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目 录

1.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杜 牧

2.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 牧

3.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 隐

4. 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

5.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

6.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

7.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8.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 轼

9.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 轼

10.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 轼

11.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苏 轼

12.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李清照

13. 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曾 几

14.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陆 游

15.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陆 游

清 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作品简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品简析:《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山水诗,这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言绝句。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厌恶。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尔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很中性,仅仅是在单纯地写景、咏春。

罗 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者简介: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作品简析: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有《范文正公集》传世。[7]

作品简析:《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江右民系,北宋临川盐阜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

[4]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

作品简析: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品简析:《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从字面上看,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其二

桑条索漠栋花繁,

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

尚疑身属半山园。

作品简析:《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都是题壁诗,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此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其文汪洋姿势,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作品简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有6首,其中第一首最为著名。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 轼

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品简析:饮湖上初晴后雨即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第一首一般选本不收录,其实这首诗也写得不错,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两首对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

第十首

惠崇春江晓景

苏 轼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

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

更待江南半月春。

作品简析:《惠崇》,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1085年(元丰八年)于汴京所作,原诗共两首。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春江晚景》是他的著名画作。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是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

题西林壁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品简析:《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之后的感想,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的西林寺时的作品。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生活哲理,来告诉读者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作品简析: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三衢道中

曾 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作者简介:曾几(1084~1166) ,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州(今属江西)人,徙居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为著名诗人陆游的老师。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

作品简析:这首诗是曾几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示 儿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长期的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的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作品简析:《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下的遗嘱诗,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真挚强烈的爱国之情。这首诗用笔曲折,真切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流露,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作品简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

一。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和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成此二诗。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其一: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目 录

1.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杜 牧

2.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 牧

3.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 隐

4. 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

5.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

6.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

7.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8.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苏 轼

9.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 轼

10.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 轼

11.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苏 轼

12.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李清照

13. 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曾 几

14.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陆 游

15.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陆 游

清 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作品简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品简析:《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山水诗,这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言绝句。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厌恶。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尔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很中性,仅仅是在单纯地写景、咏春。

罗 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者简介: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作品简析: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有《范文正公集》传世。[7]

作品简析:《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江右民系,北宋临川盐阜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

[4]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

作品简析: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品简析:《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从字面上看,该诗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其二

桑条索漠栋花繁,

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

尚疑身属半山园。

作品简析:《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都是题壁诗,其中第一首广为流传。此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其文汪洋姿势,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作品简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有6首,其中第一首最为著名。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最为传神。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 轼

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品简析:饮湖上初晴后雨即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第一首一般选本不收录,其实这首诗也写得不错,其首句就把西湖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两首对照,能更好地把握作者写诗时的思想感情。。

第十首

惠崇春江晓景

苏 轼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

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

更待江南半月春。

作品简析:《惠崇》,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1085年(元丰八年)于汴京所作,原诗共两首。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春江晚景》是他的著名画作。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是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

题西林壁

苏 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品简析:《题西林壁》是苏轼游观庐山之后的感想,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的西林寺时的作品。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生活哲理,来告诉读者要想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这首绝句的长处不在于形象或感情,而在于富有理趣。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作品简析: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三衢道中

曾 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作者简介:曾几(1084~1166) ,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州(今属江西)人,徙居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为著名诗人陆游的老师。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

作品简析:这首诗是曾几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示 儿

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长期的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的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作品简析:《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下的遗嘱诗,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真挚强烈的爱国之情。这首诗用笔曲折,真切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流露,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作品简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这组爱国主义诗篇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

一。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闷热和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心头枨触,成此二诗。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其一:迢迢天汉西南落,喔喔邻鸡一再鸣。

壮志病来消欲尽,出门搔首怆平生。)


    相关文章

    中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双岘中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承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 ...

    小学生经典诵读内容一年级上经典诵读

    南台小学经典诵读篇目 一年级:经典诵读: 必背古诗词: 1. 江南(汉乐府) 2.敕勒歌(北朝民歌) 3.咏鹅(骆宾王) 4.风(李峤) 5.咏柳(贺知章) 6.凉州词(王之涣) 7.登鹳雀楼(王之涣) 8.春晓(孟浩然) 9.凉州词(王翰 ...

    小学生经典诵读篇目

    小学生经典诵读篇目 一年级上学期应会篇目(10): <咏鹅>.<春晓>.<登鹳雀楼>.<相思>.<静夜思>.<秋浦歌>.<绝句(迟日江山丽)>.<悯农 ...

    热爱书籍 享受经典201203

    热爱书籍 享受经典 --秋长中心小学读书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阅读是一次心灵之约,更是一次智慧的碰撞.为了进一步构建校园文化,体现华小课外阅读的特色,积极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qu ...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篇目主持词

    - 男: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 敬爱的各位老师, 男: 亲爱的同学们, 合: 大家下午好! 男: 今天,我们欢聚在明家城小学 ,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 女: 今天,我们登上这多彩的舞台,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 男: 中华五千年的 ...

    小学生经典诵读篇目及内容

    小学生经典诵读内容 一年级上 经典诵读:<三字经> 必读书目:<小布头奇遇记 >孙幼军 泛读书目: 1.<舒克和贝塔历险记> 郑渊洁 2.<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 梅子涵 3.<猜猜我有多 ...

    "中华经典诵读行动"实施方案

    必斯营子中学 "中华经典诵读行动"实施方案 一. 活动背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加强中华优 ...

    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篇目

    学生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篇目.txt28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不要吝惜自己的爱,敞开自己的胸怀,多多给予,你会发现,你也已经沐浴在了爱河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文 ...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篇目

    一年级下学期经典古诗诵读篇目 1.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qǐ)窗前,寒梅著(zhuó)花未? 2.清明 唐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3.悯农 唐 李绅 春种一 ...

    经典传承文明诵读滋润人生.doc教研计划

    经典传承文明 诵读滋润人生 --宜昌市实验小学中语组经典诵读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积淀着民族的思想智慧,闪耀着先贤的理性光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浓缩着崇高的道德精神.诵读经典,对于治学修身,熏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