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的好处

背诵的作用

人们普遍认为,朗读和背诵只是为了增强记忆。这种认识是比较片面的。朗读和背诵的好处非常多。可以说,朗读和背诵是做学问的基本功,是提高智商的基本途径。

朗读和背诵可以得定。定力,是一个人性格的优秀品质之一。定力好的人,心如静水,心如磐石。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定力,有先天因素,后天的训练,背诵是主要方法

文字负载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人们因为阅读能力的差异,相同文字,每个人获得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背诵能力强的人能最大限度的获取文字的信息量。所以说,阅读能力的基础就是背诵。

记忆力,个人的差异也是比较大的。有人能背诵几百字的文章,有人能背诵几千字的文章,有人能背诵几万、几十万字的文章。强大的记忆力,是靠背诵训练成的。解放以来,人们反对旧式教育。把背诵彻底否定。这种态度是不科学的。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要挖掘潜能,不吃点苦是办不到的。背诵是挖掘潜能的主要途径之一。 背诵不仅是一种好的语文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好的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与学习离不开背诵,在实行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今禾,背诵不但不应该受到轻视,而且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实践早证明背诵不仅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儿时背诵的古典诗词,尽管当时不解其中的含义,却常常一生难忘,终身受益。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都具有博闻强记的特点。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钱钟书先生也能任人随便从书中抽出一段来,就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大家。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要下一番功夫来背诵的。背诵的古诗文多了,自然就为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背诵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个人会不会背,背后记住的东西的多与少,就是能力的体现。甚至可以说,一个人背诵的功夫能决定他一生的成就。鲁迅先生就是因为读得多,记得牢,才编成了中国第一部小说史。现在许多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不强,表达能力不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脑中无‚米‛,说起话来、作起文来当然困难。将来做学问、搞研究,也只有积累的知识多了,才能融会贯通,才容易产生新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新观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的背诵能力,此时就转化成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转化成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汉代扬雄在《答桓谭论赋书》中说:‚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千古名言。清代唐彪则在《读书作文谱》中对语文能力的形成规律作了具体的总结:‚阅者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通过背诵,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叶蜚声先生说过:‚学习语言必须多读、多讲、多背诵。‛ 香港大学教授陈耀南博士在《谈背诵》中说:‚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由上述两位学者的话,足可见背诵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方法,它使语言文字清通畅达、灵巧铿锵。背诵历来是中国人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和‚看家本领‛, 中国传统的语言教育十分重视诵读。在古代,学生集中识字以后,就开始诵读经典文章。学生学习主要靠自己在‚诵‛上下功夫,朝夕吟读,甚至背诵,文字读顺了,文章的大意也就把握了,从而达到了无师自通的效果。

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背诵到底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我们的古人那么重视它呢?这是因为,背诵具有特殊的效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背诵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语言材料的重要形式。中国传统思维重直觉顿悟,背诵感悟就显得重要了。背诵的心理活动方式是一种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方式,它的具体程序是眼→脑→口→耳→脑。在背诵过程中,多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自然能取得特殊的效率。背诵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加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 背诵是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在入情入境的背诵过程中,对文章的风采格调,脉络层次,语言表达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潜移默化地理解吸收,融会贯通。朱光潜先生在20年代初教中学英语时, 不仅使用国外原版教材, 而且严格要求 ‚熟读课文‛。他的学生回忆说:‚早晨一起, 学生们就在屋外, 树下, 千遍万遍地读。……不到半年, 舌头听使唤了, 一些句子, 不用思索就跑到嘴里来了。‛ 先生自己说: ‚我觉得初学者与其费那么大劲去死记单词, 做那些支离破碎的语法练习, 倒不如精选精读几篇经得起仔细推敲的作品, 把它们懂透背熟, 真正消化成自己的营养, 这样就会培养成敏锐的语言感。‛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背诵是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反复朗读达到背诵,能够丰富词汇,增加语言积累,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张志公先生说过:‚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来,读出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深刻得多,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要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朗诵多了,时间久了,优秀作品中经过加工锤炼的语言会跟自己的口头语言沟通起来,丰富自己的口头语言,提高口头表达。‛

培养语感能力。背诵可以强化语感;语感可以提高做题的准确度。有一些英语学得好的同学,做题的准确性很高,但是对于为什么会选对正确答案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多是凭感觉,这种感觉就是语感。语感之所以能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做题能力,就是基于大量朗读和背诵基础上对语言形成的正确的符合逻辑的反应。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读和背‛这种最基本

的实践方式。吟诵、朗读是训练语感的好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直至背诵英文作品,文章的精妙之处和语言表达的规律自然了然于心,语感能力从而得到加强。

增强记忆能力。记忆力是智力中最基础的能力,所有的应用都是建立在记忆基础上的。人的记忆力并非完全是天生的,每个人的记忆能力都可以通过训练得以强化和改善。背诵就是一种有效的记忆力强化训练方式。背诵实质上是一种朗读的强化形式,背诵产生的语音对人脑的语言中枢神经的刺激产生了强烈的条件反射;背诵得越多刺激就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得到加强,信号就会在大脑里沉积得越来越深,这样就强化了记忆。正是这个道理,背诵就显得举足轻重,因为记忆在学习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据教育学家统计,学习中(包括大学、中学、小学)有80%的东西需要记忆。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没有背诵作为基础,基本的记忆能力就难以形成。

符合外语学习认知规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学习母语是说在先、读在后,而在没有外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外语,是读在先、说在后。现在,我们是在汉语语言环境里学习英语,所以,要能达到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目的,我们就必须先学会朗读,然后大量的背诵,在大脑中积累足够的语言素材,这符合语言习得的特殊规律。现代传播理论告诉我们, 语言教学也是一种传播过程。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其中听读是说写的前提。学生能够诵读大量的语言材料, 他们自然能体会语言运用的各种内在奥妙,说出的话,写出的句子自然而然就符合语言运用规律。这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拳练千遍自然通‛。从这一角度说, 背诵应该是英语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正因为背诵具有特殊的效率,所以,许多语言教育专家十分重视背诵的教学。夏丐尊先生强调说‚要领略文字的气势,会诵是唯一的途径‛。叶圣陶先生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呤诵的时候……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言,必须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名家学者学习英语的成功经验:

语言大师林语堂先生说过:‚学习英语的唯一正轨,不出仿效与热诵。仿效即整句的仿效,热诵则仿效之后必回环练习,必须脱口而出而后已。‛

英语专家陈琳教授说过:‚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英语必须下艰苦的功夫。我一向主张要‘背’。‛

著名英语教学专家胡春洞教授说:‚语言的习惯是由模仿逐步养成的。而要模仿,就必须熟读和背诵,不然模仿无从谈起。背诵是中国人学习的传统方法,我至今认为依然十分有效。 ‛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维教授说:‚我学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过去的‚死记硬背‛,这是学语言根本离不开的方法。学语言有一个从‚死‛到‚活‛的过程,‚死‛的东西多了,熟能生巧,慢慢就会‚活‛。死记硬背到一定程度,便会‚死‛去‚活‛来。所谓‚死‛就是原始的语言积累,创建个人的语料库,语料丰富了,一旦掌握了运用技巧,就能随意提取,运用自如,‚死‛的语言材料变‚活‛起来了。‛

从众多英语专家学者学习英语的成功经验让我们不由得想到我们很多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很多学生不愿意去背诵文章,不愿意去熟读句子,总是希望有一种让他们一学就会的英语学习方法。部分同学确实也花了很多时间去记单词和短语,但是一旦让他们用英语写一点东西,就总是错误百出,全部是中英文‚word for word ‛的拼凑,更不用说让他们开口表达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大脑中的‚语料库‛里根本没有什么东西,无法供应英语表达之需。鉴于此,在英语学习中重视英语语篇的背诵,一定会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例释背诵意义

背诵在英语学习中具有如此而已重要的意义,但是没有亲自尝试并体会其奥妙谁也不信其真。加之部分人认为背诵是一种过时了的学习方法,以为背诵会戕害灵性、限制思考,是落伍愚笨的教学法。所以学生不大愿意接受,需要我们耐心说服,晓之以理,动之以实例。笔者有幸从《新东方演讲》中读到这么一则事迹:有一个学生,从高一开始背《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背到高三就背完了。高考考进了北大。进入北大后,他本想不再

继续背了。但当他的同学听他背诵的时候,无不露出了羡慕的眼光;于是,由于这种虚荣心的驱使,他就开始继续背第四册,把第三、四册都背得滚瓜烂熟。他熟到什么地步呢,有人把其中任何一句说出来,他就能把上一句和下一句连接上,而且语音几乎和磁带录音一样标准,因为他是模仿着磁带来背的。后来他考入了美国Duke 大学;他给国内的英文老师写信,老师不敢回;因为老师对他的英文有畏惧感;他的英文学得太好,只能给他回中文信,并告诉他不是不会写英文,而是想让他温习温习中文,不要忘记祖国的语言。这位学员到美国第一个星期写文章;教授把他叫过去说他的文章是剽窃的;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太好了。教授说他教了20年还从没教出过写这么漂亮文章的学生。这个学员说他没有办法证明他确实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但他可以背108篇文章,而且背得非常熟练,问教授想不想听。结果,他还没有背完两篇,教授就哭了起来,为什么?因为这个教授想一想自己教了20年了,居然一篇文章也没有背过,而一个中国学生竟背诵了这么多精美的文章,所以很难过……

二、精选背诵语篇

因为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所以所选择的背诵语篇也要有层次性。开始的时候要精选一些篇幅短,生词少,内容简单,与学生学习生活比较贴近的短文进行背诵,培养兴趣,让学生体会背诵学习的成就感。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可以精选中、高考英语满分书面表达范文、《新概念英语》1-3册的部分短文、 各种中高考复习资料上的部分精彩书面表达范文以及课本的精彩段落等等,也可以让学生去搜集自己喜欢的短文进行交流背诵。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按年级分类整理了相当数量的背诵语篇,随用随取,这样便于统筹管理,也利于按学生英语基础分层布臵背诵作业。

三、明确背诵要求

(一)会背先会读。背诵的前提是会读,如果学生连朗读都无法完成,那就难以背诵了。在背诵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对语音、语调的教学,即使是高年级也不能放松要求。对要背诵的短文要先由老师或优秀学生进行示范朗读, 要求学生多加模仿, 在朗读与背诵时做到发音准确、语调正确。这

样既可以使学生避免因发音错误而导致拼写错误, 又能让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口语, 以便能在今后学以致用, 投入到真正的交际活动中去。

(二)领会篇章结构。不少初学者在日常学习中, 常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 他们往往过多地重视词语和语法现象的学习, 而忽视对段落结构、谋篇布局的观察与分析。这样既无法在真实语境中对词语进行准确理解, 又不能欣赏、模仿到作者在谋篇布局时的匠心所在。为了克服这一缺点, 笔者要求学生在背诵中以一些重要的关联词语为线索来帮助记忆。这样做, 既使学生记忆更容易, 又使学生体会到上下文的关联, 并可在写作训练中加以模仿。

(三)熟悉语言现象。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光靠空洞的讲解和做一些支离破碎的选择填空题是无法达到目的的。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要想解决这一问题, 背诵是传统而实用的手段。因为在背诵时, 学生不可能只看着一个个孤立的单词去死记硬背, 而只能是反复观察句子结构, 认真体会词汇用法,在反复朗读和背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语言现象, 总结语言规律的习惯。

(四)掌握背诵方法。很多学生在背诵完一篇文章后, 稍过几天就忘得差不多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利用记忆的遗忘规律进行及时复习巩固,要教会学生在刚好能背诵材料之后再加上一段时间的加强学习, 这个量相当于完成初次背诵时间的50%。比如, 学生背诵一篇文章需20分钟, 应该再加上10分钟的加强背诵学习, 效果就会好得多。同时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又把以前背诵过的东西温习温习,或者试着默写一遍,这样才能记得长久,真正成为自己大脑‚语料库‛里的能源。

(五)‚背‛以至用。背诵的目的在于运用,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积极地输出、再现所学的语言材料。一是在检查学生背诵效果时可以采用书面形式, 让学生将文章写下来(默写)。不要求与原文完全一致, 鼓励学生适当发挥。这样做就可以活化输入的语言材料, 把单纯的记忆与应用结合在一起。二可以在学生诵读之后要求学生说或写相关话题, 使学生及时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并从中尝到‚甜头‛, 获得背诵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更加愿意背诵更多的语言材料。

总之,背诵是中国人学习语言的传统‚法宝‛,符合国情, 更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英语教学必须重视这一有效的教学手段, 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背诵的作用

人们普遍认为,朗读和背诵只是为了增强记忆。这种认识是比较片面的。朗读和背诵的好处非常多。可以说,朗读和背诵是做学问的基本功,是提高智商的基本途径。

朗读和背诵可以得定。定力,是一个人性格的优秀品质之一。定力好的人,心如静水,心如磐石。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定力,有先天因素,后天的训练,背诵是主要方法

文字负载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人们因为阅读能力的差异,相同文字,每个人获得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背诵能力强的人能最大限度的获取文字的信息量。所以说,阅读能力的基础就是背诵。

记忆力,个人的差异也是比较大的。有人能背诵几百字的文章,有人能背诵几千字的文章,有人能背诵几万、几十万字的文章。强大的记忆力,是靠背诵训练成的。解放以来,人们反对旧式教育。把背诵彻底否定。这种态度是不科学的。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要挖掘潜能,不吃点苦是办不到的。背诵是挖掘潜能的主要途径之一。 背诵不仅是一种好的语文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好的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学与学习离不开背诵,在实行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今禾,背诵不但不应该受到轻视,而且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实践早证明背诵不仅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儿时背诵的古典诗词,尽管当时不解其中的含义,却常常一生难忘,终身受益。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都具有博闻强记的特点。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钱钟书先生也能任人随便从书中抽出一段来,就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大家。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要下一番功夫来背诵的。背诵的古诗文多了,自然就为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

础。背诵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个人会不会背,背后记住的东西的多与少,就是能力的体现。甚至可以说,一个人背诵的功夫能决定他一生的成就。鲁迅先生就是因为读得多,记得牢,才编成了中国第一部小说史。现在许多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不强,表达能力不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脑中无‚米‛,说起话来、作起文来当然困难。将来做学问、搞研究,也只有积累的知识多了,才能融会贯通,才容易产生新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新观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的背诵能力,此时就转化成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转化成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汉代扬雄在《答桓谭论赋书》中说:‚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千古名言。清代唐彪则在《读书作文谱》中对语文能力的形成规律作了具体的总结:‚阅者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通过背诵,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叶蜚声先生说过:‚学习语言必须多读、多讲、多背诵。‛ 香港大学教授陈耀南博士在《谈背诵》中说:‚背书,就如练字、练拳、练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烂熟而出。好文章背诵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由上述两位学者的话,足可见背诵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好方法,它使语言文字清通畅达、灵巧铿锵。背诵历来是中国人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和‚看家本领‛, 中国传统的语言教育十分重视诵读。在古代,学生集中识字以后,就开始诵读经典文章。学生学习主要靠自己在‚诵‛上下功夫,朝夕吟读,甚至背诵,文字读顺了,文章的大意也就把握了,从而达到了无师自通的效果。

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背诵到底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我们的古人那么重视它呢?这是因为,背诵具有特殊的效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背诵是直接、完整地感受语言材料的重要形式。中国传统思维重直觉顿悟,背诵感悟就显得重要了。背诵的心理活动方式是一种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方式,它的具体程序是眼→脑→口→耳→脑。在背诵过程中,多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自然能取得特殊的效率。背诵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加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 背诵是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在入情入境的背诵过程中,对文章的风采格调,脉络层次,语言表达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潜移默化地理解吸收,融会贯通。朱光潜先生在20年代初教中学英语时, 不仅使用国外原版教材, 而且严格要求 ‚熟读课文‛。他的学生回忆说:‚早晨一起, 学生们就在屋外, 树下, 千遍万遍地读。……不到半年, 舌头听使唤了, 一些句子, 不用思索就跑到嘴里来了。‛ 先生自己说: ‚我觉得初学者与其费那么大劲去死记单词, 做那些支离破碎的语法练习, 倒不如精选精读几篇经得起仔细推敲的作品, 把它们懂透背熟, 真正消化成自己的营养, 这样就会培养成敏锐的语言感。‛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背诵是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反复朗读达到背诵,能够丰富词汇,增加语言积累,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张志公先生说过:‚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来,读出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深刻得多,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要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朗诵多了,时间久了,优秀作品中经过加工锤炼的语言会跟自己的口头语言沟通起来,丰富自己的口头语言,提高口头表达。‛

培养语感能力。背诵可以强化语感;语感可以提高做题的准确度。有一些英语学得好的同学,做题的准确性很高,但是对于为什么会选对正确答案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多是凭感觉,这种感觉就是语感。语感之所以能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做题能力,就是基于大量朗读和背诵基础上对语言形成的正确的符合逻辑的反应。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读和背‛这种最基本

的实践方式。吟诵、朗读是训练语感的好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直至背诵英文作品,文章的精妙之处和语言表达的规律自然了然于心,语感能力从而得到加强。

增强记忆能力。记忆力是智力中最基础的能力,所有的应用都是建立在记忆基础上的。人的记忆力并非完全是天生的,每个人的记忆能力都可以通过训练得以强化和改善。背诵就是一种有效的记忆力强化训练方式。背诵实质上是一种朗读的强化形式,背诵产生的语音对人脑的语言中枢神经的刺激产生了强烈的条件反射;背诵得越多刺激就越多,条件反射就越得到加强,信号就会在大脑里沉积得越来越深,这样就强化了记忆。正是这个道理,背诵就显得举足轻重,因为记忆在学习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据教育学家统计,学习中(包括大学、中学、小学)有80%的东西需要记忆。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没有背诵作为基础,基本的记忆能力就难以形成。

符合外语学习认知规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学习母语是说在先、读在后,而在没有外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外语,是读在先、说在后。现在,我们是在汉语语言环境里学习英语,所以,要能达到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目的,我们就必须先学会朗读,然后大量的背诵,在大脑中积累足够的语言素材,这符合语言习得的特殊规律。现代传播理论告诉我们, 语言教学也是一种传播过程。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其中听读是说写的前提。学生能够诵读大量的语言材料, 他们自然能体会语言运用的各种内在奥妙,说出的话,写出的句子自然而然就符合语言运用规律。这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拳练千遍自然通‛。从这一角度说, 背诵应该是英语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正因为背诵具有特殊的效率,所以,许多语言教育专家十分重视背诵的教学。夏丐尊先生强调说‚要领略文字的气势,会诵是唯一的途径‛。叶圣陶先生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呤诵的时候……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言,必须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名家学者学习英语的成功经验:

语言大师林语堂先生说过:‚学习英语的唯一正轨,不出仿效与热诵。仿效即整句的仿效,热诵则仿效之后必回环练习,必须脱口而出而后已。‛

英语专家陈琳教授说过:‚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英语必须下艰苦的功夫。我一向主张要‘背’。‛

著名英语教学专家胡春洞教授说:‚语言的习惯是由模仿逐步养成的。而要模仿,就必须熟读和背诵,不然模仿无从谈起。背诵是中国人学习的传统方法,我至今认为依然十分有效。 ‛

华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维教授说:‚我学英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过去的‚死记硬背‛,这是学语言根本离不开的方法。学语言有一个从‚死‛到‚活‛的过程,‚死‛的东西多了,熟能生巧,慢慢就会‚活‛。死记硬背到一定程度,便会‚死‛去‚活‛来。所谓‚死‛就是原始的语言积累,创建个人的语料库,语料丰富了,一旦掌握了运用技巧,就能随意提取,运用自如,‚死‛的语言材料变‚活‛起来了。‛

从众多英语专家学者学习英语的成功经验让我们不由得想到我们很多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很多学生不愿意去背诵文章,不愿意去熟读句子,总是希望有一种让他们一学就会的英语学习方法。部分同学确实也花了很多时间去记单词和短语,但是一旦让他们用英语写一点东西,就总是错误百出,全部是中英文‚word for word ‛的拼凑,更不用说让他们开口表达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大脑中的‚语料库‛里根本没有什么东西,无法供应英语表达之需。鉴于此,在英语学习中重视英语语篇的背诵,一定会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例释背诵意义

背诵在英语学习中具有如此而已重要的意义,但是没有亲自尝试并体会其奥妙谁也不信其真。加之部分人认为背诵是一种过时了的学习方法,以为背诵会戕害灵性、限制思考,是落伍愚笨的教学法。所以学生不大愿意接受,需要我们耐心说服,晓之以理,动之以实例。笔者有幸从《新东方演讲》中读到这么一则事迹:有一个学生,从高一开始背《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背到高三就背完了。高考考进了北大。进入北大后,他本想不再

继续背了。但当他的同学听他背诵的时候,无不露出了羡慕的眼光;于是,由于这种虚荣心的驱使,他就开始继续背第四册,把第三、四册都背得滚瓜烂熟。他熟到什么地步呢,有人把其中任何一句说出来,他就能把上一句和下一句连接上,而且语音几乎和磁带录音一样标准,因为他是模仿着磁带来背的。后来他考入了美国Duke 大学;他给国内的英文老师写信,老师不敢回;因为老师对他的英文有畏惧感;他的英文学得太好,只能给他回中文信,并告诉他不是不会写英文,而是想让他温习温习中文,不要忘记祖国的语言。这位学员到美国第一个星期写文章;教授把他叫过去说他的文章是剽窃的;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太好了。教授说他教了20年还从没教出过写这么漂亮文章的学生。这个学员说他没有办法证明他确实能写出这么优秀的文章,但他可以背108篇文章,而且背得非常熟练,问教授想不想听。结果,他还没有背完两篇,教授就哭了起来,为什么?因为这个教授想一想自己教了20年了,居然一篇文章也没有背过,而一个中国学生竟背诵了这么多精美的文章,所以很难过……

二、精选背诵语篇

因为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所以所选择的背诵语篇也要有层次性。开始的时候要精选一些篇幅短,生词少,内容简单,与学生学习生活比较贴近的短文进行背诵,培养兴趣,让学生体会背诵学习的成就感。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可以精选中、高考英语满分书面表达范文、《新概念英语》1-3册的部分短文、 各种中高考复习资料上的部分精彩书面表达范文以及课本的精彩段落等等,也可以让学生去搜集自己喜欢的短文进行交流背诵。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经按年级分类整理了相当数量的背诵语篇,随用随取,这样便于统筹管理,也利于按学生英语基础分层布臵背诵作业。

三、明确背诵要求

(一)会背先会读。背诵的前提是会读,如果学生连朗读都无法完成,那就难以背诵了。在背诵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对语音、语调的教学,即使是高年级也不能放松要求。对要背诵的短文要先由老师或优秀学生进行示范朗读, 要求学生多加模仿, 在朗读与背诵时做到发音准确、语调正确。这

样既可以使学生避免因发音错误而导致拼写错误, 又能让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口语, 以便能在今后学以致用, 投入到真正的交际活动中去。

(二)领会篇章结构。不少初学者在日常学习中, 常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 他们往往过多地重视词语和语法现象的学习, 而忽视对段落结构、谋篇布局的观察与分析。这样既无法在真实语境中对词语进行准确理解, 又不能欣赏、模仿到作者在谋篇布局时的匠心所在。为了克服这一缺点, 笔者要求学生在背诵中以一些重要的关联词语为线索来帮助记忆。这样做, 既使学生记忆更容易, 又使学生体会到上下文的关联, 并可在写作训练中加以模仿。

(三)熟悉语言现象。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光靠空洞的讲解和做一些支离破碎的选择填空题是无法达到目的的。这一点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要想解决这一问题, 背诵是传统而实用的手段。因为在背诵时, 学生不可能只看着一个个孤立的单词去死记硬背, 而只能是反复观察句子结构, 认真体会词汇用法,在反复朗读和背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语言现象, 总结语言规律的习惯。

(四)掌握背诵方法。很多学生在背诵完一篇文章后, 稍过几天就忘得差不多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利用记忆的遗忘规律进行及时复习巩固,要教会学生在刚好能背诵材料之后再加上一段时间的加强学习, 这个量相当于完成初次背诵时间的50%。比如, 学生背诵一篇文章需20分钟, 应该再加上10分钟的加强背诵学习, 效果就会好得多。同时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又把以前背诵过的东西温习温习,或者试着默写一遍,这样才能记得长久,真正成为自己大脑‚语料库‛里的能源。

(五)‚背‛以至用。背诵的目的在于运用,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积极地输出、再现所学的语言材料。一是在检查学生背诵效果时可以采用书面形式, 让学生将文章写下来(默写)。不要求与原文完全一致, 鼓励学生适当发挥。这样做就可以活化输入的语言材料, 把单纯的记忆与应用结合在一起。二可以在学生诵读之后要求学生说或写相关话题, 使学生及时运用所学语言知识, 并从中尝到‚甜头‛, 获得背诵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更加愿意背诵更多的语言材料。

总之,背诵是中国人学习语言的传统‚法宝‛,符合国情, 更符合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英语教学必须重视这一有效的教学手段, 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关文章

    小学生背诵古诗好处多

    小学生背诵古诗好处多 朴春玉 小学生学古诗,有人认为小学生不认识字,只会简单机械的死背,这会限制小学生智力的发展,将来只会死读书.也有人说小学生浅显的感官及领悟力不可能穿透古诗词的文学意境,会产生错误的表象和思维,以至影响以后的学习,所以小 ...

    背诵[道德经]有什么好处?

    <道德经>非一般的格言警句可比,融缩了老子对人生.社会.宇宙.自然的智能思考以及真实深远的生命体验,蕴含了深邃的道德理念和人生智慧,很多道理已经为几千年的历史,无数人的实践所证实. <道德经>容量巨大,文字却异常精简 ...

    五年级上学期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学期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1.选择好书 2.学习略读 3.提纲式笔记 4.读书爱书 5.写读法 6.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 8.在诵读中想象,培养语感 9.中国名著介绍 课题 1.选择好书 课型 实践学习型 教学 ...

    [走我们去植树]教学设计

    1 走我们去植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 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 ...

    1走,我们一起去植树个案

    1 走,我们去植树 主备人:韩秀琴 所在学校:北关小学 时间:2014.2.18 一.教材分析: 在万物萌发的春天,一切生机勃勃.身处于美好的春光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不负于这大好的春色?诗歌<走,我们去植树>以明快清新的节奏 ...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落花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 ...

    清华大学法律硕士考研好的心态所带来的好处

    清华大学法律硕士考研好的心态所带来 的好处 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就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凯程清华大学法律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凯程就是王牌的清华大学考研机构! 一.如何调节考研的心态 稳定的心态:其实我觉得只要做到全力以赴,然后中间不徘 ...

    落花生教案

    15.落花生 宿松县洲头乡乌池小学 陈赛霞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作者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 ...

    走,我们一起去植树导学案

    <走,我们去植树>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少先队员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决心,帮助学生从小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4.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