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教学设计 [转]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内容解析

本章学习第三种全等变换──旋转.在第一节学习了什么是旋转,以及旋转的性质等基本知识,它不但为研究图形的变换储备了知识,而且为研究图形的旋转提供了研究方式和同样的操作手段.我们本节课研究的是一类特殊的旋转──中心对称及其性质.

通过旋转变换引入中心对称的概念,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思考”内容,从旋转的角度观察23.2-1和23.1-2中两个图形的关系,既能让学生感受旋转变换与中心对称的紧密联系,体会中心对称的特殊性,又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心对称的意义和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中心对称的性质,并且应用中心对称的性质作一个图形关于某点的中心对称图形.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中心对称的定义及性质的应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

(2)探索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以及会利用性质作中心对称的图形.

2.目标解析

(1)本节课通过旋转变换引入中心对称的概念,学生通过观察旋转角度的变化认识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当旋转角为

学生明确中心对称是一种特殊的旋转.

(2)学生类比旋转的性质,在操作中体会中心对称的性质,可由学生自行归纳中心对称的性质;根据成中心对称的性质,在作一个多边形关于某点的中心对称图形时,只要画出多边形的各个顶点关于已知点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各点即可.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第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旋转变换的基础知识,利用直观性的演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心对称的一些性质,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心对称的特殊性.但是这些直观的性质要用几何方法来说明或者证明,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突破这一难点,需要利用旋转的知识和三角形的全等加以证明,让学生通过逻辑证明真正理解和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中心对称性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时,即定义为中心对称.使

问题1 图形的旋转的性质会随着旋转角的变化而变化吗?如果旋转角为有什么新的发现? 时,你【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本节课研究的内容与上一节课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恰好就是我们研究几何问题的其中一种方式:从一般到特殊.

2.观察感知,理解概念

问题2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4页的“思考”,根据内容请同学作图回答问题.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后,教师给出中心对称的描述性定义: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就叫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并明确中心对称与对称中心的区别.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旋转变换的角度去认识中心对称的概念,体现了中心对称与旋转变换之间的关系.这里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增强直观性的效果,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中心对称的性质.

问题3 阅读教材65页材料,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ABC与△全等吗?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作图,引导学生大胆猜想,结合旋转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全等知识证明有关中心对称的猜想正确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方法,由直观的观察、猜想再到严格的逻辑证明,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3.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例1 教材第65页的例题1.

4.巩固概念,学以致用

练习:教科书第66页练习1,2.

【设计意图】巩固性练习,同时检验学生对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的性质的掌握情况.

5.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谈谈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2)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多边形,两条对应边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6.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23.2页第1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如图△ABC与△ADE是成中心对称,点

点的对称点为点___ ,点是对称中心,点的对称点为点___ ,的对称点为点____ ;线段AB、AD长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中心对称的基本概念是否理解及对性质的掌握.

2.如图,已知:△ABC与△中心对称,怎样找出它们的对称中心点O呢?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中心对称的性质及对称中心的位置的确定的方法掌握情况.

3.判断正误: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

(2)两个全等的图形一定关于中心对称. ( )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全等形与中心对称图形关系的正确理解.

《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教学设计 [转]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中心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内容解析

本章学习第三种全等变换──旋转.在第一节学习了什么是旋转,以及旋转的性质等基本知识,它不但为研究图形的变换储备了知识,而且为研究图形的旋转提供了研究方式和同样的操作手段.我们本节课研究的是一类特殊的旋转──中心对称及其性质.

通过旋转变换引入中心对称的概念,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思考”内容,从旋转的角度观察23.2-1和23.1-2中两个图形的关系,既能让学生感受旋转变换与中心对称的紧密联系,体会中心对称的特殊性,又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心对称的意义和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中心对称的性质,并且应用中心对称的性质作一个图形关于某点的中心对称图形.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中心对称的定义及性质的应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

(2)探索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以及会利用性质作中心对称的图形.

2.目标解析

(1)本节课通过旋转变换引入中心对称的概念,学生通过观察旋转角度的变化认识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当旋转角为

学生明确中心对称是一种特殊的旋转.

(2)学生类比旋转的性质,在操作中体会中心对称的性质,可由学生自行归纳中心对称的性质;根据成中心对称的性质,在作一个多边形关于某点的中心对称图形时,只要画出多边形的各个顶点关于已知点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各点即可.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第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旋转变换的基础知识,利用直观性的演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心对称的一些性质,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心对称的特殊性.但是这些直观的性质要用几何方法来说明或者证明,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突破这一难点,需要利用旋转的知识和三角形的全等加以证明,让学生通过逻辑证明真正理解和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中心对称性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时,即定义为中心对称.使

问题1 图形的旋转的性质会随着旋转角的变化而变化吗?如果旋转角为有什么新的发现? 时,你【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本节课研究的内容与上一节课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恰好就是我们研究几何问题的其中一种方式:从一般到特殊.

2.观察感知,理解概念

问题2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4页的“思考”,根据内容请同学作图回答问题. 师生活动: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见解后,教师给出中心对称的描述性定义: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就叫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并明确中心对称与对称中心的区别.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旋转变换的角度去认识中心对称的概念,体现了中心对称与旋转变换之间的关系.这里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增强直观性的效果,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中心对称的性质.

问题3 阅读教材65页材料,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ABC与△全等吗?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作图,引导学生大胆猜想,结合旋转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全等知识证明有关中心对称的猜想正确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习几何的方法,由直观的观察、猜想再到严格的逻辑证明,体会数学的严谨性.

3.例题示范,学会应用

例1 教材第65页的例题1.

4.巩固概念,学以致用

练习:教科书第66页练习1,2.

【设计意图】巩固性练习,同时检验学生对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的性质的掌握情况.

5.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谈谈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2)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多边形,两条对应边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6.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23.2页第1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如图△ABC与△ADE是成中心对称,点

点的对称点为点___ ,点是对称中心,点的对称点为点___ ,的对称点为点____ ;线段AB、AD长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中心对称的基本概念是否理解及对性质的掌握.

2.如图,已知:△ABC与△中心对称,怎样找出它们的对称中心点O呢?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中心对称的性质及对称中心的位置的确定的方法掌握情况.

3.判断正误: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

(2)两个全等的图形一定关于中心对称. ( )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全等形与中心对称图形关系的正确理解.


    相关文章

    初中知识结构图

    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图(几何) 线段.角 线段 角 相交线.对顶角.邻角.补角 相交线 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概念及性质 相交.平行 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 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命题.公理.定理 三角形三边关 ...

    [等边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1

    等腰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Ⅰ. ...

    数学三考研大纲

    考研数学三考试大纲 姓名:曹辉 手机号:[1**********] 考试科目: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

    新人教版八年级小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 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

    八年级数学正方形教案1

    19·2·3 正方形(一)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会运用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 通过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分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 在探究正方形性 ...

    华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华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考试大纲 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 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

    23.2中心对称

    23.2 中心对称(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及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及掌握这些概念解决一些问题. 复习运用旋 ...

    韧性剪切带的概念及分类

    一.韧性剪切带的概念及分类 1. 概念 韧性剪切带即岩石中的线状高应变带, 其实质意思是在地壳较深层次中, 岩石在剪切作用下发生强烈塑性变形, 形成狭窄线形分布的各种塑性剪切流动构造, 并使其两侧的岩石.岩层发生不同量级的位移错动变形,但又 ...

    考研数学三考试大纲 全国统考

    考研数学三大纲 编辑 考试科目 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试题结构 考试形式 试卷内容结构 试卷题型结构 2考试内容 微积分 线性代数 概率统计 试题结构编辑 考试形式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