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自由主义

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自由主义思潮的演变的认识及评价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源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西方自由主义传入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思考和启示意义。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正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碰撞的结果,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密不可分。

一、近现代自由主义的传播与发展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兴起

19世纪末期,中国近代改良派所主张的变法维新思想是出现在封建社会上层的早期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时代思潮,它反映和代表着正开始形成的社会新兴势力即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思想主张。中国改良派自由主义思想家大都是封建官吏,直接与封建统治体系和官僚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思想的根本原则就是在不根本改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用和缓渐进的办法来发展资本主义,以改变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腐朽落后的面貌,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殖民和侵略。

1、 康有为开启了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先声

康有为是这一时期改良派的核心人物。他在政治方面提出开国会,改立宪,定法律制度,地方设民政分局,允许人民上书谈论政事,反对君主拥有绝对权力等思想主张。他特别看重通过制定资本主义法律来改革封建专制制度,认为它是变法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康有为从历

史进化到婚姻自主,从立宪民主到个人自由,全面表达了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和变法维新主张,来为其改良派的现实政治活动服务。他对尊卑贵贱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尖锐批判,对使人不得自由的君主专制主义和禁欲主义的猛烈抨击,和对人类追求自我利益的充分肯定,开启了西方近代自由学说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先声。

2、 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

严复首次较为全面地将英国传统的经验论自由主义介绍到中国,被公认为是近代中国输入自由主义的第一人。1903年,严复的译作《群己权界论》出版,他在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翻译介绍的同时,还结合了中国现实对其进行了改造、发挥、损益,从而形成了严复本人的独具特色的自由主义思想。严复的自由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自由思想在近代的创造性发展,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的深刻认识。严复的突出贡献不仅仅表现在他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理论学说,更重要的是从思想根基上突破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他的自由主义思想有利于备受封建奴役和愚弄的中国民众个性意识的觉醒和增长,有利于处于半殖民地状态和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中国人民争取国家自由和政治自由。

3、 梁启超对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贡献

在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体系建构的过程中,梁启超作为自由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代表人物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梁启超的自由思想既承袭了阳明学派尊重自我主体的传统,又吸收了康德的自由意志理论和

卢梭的自由主义思想,同时还含有密尔自由主义的成分以及日本明治时代思想家关于“强者自由”的论点。梁启超对自由主义思想的探讨在当时的中国无疑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意义,并且,他的关于中国社会改革、新体制确立的关键在于国民性格的改造和具有自我主体意识的现代人格的确立的见解是极富洞察力的,在当时更是难能可贵的。他的自由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对我国清末民初的学术界、思想界影响和贡献颇深。

(二)新文化运动时期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高涨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自由精神的培育被视为思想启蒙的首要工作,自由和个性解放成为《新青年》启蒙思潮的价值轴心。这一时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自由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人的主体性和人的本质意义来把握自由,提倡保障自由人权。陈独秀认为,人是“权利之主体”,而自由则是“性灵之活动力”,“权利之实行力”,他将自由归为人类历史进化的最高目的。他认为社会和国家的目的在于拥护个人的权利和幸福。李大钊则指出:“自由为人类生存必需之要求,无自由则无生存之价值”。所以自由与人不可分割,没有自由,就没有人的精神、意志、权利可言,从而也就谈不上人的主体价值。

第二,呼唤人格独立和个性解放,坚持“以个人为本位”。陈独秀认为,人各有“独立自主之人格”,每人都有自主之权,绝无奴役他人的权利,也绝无以奴自处的义务,人的一切行为、权利、信仰,唯有听命于自我意志,而决不可盲从隶属于他人。胡适力倡易卜生的

个性主义,认为自由人格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础。

第三,破除思想禁锢,倡导思想自由。陈独秀把自由作为判别中西文明优劣的尺度,并将其视为欧美文明进化的根本要素。他认为,思想自由的最大障碍是偶象崇拜,只有破除偶象崇拜才能实现思想自由。李大钊把自由归为人类存在价值之所在,而把思想自由视作一切自由的渊源。他认为,在世间本来没有确定的天经地义与异端邪说这样的说法,不应禁止人们自由思考,自由信仰。

(三)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自由主义的勃兴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好政府主义”的提出及其政治实践。1922年5月14日,以胡适为代表的中国16位著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联名发表了“好政府主义”的宣言,它后来被视为“中国自由主义观点的第一次系统的概括”。“好政府主义”是中国自由主义思想发展及实践中颇为曲折的一环,其一闯世即轰动了全国舆论界,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好政府主义”的讨论。这年9月,“好政府主义”有了实践的机会,出现了“好人内阁”。但是 “好人内阁”仅仅存在了两个月零六天便偃旗息鼓,成为自由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一次无果而终的宪政实践。

2、“新月派”的政治主张及其活动。“新月派”是活跃于1927—1931年间的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在这一时期,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胡适。他以提倡和诠释杜威的功利自由主义为己任,他的自由主义理论被认为是思想史上对五四以来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系统总结。 胡适设想用法治的办法解决社会改造的问题,谋求用和平方式使各政

治派别之间谅解和妥协,以阻止无序力量的破坏,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很显然,胡适的思想相对于当时中国的国情来说是保守的,脱离中国现实的。但是我们并不能以此来否定胡适这些思想的价值。从一个国家发展的长远目光来看,胡适的思想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

3、“独立评论派”内部关于“民主与独裁”的论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举国震惊,亡国之祸再次迫在眉睫,在此紧急关头,对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的痛恨,与对一个统一、高效、有力的政府的企盼,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情绪。同时,此时的国际环境引发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自由民主”的怀疑。

1932年6月,傅斯年发表了《中国现在要有政府》一文,稍后丁文江等人撰文提出了强权政治的主张,他们把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希望寄托在国民党政府的身上。1933年11月,“福建事变”爆发,中共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这一事件加重了中国的进一步分裂,尤其是激起了一部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忧虑与恐慌。在这一时期,内部发生了“民主与独裁”的论战,其成员的思想迅速分化,继而分化为“民治派”和“独裁派”。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反而走向了衰落。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独立评论》自动停刊,“民主与独裁”的争论也不了了之,“独立评论派”的主要成员纷纷以各种方式参与民族性的抗日救亡工作,坚持所谓“新式独裁”的一部分“新专制主义者”主动进入国民党的政权体制内,拥护国民党的“党治”与

“训政”,而“民治派”所热衷的那些政治体制改革计划也被搁置到了遥远的未来。

“民主与独裁”的争论是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发生逆转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发生变异的一个显著标志。

(四)20世纪40年代——自由主义的尾声

和着民族救亡的历史主旋律,自由主义思潮起起落落。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围绕着建国问题,在军事和政治上展开了尖锐激烈的较量,内战危机迫在眉睫、一触即发,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未卜,扑朔迷离的时局似乎为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提供了施展政治抱负的难得时机。胡适等一大批人再次集结在自由主义的旗帜下,发表自己对时局和中国政治前途的种种看法,自由主义掀起了它最后的高潮。

在40年代,除了胡适等少数人仍坚持个人本位的自由主义外,大多数人都采取了折衷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立场。这一时期中国自由主义者的政治参与行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积极,力图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实现自身的政治抱负。然而,残酷的政治现实粉碎了自由主义者“和平改良”的梦幻。1947年10月27日,国民党以“非法团体”的名义强行解散了民盟,这一事件象征着自由主义运动在中国毁灭性的挫折。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民盟于1948年召开了一届三中全会,宣布重建领导机构,恢复活动,会议还否定了以往的中间路线,确立了拥共反蒋的方针。但最终还是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放弃了原有的自由主义主张。1949年,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大陆取得全面胜利,自由主义思潮终归沉寂。

近现代自由主义失败的原因

1949年,当国共两党在用战争决定中国未来的政治前途时,实际上也宣告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失败。自由主义失败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部环境的制约

近代中国人的生活和社会秩序是由武力来塑造的,自由主义要求的是人应靠理性来生活,自由主义不能为暴力与革命的重大问题提供什么答案,因此缺少必要的外部条件。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就始终处于以不足的思想资源和认知能力应对无尽的新变化的窘境之中。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造就的救世热情,促使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不可能安心于思想的长期积淀,而是急于求成以取得立竿见影之效。

(二)经济基础的限制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忽视经济自由和竞争,经济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因而忽视经济自由这一缺陷是根本性的。在自由主义被当作救国工具的前提下,其核心价值被具有时代性的民族主义夙求所遮蔽。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道德至上的倾向和对经济生活的陌生与鄙视、政治全能主义、大同思想,也深刻制约了中国自由主义的价值偏好。

(三)传统价值的阻碍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与西方自由主义有明显的不同,中国的自由主义全部发生于政治与文化领域,鼓吹者们没能够把握住经济、政治与文化三大自由之间的关联。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传人中国后受到了传统价值的改造,从而造成了中国自由主义对财产私有制度和市

场经济机制的疏离和排斥。中国传统价值高度张扬建立在血缘情感上的集体主义观念,坚决反对个人本位的伦理原则。相对而言,中国传统对于宪政法治与民主,则在价值上有某种包容性。

评价

无论如何,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思想发展演化的进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理论、实践和历史发展各个方面具有无可取代的现实意义,至今仍体现出价值取向的渗透性及启示意义。

在政治实践上,自由主义对社会政治发展道路的设计提供了人类文明的一种模式。尽管近代中国由于主客观条件没有选择此种模式,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证明了自由主义的生命力,它是现代人类社会组织政治生活的一种形式,是构建政治体系的一种基本方式和思路。虽然自由主义在实践上是西方的政治尝试和发展,但从理论上讲却不是任何社会阶级独有的意识形态。

在思想理论上,自由主义力图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它以将中国融人世界的胸怀和现代人的价值标准来衡量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其对中国文化中人性的提升和个人价值的唤起是毋庸置疑的。文化层面上,自由主义所引发的中国思想文化方面的变革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理论先声,也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现代国民、促进民族思想成长的重要力量,更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历史源头,同时也是巩固物质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力量。

在历史发展上,自由主义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必然带来它的理论基础——自由主义,随着商品、

资本输出同时输出到中国。它在中国物质形态、社会形态改变的同时,强烈冲击着中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价值。

在价值取向上,自由主义的基本精神和理念,如自由、平等、民主、文明等烙印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灵魂中,成为中国历史准则、人生准则的一部分,加深了人们对世界多样性的理解。在历史的天平上,当中华民族必须进行深刻的自我批判和解剖时,自由主义已成为一件最好的工具。

自由主义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在中国100多年的实践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现实局限性。总之,自由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自由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也不可能独立于一切客观环境和思想条件而存在。自由主义虽然在近代中国失败,但作为历史的合力,它所留下的思考空间是永恒的,在中国的思想发展和历史发展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自由主义思潮的演变的认识及评价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源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西方自由主义传入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思考和启示意义。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正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碰撞的结果,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密不可分。

一、近现代自由主义的传播与发展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兴起

19世纪末期,中国近代改良派所主张的变法维新思想是出现在封建社会上层的早期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时代思潮,它反映和代表着正开始形成的社会新兴势力即资产阶级自由派的思想主张。中国改良派自由主义思想家大都是封建官吏,直接与封建统治体系和官僚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思想的根本原则就是在不根本改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用和缓渐进的办法来发展资本主义,以改变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腐朽落后的面貌,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殖民和侵略。

1、 康有为开启了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先声

康有为是这一时期改良派的核心人物。他在政治方面提出开国会,改立宪,定法律制度,地方设民政分局,允许人民上书谈论政事,反对君主拥有绝对权力等思想主张。他特别看重通过制定资本主义法律来改革封建专制制度,认为它是变法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康有为从历

史进化到婚姻自主,从立宪民主到个人自由,全面表达了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和变法维新主张,来为其改良派的现实政治活动服务。他对尊卑贵贱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尖锐批判,对使人不得自由的君主专制主义和禁欲主义的猛烈抨击,和对人类追求自我利益的充分肯定,开启了西方近代自由学说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先声。

2、 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

严复首次较为全面地将英国传统的经验论自由主义介绍到中国,被公认为是近代中国输入自由主义的第一人。1903年,严复的译作《群己权界论》出版,他在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翻译介绍的同时,还结合了中国现实对其进行了改造、发挥、损益,从而形成了严复本人的独具特色的自由主义思想。严复的自由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自由思想在近代的创造性发展,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的深刻认识。严复的突出贡献不仅仅表现在他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理论学说,更重要的是从思想根基上突破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他的自由主义思想有利于备受封建奴役和愚弄的中国民众个性意识的觉醒和增长,有利于处于半殖民地状态和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中国人民争取国家自由和政治自由。

3、 梁启超对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贡献

在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体系建构的过程中,梁启超作为自由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代表人物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梁启超的自由思想既承袭了阳明学派尊重自我主体的传统,又吸收了康德的自由意志理论和

卢梭的自由主义思想,同时还含有密尔自由主义的成分以及日本明治时代思想家关于“强者自由”的论点。梁启超对自由主义思想的探讨在当时的中国无疑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意义,并且,他的关于中国社会改革、新体制确立的关键在于国民性格的改造和具有自我主体意识的现代人格的确立的见解是极富洞察力的,在当时更是难能可贵的。他的自由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对我国清末民初的学术界、思想界影响和贡献颇深。

(二)新文化运动时期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高涨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期,自由精神的培育被视为思想启蒙的首要工作,自由和个性解放成为《新青年》启蒙思潮的价值轴心。这一时期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自由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人的主体性和人的本质意义来把握自由,提倡保障自由人权。陈独秀认为,人是“权利之主体”,而自由则是“性灵之活动力”,“权利之实行力”,他将自由归为人类历史进化的最高目的。他认为社会和国家的目的在于拥护个人的权利和幸福。李大钊则指出:“自由为人类生存必需之要求,无自由则无生存之价值”。所以自由与人不可分割,没有自由,就没有人的精神、意志、权利可言,从而也就谈不上人的主体价值。

第二,呼唤人格独立和个性解放,坚持“以个人为本位”。陈独秀认为,人各有“独立自主之人格”,每人都有自主之权,绝无奴役他人的权利,也绝无以奴自处的义务,人的一切行为、权利、信仰,唯有听命于自我意志,而决不可盲从隶属于他人。胡适力倡易卜生的

个性主义,认为自由人格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础。

第三,破除思想禁锢,倡导思想自由。陈独秀把自由作为判别中西文明优劣的尺度,并将其视为欧美文明进化的根本要素。他认为,思想自由的最大障碍是偶象崇拜,只有破除偶象崇拜才能实现思想自由。李大钊把自由归为人类存在价值之所在,而把思想自由视作一切自由的渊源。他认为,在世间本来没有确定的天经地义与异端邪说这样的说法,不应禁止人们自由思考,自由信仰。

(三)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自由主义的勃兴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好政府主义”的提出及其政治实践。1922年5月14日,以胡适为代表的中国16位著名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联名发表了“好政府主义”的宣言,它后来被视为“中国自由主义观点的第一次系统的概括”。“好政府主义”是中国自由主义思想发展及实践中颇为曲折的一环,其一闯世即轰动了全国舆论界,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好政府主义”的讨论。这年9月,“好政府主义”有了实践的机会,出现了“好人内阁”。但是 “好人内阁”仅仅存在了两个月零六天便偃旗息鼓,成为自由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一次无果而终的宪政实践。

2、“新月派”的政治主张及其活动。“新月派”是活跃于1927—1931年间的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在这一时期,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胡适。他以提倡和诠释杜威的功利自由主义为己任,他的自由主义理论被认为是思想史上对五四以来中国自由主义思想的系统总结。 胡适设想用法治的办法解决社会改造的问题,谋求用和平方式使各政

治派别之间谅解和妥协,以阻止无序力量的破坏,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很显然,胡适的思想相对于当时中国的国情来说是保守的,脱离中国现实的。但是我们并不能以此来否定胡适这些思想的价值。从一个国家发展的长远目光来看,胡适的思想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还是很有意义的。

3、“独立评论派”内部关于“民主与独裁”的论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举国震惊,亡国之祸再次迫在眉睫,在此紧急关头,对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的痛恨,与对一个统一、高效、有力的政府的企盼,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情绪。同时,此时的国际环境引发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自由民主”的怀疑。

1932年6月,傅斯年发表了《中国现在要有政府》一文,稍后丁文江等人撰文提出了强权政治的主张,他们把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希望寄托在国民党政府的身上。1933年11月,“福建事变”爆发,中共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这一事件加重了中国的进一步分裂,尤其是激起了一部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忧虑与恐慌。在这一时期,内部发生了“民主与独裁”的论战,其成员的思想迅速分化,继而分化为“民治派”和“独裁派”。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反而走向了衰落。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独立评论》自动停刊,“民主与独裁”的争论也不了了之,“独立评论派”的主要成员纷纷以各种方式参与民族性的抗日救亡工作,坚持所谓“新式独裁”的一部分“新专制主义者”主动进入国民党的政权体制内,拥护国民党的“党治”与

“训政”,而“民治派”所热衷的那些政治体制改革计划也被搁置到了遥远的未来。

“民主与独裁”的争论是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发生逆转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群体发生变异的一个显著标志。

(四)20世纪40年代——自由主义的尾声

和着民族救亡的历史主旋律,自由主义思潮起起落落。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围绕着建国问题,在军事和政治上展开了尖锐激烈的较量,内战危机迫在眉睫、一触即发,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未卜,扑朔迷离的时局似乎为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提供了施展政治抱负的难得时机。胡适等一大批人再次集结在自由主义的旗帜下,发表自己对时局和中国政治前途的种种看法,自由主义掀起了它最后的高潮。

在40年代,除了胡适等少数人仍坚持个人本位的自由主义外,大多数人都采取了折衷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立场。这一时期中国自由主义者的政治参与行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积极,力图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实现自身的政治抱负。然而,残酷的政治现实粉碎了自由主义者“和平改良”的梦幻。1947年10月27日,国民党以“非法团体”的名义强行解散了民盟,这一事件象征着自由主义运动在中国毁灭性的挫折。在共产党的帮助下,民盟于1948年召开了一届三中全会,宣布重建领导机构,恢复活动,会议还否定了以往的中间路线,确立了拥共反蒋的方针。但最终还是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放弃了原有的自由主义主张。1949年,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大陆取得全面胜利,自由主义思潮终归沉寂。

近现代自由主义失败的原因

1949年,当国共两党在用战争决定中国未来的政治前途时,实际上也宣告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失败。自由主义失败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部环境的制约

近代中国人的生活和社会秩序是由武力来塑造的,自由主义要求的是人应靠理性来生活,自由主义不能为暴力与革命的重大问题提供什么答案,因此缺少必要的外部条件。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就始终处于以不足的思想资源和认知能力应对无尽的新变化的窘境之中。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造就的救世热情,促使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不可能安心于思想的长期积淀,而是急于求成以取得立竿见影之效。

(二)经济基础的限制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忽视经济自由和竞争,经济自由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因而忽视经济自由这一缺陷是根本性的。在自由主义被当作救国工具的前提下,其核心价值被具有时代性的民族主义夙求所遮蔽。中国传统价值体系中道德至上的倾向和对经济生活的陌生与鄙视、政治全能主义、大同思想,也深刻制约了中国自由主义的价值偏好。

(三)传统价值的阻碍

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与西方自由主义有明显的不同,中国的自由主义全部发生于政治与文化领域,鼓吹者们没能够把握住经济、政治与文化三大自由之间的关联。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传人中国后受到了传统价值的改造,从而造成了中国自由主义对财产私有制度和市

场经济机制的疏离和排斥。中国传统价值高度张扬建立在血缘情感上的集体主义观念,坚决反对个人本位的伦理原则。相对而言,中国传统对于宪政法治与民主,则在价值上有某种包容性。

评价

无论如何,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思想发展演化的进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理论、实践和历史发展各个方面具有无可取代的现实意义,至今仍体现出价值取向的渗透性及启示意义。

在政治实践上,自由主义对社会政治发展道路的设计提供了人类文明的一种模式。尽管近代中国由于主客观条件没有选择此种模式,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证明了自由主义的生命力,它是现代人类社会组织政治生活的一种形式,是构建政治体系的一种基本方式和思路。虽然自由主义在实践上是西方的政治尝试和发展,但从理论上讲却不是任何社会阶级独有的意识形态。

在思想理论上,自由主义力图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它以将中国融人世界的胸怀和现代人的价值标准来衡量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其对中国文化中人性的提升和个人价值的唤起是毋庸置疑的。文化层面上,自由主义所引发的中国思想文化方面的变革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文明的理论先声,也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现代国民、促进民族思想成长的重要力量,更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历史源头,同时也是巩固物质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力量。

在历史发展上,自由主义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必然带来它的理论基础——自由主义,随着商品、

资本输出同时输出到中国。它在中国物质形态、社会形态改变的同时,强烈冲击着中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价值。

在价值取向上,自由主义的基本精神和理念,如自由、平等、民主、文明等烙印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灵魂中,成为中国历史准则、人生准则的一部分,加深了人们对世界多样性的理解。在历史的天平上,当中华民族必须进行深刻的自我批判和解剖时,自由主义已成为一件最好的工具。

自由主义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在中国100多年的实践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现实局限性。总之,自由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自由主义思潮在近代中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也不可能独立于一切客观环境和思想条件而存在。自由主义虽然在近代中国失败,但作为历史的合力,它所留下的思考空间是永恒的,在中国的思想发展和历史发展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关文章

    解构后现代主义设计

    解构后现代主义设计 一.解构主义概述 解构主义是二十世纪人类哲学.科学.社会领域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出现的.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是二十世纪后半期解构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 他的基本立场是张扬自由与活力.反对秩序与僵化.强调多元化的差异.反对一元中心 ...

    现代设计定义

    现代设计 现代设计,现代主义设计,通常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又称为"技术美",或"机器艺术".现代主义建筑是指20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 ...

    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

    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 作者:冯俊 发布时间:2005-7-17 10:40:06 点击数:169 [发表评论] [关闭窗口] [内容摘要] 从后现代主义哲学与现代主义哲学之间的分歧和对立中来把握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 ...

    第三讲经典现代化理论

    第三讲:现代性思想的理论渊源 启蒙现代性与经典现代化理论 西方原生现代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的生成确立过程,因此经典现代化理论主要探讨的是启蒙现代性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早期阶段的展开问题--也就是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生学或起源学.这一经典现代化理论, ...

    后现代主义与我国城市景观建设

    作者:吕明伟赵鑫 中国园林 2004年04期 1 从"现代"到"后现代"发展的跃迁 1.1 现代主义的发展特点 "现代"同工业社会中的机械化过程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密切的联系,本文提 ...

    现代主义绘画的三种本质属性

    温馨提示:转载请标明,四川美术网 该新闻已被查看:548次 2009-12-16 13:06:38 来源:<缪斯艺术> 何桂彦 格林伯格是美国20世纪重要的美术批评家之一,其批评主要涉及现代绘画与雕塑领域.对于格林伯格而言,形式 ...

    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之我见--色鱼空间

    后现代主义设计特征之我见 [ 作者:曹天慧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1214 | 更新时间:2005-10-30 | 文章录入:balie ] 纵观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它们以幽默.叛逆.和奇思妙想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我们现在的生活, ...

    世界现代建筑史(重点内容)

    世界现代建筑史 第一章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 现代建筑和现代主义建筑的区别 "现代建筑"是一个具有强烈时间阶段特制含义的概念,指现代的所有建筑活动,时间是从十九世纪中叶到现在. "现代主义建筑"则是一种建 ...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考研复习

    世界现代设计史 第一讲 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 1. 2. 3. 4. "工艺美术"运动 (英国,19世纪60年代开始,现代设计的开端) "新艺术"运动(法国,19世纪末开始,承上启下) " ...

    孙中山: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行者

    作者:王东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6年12期 编者按 孙中山先生是海峡两岸.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景仰的伟人.值其诞辰130周年之际,纪念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研究他的博大精深.影响中国整个近现代史的思想学说,发扬他"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