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_[将相和]

《将相和》

第一课时 五年级

(一)明确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加点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4.分析第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多音字练习导入,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将相和》,就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3.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幻灯,组词:)

(2)解词: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诚意:真心。

绝口: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抵御:抵挡,抵抗。

推辞:谦让不干。

理屈: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屈,理亏。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人卞和氏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3)质疑问难,教师巡视、点拨。

4.初读课文,学生自悟。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不足。

(2)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①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②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5.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6.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整理: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整理: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③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7.看图讲述,训练表达。

打出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1,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故事能力。进一步了解蔺相如是个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人。

8.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五)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将相和》

第一课时 五年级

(一)明确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加点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4.分析第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多音字练习导入,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将相和》,就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3.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幻灯,组词:)

(2)解词:

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诚意:真心。

绝口: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抵御:抵挡,抵抗。

推辞:谦让不干。

理屈: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屈,理亏。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完璧归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人卞和氏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3)质疑问难,教师巡视、点拨。

4.初读课文,学生自悟。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不足。

(2)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①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②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5.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6.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整理: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整理: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③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7.看图讲述,训练表达。

打出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1,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故事能力。进一步了解蔺相如是个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人。

8.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五)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相关文章

    将相和(教案

    公开课<18.将相和(第二课时)>说课稿 教师: <将相和>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赞扬了蔺相如和廉颇 ...

    将相和教案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十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召集.大臣.允诺.廉颇.抵御. 侮辱.拒绝.战袍.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2.通过课本剧表演,加深课文了解. 3.了解课文内容,品析蔺相如.廉颇性格特点. 4. ...

    7.丝竹相和1高中音乐教案

    第七节<丝竹相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二)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 乐中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辨别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 ...

    将相和学习体会

    这个星期,我学完了这篇课文,从中受到了许多教益.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表现了蔺相如的临危不惧,足智多谋和顾全大局,注意团结的品质,赞扬了廉颇知 ...

    微课听课有感

    教学模式真是百花齐放 ---4月28日区教委听微课有感 京开路第一小学 赵玉花 4月28日上午,我有幸去倾听了区教委组织的微课比赛,听完后,就有所思,又有所感,打开电脑,写下了这篇教育随笔. 微课是今年来特别新潮的一个教育名词,如果谁能讲一 ...

    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

    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 从2001年开始,全国统考课程<大学语文(专.本科)>的试题结构和内容作了部分调整.调整后的考题更强调对考生能力的测试,特别是应用能力的测试.<大学语文(专.本科)>作文试题由过去的 ...

    小学高级教师事迹材料:一片丹心育桃李 三尺讲台绘青春

     xx,女,xx年xx月出生,xx年xx月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州级学习型教师。从教以来,该同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师德高尚,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她热爱教育,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先后取得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成为新一代 ...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目录 小学语文北京版第十一册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目录 小学语文北京版第十一册(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1 开国大典 2 枣核 3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4 钱学森归国 第二单元 5 天然动物园漫游记 6 城市的标志 7 黄河之水天上来 8 地球万岁 第三单元 9 ...

    书香班级事迹材料

    践行阅读 品闻书香 马口镇中心小学五年级(1)班 "书声婉转延绵,绕梁三日不绝".书中可以品味亘古的精华,可以咀嚼芳香.读书使人灵秀聪慧,读书令人识趣明礼.欧阳修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对于一个学生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