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与历史哲学的关系

历史观与历史哲学的关系

姓名:张云天 学号:2013232025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摘要:历史观作为人类认识历史、把握历史进程的基本观念,极大地推进了历史哲学的兴起和发展;同时近代历史哲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历史观的革新,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新型历史观纷纷登上理论舞台。历史观与历史哲学虽然在研究方向、理论概念上泾渭分明,但彼此之间联系密切、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 历史观、 历史哲学、 关系

一,历史观的形成与发展

1.1历史观的形成

“作为人类认识历史、把握历史进程基本观念的历史观,起源于人们对劳动及在劳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思考,“社会”和“人”是历史观的两个核心要素。”【1】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社会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导致财富不均、社会分工、阶级对立等社会现象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出来,使人们认识到与自然界相比,人类社会有着独特的运动和变化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区分开来,试图揭示人类社会的变化、运动方式,把握“人”与“社会”的关系。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人们逐渐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巫术祭祀等观念中解脱,开始用理性去认识和把握人类历史进程,这导致了“历史观”的形成。

1.2古代社会的历史观

早在奴隶社会,人类社会便开始记录历史、研究历史,揭示人类的历史活动。春秋时期的中国伟大思考家孔子根据鲁国史书编纂《春秋》,旗帜鲜明地对人类历史发展、历史人物的活动作出评价,正如孟子所言“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作《历史》一书,谴责波斯帝国对希腊城邦的侵略与掠夺,高度赞扬了希腊人在希波战争中的英勇斗志和伟大功绩,具有明显的爱憎倾向。这些都表明了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便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历史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形成了早期的历史观。这个时期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其历史观发展水平较低,历史观受认识者自身的爱憎情感、道德伦理等价值观念影响较大,没有形成一套系统、有效地认识、把握人类历史的方法,难以获得广泛认可,在社会生活方面影响较小。

进入封建以后,人类对历史进程的认识和把握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历史观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奴隶社会早期的历史观相比,封建时代的历史观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认可、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无疑具有更强的正统性,同时其历史观初步形成了一套认识人类社会历史运动发展、评价历史人物活动的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同时由于封建社会的高度集权专制、等级制度森严,严重阻碍了人们对历史进程的正确认识,导致其历史观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片面性。在中国,由于受到儒家思想消极成分和统治者“愚民”政策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历史观中具有明显的“圣人崇拜”、厚古薄今、忠君尽节等色彩,对后世造成了消极影响。欧洲中世纪的神学历史观,以“上帝创世说”的形式歪曲地、颠倒地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历史活动,强化神权、压制人性、愚昧无知,极大妨碍了人们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认识。

二,历史哲学在历史观基础上兴起

历史哲学即运用哲学思维,在宏观上、整体上对人类历史进行理解,把握支配历史的原则和本质。正如“钟志奇运用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中的话说就是:

“历史哲学,像是这些作家(指黑格尔等人)所从事的那样,就指对于整个历史过程的一种思辨的处理方式,在这种处理方式之中,人们希望能把历史的秘密一下子就彻底地暴露出来。”【2】虽然与历史哲学相比,历史观对历史的理解和探讨相对浅显,仅仅侧重对某一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特定人物的认识,缺乏对历史本质规律性的认识,但二者联系密切,拥有一致的总体目标,即认识历史、把握人类历史进程,同时历史哲学是在历史观的基础上兴起的。

早期的历史观虽然具有种种局限性,没有触及历史的规律性,缺乏对历史本质的思考,但却是人类运用自身理性对历史进行理解和阐释的首次尝试,开启了人类认识历史、把握历史的思想先河,同时积累的丰富历史材料也为历史哲学形成提供了史料支撑和现实基础。

文艺复兴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资产阶级思想界相继提出了自然状态说、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说,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资产阶级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否定神权,强调基于人类意志形成的“国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肯定人的理性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突出作用。这种哲学观虽然没有把握历史的本质和支配原则,但却具有一定的哲学思维,也一定程度上触及了历史的规律性。

在文艺复兴形成的历史观基础上,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宗教力量的衰落、理性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发展,历史哲学哲学最终得以形成。1725年坚巴提斯塔·维柯在《新科学》一书中,首次运用哲学思维,在本体论上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行把握,探求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维科认为人类的历史具有共同性和规律性,可以根据这些来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因此他剔除了无限循环论,将历史看成一个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由高到低的规律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被人类理性认识,并进入科学研究领域,这标志着历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三,近代历史哲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历史观的革新

近代的历史哲学取得了巨大发展,黑格尔将思辨性引入了历史哲学,使历史哲学走向成熟,马克思将实践性引入历史哲学,开辟了历史哲学的新纪元,这些不光对历史哲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近代历史观的转变,加速了历史观的革新、发展。

1837年,黑格尔《历史哲学讲演录》刊行,标志着德国古典历史哲学即思辨历史哲学正式形成,历史哲学走向了成熟。黑格尔深入批判了前人在研究历史方面的主观局限性,将思辨性引入历史哲学。他认为人类历史是历史理性即必然性的外在显现,要认识这种必然性应该运用思辨的方法从外部进行理解。因此他试图对历史本身进行一个总体化、系统化的外部思考,把历史看做一个过程进行理解,试图把握历史的全貌。

黑格尔将思辨性引入历史哲学,对历史哲学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同时其总体性、整体化的思路也对历史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其影响下产生了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史观。

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思辨的历史哲学,建立了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历史哲学,开辟了历史哲学新的发展方向。“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只讲“观念历史”的运动,不触及现实利益、丝毫不联系实际问题,没有实现历史与逻辑的现实统一性。”【3】与黑格尔相反,马克思在现实的历史基础上,从人的历史实践活动出发,来理解和把握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以现实的人和人的感性生活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运用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基

础进行了分析,使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归于现实生活,实现了现实统一性。 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性出发,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社会基础进行分析,打破了黑格尔思辨性历史哲学的樊笼,构建了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历史哲学,为历史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纪元,同时其关注人在历史中实践活动的思路也极大地改变、影响了人们对历史的看法,对历史观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其法作用。在其影响下,产生了整体史观和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从横向出发,将生产力发展作为人类交往、活动的基础,研究其对人类文化发展、社会生活的推动作用。现代化史观从纵向出发,将生产力的发展看作是人类社会形态转变、走向现代化的基础,重视对社会形态、政治、经济现代化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姚军毅,历史观探析[J],南昌大学学报,2005

【2】 陈学凯,马克思历史哲学本质内涵辨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

【3】 李蜀人,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与世界历史理论,复旦学报,2007

历史观与历史哲学的关系

姓名:张云天 学号:2013232025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摘要:历史观作为人类认识历史、把握历史进程的基本观念,极大地推进了历史哲学的兴起和发展;同时近代历史哲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历史观的革新,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新型历史观纷纷登上理论舞台。历史观与历史哲学虽然在研究方向、理论概念上泾渭分明,但彼此之间联系密切、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 历史观、 历史哲学、 关系

一,历史观的形成与发展

1.1历史观的形成

“作为人类认识历史、把握历史进程基本观念的历史观,起源于人们对劳动及在劳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思考,“社会”和“人”是历史观的两个核心要素。”【1】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社会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导致财富不均、社会分工、阶级对立等社会现象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出来,使人们认识到与自然界相比,人类社会有着独特的运动和变化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区分开来,试图揭示人类社会的变化、运动方式,把握“人”与“社会”的关系。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人们逐渐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巫术祭祀等观念中解脱,开始用理性去认识和把握人类历史进程,这导致了“历史观”的形成。

1.2古代社会的历史观

早在奴隶社会,人类社会便开始记录历史、研究历史,揭示人类的历史活动。春秋时期的中国伟大思考家孔子根据鲁国史书编纂《春秋》,旗帜鲜明地对人类历史发展、历史人物的活动作出评价,正如孟子所言“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作《历史》一书,谴责波斯帝国对希腊城邦的侵略与掠夺,高度赞扬了希腊人在希波战争中的英勇斗志和伟大功绩,具有明显的爱憎倾向。这些都表明了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便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历史活动有了初步的认识,形成了早期的历史观。这个时期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其历史观发展水平较低,历史观受认识者自身的爱憎情感、道德伦理等价值观念影响较大,没有形成一套系统、有效地认识、把握人类历史的方法,难以获得广泛认可,在社会生活方面影响较小。

进入封建以后,人类对历史进程的认识和把握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历史观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奴隶社会早期的历史观相比,封建时代的历史观得到了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认可、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无疑具有更强的正统性,同时其历史观初步形成了一套认识人类社会历史运动发展、评价历史人物活动的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同时由于封建社会的高度集权专制、等级制度森严,严重阻碍了人们对历史进程的正确认识,导致其历史观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片面性。在中国,由于受到儒家思想消极成分和统治者“愚民”政策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历史观中具有明显的“圣人崇拜”、厚古薄今、忠君尽节等色彩,对后世造成了消极影响。欧洲中世纪的神学历史观,以“上帝创世说”的形式歪曲地、颠倒地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历史活动,强化神权、压制人性、愚昧无知,极大妨碍了人们对社会历史问题的认识。

二,历史哲学在历史观基础上兴起

历史哲学即运用哲学思维,在宏观上、整体上对人类历史进行理解,把握支配历史的原则和本质。正如“钟志奇运用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中的话说就是:

“历史哲学,像是这些作家(指黑格尔等人)所从事的那样,就指对于整个历史过程的一种思辨的处理方式,在这种处理方式之中,人们希望能把历史的秘密一下子就彻底地暴露出来。”【2】虽然与历史哲学相比,历史观对历史的理解和探讨相对浅显,仅仅侧重对某一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特定人物的认识,缺乏对历史本质规律性的认识,但二者联系密切,拥有一致的总体目标,即认识历史、把握人类历史进程,同时历史哲学是在历史观的基础上兴起的。

早期的历史观虽然具有种种局限性,没有触及历史的规律性,缺乏对历史本质的思考,但却是人类运用自身理性对历史进行理解和阐释的首次尝试,开启了人类认识历史、把握历史的思想先河,同时积累的丰富历史材料也为历史哲学形成提供了史料支撑和现实基础。

文艺复兴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资产阶级思想界相继提出了自然状态说、天赋人权论和社会契约说,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资产阶级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否定神权,强调基于人类意志形成的“国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肯定人的理性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突出作用。这种哲学观虽然没有把握历史的本质和支配原则,但却具有一定的哲学思维,也一定程度上触及了历史的规律性。

在文艺复兴形成的历史观基础上,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宗教力量的衰落、理性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发展,历史哲学哲学最终得以形成。1725年坚巴提斯塔·维柯在《新科学》一书中,首次运用哲学思维,在本体论上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进行把握,探求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维科认为人类的历史具有共同性和规律性,可以根据这些来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因此他剔除了无限循环论,将历史看成一个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由高到低的规律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被人类理性认识,并进入科学研究领域,这标志着历史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三,近代历史哲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历史观的革新

近代的历史哲学取得了巨大发展,黑格尔将思辨性引入了历史哲学,使历史哲学走向成熟,马克思将实践性引入历史哲学,开辟了历史哲学的新纪元,这些不光对历史哲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近代历史观的转变,加速了历史观的革新、发展。

1837年,黑格尔《历史哲学讲演录》刊行,标志着德国古典历史哲学即思辨历史哲学正式形成,历史哲学走向了成熟。黑格尔深入批判了前人在研究历史方面的主观局限性,将思辨性引入历史哲学。他认为人类历史是历史理性即必然性的外在显现,要认识这种必然性应该运用思辨的方法从外部进行理解。因此他试图对历史本身进行一个总体化、系统化的外部思考,把历史看做一个过程进行理解,试图把握历史的全貌。

黑格尔将思辨性引入历史哲学,对历史哲学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同时其总体性、整体化的思路也对历史观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其影响下产生了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史观。

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思辨的历史哲学,建立了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历史哲学,开辟了历史哲学新的发展方向。“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只讲“观念历史”的运动,不触及现实利益、丝毫不联系实际问题,没有实现历史与逻辑的现实统一性。”【3】与黑格尔相反,马克思在现实的历史基础上,从人的历史实践活动出发,来理解和把握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以现实的人和人的感性生活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运用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社会基

础进行了分析,使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归于现实生活,实现了现实统一性。 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性出发,对人类历史发展的社会基础进行分析,打破了黑格尔思辨性历史哲学的樊笼,构建了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历史哲学,为历史哲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纪元,同时其关注人在历史中实践活动的思路也极大地改变、影响了人们对历史的看法,对历史观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其法作用。在其影响下,产生了整体史观和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从横向出发,将生产力发展作为人类交往、活动的基础,研究其对人类文化发展、社会生活的推动作用。现代化史观从纵向出发,将生产力的发展看作是人类社会形态转变、走向现代化的基础,重视对社会形态、政治、经济现代化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姚军毅,历史观探析[J],南昌大学学报,2005

【2】 陈学凯,马克思历史哲学本质内涵辨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2

【3】 李蜀人,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与世界历史理论,复旦学报,2007


    相关文章

    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

    ·3·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 孙 正 聿 一."历史"的唯物主义与历史的"唯物主义"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它是把"历史" ...

    _资本论_与马克思主义哲学_孙正聿

    2014年第1期(总第222期)学习与探索Study &Exploration No.1,2014Serial.No.222 ·当代哲学问题探索· <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系列专题讨论之八) <资本论> ...

    反思与建构

    作者:仰海峰 社会科学战线 2009年01期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08)11-0033-05 在过去的30年里,马克思哲学研究,无论从理论逻辑还是从对马克思哲学文本的理解上,都取得了长足的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观比较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观 比较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境遇中存在着马 克思主义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了解后现代主义的特 点和特征,避免后现代主义的失足,从而实际上又超越了" ...

    [神圣家族]

    重新审视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空间--重读<神圣家族> [内容提要]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内部存在着两个派别,即机械唯物主义和人本唯物主义,二者有不同的理论来源.理论特征和理论归宿.从研究主题的历史性转换这一视角看 ...

    马克思与哲学*

    作者:田畑稔 翻译:刘奔 哲学译丛 1998年04期 不言而喻,至少在19世纪40年代后期以来,马克思本人没有把自己对哲学的关系当作主题来谈论,只留下片断的东西.当然,关于哲学论,所谓唯物主义历史观.国家论.意识形态论以及其他一系列重要问题 ...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导读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 编者按:日前,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编译局组织编写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已经出版发行.为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阅读理解经典著作,我们从这一 ...

    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7卷第2期2008年4月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Dalian V01.7.No.2 Maritime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Apr.2008 文章编号:1671.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经济法政学院 09121218 沈茜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1.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崛起.从18世纪80年代前后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阶级关系的简化.阶级斗争与物质利益.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