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工作感想汇报

这不是我第一次踏上大西北的土地,如果说一年前的甘肃之旅带给我的是“驻足苍茫天地间”的感慨与赞叹,那么这次宁夏支教之行留给我的是真真实实的情感交流、生活体验,和强烈的思想冲击。短短八天时间,我体验到农村生活的朴实平淡,也了解了农村生活的大致现状;我感受到西部农村教育的蓬勃发展,也发现了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我读懂了孩子们渴望的眼神,乡民们亲切的乡音,也深深体会到大西北的热情好客和浓郁文化……8天,这片土地留给了我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这里的人民教会了我人生中的另一课。

在火车上颠簸了28个小时后到达固原,随后在汽车上摇摆了近5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西吉,我们即遭遇了农村生活第一波冲击弹——骤降的气温,估计2度左右的室外气温,和出发地上海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临时添加的衣物依旧抵不住这股寒流,但是支教实践队的每个人都有着火一般的激昂和热情:西吉,我们来了!

从到达三河中学的那刻起,我们就没有片刻闲着,一切按计划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抵达学校的当天下午,我们就与三河中学的学生会干部进行了座谈。从预备班到初三共二十多名学生干部就学生工作、活动和学习等方面提出问题,包括如何团结学生会内部?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读书好?等等,应该说,有些问题比较具体实在,比如文艺部一个干部问学生们都很喜欢唱歌,学生会如何举办一场歌唱比赛?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但是,显然,我采用了大学活动的那一套思路,很多环节和部门对于这里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当女孩眨巴着眼睛不解地望着我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讲得太艰深了,我用一个大学生的思维和一个大学生的语言同一个生涩的初中生交流,肯定会出问题。老大也提出应该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话语来与孩子们交谈。在后面的谈话说,我就注意了自己的语言、语气和语速,力争以和蔼的亲切的简单的平实的话语让这些学生们能听懂。除了这些,我还就一些实际问题谈了我在他们这个年龄段碰到这些问题的感想和采取的措施,这样能让他们感觉更亲切,消除距离感和陌生感,因为我也曾经切切实实经历过他们现在所经历的这些,我也是从他们这个年龄成长起来的,我和他们之间应该有很多的共同话题,我和他们之间应该有很多的共鸣。这样的姿态使得后来的交流更加流畅和无拘无束,孩子们是美好的单纯的,他们愿意和你一起分享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感受和他们的心情,愿意让你适时地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来,这种容纳接受能力是值得我们很多成年人反省和学习的。

当然,相比一些具体职位上的学生干部提的一些比较具体实际的问题,有些学生提的问题就比较抽象泛泛了,比如怎样才能为学生服务?怎样能让同学负起自己的责任?等等,我无意批评,但是我认为上述问题的提出者显然缺乏深入的独立的思考,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希望学生会能负起服务学生的责任,学生能对自己负责,他们有这种不错的想法,却不能够独立地思考出落实这些想法的实际事物,更不用谈创新二字,这一问题并不是只有农村教育才面临的困境,而是整个中国教育面临的困境。经常听到一些人说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的差别在于中国孩子有强大的应试能力,却缺乏实际的行动能力。我以为这只是表象,深究起来,中国孩子缺乏行动能力实际是源于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灌输式教育固然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积聚大量知识,但是这些只是老师的知识,并不是学生自己的,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巨大的依赖心理,认为知识不用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思考,自然而然就会有人送到手边。这种教育模式产生了大量的卷面分数奇高,实践能力奇差,思维僵化的所谓优等生,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说起上课,实在是让我深感自豪的事情,我在三河中学的第二天,上了两堂课,共计4个小时,让我真正当了回老师,我赢得了校长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我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我上的第一堂课,“世界著名建筑abc”,借助多媒体教室先进的设备,我带领学生们踏上了一次神奇之旅,这趟旅行让学生们了解世界上各种建筑风格,欣赏品味不同风格的建筑作品,自己动手和世界经典建筑来个零距离接触。

这是一堂相当有趣的课,相信在很长时间之后依旧会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这么说,这是一堂结合实践的建筑鉴赏课,一堂结合理论的劳技课,给学生们带去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和观念。三河中学虽是西吉地区教学硬件设施数一数二的中学,但是很多教学理念和方法依旧显得陈旧且僵硬,注重基础学科的培训,却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我的这堂课虽然只能带去一时的新鲜,让学生们体验到一时的成就感,但是这种尝试已经显示出它的优势,百分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如何将知识转化为成果这一实际情况中来,让他们获得一种认同感和成就感,让他们了解小组合作的意义,学会交流,学会分享,学会共同承担。

每一个问题都有学生积极举手回答,我试图引导学生们将刚刚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建筑鉴赏中,让他们说说这个建筑的风格和给人的视觉感受,接受能力强和快是这里的学生给我的普遍感受,他们可能并不了解一句话、一个理念背后的深层含义,但是他们已经开始用他们的小脑袋努力地去思维,用心去感受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当我们进行到实践环节,当我说“同学们,接下来就是show time,你们将向我展示你们的能力与才华,将刚刚我提到的所有世界经典建筑变为现实,变成真真实实的可以触摸的模型,然后集体陈列在校陈列室,作为永久的教学展示”整个班级都沸腾了,我看到孩子们散发着光芒的双眼,和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嘴巴,不禁感慨一种新鲜事物,一个全新理念的强大力量。学生们迅速地分好了组,开始运用智慧创造属于他们的作品。
鉴于纸模作品有难易,有些小组完成得较为迅速,最复杂的泰姬陵则一直拖到下课后一段时间才出炉,anyway,看到镜头前孩子们洋溢着幸福的笑靥,孩子们看着作品并作介绍时自豪的神情,我打心眼里替他们骄傲。在这里,我想把掌声送给所有参与这堂课的学生们,你们是最棒的,you deserve it!

课后,我找到了三河中学的张校长,向他申请将所有的学生作品摆放在学校的陈列室中,校长欣然同意了。在他看到学生的作品后,更是大吃一惊,连连追问我这真是的是这些学生做的么?你做过什么指导和帮助么?我笑着回答我之前就是做了些背景资料的介绍,具体的操作都是学生们根据图纸独立完成的。看的出,在我介绍作品的时候,身为校长,他是多么地为自己的这些学生们感到自豪啊,张校长说他们这里的孩子其实都挺有灵气,可惜很多孩子得不到合适的指导和长远的发展。我感到他字里行间的一丝无奈,是的,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性导致农村教育只能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寻求艰难的发展,即使现在国家重视了,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得以快速提高和发展,但终究很多软件和实质性的东西仍徘徊不前。因此,我们此次的支教之行,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反映一下当地的教学和生活状况,更多的是要通过借鉴我们这些相对发达地区曾经走过的道路,结合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农村的教育指引出一个合适的方向与一条有生命力的道路。

第二堂课,走进交响乐的殿堂,一次听觉的盛宴,引领学生们走进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

首先要感谢三河中学校长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原本就不算小的多媒体教室坐了近三个班级的学生,全部满座,甚至还有学生得坐加座,如此大规模、高参与度的课程对于第一次支教上课的我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可以想象,被这么多双眼睛追随着,被这么多只耳朵倾听着,被这么多颗强烈渴求知识的心灵包围着的感觉是多么的奇妙啊。看着这满满一课堂的学生们,我告诉自己要尽自己所能,把交响音乐的美妙传递给这些孩子,也许课后他们忘记了我曾说过的那些音乐术语,也许日后被询问起来他们不能给出一个关于交响音乐的合理定义,但是,他们能在听到音乐时让自己的想象和思想自由翱翔,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那一刹那的强烈的真实的感受,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心满意足的欣喜和骄傲,因为我努力地将音乐植根于孩子们纯洁的心中,静静等候他们对于音乐感受与领悟之花绽放出绚烂的光芒。

因为时间缘故,我没有做ppt,但是我制作了发给学生们的课件,这份课件涵盖了我上课要讲的全部重点内容,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份课件能作为学生们日后回忆交响乐鉴赏的重要媒介和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拓展。

利用上课前的一点时间,我先让学生们浏览一下我发下去的课件,以便更好地了解上课的内容,看着孩子们埋头读书的认真劲,我感受到知识的无穷魅力和孩子们渴望知识的心。说实在的,在上课前我挺担心课堂的互动情况,因为毕竟我这堂课要讲的内容孩子们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片完全陌生的领域,这是一个完全新鲜的事物,他们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接受?他们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了解?这些问题我在上课前无从回答,也异常担心。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孩子,是这个世界最有激情的群体,是知识与真理得以延续的力量,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财富。这群学生们的课堂表现非常活跃,每一个问题问下去,我的耳边就想起此起彼伏的迫切声音,“老师,我来回答”,“老师,我知道”,“老师,叫我,叫我”…….此次此刻,我最头痛的问题变成了在这么多只举起的手中究竟挑哪只。诚然,只要回答问题就能拿到美国明信片,彩色铅笔或是校徽院徽的奖励手段固然起到不小的激励作用,但是,学生们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用心感受才是课堂表现踊跃积极的最主要原因。

我提的问题有些是关于我之前所说的一些知识性内容的提问,就是“回忆知识”或是“复习知识”,有些是对于我即将讲的并且出现在课件上的知识的提问,就是“预习知识”,有些是课件上没有我也没有讲过的知识的提问,就是“拓展知识”,还有些是对于音乐感受的提问。就是“实践知识”。应该说,前两种是考验学生最基础的

这不是我第一次踏上大西北的土地,如果说一年前的甘肃之旅带给我的是“驻足苍茫天地间”的感慨与赞叹,那么这次宁夏支教之行留给我的是真真实实的情感交流、生活体验,和强烈的思想冲击。短短八天时间,我体验到农村生活的朴实平淡,也了解了农村生活的大致现状;我感受到西部农村教育的蓬勃发展,也发现了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我读懂了孩子们渴望的眼神,乡民们亲切的乡音,也深深体会到大西北的热情好客和浓郁文化……8天,这片土地留给了我一份宝贵的思想财富,这里的人民教会了我人生中的另一课。

在火车上颠簸了28个小时后到达固原,随后在汽车上摇摆了近5个小时后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西吉,我们即遭遇了农村生活第一波冲击弹——骤降的气温,估计2度左右的室外气温,和出发地上海相比,简直是冰火两重天。临时添加的衣物依旧抵不住这股寒流,但是支教实践队的每个人都有着火一般的激昂和热情:西吉,我们来了!

从到达三河中学的那刻起,我们就没有片刻闲着,一切按计划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抵达学校的当天下午,我们就与三河中学的学生会干部进行了座谈。从预备班到初三共二十多名学生干部就学生工作、活动和学习等方面提出问题,包括如何团结学生会内部?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读书好?等等,应该说,有些问题比较具体实在,比如文艺部一个干部问学生们都很喜欢唱歌,学生会如何举办一场歌唱比赛?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答,但是,显然,我采用了大学活动的那一套思路,很多环节和部门对于这里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当女孩眨巴着眼睛不解地望着我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讲得太艰深了,我用一个大学生的思维和一个大学生的语言同一个生涩的初中生交流,肯定会出问题。老大也提出应该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话语来与孩子们交谈。在后面的谈话说,我就注意了自己的语言、语气和语速,力争以和蔼的亲切的简单的平实的话语让这些学生们能听懂。除了这些,我还就一些实际问题谈了我在他们这个年龄段碰到这些问题的感想和采取的措施,这样能让他们感觉更亲切,消除距离感和陌生感,因为我也曾经切切实实经历过他们现在所经历的这些,我也是从他们这个年龄成长起来的,我和他们之间应该有很多的共同话题,我和他们之间应该有很多的共鸣。这样的姿态使得后来的交流更加流畅和无拘无束,孩子们是美好的单纯的,他们愿意和你一起分享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感受和他们的心情,愿意让你适时地参与到他们的生活中来,这种容纳接受能力是值得我们很多成年人反省和学习的。

当然,相比一些具体职位上的学生干部提的一些比较具体实际的问题,有些学生提的问题就比较抽象泛泛了,比如怎样才能为学生服务?怎样能让同学负起自己的责任?等等,我无意批评,但是我认为上述问题的提出者显然缺乏深入的独立的思考,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他们希望学生会能负起服务学生的责任,学生能对自己负责,他们有这种不错的想法,却不能够独立地思考出落实这些想法的实际事物,更不用谈创新二字,这一问题并不是只有农村教育才面临的困境,而是整个中国教育面临的困境。经常听到一些人说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的差别在于中国孩子有强大的应试能力,却缺乏实际的行动能力。我以为这只是表象,深究起来,中国孩子缺乏行动能力实际是源于他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灌输式教育固然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积聚大量知识,但是这些只是老师的知识,并不是学生自己的,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巨大的依赖心理,认为知识不用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思考,自然而然就会有人送到手边。这种教育模式产生了大量的卷面分数奇高,实践能力奇差,思维僵化的所谓优等生,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说起上课,实在是让我深感自豪的事情,我在三河中学的第二天,上了两堂课,共计4个小时,让我真正当了回老师,我赢得了校长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我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我上的第一堂课,“世界著名建筑abc”,借助多媒体教室先进的设备,我带领学生们踏上了一次神奇之旅,这趟旅行让学生们了解世界上各种建筑风格,欣赏品味不同风格的建筑作品,自己动手和世界经典建筑来个零距离接触。

这是一堂相当有趣的课,相信在很长时间之后依旧会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这么说,这是一堂结合实践的建筑鉴赏课,一堂结合理论的劳技课,给学生们带去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和观念。三河中学虽是西吉地区教学硬件设施数一数二的中学,但是很多教学理念和方法依旧显得陈旧且僵硬,注重基础学科的培训,却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我的这堂课虽然只能带去一时的新鲜,让学生们体验到一时的成就感,但是这种尝试已经显示出它的优势,百分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如何将知识转化为成果这一实际情况中来,让他们获得一种认同感和成就感,让他们了解小组合作的意义,学会交流,学会分享,学会共同承担。

每一个问题都有学生积极举手回答,我试图引导学生们将刚刚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建筑鉴赏中,让他们说说这个建筑的风格和给人的视觉感受,接受能力强和快是这里的学生给我的普遍感受,他们可能并不了解一句话、一个理念背后的深层含义,但是他们已经开始用他们的小脑袋努力地去思维,用心去感受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当我们进行到实践环节,当我说“同学们,接下来就是show time,你们将向我展示你们的能力与才华,将刚刚我提到的所有世界经典建筑变为现实,变成真真实实的可以触摸的模型,然后集体陈列在校陈列室,作为永久的教学展示”整个班级都沸腾了,我看到孩子们散发着光芒的双眼,和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嘴巴,不禁感慨一种新鲜事物,一个全新理念的强大力量。学生们迅速地分好了组,开始运用智慧创造属于他们的作品。
鉴于纸模作品有难易,有些小组完成得较为迅速,最复杂的泰姬陵则一直拖到下课后一段时间才出炉,anyway,看到镜头前孩子们洋溢着幸福的笑靥,孩子们看着作品并作介绍时自豪的神情,我打心眼里替他们骄傲。在这里,我想把掌声送给所有参与这堂课的学生们,你们是最棒的,you deserve it!

课后,我找到了三河中学的张校长,向他申请将所有的学生作品摆放在学校的陈列室中,校长欣然同意了。在他看到学生的作品后,更是大吃一惊,连连追问我这真是的是这些学生做的么?你做过什么指导和帮助么?我笑着回答我之前就是做了些背景资料的介绍,具体的操作都是学生们根据图纸独立完成的。看的出,在我介绍作品的时候,身为校长,他是多么地为自己的这些学生们感到自豪啊,张校长说他们这里的孩子其实都挺有灵气,可惜很多孩子得不到合适的指导和长远的发展。我感到他字里行间的一丝无奈,是的,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性导致农村教育只能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寻求艰难的发展,即使现在国家重视了,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得以快速提高和发展,但终究很多软件和实质性的东西仍徘徊不前。因此,我们此次的支教之行,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反映一下当地的教学和生活状况,更多的是要通过借鉴我们这些相对发达地区曾经走过的道路,结合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农村的教育指引出一个合适的方向与一条有生命力的道路。

第二堂课,走进交响乐的殿堂,一次听觉的盛宴,引领学生们走进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

首先要感谢三河中学校长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原本就不算小的多媒体教室坐了近三个班级的学生,全部满座,甚至还有学生得坐加座,如此大规模、高参与度的课程对于第一次支教上课的我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可以想象,被这么多双眼睛追随着,被这么多只耳朵倾听着,被这么多颗强烈渴求知识的心灵包围着的感觉是多么的奇妙啊。看着这满满一课堂的学生们,我告诉自己要尽自己所能,把交响音乐的美妙传递给这些孩子,也许课后他们忘记了我曾说过的那些音乐术语,也许日后被询问起来他们不能给出一个关于交响音乐的合理定义,但是,他们能在听到音乐时让自己的想象和思想自由翱翔,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那一刹那的强烈的真实的感受,对我来说,就是一种心满意足的欣喜和骄傲,因为我努力地将音乐植根于孩子们纯洁的心中,静静等候他们对于音乐感受与领悟之花绽放出绚烂的光芒。

因为时间缘故,我没有做ppt,但是我制作了发给学生们的课件,这份课件涵盖了我上课要讲的全部重点内容,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份课件能作为学生们日后回忆交响乐鉴赏的重要媒介和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拓展。

利用上课前的一点时间,我先让学生们浏览一下我发下去的课件,以便更好地了解上课的内容,看着孩子们埋头读书的认真劲,我感受到知识的无穷魅力和孩子们渴望知识的心。说实在的,在上课前我挺担心课堂的互动情况,因为毕竟我这堂课要讲的内容孩子们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片完全陌生的领域,这是一个完全新鲜的事物,他们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接受?他们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了解?这些问题我在上课前无从回答,也异常担心。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孩子,是这个世界最有激情的群体,是知识与真理得以延续的力量,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财富。这群学生们的课堂表现非常活跃,每一个问题问下去,我的耳边就想起此起彼伏的迫切声音,“老师,我来回答”,“老师,我知道”,“老师,叫我,叫我”…….此次此刻,我最头痛的问题变成了在这么多只举起的手中究竟挑哪只。诚然,只要回答问题就能拿到美国明信片,彩色铅笔或是校徽院徽的奖励手段固然起到不小的激励作用,但是,学生们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用心感受才是课堂表现踊跃积极的最主要原因。

我提的问题有些是关于我之前所说的一些知识性内容的提问,就是“回忆知识”或是“复习知识”,有些是对于我即将讲的并且出现在课件上的知识的提问,就是“预习知识”,有些是课件上没有我也没有讲过的知识的提问,就是“拓展知识”,还有些是对于音乐感受的提问。就是“实践知识”。应该说,前两种是考验学生最基础的


    相关文章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之三下乡感想

    8月18日,早上7点踏上了前往河源连平县的旅程。经过4、5个小时的颠簸我们23位队员带着疲惫却兴奋的心情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上坪中学。踏上河源的土地,感觉到熟悉,这里的环境给我的感觉是不陌生,我也是农村的孩子,河源的环境给我一种回到家乡的 ...

    支教见习心得感想

    支教结束了,我所带班的学生为我唱了一首歌送别,从第一个音节起,我眼眶就红了.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那些"披荆斩棘"的路,那些洒下血汗的路,都成了一串串耀眼的珍珠.闪闪发光.感谢市教委和学院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支教的日子将 ...

    暑假支教总结感想-用爱与责任为青春插上翅膀

    他们是父母心中需要呵护的"90后",却打地铺.吃馒头,在农民子弟学校度过了26个炎日:他们是众人眼中自我个性的"90后",却团结协作,成功为农民工子弟募集书包并完成多个公益活动:他们是老师口中缺乏责任 ...

    暑期三下乡志愿者服务队心得感想

    为期15天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已经结束了.这是活动结束第二天,我已经回到家里了,但总感觉家里的这份寂静来得太突然.周围一下子都变得好安静,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舍友们.队友们.此刻我就静静地坐下来,回忆着与孩子们愉悦相处.在广播站认真广播.与 ...

    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

    这个暑假是我们这些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人最有意义的一个暑假。虽然我们放弃了舒适的生活和轻松的暑假,但是却收获了更多,也成熟了很多。第一次深入农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民的淳朴和热情,第一次登上讲台,第一次亲见村娃对知识的强烈渴求,第一次明 ...

    暑期社会实践的要求

    关于做好20nn年大学生暑期社会 实践活动的通知 二.开展"让青春之火照亮希望之星"支教服务活动 此项目由校团委组织委托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理工学院.旅游管理学院3个二级学院团委实施,经费根据省里要求和组队规模定,不占各 ...

    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支教感想

    短短的15天社会实践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等不及我们仔细去回味.去感想,但我们每个人都很珍惜这次难忘的人生旅程,我们会永远记住镇原这个贫困的小山区,记住这里和蔼可亲的村民和聪明可爱的孩子们,记住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一幕幕--虽然 ...

    大学生三下乡支教支农的感想

    三下乡,曾经梦想经历的已经成为现实,令人回忆的是一群怀着热情和爱心的同学在山区中奋斗的身影.令人感动的是朴实而热情的孩子给我们带路.令人深思的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在经济发达的xx也有这样落后贫穷的地区. 还记得那一天,坐着六个多钟头的客 ...

    个人支教总结感想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类似的实践活动,从开始加入实践团队到实践圆满结束这两个多月里,我一直兴奋不已,从策划、申报项目到实践活动前期、中期、后期的各个过程中,每一个大大小小的环节中都充满着大大小小的挑战,时时刻刻考验着每一位队员,每一环节体现着整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