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

公布事故时,本着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的发布信息。

7 后期处置

7.1现场保护

事故抢救小组负责灭火、抢险后事故现场保护,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等待事故调查人员取证。

7.2现场洗消

根据灭火、抢险后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洗消去污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稀释,用水、清洁剂、清洗液稀释现场污染物料。

(2)处理,对应急行动工作人员使用过后衣服、工具、设备进行处理。当应急人员从现场撤出时,他们的衣物或其它物品应集中储藏,作为危险废物处理。

(3)物理去除,使用刷子或吸尘器除去一些颗粒性污染物。

(4)中和,中和一般不直接应用于人体,一般可用苏打粉、碳酸氢钠、醋、漂白剂等用于衣服、设备和受污染环境的清洗。

(5)吸附,可用吸附剂吸收污染物,但吸附剂使用后要回收、处理。

(6)隔离,隔离需要全部隔离或把现场受污染环境全部围起来以免污染扩散,污染物质要待以后处理。

7.3善后处置

协助市人民政府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伤亡救援人员、遇难人员补

偿、亲属安置、征用物资补偿,救援费用支付,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负责恢复正常工作秩序,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

7.4保险

事故灾难发生后,由财务部联系保险机构开展相关的保险受理和赔付工作。

7.5工作总结与评估

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结束后,由安环处牵头,按事故“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专家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将总结评估报告报市安监局。

8 保障措施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为保障信息通畅,采用公司内部电话,车间固定电话及涉及本预案人员的家庭电话、手机等多种渠道进行相互之间的联系,应急救援指挥部人员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确保能够及时沟通信息。公司内各部门、工段均配置有电话,24小时报警有效。值班报警电话:外线0728—6202388,内线9650、9651和62975。(见附件八)

应急中心:110 消防:119 急救:120 环保:12369

8.2 应急队伍保障(见附件九)

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8.3.1应急和救护设备的配置

厂内必须配备一定的应急设备和防护用品,以便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快速、正确的投入到应急救援行动中,以及在应急行动结束后,做好现场洗消及对人员和设备的清理净化。

8.3.2应急和救护设备的管理

所有应急设备、器材应有专人管理,保证完好、有效、随时可用。公司建立应急设备、器材台帐,记录所有设备、器材名称、型号、数量、所在位置、有效期限,还应有管理人员姓名,联系电话。应随时更换失效、过期的药品、器材。

由公司物控部实施后勤保障应急行动,负责灭火器材、药品的补充、麻袋、铲车、交通工具、个体防护用品等物资设备的调用。

8.4 经费保障

财务部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监控设备定期检测、应急救援物资采购、应急救援演习和应急人员培训等。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8.5 其他保障

(1)交通运输保障。建立全国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和危货车辆GPS系统。 在应急响应时,利用现有的交通资源,请求交通部门提供交通支持,保证及时调运有关应急救援人员、装备和物资。

(2)医疗卫生保障。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医疗卫生保障,组织协调公司救护队伍实施医疗救治,并根据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特点,组织落实专用药品和器材,并会同市、区相关医疗机构进入事故现场实施医疗救治。各级医院负责后续治疗。

(3)治安保障。安全警戒及现场治安队负责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要物资和设备的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必要时请求市公安局、开发区派出所协助事故灾难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

(4)技术储备与保障。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人才资源和技术设备设施资源,提供在应急状态下的技术支持。

在应急响应状态时,请求当地气象部门为应急救援决策和响应行动提供所需要的气象资料和气象技术支持。

9 培训与演练

9.1 培训

各车间部门可根据此计划,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培训

方式可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形式,要求员工对应急预案中的注意事项和自己应履行的职责必须做到熟知、熟会。对周边群众应告知危险物质的危害及避险方法。

9.1.1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可能根据公司实际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定期开设培训班、上课、事故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以及黑板报、公告栏、墙报等,使教育培训形象生动。

9.1.2培训分级

1、班组级

班组级是及时处理事故、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事故及早发现、及时上报的关键,一般来讲,事故在这一层次上能够及时处理而避免,对班组职工开展事故急救处理培训非常重要。每季开展一次,培训内容:

1)针对系统(或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紧急停车、避险、报警的方法。

2)针对系统(或岗位)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类别,现场进行紧急救护方法。

3)针对系统(或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和避免事故扩大化。

4)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急救援必须使用的防护装备,学会使用方法。

5)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学习消防器材和各类设备的使用方法。

6)掌握公司存在危险化学品特性、健康危害、危险性、急救方法。

2、车间(工段)级

以车间主任为首、由安全员、设备、技术人员及工段长组成,成员能够熟练使用现场装备、设施等对事故进行可靠控制。它是应急救援的指挥部与班组级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是事故得到及时可靠处理的关键。每年进行二次,培训内容:

1)包括班组级培训所有内容。

2)掌握应急救援预案,事故时按照预案有条不紊地组织应急救援。

3)针对车间生产实际情况,熟悉如何有效控制事故,避免事故失控和扩大化。

4)针对可能需要启动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时,车间应采取的各类响应措施(如组织大规模人员疏散、撤离,警戒、隔离、向公司报警等)。

5)如何启动车间级应急救援响应程序。

6)事故控制方法。

3、公司级

各单位日常工作把应急救援中各自应承担的职责纳入工作考核内容,定期检查改进。每年进行一次。培训内容:

1)学习班组级、车间级的所有内容。

2)熟悉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单位如何进行详细报警,生产安全部如何接事故警报;

3)如何启动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程序;

4)各单位依据应急救援的职责和分工开展工作;

5)组织应急物资的调运;

6)申请外部救援力量的报警方法,以及发布事故消息,组织周边社区、政府部门的疏散方法等;

7)事故现场的警戒和隔离。

9.1.3对周边村居的培训

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将公司生产主要危险化学品相关安全资料下发到村委会和居民手中。并定期组织培训,特别是氯气泄漏事故发生时,会威胁村居人身安全,要求居民熟练掌握人员中毒的症状、逃生自救方法和应急救援措施。

9.2 演练

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适时组织进行演练。公司和各单位可结合生产情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组织演练,以检验和测试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应急能力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提高实际技能及熟练程度,通过演练后的评价、总结,纠正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预案质量。

9.2.1演练类型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预案演练分为:1)按演练内容分类:综合演练和单项演练;2)按组织方式分:现场演练和桌面演练。

9.2.2 演练准备

1)演练前,预案涉及所有部门必须编写一份演练计划,内容要尽量详尽,实用,责任要明确到人。预案要上交到公司总经理或此次演练总指挥处审核并批准。

2)预案涉及部门对所属员工进行培训,学习本预案及演练计划的内容,演练时的注意事项、纪律等等,熟练掌握演练中涉及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发生特殊情况时的逃生方法及路线。

3)物资供应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做好演练所使用物资的准备工作,

4)如需外部支援时,要提前通知相关部门(与上级预案相衔接)。特别是化工园区附近企业互助应急预案相衔接。

9.2.3 演练范围与频率

综合预案的演练由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从各单位抽调精干人员,针对重大事故进行演练。单项演练由各部门自行组织,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演练。

综合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1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现场处置方案计划每半年演练一次。各车间(工段)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单项演练,但时间不能长于综合演练的时间。

9.2.4 演练组织

1)车间级预案响应由车间自行成立演练组织机构,按照演练计划进行演练。

2)公司级预案响应成立由总经理为总指挥的领导小组,下设预案演练各职能小组(现场抢救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供应组)。各小组组长及成员名单与本预案中应急救援各职能小组相同。

9.2.5演练评估与总结

综合预案的演练效果由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

行评估和总结;单项演练的效果由各组织单位自行评估和总结,但必须将评估和总结报告书面呈报到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办公室。

10. 奖惩

10.1奖励

在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部门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防止或抢救事故灾难有功,使国家、集体、人民群众和公司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3)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10.2责任追究

在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处分;其中,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按照规定制订事故应急预案,拒绝履行应急准备义务的。

(2)不按照规定报告、通报事故灾难真实情况的。

(3)拒不执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4)盗窃、挪用、贪污应急工作资金或者物资的。

(5)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7)有其他危害应急工作行为的。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纳入公司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11 附则

11.1 术语和定义

(1) 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3)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燃烧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4)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映、正确处置。 (5)事故

指由于外在或内在的原因造成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6)劳保护品

劳动保护用品的简称,指为减少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而采取的辅助工具。如口罩、眼罩、自给式呼吸器等。 (7)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

且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8) 应急准备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9) 应急响应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10) 应急救援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11) 恢复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11.2 应急预案备案

应急预案经公司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总经理批准后再按有关要求报潜江市安监局备案。 11.3 维护和更新

本预案至少3年进行一次修订,预案修订情况应纪录并归档。本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改变;公司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或在执行中发现存在重大缺陷时,由公司及时组织修订,并重新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按有关要求重新进行备案。 11.4 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的制订由公司预案编制小组编制,本预案由安环处负责解释。 11.5 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专项应急预案内容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根据本公司生产、使用、贮存的化学危险物品的品种、数量、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化学事故的特点,确定以下2个电解装置生产危险场所和3个贮存危险场所为应急救援危险目标:(见附件二)

1.1生产危险场所: 1)隔膜电解装置生产场所; 2)离子膜电解装置生产场所; 1.2贮存危险场所

1号目标:液氯贮槽区(100T)及已充装的液氯钢瓶存放区(即液氯工段充装岗位重瓶库存区)。

2号目标:盐酸贮槽区(2个100m3的玻璃钢盐酸贮槽和1个500 m3盐酸地池)。

3号目标:液碱贮槽区(2个750 m3的烧碱贮槽和10个35 m3冷碱桶及澄清桶)。

其中,1号目标为剧毒,为重大危险源; 2、3号目标为强腐蚀品。

按危险有害因数导致的事故、危害的危险(危害)程度,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

I级 安全的,可忽略的,不至于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害;

II级 临界的,处于事故边缘状态,暂时尚不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予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III级 危险的(致命的),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的损害;

IV级 破坏性的(灾难性),会造成人员死亡或众多伤残、重伤及系统报废。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超前原则

事故管理是一种超前的管理行为,效益是“隐性”的,成效滞后。不能因事故出现的概率小,效益“隐性”而掉以轻心,忽视管理。事故管理必须以超前原则加强工作管理,做好各项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 (2)兼顾融合原则

兼顾融合原则是指日常的事故管理工作必须与其他有关的管理融合起来。 (3)动态控制原则

事故的管理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有着不同的工作中心,我们的管理工作重点也应作相应转移,以适应形势的相应变化,这就是事故管理的动态控制。

(4)刚柔相济原则

根据事故管理的特点,我们应该采取刚柔相济的手段,一方面应该依据法律、法规、制度、规程等进行刚性管理;另一方面,应该通过加强宣

传、教育、演练、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等措施进行柔性管理。

(5)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切实把保障员工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6)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坚持“宜散不宜聚、宜疏不宜激、宜快不宜迟”的原则,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7)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充分发挥单位各部门的作用,依靠员工总体的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分为三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本预案为专项应急预案,是公司综合预案的补充。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同综合应急预案“指挥机构及职责”部 3.2.2应急救援组的组成及职责 (同综合预案部分) 4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同综合应急预案“危险源监控”部分。 4.2 预警行动

同综合应急预案“预警行动”部分。 5.信息报告程序

同综合应急预案“信息报告与处置”部分。 6. 应急响应 6.1 响应分级

同综合应急预案“响应分级”部分。 6.2 响应程序

同综合应急预案“响应程序”部分。 6.3处置措施

6.3.1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设施、消防、个体防护设备及分布

消防设施:地上消防栓10只,消防水带5盘,消防水枪5只,干粉灭火器85只。

防护设备:过滤防毒面具60套(各岗位员工都配有的过滤式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2台(电解工段1台、氯氢处理工段1台),空气呼吸器4台(离子膜工段2台、液氯工段2台),简易化学防化服2套(存放于安环处)。

通讯设施:生产调度室外线电话1部,可随时和外界取得联系;内线电话2部,能迅速与各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用于救援过程中的通讯联络,首要报警器和多功能报警器各一台。

应急处置设施:公司建有容积为2000 m3的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理池一座。盐酸贮槽区和烧碱贮槽区都建有相应的围堰。

其他:厂区各危险有毒场所均配有相应的消防器材,个体防护器材,并在液氯贮槽区、液氯包装岗位、电解岗位等主要有毒危险场所配置氯气泄漏报警仪。同时在电解厂房设有氢气泄漏报警仪。 6.3.2主要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6.3.2.1氯气外泄事故处置措施

我公司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氯气外泄事故的岗位主要有电解、氯氢、液氯、盐酸等工段。当发生氯气严重外泄事故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公司当班生产调度报警,并根据现场实际迅速采取一切办法切断泄漏源,尽可能的减少或断绝氯气外泄。

2.发生事故的部门(工段)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泄漏部位和基本原因。凡能切断氯气泄漏源或进行倒槽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将事故消除在初始状态。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应立即向生产

部报告(报告时必须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并简要叙述事故的事态和现场救援情况,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认为下一步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等)。并根据现场了解的情况提出堵漏或抢修的具体措施。

3.生产部当班调度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会同发生事故的部门(工段)在查明氯气外泄部位和范围后视能否控制事故,作出局部或全部停车的决定,若需紧急停车,则按紧急停车程序执行,并通知有关部门、工段。如果事态比较严重,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事故随时都有扩大和蔓延的危险,则必须迅速启动警报器进行报警,启动救援预案,立即通知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总指挥。

4.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况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至公司难以控制时,必须迅速通讯联络地方政府,请求外协进行救援。

5.应急救援组接到救援命令后,必须配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准备好相应的抢修器具,迅速赶到事故现场,根据事故现场实际情况,按照指挥中心的指令,配戴相应的防毒面具进入事故现场。首先,仔细观察事故现场,查明现场有无中毒人员,如存在中毒人员则必须以最快速度将中毒者脱离现场,严重者有医疗救护组进行现场急救处理后尽快送医院抢救。

6.医疗救护组在接到命令后,必须准备好应急救援药品、担架等救护器材迅速赶到现场,与应急救援分队配合,应立即开始救护伤员和中毒人员,对中毒人员应根据中毒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重伤员应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7.警戒疏散组到达现场后,迅速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并根据事故发展态势随时扩大警戒区域。在调指挥下,向上侧风方向的安全地带迅速疏散群众。

8.指挥部根据事故性质、影响范围,及时向市政府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泄漏情况以及处理情况。

9.公司技术监测组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迅速查明泄漏氯气浓度和扩散情况,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判断扩散的方向、速度,并对泄漏氯气处

下风扩散区域进行监测,且必须将侦察结果、分析监测情况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必要时指挥部决定通知氯气扩散区域的群众撤离或指挥采取简易有效的保护措施。

10.事故抢救组到达事故现场后,一切行动听指挥,按照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进行抢修设备、控制事故,以防止事故扩大。

11.当事故得到控制后,在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刘俊的指挥下,组成由生产部、设备部和发生事故的部门(或工段),根据事后的情况仔细研究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抢修,尽早恢复生产。

6.3.2.2火灾、爆炸事故处置措施

我公司防火防爆重点岗位有整流、电解、氯氢处理、液氯、盐酸等重点岗位,再加上氯气管道、氢气管道、氟里昂管道、蒸汽管道、液碱等工艺压力管道。设备有电力、变压器、液氯贮槽、合成炉、电解槽等,上述岗位和设备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性大致有:

(1)易燃气体泄漏,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在其他诱发因素下发生的化学性爆炸。如氢气管道发生泄漏。

(2)化工反应设备发生的爆炸。如电解槽发生爆炸。

(3)压力容器因年久失修超过使用年限或容器壁厚变薄等原因,当使用压力超过其承受能力而发生的物理性爆炸。如压缩空气贮罐。

(4)一般可燃物质发生的火灾而引发周边物体或设备的爆炸。

(5)氯内含氢过高遇明火或在其他诱发因素下发生的爆炸。

(6)低压配电室和高压配电室的电器设备发生的电气火灾等。

上述岗位、设备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应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1、最早发现者首先应立即向公司生产调度室报警,然后果断地利用现场的灭火设备和设施进行扑救,将火灾控制在初始状态,或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

2、值班调度员接到报警后,要迅速赶到事故现场,一边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扑救,一边视火势能否控制,是否会蔓延到其他部位等情况迅速作出局部和全部停车的决定,若需紧急停车,则按紧急停车程序停车。若火势

较大,岗位人员无法扑救时,要组织当班义务消防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扑灭。若仍无法扑灭,要向指挥部报告和消防部门报警。

3、发生火灾的部门(工段)在向生产调度室报警的同时,应组织力量根据不同性质物质的燃烧采用相应的手段和灭火剂进行灭火。

⑴氢气系统发生燃烧,不能急于关闭阀门,更不能停车,应保持氢气处于正压状态,先使用干粉灭火器或湿棉被、工作服等扑灭火灾后,然后切断氢气来源;

⑵电气设备着火发生燃烧,应先切断电源,且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操作。然后用干粉灭火器灭火,灭火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后,用灭火器先喷射边缘,后喷射中心;

⑶油类物质发生燃烧,迅速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⑷一般可燃物质燃烧,可迅速用干粉灭火器和大量水进行灭火,无关人员应迅速撤离现场。

⑸救火过程中发生人身着火,应迅速脱掉衣服,防止烧坏皮肤,如来不及或无法脱掉应就地打滚,用身体压灭火种,切忌跑动;附近有水源的话就地用水灭火。

4、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按应急救援预案指挥灭火,组织抢救伤员。事态扩大,指挥长要向上级领导部门报告或请求支援。事故处理后要组织有关人员调查分析原因,提出防范措施,进行事故分析,组织事故后抢修,尽快恢复生产。

5、医疗救护组到达现场后,应立即救护伤员,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重伤员及时送医院抢救。在现场抢救烧伤患者时,应特别注意保护烧伤部位,不要碰破皮肤,以防感染;大面积的烧伤患者的舌头易收缩而堵塞咽喉,发生窒息而死亡,此时应将伤者的嘴撬开,将舌头拉出,保证呼吸畅通,同时将伤者用被褥轻轻裹起送往医院治疗。

6、事故抢救组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对急需抢修的设备迅速进行修复。

7、洗消组到达事故现场后,必须按照指挥部的指令迅速投入灭火战斗,

同时根据发生火灾的部位和周围情况,加强警戒和检查,严密注视火势发展和蔓延情况,防止事故扩大;如果火势仍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应立即报告指挥部,指挥部迅速同市消防大队取得联系。火灾扑灭后,指挥部应组织生产部、设备部和工段人员一起调查事故原因,尽快恢复部门(工段)的正常运行。

6.3.2.3腐蚀品泄漏处置措施

1.硫酸、盐酸酸性腐蚀品处置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地面,冲洗水经中和后排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可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中和处理后废弃。

2.氢氧化钠碱性腐蚀品处置措施

应急处置人员全身穿防酸、碱工作服,戴好防护眼镜,限制无关人员出入,采取围堤堵漏,及时关闭阀门。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水经稀释排入废水系统。液碱泄漏时,收集回收用水冲洗,冲洗水经中和处理后排入废水系统。

6.3.2.4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处置措施

1、氯气中毒者根据症状进行分类,轻者到空气新鲜处深呼吸,中度以上中毒者马上在公司医务室进行雾化吸氧。

2、中毒严重者用输氧装置配合后,迅速送到潜江市人民医院进行医治。

3、公司医务室配有常用医疗辅助品,如创可贴、糖浆、润喉片、生理盐水及烫伤药等。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见附件九)

现场处置方案内容

1.事故特征

1.1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公司生产过程中及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数:火灾爆炸、中毒窒息 、灼烫、触电、物体打击和起重伤害、机械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高温等危害因数。可能造成的事故和危险程度分析如下:

1.2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可能发生的季节:

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泄漏事故,特别是夏季。氯气钢瓶内压力升高很容易发生钢瓶破裂、爆炸事故,形成大面积中毒,甚至死亡事故,严冬也容易发生安全附件冻裂发生泄漏事故。

(1)人的因素:夏季高温期间的作业环境对人有一定的影响,长期在高温中作业可造成人的精神疲惫、反应迟钝,甚至因误操作引发事故。

(2)物的因素:液氯钢瓶的瓶体温度不宜超过40℃,如高温期间的降温措施不力,可能引发事故。

(3)设备因素:高温季节雷、雨日多,空气潮湿,对设备、电器、仪表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如防护不当,可能因雷击或空气潮湿,造成设备、电器、仪表损坏而引发事故。

1.3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当有以下操作或征兆时,须引起注意:

1)可燃有毒报警器报警时,说明气体泄露,有引起爆炸和中毒的可能;

2)温度、湿度和液位监控报警;

3)异常天气的发生,导致事故的因素增多,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4)设备维修期间,作业环境较为复杂,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增多;

5)开停车期间和紧急停车时,可变因素较多,事故可能性增大;

6)其他工序停车、故障时,容易产生事故;

7)安全设施不到位,引发事故。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

公司成立以甲、乙、丙、丁四个班和工段长(生产值班人员)为安全事故横班应急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应急小组组长由当班调度担任。班长、工段安全员及主要操作工、机修工、电工为成员。

公司横班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2.2 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组 长:当班调度 负责组织指挥救援小组实施行动,负责人员调动、资源配置,指挥班组成员有条不紊的采取处置措施,控制当前局势,并向公司及时汇报事故情况。

副组长:工段长(生产值班人员) 负责应急物资供应,上、下电话联系等通讯工作,负责现场处置、抢修、救护工作。

成员:

1)在发生事故时及时通知当班调度和工段长(生产值班人员);

2)各班长带领员工负责现场处置、救护工作。

3)疏散无关人员撤离现场。

3、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事故现场响应程序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泄漏或火灾等事故,岗位操作人员应立即向班长→当班调度→生产值班人员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当处理无效,事故有扩大趋势时,当班调度应立即向公司总经理报警。总经理接到报警后,下达应急预案处置的指令,立即通知公司应急指挥部

领导小组成员到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各专业组按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我公司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将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事态,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当发生较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实施紧急疏散、撤离命令。指挥部安全警戒组应立即到达事故现场,设立警戒区域,指导警戒区内的员工有序离开。警戒区域内的各班班长应清点撤离人员,检查确认区域内无任何人员滞留后,向安全警戒组汇报撤离人数,进行最后撤离。当员工接到紧急撤离命令后,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应对生产装置进行紧急停车,并对物料进行安全处置无危险后,方可撤离岗位到指定地点集合。

员工在撤离过程中,应戴好岗位上所配备的防毒面具,在无防毒面具的情况下,通过氯气、氯化氢毒气弥漫区时,不能剧烈跑步,应憋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部位,缓慢地朝逆风方向,或指定的集中地点走去。

疏散集中点由指挥部根据当时气向条件确定,总的原则是撤离安全点处于当时的上风向。

3.1.2非事故现场响应程序

事故警戒区域外的厂区范围内为非事故现场。当发生生产事故时,指挥部应根据当时气象条件,以扩散后可能染毒的区域、场所内的人员,实施有序疏散。疏散人员应到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中。疏散之前做好各生产装置的停车工作。

事故现场和非事故现场的人员按指挥部命令撤离、疏散至安全地点集中后,由各部门、工段的负责人,检查统计应到人数、实到人数后,向指挥部总指挥报告撤离、疏散的人数。

3.1.3周边区域的单位、村居人员的疏散的方式、方法

当发生重大事故时,可能威胁到厂外周边区域的单位、村居安全时,指挥部应立即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并通知周边区域单位,配合政府引导人员迅速疏散到安全地点。若发生重大事故应疏散到离公司450m以上安全距离。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 泄漏处置措施

3.2.1.1氯气泄漏处置措施

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戴橡胶手套。如果是液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构筑围堤堵截液体泄漏物。喷稀碱液中和、稀释。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泄漏场所保持通风。

不同泄漏情况下的具体措施:

瓶阀密封填料处泄漏时,应查压紧螺帽是否松动或拧紧压紧螺帽;瓶阀出口泄漏时,应查瓶阀是否关紧或关紧瓶阀,或用铜六角螺帽封闭瓶阀口。

瓶体泄漏点为孔洞时,可使用堵漏器材(如竹签、木塞、止漏器等)处理,并注意对堵漏器材紧固,防止脱落。上述处理均无效时,应迅速将泄漏气瓶浸没于备有足够体积的烧碱或石灰水溶液吸收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控制吸收液温度不高于45℃、pH不小于7,防止吸收液失效分解。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散白天400m、夜晚16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600m,下风向疏散白天3500m、夜晚8000m。

3.2.1.2硫酸、盐酸酸性腐蚀品处置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地面,冲洗水经中和后排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可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中和处理后废弃。

3.2.1.3氢氧化钠碱性腐蚀品处置措施

应急处置人员全身穿防酸、碱工作服,戴好防护眼镜,限制无关人员出入,采取围堤堵漏,及时关闭阀门。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水经稀释排入废水系统。液碱泄漏时,收集回收用水冲洗,冲洗水经中和处理后排入废水系统。

3.2.2氢气管道泄漏、火灾、爆炸紧急处置措施

氢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如果其管道出现事故,就极易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如外供氢气管道(可赛化工和海滨化工)发生事故,氯氢处理操作人员要立即报告调度,调度要通知相关用户单位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同时员工要关闭送气阀门,阻止氢气的继续泄漏。

当班调度接警后,应组织抢险人员迅速赶往事故发生地点,展开应急处置工作,消除周围所有点火源。根据事态大小,通知其它救援小组,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泄漏发生在室内,宜采高顶放空直至气体散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3.2.3 中毒处置措施

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一般应设在事故地点的上风向开阔处);作好自身伤病员的个体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相互照应;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当现场有人受到化学品(盐酸、硫酸、烧碱、次氯酸钠)伤害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1)若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清洗。(2)若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清洗或生理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3)若吸入: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综合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为保证公司、社会及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在事故、事件发生时,能迅速做出响应,及时有效的处理因各种原因而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人身伤害的程度或降低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特制定此预案。 1.2 编制依据

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文引用而成为本预案的条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预案。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 1.2.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 《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5号)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

《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

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鄂安办〔2012〕41号 ) 1.2.2有关技术规范

《剧毒化学品目录》(2012年版) 《危险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GB15603-1995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 《潜江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仙桥化学制品有限公司内部各个部门(或单位)。当事故发生时,相关单位根据响应等级条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公司级应急预案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负责启动,车间级应急预案由发生事故部门(或单位)的第一负责人负责启动。 1.4 应急预案体系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分为三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与《潜江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衔接。 1.5 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切实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职工群众的基础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省、市、区安监局的统一领导下,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企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响应,果断处置。危化品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扩散和爆炸,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快速、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发生事故的企业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省、市、区安监

局等有关部门配合、指导、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和技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危化品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做到常备不懈。进行社会宣传,提高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做好物资和技术储备工作。 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 单位概况

潜江市仙桥化学制品有限公司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型企业,公司地址位于潜江经济开发区盐化一路西特一号,公司法定代表人谢勇,注册资金3000万元,主要生产、经营范围为液氯(3万吨/年)、烧碱(5万吨/年)、盐酸(2万吨/年)。公司采用卤水为原料、离子膜电解和隔膜电解工艺生产。2012年实现产值1.5亿。公司占地面积380亩,公司员工312人,其中技术人员90人,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6人。

公司拥有完善的公用工程系统、原卤开采矿井等系统。公司矿区位于潜江凹陷盐矿(田)的中心,拥有2.167平方公里开采权。

厂区北面为谢湾村二组(约120人)和海滨化工有限公司(共有员工10人,从事氢气充装销售,有氢气柜但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南面为可赛化工公司(共有员工50人,从事硝基甲苯加氢生产甲基苯胺,有氢气柜但不构成重大危险源),西面为诚实化工公司(共有员工10人,从事次氯酸钙生产,不构成重大危险源),东北面为湖北相和有限公司(共有员工110人,从事精细化工生产,构成重大危险源)和喜人化工公司(现已停产)。见附件一(公司周边环境“四向”图) 2.2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析

2.2.1危险源(见附件二)

1.企业主要危险化学品调查表:(包括原料、中间品及成品)

2.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为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经辨识,厂区确认为一个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级别为一级。 3.危险源确定:

公司存在危险源主要有:电解装置、危险化学品(盐酸、硫酸、烧碱、液氯和次氯酸钠)储罐区或仓库、 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作业(有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作业、登高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操作、车辆驾驶)。

2.2.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 火灾爆炸

(1)氢气属2.1类可燃气体,泄漏后遇电火花、雷击、明火、灸热表面等点火源能够燃烧,如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性遇点火源会爆炸。

(2)在各系统进行检修、动火、启停活动时,特别是氢气物质存在的场所,会因管理不善或处置不当,发生误操作、误损伤而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3)输送氢气管道的连接部位若发生泄漏,或管道破损发生泄漏遇明火会发生火灾爆炸危险。

(4)变压器会因绝缘老化和层间绝缘损坏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由

于绝缘套管损坏爆裂起火。

(5)锅炉爆破事故:设备严重故障、运行人员松懈麻痹和误操作,可能造成锅炉严重缺水、严重结垢、严重腐蚀、超压、安全附件失效等。如处理不当,就会造成锅炉爆破事故。锅炉系统的其他承压部件如高压锅炉区及降水管、高压过热器、高压汽包也存在发生爆破事故的危险。

(6)各类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或安全附件失效或过载运行,或由于金属材料疲劳、蠕变出现裂缝,均有发生爆炸和爆破的危险性。如液氯钢瓶和液氯贮槽遇高热、容器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

(7)电气火灾爆炸的危险:配电装置、电动机以及各种照明设备等存在电气火灾的危险。如:在配电间,因开关触点等部位发热可能引起火灾、爆炸。 2 中毒和窒息

(1) 氯气、氯化氢管道的“跑”、“漏”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危险。 (2) 贮罐在修理过程中若罐内物质抽取或清洗不干净时,排除不及 时,未检测氧含量和有毒气体含量,也未采取通风措施,有可能引起中毒窒息伤害事故。

(3)在使用有毒物质(液氯、盐酸、硫酸等)的过程中发生泄漏,操作人员不小心吸入会引起中毒。

(4)液氯储罐的破裂或液氯钢瓶瓶阀断裂,大量氯气外泄,人吸入氯气会引起中毒和窒息。

(5)锅炉房如出现抽风设备停机、风道不畅等情况,可导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在锅炉房内集聚,导致人员出现头晕、头痛、注意力下降等缺氧、中毒症状。 3 触电

(1)雷电伤害。常见的气象危害,在防雷装置不完善时,可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控制失灵或设备误动作。

(2)静电伤害。氢气在管道中快速流动和急速喷出时,能产生静电并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燃烧和爆炸。

(3)漏电伤害。电解装置的电极板裸露,人员接触容易引起触电。各种用电设备和电气线路出现绝缘不良、保护装置缺失等情况时,可出现外壳带电、带电部位裸露等情况,可能造成人身触电伤害和火灾伤害。 4 机械伤害

各种泵、电机、风扇等机械设备的快速转动部件、快速移动部件、摆动部件、啮合部件等如果缺乏良好的防护设施或检查、维修作业浮躁、毛糙,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都可能造成机械伤害。 5 起重伤害

本公司起重设备(电解、液氯包装、瓶检、机修工段行车吊装作业)在运行、检修过程中,可能发生起重伤害。 6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

登高、临边作业不系安全带或系带方法不正确,在检修中防护栏断裂,人员违章(如身体探出栏杆),可能发生高处作业人员的坠落危险

高处作业或人员进入深坑作业时,由于工器具或拆卸物件的使用、传递、放置不符合要求,尤其是较重的物品处置不当,使人遭受物体打击。 7 车辆伤害

在原料、产品运输过程中,由于车况不好,灯光不良、地面不良(湿滑、结冰、颠簸)、道路过窄或者由于司机和他人原因,可产生车辆伤害。 8 高温灼烫

电解、合成盐酸、氯氢处理、蒸汽锅炉及管道等设备设施存在高温,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质或高温容器、管道壁或长时间受到高温辐射时,易造成人体灼烫。 9化学腐蚀灼伤

烧碱、盐酸、硫酸、次氯酸钠、氯化氢和液氯具有腐蚀性。以上物质泄漏途径有阀门、法兰密封不严、泵等运转设备动静密封泄漏、管道穿孔设备外壳裂缝、运输车辆泄漏等,有造成作业人员化学灼伤危险,液氯有造成作业人员冻伤和化学灼伤危险。 10淹溺

厂区内有事故池、污水池、应急处理池等多个水池,水池深大于1米,人员落入水池易造成淹溺。 10 台风、汛情的危害

在遭遇强台风时,固定或移动的设备、设施可能发生倾斜、倒塌,将会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

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和影响范围见预先危险性分析结果总表

1、中毒窒息的危险等级为Ⅳ级,是主要危险因数,一旦发生,后果极其严重。主要是防止氯气泄漏引起中毒事故。

2、灼烫事故危险等级为Ⅲ级,主要原因为腐蚀化学品、高温装置和高温物料,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料或高温容器、管道时,容易造成人体灼烫。人体沾染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时会造成化学灼烫。

3、火灾爆炸事故危险等级为Ⅲ级,主要体现在氢气的泄漏燃烧爆炸。 4、触电事故危险等级为Ⅲ级,导致触电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设备漏电,电线绝缘老化,电气设备接地不良,未按照电工作业规范进行作业等。

5、容器爆炸的危险等级为Ⅲ级,导致容器爆炸的原因主要为钢瓶、储

罐的承压能力低于内部压力,如氯气钢瓶受热爆炸。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为了做好处置安全生产事故的组织和应对工作,特成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办公室,组织形式如下:

3.2 各应急职能部门的职责 3.2.1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

3.2.1.1应急指挥部的人员组成(机构中所列成员不在时,按名单顺序依次补位,并承担相应职责)

总 指 挥:杨金山 副总指挥:刘 俊

成 员:娄贤亭 杜启明 刘连平 唐永进 周顺茂 彭武军

刘训付 刘清河 罗云修 许文军 何安军

注:总指挥因故外出不在时,如公司发生事故,刘俊为事故应急处理第一负责人。

3.2.1.2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的职责

1.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预案的演练。

2.发生重大事故,启动公司级应急响应程序时,负责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指令。

3.组织指挥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4.向上级汇报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5.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等。 3.2.2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办公室 3.2.2.1应急办公室的人员组成 办公室负责人:罗云修

成 员:胡厚德 刘香兵 严汉生 3.2.2.2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办公室的职责

工作办公室为安全生产事故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责如下:

1.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公司员工的安全意识,并通过宣传、培训、会议等多种手段来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忧患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2.负责组织公司各应急组,落实应急人员(包括应急队伍及各专业小组负责人和人员),并存档。

3.实施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4.检查抢险抢修、个体防护、医疗救援、通讯联络等装备器材配备情况,是否符合事故应急救援的需要。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能有效使用。

5.检查应急救援的物资的准备情况。

6.当生产事故发生时,根据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小组的指示,负责组织、协调各功能小组、下属单位,展开应急处理和紧急疏散、救援等工作;配合外来救援单位开展各项行动。

7.配合协助政府有关部门事故调查等善后工作。 8.建立并管理应急救援的信息资料、档案。

3.2.3 现场指挥组

3.2.3.1现场指挥组的人员组成

娄贤亭 杜启明 唐永进 刘连平 周顺茂

注:事故发生时,事故发生部门负责人为应急处理第一负责人。 3.2.3.2现场指挥组的职责

1.协助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组下达命令,组织调动人力增援; 2.协调保障救援物资与器材供应,调配救援器材和逃生自救装置等;

3.督促各行动组完成各自的任务;

4.配合外来专业救援队伍到场后的各项工作。 3.2.4 各功能组成员及职责(见附件三) 3.2.4.1 事故抢救组成员及职责

1.事故抢救组成员:组长刘连平,成员为李作豹、周从兵、谢先兵、 张泽军、何国亮、关业辉、漆良军、王绪红、关连章、杨超、林江、 姚怀军、章晋刚共14人。

2.事故抢救组职责:

1)事故发生接到命令后,迅速到达事故现场,根据指挥组的命令,利用现场自救设施,积极开展自救活动,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并力争将事故消灭在发生的初期。如事故发展较大,无法控制时,立即将情况汇报给指挥部,由指挥部对外求援。

2)公安消防人员或外来专业救援人员到达后,服从现场领导指挥,主动搞好协调与联系。

3.2.4.2医疗救护组成员及职责

医疗救护组成员:组长何安军,成员:张小维、赵书良、吕平良共四人组成。

医疗救护组职责:担负对受伤、中毒人员的临时急救和处置工作,并协助相关人员对严重中毒受伤人员送往医院。 3.2.4.3 警戒疏散组成员及职责

1.警戒疏散组成员:组长:许文军,成员耿同祥、孙义文、李彩兵、

彭四军等5人组成。

2.警戒疏散组职责

1)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事故现场,担负事故现场治安、设立警戒等管理工作。按各自分工进行人员及物资的疏散,确保人员安全快速疏散撤离,在安全出口以及容易走错的地点安排专人值班守,其余人员分片搜索未及时疏散人员,并将其疏散到安全区域。

2)组织疏散时应进行宣传,稳定情绪,使大家能够积极配合,按指定路线尽快将在场人员疏散出去,安全疏散时要维持好秩序,注意不要互相拥挤,确保万无一失。

3)控制各出口,禁止无关车辆通行和外来人员进入,无关人员只许出不许进,加强巡逻,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迎接并引导消防车辆进入事故现场。

3.2.4.4 通讯联络组成员及职责

1.通讯联络组成员:组长刘训付,成员为鲁军、王克明、陈向阳、兰世浪等4人组成。

2.通讯联络组职责:

保证救援器件公司对内、对外通讯设施的完好,担负指挥部和各专业小组之间的联络;对外周边企业和村居联络。

3.2.4.5 后勤保障组成员及职责

1.后勤保障组成员:组长彭武军,成员为陈银安、黄发鹏、肖官勤、秦厚良等4人组成。

2.后勤保障组职责:

主要负责提供在发生事故时现场救援人员所需物资、器材的保障工作,并负责车辆的调配工作。

3.2.4.6 技术监测组成员及职责

1.技术监测组成员:组长杜启明,成员为成官军、贺才荣、毛友红等4人组成。

2.技术监测组职责:负责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支持和空气中有毒

气体含量及洗消水成分监测。

3.2.4.7 现场洗消组成员及职责

1.现场洗消组成员:组长罗云修,成员为胡厚德、严汉生、朱军国、彭于东等5人组成。

2.现场洗消组职责:主要负责事故现场的灭火、洗消和协助抢救伤员等任务。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4.1.1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

1、建立危险源管理制度,落实监控措施。

2、建立危险源台账、档案。

3、全厂每年二次防雷检测。

3、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行车、叉车按规定定期检测。

4、安全附件和仪表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检定,主要包括各机组、储罐、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应该配备的安全阀、压力表等。

5、火灾报警器、可燃气体探头与计算机联网并定期校正。

6、重点关键部位设置摄象头监控。

7、全厂和各部门对危险源定期安全检查,台风汛期前实施专项检查,查“三违”,查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

8、制订日常点检表,专人巡检,作好点检记录。

9、设备设施定期保养并保持完好。

10、做好交接班记录。

4.1.2预防和管理措施

1.化学品泄漏的预防措施:

1)保证泄漏预防设施和检测设备的投入。

2)按照设备报废标准,及时报废有关设备。

3)在设计时就应依据适当的设计标准,采取可靠的措施。

4)采用合理的工艺技术,正确选择材料材质、结构、连接方式、密封

装置和相应的保护措施。

5)企业要把好采购、招标的物资进厂关,确保设备、管线的质量。

6)新管线、新设备投用前要严格按照规程做好耐压试验、气压试验和探伤,严防有隐患的设施投入生产。

7)正确使用与维护,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不得超温、超压、超振动、超位移、超负荷生产,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认真做好润滑、盘车、巡检等工作,做到运转设备振动不超标,密封点无漏气、漏液。

8)设置齐全可靠的安全阀、呼吸阀、压力表、液位计、爆破片、放空管等安全设施,当出现超高压力等异常情况时,紧急排泄物料,防止突然超压对设备造成损害和设备爆炸的危险。

9)对安全防护设施要进行维护,保证灵敏可靠。因为如果失灵,危险性更大。

10)采用控制系统、电视监视系统和报警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操作人员在DCS操作室内既能掌握流量、压力、温度、液位等信息,又能清楚地实时观察到装置区的现场情况,并实现报警和自动控制。

11)使用泄漏检测仪器能够做到在不中断生产运行的情况下,诊断设备的运行状况,判断故障发生部位、损伤程度、有无泄漏,并能准确地分析产生泄漏的原因。

12)企业掌握全面的堵漏技术,对泄漏进行治理非常重要:焊接堵漏、粘接堵漏、带压堵漏。

2.火灾预防措施:

1)闪点低于23℃的易燃液体,其仓库温度一般不得超过30℃,低沸点的品种须采取降温式冷藏措施。储罐可露天,但气温在30℃以上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2)机械设备必须防爆,并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3)装卸和搬运中,严禁滚动、摩擦、拖拉等危及安全的操作。作业时禁止使用易发生火花的铁制工具及穿带铁钉的鞋。

4)一般不得与其他化学危险品混放。

5)热天最好在早晚进出库和运输。在运输、泵送灌装时要有良好的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运输易燃液体的槽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有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的静电。

3.危险化学品中毒事故预防措施:

1)替代。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品替代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选用可燃化学品替代易燃化学品。

2)变更工艺。通过变更工艺消除或降低化学品危害。

3)隔离。隔离就是通过封闭、设置屏障等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暴露于有害环境中。最常用的隔离方法是将生产或使用的设备完全封闭起来,使工人在操作中不接触化学品。

4)通风。通风是控制作业场所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最有效的措施。借助于有效的通风,使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低于安全浓度,以确保工人的身体健康,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对于点式扩散源,可使用局部排风。使用局部排风时,应使污染源处于通风罩控制范围内;对于面式扩散源,要使用全面通风。采用全面通风时,在厂房设计阶段就要考虑空气流向等因素。因为全面通风的目的不是消除污染物,而是将污染物分散稀释,所以全面通风仅适合于低毒性作业场所,不适合于腐蚀性、污染物量大的作业场所。

5)个体防护。当作业场所中有害化学品的浓度超标时,工人就必须使用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防护用品主要有头部防护器具、呼吸防护器具、眼防护器具、身体防护用品、手足防护用品等。

6)卫生。卫生包括保持作业场所清洁和作业人员的个人卫生两个方面。经常清洗作业场所,对废物、溢出物加以适当处置,保持作业场所清洁,也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作业人员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有害物附着在皮肤上,防止有害物通过皮肤渗入体内。

4.台风、汛情危害预防措施

1)指挥部根据厂区平面布置,安排部门责任人负责排水管、沟的日常疏通、清扫,确保排水畅通,公司内高大的树木应予修剪砍伐。

2)进入汛期,应急办公室安排专人对生产区、行政区区排水管、沟进行检查,确保水系合理、畅通,满足汛期排水要求,并组织对办公室、厂房、仓库的房顶进行检查,发现漏雨、渗水要及时处理。

3)易受潮变质的材料要入库,其它设备、材料露天存放时,底部要用方木垫高,防止被水浸泡,顶部要用蓬布或塑料布封盖。

4)设备部应安排电仪工段定期对变电所、输电线路、配电室进行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5)安环处会同保卫科、基建部定期对生产区、行政区区围墙、房屋坚固性进行检查,发现危墙、危房,立即整修。

6)对临近汉南河堤处,要与当地气象及水利部门取得联系。在台风与汛期要派专人值班,发现险情要及时报告,并在现场准备草包、水泵、彩条布等防汛、防内涝、防台风物资。在汛期对护厂沟、谢小沟及汉南河水位要每天密切观察,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公司,确保安全渡汛。

5.应急处置措施

5.1台风、汛情危害应急措施

1)接到台风、暴雨等预报后,公司应急指挥部立即通知各部门做好各项准备及防护工作,并组织人员对重要部位进行检查,并将抢救器材置于应急指挥中心。厂房、仓库、操作室、办公室门窗要关好。施工现场临时的设备、堆放的材料要采取加固措施。

2)洪水、暴雨、台风出现时,生产工作由公司总经理通知调度立即停止生产。各应急小组立即集合到位,在指挥部的指挥下实施抢险工作。发生灾害以救人为优先,发生火灾泄漏和设备事故时,按正常应急程序处置。

3)洪水、暴雨、台风过后,需全力组织人员处理善后的清洁工作,为恢复生产做好准备。

5.2公司主要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见附件四、公司主要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资料和应急处置原则。

4.2 预警行动

4.2.1事故预警的方式、内容和流程

4.2.1.1事故预警的方式

事故预警的方式主要是靠职工各级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报警系统的完好有效及时,在发生泄漏后能发出报警信号两种方式。职工定期检查主要靠职工的安全责任心,岗位职工巡检和部门及各级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止事故扩大,报警系统所在部门或岗位,要定期效验报警装置的完好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主管部门生产部和设备部,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有效运行。

4.2.1.2 预警信息发布程序(内容及流程)

公司现场指挥小组应将事故发展和处理情况,定期通知安委会主任(总经理),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生产事故信息对外统一发布工作。生产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及时通知并疏散周围群众,从安全、稳定的大局出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预警信息发布的流程图如下:

4.2.2事故预警的方法和预防措施

事故预警的方法主要按照事故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分别用红色、橙色和黄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岗位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并向附近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工段通报。

1)发布二级、三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有关救援队伍和值班人员应当根据即将发生的事故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措施:

①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②责令有关工段、岗位、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加强对事故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③组织有关工段和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学者,随时对事故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级别;

④定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对相关信息的报道工作进行管理;

⑤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发布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

2)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①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②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③加强对重点岗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④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⑤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 ⑥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事故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⑦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事故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重大事故或者危险已经解除的,发布警报的有关部门或人员应当立即宣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

关措施。

4.2.3 预警级别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各应急救救援队伍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协调、支援工作。

按生产安全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重大(Ⅰ级响应公司级)、较大(Ⅱ级响应部门或车间级)、一般(Ⅲ级响应工段或班组级)三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Ⅰ级应急响应由公司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实施救援。

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 信息报告与通知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采用最快捷的方式通知部门负责人和当班调度,发出求助信息。报告事故时,应清楚的说明事故发生的地点、事态大小、人员伤亡情况,涉及有毒有害的,应说明是何种毒物。部门负责人接到通知,根据报告人说明的情况,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向应急指挥部汇报情况,同时派出人员前去支援。启动厂级应急预案,由应急办公室通知相关部门,进入紧急状态。

公司应急救援人员之间采用内部和外部电话(包括手机等无绳电话)线路进行联系,应急救援小组的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电话号码发生变更的,必须在变更之日起48小时内向生产安全管理部门报告。生产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在接到变更报告后24小时内向各成员和部门发布变更通知。

4.3.2 信息上报

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企业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发生重大事故,应急指挥部必须在1小时之内电话通知上级单位负责人。情况紧急时,应急指挥部可直接通过电话等快捷通讯手段,直接向潜江市

人民政府或安监部门汇报情况,请求外部支援。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

4.3.3 信息传递

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通过内部电话、固定电话、手机等通讯手段,快速汇报应急指挥部。当发生的事故可能波及周边的社会时,由应急指挥部通过电话、互联网、人工信息传递等通讯手段,迅速向周边企业及村庄通报事故简况。在发布消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缓急程度,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撤离方式有步行和车辆运输两种。撤离方法中应明确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注意事项、撤离方向和撤离距离。撤离必须是有组织性的。 5 应急响应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Ⅰ级:发生重大氯气泄漏事故,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者2人以上重伤,或者1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

Ⅱ级:事故对企业的生产安全和作业人员造成严重威胁,造成2人以下重伤,或者1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事故,需调动全公司的资源进行控制。

Ⅲ级:公司内某装置单元发生火灾、爆炸,但未引起连锁爆炸,依靠公司内灭火设备器材短时间内能消除危险;事故安全影响限制在厂界边界,环境影响控制在公司内现场内,但未引起人员重伤、死亡。

5.1 应急分级

事故响应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或部门)控制事态的能力,可分为工段或班组级应急响应程序、部门或车间级应急响应程序、公司级应急响应程序和潜江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应急预案响应程序。

5.1.1 工段或班组级应急响应程序启动的条件(Ⅲ级事故)

事故危害程度较小,没有造成人员重伤或死亡,不影响其它班组的正常生产和人员的生命安全,利用本班组的人员及物资即可将事故处理。

5.1.2 部门或车间级应急响应程序启动的条件(Ⅲ级事故)

事故危害程度小,没有造成人员重伤或死亡,虽影响其它班组,但不影响其它车间(部门)的正常生产和人员的生命安全,利用本车间的人员及物资即可将事故处理。

5.1.3 公司级应急响应程序启动的条件(Ⅱ级事故)

事故危害大,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影响公司正常生产,需调用公司的人员和物资,甚至需要外部支援,才能将事故处理。

5.1.4潜江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应急预案响应程序启动的条件(Ⅰ、Ⅱ级事故)

事故危害很大,造成人员伤亡,影响公司及周边公司正常生产和居民生命安全,公司应急力量已难以处置。

5.2 响应程序(见附件五、六)

5.2.1 指挥与控制

工段或班组级应急响应由工段长(或班长)为事故现场救援指挥,负责人员的调动和物资的调配,并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汇报情况;

部门或车间级应急响应由部门经理(或车间主任)为事故现场救援指挥,负责人员的调动和物资的调配,并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汇报情况;

公司级应急响应由应急指挥部负责人为事故现场救援指挥,负责人员的调动和物资的调配,并及时向总部领导汇报情况;根据事态的严重程度,决定向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汇报事故,请求外部支援,并向周边单位通报

事故简要经过。

5.2.2 资源调度程序

事故发生后,各级响应级别的现场指挥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救援资源进行调配。需要调动其它单位(部门)资源时,及时请示上级领导,支援事故救援。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特事特办”、“手续从简”的办法,快速办理各种资源的调配手续。

5.2.3 医疗救护程序

5.2.3.1 事故中,发现有人员受伤,将受伤人员转移至安全地点,采取简单的救助措施。伤势较轻的,利用运输工具将受伤人员送往公司医务室救治;如伤势较为严重,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支援,并将情况汇报给人员抢救小组和应急指挥部。

5.3.2.2 人员抢救小组接到报警后,立即赶往现场,查看伤势情况,采取简单救助措施,伤势较为严重的,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医疗支援,并将情况汇报给应急指挥部。

5.2.4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程序

5.2.4.1 所有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必须穿戴安全防护用具进行救援作业。

5.2.4.2 一般防护用具,如防护服、口罩、手套等,可由应急人员所在单位自行提供;专用防护用具由事故发生单位(或部门)提供。

5.2.4.3 防护用具数量不够时,由应急指挥部紧急从仓库中调拨,涉及部门及人员应本着“安全大于一切”的原则,从快从简办理手续,及时将防护用具分发到救援人员的手中,以免耽误救援工作的开展。

5.2.5 应急避险程序(见附件七)

发生事故后,为防止无关人员误入现场造成伤害,由疏散引导小组根据事故的大小划定警戒区,设立红白色相间警戒色带标识,在其位置设置一个警戒人员。专业警戒人员(保卫科)必须穿着正规服装。警戒人员负责对警戒区内的人员进行疏导,带领至指定的安全地点,同时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警戒区。

所有人员到达指定安全地点后,由班组长或指定专人对人员进行清点,

并将清点情况报告给上级领导,确保所有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点。如发现有人失踪时,必须第一时间通知指挥部,说明失踪人员最后出现的地点及当时正在从事的工作等详细情形。

5.2.6 扩大应急程序

5.2.6.1基本条件和原则

事故发展较快,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立即启动上一级应急响应程序,以便得到更好的援助,控制住事态的发展。如班组级立即上升为车间级应急响应,车间级立即上升为公司级应急响应等。

可能危及周边外部单位时,现场人员立即向指挥部报告,由指挥部上报到潜江市人民政府或者安监部门,请求外部支援,同时向周边单位通报事故情况,提前做好准备。

5.2.6.2 基本任务

控制危险源: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及时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抢救受害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的重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及时、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

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若液氯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因此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并向上风方向迅速撤离出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的区域。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对事故外逸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应及时组织人员予以清除,消除危害后果。

5.2.6.3 基本形式

根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按事故波及范围及其危害程度,可采取三种不同的救援形式。

公司自救。公司自救是事故应急救援最基本、最重要的救援形式,这

是因为公司最了解事故的现场情况,即使事故危害已经扩大到事故单位以外区域,事故单位仍须全力组织自救,特别是尽快控制危险源。

社会救援。对公司的社会救援主要是指液氯重大灾害性化学事故,事故危害虽然局限于事故单位内,但危害程度较大或危害范围已经影响周围邻近地区,依靠本单位以及消防部门的力量不能控制事故或不能及时消除事故后果而组织的社会救援。

5.3 应急结束

5.3.1应急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 事故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 泄漏已降至规定限值内。

(3) 事故造成的危害已被彻底清除,无继发可能。

(4) 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3.2事故终止程序

(1)现场救援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故责任单位提出,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

(2)现场救援指挥部向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终止命令。

(3)应急状态终止后,继续进行现场监测,直到其它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

5.3.3应急结束后续工作

(1)将事故情况按规定如实上报潜江市应急办。

(2)保护事故现场。

(3)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事故发生及应急处理过程一切记录,配合事故调查处理小组取得相关证据。

1) 事故报告,说明时间、地点、经过、损失及人员受伤情况。

2) 与事故有关的物证及证人证言。

5.3.4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对事故应急救援时的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吸取经验教训,进一

步完善应急预案。

6 信息发布

班组级应急响应、车间级应急响应过程中,事故发生单位逐级上报到应急指挥部。由应急指挥部在本公司内进行通报事故发生的情况。公司级应急响应过程中,由应急指挥部对外公布事故发生的情况。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协助地方有关部门做好事故现场新闻发布,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

公布事故时,本着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的发布信息。

7 后期处置

7.1现场保护

事故抢救小组负责灭火、抢险后事故现场保护,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等待事故调查人员取证。

7.2现场洗消

根据灭火、抢险后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洗消去污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稀释,用水、清洁剂、清洗液稀释现场污染物料。

(2)处理,对应急行动工作人员使用过后衣服、工具、设备进行处理。当应急人员从现场撤出时,他们的衣物或其它物品应集中储藏,作为危险废物处理。

(3)物理去除,使用刷子或吸尘器除去一些颗粒性污染物。

(4)中和,中和一般不直接应用于人体,一般可用苏打粉、碳酸氢钠、醋、漂白剂等用于衣服、设备和受污染环境的清洗。

(5)吸附,可用吸附剂吸收污染物,但吸附剂使用后要回收、处理。

(6)隔离,隔离需要全部隔离或把现场受污染环境全部围起来以免污染扩散,污染物质要待以后处理。

7.3善后处置

协助市人民政府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伤亡救援人员、遇难人员补

偿、亲属安置、征用物资补偿,救援费用支付,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负责恢复正常工作秩序,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

7.4保险

事故灾难发生后,由财务部联系保险机构开展相关的保险受理和赔付工作。

7.5工作总结与评估

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结束后,由安环处牵头,按事故“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专家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将总结评估报告报市安监局。

8 保障措施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为保障信息通畅,采用公司内部电话,车间固定电话及涉及本预案人员的家庭电话、手机等多种渠道进行相互之间的联系,应急救援指挥部人员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确保能够及时沟通信息。公司内各部门、工段均配置有电话,24小时报警有效。值班报警电话:外线0728—6202388,内线9650、9651和62975。(见附件八)

应急中心:110 消防:119 急救:120 环保:12369

8.2 应急队伍保障(见附件九)

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8.3.1应急和救护设备的配置

厂内必须配备一定的应急设备和防护用品,以便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快速、正确的投入到应急救援行动中,以及在应急行动结束后,做好现场洗消及对人员和设备的清理净化。

8.3.2应急和救护设备的管理

所有应急设备、器材应有专人管理,保证完好、有效、随时可用。公司建立应急设备、器材台帐,记录所有设备、器材名称、型号、数量、所在位置、有效期限,还应有管理人员姓名,联系电话。应随时更换失效、过期的药品、器材。

由公司物控部实施后勤保障应急行动,负责灭火器材、药品的补充、麻袋、铲车、交通工具、个体防护用品等物资设备的调用。

8.4 经费保障

财务部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监控设备定期检测、应急救援物资采购、应急救援演习和应急人员培训等。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8.5 其他保障

(1)交通运输保障。建立全国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和危货车辆GPS系统。 在应急响应时,利用现有的交通资源,请求交通部门提供交通支持,保证及时调运有关应急救援人员、装备和物资。

(2)医疗卫生保障。应急救援办公室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医疗卫生保障,组织协调公司救护队伍实施医疗救治,并根据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特点,组织落实专用药品和器材,并会同市、区相关医疗机构进入事故现场实施医疗救治。各级医院负责后续治疗。

(3)治安保障。安全警戒及现场治安队负责事故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要物资和设备的保护,维持现场秩序,及时疏散群众。必要时请求市公安局、开发区派出所协助事故灾难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

(4)技术储备与保障。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人才资源和技术设备设施资源,提供在应急状态下的技术支持。

在应急响应状态时,请求当地气象部门为应急救援决策和响应行动提供所需要的气象资料和气象技术支持。

9 培训与演练

9.1 培训

各车间部门可根据此计划,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培训

方式可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形式,要求员工对应急预案中的注意事项和自己应履行的职责必须做到熟知、熟会。对周边群众应告知危险物质的危害及避险方法。

9.1.1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可能根据公司实际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定期开设培训班、上课、事故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以及黑板报、公告栏、墙报等,使教育培训形象生动。

9.1.2培训分级

1、班组级

班组级是及时处理事故、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事故及早发现、及时上报的关键,一般来讲,事故在这一层次上能够及时处理而避免,对班组职工开展事故急救处理培训非常重要。每季开展一次,培训内容:

1)针对系统(或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在紧急情况下如何进行紧急停车、避险、报警的方法。

2)针对系统(或岗位)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类别,现场进行紧急救护方法。

3)针对系统(或岗位)可能发生的事故,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和避免事故扩大化。

4)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急救援必须使用的防护装备,学会使用方法。

5)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学习消防器材和各类设备的使用方法。

6)掌握公司存在危险化学品特性、健康危害、危险性、急救方法。

2、车间(工段)级

以车间主任为首、由安全员、设备、技术人员及工段长组成,成员能够熟练使用现场装备、设施等对事故进行可靠控制。它是应急救援的指挥部与班组级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是事故得到及时可靠处理的关键。每年进行二次,培训内容:

1)包括班组级培训所有内容。

2)掌握应急救援预案,事故时按照预案有条不紊地组织应急救援。

3)针对车间生产实际情况,熟悉如何有效控制事故,避免事故失控和扩大化。

4)针对可能需要启动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时,车间应采取的各类响应措施(如组织大规模人员疏散、撤离,警戒、隔离、向公司报警等)。

5)如何启动车间级应急救援响应程序。

6)事故控制方法。

3、公司级

各单位日常工作把应急救援中各自应承担的职责纳入工作考核内容,定期检查改进。每年进行一次。培训内容:

1)学习班组级、车间级的所有内容。

2)熟悉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单位如何进行详细报警,生产安全部如何接事故警报;

3)如何启动公司级应急救援预案程序;

4)各单位依据应急救援的职责和分工开展工作;

5)组织应急物资的调运;

6)申请外部救援力量的报警方法,以及发布事故消息,组织周边社区、政府部门的疏散方法等;

7)事故现场的警戒和隔离。

9.1.3对周边村居的培训

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将公司生产主要危险化学品相关安全资料下发到村委会和居民手中。并定期组织培训,特别是氯气泄漏事故发生时,会威胁村居人身安全,要求居民熟练掌握人员中毒的症状、逃生自救方法和应急救援措施。

9.2 演练

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适时组织进行演练。公司和各单位可结合生产情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组织演练,以检验和测试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应急能力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提高实际技能及熟练程度,通过演练后的评价、总结,纠正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预案质量。

9.2.1演练类型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预案演练分为:1)按演练内容分类:综合演练和单项演练;2)按组织方式分:现场演练和桌面演练。

9.2.2 演练准备

1)演练前,预案涉及所有部门必须编写一份演练计划,内容要尽量详尽,实用,责任要明确到人。预案要上交到公司总经理或此次演练总指挥处审核并批准。

2)预案涉及部门对所属员工进行培训,学习本预案及演练计划的内容,演练时的注意事项、纪律等等,熟练掌握演练中涉及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发生特殊情况时的逃生方法及路线。

3)物资供应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做好演练所使用物资的准备工作,

4)如需外部支援时,要提前通知相关部门(与上级预案相衔接)。特别是化工园区附近企业互助应急预案相衔接。

9.2.3 演练范围与频率

综合预案的演练由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从各单位抽调精干人员,针对重大事故进行演练。单项演练由各部门自行组织,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演练。

综合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1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现场处置方案计划每半年演练一次。各车间(工段)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单项演练,但时间不能长于综合演练的时间。

9.2.4 演练组织

1)车间级预案响应由车间自行成立演练组织机构,按照演练计划进行演练。

2)公司级预案响应成立由总经理为总指挥的领导小组,下设预案演练各职能小组(现场抢救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物资供应组)。各小组组长及成员名单与本预案中应急救援各职能小组相同。

9.2.5演练评估与总结

综合预案的演练效果由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

行评估和总结;单项演练的效果由各组织单位自行评估和总结,但必须将评估和总结报告书面呈报到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办公室。

10. 奖惩

10.1奖励

在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部门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2)防止或抢救事故灾难有功,使国家、集体、人民群众和公司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3)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10.2责任追究

在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处分;其中,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按照规定制订事故应急预案,拒绝履行应急准备义务的。

(2)不按照规定报告、通报事故灾难真实情况的。

(3)拒不执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4)盗窃、挪用、贪污应急工作资金或者物资的。

(5)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7)有其他危害应急工作行为的。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纳入公司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11 附则

11.1 术语和定义

(1) 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3)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燃烧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4)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映、正确处置。 (5)事故

指由于外在或内在的原因造成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6)劳保护品

劳动保护用品的简称,指为减少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而采取的辅助工具。如口罩、眼罩、自给式呼吸器等。 (7)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

且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8) 应急准备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9) 应急响应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10) 应急救援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11) 恢复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11.2 应急预案备案

应急预案经公司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上报总经理批准后再按有关要求报潜江市安监局备案。 11.3 维护和更新

本预案至少3年进行一次修订,预案修订情况应纪录并归档。本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改变;公司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或在执行中发现存在重大缺陷时,由公司及时组织修订,并重新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按有关要求重新进行备案。 11.4 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的制订由公司预案编制小组编制,本预案由安环处负责解释。 11.5 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专项应急预案内容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根据本公司生产、使用、贮存的化学危险物品的品种、数量、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化学事故的特点,确定以下2个电解装置生产危险场所和3个贮存危险场所为应急救援危险目标:(见附件二)

1.1生产危险场所: 1)隔膜电解装置生产场所; 2)离子膜电解装置生产场所; 1.2贮存危险场所

1号目标:液氯贮槽区(100T)及已充装的液氯钢瓶存放区(即液氯工段充装岗位重瓶库存区)。

2号目标:盐酸贮槽区(2个100m3的玻璃钢盐酸贮槽和1个500 m3盐酸地池)。

3号目标:液碱贮槽区(2个750 m3的烧碱贮槽和10个35 m3冷碱桶及澄清桶)。

其中,1号目标为剧毒,为重大危险源; 2、3号目标为强腐蚀品。

按危险有害因数导致的事故、危害的危险(危害)程度,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

I级 安全的,可忽略的,不至于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害;

II级 临界的,处于事故边缘状态,暂时尚不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予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III级 危险的(致命的),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的损害;

IV级 破坏性的(灾难性),会造成人员死亡或众多伤残、重伤及系统报废。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超前原则

事故管理是一种超前的管理行为,效益是“隐性”的,成效滞后。不能因事故出现的概率小,效益“隐性”而掉以轻心,忽视管理。事故管理必须以超前原则加强工作管理,做好各项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 (2)兼顾融合原则

兼顾融合原则是指日常的事故管理工作必须与其他有关的管理融合起来。 (3)动态控制原则

事故的管理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有着不同的工作中心,我们的管理工作重点也应作相应转移,以适应形势的相应变化,这就是事故管理的动态控制。

(4)刚柔相济原则

根据事故管理的特点,我们应该采取刚柔相济的手段,一方面应该依据法律、法规、制度、规程等进行刚性管理;另一方面,应该通过加强宣

传、教育、演练、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等措施进行柔性管理。

(5)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切实把保障员工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6)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坚持“宜散不宜聚、宜疏不宜激、宜快不宜迟”的原则,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7)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充分发挥单位各部门的作用,依靠员工总体的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分为三个层次: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本预案为专项应急预案,是公司综合预案的补充。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同综合应急预案“指挥机构及职责”部 3.2.2应急救援组的组成及职责 (同综合预案部分) 4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同综合应急预案“危险源监控”部分。 4.2 预警行动

同综合应急预案“预警行动”部分。 5.信息报告程序

同综合应急预案“信息报告与处置”部分。 6. 应急响应 6.1 响应分级

同综合应急预案“响应分级”部分。 6.2 响应程序

同综合应急预案“响应程序”部分。 6.3处置措施

6.3.1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设施、消防、个体防护设备及分布

消防设施:地上消防栓10只,消防水带5盘,消防水枪5只,干粉灭火器85只。

防护设备:过滤防毒面具60套(各岗位员工都配有的过滤式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2台(电解工段1台、氯氢处理工段1台),空气呼吸器4台(离子膜工段2台、液氯工段2台),简易化学防化服2套(存放于安环处)。

通讯设施:生产调度室外线电话1部,可随时和外界取得联系;内线电话2部,能迅速与各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用于救援过程中的通讯联络,首要报警器和多功能报警器各一台。

应急处置设施:公司建有容积为2000 m3的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理池一座。盐酸贮槽区和烧碱贮槽区都建有相应的围堰。

其他:厂区各危险有毒场所均配有相应的消防器材,个体防护器材,并在液氯贮槽区、液氯包装岗位、电解岗位等主要有毒危险场所配置氯气泄漏报警仪。同时在电解厂房设有氢气泄漏报警仪。 6.3.2主要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6.3.2.1氯气外泄事故处置措施

我公司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氯气外泄事故的岗位主要有电解、氯氢、液氯、盐酸等工段。当发生氯气严重外泄事故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公司当班生产调度报警,并根据现场实际迅速采取一切办法切断泄漏源,尽可能的减少或断绝氯气外泄。

2.发生事故的部门(工段)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泄漏部位和基本原因。凡能切断氯气泄漏源或进行倒槽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将事故消除在初始状态。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应立即向生产

部报告(报告时必须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并简要叙述事故的事态和现场救援情况,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认为下一步应该采取什么措施等)。并根据现场了解的情况提出堵漏或抢修的具体措施。

3.生产部当班调度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会同发生事故的部门(工段)在查明氯气外泄部位和范围后视能否控制事故,作出局部或全部停车的决定,若需紧急停车,则按紧急停车程序执行,并通知有关部门、工段。如果事态比较严重,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事故随时都有扩大和蔓延的危险,则必须迅速启动警报器进行报警,启动救援预案,立即通知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总指挥。

4.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况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开展救援。如事故扩大至公司难以控制时,必须迅速通讯联络地方政府,请求外协进行救援。

5.应急救援组接到救援命令后,必须配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准备好相应的抢修器具,迅速赶到事故现场,根据事故现场实际情况,按照指挥中心的指令,配戴相应的防毒面具进入事故现场。首先,仔细观察事故现场,查明现场有无中毒人员,如存在中毒人员则必须以最快速度将中毒者脱离现场,严重者有医疗救护组进行现场急救处理后尽快送医院抢救。

6.医疗救护组在接到命令后,必须准备好应急救援药品、担架等救护器材迅速赶到现场,与应急救援分队配合,应立即开始救护伤员和中毒人员,对中毒人员应根据中毒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重伤员应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7.警戒疏散组到达现场后,迅速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并根据事故发展态势随时扩大警戒区域。在调指挥下,向上侧风方向的安全地带迅速疏散群众。

8.指挥部根据事故性质、影响范围,及时向市政府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泄漏情况以及处理情况。

9.公司技术监测组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迅速查明泄漏氯气浓度和扩散情况,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判断扩散的方向、速度,并对泄漏氯气处

下风扩散区域进行监测,且必须将侦察结果、分析监测情况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必要时指挥部决定通知氯气扩散区域的群众撤离或指挥采取简易有效的保护措施。

10.事故抢救组到达事故现场后,一切行动听指挥,按照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进行抢修设备、控制事故,以防止事故扩大。

11.当事故得到控制后,在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刘俊的指挥下,组成由生产部、设备部和发生事故的部门(或工段),根据事后的情况仔细研究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抢修,尽早恢复生产。

6.3.2.2火灾、爆炸事故处置措施

我公司防火防爆重点岗位有整流、电解、氯氢处理、液氯、盐酸等重点岗位,再加上氯气管道、氢气管道、氟里昂管道、蒸汽管道、液碱等工艺压力管道。设备有电力、变压器、液氯贮槽、合成炉、电解槽等,上述岗位和设备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性大致有:

(1)易燃气体泄漏,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或在其他诱发因素下发生的化学性爆炸。如氢气管道发生泄漏。

(2)化工反应设备发生的爆炸。如电解槽发生爆炸。

(3)压力容器因年久失修超过使用年限或容器壁厚变薄等原因,当使用压力超过其承受能力而发生的物理性爆炸。如压缩空气贮罐。

(4)一般可燃物质发生的火灾而引发周边物体或设备的爆炸。

(5)氯内含氢过高遇明火或在其他诱发因素下发生的爆炸。

(6)低压配电室和高压配电室的电器设备发生的电气火灾等。

上述岗位、设备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应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1、最早发现者首先应立即向公司生产调度室报警,然后果断地利用现场的灭火设备和设施进行扑救,将火灾控制在初始状态,或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

2、值班调度员接到报警后,要迅速赶到事故现场,一边组织现场人员进行扑救,一边视火势能否控制,是否会蔓延到其他部位等情况迅速作出局部和全部停车的决定,若需紧急停车,则按紧急停车程序停车。若火势

较大,岗位人员无法扑救时,要组织当班义务消防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扑灭。若仍无法扑灭,要向指挥部报告和消防部门报警。

3、发生火灾的部门(工段)在向生产调度室报警的同时,应组织力量根据不同性质物质的燃烧采用相应的手段和灭火剂进行灭火。

⑴氢气系统发生燃烧,不能急于关闭阀门,更不能停车,应保持氢气处于正压状态,先使用干粉灭火器或湿棉被、工作服等扑灭火灾后,然后切断氢气来源;

⑵电气设备着火发生燃烧,应先切断电源,且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操作。然后用干粉灭火器灭火,灭火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后,用灭火器先喷射边缘,后喷射中心;

⑶油类物质发生燃烧,迅速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⑷一般可燃物质燃烧,可迅速用干粉灭火器和大量水进行灭火,无关人员应迅速撤离现场。

⑸救火过程中发生人身着火,应迅速脱掉衣服,防止烧坏皮肤,如来不及或无法脱掉应就地打滚,用身体压灭火种,切忌跑动;附近有水源的话就地用水灭火。

4、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按应急救援预案指挥灭火,组织抢救伤员。事态扩大,指挥长要向上级领导部门报告或请求支援。事故处理后要组织有关人员调查分析原因,提出防范措施,进行事故分析,组织事故后抢修,尽快恢复生产。

5、医疗救护组到达现场后,应立即救护伤员,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重伤员及时送医院抢救。在现场抢救烧伤患者时,应特别注意保护烧伤部位,不要碰破皮肤,以防感染;大面积的烧伤患者的舌头易收缩而堵塞咽喉,发生窒息而死亡,此时应将伤者的嘴撬开,将舌头拉出,保证呼吸畅通,同时将伤者用被褥轻轻裹起送往医院治疗。

6、事故抢救组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对急需抢修的设备迅速进行修复。

7、洗消组到达事故现场后,必须按照指挥部的指令迅速投入灭火战斗,

同时根据发生火灾的部位和周围情况,加强警戒和检查,严密注视火势发展和蔓延情况,防止事故扩大;如果火势仍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应立即报告指挥部,指挥部迅速同市消防大队取得联系。火灾扑灭后,指挥部应组织生产部、设备部和工段人员一起调查事故原因,尽快恢复部门(工段)的正常运行。

6.3.2.3腐蚀品泄漏处置措施

1.硫酸、盐酸酸性腐蚀品处置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地面,冲洗水经中和后排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可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中和处理后废弃。

2.氢氧化钠碱性腐蚀品处置措施

应急处置人员全身穿防酸、碱工作服,戴好防护眼镜,限制无关人员出入,采取围堤堵漏,及时关闭阀门。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水经稀释排入废水系统。液碱泄漏时,收集回收用水冲洗,冲洗水经中和处理后排入废水系统。

6.3.2.4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处置措施

1、氯气中毒者根据症状进行分类,轻者到空气新鲜处深呼吸,中度以上中毒者马上在公司医务室进行雾化吸氧。

2、中毒严重者用输氧装置配合后,迅速送到潜江市人民医院进行医治。

3、公司医务室配有常用医疗辅助品,如创可贴、糖浆、润喉片、生理盐水及烫伤药等。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见附件九)

现场处置方案内容

1.事故特征

1.1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分析

公司生产过程中及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数:火灾爆炸、中毒窒息 、灼烫、触电、物体打击和起重伤害、机械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高温等危害因数。可能造成的事故和危险程度分析如下:

1.2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可能发生的季节:

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泄漏事故,特别是夏季。氯气钢瓶内压力升高很容易发生钢瓶破裂、爆炸事故,形成大面积中毒,甚至死亡事故,严冬也容易发生安全附件冻裂发生泄漏事故。

(1)人的因素:夏季高温期间的作业环境对人有一定的影响,长期在高温中作业可造成人的精神疲惫、反应迟钝,甚至因误操作引发事故。

(2)物的因素:液氯钢瓶的瓶体温度不宜超过40℃,如高温期间的降温措施不力,可能引发事故。

(3)设备因素:高温季节雷、雨日多,空气潮湿,对设备、电器、仪表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如防护不当,可能因雷击或空气潮湿,造成设备、电器、仪表损坏而引发事故。

1.3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当有以下操作或征兆时,须引起注意:

1)可燃有毒报警器报警时,说明气体泄露,有引起爆炸和中毒的可能;

2)温度、湿度和液位监控报警;

3)异常天气的发生,导致事故的因素增多,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4)设备维修期间,作业环境较为复杂,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增多;

5)开停车期间和紧急停车时,可变因素较多,事故可能性增大;

6)其他工序停车、故障时,容易产生事故;

7)安全设施不到位,引发事故。

2、应急组织与职责

2.1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

公司成立以甲、乙、丙、丁四个班和工段长(生产值班人员)为安全事故横班应急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应急小组组长由当班调度担任。班长、工段安全员及主要操作工、机修工、电工为成员。

公司横班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2.2 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组 长:当班调度 负责组织指挥救援小组实施行动,负责人员调动、资源配置,指挥班组成员有条不紊的采取处置措施,控制当前局势,并向公司及时汇报事故情况。

副组长:工段长(生产值班人员) 负责应急物资供应,上、下电话联系等通讯工作,负责现场处置、抢修、救护工作。

成员:

1)在发生事故时及时通知当班调度和工段长(生产值班人员);

2)各班长带领员工负责现场处置、救护工作。

3)疏散无关人员撤离现场。

3、应急处置

3.1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事故现场响应程序

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泄漏或火灾等事故,岗位操作人员应立即向班长→当班调度→生产值班人员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当处理无效,事故有扩大趋势时,当班调度应立即向公司总经理报警。总经理接到报警后,下达应急预案处置的指令,立即通知公司应急指挥部

领导小组成员到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各专业组按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我公司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将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事态,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当发生较大事故时,由指挥部实施紧急疏散、撤离命令。指挥部安全警戒组应立即到达事故现场,设立警戒区域,指导警戒区内的员工有序离开。警戒区域内的各班班长应清点撤离人员,检查确认区域内无任何人员滞留后,向安全警戒组汇报撤离人数,进行最后撤离。当员工接到紧急撤离命令后,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应对生产装置进行紧急停车,并对物料进行安全处置无危险后,方可撤离岗位到指定地点集合。

员工在撤离过程中,应戴好岗位上所配备的防毒面具,在无防毒面具的情况下,通过氯气、氯化氢毒气弥漫区时,不能剧烈跑步,应憋住呼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部位,缓慢地朝逆风方向,或指定的集中地点走去。

疏散集中点由指挥部根据当时气向条件确定,总的原则是撤离安全点处于当时的上风向。

3.1.2非事故现场响应程序

事故警戒区域外的厂区范围内为非事故现场。当发生生产事故时,指挥部应根据当时气象条件,以扩散后可能染毒的区域、场所内的人员,实施有序疏散。疏散人员应到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中。疏散之前做好各生产装置的停车工作。

事故现场和非事故现场的人员按指挥部命令撤离、疏散至安全地点集中后,由各部门、工段的负责人,检查统计应到人数、实到人数后,向指挥部总指挥报告撤离、疏散的人数。

3.1.3周边区域的单位、村居人员的疏散的方式、方法

当发生重大事故时,可能威胁到厂外周边区域的单位、村居安全时,指挥部应立即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并通知周边区域单位,配合政府引导人员迅速疏散到安全地点。若发生重大事故应疏散到离公司450m以上安全距离。

3.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 泄漏处置措施

3.2.1.1氯气泄漏处置措施

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戴橡胶手套。如果是液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构筑围堤堵截液体泄漏物。喷稀碱液中和、稀释。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泄漏场所保持通风。

不同泄漏情况下的具体措施:

瓶阀密封填料处泄漏时,应查压紧螺帽是否松动或拧紧压紧螺帽;瓶阀出口泄漏时,应查瓶阀是否关紧或关紧瓶阀,或用铜六角螺帽封闭瓶阀口。

瓶体泄漏点为孔洞时,可使用堵漏器材(如竹签、木塞、止漏器等)处理,并注意对堵漏器材紧固,防止脱落。上述处理均无效时,应迅速将泄漏气瓶浸没于备有足够体积的烧碱或石灰水溶液吸收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控制吸收液温度不高于45℃、pH不小于7,防止吸收液失效分解。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散白天400m、夜晚16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600m,下风向疏散白天3500m、夜晚8000m。

3.2.1.2硫酸、盐酸酸性腐蚀品处置措施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地面,冲洗水经中和后排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可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中和处理后废弃。

3.2.1.3氢氧化钠碱性腐蚀品处置措施

应急处置人员全身穿防酸、碱工作服,戴好防护眼镜,限制无关人员出入,采取围堤堵漏,及时关闭阀门。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水经稀释排入废水系统。液碱泄漏时,收集回收用水冲洗,冲洗水经中和处理后排入废水系统。

3.2.2氢气管道泄漏、火灾、爆炸紧急处置措施

氢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如果其管道出现事故,就极易引发爆炸和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如外供氢气管道(可赛化工和海滨化工)发生事故,氯氢处理操作人员要立即报告调度,调度要通知相关用户单位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同时员工要关闭送气阀门,阻止氢气的继续泄漏。

当班调度接警后,应组织抢险人员迅速赶往事故发生地点,展开应急处置工作,消除周围所有点火源。根据事态大小,通知其它救援小组,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泄漏发生在室内,宜采高顶放空直至气体散尽。

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

3.2.3 中毒处置措施

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一般应设在事故地点的上风向开阔处);作好自身伤病员的个体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相互照应;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当现场有人受到化学品(盐酸、硫酸、烧碱、次氯酸钠)伤害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1)若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清洗。(2)若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清洗或生理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3)若吸入: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相关文章

    浅谈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工商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姓年名:级:调查题目:指导教师: 阳煤集团电大工作站 目录 提纲................................................................ ...

    单体分厂乙炔气柜应急处置预案

    单体分厂乙炔气柜应急处置预案 单体分厂乙炔气柜应急处置预案一.基本情况单体分厂乙炔发生站的两个乙炔气柜位于本公司中部,其东边是氯碱分厂液氯工段,西单体分厂乙炔气柜应急处置预案 一.基本情况 单体分厂乙炔发生站的两个乙炔气柜位于本公司中部,其 ...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一) 重庆(2004)4·16爆炸 震惊全国的重庆天原"4·16"爆炸事故已盖棺定论,有关责任人也受到处分和责任追究.这次事故是我国氯碱工业生产史上从未有过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笔者参与了该事故的排险和调 ...

    春季安全生产联合大检查工作总结

    3月7日-15日,受公司领导委派到上虞工业园区进行春季安全生产联合大检查。结合个人所了解的化工企业安全隐患存在的可能性、安全管理容易忽视的薄弱环节,及相关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和安全工作能力谈谈我这次在上虞工业园区进行安全检查时的侧重点和在以后的 ...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内审报告8p

    大型企业经典管理资料模板,WORD 文档,欢迎下载交流分享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分享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分享是件快乐的事件,乐于分享的人,事业更容易成功.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内审报告豫联创企办„2009‟2 号记录编号:LC/JL-16- ...

    危险化学品项目安全评价报告注意事项

    危险化学品项目安全评价报告注意事项 设立安全评价报告 项目选址 总图布置 工艺技术 自动控制和安全联锁系统 重大危险源管理 厂址选择.周边环境及安全防护距离.当地自然条件,是否调查分析全面.清楚并符合实际,是否符合国家及省有关行业准入条件的 ...

    特种设备事故和事故应急处置案例

    特种设备事故和事故应急处置案例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编印 二〇〇七年六月 目录 1.黄山市轨道式塔式起重机倾翻事故„„„„„„„„„„„(3) 2.铜陵市氧气压力管道重大燃爆事故案例„„„„„„„„„(5) 3.阜阳市液氨压力管道泄漏事故案 ...

    压力管道事故案例

    特种设备事故和事故应急处置案例 目录 1.黄山市轨道式塔式起重机倾翻事故„„„„„„„„„„„(3) 2.铜陵市氧气压力管道重大燃爆事故案例„„„„„„„„„(5) 3.阜阳市液氨压力管道泄漏事故案例„„„„„„„„„„„(8) 4. 滁州 ...

    安全工作表态发言稿

    20**年,公司在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中央领导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局质量安全环保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巩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积极推进HSE/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