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刘镇铭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而蒋介石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蒋介石去世之前,一再叮嘱他的长子蒋经国要终生研究曾国藩。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位兄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在家书中让人感觉他是一个对子女的学习教育非常严格的父亲。他很多家书中都要求其子,把日常练习的字,诗词等作品寄给他看,然后,他再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加以指导,他指出“读书宜专,习字宜恒”。同时他也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一次其子久病不愈,他信中仔细询问有没有在吃药,吃了什么药等等。还建议要想身体健康关键是平时要加强锻炼,不能一味的靠吃药,“饭后千步走”是个不错的健身方法。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又是最仁慈的父亲,其后世子孙中大师级人才辈出,遍布海内外。曾国藩的家教或许给出了答案。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与曾氏家教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发生了偏差,我们过分的重视了“才”的教育,忽视了“德”的教育。什么是曾国藩所说的“君子”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已有定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皆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愚人不足为社会患,小人却是社会的大患,“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深省呀。

我们的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的“重负”主要来源于学数学、学写作、学英语、学各式各样的特长„„。与曾氏家教比,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学校教育应当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们明白人与人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兄与弟的关系,知道人与人的关系才能把人做好。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身份,应该尽什么义务,应该行什么礼节,这就是教育。《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就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把这些忽略掉了。有人戏称我们和孩子是“非常6+1”的关系,6个大人围绕着1个孩子转。再穷也要富孩子,致使许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艰辛,追求享乐,攀比虚荣。许多孩子也习惯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为我,我还为我,极度自私。这样的孩子都不懂也不会去敬爱自己的父母,

“孝”是“仁”的基础,不懂得敬爱自己的父母,又怎么会爱他人、爱祖国。对家庭失去责任感,又会去担负什么社会责任呢?不“修身”怎能“齐家”何谈“平天下”。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毛泽东称赞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所以说虽然是在腐朽、封建的清王朝,曾国藩自有他的一套,但是现在的我们也可以借鉴他好的一面,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工作、学习当中,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深度的人,对社会、国家,做点奉献,就算是默默无闻,哪怕没有他那样流传百世,也要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绵薄之力回报社会和家人。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刘镇铭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而蒋介石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蒋介石去世之前,一再叮嘱他的长子蒋经国要终生研究曾国藩。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位兄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在家书中让人感觉他是一个对子女的学习教育非常严格的父亲。他很多家书中都要求其子,把日常练习的字,诗词等作品寄给他看,然后,他再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加以指导,他指出“读书宜专,习字宜恒”。同时他也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一次其子久病不愈,他信中仔细询问有没有在吃药,吃了什么药等等。还建议要想身体健康关键是平时要加强锻炼,不能一味的靠吃药,“饭后千步走”是个不错的健身方法。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又是最仁慈的父亲,其后世子孙中大师级人才辈出,遍布海内外。曾国藩的家教或许给出了答案。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与曾氏家教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发生了偏差,我们过分的重视了“才”的教育,忽视了“德”的教育。什么是曾国藩所说的“君子”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已有定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皆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愚人不足为社会患,小人却是社会的大患,“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深省呀。

我们的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的“重负”主要来源于学数学、学写作、学英语、学各式各样的特长„„。与曾氏家教比,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学校教育应当是生活教育,教育孩子们明白人与人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兄与弟的关系,知道人与人的关系才能把人做好。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身份,应该尽什么义务,应该行什么礼节,这就是教育。《曾国藩家书》中对弟子的教育就是从生活行为入手,着眼道德培养。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却把这些忽略掉了。有人戏称我们和孩子是“非常6+1”的关系,6个大人围绕着1个孩子转。再穷也要富孩子,致使许多孩子生活不能自理,不知道生活的艰辛,追求享乐,攀比虚荣。许多孩子也习惯了自己的中心地位,人人为我,我还为我,极度自私。这样的孩子都不懂也不会去敬爱自己的父母,

“孝”是“仁”的基础,不懂得敬爱自己的父母,又怎么会爱他人、爱祖国。对家庭失去责任感,又会去担负什么社会责任呢?不“修身”怎能“齐家”何谈“平天下”。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毛泽东称赞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所以说虽然是在腐朽、封建的清王朝,曾国藩自有他的一套,但是现在的我们也可以借鉴他好的一面,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工作、学习当中,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深度的人,对社会、国家,做点奉献,就算是默默无闻,哪怕没有他那样流传百世,也要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以绵薄之力回报社会和家人。


    相关文章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2000字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2000字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2000字 初读<曾国藩家书>,是在2006年,我正读大二,虽然专业是历史,但本科所学毕竟有限,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也实在肤浅.有一次到旧书店淘书,不经意发 ...

    读[曾国藩家书]

    读<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中国近代著名历史人物,清朝末期朝廷重臣,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他为人处事的风格和做人的品格受到后人的广泛称赞,包括毛泽东和蒋介石在内的许多著名人物都对他的治国理政以及教导后人的方法极为推崇,他留下过许许多 ...

    曾国藩家书语录

    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引自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谕纪瑞》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 ...

    读曾国藩家书之心得体会

    读曾国藩家书之心得体会 学习完曾国藩的家书,正如曾自己所说: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虽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但真正做到这点,确并非易事. 家书中曾国藩屡次说道自己的不足跟欠缺,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 ...

    对曾国藩家书的评价.doc

    <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自1879年初刊以来,广为流传,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 ...

    插图本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

    基本资料 插图本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 作者: 唐浩明 出版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页数: 定价: 70.0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曾国藩的家书以其鲜明的特色和深广的文化内涵及悠久的教育意义而备受读者喜爱,被视为家庭 ...

    曾国藩给父母的家书

    <曾国藩家书>是当今人们耳熟能详的,但真正的去品读一下曾国藩给父母的书信,却看到了一个人对家,对人生的态度. [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九月十七日,接读家信,喜堂上各位老人安康,家事顺遂,无任欢慰!男今不得差,六 ...

    曾国潘生平

    简介 曾藩,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他从湖南双峰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赶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学习之道 曾国潘小时候天赋并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 ...

    [曾国藩家书]全文翻译目录

    <曾国藩家书>全文翻译目录:                                                                    最后整理:2013.9 1.劝学篇 禀父母·闻九弟习字长进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