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词汇语义学的主要理论及其运用

2009年第3期总第148期

外语学刊

FOREIGNLANGUAGERESEARCH

2009,No.3SerialNo.148

认知词汇语义学的主要理论及其运用

周启强 谢晓明

(湖南科技大学,湘潭411201;华中师范大学,武汉430079)

提 要:词汇语义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旨在简要阐述认知词汇语义学主要研究内容基础上,诠释并讨论认知词汇语义学主要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词义描写和解释中的具体运用,指出认知词汇语义学关注的并非对语言内部词义特征作出孤立的解释,而是力图通过词义分析以揭示和解释人类认知活动本质与机制。

关键词:认知词汇语义学;主要理论;运用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9)03-0052-4

CognitiveLexicalSemantics:ImportantTheoriesandTheirApplications

ZhouQi2qiang XieXiao2ming

(Hu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Xiangtan411201,China;

Huazhong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Lexicalsemanticresearchisthefoundationandthemostimportantpartofcognitivelinguistics.Thispaper,afterabriefre2viewofthemajortopicscognitivelexicalsemanticsisconcernedwith,givesanaccountofthemainideasofseveralimportantthe2oriesinthisfieldandtheirroleinthedescriptionandexplanationoflexicalmeaning.Itispointedthatlexicalsemanticsaimsnottogiveanisolatedexplanationofwordmeaning,buttorevealthenatureandmechanismofhumancognitiononthebasisofwordmeaninganalysis.

Keywords:cognitivelexicalsemantics;importanttheories;application

1 引言

我们对20年来认知语言学涉及词义研究的重要文献进行了梳理,认为20年来的认知词汇语义研究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核心内容:(1)词义的范畴结构及其产生的认知背景;(2)多义词、词义的历时变化及语法化背后的认知机制;(3)对范畴化、认知模型、隐喻和意象图式等认知机制本身的理论探讨;(4)对词义本质的探讨。

认知语言学主要就是关于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理论和假设,其中与词汇语义研究密切相关的主要理论及假设有:(1)范畴化及范畴结构理论,即原型理论;(2)范畴产生的认知背景假设,即有关框架、理想认知模型、认知域假设;(3)概念结构的表征形式假设,即意象图式理论;(4)隐喻/转喻理论。

本文将主要诠释并讨论上述与词义研究密切相关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及其在词义描写和解释中的应用。

Rosch提出来的关于范畴化和范畴结构的理论。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1)大多数范畴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2)范畴的内部结构是家族相似性结构。范畴成员之间可能只存在很少的共同属性,甚至可以不存在共同属性,而只存在交叉相似性;范畴成员的地位并不平等,拥有较多范畴属性的成员在认知上更为突出,是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称为原型。(3)范畴是有层次的,有些范畴在心理上更为基本,它们是基本层次范畴。原型理论否定了已存在数千年之久的传统范畴观,传统范畴观认为事物之间的共有属性是范畴化的充要条件。(Rosch1981)

原型理论一经提出即被用于词汇语义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原型理论在词汇语义研究中的运用催生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原型理论揭示了范畴化并非完全建立在事物的客观特征之上,而是一个主客观互动的活动。以原型理论为认识论和方法论,认知词汇语义学提出了以下极为重要的主张:(1)意义是模糊的,在多数情况下一个词的意义与另一个词的意义之间没有清楚的固定的边界;(2)词的意义不能用

2 原型理论

原型理论是上个世纪70年代首先由认知心理学家

52

2009年 周启强 谢晓明 认知词汇语义学的主要理论及其运用 第3期

分析的方法以一组充分必要的语义元素来定义,也不能用比较的方法以相邻词的义素为区别性依据来定义;(3)词义的描写和定义不能孤立于相关的背景知识,词义不仅仅包括了最基本的概念内核,百科知识也是词义的一部分;(4)词义的扩展也是一个范畴化的过程,多义词的不同义项构成一个原型范畴。其中(1)(2)直接源于原型理论的相关假设,(3)(4)是认知语言学基于原型理论对范畴化理论的发展。Lakoff(1987)等在对词义范畴的内部结构进行考察之后,认为范畴化不是一个简单的比较、归类的过程,而是以相关知识结构为背景的。Lakoff的理解还包括星期一是每一个星期的第一个工作日这些相关知识。

Langacker(1987)用基体(base)和侧重(profile)两个概念来解释词义范畴与认知背景之间的关系。所谓基体就是背景,侧重就是以基体为映衬被突显的部分,即词义范畴本身是侧重,与词义范畴存在直接关系的知识或概念结构是映衬词义概念的基体。词义的基体部分由词义范畴的典型成员的相关属性决定,构成词的相对稳定的概念内核。如/男性0、/成年0、/未婚0三个语义成分构成/bachelor0一词的概念内核,即传统意义上的词的定以bachelor为例进行说明:/单身汉0的范畴成员不是仅仅由/成年0与/未婚0两个条件来定义,而必须要考虑到婚姻制度、婚姻习惯、宗教等社会和文化因素,这些背景因素决定/教皇0、/人猿泰山0等是否可以称为/单身汉0。他称这些背景知识为理想化认知模式(IdealizedCognitiveModels),并指出范畴结构和类典型效应是理想认知模型的副产品(Lakoff1987)。类似的认知背景理论还有Fillmore&Atkin(1992)提出的框架(frame)和Lan2gaker(1987)提出的认知域(domain)等。理想认知模型等认知背景假设的提出是对原型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补充,它们在词义的理解方面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原型理论在词汇语义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的运用与发展是将原型范畴结构从词的所指层拓展到了义项层,提出词的历时扩展也是一个范畴化的过程(Geeraerts1998),多义词的不同义项构成词义的自然范畴,其中存在一个核心意义,其它义项都直接或间接派生于核心意义。词的多义结构,尤其是词的多个义项之间关系的探讨成为20年来认知词汇语义学的核心内容。Geeraerts认为原型理论在多义词中的运用是它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只有原型理论能够为当代语言学家提供有效的词的多义研究模式(Geeraerts2006:7)。

3 框架、理想认知模型及认知域

在认知语言学文献中常用于词义分析的认知背景假设主要包括/理想认知模型0、/认知域0以及/框架0。

Lakoff(1987:68)将理想认知模型定义为/知识得以组织的结构0,Langacker(1987:147)将认知域定义为/对语义单位进行特征描写的语境0,Fillmore&Atkins(1992:75)将框架定义为/一个词所编码的概念所预设的知识结构0。尽管这些假设有不同的名称,定义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根据它们在词汇语义研究中的具体运用来看,都指的是词义产生和理解的背景知识。

认知词汇语义学主张只有将一个词放到与之相关的认知背景中去才能完整地理解它的意义。如对/星期一0概念的理解只能建立在我们对/星期0的理解以及夜去昼来构成一日这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之上,同时对/星期一0

义。一个基体可能映衬多个不同的词义范畴,如/半径0、/直径0、/圆心0、/圆弧0都需要以/圆0为基体,/买0、/卖0、/货币0、/货物0等都需要以交易这一商业框架为基体。一个词义范畴就是对某一个基体所蕴含的数个不同侧重的其中一个的突显。一个词义范畴也可能涉及多个不同领域的认知背景,比如,Lakoff(1987:74-76)指出,/母亲0一词涉及/生殖0、/基因0、/抚养0、/婚姻0等数个认知模式,他称之为聚类模式(clustermodels)(Lakoff1987:74),Langaker称此类情况为认知域矩阵(domainmatrix)。基于认知背景理论,认知语言学把词看成是进入一个开放型的知识网络的入口,主张词义的描写和理解应该把基体和侧重两部分都包括在内。

从基体与侧重两方面入手来描写和理解词的意义能够对多种词义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目前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基于基体对词义的分析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基于基体来分析词的范畴结构,如Lakoff(1980)等对lie,Taylor(1995)对fake及real的分析。(2)基于基体来分析一物多词现象(Fillmore1982:45,Langacker1987:189)。以汉语为例,汉语中/红薯0、/地瓜0、/番薯0指的都是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名称反映了与红薯相关的不同的知识背景,/红薯0基于颜色,/地瓜0基于生长在地下,/番薯0基于其原始产地)))西域。(3)基于基体来分析一词多义现象(Taylor1995)。例如/高0在/高处0、/高工资0、/身居高位0等不同用法中所蕴含的概念内核)))意象图式是一致的,区别在于所处的认知域不同,即Lakoff所说的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投射。(4)基于基体进行跨语言的词义比较。例如汉语描写/雪0的词汇在数量与意义上与爱斯基摩语的差别只能从两者产生的气候背景得以解释。

4 意象图式(图式)

意象图式(imageschema),简称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关于概念表征形式的理论。意象图式最初由Lakoff&Johnson(1980)在概念隐喻理论中提出。其后Johnson(1987),Lakoff(1987),Mandler(1992)等对它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已被广泛运用于语义、语法尤其

53

2009年

是词汇语义的研究。

周启强 谢晓明 认知词汇语义学的主要理论及其运用 第3期

间隐喻产生的基础及限制)))源域的意象图式对目标域的影响及限制。

对意象图式,Johnson及Mandler等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定义(Johnson1987:29,Mandler1992:592,Gibbs&Colston1995:349,Oakley2004)。根据他们的定义及认知语言学文献中对意象图式的大量描写,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本质特点:第一,意象图式直接源于感性经验,是对空间物理经验中反复出现的共同特征的抽象表征;第二,意象图式是最为基本的一种概念结构形式,是构成隐喻之类复杂概念的基础;第三,意象图式不是一种5 概念隐喻理论

Lakoff&Johnson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和转喻是形成人类概念系统的主要认知手段(Lakoff&Johnson1980:5)。概念隐喻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观点:(1)隐喻和转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2)隐喻及转喻主要是一种无意识的认知活命题形式的概念结构,而是以知觉尤其是视觉为基础的抽象的心理图像。认知词汇语义学认为这种非命题形式的概念结构是词在人脑中的主要表征形式。

认知语义学认为意象图式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意象图式有明确的内部结构。典型的图式结构由基本元素和关系构成。如PATH图式由源点A、终点B和移动物体三个基本元素以及从A到B之间的矢量移动关系构成。这是意象图式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其它特征都是以此为基础而产生的。第二,意象图式可以细化。例如PATH图式在英语中可以细化成各种不同方式的路径,分别由不同的介词或路径动词来表达。如ACROSS,THROUGH,OVER,INTO等都是PATH图式的细化。意象图式细化的本质是对其组成元素的某些特征的具体化,如INTO图式细化了PATH图式中的组成元素)))终点的三维几何特征。第三,意象图式可以用简单的示意图来表示。示意图可以简单明了地反映意象图式的内部结构特征。第四,意象图式可以转换。意象图式的转换指的是不同意象图式之间的自然切换,这是由人们在经验感知过程中注意焦点的变化所引起的(Lakoff1987:440-445)。

意象图式理论在多义词、词义历时变化以及语法化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涉及的词类首先主要集中在空间小品词(即一般所说的表空间关系的介词和副词),其次是表移动或传递的动词、表达空间位置和空间形状的形容词以及情态动词等。可以说是意象图式的运用促使空间小品词的多义研究成为认知词汇语义学的热点。假设词的概念内核以意象图式这种非命题形式的结构来表征,有两个明显的描写和解释上的优势:(1)鉴于意象图式可以用简图来描述,在个案研究中可以运用简图简单明了地描写词义的抽象表征、一个词与另一个词之间的区别以及词的不同义项之间的区别,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2)鉴于意象图式是形成隐喻及转喻等复杂概念的基础,意象图式的相关原则可以为词义的扩展或多义词不同义项之间的关系提供符合人的心理真实性的解释。意象图式转换原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空间意义可以扩展到另一个空间意义(Lakoff1987:416-461,Dewell1994);不变原则(invarianceprinciple)可以解释空

54

动,是人们日常思维、行为和语言表达的一种系统的认知方式;(3)隐喻和转喻是以人类经验为基础的,二者产生的基础是因为两种事物在我们的经验中存在某种联系或某种相似之处。

概念隐喻理论对词汇语义研究的影响首先在于它将绝大部分的日常语言纳入了隐喻和转喻的范畴,隐喻和转喻成为语言中大量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背后的主要认知机制。其次,概念隐喻理论将隐喻看成是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映射,而不仅仅是一个词语到另一个词语的映射,每个认知域后面蕴含了庞大的意义网络,为语言现象提供了系统而非孤立的解释。再次,概念隐喻理论强调隐喻形成的经验基础,对隐喻产生的经验基础的探讨使一些隐喻意义产生的动因得到了自然的、符合人的认知心理发展的解释。最经典的例子是从经验相关来解释MOREISUP.Lakoff&Johnson(1980)及Grady(1999)等认为这一隐喻的产生基于经验中高度与数量增加之间的相关性,如往杯子里加水,水量的增加总会带来水的高度的增加。Grady(1997)指出这种经验相关性导致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概念产生联系,进而产生两个概念之间的投射。

认知语言学主张隐喻和转喻是历时词义扩展背后最为重要的认知机制,同时鉴于共时多义现象是历时词义扩展的结果,隐喻和转喻也是共时层面多义词不同义项之间联系产生背后的认知机制。目前认知词汇语义学多义词的个案研究不可或缺的两大步骤:一是确定辐射式词义结构;二是分析义项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隐喻或转喻关系或是分析义项所表达的概念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经验相关性。从最近的研究来看(Evans2006,2008),认知词汇语义学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指出两个义项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隐喻或转喻关系,而主张从隐喻产生的经验基础和认知过程入手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

6 结束语

本文对认知语言学词汇语义研究中的主要理论及其在词义描写和解释中的运用进行了诠释和讨论。这些理论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它们不仅仅是关于词义研究的理论,从小的方面看,它们还可以运用于语言的其它方

2009年 周启强 谢晓明 认知词汇语义学的主要理论及其运用 第3期

面,如语法的研究,从大的方面看,它们更是关于人类整体认知方式的理论;第二,这些理论之间是相互支持、相互匹配的:比如理想认知模型和框架等认知背景假设为原型理论的相关假设提供了解释;图形与背景的分离是意象图式形成的基础,意象图式又是复杂概念化)))隐喻和转喻形成的基础。这两个特点表明认知词汇语义学关注的并非对语言内部词义特征作出孤立的解释,而是力图通过词义分析以揭示和解释人类认知活动的本质与机制。Gibbs,R.&Colsto,H.TheCognitivePsychologicalReality

ofImageSchemasandtheirTransformations[J].Cog2nitiveLinguistics,1995(4).

Grady,J.ATypologyofMotivationforConceptualMetaphor:

Correlationvs.Resemblance[A].InR.GibbsandG.Steen(eds.).MetaphorinCognitiveLinguistics[C].Amsterdam:Benjamins,1999.

Johnson,M.TheBodyintheMind:TheBodilyBasisofRea2

sonandImagination[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2参考文献

Dewel,lR.B.OverAgain:ImageSchemaTransformations

inSemanticAnalysis[J].CognitiveLinguistics,1994(5).

Evans,R.LexicalConcepts,CognitiveModelsandMeaning2

Construction[J].CognitiveLinguistics,2006(4).Evans,R.FromtheSpatialtotheNon2spatia:lThe-State.

LexicalConceptsofin,onandat[A].InV.Evans&P.

Chilton(eds.).

Language,

Cognition&Space

[C].TobePublishedbyEquinox,2008.

Fillmore,C.TopicsinLexicalSemantics[A].InR.W.

Cole(ed.).CurrentIssuesinLinguisticTheory[C].Bloomington:IndianaUniversityPress,1977.Fillmore,C.

TowardaDescriptiveFrameworkforSpatial

Deixis[A].

InR.

JaevellandW.

klein(eds.).

Speech,Place&Action:StudiesinDeixisandRelatedTopics[C].Chichester:JohnWilley,1982.

Fillmore,C.&Atkins,B.TowardaFrame2BasedLexicon:

TheSemanticsofRISKandItsNeighbors[A].

InA.

LehrerandE.Kittay(eds.).Frames,Fields,andContrast:NewEssaysinSemanticsandLexicalOrganiza2tion[C].Hillsdale: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

1992.

Geeraerts,D.DiachronicPrototypeSemantics[M].Oxford:

ClarendonPress,1998.

Geeraert,D.WordsandOtherWonders)

PapersonLexical

andSemanticTopics[M].Berlin/NewYork:Moutonde

Gruyter,2006.收稿日期:2008-09-25

goPress,1987.

Lakof,fG.Hedges:AStudyinMeaningCriteriaandthe

LogicofFuzzyConcepts[A].InP.Peranteau,J.LeviandG.Phares(eds.).ChicagoLinguisticSociety[C].Chicago:ChicagoUniversitypress,1972.

Lakof,fG.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WhatCa2

tegoriesRevealabouttheMind[M].Chicago:ChicagoUniversityPress,1987.

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M].Chi2

cago:TheChicagoUniversityPress,1980.

Langacker,R.FoundationsofCognitiveGrammar(vo.l1)

[M].Stanford,CA: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87.Lindner,J.ALexico2semanticAnalysisofEnglishVerb2par2

ticleConstructionswithOUTandUP[D].Unpublished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Die2go,1981.

Mandler,M.HowtoBuildaBaby:ConceptualPrimitives

[J].PsychologicalReview,1992(99).

Oakley,T.ImageSchema[A].InDirkGeeraerts&Hubert

Cuyckens(eds.).TheHandbookofCognitiveLinguistics[C].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4.Rosch,E.PrototypeClassificationandLogicalClassification:

TheTwoSystems[A].

InE.Scholnick(ed.).New

TrendinCognitiveRepresentation:ChallengestoPiaget.sTheory[C].Hillsdale:LawrenceErlbaumAssociate,1981.

Taylor,J.LinguisticCategorization:PrototypesinLinguistic

Theory(2nd.ed.)[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1995.

=责任编辑 王松鹤>

55

2009年第3期总第148期

外语学刊

FOREIGNLANGUAGERESEARCH

2009,No.3SerialNo.148

认知词汇语义学的主要理论及其运用

周启强 谢晓明

(湖南科技大学,湘潭411201;华中师范大学,武汉430079)

提 要:词汇语义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基础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旨在简要阐述认知词汇语义学主要研究内容基础上,诠释并讨论认知词汇语义学主要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词义描写和解释中的具体运用,指出认知词汇语义学关注的并非对语言内部词义特征作出孤立的解释,而是力图通过词义分析以揭示和解释人类认知活动本质与机制。

关键词:认知词汇语义学;主要理论;运用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9)03-0052-4

CognitiveLexicalSemantics:ImportantTheoriesandTheirApplications

ZhouQi2qiang XieXiao2ming

(Hu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Xiangtan411201,China;

HuazhongNormal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

Lexicalsemanticresearchisthefoundationandthemostimportantpartofcognitivelinguistics.Thispaper,afterabriefre2viewofthemajortopicscognitivelexicalsemanticsisconcernedwith,givesanaccountofthemainideasofseveralimportantthe2oriesinthisfieldandtheirroleinthedescriptionandexplanationoflexicalmeaning.Itispointedthatlexicalsemanticsaimsnottogiveanisolatedexplanationofwordmeaning,buttorevealthenatureandmechanismofhumancognitiononthebasisofwordmeaninganalysis.

Keywords:cognitivelexicalsemantics;importanttheories;application

1 引言

我们对20年来认知语言学涉及词义研究的重要文献进行了梳理,认为20年来的认知词汇语义研究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核心内容:(1)词义的范畴结构及其产生的认知背景;(2)多义词、词义的历时变化及语法化背后的认知机制;(3)对范畴化、认知模型、隐喻和意象图式等认知机制本身的理论探讨;(4)对词义本质的探讨。

认知语言学主要就是关于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理论和假设,其中与词汇语义研究密切相关的主要理论及假设有:(1)范畴化及范畴结构理论,即原型理论;(2)范畴产生的认知背景假设,即有关框架、理想认知模型、认知域假设;(3)概念结构的表征形式假设,即意象图式理论;(4)隐喻/转喻理论。

本文将主要诠释并讨论上述与词义研究密切相关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及其在词义描写和解释中的应用。

Rosch提出来的关于范畴化和范畴结构的理论。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1)大多数范畴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2)范畴的内部结构是家族相似性结构。范畴成员之间可能只存在很少的共同属性,甚至可以不存在共同属性,而只存在交叉相似性;范畴成员的地位并不平等,拥有较多范畴属性的成员在认知上更为突出,是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称为原型。(3)范畴是有层次的,有些范畴在心理上更为基本,它们是基本层次范畴。原型理论否定了已存在数千年之久的传统范畴观,传统范畴观认为事物之间的共有属性是范畴化的充要条件。(Rosch1981)

原型理论一经提出即被用于词汇语义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原型理论在词汇语义研究中的运用催生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原型理论揭示了范畴化并非完全建立在事物的客观特征之上,而是一个主客观互动的活动。以原型理论为认识论和方法论,认知词汇语义学提出了以下极为重要的主张:(1)意义是模糊的,在多数情况下一个词的意义与另一个词的意义之间没有清楚的固定的边界;(2)词的意义不能用

2 原型理论

原型理论是上个世纪70年代首先由认知心理学家

52

2009年 周启强 谢晓明 认知词汇语义学的主要理论及其运用 第3期

分析的方法以一组充分必要的语义元素来定义,也不能用比较的方法以相邻词的义素为区别性依据来定义;(3)词义的描写和定义不能孤立于相关的背景知识,词义不仅仅包括了最基本的概念内核,百科知识也是词义的一部分;(4)词义的扩展也是一个范畴化的过程,多义词的不同义项构成一个原型范畴。其中(1)(2)直接源于原型理论的相关假设,(3)(4)是认知语言学基于原型理论对范畴化理论的发展。Lakoff(1987)等在对词义范畴的内部结构进行考察之后,认为范畴化不是一个简单的比较、归类的过程,而是以相关知识结构为背景的。Lakoff的理解还包括星期一是每一个星期的第一个工作日这些相关知识。

Langacker(1987)用基体(base)和侧重(profile)两个概念来解释词义范畴与认知背景之间的关系。所谓基体就是背景,侧重就是以基体为映衬被突显的部分,即词义范畴本身是侧重,与词义范畴存在直接关系的知识或概念结构是映衬词义概念的基体。词义的基体部分由词义范畴的典型成员的相关属性决定,构成词的相对稳定的概念内核。如/男性0、/成年0、/未婚0三个语义成分构成/bachelor0一词的概念内核,即传统意义上的词的定以bachelor为例进行说明:/单身汉0的范畴成员不是仅仅由/成年0与/未婚0两个条件来定义,而必须要考虑到婚姻制度、婚姻习惯、宗教等社会和文化因素,这些背景因素决定/教皇0、/人猿泰山0等是否可以称为/单身汉0。他称这些背景知识为理想化认知模式(IdealizedCognitiveModels),并指出范畴结构和类典型效应是理想认知模型的副产品(Lakoff1987)。类似的认知背景理论还有Fillmore&Atkin(1992)提出的框架(frame)和Lan2gaker(1987)提出的认知域(domain)等。理想认知模型等认知背景假设的提出是对原型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补充,它们在词义的理解方面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原型理论在词汇语义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的运用与发展是将原型范畴结构从词的所指层拓展到了义项层,提出词的历时扩展也是一个范畴化的过程(Geeraerts1998),多义词的不同义项构成词义的自然范畴,其中存在一个核心意义,其它义项都直接或间接派生于核心意义。词的多义结构,尤其是词的多个义项之间关系的探讨成为20年来认知词汇语义学的核心内容。Geeraerts认为原型理论在多义词中的运用是它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只有原型理论能够为当代语言学家提供有效的词的多义研究模式(Geeraerts2006:7)。

3 框架、理想认知模型及认知域

在认知语言学文献中常用于词义分析的认知背景假设主要包括/理想认知模型0、/认知域0以及/框架0。

Lakoff(1987:68)将理想认知模型定义为/知识得以组织的结构0,Langacker(1987:147)将认知域定义为/对语义单位进行特征描写的语境0,Fillmore&Atkins(1992:75)将框架定义为/一个词所编码的概念所预设的知识结构0。尽管这些假设有不同的名称,定义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根据它们在词汇语义研究中的具体运用来看,都指的是词义产生和理解的背景知识。

认知词汇语义学主张只有将一个词放到与之相关的认知背景中去才能完整地理解它的意义。如对/星期一0概念的理解只能建立在我们对/星期0的理解以及夜去昼来构成一日这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之上,同时对/星期一0

义。一个基体可能映衬多个不同的词义范畴,如/半径0、/直径0、/圆心0、/圆弧0都需要以/圆0为基体,/买0、/卖0、/货币0、/货物0等都需要以交易这一商业框架为基体。一个词义范畴就是对某一个基体所蕴含的数个不同侧重的其中一个的突显。一个词义范畴也可能涉及多个不同领域的认知背景,比如,Lakoff(1987:74-76)指出,/母亲0一词涉及/生殖0、/基因0、/抚养0、/婚姻0等数个认知模式,他称之为聚类模式(clustermodels)(Lakoff1987:74),Langaker称此类情况为认知域矩阵(domainmatrix)。基于认知背景理论,认知语言学把词看成是进入一个开放型的知识网络的入口,主张词义的描写和理解应该把基体和侧重两部分都包括在内。

从基体与侧重两方面入手来描写和理解词的意义能够对多种词义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目前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基于基体对词义的分析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基于基体来分析词的范畴结构,如Lakoff(1980)等对lie,Taylor(1995)对fake及real的分析。(2)基于基体来分析一物多词现象(Fillmore1982:45,Langacker1987:189)。以汉语为例,汉语中/红薯0、/地瓜0、/番薯0指的都是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名称反映了与红薯相关的不同的知识背景,/红薯0基于颜色,/地瓜0基于生长在地下,/番薯0基于其原始产地)))西域。(3)基于基体来分析一词多义现象(Taylor1995)。例如/高0在/高处0、/高工资0、/身居高位0等不同用法中所蕴含的概念内核)))意象图式是一致的,区别在于所处的认知域不同,即Lakoff所说的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投射。(4)基于基体进行跨语言的词义比较。例如汉语描写/雪0的词汇在数量与意义上与爱斯基摩语的差别只能从两者产生的气候背景得以解释。

4 意象图式(图式)

意象图式(imageschema),简称图式,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关于概念表征形式的理论。意象图式最初由Lakoff&Johnson(1980)在概念隐喻理论中提出。其后Johnson(1987),Lakoff(1987),Mandler(1992)等对它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已被广泛运用于语义、语法尤其

53

2009年

是词汇语义的研究。

周启强 谢晓明 认知词汇语义学的主要理论及其运用 第3期

间隐喻产生的基础及限制)))源域的意象图式对目标域的影响及限制。

对意象图式,Johnson及Mandler等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定义(Johnson1987:29,Mandler1992:592,Gibbs&Colston1995:349,Oakley2004)。根据他们的定义及认知语言学文献中对意象图式的大量描写,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本质特点:第一,意象图式直接源于感性经验,是对空间物理经验中反复出现的共同特征的抽象表征;第二,意象图式是最为基本的一种概念结构形式,是构成隐喻之类复杂概念的基础;第三,意象图式不是一种5 概念隐喻理论

Lakoff&Johnson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和转喻是形成人类概念系统的主要认知手段(Lakoff&Johnson1980:5)。概念隐喻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观点:(1)隐喻和转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2)隐喻及转喻主要是一种无意识的认知活命题形式的概念结构,而是以知觉尤其是视觉为基础的抽象的心理图像。认知词汇语义学认为这种非命题形式的概念结构是词在人脑中的主要表征形式。

认知语义学认为意象图式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意象图式有明确的内部结构。典型的图式结构由基本元素和关系构成。如PATH图式由源点A、终点B和移动物体三个基本元素以及从A到B之间的矢量移动关系构成。这是意象图式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其它特征都是以此为基础而产生的。第二,意象图式可以细化。例如PATH图式在英语中可以细化成各种不同方式的路径,分别由不同的介词或路径动词来表达。如ACROSS,THROUGH,OVER,INTO等都是PATH图式的细化。意象图式细化的本质是对其组成元素的某些特征的具体化,如INTO图式细化了PATH图式中的组成元素)))终点的三维几何特征。第三,意象图式可以用简单的示意图来表示。示意图可以简单明了地反映意象图式的内部结构特征。第四,意象图式可以转换。意象图式的转换指的是不同意象图式之间的自然切换,这是由人们在经验感知过程中注意焦点的变化所引起的(Lakoff1987:440-445)。

意象图式理论在多义词、词义历时变化以及语法化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涉及的词类首先主要集中在空间小品词(即一般所说的表空间关系的介词和副词),其次是表移动或传递的动词、表达空间位置和空间形状的形容词以及情态动词等。可以说是意象图式的运用促使空间小品词的多义研究成为认知词汇语义学的热点。假设词的概念内核以意象图式这种非命题形式的结构来表征,有两个明显的描写和解释上的优势:(1)鉴于意象图式可以用简图来描述,在个案研究中可以运用简图简单明了地描写词义的抽象表征、一个词与另一个词之间的区别以及词的不同义项之间的区别,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2)鉴于意象图式是形成隐喻及转喻等复杂概念的基础,意象图式的相关原则可以为词义的扩展或多义词不同义项之间的关系提供符合人的心理真实性的解释。意象图式转换原则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空间意义可以扩展到另一个空间意义(Lakoff1987:416-461,Dewell1994);不变原则(invarianceprinciple)可以解释空

54

动,是人们日常思维、行为和语言表达的一种系统的认知方式;(3)隐喻和转喻是以人类经验为基础的,二者产生的基础是因为两种事物在我们的经验中存在某种联系或某种相似之处。

概念隐喻理论对词汇语义研究的影响首先在于它将绝大部分的日常语言纳入了隐喻和转喻的范畴,隐喻和转喻成为语言中大量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背后的主要认知机制。其次,概念隐喻理论将隐喻看成是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映射,而不仅仅是一个词语到另一个词语的映射,每个认知域后面蕴含了庞大的意义网络,为语言现象提供了系统而非孤立的解释。再次,概念隐喻理论强调隐喻形成的经验基础,对隐喻产生的经验基础的探讨使一些隐喻意义产生的动因得到了自然的、符合人的认知心理发展的解释。最经典的例子是从经验相关来解释MOREISUP.Lakoff&Johnson(1980)及Grady(1999)等认为这一隐喻的产生基于经验中高度与数量增加之间的相关性,如往杯子里加水,水量的增加总会带来水的高度的增加。Grady(1997)指出这种经验相关性导致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概念产生联系,进而产生两个概念之间的投射。

认知语言学主张隐喻和转喻是历时词义扩展背后最为重要的认知机制,同时鉴于共时多义现象是历时词义扩展的结果,隐喻和转喻也是共时层面多义词不同义项之间联系产生背后的认知机制。目前认知词汇语义学多义词的个案研究不可或缺的两大步骤:一是确定辐射式词义结构;二是分析义项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隐喻或转喻关系或是分析义项所表达的概念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经验相关性。从最近的研究来看(Evans2006,2008),认知词汇语义学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指出两个义项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隐喻或转喻关系,而主张从隐喻产生的经验基础和认知过程入手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

6 结束语

本文对认知语言学词汇语义研究中的主要理论及其在词义描写和解释中的运用进行了诠释和讨论。这些理论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它们不仅仅是关于词义研究的理论,从小的方面看,它们还可以运用于语言的其它方

2009年 周启强 谢晓明 认知词汇语义学的主要理论及其运用 第3期

面,如语法的研究,从大的方面看,它们更是关于人类整体认知方式的理论;第二,这些理论之间是相互支持、相互匹配的:比如理想认知模型和框架等认知背景假设为原型理论的相关假设提供了解释;图形与背景的分离是意象图式形成的基础,意象图式又是复杂概念化)))隐喻和转喻形成的基础。这两个特点表明认知词汇语义学关注的并非对语言内部词义特征作出孤立的解释,而是力图通过词义分析以揭示和解释人类认知活动的本质与机制。Gibbs,R.&Colsto,H.TheCognitivePsychologicalReality

ofImageSchemasandtheirTransformations[J].Cog2nitiveLinguistics,1995(4).

Grady,J.ATypologyofMotivationforConceptualMetaphor:

Correlationvs.Resemblance[A].InR.GibbsandG.Steen(eds.).MetaphorinCognitiveLinguistics[C].Amsterdam:Benjamins,1999.

Johnson,M.TheBodyintheMind:TheBodilyBasisofRea2

sonandImagination[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2参考文献

Dewel,lR.B.OverAgain:ImageSchemaTransformations

inSemanticAnalysis[J].CognitiveLinguistics,1994(5).

Evans,R.LexicalConcepts,CognitiveModelsandMeaning2

Construction[J].CognitiveLinguistics,2006(4).Evans,R.FromtheSpatialtotheNon2spatia:lThe-State.

LexicalConceptsofin,onandat[A].InV.Evans&P.

Chilton(eds.).

Language,

Cognition&Space

[C].TobePublishedbyEquinox,2008.

Fillmore,C.TopicsinLexicalSemantics[A].InR.W.

Cole(ed.).CurrentIssuesinLinguisticTheory[C].Bloomington:IndianaUniversityPress,1977.Fillmore,C.

TowardaDescriptiveFrameworkforSpatial

Deixis[A].

InR.

JaevellandW.

klein(eds.).

Speech,Place&Action:StudiesinDeixisandRelatedTopics[C].Chichester:JohnWilley,1982.

Fillmore,C.&Atkins,B.TowardaFrame2BasedLexicon:

TheSemanticsofRISKandItsNeighbors[A].

InA.

LehrerandE.Kittay(eds.).Frames,Fields,andContrast:NewEssaysinSemanticsandLexicalOrganiza2tion[C].Hillsdale: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

1992.

Geeraerts,D.DiachronicPrototypeSemantics[M].Oxford:

ClarendonPress,1998.

Geeraert,D.WordsandOtherWonders)

PapersonLexical

andSemanticTopics[M].Berlin/NewYork:Moutonde

Gruyter,2006.收稿日期:2008-09-25

goPress,1987.

Lakof,fG.Hedges:AStudyinMeaningCriteriaandthe

LogicofFuzzyConcepts[A].InP.Peranteau,J.LeviandG.Phares(eds.).ChicagoLinguisticSociety[C].Chicago:ChicagoUniversitypress,1972.

Lakof,fG.Women,FireandDangerousThings:WhatCa2

tegoriesRevealabouttheMind[M].Chicago:ChicagoUniversityPress,1987.

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M].Chi2

cago:TheChicagoUniversityPress,1980.

Langacker,R.FoundationsofCognitiveGrammar(vo.l1)

[M].Stanford,CA: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87.Lindner,J.ALexico2semanticAnalysisofEnglishVerb2par2

ticleConstructionswithOUTandUP[D].Unpublished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Die2go,1981.

Mandler,M.HowtoBuildaBaby:ConceptualPrimitives

[J].PsychologicalReview,1992(99).

Oakley,T.ImageSchema[A].InDirkGeeraerts&Hubert

Cuyckens(eds.).TheHandbookofCognitiveLinguistics[C].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4.Rosch,E.PrototypeClassificationandLogicalClassification:

TheTwoSystems[A].

InE.Scholnick(ed.).New

TrendinCognitiveRepresentation:ChallengestoPiaget.sTheory[C].Hillsdale:LawrenceErlbaumAssociate,1981.

Taylor,J.LinguisticCategorization:PrototypesinLinguistic

Theory(2nd.ed.)[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1995.

=责任编辑 王松鹤>

55


    相关文章

    认知语义场_辨同义词_类义词_上下义词

    语 言理论研究 认知语义场 --辨同义词.类义词.上下义词 □宋 文 e 认知语言学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反对主流的生成语言学的过程中发展起来.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和工具,因此其结构和功能也应被看作人类一般认知活动 ...

    原型范畴理论和大学精读课堂中的词汇教学

    原型范畴理论和大学精读课堂中的词汇教学 摘 要:本文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阐述了词汇中的原型体现,并将原型范畴理论应用于精读课堂的词汇教学中,希望对大学的英语词汇教学给予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原型范畴理论:词汇教学:精读课 一.引言 人类在 ...

    认知语言学

    对Goldberg构式语法的理解 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是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的.基于认知语言学而形成的一种语言研究的新方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相对比较完善的语言学理论.构式语法理论一面世,很快引起语言学界的 ...

    现代语义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2000年第7期总第135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 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2000, l 7Serial l 135 现代语义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束定芳 (上海外国语大学5外国语6编辑部, 上 ...

    从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英语语

    山东外语教学 Shando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Journal 2007年第1期(总第116期) 从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英语语法及其教学 撒忠清,董宏乐 1 2 (1.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无锡 214 ...

    第一章心理学与外语教学

    第一章 心理学与外语教学  第一节 心理学在外语教学领域的影响及其演变:  一.早期的机械主义与联想主义 (1)机械主义&翻译法 a.机械主义的主要观点: 一切语言源自一种语言,各种语言的语法,词汇所表达的概念是相同的,只存在发 ...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 张德禄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发展.这些新发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在对语域概念的认识上出现了新的观点,由意义概念变成了情景概念:对体裁概念的认识由话语方式的一部分成为一种 ...

    句子加工中的语义P600效应

    摘要 句子加工领域的研究中,一般认为,N400效应与语义加工有关,句法违反通常引发P600效应.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句子语义违反时也引发了P600效应,即语义P600效应.对语义P600效应的诱发原因及其功能意义,目前有三种代表性的解释 ...

    论衔接与连贯的关系_苗兴伟

    #44#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总第116期) 论衔接与连贯的关系 苗兴伟 提要:衔接与连贯及其关系问题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在过去的30多年中,语言学界在如何看待衔接与连贯的关系这一问题上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本文首 ...

    句子处理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二语习得中句子歧义的处理,论述了在二语习得中句子的处理方法.原则.作出决策的策略,以及处理句子的三大模型. 关键词: 句子处理 外语教学 原则 策略 三大模型 每天我们都会听到成千上万的句子,可对其中的大部分句子,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