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资料

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chinese sturgeon

鲟形目鲟科鲟属的一种。又称鲟鲨、大腊子。因产地是中国而得名。体长

1.7~3米;体重 40~ 378千克,最大个体重达500千克以上。体梭形。吻尖长。尾歪形。体具5纵行骨板状大硬鳞 。 一般头部和体背侧青灰色或褐色 , 腹部白色,各鳍均为青灰色,侧、腹板间的侧板下方体色有过渡区。

分布于太平洋西北及中国海南岛以东到黄渤海等海区和珠江、钱塘江、长江、黄河等淡水河流。为洄游性的底层鱼类。由海入江,喜聚于河口。成熟群体10~11月在江河上游产卵于深潭和水流湍急河床岩石壅积处 。成熟 9 ~ 25龄。怀卵量47.5~144.5万。卵沉性,椭圆形,灰绿色 ,具粘性。生长较快。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产卵期一般停食。

该种为重要大型经济鱼类。近年来产量明显降低,已被列为濒危物种,亟待保护和进行人工繁殖。

中华鲟被《野生动物保护法》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名录。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的共同祖先-古棘鱼的后裔,距今已有一亿四千多万年的历史,有活化石之称,是淡水鱼类中最大、最长寿的鱼。成年中华鲟长达四米多,体重超过千斤,寿命长达百岁,居世界二十七种鲟鱼之冠。

中华鲟主要生活于我国近海大陆架水域,繁殖时洄游于长江。我国珠江及闽江也有分布记录。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种。

中华鲟非常珍贵。它是一种稀有的“活化石”,最早出现在1.5亿年前的中生代。在分类地位上,中华鲟介于软骨鱼和硬骨鱼之间。它的骨骼为软骨,全身有坚硬的骨质鳞,属于软骨硬鳞鱼类。中华鲟在分类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照物。

近年来,水质的污染,对中华鲟亲鱼的性腺发育、自然繁殖受精卵的孵化以及幼鲟的生长和发育均不利。受水质污染的影响,长江口幼鲟分布范围已明显缩小,如70年代以前,中华鲟幼鱼曾是杭州湾的四种主要捕捞对象之一,目前,该水域已难觅幼鲟踪迹。而长江口的幼鲟也因水质污染出现了肝癌病变。80年代后,中华鲟产卵群体中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雌、雄比已达到3:1甚至5:1,中华鲟雄性亲鱼精子活力逐年下降,也可能与长江水质污染有直接关系。 葛洲坝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中华鲟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这项工程建设以前,产卵的中华鲟逆水而上一直到达金沙江,葛洲坝截断长江水道后,洄游的中华鲟只能到达坝下,产卵江段由原来的800公里缩减到7公里,产卵场数量由原来的16处减少到1-2处,产卵场面积也只有0.4平方公里,这使得产卵洄游的中华鲟数量锐减。

中华鲟数量减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人为捕捞。1988年以后,中华鲟虽然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每年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华鲟被误捕和非法捕捞。仅宜昌江段,1986-1996年间,渔民误捕放流的中华鲟就达155尾,还有沿江的部分渔具对幼鲟资源的破坏也较严重。调查表明,1988-1992年间,仅在中华鲟幼鱼集中分布的长江口崇明岛东部滩头及其部分延伸浅滩,每年幼鲟的总误捕量为6350尾至7060尾。除此之外,中华鲟数量减少还因为初次性成熟年龄较高、重复繁殖间隔时间长、受精卵存活率低等自身及其它方面的原因,自身繁殖存活率低等方面的原因。

有关单位的调查资料记载:1981-1990年产卵洄游的中华鲟年平均为2079尾,1998年为680尾,1999年为601尾,2000年约343尾,2001年为257尾。统计资料表明,中华鲟资源急剧下降,而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20世纪80年代初期,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修建后,截断了中华鲟由海入江繁殖的洄游通道,对中华鲟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影响。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长江流域规划时,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必须对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修建对鱼类的洄游及产卵场的影响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当时有一批科技人员和主管部门领导坚持要在大坝上开一个口子,增加一个12米宽的过鱼设施――鱼道。中科院院士伍献文、曹文宣两位科学家根据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二十多年来在长江进行鱼类资源调查所积累的丰富科学资料和数年来水生所、水利电力大学等单位开展的“鱼类克服流速能力”的实际数据,并查阅、考察了前苏联、欧美等鲟鱼生产国家所采取的系列保护与增殖其资源的补偿措施,顶住了来自社会个方面的舆论压力,毅然提出“葛洲坝枢纽修建不会对家鱼产卵场带来明显影响”,“葛洲坝枢纽阻隔了中华鲟的洄游通路,对这一鱼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必须加以救护”,“主要应采用人工繁殖放流措施而不应当修建过鱼设备”。“中华鲟个体大,上溯时对水流条件要求十分苛刻,何况相对于宽阔的江面和湍急的江水,中华鲟是无法找到12米宽的鱼道”。根据长江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水文资料,大胆推断大坝修建后,中华鲟有可能在坝下形成新的产卵场,进行自然繁殖。这就是当时轰动全国的“葛洲坝鱼道之争”。伍献文院士将这一观点写成建议书上报中央,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采纳。这一建议为国家节约了5300万元的投资,成为当时科学家、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特大新闻。事实证明,进江繁殖的中华鲟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在葛洲坝下江段形成了新的产卵场。

葛洲坝水利枢纽修建后,虽然中华鲟有了新的产卵场所,但这个繁殖场所已今不如昔,从过去的600公里江段变成只有7公里的江段。而随着三峡工程的启动,一旦工程建成运行,10月份的三峡水库的大量蓄水,水库水位提高到175米,那么下泄的水流量将减少41%,这么一来,中华鲟宜昌产卵场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产卵江段的面积也将再一次缩小。为了保护中华鲟这一珍稀动物永远生存下去,自1980年以来,我国正在加速中华鲟人工繁育的研究,并每年向长江放流1-2万尾人工繁殖的幼鲟;福州市政府也于2001年12月向闽江投放7000尾幼鲟。根据专家估计,要想达到恢复中华鲟的资源增殖效果,每年至少必须向长江放养中华鲟幼鲟10万尾以上,并且辅以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全面禁止对中华鲟的捕捞,严格限制科研用鱼,最大限度地保存产卵鲟鱼群体。

为保护好中华鲟的繁延,国家和相关地方均采取多种保护措施。

1988年,中华鲟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99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200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长江口中华鲟幼鱼自然保护区。

建立宜昌和荆州中华鲟保护站。1986-1996年的十年间,仅宜昌江段,渔民误捕放流的中华鲟达155尾。

建立了中华鲟幼鱼抢救站,对误捕的受伤的中华鲟幼鱼进行抢救和护养,每年可抢救放生幼鲟数十尾至数百尾。

进行人工繁殖并将幼鲟放流长江。本世纪70年代,中华鲟人工繁殖在金沙江产卵场采获得初步成功,并且进行了少量放流。198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在葛州坝下成功地进行了人工繁殖,同时也进行了人工放流。此后,原水利部中华鲟研究所也成功进行了人工繁殖。由于中华鲟人工繁殖的技术日趋成熟,特别是中华鲟人工蓄养成熟,使放流能够有计划地进行,中华鲟培育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大规模的人工放流成为可能。目前采用的标记方法,还可以区分人工放流与天然繁殖的幼鲟。

长江水产研究所1997年开始,中华鲟苗种培育技术有新突破,大规模培育中华鲟成活率达到80%或更高,1998年在培育出约8万尾体长12-20厘米中华鲟幼鱼,大大突破了历史记录,为大规模人工放流奠定了基础。

从1983年至1998年底,几家科研所共向长江、闵江、珠江等水域放流各种规格的中华鲟约580万尾。到2004年底,向长江水域放流10厘米规格的中华鲟幼苗约60万尾。1981年以来共放流各种规格中华鲟600多万尾及大规格中华鲟鱼苗千余尾。

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chinese sturgeon

鲟形目鲟科鲟属的一种。又称鲟鲨、大腊子。因产地是中国而得名。体长

1.7~3米;体重 40~ 378千克,最大个体重达500千克以上。体梭形。吻尖长。尾歪形。体具5纵行骨板状大硬鳞 。 一般头部和体背侧青灰色或褐色 , 腹部白色,各鳍均为青灰色,侧、腹板间的侧板下方体色有过渡区。

分布于太平洋西北及中国海南岛以东到黄渤海等海区和珠江、钱塘江、长江、黄河等淡水河流。为洄游性的底层鱼类。由海入江,喜聚于河口。成熟群体10~11月在江河上游产卵于深潭和水流湍急河床岩石壅积处 。成熟 9 ~ 25龄。怀卵量47.5~144.5万。卵沉性,椭圆形,灰绿色 ,具粘性。生长较快。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产卵期一般停食。

该种为重要大型经济鱼类。近年来产量明显降低,已被列为濒危物种,亟待保护和进行人工繁殖。

中华鲟被《野生动物保护法》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名录。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的共同祖先-古棘鱼的后裔,距今已有一亿四千多万年的历史,有活化石之称,是淡水鱼类中最大、最长寿的鱼。成年中华鲟长达四米多,体重超过千斤,寿命长达百岁,居世界二十七种鲟鱼之冠。

中华鲟主要生活于我国近海大陆架水域,繁殖时洄游于长江。我国珠江及闽江也有分布记录。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种。

中华鲟非常珍贵。它是一种稀有的“活化石”,最早出现在1.5亿年前的中生代。在分类地位上,中华鲟介于软骨鱼和硬骨鱼之间。它的骨骼为软骨,全身有坚硬的骨质鳞,属于软骨硬鳞鱼类。中华鲟在分类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照物。

近年来,水质的污染,对中华鲟亲鱼的性腺发育、自然繁殖受精卵的孵化以及幼鲟的生长和发育均不利。受水质污染的影响,长江口幼鲟分布范围已明显缩小,如70年代以前,中华鲟幼鱼曾是杭州湾的四种主要捕捞对象之一,目前,该水域已难觅幼鲟踪迹。而长江口的幼鲟也因水质污染出现了肝癌病变。80年代后,中华鲟产卵群体中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雌、雄比已达到3:1甚至5:1,中华鲟雄性亲鱼精子活力逐年下降,也可能与长江水质污染有直接关系。 葛洲坝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中华鲟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这项工程建设以前,产卵的中华鲟逆水而上一直到达金沙江,葛洲坝截断长江水道后,洄游的中华鲟只能到达坝下,产卵江段由原来的800公里缩减到7公里,产卵场数量由原来的16处减少到1-2处,产卵场面积也只有0.4平方公里,这使得产卵洄游的中华鲟数量锐减。

中华鲟数量减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人为捕捞。1988年以后,中华鲟虽然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每年仍有相当数量的中华鲟被误捕和非法捕捞。仅宜昌江段,1986-1996年间,渔民误捕放流的中华鲟就达155尾,还有沿江的部分渔具对幼鲟资源的破坏也较严重。调查表明,1988-1992年间,仅在中华鲟幼鱼集中分布的长江口崇明岛东部滩头及其部分延伸浅滩,每年幼鲟的总误捕量为6350尾至7060尾。除此之外,中华鲟数量减少还因为初次性成熟年龄较高、重复繁殖间隔时间长、受精卵存活率低等自身及其它方面的原因,自身繁殖存活率低等方面的原因。

有关单位的调查资料记载:1981-1990年产卵洄游的中华鲟年平均为2079尾,1998年为680尾,1999年为601尾,2000年约343尾,2001年为257尾。统计资料表明,中华鲟资源急剧下降,而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20世纪80年代初期,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修建后,截断了中华鲟由海入江繁殖的洄游通道,对中华鲟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影响。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长江流域规划时,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必须对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修建对鱼类的洄游及产卵场的影响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当时有一批科技人员和主管部门领导坚持要在大坝上开一个口子,增加一个12米宽的过鱼设施――鱼道。中科院院士伍献文、曹文宣两位科学家根据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二十多年来在长江进行鱼类资源调查所积累的丰富科学资料和数年来水生所、水利电力大学等单位开展的“鱼类克服流速能力”的实际数据,并查阅、考察了前苏联、欧美等鲟鱼生产国家所采取的系列保护与增殖其资源的补偿措施,顶住了来自社会个方面的舆论压力,毅然提出“葛洲坝枢纽修建不会对家鱼产卵场带来明显影响”,“葛洲坝枢纽阻隔了中华鲟的洄游通路,对这一鱼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必须加以救护”,“主要应采用人工繁殖放流措施而不应当修建过鱼设备”。“中华鲟个体大,上溯时对水流条件要求十分苛刻,何况相对于宽阔的江面和湍急的江水,中华鲟是无法找到12米宽的鱼道”。根据长江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水文资料,大胆推断大坝修建后,中华鲟有可能在坝下形成新的产卵场,进行自然繁殖。这就是当时轰动全国的“葛洲坝鱼道之争”。伍献文院士将这一观点写成建议书上报中央,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采纳。这一建议为国家节约了5300万元的投资,成为当时科学家、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特大新闻。事实证明,进江繁殖的中华鲟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在葛洲坝下江段形成了新的产卵场。

葛洲坝水利枢纽修建后,虽然中华鲟有了新的产卵场所,但这个繁殖场所已今不如昔,从过去的600公里江段变成只有7公里的江段。而随着三峡工程的启动,一旦工程建成运行,10月份的三峡水库的大量蓄水,水库水位提高到175米,那么下泄的水流量将减少41%,这么一来,中华鲟宜昌产卵场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产卵江段的面积也将再一次缩小。为了保护中华鲟这一珍稀动物永远生存下去,自1980年以来,我国正在加速中华鲟人工繁育的研究,并每年向长江放流1-2万尾人工繁殖的幼鲟;福州市政府也于2001年12月向闽江投放7000尾幼鲟。根据专家估计,要想达到恢复中华鲟的资源增殖效果,每年至少必须向长江放养中华鲟幼鲟10万尾以上,并且辅以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全面禁止对中华鲟的捕捞,严格限制科研用鱼,最大限度地保存产卵鲟鱼群体。

为保护好中华鲟的繁延,国家和相关地方均采取多种保护措施。

1988年,中华鲟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99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

200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长江口中华鲟幼鱼自然保护区。

建立宜昌和荆州中华鲟保护站。1986-1996年的十年间,仅宜昌江段,渔民误捕放流的中华鲟达155尾。

建立了中华鲟幼鱼抢救站,对误捕的受伤的中华鲟幼鱼进行抢救和护养,每年可抢救放生幼鲟数十尾至数百尾。

进行人工繁殖并将幼鲟放流长江。本世纪70年代,中华鲟人工繁殖在金沙江产卵场采获得初步成功,并且进行了少量放流。198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在葛州坝下成功地进行了人工繁殖,同时也进行了人工放流。此后,原水利部中华鲟研究所也成功进行了人工繁殖。由于中华鲟人工繁殖的技术日趋成熟,特别是中华鲟人工蓄养成熟,使放流能够有计划地进行,中华鲟培育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大规模的人工放流成为可能。目前采用的标记方法,还可以区分人工放流与天然繁殖的幼鲟。

长江水产研究所1997年开始,中华鲟苗种培育技术有新突破,大规模培育中华鲟成活率达到80%或更高,1998年在培育出约8万尾体长12-20厘米中华鲟幼鱼,大大突破了历史记录,为大规模人工放流奠定了基础。

从1983年至1998年底,几家科研所共向长江、闵江、珠江等水域放流各种规格的中华鲟约580万尾。到2004年底,向长江水域放流10厘米规格的中华鲟幼苗约60万尾。1981年以来共放流各种规格中华鲟600多万尾及大规格中华鲟鱼苗千余尾。


    相关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1修正) [英文译本]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Individual Income Tax (2011 Amendment) [发布部门]全国人大常委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探究性教学课堂实录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探究性教学课堂实录 湖北省武穴市实验二小 陈淑兰 主要内容提示: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的过程及变化的原因,告诉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 ...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附录B ZB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作业指导书 编制:中国地质调查局质监处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二OO九年一月八日 目 次 手持GPS接收机内部校准规程(ZB-3-7.6-2008)中国地质调查局质监处编制 化探作业指导书(ZB-3-7.5-20 ...

    中华慈善总会易瑞沙慈善援助项目申请

    中华慈善总会易瑞沙慈善援助项目 非低保患者告知书 (2016年1月版) 亲爱的患者: 中华慈善总会易瑞沙慈善援助项目是中华慈善总会接受英国阿斯利康公司捐赠的易瑞沙药品而设立的慈善项目,由中华慈善总会易瑞沙慈善援助项目办公室进行独立审核及管理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已版成果目录

    档案汇编 1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一辑),200千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再版. 2 <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473千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3 <直皖 ...

    古代文学研究的必读书目

    古代文学研究的必读书目 一 先秦两汉书目 十三经注疏 阮元 中华书局1957年用四部备要本重印 全四十册 中华书局1982年用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全二册 四书章句集注 四部备要本 论语译注 杨伯峻 中华书局1981年修订重印 论语新解 钱穆 ...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汇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六十三号) (相关资料: 法律10篇 行政法规15篇 部门规章209篇 其他规范性文件16篇 地方法规800篇 裁判文书176篇 相关论文118篇 英文译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已由中华人民 ...

    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类税收优惠政策

    第四章 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类税收优惠政策 2011-12-08 阅读次数: 3005 [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第一节 营业税 一.对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