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不同时期CT检查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颅脑损伤首次CT检查以及复诊CT表现,评价颅脑损伤不同时期CT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例颅脑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对其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做2次以上CT检查。结果:颅脑损伤不同时期CT表现不同,CT能准确显示颅内血肿的变化。结论:CT是颅脑损伤检查的首选方法,它能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颅脑损伤;计算机断层扫描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7-1046-02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颅脑损伤是很常见的外伤病例,最常见是由交通事故,   煤矿、建筑工地事故,高处坠落及器械打击对头部的损伤。我院从2000~2005年脑外科住院病人中,收集了20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及CT片,对其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00例,均为本院脑外科住院病人,男120例,女80例,年龄3~70岁。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较重的110例,出现意识障碍,肢体活动受限,失语,大小便失禁。其中150例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均作了相应的检查。所有病例都作了急诊CT检查,并在住院后不同时间复查CT。   1.2CT扫描方法:所有病例均用PICKER-IQ型CT机扫描,病人仰卧,以听眦线为基准常规轴位扫描,层距层厚均为10 mm,矩阵256×256。      2CT表现      颅脑损伤的病员多数为颅内复合血肿,同时可以表现为多部位、多种类损伤。现分别以某一种类型为主加以叙述。   2.1脑内损伤:常见主要有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弥漫轴索损伤。脑挫裂伤80例,CT表现为高低混杂密度影,片状低密度水肿区中出现多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脑内血肿30例,CT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影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带,CT值45~90HU,有占位效应。弥漫性轴索损伤10例,CT表现为大脑皮质和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区、胼胝体、脑干等单发或多发出血灶,多小于20 mm,中线结构无明显偏移。   2.2脑膜损伤:常见主要有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硬膜下血肿40例,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范围较广,可以超越颅缝,占位效应明显。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10例,均为5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外伤史,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混杂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影,白质挤压征,中线结构不同程度向对侧偏移,增强CT可以清楚显示血肿的边界。硬膜外血肿30例,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梭形高密度影,边界光滑,不跨越颅缝,常伴有颅骨骨折,占位效应相对较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常伴发在其他颅脑损伤里,CT表现为相应脑池和(或)裂、沟内线状或窄带状高密度影。   2.3头皮损伤及颅骨骨折:本组200例头皮均有损伤, 浅筋膜血肿110例,CT表现为头皮局限性、丘状密度增高影。帽状腱膜下血肿90例,头皮呈新月形增厚,范围大,可跨越颅缝。颅骨骨折100例,有线性骨折25例,凹陷性骨折23例,骨片凹陷最深达2.5 cm,粉碎性骨折22例。颅底骨折30例,除有直接征象外,还表现在窦腔积血或颅内积气间接征象。   2.4颅脑损伤器质性后遗症:本组200例数月后复查CT,有20例出现局灶性脑萎缩,挫伤区大脑皮质萎缩以至脑室扩大。50例出血灶区出现软化灶,CT表现为脑实质内边缘清楚的液性密度区。8例出现脑穿通畸形囊肿,CT表现为与侧脑室相通的液化区。5例出现脑积水,均表现为交通性脑积水,脑室系统扩大。其余病例未见明显器质性后遗症。      3讨论      3.1颅脑损伤的病员多为急诊,须及时诊断明确进行抢救、治疗或手术,CT检查快速、无痛苦,能够准确定位、定性、定量诊断,并对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1]。   3.2颅脑损伤的病员的病情随时可能出现变化,严密观察,根据临床症状不定期复查CT是很重要的[2]。本组200例中,脑挫裂伤是最常见的颅脑损伤之一,本组80例脑挫裂伤,有56例伴发颅骨骨折,35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伴硬膜下和硬膜外复合血肿,数小时复查CT,硬膜下和硬膜外复合血肿增大,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了依据。脑内血肿30例,有3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内径多大于2 cm。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人临床症状重,预后差,常伴其他类型的颅脑损伤,恢复后期CT表现为弥漫性脑萎缩。本组10例,2例死亡,8例恢复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废损后遗症。硬膜下血肿和硬膜外血肿诊断不难,术后预后好。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典型,吸收较快。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诊断容易,对颅缝分离性骨折要注意双侧对比,颅缝宽度及受伤部位[3]。   3.3颅脑损伤不同时期CT表现不同,急性期快速的CT检查,准确的诊断为病员抢救治疗赢得了时间,随访复查中对病情的诊治有指导作用,后期CT复查对病人的康复治疗也有重要意义。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摘要】目的:分析颅脑损伤首次CT检查以及复诊CT表现,评价颅脑损伤不同时期CT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例颅脑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对其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做2次以上CT检查。结果:颅脑损伤不同时期CT表现不同,CT能准确显示颅内血肿的变化。结论:CT是颅脑损伤检查的首选方法,它能为临床的诊断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关键词】颅脑损伤;计算机断层扫描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7-1046-02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颅脑损伤是很常见的外伤病例,最常见是由交通事故,   煤矿、建筑工地事故,高处坠落及器械打击对头部的损伤。我院从2000~2005年脑外科住院病人中,收集了20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及CT片,对其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00例,均为本院脑外科住院病人,男120例,女80例,年龄3~70岁。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较重的110例,出现意识障碍,肢体活动受限,失语,大小便失禁。其中150例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均作了相应的检查。所有病例都作了急诊CT检查,并在住院后不同时间复查CT。   1.2CT扫描方法:所有病例均用PICKER-IQ型CT机扫描,病人仰卧,以听眦线为基准常规轴位扫描,层距层厚均为10 mm,矩阵256×256。      2CT表现      颅脑损伤的病员多数为颅内复合血肿,同时可以表现为多部位、多种类损伤。现分别以某一种类型为主加以叙述。   2.1脑内损伤:常见主要有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弥漫轴索损伤。脑挫裂伤80例,CT表现为高低混杂密度影,片状低密度水肿区中出现多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脑内血肿30例,CT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影周围见低密度水肿带,CT值45~90HU,有占位效应。弥漫性轴索损伤10例,CT表现为大脑皮质和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区、胼胝体、脑干等单发或多发出血灶,多小于20 mm,中线结构无明显偏移。   2.2脑膜损伤:常见主要有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硬膜下血肿40例,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范围较广,可以超越颅缝,占位效应明显。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10例,均为5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外伤史,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混杂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影,白质挤压征,中线结构不同程度向对侧偏移,增强CT可以清楚显示血肿的边界。硬膜外血肿30例,CT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梭形高密度影,边界光滑,不跨越颅缝,常伴有颅骨骨折,占位效应相对较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0例,常伴发在其他颅脑损伤里,CT表现为相应脑池和(或)裂、沟内线状或窄带状高密度影。   2.3头皮损伤及颅骨骨折:本组200例头皮均有损伤, 浅筋膜血肿110例,CT表现为头皮局限性、丘状密度增高影。帽状腱膜下血肿90例,头皮呈新月形增厚,范围大,可跨越颅缝。颅骨骨折100例,有线性骨折25例,凹陷性骨折23例,骨片凹陷最深达2.5 cm,粉碎性骨折22例。颅底骨折30例,除有直接征象外,还表现在窦腔积血或颅内积气间接征象。   2.4颅脑损伤器质性后遗症:本组200例数月后复查CT,有20例出现局灶性脑萎缩,挫伤区大脑皮质萎缩以至脑室扩大。50例出血灶区出现软化灶,CT表现为脑实质内边缘清楚的液性密度区。8例出现脑穿通畸形囊肿,CT表现为与侧脑室相通的液化区。5例出现脑积水,均表现为交通性脑积水,脑室系统扩大。其余病例未见明显器质性后遗症。      3讨论      3.1颅脑损伤的病员多为急诊,须及时诊断明确进行抢救、治疗或手术,CT检查快速、无痛苦,能够准确定位、定性、定量诊断,并对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1]。   3.2颅脑损伤的病员的病情随时可能出现变化,严密观察,根据临床症状不定期复查CT是很重要的[2]。本组200例中,脑挫裂伤是最常见的颅脑损伤之一,本组80例脑挫裂伤,有56例伴发颅骨骨折,35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伴硬膜下和硬膜外复合血肿,数小时复查CT,硬膜下和硬膜外复合血肿增大,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了依据。脑内血肿30例,有3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内径多大于2 cm。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人临床症状重,预后差,常伴其他类型的颅脑损伤,恢复后期CT表现为弥漫性脑萎缩。本组10例,2例死亡,8例恢复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废损后遗症。硬膜下血肿和硬膜外血肿诊断不难,术后预后好。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典型,吸收较快。头皮损伤和颅骨骨折诊断容易,对颅缝分离性骨折要注意双侧对比,颅缝宽度及受伤部位[3]。   3.3颅脑损伤不同时期CT表现不同,急性期快速的CT检查,准确的诊断为病员抢救治疗赢得了时间,随访复查中对病情的诊治有指导作用,后期CT复查对病人的康复治疗也有重要意义。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章

    脑外伤所致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价值

    [摘要]目的:了解预防干预治疗在颅脑外伤所致应激性溃疡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4例和预防干预组50例两组,前者为常规治疗,后者在入院常规处理的同时,即给予预防性静脉点滴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40 mg/d抑酸治 ...

    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

    2010年6月第7卷第17期 ·工作探讨· 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 侯庭宏 (山西省古交市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古交矿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山西古交 030200) [摘要]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重型颅脑损伤(GCS ...

    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 方法 随机抽取6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34例作常温治疗,34例作亚低温治疗)作对比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GCS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 常温及亚低温治疗4-7 d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有明 ...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总结归纳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经验,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152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急救和护理的程度不同,将患者划分为急救护理组 ...

    6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分析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62例分析 来源:INTERNET 作者:孙晓全 打印本文 收藏到我摘 收藏到新浪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标准.治疗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62例的临床病例资料的归纳.分析和 ...

    PICCO在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观察探讨PICCO(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对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疗效影响.方法:3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应用PI ...

    临床法医学鉴定指南

    第一章 临床法医学常规活体检查及简释 一、一般检查 二、脑和脊髓损伤检查 三、眼损伤 四、耳鼻损伤 五、口腔、颌面部损伤 六、脊柱损伤 七、四肢损伤 八、周围神经损伤 九、外阴及生殖器损伤 十、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十一、体表瘢痕 第二章 临 ...

    神经外科护理知识问答Word 文档

    <神经外科护理>基于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的复杂性.临床护理和病情观察技能的特殊性, 使神经外科护理成为大外科体系中一门专业性较强的临床实践专科.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神经外科医疗技术发展迅速,相应的护理观察方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

    尿微量白蛋白发生的临床意义

    中国医疗前沿 2009年4月 第四卷 第8期 · 影像与检验· 77 厚,且范围广.而肺癌的胸膜凹陷征均见于主病灶的胸壁侧,典型的胸膜凹陷征是弧形凹入的喇叭形,顶端有一线条状阴影引向肿瘤,它的产生是肿块所引起的反应性纤维化,本文见3例.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