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创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

创建“鹰式”工作模式

探索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创建之路

* 作者 赵敏

摘 要:

自2010年国家标准委、发改委联合批复太原市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以来, 太原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核心,以标准化为手段,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经验。本报告从太原市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背景及意义出发,对太原市通过创建“鹰式”工作模式、探索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创建之路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总结概括,并对创建过程中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提炼。

关键词:

循环经济标准化 试点市 “鹰式”工作模式

一 太原市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背景

(一)循环经济标准化是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标准化工作是促使循环经济发展成果固化提升、科学落实的有效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在多处提出要符合标准、执行标准,明确标准化的基础地位。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标准化这一有效手段。通过标准化这一有效手段,能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率、加速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固化提升推广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经典模式和先进经验, 同时也能为为各级政府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依据和手段。因此,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创建活动,是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

(二)循环经济标准化是山西省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必然选择

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是山西省百年不遇的政策机遇。推进山西综改试验区的建设,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加快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作为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循环经济标准规范和政策体系,全面推进各类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循环化发展。当前,山西省正处在转型综改的关键时期,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构想,为标准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加大标准化战略实施是山西省转变发展思路、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传统* 作者,赵敏,太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

产业的升级需要通过标准抬高门槛,新型产业需要通过标准抢占市场先机,安全环保需要通过标准守住底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要通过标准进行规范。要实现转型综改的目标,就必须把循环经济标准化作为突破口,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质量、提高效益、促进发展。

(三)循环经济标准化是太原市率先转型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

太原市自上世纪80年代被确定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以来,钢铁、煤炭、化工就成为

这个城市的主要构成部分,并使太原市形成了以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为特点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在此同时,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致使产业结构不协调的矛盾以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严重阻碍了太原市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加快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推动太原市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刻不容缓。促进太原率先转型,必须有效借助标准化作为一种经济管理和技术支撑的重要方式,走从资源驱动、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道路,实现由传统、粗放的“三高”发展模式向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跨越,从而增强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动循环经济在更深程度、更大范围上开展。总之,作为资源型和生态脆弱型省会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推动循环经济标准化,对加快太原市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具有比更为迫切的需要和更为重大的意义。

二 太原市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意义

太原是全国省会城市中首个被国家标准委、发改委联合批复同意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

点市创建的城市。旨在通过试点创建,探索出以市为单位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活动的工作模式、机制以及产生的效益等,为国家全面开展此项工作奠基础、探路子、提经验,更是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行积极的探索。

(一)循环经济标准化是各级政府有效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的总标尺

循环经济发展的程度可以作为丈量社会发展进步的尺度。对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科学

合理评估是各级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能有效指导循环经济以后的发展重点及方向。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避免“市场失灵”现象,各级政府作为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者,需要通过标准化这一制度表现的最高形式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制度保障。通过制定和完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指标、资源消耗指标等,用统一的、权威的评价指标对同一时点上不同企业、不同园区、不同区域进行评价,或是纵向比较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循环经济发展效果,对各地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进行全方位的定量判断,是各级政府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因此,循环经济标准化是各级政府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有效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实现政府职能提质、增效、升级的总标尺。

(二)循环经济标准化是加快循环经济技术成果转化扩散的突破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成果通过转化扩散可以成为直接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

发展,而标准化是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扩散的突破口。但是,传统的标准化工作与科技工作是分离的,往往会造成技术成果很难及时上升为标准,进而影响到先进技术的扩散速度。循环经济的相关技术创新涉及到多个创新主体,如何使这些不同主体间更加便利地进行沟通和理解是发展循环经济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循环经济技术标准的制定可以推动不同主体间的合作创新,使循环经济上下游企业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继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循环经济创新成果在更大范围内的转化和推广,加快推动循环经济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所以说,循环经济标准化有利于将现有成熟的循环经济技术成果及时上升为标准,通过标准的制定、实施,有效地提质增效、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扩散。

(三)循环经济标准化是凸显太原市域整体试点带动效应的立足点

20世纪90年代,太原市被确立为清洁生产试点城市。在过去的几年里,联合国开发署

又把太原市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城市规划项目援助城市,国家和山西省也把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设在了太原。这些都说明,太原市在结构转型、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面临着急迫的任务和困难;也说明,如果太原在这些方面的试点能取得成功,将会在全国产生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事实上,就单个企业、单个园区或单个产业的循环经济标准化来看,全国不少地方都有了相对成熟的条件和工作基础,有些地方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而最需要进行的恰恰是以一个完整的城市为对象开展试点。虽然市域试点的难度较大,但却是当前循环经济标准化最需要开展的层面,也是标准化工作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太原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省会城市,率先立足于循环经济标准化开展区域性整体试点建设工作,发挥重要的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把试点工作尽快提升到区域性整体进展层面。

三 太原市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主要做法

太原市是全国首个开展综合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的省会城市,没有成熟的经验可

供借鉴、参考。为完成国家发改委和标准委赋予的建设任务,亦为了探索出一条以城市为单位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的创建之路,太原市大胆探索实践,多方调研寻策,创造性地确立了循环经济标准化“鹰式”工作模式,即抓住一个龙头(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壮大一个躯体(制定和实施标准)、强化两个翅膀(人才队伍建设与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一个阶段性目标(地方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循环经济健康、高效发展。

图1 “鹰式”工作模式图

(一)抓住一个龙头,以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相结合,持续牵引试点市创建

1.加强领导,制定实施方案

加强组织机构的领导力,保障试点工作稳步启航。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太原市成

立了市长、副市长协同领导,市质监局、发改委、财政局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立足全市视角全面统筹部署。试点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太原市质监局,牵头组织

此项工作有序推进,其他试点单位也都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全面推动各单位试点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印发《推进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该方案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主要责任及任务分解、各个循环经济标准化环节的具体内容,同时对考核程序、考核内容进行逐层细化,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工作方案的出台使得太原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向清晰、任务明确,为在全市全面推动试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部门协同,出台联席制度

加强部门联动的协同力,保障试点工作全面开展。市质监局联合市经信委、发改委等相

关部门,出台了《太原市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良好的协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创建工作中的各项事宜,有步骤地对全市试点单位进行了调研、帮扶和指导,详细了解各单位的进展情况及在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帮助解决,为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联席制度的出台不仅为各部门协同作战、同舟共济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其他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拓展了契机。太原市在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以来,各部门之间形成了高度的契合力,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创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协同作战的氛围。

(二)壮大一个躯体,以制定和实施标准相结合,扎实支撑试点市创建

1.分析需求,找准空白点

按照太原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各试点单位提供

的标准体系现状,找准自身进行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构的空白点与需求点,在对收集的资料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太原市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工作方案》,确立了太原市构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思路,即分成市级、企业两个层面齐头并进推进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设。市级层面上,把构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作为开展试点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制定了《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在企业层面上,分别从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四个领域精选了一批标准化基础好的企业,建立循环经济标准子体系。

2.摸清底数,站稳立足点

思路确立后,为确保体系建立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可扩展性等,太

原市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收集整理国内外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和现有标准,广泛学习循环经济标准化的先进经验;二是统计地方标准循环经济方面已发布的标准、待发布的标准,找准太原市仍需在哪些方面制定循环经济标准;三是摸清各试点企业的标准化现状,包括工作机构和人员配备等。在对收集的资料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太原实际需要,准确定位,搭建了《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框架,并与已发布的《太原市绿色标准体系》形成互补。

3.制定体系,强化契合点

制定《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与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

相契合、坚持与循环经济产业结构现状及未来的调整方向相契合、坚持与社会各界对标准体系的关注重点相契合,紧扣循环经济公共管理和产业链两大领域,采用纵横相结合的方式,分为市级和企业两部分。截止当前,该标准体系共采用国家标准689项、行业标准533项、地方标准37项;企业层面共采用国家标准700余项、行业标准550余项、地方标准50余项,制修订2000余项企业标准。

4.实施标准,明确着力点

制定标准的目的在于实施。太原市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辅导、随机提问、问卷调查等多

种措施,切实抓好循环经济标准的实施工作。一是根据标准内容进行有的放矢的培训,使各试点单位的各个员工都清楚地知道标准是怎样规定的,自己如何做就符合标准了。二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员工对实施的效果在第一时间形成报告,发现不足及时改进。三是采取随

机提问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员工对标准的认识程度及正确度。四是委托社会力量对试点单位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促进标准的不断完善。几年来,我市试点承担单位对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实施率分别达到100%和90%。

5.改进标准,控制关键点

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是开放的、敞开的,需要不断进行充实与完善。《太原市循环经济标

准体系》就实施与改进进行了专门的规定。在实践过程中,注重标准体系的关键点,有效进行标准制修订、实施与改进工作。各试点单位不仅注重利用多种形式对标准进行宣传与贯彻,更加注重对实施效果的评价与改进,通过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标准体系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标准体系的依据。通过对标准的不断改进,实现了标准的PDCA 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推动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螺旋式上升。

(三)强化两个翅膀,以人力资源与信息平台相结合,高效推进试点市创建

1.稳步推进循环经济标准化队伍建设

加强学习、锻造队伍。太原市聘请清华大学、中科院、国家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

学者组成我市的智囊团队,多次在各部门、各单位就试点工作进行深入、详细的讲解、培训。先后有1000余人次参加了相关的系列培训,标准化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根据试点企业的实际需求,太原市编撰的《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建设指导手册》,为相关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学习了解循环经济标准化化相关的基础知识、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等内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太原市出台鼓励政策,支持引进现代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标准化专业人才,特别是国际型标准化人才。一系列的培训和保障,培养了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标准化建设专业队伍。

2.基本建成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平台

太原市的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该平台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板块:政策法

规、试点企业、应用技术、标准课堂、推进动态、标准体系建设等。同时,该平台具备以下功能:一是向用户提供统一的、高效的标准信息发布平台;二是向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查询功能;三是向用户提供全方位、大范围的标准化信息跟踪、研究、培训服务;四是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努力实现信息资源在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共享。平台建成后不断进行信息的更新与平台的维护工作,访问人数与日俱增,成为试点企业、园区以及社会各界进行标准查询、标准学习、标准跟踪的窗口,逐步实现太原市试点工作的信息资源共享。

(四)实现一个阶段性目标,以标准建设和法规建设相结合,迈出持续发展坚实一步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太原市先行先试、勇于探索,创建了“鹰式”工作模式;建立了系

统完整、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出台了职责明晰、部门协同推进的《太原市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了模块清晰、内容全面的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平台;锻造了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实操能力较强的循环经济标准化队伍;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认知度和参与度。2013年12月2日,国家标准委、发改委组织专家对太原市创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进行验收评估,验收评估专家组在现场调研、听取汇报、资料查询和质询的基础上,一致认为太原市全面完成了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创建任务,尤其是太原市发改委把《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纳入《太原市循环经济发展纲要(草案)》的制定中,注重标准建设和法规建设的耦合共进,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四 太原市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显著成效

(一)构建完整标准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太原市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把构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作为开展试点建设

的前提和基础,积极参与起草《山西省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该体系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对于推动全省范围的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示范带动效应显著,受到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科院、清华大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的认可。同时,在起草省级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太原市制定发布了《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太原市绿色焦化企业技术要求》、《太原市绿色学校》等涉及到建筑、卫生、教育、交通、社会管理等领域的45项绿色标准,从不同层面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

(二)积极争取标准话语权,提升企业知名度和权威性

鼓励技术先进的企业积极争取标准的话语权。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积极采用美国、

日本等国外先进标准22项,主持起草了《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 3280-2012)等22项国家标准和3项山西省循环经济标准地方标准;山西华顿实业有限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了《车用甲醇汽油(M85)》(GB/T 23799)等2项国家标准和3项甲醇燃料国家标准及2项能源行业标准。各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企业,紧跟时代步伐,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通过灵活的标准化活动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实现与国外先进技术标准的接轨,大力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权威性。

(三)凸显三大效益,推进太原市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

循环经济是一种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自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开展以

来,太原市在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效益显著,对太原市的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

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10年至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778.05亿元增加到2412.87 亿元; 万元GDP(按2010年可比价格计算) 电耗从1221.06 千瓦时下降至1059.79千瓦时,降低了13.2个百分点; 万元(按2010年可比价格计算)GDP 能耗(等价值)从1.40吨标煤下降至1.23吨标煤,降低了12.2个百分点;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从52.27%上升到53.77%;拆除543台分散燃煤锅炉,扩建2148万平方米集中供热;关停、淘汰或搬迁232家污染企业;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到标准;市区SO 2排放量明显减少,全年PM 2.5达标率54.5%,优良天数162天,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显著降低,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太原市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 太原市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体会

(一)注重标准化与思想认知的同步协调,强化“三个基本共识”,科学创建循环经济

标准化试点市

自2010年成为首个开展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建设的省会城市以来,太原市在不

断探索、多方寻策的过程中,注重标准化与思想认知的同步协调,强化“三个基本共识”:一是强化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共识。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创建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为提高社会公众对循环经济标准化的认知度和参与率,太原市积极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进社区进校园、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特色活动,广泛宣传循环经济标准化知识,为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强化牵头部门与协同部门之间的共识。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创建涉及领域宽,部门多,需要各部门认识一致才能全面推进。市质监局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讨论调研、出谋划策,并出台了《太原市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力,为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协同机制。三是强化专家团队与试点单位之间的共识。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创建是一项新生事物,为使各试点承担单位正确认识、顺利推进工作,太原市成立了由清华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通过集中培训、一对一辅导等形式对各单位进行系统培训,为试点市工作的纵深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注重标准化与人才队伍的同步协调,致力打造“五大团队”,为循环经济标准化

工作构建强大的人力资本支撑体系

人才是推进循环经济标准化的关键。太原市在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以人为本与循环经济标准化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循环经济标准化与人的同步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标准化人才在试点市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性、决定性和战略性作用。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在人力资本及智力支撑方面为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提供有力保证。致力打造“五大团队”:以政府部门为核心的高级管理团队,以多种媒体为核心的高级宣传团队,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核心的高级智囊团队,以龙头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核心的高级技术团队,以高技术工人、技师、高级技师为核心的高级技能团队。从领导、培养、选拔、吸引、使用和服务等六个方面着手,创新循环经济标准化人才工作机制,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构建强大的人力资本支撑体系。

(三)注重标准化与企业进步的同步协调,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助推企业跃升全球价值链高端

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核心组织是企业,而标准化又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试点建设的过程中,太原市始终注重标准化与企业进步的同步协调,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国际标准,严格要求企业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积极鼓励企业制订、采用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同时,指导企业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特点,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生产包装到流通销售全过程的企业标准体系,自觉应用标准化技术改善和优化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将标准贯彻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努力打造一批高标准的企业团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地位,促进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太原市在创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开拓,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创建“鹰式”工作模式高效推进工作,建立《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提供技术支持,搭建《太原市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圆满完成了国家赋予的建设任务,不断扩大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太原市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持续推进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实现良好开局。标准化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出:要加强规划、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新的历史时期,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标准化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太原市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过程中,在谱写中国梦的太原新篇章的进程中,标准化工作一定大有作为、大有可为。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挥标准化工作对产品质量的保障作用、治理能力提升的助推器作用、对市场运行的耦合器作用、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容纳器作用,助力太原“三个一流”建设,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努力把太原建成北京“副中心”。

创建“鹰式”工作模式

探索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创建之路

* 作者 赵敏

摘 要:

自2010年国家标准委、发改委联合批复太原市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以来, 太原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核心,以标准化为手段,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经验。本报告从太原市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背景及意义出发,对太原市通过创建“鹰式”工作模式、探索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创建之路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总结概括,并对创建过程中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提炼。

关键词:

循环经济标准化 试点市 “鹰式”工作模式

一 太原市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背景

(一)循环经济标准化是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标准化工作是促使循环经济发展成果固化提升、科学落实的有效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在多处提出要符合标准、执行标准,明确标准化的基础地位。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撑,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标准化这一有效手段。通过标准化这一有效手段,能充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率、加速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固化提升推广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经典模式和先进经验, 同时也能为为各级政府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依据和手段。因此,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创建活动,是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

(二)循环经济标准化是山西省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必然选择

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是山西省百年不遇的政策机遇。推进山西综改试验区的建设,要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加快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作为典型的老工业基地,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循环经济标准规范和政策体系,全面推进各类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循环化发展。当前,山西省正处在转型综改的关键时期,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构想,为标准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加大标准化战略实施是山西省转变发展思路、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传统* 作者,赵敏,太原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

产业的升级需要通过标准抬高门槛,新型产业需要通过标准抢占市场先机,安全环保需要通过标准守住底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要通过标准进行规范。要实现转型综改的目标,就必须把循环经济标准化作为突破口,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质量、提高效益、促进发展。

(三)循环经济标准化是太原市率先转型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

太原市自上世纪80年代被确定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以来,钢铁、煤炭、化工就成为

这个城市的主要构成部分,并使太原市形成了以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为特点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在此同时,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致使产业结构不协调的矛盾以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严重阻碍了太原市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加快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推动太原市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刻不容缓。促进太原率先转型,必须有效借助标准化作为一种经济管理和技术支撑的重要方式,走从资源驱动、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道路,实现由传统、粗放的“三高”发展模式向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跨越,从而增强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动循环经济在更深程度、更大范围上开展。总之,作为资源型和生态脆弱型省会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推动循环经济标准化,对加快太原市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具有比更为迫切的需要和更为重大的意义。

二 太原市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意义

太原是全国省会城市中首个被国家标准委、发改委联合批复同意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

点市创建的城市。旨在通过试点创建,探索出以市为单位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活动的工作模式、机制以及产生的效益等,为国家全面开展此项工作奠基础、探路子、提经验,更是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行积极的探索。

(一)循环经济标准化是各级政府有效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的总标尺

循环经济发展的程度可以作为丈量社会发展进步的尺度。对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科学

合理评估是各级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能有效指导循环经济以后的发展重点及方向。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避免“市场失灵”现象,各级政府作为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者,需要通过标准化这一制度表现的最高形式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制度保障。通过制定和完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利用资源综合利用指标、资源消耗指标等,用统一的、权威的评价指标对同一时点上不同企业、不同园区、不同区域进行评价,或是纵向比较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循环经济发展效果,对各地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进行全方位的定量判断,是各级政府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因此,循环经济标准化是各级政府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有效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实现政府职能提质、增效、升级的总标尺。

(二)循环经济标准化是加快循环经济技术成果转化扩散的突破口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成果通过转化扩散可以成为直接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

发展,而标准化是加快技术成果转化扩散的突破口。但是,传统的标准化工作与科技工作是分离的,往往会造成技术成果很难及时上升为标准,进而影响到先进技术的扩散速度。循环经济的相关技术创新涉及到多个创新主体,如何使这些不同主体间更加便利地进行沟通和理解是发展循环经济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循环经济技术标准的制定可以推动不同主体间的合作创新,使循环经济上下游企业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继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循环经济创新成果在更大范围内的转化和推广,加快推动循环经济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所以说,循环经济标准化有利于将现有成熟的循环经济技术成果及时上升为标准,通过标准的制定、实施,有效地提质增效、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扩散。

(三)循环经济标准化是凸显太原市域整体试点带动效应的立足点

20世纪90年代,太原市被确立为清洁生产试点城市。在过去的几年里,联合国开发署

又把太原市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城市规划项目援助城市,国家和山西省也把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设在了太原。这些都说明,太原市在结构转型、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面临着急迫的任务和困难;也说明,如果太原在这些方面的试点能取得成功,将会在全国产生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事实上,就单个企业、单个园区或单个产业的循环经济标准化来看,全国不少地方都有了相对成熟的条件和工作基础,有些地方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而最需要进行的恰恰是以一个完整的城市为对象开展试点。虽然市域试点的难度较大,但却是当前循环经济标准化最需要开展的层面,也是标准化工作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太原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省会城市,率先立足于循环经济标准化开展区域性整体试点建设工作,发挥重要的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把试点工作尽快提升到区域性整体进展层面。

三 太原市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主要做法

太原市是全国首个开展综合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的省会城市,没有成熟的经验可

供借鉴、参考。为完成国家发改委和标准委赋予的建设任务,亦为了探索出一条以城市为单位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的创建之路,太原市大胆探索实践,多方调研寻策,创造性地确立了循环经济标准化“鹰式”工作模式,即抓住一个龙头(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壮大一个躯体(制定和实施标准)、强化两个翅膀(人才队伍建设与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一个阶段性目标(地方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循环经济健康、高效发展。

图1 “鹰式”工作模式图

(一)抓住一个龙头,以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相结合,持续牵引试点市创建

1.加强领导,制定实施方案

加强组织机构的领导力,保障试点工作稳步启航。为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太原市成

立了市长、副市长协同领导,市质监局、发改委、财政局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立足全市视角全面统筹部署。试点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太原市质监局,牵头组织

此项工作有序推进,其他试点单位也都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全面推动各单位试点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印发《推进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方案》,该方案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主要责任及任务分解、各个循环经济标准化环节的具体内容,同时对考核程序、考核内容进行逐层细化,并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工作方案的出台使得太原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方向清晰、任务明确,为在全市全面推动试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部门协同,出台联席制度

加强部门联动的协同力,保障试点工作全面开展。市质监局联合市经信委、发改委等相

关部门,出台了《太原市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良好的协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创建工作中的各项事宜,有步骤地对全市试点单位进行了调研、帮扶和指导,详细了解各单位的进展情况及在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帮助解决,为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联席制度的出台不仅为各部门协同作战、同舟共济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其他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拓展了契机。太原市在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以来,各部门之间形成了高度的契合力,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创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协同作战的氛围。

(二)壮大一个躯体,以制定和实施标准相结合,扎实支撑试点市创建

1.分析需求,找准空白点

按照太原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各试点单位提供

的标准体系现状,找准自身进行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构的空白点与需求点,在对收集的资料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太原市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工作方案》,确立了太原市构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思路,即分成市级、企业两个层面齐头并进推进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建设。市级层面上,把构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作为开展试点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制定了《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在企业层面上,分别从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四个领域精选了一批标准化基础好的企业,建立循环经济标准子体系。

2.摸清底数,站稳立足点

思路确立后,为确保体系建立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可扩展性等,太

原市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收集整理国内外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和现有标准,广泛学习循环经济标准化的先进经验;二是统计地方标准循环经济方面已发布的标准、待发布的标准,找准太原市仍需在哪些方面制定循环经济标准;三是摸清各试点企业的标准化现状,包括工作机构和人员配备等。在对收集的资料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太原实际需要,准确定位,搭建了《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框架,并与已发布的《太原市绿色标准体系》形成互补。

3.制定体系,强化契合点

制定《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与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

相契合、坚持与循环经济产业结构现状及未来的调整方向相契合、坚持与社会各界对标准体系的关注重点相契合,紧扣循环经济公共管理和产业链两大领域,采用纵横相结合的方式,分为市级和企业两部分。截止当前,该标准体系共采用国家标准689项、行业标准533项、地方标准37项;企业层面共采用国家标准700余项、行业标准550余项、地方标准50余项,制修订2000余项企业标准。

4.实施标准,明确着力点

制定标准的目的在于实施。太原市采取集中培训、现场辅导、随机提问、问卷调查等多

种措施,切实抓好循环经济标准的实施工作。一是根据标准内容进行有的放矢的培训,使各试点单位的各个员工都清楚地知道标准是怎样规定的,自己如何做就符合标准了。二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员工对实施的效果在第一时间形成报告,发现不足及时改进。三是采取随

机提问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员工对标准的认识程度及正确度。四是委托社会力量对试点单位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促进标准的不断完善。几年来,我市试点承担单位对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实施率分别达到100%和90%。

5.改进标准,控制关键点

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是开放的、敞开的,需要不断进行充实与完善。《太原市循环经济标

准体系》就实施与改进进行了专门的规定。在实践过程中,注重标准体系的关键点,有效进行标准制修订、实施与改进工作。各试点单位不仅注重利用多种形式对标准进行宣传与贯彻,更加注重对实施效果的评价与改进,通过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标准体系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改进标准体系的依据。通过对标准的不断改进,实现了标准的PDCA 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推动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螺旋式上升。

(三)强化两个翅膀,以人力资源与信息平台相结合,高效推进试点市创建

1.稳步推进循环经济标准化队伍建设

加强学习、锻造队伍。太原市聘请清华大学、中科院、国家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

学者组成我市的智囊团队,多次在各部门、各单位就试点工作进行深入、详细的讲解、培训。先后有1000余人次参加了相关的系列培训,标准化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根据试点企业的实际需求,太原市编撰的《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建设指导手册》,为相关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学习了解循环经济标准化化相关的基础知识、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等内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太原市出台鼓励政策,支持引进现代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标准化专业人才,特别是国际型标准化人才。一系列的培训和保障,培养了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标准化建设专业队伍。

2.基本建成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平台

太原市的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该平台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板块:政策法

规、试点企业、应用技术、标准课堂、推进动态、标准体系建设等。同时,该平台具备以下功能:一是向用户提供统一的、高效的标准信息发布平台;二是向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查询功能;三是向用户提供全方位、大范围的标准化信息跟踪、研究、培训服务;四是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努力实现信息资源在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共享。平台建成后不断进行信息的更新与平台的维护工作,访问人数与日俱增,成为试点企业、园区以及社会各界进行标准查询、标准学习、标准跟踪的窗口,逐步实现太原市试点工作的信息资源共享。

(四)实现一个阶段性目标,以标准建设和法规建设相结合,迈出持续发展坚实一步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太原市先行先试、勇于探索,创建了“鹰式”工作模式;建立了系

统完整、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出台了职责明晰、部门协同推进的《太原市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了模块清晰、内容全面的循环经济标准化信息平台;锻造了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实操能力较强的循环经济标准化队伍;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认知度和参与度。2013年12月2日,国家标准委、发改委组织专家对太原市创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进行验收评估,验收评估专家组在现场调研、听取汇报、资料查询和质询的基础上,一致认为太原市全面完成了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创建任务,尤其是太原市发改委把《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体系》纳入《太原市循环经济发展纲要(草案)》的制定中,注重标准建设和法规建设的耦合共进,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四 太原市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显著成效

(一)构建完整标准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太原市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把构建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作为开展试点建设

的前提和基础,积极参与起草《山西省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该体系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对于推动全省范围的循环经济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示范带动效应显著,受到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科院、清华大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的认可。同时,在起草省级标准体系的基础上,太原市制定发布了《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体系》,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太原市绿色焦化企业技术要求》、《太原市绿色学校》等涉及到建筑、卫生、教育、交通、社会管理等领域的45项绿色标准,从不同层面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

(二)积极争取标准话语权,提升企业知名度和权威性

鼓励技术先进的企业积极争取标准的话语权。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积极采用美国、

日本等国外先进标准22项,主持起草了《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GB/T 3280-2012)等22项国家标准和3项山西省循环经济标准地方标准;山西华顿实业有限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了《车用甲醇汽油(M85)》(GB/T 23799)等2项国家标准和3项甲醇燃料国家标准及2项能源行业标准。各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企业,紧跟时代步伐,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通过灵活的标准化活动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实现与国外先进技术标准的接轨,大力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权威性。

(三)凸显三大效益,推进太原市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

循环经济是一种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自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开展以

来,太原市在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效益显著,对太原市的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

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10年至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778.05亿元增加到2412.87 亿元; 万元GDP(按2010年可比价格计算) 电耗从1221.06 千瓦时下降至1059.79千瓦时,降低了13.2个百分点; 万元(按2010年可比价格计算)GDP 能耗(等价值)从1.40吨标煤下降至1.23吨标煤,降低了12.2个百分点;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从52.27%上升到53.77%;拆除543台分散燃煤锅炉,扩建2148万平方米集中供热;关停、淘汰或搬迁232家污染企业;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到标准;市区SO 2排放量明显减少,全年PM 2.5达标率54.5%,优良天数162天,空气污染综合指数显著降低,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为太原市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 太原市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体会

(一)注重标准化与思想认知的同步协调,强化“三个基本共识”,科学创建循环经济

标准化试点市

自2010年成为首个开展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建设的省会城市以来,太原市在不

断探索、多方寻策的过程中,注重标准化与思想认知的同步协调,强化“三个基本共识”:一是强化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共识。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创建需要社会各方的支持,为提高社会公众对循环经济标准化的认知度和参与率,太原市积极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进社区进校园、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特色活动,广泛宣传循环经济标准化知识,为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强化牵头部门与协同部门之间的共识。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创建涉及领域宽,部门多,需要各部门认识一致才能全面推进。市质监局多次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讨论调研、出谋划策,并出台了《太原市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力,为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协同机制。三是强化专家团队与试点单位之间的共识。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创建是一项新生事物,为使各试点承担单位正确认识、顺利推进工作,太原市成立了由清华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通过集中培训、一对一辅导等形式对各单位进行系统培训,为试点市工作的纵深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注重标准化与人才队伍的同步协调,致力打造“五大团队”,为循环经济标准化

工作构建强大的人力资本支撑体系

人才是推进循环经济标准化的关键。太原市在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以人为本与循环经济标准化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循环经济标准化与人的同步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标准化人才在试点市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性、决定性和战略性作用。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在人力资本及智力支撑方面为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提供有力保证。致力打造“五大团队”:以政府部门为核心的高级管理团队,以多种媒体为核心的高级宣传团队,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核心的高级智囊团队,以龙头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核心的高级技术团队,以高技术工人、技师、高级技师为核心的高级技能团队。从领导、培养、选拔、吸引、使用和服务等六个方面着手,创新循环经济标准化人才工作机制,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构建强大的人力资本支撑体系。

(三)注重标准化与企业进步的同步协调,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地位,助推企业跃升全球价值链高端

开展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核心组织是企业,而标准化又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试点建设的过程中,太原市始终注重标准化与企业进步的同步协调,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国际标准,严格要求企业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积极鼓励企业制订、采用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同时,指导企业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特点,建立健全从产品设计、生产包装到流通销售全过程的企业标准体系,自觉应用标准化技术改善和优化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将标准贯彻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努力打造一批高标准的企业团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地位,促进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

太原市在创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开拓,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创建“鹰式”工作模式高效推进工作,建立《太原市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提供技术支持,搭建《太原市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圆满完成了国家赋予的建设任务,不断扩大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太原市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持续推进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实现良好开局。标准化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出:要加强规划、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新的历史时期,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标准化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太原市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过程中,在谱写中国梦的太原新篇章的进程中,标准化工作一定大有作为、大有可为。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发挥标准化工作对产品质量的保障作用、治理能力提升的助推器作用、对市场运行的耦合器作用、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容纳器作用,助力太原“三个一流”建设,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努力把太原建成北京“副中心”。


    相关文章

    忻州市创建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

    忻州市创建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 一.忻州市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 自然资源条件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北邻大同.朔州.南毗太原,西隔黄河与陕西.内蒙相望,东以太行山与河北省接壤.忻州市南.西.北三面环山.南有系舟山.阴山,属太行山支 ...

    太原市教育局2014年工作要点

    xx年是全面落实太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xxx"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全市人民整体受教育水平为目标,全面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继续深化改革,提升质量, ...

    山西十二五规划[1]

    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

    城市节水工作情况总结

    2011成都市城市节水工作在市水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市委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发展战略为中心, 以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定位为要求,坚持节水工作“为城乡发展服务,为用水单位服务”的思想 ...

    2013年城市节水工作情况总结

    xx成都市城市节水工作在市水务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市委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发展战略为中心, 以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定位为要求,坚持节水工作“为城乡发展服务,为用水单位服务”的思想,努 ...

    关于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2010年实施方案

    转发省经信委等部门关于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201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浙政办发[2010]69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省经信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关于<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2010年实施方案& ...

    中原经济区规划(正式版)

    中原经济区规划 (2012-2020年)国家发改委 (正式版)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发展优势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战略定位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空间布局 第一节 打造核心 ...

    2011年山西省经济工作会议举要山西日报

    2011年山西省经济工作会议举要 山西日报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27日至28日在太原召开.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以及"十一五"时期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1 ...

    重点治理保发展 服务企业谋共赢(铁路护路联防)

    企业的繁荣发展,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得益于企业周边环境的良好建设,得益于社会大环境的和谐稳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经济利益格局与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断提高促进改革发展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