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教育方法

古文教育方法

古文教育的读法与写法各异,学法与教法也不相同;家庭教育法有其特色;读书作文法的经验也十分丰富。

(一)读法与写法

古文教育期讲读法的书,单说自宋以来就有《朱子读书法》(宋·朱熹)、《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元·程端礼)、《论读书》(明·陆世仪)、《读书作文谱》(清·唐彪)、《古书疑义举例》(清·俞荫甫)、《古书读法略例》(清·孙德谦)等。文话、札记之类的书则更多。讲写法的书,也很多,如评点文章精粹的《文章精义》(宋·李深),评介名家名篇命意布局独到之处的《古文关键》(宋·吕祖谦),倡导写“放胆文”、“小心文”的《文章轨范》(宋·谢枋得),标举17格名家之文的《大学黼藻文章百段锦》(宋·方颛孙),讲述养气、抱题、明题、分间、立意、用事、造语、下字八方面的《文说》(元·陈得曾),讲述义理、养气、才识、奇巧、论事、抑扬、相应、层叠、总提、分应、题外生意、结意有余、结束括应等的《文章指南》(明·归有光),谈用笔技巧的《文字法三十五则》(明·王文禄),谈20种古文笔法的《古文笔法百篇》(清·李扶九)等等。

仅以谈读法的书而言,就总结了古代许多读书经验。以《古书读法略例》为例,它总共列举了52种读书的方法,分为6卷。如第一卷,重在读书求意和知志,分十法:事同义异,文同意异,无文字处求文字,无证据处得证据,读书因彼见此,读书由虚索实,传闻,反证,知意,逆志。再如第五卷十法:善推、阙疑、得间、分篇、古书有不通用字、古书有不经见字、读书不求甚解、读书不破常解、古书有为言、古书不尽言。重在推敲用字而不拘于文字。

(二)学法与教法

1.学法:一是记诵和积累。记诵,就是多诵读,边读边记(忆)。读得多,自然积累丰富。记诵和积累的读书方法,对学习语文,进行语文教育,都具有指导意义。二是多闻和阙疑。“记诵”讲的是读,多闻则讲的是听,是见。所谓多闻,就是要常见、常闻,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多观察,多体验。“阙疑”则是存疑。读书先要有疑,有疑处又“须看到无疑”。“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南雷文案》卷二《答董吾仲论学书》)可见指导学生生疑、存疑、解疑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三是熟读与精思。读与思互相为用,熟读与精思也互为表里。古代语文教育,在这一点上十分讲究,熟读以诵读为基础,熟读又是深思的依据,不深思就得不到书中的情味和理趣。读和思关系十分密切,熟和精的关系也不可分割。

2.教法:一是导与喻。导,是诱导、引发,即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喻,是譬喻、举例,即要求教师善于打比方,使之触类旁通。导与喻表现了一个好教师的教育才智。古代教育的这一组教习方法,是值得继承的。二是序与贯。序,是次序、序列,即强调教习方法的系统性、序列性。贯,是连贯、贯通,即强调教习方法的连贯性、原则性。朱熹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习顺序,列入书院教育的学案之中。这“学、问、思、辨、行”,就是一个序。贯穿其中的一根基本线索,即由学到行,学是读之始,行是读之终,落脚在一个“行”字上,这是很有道理的。王充在《超奇》篇中说:读书贵通。通,就是贯;能贯,才是善教者。现在的语文教育,也应当有序,要善贯。三是适与问。适,是适当、适时,即因材施教。问,是提问、反问,即启发提问,适时反问。

(三)家庭教育法

古人很讲究家庭教育,尤其是那些道德文章都很好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他们大都认为“天下之本在家”,家齐,然后国治;国治,才能天下平。梁颜之推的《颜氏家训》20篇,是我国最早的家训书。以后,宋有司马光的《家范》。到明清,这一类家训书

更多。清代朱柏庐著《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是清代影响最大的家教书,几乎是全社会家庭教育的教科书。这类书虽然在宣扬忠臣义士、贤妻良母等封建意识和思想方面,消极因素很多,但在培养封建社会的人才方面,还是起过积极的作用的。晚清的曾国藩在政治思想上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但在读书、作文、做人上要求子弟极其严格。诸葛亮《诫子书》、司马光《训俭示康》等也都是家训名篇,也都曾经被选作语文教材。

(四)读书作文法

1.《颜氏家训》

梁颜之推著。颜之推(531—595),字介,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著名历史学家、文字音韵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他主张以儒家传统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撰《颜氏家训》20篇。该书记录作者平生的学问和见解,主要作用在于教训子弟,扬名显亲,是影响颇大的家庭教科书。它虽非专论语文教育,但许多篇章涉及语文学习的诸多问题,如博学多闻、目视耳闻、相互切磋、学用结合等。其中《序致》、《教子》、《治家》、《风操》、《勉学》、《文章》、《涉务》等,很有代表性。作者所提倡的发奋求学、博学多闻、言行结合等,对今天青年的学习仍然很有教益。

2.《朱子读书法》

宋代朱熹著。朱熹(1130—1200),字元晦,原籍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建阳,宋代著名学者、教育家。他从事讲学50年,为宋代四大理学流派中的“闽”学之首。他的教育实践经验由其弟子辅广(字汉卿)汇编成册,后张洪、齐熙加以增补。据元代程端礼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中记载:“门人与私淑之徒,会粹朱子平日之训,而节取其要,定为读书法六条:曰循序渐进,曰熟读精思,曰虚心涵泳,曰切己体察,曰着紧用力,曰居敬持志。”

3.《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元代程端礼著。程端礼(1270-1345),字敬叔、敬礼,号畏斋,庆元鄞县(今浙江鄞县)人,曾任儒家教谕、儒学教授、江东书院山长。他所编撰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是依朱熹“读书明理”思想,并针对当时学子学习的缺点立论的,强调学习要遵从一定的程序。全书分3卷,第一卷除导言外,依据朱熹的读书法,设计了阅读教学程序。

该书第二卷还附有五种表格,注明每天的功课纲要。第三卷则录有王柏辑《正始之音》,以明辨音义之法;最后,以朱熹的《朱子读书法》六条作结。同时,本书还集纳了许多传统的读书法,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如圈点评注法、问难自学法、思路探寻法、抄读法、精读体验法、首次强记法、破釜沉舟法、贴壁熟读法、比赛正误法、以读促写法、自学检查法等。

4.《读书作文谱》和《父师善诱法》

清唐彪辑。唐彪,字翼修,浙江人,生卒年月不详。《读书作文谱》总结了他写八股文的经验,“指点弟子如何作八股文”(李国钧序),“于制举之文尤注意焉”(仇兆鳌序)。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要批判地吸收。《父子善诱法》上卷主要介绍“尊师择师之法”和“父兄教子弟之法”,以及各种教法常规。卷末专门讲了那些“不习举业子弟的”学习特点及应采取的对策,还有乡村教童蒙之法等。下卷主要介绍童子入学后应采取的各种教法,诸如认字法、书法、温书法、讹别改正法、读注法、背书法、学字法、讲书法、读古文法、读课文法、改文法等。

这两部教法专著,都涉及读写教学的规律性问题。关于阅读教学的看法主要有:从阅读的广度上说,要正确处理“博”与“约”的关系;从阅读的计划上说,要正确处理“急”与“缓”的关系;从阅读的深度上说,要正确处理“粗”与“细”关系;从教与学的方面来说,要正确处理“学”与“问”的关系;从个别教学方面来说,要正确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

关于作文教学的看法则主要有:(1)作文要指点。多读、多作是必要的,但还需要教师

指点作文法度,以帮助学生克服怕作文的心理障碍。(2)集中作文效果好。集中作文的好处在于:集中全副精力,且目标明确,致力专一,有利于激发写作灵感,越做越巧,越做越灵。改窜旧文,重作旧题,是作文深造之法。(3)讲究改文的教学技巧。一是改文时要精思细致;二是待心意虚平时细改;三是修改文章勿追求靡丽。

5.《文字蒙求》和《教童子法》

清王筠著。王筠(1784—1854),清代山东安丘人,字贯山,号绿友,道光元年(1821)举人。他在文字学方面的造诣很深,能综合前人的学说,加以分析批判,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他的著述很多,大多是研究《说文解字》的。主要著作有《说文句读》、《说文释例》、《说文系传校录》、《文字蒙求》、《教童子法》等。其中《文字蒙求》是关于识字教育的,《教童子法》是专门论述启蒙教育的,都与语文教育有关。

6.《学海津梁》

清代学者崔学古著有《学海津梁》、《幼训》、《少学》等书。他关于读书和教学的主张,从《学海津梁》看,主要有:“量资循序”;根据教材特点;处理好教学环节;以课外带课内。他关于作文教学的主张主要有:以读促写,以读悟写;明确作文要求与构思方法;在炼字、修辞上下功夫;改文要顺乎学生的“资禀”,助其发展。

古文教育方法

古文教育的读法与写法各异,学法与教法也不相同;家庭教育法有其特色;读书作文法的经验也十分丰富。

(一)读法与写法

古文教育期讲读法的书,单说自宋以来就有《朱子读书法》(宋·朱熹)、《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元·程端礼)、《论读书》(明·陆世仪)、《读书作文谱》(清·唐彪)、《古书疑义举例》(清·俞荫甫)、《古书读法略例》(清·孙德谦)等。文话、札记之类的书则更多。讲写法的书,也很多,如评点文章精粹的《文章精义》(宋·李深),评介名家名篇命意布局独到之处的《古文关键》(宋·吕祖谦),倡导写“放胆文”、“小心文”的《文章轨范》(宋·谢枋得),标举17格名家之文的《大学黼藻文章百段锦》(宋·方颛孙),讲述养气、抱题、明题、分间、立意、用事、造语、下字八方面的《文说》(元·陈得曾),讲述义理、养气、才识、奇巧、论事、抑扬、相应、层叠、总提、分应、题外生意、结意有余、结束括应等的《文章指南》(明·归有光),谈用笔技巧的《文字法三十五则》(明·王文禄),谈20种古文笔法的《古文笔法百篇》(清·李扶九)等等。

仅以谈读法的书而言,就总结了古代许多读书经验。以《古书读法略例》为例,它总共列举了52种读书的方法,分为6卷。如第一卷,重在读书求意和知志,分十法:事同义异,文同意异,无文字处求文字,无证据处得证据,读书因彼见此,读书由虚索实,传闻,反证,知意,逆志。再如第五卷十法:善推、阙疑、得间、分篇、古书有不通用字、古书有不经见字、读书不求甚解、读书不破常解、古书有为言、古书不尽言。重在推敲用字而不拘于文字。

(二)学法与教法

1.学法:一是记诵和积累。记诵,就是多诵读,边读边记(忆)。读得多,自然积累丰富。记诵和积累的读书方法,对学习语文,进行语文教育,都具有指导意义。二是多闻和阙疑。“记诵”讲的是读,多闻则讲的是听,是见。所谓多闻,就是要常见、常闻,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多观察,多体验。“阙疑”则是存疑。读书先要有疑,有疑处又“须看到无疑”。“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南雷文案》卷二《答董吾仲论学书》)可见指导学生生疑、存疑、解疑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三是熟读与精思。读与思互相为用,熟读与精思也互为表里。古代语文教育,在这一点上十分讲究,熟读以诵读为基础,熟读又是深思的依据,不深思就得不到书中的情味和理趣。读和思关系十分密切,熟和精的关系也不可分割。

2.教法:一是导与喻。导,是诱导、引发,即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喻,是譬喻、举例,即要求教师善于打比方,使之触类旁通。导与喻表现了一个好教师的教育才智。古代教育的这一组教习方法,是值得继承的。二是序与贯。序,是次序、序列,即强调教习方法的系统性、序列性。贯,是连贯、贯通,即强调教习方法的连贯性、原则性。朱熹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教习顺序,列入书院教育的学案之中。这“学、问、思、辨、行”,就是一个序。贯穿其中的一根基本线索,即由学到行,学是读之始,行是读之终,落脚在一个“行”字上,这是很有道理的。王充在《超奇》篇中说:读书贵通。通,就是贯;能贯,才是善教者。现在的语文教育,也应当有序,要善贯。三是适与问。适,是适当、适时,即因材施教。问,是提问、反问,即启发提问,适时反问。

(三)家庭教育法

古人很讲究家庭教育,尤其是那些道德文章都很好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他们大都认为“天下之本在家”,家齐,然后国治;国治,才能天下平。梁颜之推的《颜氏家训》20篇,是我国最早的家训书。以后,宋有司马光的《家范》。到明清,这一类家训书

更多。清代朱柏庐著《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是清代影响最大的家教书,几乎是全社会家庭教育的教科书。这类书虽然在宣扬忠臣义士、贤妻良母等封建意识和思想方面,消极因素很多,但在培养封建社会的人才方面,还是起过积极的作用的。晚清的曾国藩在政治思想上虽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但在读书、作文、做人上要求子弟极其严格。诸葛亮《诫子书》、司马光《训俭示康》等也都是家训名篇,也都曾经被选作语文教材。

(四)读书作文法

1.《颜氏家训》

梁颜之推著。颜之推(531—595),字介,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著名历史学家、文字音韵学家和教育思想家。他主张以儒家传统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撰《颜氏家训》20篇。该书记录作者平生的学问和见解,主要作用在于教训子弟,扬名显亲,是影响颇大的家庭教科书。它虽非专论语文教育,但许多篇章涉及语文学习的诸多问题,如博学多闻、目视耳闻、相互切磋、学用结合等。其中《序致》、《教子》、《治家》、《风操》、《勉学》、《文章》、《涉务》等,很有代表性。作者所提倡的发奋求学、博学多闻、言行结合等,对今天青年的学习仍然很有教益。

2.《朱子读书法》

宋代朱熹著。朱熹(1130—1200),字元晦,原籍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建阳,宋代著名学者、教育家。他从事讲学50年,为宋代四大理学流派中的“闽”学之首。他的教育实践经验由其弟子辅广(字汉卿)汇编成册,后张洪、齐熙加以增补。据元代程端礼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中记载:“门人与私淑之徒,会粹朱子平日之训,而节取其要,定为读书法六条:曰循序渐进,曰熟读精思,曰虚心涵泳,曰切己体察,曰着紧用力,曰居敬持志。”

3.《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元代程端礼著。程端礼(1270-1345),字敬叔、敬礼,号畏斋,庆元鄞县(今浙江鄞县)人,曾任儒家教谕、儒学教授、江东书院山长。他所编撰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是依朱熹“读书明理”思想,并针对当时学子学习的缺点立论的,强调学习要遵从一定的程序。全书分3卷,第一卷除导言外,依据朱熹的读书法,设计了阅读教学程序。

该书第二卷还附有五种表格,注明每天的功课纲要。第三卷则录有王柏辑《正始之音》,以明辨音义之法;最后,以朱熹的《朱子读书法》六条作结。同时,本书还集纳了许多传统的读书法,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如圈点评注法、问难自学法、思路探寻法、抄读法、精读体验法、首次强记法、破釜沉舟法、贴壁熟读法、比赛正误法、以读促写法、自学检查法等。

4.《读书作文谱》和《父师善诱法》

清唐彪辑。唐彪,字翼修,浙江人,生卒年月不详。《读书作文谱》总结了他写八股文的经验,“指点弟子如何作八股文”(李国钧序),“于制举之文尤注意焉”(仇兆鳌序)。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要批判地吸收。《父子善诱法》上卷主要介绍“尊师择师之法”和“父兄教子弟之法”,以及各种教法常规。卷末专门讲了那些“不习举业子弟的”学习特点及应采取的对策,还有乡村教童蒙之法等。下卷主要介绍童子入学后应采取的各种教法,诸如认字法、书法、温书法、讹别改正法、读注法、背书法、学字法、讲书法、读古文法、读课文法、改文法等。

这两部教法专著,都涉及读写教学的规律性问题。关于阅读教学的看法主要有:从阅读的广度上说,要正确处理“博”与“约”的关系;从阅读的计划上说,要正确处理“急”与“缓”的关系;从阅读的深度上说,要正确处理“粗”与“细”关系;从教与学的方面来说,要正确处理“学”与“问”的关系;从个别教学方面来说,要正确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

关于作文教学的看法则主要有:(1)作文要指点。多读、多作是必要的,但还需要教师

指点作文法度,以帮助学生克服怕作文的心理障碍。(2)集中作文效果好。集中作文的好处在于:集中全副精力,且目标明确,致力专一,有利于激发写作灵感,越做越巧,越做越灵。改窜旧文,重作旧题,是作文深造之法。(3)讲究改文的教学技巧。一是改文时要精思细致;二是待心意虚平时细改;三是修改文章勿追求靡丽。

5.《文字蒙求》和《教童子法》

清王筠著。王筠(1784—1854),清代山东安丘人,字贯山,号绿友,道光元年(1821)举人。他在文字学方面的造诣很深,能综合前人的学说,加以分析批判,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他的著述很多,大多是研究《说文解字》的。主要著作有《说文句读》、《说文释例》、《说文系传校录》、《文字蒙求》、《教童子法》等。其中《文字蒙求》是关于识字教育的,《教童子法》是专门论述启蒙教育的,都与语文教育有关。

6.《学海津梁》

清代学者崔学古著有《学海津梁》、《幼训》、《少学》等书。他关于读书和教学的主张,从《学海津梁》看,主要有:“量资循序”;根据教材特点;处理好教学环节;以课外带课内。他关于作文教学的主张主要有:以读促写,以读悟写;明确作文要求与构思方法;在炼字、修辞上下功夫;改文要顺乎学生的“资禀”,助其发展。


    相关文章

    用_古事_讲古文

    2012.01 学教育 用"古事"讲古文 赵 (江苏省镇江一中,江苏 [摘 要] 萍 镇江212000) 高中古文教学遭遇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尴尬,怎样更好地啃下这块骨头,许多高中教师都在探寻 着.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在课文讲 ...

    学习古文字的经验教训

    谈谈古文字的学习方法 裘锡圭 我想根据自己的经验,简单谈谈学习古文字的方法,供对古文字感兴趣的青年同志参考.为了行文的方便,提到当代的学者时,即使是作者的师友,也不加先生.同志等称呼.先在这里声明一下."古文字"这个名称 ...

    东北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古文字教学法

    "古文字教学法"是运用古文字字形学知识来辅助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增强汉字的形象性, 增强学生对汉字同义字的辨识和理解, 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学习中遇到的通假字.形近字, 增强对文言文关键句和整体 ...

    [尚书]序言

    序 言 历史上,"诗.书.礼.易.春秋.乐"中开始只称<书>.到汉代才将尊称"书"为<尚书>,"尚者,上也",被尊奉为儒家"六经"中最重 ...

    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之听课反思

    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之听课反思 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之听课反思 09年我在东莞某小学任职,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的早晨,全体语文老师有幸来到阳光小学,听该校名师上了一堂精彩的古文示范课,仿佛一次难忘的心灵之旅让我 ...

    怎样写好文章? 背诵[古文观止]吧

    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2010-09-03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教师职称评审现场,一位清瘦的年轻教师把< ...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蒙古文期刊特点分析

    摘 要:抗战爆发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期间,蒙古文期刊方面经历了受挫和恢复发展等不同变化时期.该时期蒙古文期刊(包括合璧)就其内容特点而言具有民族性.地区性和时代性.就蒙古文期刊作用而言,满足蒙古族人民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各类近代知识的提升需要,开 ...

    小学古诗文教学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古诗文教学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它承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源泉,是连接中华民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 ...

    谈对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理解

    谈对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理解 古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古文阅读在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形成文化积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把古文阅读放到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求学生能够背诵优秀诗文50篇,又是中考必考题型.由此可见,指导学生 ...

    画蛇添足教学反思

    <画蛇添足>教案 北海市实验学校 钟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意思.懂得寓言所折射的道理. 重难点:先画好蛇的人,为什么"终亡其酒"? 一.导入 1.师:在上课前老师说一件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前几天马老师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