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声音? 物体机械振动或气流扰动引起弹性媒质发生波动产生声波,听觉器官接收产生印象。 关键词:质点不传播, 声源,

频率、波长和周期

频率:空气密度和压力每秒变化的次数,单位赫兹(HZ),用f表示。人的频率范围20-20000HZ。 周期:一个声波完成一次振动需要的时间。单位秒(S),用T表示。

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单位(m),用λ表示。

声波的传播速度?

每秒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符号v,单位m/s。V=λ*f ;15度下的声速——340m/s 不同媒质下的差异:钢5100m/s,软橡皮50m/s; 频率和波长成反比

关于声音的方向性和声音的波长的关系?折射、反射、等

“狮子吼”的可能性分析——声压

声波的强弱通常用声压、声功率和声强表示

声压——由声波引起的交变压强,单位Pa

基准声压——听觉现象的起点声压

声功率——衡量声源发身能力的指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声能,单位W; 声强——单位面积的声功率,符号I

“狮子吼”杀伤模式——声的传播特性

如何避免无差别杀伤?——声源的方向性(波长和声源尺寸);

防御者的策略——声波的反射

声波的聚焦; 声波的吸收和折射; 水波的衍射; 声波的衍射 电波的衍射? 散射——无规则的衍射; 隔墙有耳的产生——远距离衍射 人的听觉器官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直通鼓膜,将声音由耳壳传到鼓膜,谐振频率3000HZ。 中耳:由感觉振动的鼓膜、听小骨容纳鼓膜及听小骨的鼓室构成。

内耳:由耳蜗等组成,后者内部充满淋巴液,掌管听觉的耳蜗部分为听觉神经。 狮子吼多响才有杀伤力?

响度是一个主观指标,表现为波形的幅度不同。 声压级:以基准声压作为参考所得的以分贝值表示的量。 听阀:声压级0db,声压为基准声压。 可听阀:人能承受的最大声压,声压级120db。 响度也和频率相关。100HZ,40db。

动态范围:最大和最小声压级之差。120:70

超声、次声的概念?

人们对声音高低的感觉——音调

主要与频率有关,且与变化的对数成正比。次声:低于20HZ;超声:高于20KHZ;调幅广播:低于4.5KHZ

音色——对频率和强度的综合反应

基波和多种谐波构成一种声音; 幅度最大、频率最低的称为基波; 幅度较小、频率成整数倍关系的正弦波称为谐波; 最终构成一个非正弦波

听觉的方向感

人根据双耳听到的声音在时间上、强度上和相位上的差异来判断声源的方位。

低频率:声强无差别,时间有先后; 高频率:声强有差别。 连续音:根据相位判断,但高频时不绝对。 人的水平向判断力远超垂直向判断力。

听觉灵敏度——从忍者说起

人耳对声压、频率和方位细小变化的判断能力称为灵敏度。

响度:声压变,判断力亦变。大于50db,级差1db;小于40db,级差1-3db

频率:跟频率和强度相关。1000HZ、40db,级差3HZ;低频、低声压,则级别增大。 可通过训练提高,随年龄降低,高声压亦有负作用。

第二节、广播诞生和发展

广播的传播特性

·包括两层含义:1、通过无线或有线系统向受众传送节目的过程;2、声音广播

·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缩短了距离,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 ·及时,覆盖面广,形象化

·任何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引起恐慌和惊喜。

·表面上会形成对原有传播手段的冲击,事实是恢复“应有”的地位,实现人类自身能力的延伸。

·新的社会变革、社会关系也会随之而生。

第三节、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无线电广播技术是关于无线电广播发送设备的技术,广播发射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所以广播发射机的首要任务是把要传送的音频信号通过一定的方式调制在载波上,并放大到额定的功率,然后利用天线以电磁波的方式发射出去,在一定的覆盖范围内利用接收机就可以收听到声音广播。

无线电波的绕行能力?

无线电波的产生:由频率很高的交变电流通过天线辐射的结果,又称为电磁场。如天线中有高频率电流在不停变化,则附近空间的电场也随之变动,在变动的电场周围产生变动的磁场,磁场周围产生变动电场,形成交替的电磁场运动,并像波浪一样不断地向前推进。

传送广播和电视节目,还可以用来通信、传真,发现目标,导航,无线电遥控和遥测。 频率和波长 :波在每秒钟内变化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HZ 。 千HZ=KHZ 兆HZ=MHZ=1*10/6HZ 吉HZ=GHZ=1*10/9HZ 普通交流电网供给的电流频率是50HZ。 V=3*10/8 m/s 电磁波每变化一次所占据的长度称为波长,单位m。λ= v/f 频段的划分 :广播电视所占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称为频段,所占波长范围称为波段。 中波—526.5KHZ-1605.5KHZ(波长570m-187m),国内广播 短波—2.3MHZ-26.1MHZ(波长130m-11.5m),国际广播。

甚高频(VHF)—米波,主要用于电视和调频广播;特高频(UHF)—分米波,主要用于电视;微波—可分为特高频(分米)、超高频(厘米)、极高频(毫米)。

电离层和电波 :电离层:地球上空60公里以外,白天可分三到四层D、E、F1、F2,夜间只有E、F2层。·D层对中长波有强烈吸收作用,衰减很大。·电离层对短波的吸收很小,主要是F2层反射,存在衰落现象。·超短波可以穿出电离层很远。

短波、中波的特点,调频的特点?

传播路径和特点 :天波:经过电离层反射后到达接收点的电波;空间波:经过对流层在自由空间传播的电波;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的电波;微波:像光线,可为抛物面形。可建微波站接力传播或靠卫星。中波:功率越大、则越远,通过塔身发射,4/1波长,约传200km;短波:地面吸收强,传几十km,靠天波则距离达上万km,发射功率很小;超短波:仅靠

空间波,直线传播,仅几十km,天线高。

传输网和覆盖网

同步卫星:利用上面的转发器,将地面上行站送来的节目以小功率转发给地面,以覆盖全国。由卫星地面站接收手,传给发射台发射出去。对我国效果显著。

转播台:将接收到的广播电视高频信号改变频率或频道后转发。

发射台的构成

条件1:天线长度和电波波长相对应,才能有效发射;条件2:具有一定频率的电磁场才能发射,必须利用较高频率电波。

核心设备——发射机:调制载波、放大功率

馈线和天线:前者将已调制载波送到天线,天线将能量转化为电波并发射

辅助设备:冷却、调试监测

控制台和配电系统

模拟调制和解调技术

调制:声音—传声器—音频电信号—载运于高频交变电流——无线电波发射

载波:受调制的高频交变电流; 调制信号:调制载波的音频信号。

解调:调制的逆过程,在接收机里完成,即把调制在载波上的音频信号设法还原成原来的电信号的过程。

广播的调制方式,第一代广播、第二代广播技术是什么?

三种模拟调制方式:调幅、调频、调相,在广播电视实践中,以前两者为主。

调幅:使高频载波的幅度按音频或视频信号变化的调制方式,用AM表示。第一代广播技术。 调频:使高频载波的频率按音频或视频信号变化的调制方式,用FM表示。第二代广播技术。 数字调幅或调频:第三代广播技术。

频谱

任何信号都可以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之和,所谓频谱,就是按频率分布情况组成的各正弦波分量的振幅。

信号的正弦波分量的最高与最低频率之差,就是它的频率范围,简称“带宽”或“频宽” 调频的特点 :

优点:可限幅、失真小、信噪比高 ;频带宽、音质好 ;效率高、成本低 ;解决了频率不够分配问题。 缺点:覆盖范围有限 ;“门限”效应、弱信号接收差 ;仍受寄生调频干扰(汽车、飞机)

接收机原理 :调幅:分为直接放大式和超外差式接收机,由于后者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工作稳定,是目前主要方式;调频:单声道调频接收机也采用超外差式,原理基本相同。中频:调幅465K,调频10.7M。

接收机性能指标 :频率范围:中波、短波2.3-26.1M、调频88-108M;噪限灵敏度:信噪比26db下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选择性:从复杂信号中选择有用信号的能力;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和额定输出功率;整机频率特性:在音频频率范围内的响应特性。

第四节、立体声和电声器件

层次分明,具有立体感(深度感和方向感)的声音效果,就是通常所说的立体声。 在广播技术中,包括立体声广播、立体声录音、立体声重放。

立体声的生物基础

双耳效应:人利用自己双耳判断声音方位的能力; 耳壳效应:依靠耳壳的形状特点来辅助判断声源方位的能力。

通过保留人耳能够对声源进行定位的因素,使人能够产生幻觉声源(声像)。

怎样制造声像?经过从全面传声——中央传声——三声道传声——二声道传声的过程。 调频立体声

调频立体声可以说是结合了单通道调频广播和立体声音响技术而实现的广播革命,使广播达到了人类听觉全面仿真的程度。

立体声接收机与单声道调频接收机差别:信号的加重与去加重

A-B制拾音方式

双声道立体声采用两个传声器拾取声音。它们的放置方式构成了不同的立体声拾音方式。 A-B制:法国人提出的最早的录制立体声的方式,用两个型号、性能完全相同的传声器并排放置于声源前方

特点:便宜,但存在中央声后移和漏斗现象,间距不应太远获太近。

X-Y制拾音方式

英国人提出的现代拾音方式,采用两只相同传声器,使其成一定的角度一上一下紧靠排列。 特点:声源传到时几乎不存在时间差、只有声强差。通常将之装在一个壳体内,构成重合传声器。 为双指向时,夹角一般90度;可大于90度,但太大又会导致中部声源拾音不佳。 M-S制拾音方式

丹麦人提出,将双指向性传声器与一个任意指向传声器一上一下紧靠,双指向为横轴、任意指向朝前。后者获得与单声道拾音相同的和信号(M),前者为左右声道差信号(S),然后再将和差信号经电路转换成左右声道。

特点:两传声器频率响应匹配,也常安装一个壳体内。信号精确且兼容性好。

模拟人头制拾音

将两传声器放置在用塑料等做成的模拟人头的双耳部位,分别作为声道信号。

特点:产生既有声强差、又有时间差的信号。使用耳机收听效果好,但使用双扬声器放音立体声效果(尤其高频声像)将很差。

传声器和扬声器的作用原理?

传声器 :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电信号的换能器件,将声音振动变成相应的电流变化,首先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再将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因此,包括声波接收器和力/电换能器两部分。 指向特性:早期无指向、后期双指向和单指向,目前心形最多,无线型也日益广泛。 按接收原理:声压式和压差式、复合式。

传声器类型:动圈式、电容式、驻极体式、无线传声器;传声器的技术指标:灵敏度、频率响应(频率范围)、指向特性、固有噪音:决定了能接收的最低声级,决定拾音下限;非线性失真:在强身压作用下传声器输出电压会产生一些非线性失真,这允许的最大值时所对应的电压级称为最高声压级。决定了拾音上限。使用和维护:近讲效应;指向特性;正确选择;切换开关:指向、音质、电平衰减、阻抗变换;三防:防风、防潮、防尘、防干扰;防风罩:带微孔的泡沫塑料防风罩、金属网防风罩。

扬声器 :简称喇叭,是电能转换成声能的换能器件,效率仅为5%-15%。高保真放音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电动式扬声器,包括纸盆式、球顶式、号筒式等。

性能指标:频率响应(不等于频率特性)、辐射特性、失真、效率

扬声器箱(音箱)

将一个或数个扬声器都装在扬声器内,以便提高扬声器辐射、尤其是低频辐射的能力。 敞开式音箱:障板和共鸣器的结合,后面开启或开孔;不能发出丰富的低音,但为了保证一定的低频特性,需有足够尺寸。

音箱

·封闭式音箱

在前者基础上加上后盖,只有一个扬声器孔和一个小的泄漏孔(保持气压平衡)。箱内装有吸音材料以削弱反射。

优点:反相声波无法传到箱外,防止了干涉现象的产生,使低频响应得到改善。 缺点:功率浪费多。

·倒相式音箱

在封闭式基础上适当部分开孔,使反射达到180度,声波同相叠加,从而加强了整个系统的声辐射效果。因为效果主要发生在低频,故称“低频倒相箱”。

优点:体积更小,增加低频下限而不降灵敏度。 缺点:易低频拖尾

第六节、广播中心技术

广播中心是广播电台的核心,是广播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节目制作中心和播出控制中心两部分。

节目制作中心:节目的发源地和主体; 播出控制中心:广播中心最主要的技术部门。 如何实现录音棚的隔音?

播音室(录音棚):基本要求:有适当混响时间、并且声音扩散均匀;应能隔绝噪声;种类:自然混响(3000—1.5)和强吸收的短混响(0.2-0.8,20—0.4);隔音措施:地点选择,墙壁、门、窗、声锁、不平行窗、天花板、浮岛。

控制室

利用调音台对播音室送来的节目信号进行放大、音量调整、平衡、混合等加工和监听。 要求:一定的空间和混响时间。 语言播音室一般比音乐播音室简单

调音台

输入部分:以每个输入通道为一组,垂直排列,由信号选择开关、前置放大器、音质均衡器、声像移动器和电平控制器(滑动和旋转式)等构成。4倍

输出部分:有多个输出通道,包含调音电路(混合放大器)、主音量控制、监视仪表等。 监听:由监听输入和输出组成,各有功能;实际也由开关矩阵和混合放大器组成。 指标:增益、频率特性、噪声、失真。

数字调音台

区别:数控台没有音频信号通过,数控部分的功能实际上是将普通台上各种控制键、钮和推子的状态由计算机改为数字信息对音频处理柜进行遥控。

音频处理柜:包含了所有的音频处理电路,从数控台接受数控信号,然后对音频处理。信号实现通路最短,提高了声音质量。

语言节目的制作

以语言为声源的拾音和制作。新闻中心具有特殊意义。计算机系统有倍增作用。最简单的录音系统。

文艺节目的制作

艺术再创作,对录音师要求高。 演播室有一定要求。 单点拾音(合唱类节目)。 多点拾音(轻音乐)。

实况录音 : 提前准备,应有周密计划和安排; 设备要求:轻便、牢固; 大多使用转播车和小型流动设备

第二章、电视基础知识

第一节、光的基础知识

单色光:单一波长和波谱宽度小于5nm的光称为单色光,又称谱色光。

音箱

·封闭式音箱

在前者基础上加上后盖,只有一个扬声器孔和一个小的泄漏孔(保持气压平衡)。箱内装有吸音材料以削弱反射。

优点:反相声波无法传到箱外,防止了干涉现象的产生,使低频响应得到改善。 缺点:功率浪费多。

·倒相式音箱

在封闭式基础上适当部分开孔,使反射达到180度,声波同相叠加,从而加强了整个系统的声辐射效果。因为效果主要发生在低频,故称“低频倒相箱”。

优点:体积更小,增加低频下限而不降灵敏度。 缺点:易低频拖尾

第六节、广播中心技术

广播中心是广播电台的核心,是广播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节目制作中心和播出控制中心两部分。

节目制作中心:节目的发源地和主体; 播出控制中心:广播中心最主要的技术部门。 如何实现录音棚的隔音?

播音室(录音棚):基本要求:有适当混响时间、并且声音扩散均匀;应能隔绝噪声;种类:自然混响(3000—1.5)和强吸收的短混响(0.2-0.8,20—0.4);隔音措施:地点选择,墙壁、门、窗、声锁、不平行窗、天花板、浮岛。

控制室

利用调音台对播音室送来的节目信号进行放大、音量调整、平衡、混合等加工和监听。 要求:一定的空间和混响时间。 语言播音室一般比音乐播音室简单

调音台

输入部分:以每个输入通道为一组,垂直排列,由信号选择开关、前置放大器、音质均衡器、声像移动器和电平控制器(滑动和旋转式)等构成。4倍

输出部分:有多个输出通道,包含调音电路(混合放大器)、主音量控制、监视仪表等。 监听:由监听输入和输出组成,各有功能;实际也由开关矩阵和混合放大器组成。 指标:增益、频率特性、噪声、失真。

数字调音台

区别:数控台没有音频信号通过,数控部分的功能实际上是将普通台上各种控制键、钮和推子的状态由计算机改为数字信息对音频处理柜进行遥控。

音频处理柜:包含了所有的音频处理电路,从数控台接受数控信号,然后对音频处理。信号实现通路最短,提高了声音质量。

语言节目的制作

以语言为声源的拾音和制作。新闻中心具有特殊意义。计算机系统有倍增作用。最简单的录音系统。

文艺节目的制作

艺术再创作,对录音师要求高。 演播室有一定要求。 单点拾音(合唱类节目)。 多点拾音(轻音乐)。

实况录音 : 提前准备,应有周密计划和安排; 设备要求:轻便、牢固; 大多使用转播车和小型流动设备

第二章、电视基础知识

第一节、光的基础知识

单色光:单一波长和波谱宽度小于5nm的光称为单色光,又称谱色光。

复合光: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光。使人眼产生混合色,又称非谱色光。如白光,最大的白色光源是太阳,阳光含有所有光的波长成分。

人眼能够感知直射光、反射光和透射光。

光源和色温(1)等能白光源的特点和概念?

一个光源发出的光由许多不同波长的谱色光组成,并且不同波长的光辐射功率也不一样。 连续光谱:在一段波长范围内都有能量辐射; 线状光谱:只在若干波长点上有能量辐射。日光在可见光范围内辐射功率分布较均匀;钠灯属于线状光源,发出特定黄色。等能白光源:在可见光范围内辐射功率完全均匀的假想光源,是人为规定的基准白色光源。

光源和色温(2)

绝对黑体的概念?

绝对黑体:能完全吸收入射光的物体。当被加热时,能辐射出连续光谱,所以其光谱能量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

色温:绝对黑体在一定光色下的绝对温度。阳光 早晨 2000K、白天 4800K、中午 6000K钨丝灯 2854K、卤钨灯 3200K 色温表示光源的光谱特性,而非光源的实际温度。 光源和色温(3)

标准光源A:色温2854K,带橘红色,钨丝灯在2800K时发出的光。能实际实现。B:上午10点和下午4点的直射阳光,不偏向任何色调,但不能用人工方法直接获得,由A光源通过滤色镜获得。C:近似于阴天的漫射光,略带蓝色,6800K,仅在自然界存在,间接获取法同上。D 65:白天的平均照明光,6500K,目前彩色电视中应用最普遍的光源。E:等能白光,不实际存在,5500K。

视觉机制:光-视网膜-光敏细胞-神经冲动-大脑

锥状细胞核杆状细胞以及特点?

锥状细胞:感光灵敏度较低,在微弱光线下不起作用,属于明视觉细胞

能辨别出光的颜色,使人们能够感知自然界中绚丽多姿的色彩

在黄斑区内分布密集,分辨景物细节的能力很强。

杆状细胞:感光灵敏度高,在暗淡环境也能感觉出景物的轮廓,属于暗视觉细胞 没有辨色能力,只能判断景物的黑白层次

相对稀疏分布于黄斑区之外,只能辨认轮廓,细节能力差。

视敏特性

指人们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灵敏度的特征,即对于辐射功率相同的各色光具有不同的亮度感觉。 明视觉:最亮的光是黄绿光(波长555nm),感觉最暗的光是红光和紫光。 暗视觉:最亮在507nm处。 视敏函数和相对视敏函数

人眼的亮度视觉范围

定义:人眼能够感受到的亮度范围。总范围达10的九次方cd(光亮度单位)

暗适应:瞳孔放大4倍,光通量16倍,椎状细胞转换为杆状细胞工作,时间几分钟

亮适应:数秒钟; 同一时间感受到的亮度范围。亮度适中时为1000:1,当平均亮度较高或较低时,只有10:1,一般为100:1

视觉惰性和闪烁感觉

视觉惰性:视觉建立和消失的延迟。

分为消失惰性和建立惰性,前者又称为视觉暂留特性,比后者时间长,一般在0.05秒与0.2秒之间,与光脉冲强度有关。 画面出现连续感的重复频率称为融合频率,16—20HZ。 闪烁感觉:当脉冲光源的重复频率不太高时,人眼会跟随光源的变化产生一明一暗的感觉。 重复率提高,闪烁感减轻。 临界闪烁频率:不引起闪烁感的最低频率,fc

主要因素:背景亮度、光源亮度、明亮时间占空比

 发光体: 即光源,颜色取决于自身的光谱功率分布,以直射光的形式被感知。  不发光体:通常所说的物体颜色。颜色由反射光或透射光的光谱功率分布决定 决定因素:一,物体本身的发射特性或透射特性;二,照明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 颜色的三要素

亮度:彩色光作用人眼而引起的视觉上的明亮程度。复合光的亮度等于各分量光的亮度之和 色调:彩色的颜色类别,它是决定彩色本质的基本参数。

饱和度:颜色的深浅、浓淡程度,谱色光是饱和度最高的彩色,掺入的白光越多,饱和度越小,也称为色纯度。

色调和饱和度合称为色度,彩电传送的彩色图象,即是指传输的每个像素的亮度和色度。 三基色原理

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彩。具有这种特性的三个单色光叫做三基色光。

具体内容:a,绝大多数彩色可以由三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得,反之也成立;b,三基色必须相互独立,不能是其他基色光混合产物;c,色度由混合比例决定;d,可任意选择基色。 补色,一种颜色与某颜色以适当比例混合时,可产生白色或灰色。

三基色原理是彩电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电视广播过程

根据人的视觉特性,利用光学原理及无线电原理远距离传送静止图片和活动影像的系统。 像素:组成图像的元素,具有亮度信息和空间位置。 由摄像 、传输、显像三部分组成。 关键:将活动图像变成电信号和电信号复原。

图像的传送

同时制传送:将图像的所有像素同时转换成电信号,并同时传送。每个像素占用一个通道。技术和经济上不现实,没有实现。

顺序制传送:按照一定顺利将像素的光学信息轮流转换成电信号。所有像素只占用一个通。当前的主要传输方式。关键在于转换开关能否同步。

摄像原理

摄像管的光电转换原理:利用光敏靶的作用和电子束的扫描来实现光电转换。

光敏靶:将光学图像变成电子图像,然后通过电子束的扫描变成电信号。

电子枪:产生高度聚焦的电子束,射向光敏靶,最后形成图像信号电流输出。

CCD的光电转换原理:在感光面上分布有大量独立铝电极,在光的作用下产生电荷。 行间转移方式:结构简单、体积小、价格低、但容易拖尾。

帧—行间转移方式:无拖尾,但结构复杂、昂贵。

显像原理

显像:将电信号变化为光信号; 显像管的组成:荧光屏、电子枪、偏转线圈; 基本上是摄像的逆过程; 闪烁感的消除:放映电影时每幅图像连续出现两次,传送电视时每帧分两次传送,每次为一“场”,每秒传送五十场。

电子扫描

将图像转变成顺序传送的电信号,电视中就是电子束从左至右、从上到下轰击荧光屏的过程。 逐行扫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然后反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扫描周期。

隔行扫描:把每帧画面分成两场来扫描,先扫奇数场、再扫偶数场;关键是保证偶数场正好镶嵌在奇数场之间。 参数:总行数625(显575)

分解力:电视系统传送图像细节的能力。 通常以能分辨的黑白相间的线数表示。

垂直分解力:沿图像垂直方向系统能分解的像素数(水平线数),取决于图像状况、每帧显示行数、隔行扫描性能等。 水平分解力:沿图像水平方向系统能分解的像素数,与电子束孔径相对于图像细节的大小有关(孔阑效应)。

同等长度内水平分解力等于垂直分解力时图像质量最佳。

第三节、广播电视发送系统

电视台即广播电视发送系统,将电视节目进行选择控制,调制在高频上,由天线辐射出去。 图像信号的产生部分:摄像机等节目的各种来源,如电视电影、录像机、现场直播设备和测试信号发生器等。

中心机房:对视频图像信号和音频信号进行处理与切换。

发射机房:将视频信号和伴音信号分别调制图像载频和伴音载频信号,形成已调的射频信号,再输送到发射天线。 发射天线:将能量以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

高频电视信号

全电视信号:频宽6MHZ,使用调幅方式。

伴音信号:频宽从几十HZ到15KHZ,调频方式,两边各保留250KHZ的带宽。 高频电视信号:将前两者组合成高频信号,频宽8MHZ,图像占7.25,伴音占0.5。 频段和频道 的划分:间隔8MHZ,米波段(甚高频VHF)1-12频道,分米波段(特高频UHF)13-68频道。

电视差转机

使用区域:中小城镇、边远山区等缺乏微波接力传送,也不具备卫星直播条件的区域。 功能:将接收到的其他电视台节目经过处理,变换到所需的频道并加以功率放大,用天线向指定方向传送。功率等级和频道范围按需要决定。

组成方式:二次变频和直接变频式,我国多采用二次变频式。

电视播出系统的特点和要求

特点:不可重复,不间断运行,规模和信号源日增,处理任务多且重,进行同步和同相调节。 设计要求:可靠性,操作方便,具有应急处理能力。

控制方式:集中控制方式,把多个频道合成一个播出系统;分散控制方式,每个频道组成一个播出系统。

第四节、彩色电视基本知识

传送与接收彩色图像的系统;彩色三要素:Y、F;图像的分解和组合是关键;基本过程:在摄像端将彩色光学图像进行分解并转换成三基色电信号;然后按特定方式编码成一路彩色全电视信号,传输到接收端,接收机将彩色信号解码并恢复成三基色电信号,并利用混色法还原原始图像。

图像的分解和还原

分解:利用分光系统将图像分解成r、g、b三基色,然后利用光电转换器件和扫描将他们转换为相应的三基色电信号。

常见的分光系统:双向分色镜系统和分色棱镜系统。

前者由两个全反射镜、两个双向分色镜,三个滤色片组成。

还原:利用相加混色原理,较多使用空间混色法。

常用设备:CRT、LCD

彩色CRT:荧光粉的混色作用,电子枪可发射三条电子束

三枪三束管和单枪三束管。

兼容问题

兼容的含义:双向兼容。 基本条件:彩电信号须包含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

频带宽度必须相等; 扫描参数应相同; 尽量降低色度与亮度的互相干扰。 彩色电视制式,三种电视制式?以及使用的国家?—中国使用的制式 NTSC—美国1954,第一个成功的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对信号的相位失真比较敏感,容易色调失真,对发送端与中间传送设备要求比较高。(日本 、加拿大)

PAL—西德1967,在英联邦和中国得到采用,克服NTSC的相位敏感性,但接收机电路复杂。

SECAM—法国1966,克服了信号的相互干扰,但接收机电路复杂,图像质量差(俄、东欧) 数字彩电和数字化的概念、特点?

新电视——HDTV

第三代电视,缩写(HIGH DEFINITION TV) 定义:三倍距离的原始再现。

基本参数:1125行、60场,2:1隔行扫描,屏幕宽高比16:9。

优点:清晰度高,屏幕大、真实感强,无信号互相干扰。

新电视—数字电视

特征:高清晰度、高保真音响、按需看节目、交互运做、多传输方式、三电一体和三网融合。 模拟彩电:电信号时间连续的彩电。

数字彩电:全部是数字信号的彩电,在时间上间断和不连续。

数字化彩电:在模拟彩电内部采用数字技术来处理模拟信号的彩色电视机。

其他电视形式

卫星电视:利用 同步卫星向预定的广大地区转发节目,而观众能直接接收的一种电视节目。 有线电视:通过同轴电缆和光纤来传输电视节目;节目容量大,不易受外界干扰,可用加密功能,实现双向传输,与计算机网络相连。

画中画:提供了一种监视功能。

第五节、电视中心技术

电视中心技术主要包括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技术。制作:包括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为电视节目收集所需的素材,然后将各种素材进行加工处理。播出:将各类节目按预先排定的节目时间程序、经过播出机房用切换的方法分别播出到节目发送与传输部门,之前还要对信号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分配、监测,使之成为符合标准的电视信号。

电视中心设备

图像信号源设备:摄像机、电视电影机、卫星地面机

记录设备:录像机、光盘; 编辑设备:磁带编辑机、非线性编辑机、特技机、字幕机等 声音设备:传声器、录音机、调音台等; 视频切换设备:对信号进行切换、处理的设备 其他设备:监视系统(监视器、示波器)、灯光设备、转播设备

摄像机

电子管-晶体管-便携式-CCD(50-80) 一体机与分体机 单片(管)和多片(管) 广播级-应用级-家用级

主要单元:镜头-机身-寻像器 黑白平衡和光圈控制 增益和夜摄

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的特点?

编辑系统

线性编辑:传统的、基于磁带的电视编辑方式,沿磁带方向顺序进行,无法随意跳跃。 主要设备:录像机和编辑控制器;一对一编辑和A/B卷编辑

非线:以硬盘存储为基础,由计算机编程来实现。 设备:计算机和视频卡 软件:操作系统、编辑软件、特技软件等。网络制作系统

视频切换与特技

快切:一个画面迅速变换成另一个画面。 慢转换:淡入淡出和溶入溶出。 划像:电视屏幕被A、B两个画面分割成两部分。 色键:抠掉一部分图像而填入另一个部分。 电视节目制作系统

1、 SNG:便携式摄像机和录像机构成,用于现场采访。

2、 ENG:卫星新闻采集系统,用于偏远采访。

3、 EFP:将节目制作搬到现场,多机位、转播车。

4、 演播室系统:在演播室中录制节目。

第三章、信息存储技术

第二节 感光录音技术

声波通过光学器械,在光调幅器作用下,转换为有强度和大小变化的光,使胶片暴光,印成光学声带。放映时受照射,光敏换能装置产生光电效应。

定密式:载反光镜的线圈。 变密式:辉光灯法和弦线电流法(光圈法)

第三节 磁记录原理

磁头 完成电磁转换的器件,记录和重放功能。 结构:带缝隙的铁芯、线圈、屏蔽罩、支架。 波莫合金,铁氧体,铁铝体。音频和视频磁头。

磁带 记录、存储、传递声音、图像的载体。 带基和磁性层 视频带和音频带 偏磁记录原理

由于剩磁曲线起始段的非线性,产生失真, 所以使用偏磁方式。

直流法:在磁头线圈注入直流电流,形成一个固定直流磁场,从而使信号工作在线性段。 交流法:在线圈中注入一恒定幅度和频率较高的交变电流,以产生幅度恒定而方向交变的偏磁场,使信号工作在正负线性段。频率3倍以上。

高频损失

记录去磁损失:主要损失,因信号电流极性改变引起。

自去磁损失:小磁性体自身和彼此间的退磁作用

带厚损失:信号频率较高时,对磁性层磁化较浅导致。

第四章、广播电视技术政策

第一节、三个四级的背景

1983年,第十一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 背景:50年代起,集中力量办两级;80年代强调覆盖。既是方针、又是技术政策。 反思和总结 价值:对提高覆盖率起显著作用。

问题一:资源浪费,散、乱、滥。问题二:与数字化、网络化趋势相悖。

建设目标 以广播影视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的技术新体制,从有线电视开始、进行集团化经营,并重点发展中央、省两级广电集团,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城市台保留现有频道,一般城市逐步精简。 思考题:全面回顾现有广电体制。

第二节 广播规划技术政策

历史上,以中波为主。原因:廉价、国内外电波环境宽松

问题:衰减、不稳定、场强低易受干扰、省级覆盖难度大、频道少。

改进 1973年,确定使用地波的方针。1983年,广电部进行肯定。采取地波覆盖,大中小功率结合,以中小功率为主、同步广播。同步广播:指两部或多部发射机,使用同一频率,在不同地区播出同一节目。

短波广播技术政策

主要用于对外和国内边远地区广播,向有线站传送。

布局关键:尽量选择有利台址和合理使用频率,尤其是海外广播,对于特殊困难地区,力争国外转播;新建发射台采用分散与集中布局,逐步过渡到卫星微波传送模式。

调频规划技术政策

建立四级混合覆盖网;保证95%以上的覆盖率,应有4-5套调频广播节目可供收听。 民族和边远地区另行考虑。

调频覆盖网组成 上级向下级传送; 避免重复覆盖; 推广调频双节目广播技术 调频网优势

·音质保真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容纳频道多·同等功率下,服务范围比中波台广·立体声容易实现

第四节、电视广播技术政策

规划目标:四级覆盖,但第四级无文艺节目,并对套数有控制。

中央级覆盖,专业特色明显。

省级一套节目进行地面覆盖,充分利用地形,将骨干台与转播台结合,合理安排功率。另一套卫星传送。市节目可给县。

频率政策和发射功率

VHF:分12频道,其中5频道给调频。如需修改,需满足:对原规划中的所有发射机的干扰量均不增加,到达邻省场强足够低。

UHF:使用36个频道,规划应保证人口覆盖率和达到规定套数。30W以下的发射机可由省级广电厅自行规划。

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并产生对全频道电视机的要求。

对发射机的要求

功率的使用需严格遵守等级制,如有特殊需要,应与邻省协商并报批。

米波机应在5个频道内可调,分米波机为12。市县转播台应有自办节目功能。

广电无线管理

进行技术规划和频率规划

对无线发射台进行管理:发射台、调频台的审批;发放甲乙丙类频率执照(100W分界);进行年检。

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声音? 物体机械振动或气流扰动引起弹性媒质发生波动产生声波,听觉器官接收产生印象。 关键词:质点不传播, 声源,

频率、波长和周期

频率:空气密度和压力每秒变化的次数,单位赫兹(HZ),用f表示。人的频率范围20-20000HZ。 周期:一个声波完成一次振动需要的时间。单位秒(S),用T表示。

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单位(m),用λ表示。

声波的传播速度?

每秒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符号v,单位m/s。V=λ*f ;15度下的声速——340m/s 不同媒质下的差异:钢5100m/s,软橡皮50m/s; 频率和波长成反比

关于声音的方向性和声音的波长的关系?折射、反射、等

“狮子吼”的可能性分析——声压

声波的强弱通常用声压、声功率和声强表示

声压——由声波引起的交变压强,单位Pa

基准声压——听觉现象的起点声压

声功率——衡量声源发身能力的指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总声能,单位W; 声强——单位面积的声功率,符号I

“狮子吼”杀伤模式——声的传播特性

如何避免无差别杀伤?——声源的方向性(波长和声源尺寸);

防御者的策略——声波的反射

声波的聚焦; 声波的吸收和折射; 水波的衍射; 声波的衍射 电波的衍射? 散射——无规则的衍射; 隔墙有耳的产生——远距离衍射 人的听觉器官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直通鼓膜,将声音由耳壳传到鼓膜,谐振频率3000HZ。 中耳:由感觉振动的鼓膜、听小骨容纳鼓膜及听小骨的鼓室构成。

内耳:由耳蜗等组成,后者内部充满淋巴液,掌管听觉的耳蜗部分为听觉神经。 狮子吼多响才有杀伤力?

响度是一个主观指标,表现为波形的幅度不同。 声压级:以基准声压作为参考所得的以分贝值表示的量。 听阀:声压级0db,声压为基准声压。 可听阀:人能承受的最大声压,声压级120db。 响度也和频率相关。100HZ,40db。

动态范围:最大和最小声压级之差。120:70

超声、次声的概念?

人们对声音高低的感觉——音调

主要与频率有关,且与变化的对数成正比。次声:低于20HZ;超声:高于20KHZ;调幅广播:低于4.5KHZ

音色——对频率和强度的综合反应

基波和多种谐波构成一种声音; 幅度最大、频率最低的称为基波; 幅度较小、频率成整数倍关系的正弦波称为谐波; 最终构成一个非正弦波

听觉的方向感

人根据双耳听到的声音在时间上、强度上和相位上的差异来判断声源的方位。

低频率:声强无差别,时间有先后; 高频率:声强有差别。 连续音:根据相位判断,但高频时不绝对。 人的水平向判断力远超垂直向判断力。

听觉灵敏度——从忍者说起

人耳对声压、频率和方位细小变化的判断能力称为灵敏度。

响度:声压变,判断力亦变。大于50db,级差1db;小于40db,级差1-3db

频率:跟频率和强度相关。1000HZ、40db,级差3HZ;低频、低声压,则级别增大。 可通过训练提高,随年龄降低,高声压亦有负作用。

第二节、广播诞生和发展

广播的传播特性

·包括两层含义:1、通过无线或有线系统向受众传送节目的过程;2、声音广播

·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缩短了距离,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 ·及时,覆盖面广,形象化

·任何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引起恐慌和惊喜。

·表面上会形成对原有传播手段的冲击,事实是恢复“应有”的地位,实现人类自身能力的延伸。

·新的社会变革、社会关系也会随之而生。

第三节、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无线电广播技术是关于无线电广播发送设备的技术,广播发射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所以广播发射机的首要任务是把要传送的音频信号通过一定的方式调制在载波上,并放大到额定的功率,然后利用天线以电磁波的方式发射出去,在一定的覆盖范围内利用接收机就可以收听到声音广播。

无线电波的绕行能力?

无线电波的产生:由频率很高的交变电流通过天线辐射的结果,又称为电磁场。如天线中有高频率电流在不停变化,则附近空间的电场也随之变动,在变动的电场周围产生变动的磁场,磁场周围产生变动电场,形成交替的电磁场运动,并像波浪一样不断地向前推进。

传送广播和电视节目,还可以用来通信、传真,发现目标,导航,无线电遥控和遥测。 频率和波长 :波在每秒钟内变化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HZ 。 千HZ=KHZ 兆HZ=MHZ=1*10/6HZ 吉HZ=GHZ=1*10/9HZ 普通交流电网供给的电流频率是50HZ。 V=3*10/8 m/s 电磁波每变化一次所占据的长度称为波长,单位m。λ= v/f 频段的划分 :广播电视所占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称为频段,所占波长范围称为波段。 中波—526.5KHZ-1605.5KHZ(波长570m-187m),国内广播 短波—2.3MHZ-26.1MHZ(波长130m-11.5m),国际广播。

甚高频(VHF)—米波,主要用于电视和调频广播;特高频(UHF)—分米波,主要用于电视;微波—可分为特高频(分米)、超高频(厘米)、极高频(毫米)。

电离层和电波 :电离层:地球上空60公里以外,白天可分三到四层D、E、F1、F2,夜间只有E、F2层。·D层对中长波有强烈吸收作用,衰减很大。·电离层对短波的吸收很小,主要是F2层反射,存在衰落现象。·超短波可以穿出电离层很远。

短波、中波的特点,调频的特点?

传播路径和特点 :天波:经过电离层反射后到达接收点的电波;空间波:经过对流层在自由空间传播的电波;地波:沿地球表面传播的电波;微波:像光线,可为抛物面形。可建微波站接力传播或靠卫星。中波:功率越大、则越远,通过塔身发射,4/1波长,约传200km;短波:地面吸收强,传几十km,靠天波则距离达上万km,发射功率很小;超短波:仅靠

空间波,直线传播,仅几十km,天线高。

传输网和覆盖网

同步卫星:利用上面的转发器,将地面上行站送来的节目以小功率转发给地面,以覆盖全国。由卫星地面站接收手,传给发射台发射出去。对我国效果显著。

转播台:将接收到的广播电视高频信号改变频率或频道后转发。

发射台的构成

条件1:天线长度和电波波长相对应,才能有效发射;条件2:具有一定频率的电磁场才能发射,必须利用较高频率电波。

核心设备——发射机:调制载波、放大功率

馈线和天线:前者将已调制载波送到天线,天线将能量转化为电波并发射

辅助设备:冷却、调试监测

控制台和配电系统

模拟调制和解调技术

调制:声音—传声器—音频电信号—载运于高频交变电流——无线电波发射

载波:受调制的高频交变电流; 调制信号:调制载波的音频信号。

解调:调制的逆过程,在接收机里完成,即把调制在载波上的音频信号设法还原成原来的电信号的过程。

广播的调制方式,第一代广播、第二代广播技术是什么?

三种模拟调制方式:调幅、调频、调相,在广播电视实践中,以前两者为主。

调幅:使高频载波的幅度按音频或视频信号变化的调制方式,用AM表示。第一代广播技术。 调频:使高频载波的频率按音频或视频信号变化的调制方式,用FM表示。第二代广播技术。 数字调幅或调频:第三代广播技术。

频谱

任何信号都可以分解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之和,所谓频谱,就是按频率分布情况组成的各正弦波分量的振幅。

信号的正弦波分量的最高与最低频率之差,就是它的频率范围,简称“带宽”或“频宽” 调频的特点 :

优点:可限幅、失真小、信噪比高 ;频带宽、音质好 ;效率高、成本低 ;解决了频率不够分配问题。 缺点:覆盖范围有限 ;“门限”效应、弱信号接收差 ;仍受寄生调频干扰(汽车、飞机)

接收机原理 :调幅:分为直接放大式和超外差式接收机,由于后者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工作稳定,是目前主要方式;调频:单声道调频接收机也采用超外差式,原理基本相同。中频:调幅465K,调频10.7M。

接收机性能指标 :频率范围:中波、短波2.3-26.1M、调频88-108M;噪限灵敏度:信噪比26db下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选择性:从复杂信号中选择有用信号的能力;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和额定输出功率;整机频率特性:在音频频率范围内的响应特性。

第四节、立体声和电声器件

层次分明,具有立体感(深度感和方向感)的声音效果,就是通常所说的立体声。 在广播技术中,包括立体声广播、立体声录音、立体声重放。

立体声的生物基础

双耳效应:人利用自己双耳判断声音方位的能力; 耳壳效应:依靠耳壳的形状特点来辅助判断声源方位的能力。

通过保留人耳能够对声源进行定位的因素,使人能够产生幻觉声源(声像)。

怎样制造声像?经过从全面传声——中央传声——三声道传声——二声道传声的过程。 调频立体声

调频立体声可以说是结合了单通道调频广播和立体声音响技术而实现的广播革命,使广播达到了人类听觉全面仿真的程度。

立体声接收机与单声道调频接收机差别:信号的加重与去加重

A-B制拾音方式

双声道立体声采用两个传声器拾取声音。它们的放置方式构成了不同的立体声拾音方式。 A-B制:法国人提出的最早的录制立体声的方式,用两个型号、性能完全相同的传声器并排放置于声源前方

特点:便宜,但存在中央声后移和漏斗现象,间距不应太远获太近。

X-Y制拾音方式

英国人提出的现代拾音方式,采用两只相同传声器,使其成一定的角度一上一下紧靠排列。 特点:声源传到时几乎不存在时间差、只有声强差。通常将之装在一个壳体内,构成重合传声器。 为双指向时,夹角一般90度;可大于90度,但太大又会导致中部声源拾音不佳。 M-S制拾音方式

丹麦人提出,将双指向性传声器与一个任意指向传声器一上一下紧靠,双指向为横轴、任意指向朝前。后者获得与单声道拾音相同的和信号(M),前者为左右声道差信号(S),然后再将和差信号经电路转换成左右声道。

特点:两传声器频率响应匹配,也常安装一个壳体内。信号精确且兼容性好。

模拟人头制拾音

将两传声器放置在用塑料等做成的模拟人头的双耳部位,分别作为声道信号。

特点:产生既有声强差、又有时间差的信号。使用耳机收听效果好,但使用双扬声器放音立体声效果(尤其高频声像)将很差。

传声器和扬声器的作用原理?

传声器 :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电信号的换能器件,将声音振动变成相应的电流变化,首先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再将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因此,包括声波接收器和力/电换能器两部分。 指向特性:早期无指向、后期双指向和单指向,目前心形最多,无线型也日益广泛。 按接收原理:声压式和压差式、复合式。

传声器类型:动圈式、电容式、驻极体式、无线传声器;传声器的技术指标:灵敏度、频率响应(频率范围)、指向特性、固有噪音:决定了能接收的最低声级,决定拾音下限;非线性失真:在强身压作用下传声器输出电压会产生一些非线性失真,这允许的最大值时所对应的电压级称为最高声压级。决定了拾音上限。使用和维护:近讲效应;指向特性;正确选择;切换开关:指向、音质、电平衰减、阻抗变换;三防:防风、防潮、防尘、防干扰;防风罩:带微孔的泡沫塑料防风罩、金属网防风罩。

扬声器 :简称喇叭,是电能转换成声能的换能器件,效率仅为5%-15%。高保真放音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电动式扬声器,包括纸盆式、球顶式、号筒式等。

性能指标:频率响应(不等于频率特性)、辐射特性、失真、效率

扬声器箱(音箱)

将一个或数个扬声器都装在扬声器内,以便提高扬声器辐射、尤其是低频辐射的能力。 敞开式音箱:障板和共鸣器的结合,后面开启或开孔;不能发出丰富的低音,但为了保证一定的低频特性,需有足够尺寸。

音箱

·封闭式音箱

在前者基础上加上后盖,只有一个扬声器孔和一个小的泄漏孔(保持气压平衡)。箱内装有吸音材料以削弱反射。

优点:反相声波无法传到箱外,防止了干涉现象的产生,使低频响应得到改善。 缺点:功率浪费多。

·倒相式音箱

在封闭式基础上适当部分开孔,使反射达到180度,声波同相叠加,从而加强了整个系统的声辐射效果。因为效果主要发生在低频,故称“低频倒相箱”。

优点:体积更小,增加低频下限而不降灵敏度。 缺点:易低频拖尾

第六节、广播中心技术

广播中心是广播电台的核心,是广播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节目制作中心和播出控制中心两部分。

节目制作中心:节目的发源地和主体; 播出控制中心:广播中心最主要的技术部门。 如何实现录音棚的隔音?

播音室(录音棚):基本要求:有适当混响时间、并且声音扩散均匀;应能隔绝噪声;种类:自然混响(3000—1.5)和强吸收的短混响(0.2-0.8,20—0.4);隔音措施:地点选择,墙壁、门、窗、声锁、不平行窗、天花板、浮岛。

控制室

利用调音台对播音室送来的节目信号进行放大、音量调整、平衡、混合等加工和监听。 要求:一定的空间和混响时间。 语言播音室一般比音乐播音室简单

调音台

输入部分:以每个输入通道为一组,垂直排列,由信号选择开关、前置放大器、音质均衡器、声像移动器和电平控制器(滑动和旋转式)等构成。4倍

输出部分:有多个输出通道,包含调音电路(混合放大器)、主音量控制、监视仪表等。 监听:由监听输入和输出组成,各有功能;实际也由开关矩阵和混合放大器组成。 指标:增益、频率特性、噪声、失真。

数字调音台

区别:数控台没有音频信号通过,数控部分的功能实际上是将普通台上各种控制键、钮和推子的状态由计算机改为数字信息对音频处理柜进行遥控。

音频处理柜:包含了所有的音频处理电路,从数控台接受数控信号,然后对音频处理。信号实现通路最短,提高了声音质量。

语言节目的制作

以语言为声源的拾音和制作。新闻中心具有特殊意义。计算机系统有倍增作用。最简单的录音系统。

文艺节目的制作

艺术再创作,对录音师要求高。 演播室有一定要求。 单点拾音(合唱类节目)。 多点拾音(轻音乐)。

实况录音 : 提前准备,应有周密计划和安排; 设备要求:轻便、牢固; 大多使用转播车和小型流动设备

第二章、电视基础知识

第一节、光的基础知识

单色光:单一波长和波谱宽度小于5nm的光称为单色光,又称谱色光。

音箱

·封闭式音箱

在前者基础上加上后盖,只有一个扬声器孔和一个小的泄漏孔(保持气压平衡)。箱内装有吸音材料以削弱反射。

优点:反相声波无法传到箱外,防止了干涉现象的产生,使低频响应得到改善。 缺点:功率浪费多。

·倒相式音箱

在封闭式基础上适当部分开孔,使反射达到180度,声波同相叠加,从而加强了整个系统的声辐射效果。因为效果主要发生在低频,故称“低频倒相箱”。

优点:体积更小,增加低频下限而不降灵敏度。 缺点:易低频拖尾

第六节、广播中心技术

广播中心是广播电台的核心,是广播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节目制作中心和播出控制中心两部分。

节目制作中心:节目的发源地和主体; 播出控制中心:广播中心最主要的技术部门。 如何实现录音棚的隔音?

播音室(录音棚):基本要求:有适当混响时间、并且声音扩散均匀;应能隔绝噪声;种类:自然混响(3000—1.5)和强吸收的短混响(0.2-0.8,20—0.4);隔音措施:地点选择,墙壁、门、窗、声锁、不平行窗、天花板、浮岛。

控制室

利用调音台对播音室送来的节目信号进行放大、音量调整、平衡、混合等加工和监听。 要求:一定的空间和混响时间。 语言播音室一般比音乐播音室简单

调音台

输入部分:以每个输入通道为一组,垂直排列,由信号选择开关、前置放大器、音质均衡器、声像移动器和电平控制器(滑动和旋转式)等构成。4倍

输出部分:有多个输出通道,包含调音电路(混合放大器)、主音量控制、监视仪表等。 监听:由监听输入和输出组成,各有功能;实际也由开关矩阵和混合放大器组成。 指标:增益、频率特性、噪声、失真。

数字调音台

区别:数控台没有音频信号通过,数控部分的功能实际上是将普通台上各种控制键、钮和推子的状态由计算机改为数字信息对音频处理柜进行遥控。

音频处理柜:包含了所有的音频处理电路,从数控台接受数控信号,然后对音频处理。信号实现通路最短,提高了声音质量。

语言节目的制作

以语言为声源的拾音和制作。新闻中心具有特殊意义。计算机系统有倍增作用。最简单的录音系统。

文艺节目的制作

艺术再创作,对录音师要求高。 演播室有一定要求。 单点拾音(合唱类节目)。 多点拾音(轻音乐)。

实况录音 : 提前准备,应有周密计划和安排; 设备要求:轻便、牢固; 大多使用转播车和小型流动设备

第二章、电视基础知识

第一节、光的基础知识

单色光:单一波长和波谱宽度小于5nm的光称为单色光,又称谱色光。

复合光: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光。使人眼产生混合色,又称非谱色光。如白光,最大的白色光源是太阳,阳光含有所有光的波长成分。

人眼能够感知直射光、反射光和透射光。

光源和色温(1)等能白光源的特点和概念?

一个光源发出的光由许多不同波长的谱色光组成,并且不同波长的光辐射功率也不一样。 连续光谱:在一段波长范围内都有能量辐射; 线状光谱:只在若干波长点上有能量辐射。日光在可见光范围内辐射功率分布较均匀;钠灯属于线状光源,发出特定黄色。等能白光源:在可见光范围内辐射功率完全均匀的假想光源,是人为规定的基准白色光源。

光源和色温(2)

绝对黑体的概念?

绝对黑体:能完全吸收入射光的物体。当被加热时,能辐射出连续光谱,所以其光谱能量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

色温:绝对黑体在一定光色下的绝对温度。阳光 早晨 2000K、白天 4800K、中午 6000K钨丝灯 2854K、卤钨灯 3200K 色温表示光源的光谱特性,而非光源的实际温度。 光源和色温(3)

标准光源A:色温2854K,带橘红色,钨丝灯在2800K时发出的光。能实际实现。B:上午10点和下午4点的直射阳光,不偏向任何色调,但不能用人工方法直接获得,由A光源通过滤色镜获得。C:近似于阴天的漫射光,略带蓝色,6800K,仅在自然界存在,间接获取法同上。D 65:白天的平均照明光,6500K,目前彩色电视中应用最普遍的光源。E:等能白光,不实际存在,5500K。

视觉机制:光-视网膜-光敏细胞-神经冲动-大脑

锥状细胞核杆状细胞以及特点?

锥状细胞:感光灵敏度较低,在微弱光线下不起作用,属于明视觉细胞

能辨别出光的颜色,使人们能够感知自然界中绚丽多姿的色彩

在黄斑区内分布密集,分辨景物细节的能力很强。

杆状细胞:感光灵敏度高,在暗淡环境也能感觉出景物的轮廓,属于暗视觉细胞 没有辨色能力,只能判断景物的黑白层次

相对稀疏分布于黄斑区之外,只能辨认轮廓,细节能力差。

视敏特性

指人们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不同灵敏度的特征,即对于辐射功率相同的各色光具有不同的亮度感觉。 明视觉:最亮的光是黄绿光(波长555nm),感觉最暗的光是红光和紫光。 暗视觉:最亮在507nm处。 视敏函数和相对视敏函数

人眼的亮度视觉范围

定义:人眼能够感受到的亮度范围。总范围达10的九次方cd(光亮度单位)

暗适应:瞳孔放大4倍,光通量16倍,椎状细胞转换为杆状细胞工作,时间几分钟

亮适应:数秒钟; 同一时间感受到的亮度范围。亮度适中时为1000:1,当平均亮度较高或较低时,只有10:1,一般为100:1

视觉惰性和闪烁感觉

视觉惰性:视觉建立和消失的延迟。

分为消失惰性和建立惰性,前者又称为视觉暂留特性,比后者时间长,一般在0.05秒与0.2秒之间,与光脉冲强度有关。 画面出现连续感的重复频率称为融合频率,16—20HZ。 闪烁感觉:当脉冲光源的重复频率不太高时,人眼会跟随光源的变化产生一明一暗的感觉。 重复率提高,闪烁感减轻。 临界闪烁频率:不引起闪烁感的最低频率,fc

主要因素:背景亮度、光源亮度、明亮时间占空比

 发光体: 即光源,颜色取决于自身的光谱功率分布,以直射光的形式被感知。  不发光体:通常所说的物体颜色。颜色由反射光或透射光的光谱功率分布决定 决定因素:一,物体本身的发射特性或透射特性;二,照明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 颜色的三要素

亮度:彩色光作用人眼而引起的视觉上的明亮程度。复合光的亮度等于各分量光的亮度之和 色调:彩色的颜色类别,它是决定彩色本质的基本参数。

饱和度:颜色的深浅、浓淡程度,谱色光是饱和度最高的彩色,掺入的白光越多,饱和度越小,也称为色纯度。

色调和饱和度合称为色度,彩电传送的彩色图象,即是指传输的每个像素的亮度和色度。 三基色原理

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彩。具有这种特性的三个单色光叫做三基色光。

具体内容:a,绝大多数彩色可以由三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得,反之也成立;b,三基色必须相互独立,不能是其他基色光混合产物;c,色度由混合比例决定;d,可任意选择基色。 补色,一种颜色与某颜色以适当比例混合时,可产生白色或灰色。

三基色原理是彩电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电视广播过程

根据人的视觉特性,利用光学原理及无线电原理远距离传送静止图片和活动影像的系统。 像素:组成图像的元素,具有亮度信息和空间位置。 由摄像 、传输、显像三部分组成。 关键:将活动图像变成电信号和电信号复原。

图像的传送

同时制传送:将图像的所有像素同时转换成电信号,并同时传送。每个像素占用一个通道。技术和经济上不现实,没有实现。

顺序制传送:按照一定顺利将像素的光学信息轮流转换成电信号。所有像素只占用一个通。当前的主要传输方式。关键在于转换开关能否同步。

摄像原理

摄像管的光电转换原理:利用光敏靶的作用和电子束的扫描来实现光电转换。

光敏靶:将光学图像变成电子图像,然后通过电子束的扫描变成电信号。

电子枪:产生高度聚焦的电子束,射向光敏靶,最后形成图像信号电流输出。

CCD的光电转换原理:在感光面上分布有大量独立铝电极,在光的作用下产生电荷。 行间转移方式:结构简单、体积小、价格低、但容易拖尾。

帧—行间转移方式:无拖尾,但结构复杂、昂贵。

显像原理

显像:将电信号变化为光信号; 显像管的组成:荧光屏、电子枪、偏转线圈; 基本上是摄像的逆过程; 闪烁感的消除:放映电影时每幅图像连续出现两次,传送电视时每帧分两次传送,每次为一“场”,每秒传送五十场。

电子扫描

将图像转变成顺序传送的电信号,电视中就是电子束从左至右、从上到下轰击荧光屏的过程。 逐行扫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然后反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扫描周期。

隔行扫描:把每帧画面分成两场来扫描,先扫奇数场、再扫偶数场;关键是保证偶数场正好镶嵌在奇数场之间。 参数:总行数625(显575)

分解力:电视系统传送图像细节的能力。 通常以能分辨的黑白相间的线数表示。

垂直分解力:沿图像垂直方向系统能分解的像素数(水平线数),取决于图像状况、每帧显示行数、隔行扫描性能等。 水平分解力:沿图像水平方向系统能分解的像素数,与电子束孔径相对于图像细节的大小有关(孔阑效应)。

同等长度内水平分解力等于垂直分解力时图像质量最佳。

第三节、广播电视发送系统

电视台即广播电视发送系统,将电视节目进行选择控制,调制在高频上,由天线辐射出去。 图像信号的产生部分:摄像机等节目的各种来源,如电视电影、录像机、现场直播设备和测试信号发生器等。

中心机房:对视频图像信号和音频信号进行处理与切换。

发射机房:将视频信号和伴音信号分别调制图像载频和伴音载频信号,形成已调的射频信号,再输送到发射天线。 发射天线:将能量以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

高频电视信号

全电视信号:频宽6MHZ,使用调幅方式。

伴音信号:频宽从几十HZ到15KHZ,调频方式,两边各保留250KHZ的带宽。 高频电视信号:将前两者组合成高频信号,频宽8MHZ,图像占7.25,伴音占0.5。 频段和频道 的划分:间隔8MHZ,米波段(甚高频VHF)1-12频道,分米波段(特高频UHF)13-68频道。

电视差转机

使用区域:中小城镇、边远山区等缺乏微波接力传送,也不具备卫星直播条件的区域。 功能:将接收到的其他电视台节目经过处理,变换到所需的频道并加以功率放大,用天线向指定方向传送。功率等级和频道范围按需要决定。

组成方式:二次变频和直接变频式,我国多采用二次变频式。

电视播出系统的特点和要求

特点:不可重复,不间断运行,规模和信号源日增,处理任务多且重,进行同步和同相调节。 设计要求:可靠性,操作方便,具有应急处理能力。

控制方式:集中控制方式,把多个频道合成一个播出系统;分散控制方式,每个频道组成一个播出系统。

第四节、彩色电视基本知识

传送与接收彩色图像的系统;彩色三要素:Y、F;图像的分解和组合是关键;基本过程:在摄像端将彩色光学图像进行分解并转换成三基色电信号;然后按特定方式编码成一路彩色全电视信号,传输到接收端,接收机将彩色信号解码并恢复成三基色电信号,并利用混色法还原原始图像。

图像的分解和还原

分解:利用分光系统将图像分解成r、g、b三基色,然后利用光电转换器件和扫描将他们转换为相应的三基色电信号。

常见的分光系统:双向分色镜系统和分色棱镜系统。

前者由两个全反射镜、两个双向分色镜,三个滤色片组成。

还原:利用相加混色原理,较多使用空间混色法。

常用设备:CRT、LCD

彩色CRT:荧光粉的混色作用,电子枪可发射三条电子束

三枪三束管和单枪三束管。

兼容问题

兼容的含义:双向兼容。 基本条件:彩电信号须包含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

频带宽度必须相等; 扫描参数应相同; 尽量降低色度与亮度的互相干扰。 彩色电视制式,三种电视制式?以及使用的国家?—中国使用的制式 NTSC—美国1954,第一个成功的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对信号的相位失真比较敏感,容易色调失真,对发送端与中间传送设备要求比较高。(日本 、加拿大)

PAL—西德1967,在英联邦和中国得到采用,克服NTSC的相位敏感性,但接收机电路复杂。

SECAM—法国1966,克服了信号的相互干扰,但接收机电路复杂,图像质量差(俄、东欧) 数字彩电和数字化的概念、特点?

新电视——HDTV

第三代电视,缩写(HIGH DEFINITION TV) 定义:三倍距离的原始再现。

基本参数:1125行、60场,2:1隔行扫描,屏幕宽高比16:9。

优点:清晰度高,屏幕大、真实感强,无信号互相干扰。

新电视—数字电视

特征:高清晰度、高保真音响、按需看节目、交互运做、多传输方式、三电一体和三网融合。 模拟彩电:电信号时间连续的彩电。

数字彩电:全部是数字信号的彩电,在时间上间断和不连续。

数字化彩电:在模拟彩电内部采用数字技术来处理模拟信号的彩色电视机。

其他电视形式

卫星电视:利用 同步卫星向预定的广大地区转发节目,而观众能直接接收的一种电视节目。 有线电视:通过同轴电缆和光纤来传输电视节目;节目容量大,不易受外界干扰,可用加密功能,实现双向传输,与计算机网络相连。

画中画:提供了一种监视功能。

第五节、电视中心技术

电视中心技术主要包括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技术。制作:包括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为电视节目收集所需的素材,然后将各种素材进行加工处理。播出:将各类节目按预先排定的节目时间程序、经过播出机房用切换的方法分别播出到节目发送与传输部门,之前还要对信号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分配、监测,使之成为符合标准的电视信号。

电视中心设备

图像信号源设备:摄像机、电视电影机、卫星地面机

记录设备:录像机、光盘; 编辑设备:磁带编辑机、非线性编辑机、特技机、字幕机等 声音设备:传声器、录音机、调音台等; 视频切换设备:对信号进行切换、处理的设备 其他设备:监视系统(监视器、示波器)、灯光设备、转播设备

摄像机

电子管-晶体管-便携式-CCD(50-80) 一体机与分体机 单片(管)和多片(管) 广播级-应用级-家用级

主要单元:镜头-机身-寻像器 黑白平衡和光圈控制 增益和夜摄

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的特点?

编辑系统

线性编辑:传统的、基于磁带的电视编辑方式,沿磁带方向顺序进行,无法随意跳跃。 主要设备:录像机和编辑控制器;一对一编辑和A/B卷编辑

非线:以硬盘存储为基础,由计算机编程来实现。 设备:计算机和视频卡 软件:操作系统、编辑软件、特技软件等。网络制作系统

视频切换与特技

快切:一个画面迅速变换成另一个画面。 慢转换:淡入淡出和溶入溶出。 划像:电视屏幕被A、B两个画面分割成两部分。 色键:抠掉一部分图像而填入另一个部分。 电视节目制作系统

1、 SNG:便携式摄像机和录像机构成,用于现场采访。

2、 ENG:卫星新闻采集系统,用于偏远采访。

3、 EFP:将节目制作搬到现场,多机位、转播车。

4、 演播室系统:在演播室中录制节目。

第三章、信息存储技术

第二节 感光录音技术

声波通过光学器械,在光调幅器作用下,转换为有强度和大小变化的光,使胶片暴光,印成光学声带。放映时受照射,光敏换能装置产生光电效应。

定密式:载反光镜的线圈。 变密式:辉光灯法和弦线电流法(光圈法)

第三节 磁记录原理

磁头 完成电磁转换的器件,记录和重放功能。 结构:带缝隙的铁芯、线圈、屏蔽罩、支架。 波莫合金,铁氧体,铁铝体。音频和视频磁头。

磁带 记录、存储、传递声音、图像的载体。 带基和磁性层 视频带和音频带 偏磁记录原理

由于剩磁曲线起始段的非线性,产生失真, 所以使用偏磁方式。

直流法:在磁头线圈注入直流电流,形成一个固定直流磁场,从而使信号工作在线性段。 交流法:在线圈中注入一恒定幅度和频率较高的交变电流,以产生幅度恒定而方向交变的偏磁场,使信号工作在正负线性段。频率3倍以上。

高频损失

记录去磁损失:主要损失,因信号电流极性改变引起。

自去磁损失:小磁性体自身和彼此间的退磁作用

带厚损失:信号频率较高时,对磁性层磁化较浅导致。

第四章、广播电视技术政策

第一节、三个四级的背景

1983年,第十一次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 背景:50年代起,集中力量办两级;80年代强调覆盖。既是方针、又是技术政策。 反思和总结 价值:对提高覆盖率起显著作用。

问题一:资源浪费,散、乱、滥。问题二:与数字化、网络化趋势相悖。

建设目标 以广播影视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的技术新体制,从有线电视开始、进行集团化经营,并重点发展中央、省两级广电集团,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城市台保留现有频道,一般城市逐步精简。 思考题:全面回顾现有广电体制。

第二节 广播规划技术政策

历史上,以中波为主。原因:廉价、国内外电波环境宽松

问题:衰减、不稳定、场强低易受干扰、省级覆盖难度大、频道少。

改进 1973年,确定使用地波的方针。1983年,广电部进行肯定。采取地波覆盖,大中小功率结合,以中小功率为主、同步广播。同步广播:指两部或多部发射机,使用同一频率,在不同地区播出同一节目。

短波广播技术政策

主要用于对外和国内边远地区广播,向有线站传送。

布局关键:尽量选择有利台址和合理使用频率,尤其是海外广播,对于特殊困难地区,力争国外转播;新建发射台采用分散与集中布局,逐步过渡到卫星微波传送模式。

调频规划技术政策

建立四级混合覆盖网;保证95%以上的覆盖率,应有4-5套调频广播节目可供收听。 民族和边远地区另行考虑。

调频覆盖网组成 上级向下级传送; 避免重复覆盖; 推广调频双节目广播技术 调频网优势

·音质保真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容纳频道多·同等功率下,服务范围比中波台广·立体声容易实现

第四节、电视广播技术政策

规划目标:四级覆盖,但第四级无文艺节目,并对套数有控制。

中央级覆盖,专业特色明显。

省级一套节目进行地面覆盖,充分利用地形,将骨干台与转播台结合,合理安排功率。另一套卫星传送。市节目可给县。

频率政策和发射功率

VHF:分12频道,其中5频道给调频。如需修改,需满足:对原规划中的所有发射机的干扰量均不增加,到达邻省场强足够低。

UHF:使用36个频道,规划应保证人口覆盖率和达到规定套数。30W以下的发射机可由省级广电厅自行规划。

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并产生对全频道电视机的要求。

对发射机的要求

功率的使用需严格遵守等级制,如有特殊需要,应与邻省协商并报批。

米波机应在5个频道内可调,分米波机为12。市县转播台应有自办节目功能。

广电无线管理

进行技术规划和频率规划

对无线发射台进行管理:发射台、调频台的审批;发放甲乙丙类频率执照(100W分界);进行年检。


    相关文章

    2013年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竞赛复习大纲

    附件1 2013年全国广播电视(传输系统) 技术能手竞赛复习大纲 基础理论 广播电视传输主要技术环节 微波.卫星和光缆传输特点及系统组成 电波传输理论 天线的基础知识 广播和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失真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调幅.调 ...

    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指南[基础篇]

    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指南--基础篇 一.参考书目 (一)050301新闻学 1.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36新闻传播史论 ④916新闻传播业务 2.初试书目: 636新闻传播史论: ...

    小城镇规划[技术导则]

    目 录 前 言 ...................................................................... 1 1总则 ................................... ...

    家用空调不制热维修方案

    是家电维修同行就会将您加进群,我们有维修群,制冷电器行业群,电器销售商群,净水器行业群,电器配件商群, 或者长按二维码加群主微信 家用空调常见问题--空调不制热 冬天走了,但是很多朋友家中的空调可能会出现不制热的现象,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家 ...

    土木本社会实践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综合实践环节教学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环节是开放教育土木工程(本科)专业规则中所规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中央电大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具体体现.综合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土 ...

    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教技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坚持“三个代表”、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主旋律,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为契机,以创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市”为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意见,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树立管理保障的观念,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夯实教育技术的硬 ...

    关于乡镇农业科技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乡镇农业信息传播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 摘要 农业信息传播是指运用传播手段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和信息的传播.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经过分析得出农民认为影响乡镇农业科技传播的因素,并对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媒介.传播信息等四个传播要素与传播效果的 ...

    清单计价下风险与预防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招标投标制.入推行,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要,工程造价计价依据改革不断深化.1992年,提出了"量. 指导价.竞争费"的改革措施,工程造价管理由静态管理模式转变为动态管理模式,这一措施 ...

    _综合媒体资产管理云平台设计

    内容制播 _ Content Production & Broadcasting [本文献信息]陈宪,祝斌. 综合媒体资产管理云平台设计[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5,Vol.42(2). 综合媒体资产管理云平台设计 陈宪,祝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