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谈如何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一、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改进      托达罗认为,农村劳动力在决定是否前往城市工作时,主要考虑预期的城乡收入差距。其影响因素有:预期城乡收入差异和预期在城市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即   预期收益=预期工资水平*就业率   当预期收益大于农村收入时,农村劳动力会向城市转移。   笔者认为,可对上述模型作如下改进:   1.加入“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农民为进城务工而放弃的在农村务农可以得到的最高收入。即:   预期收益=预期工资水平+就业率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越小,预期收益越高,农村劳动力就越会向城市转移。   2.将“机会成本”拆分为“迁移成本+农村平均实际收入”(剔除价格因素)   将机会成本拆为显成本与隐成本:显成本为迁移成本;隐成本为农村平均实际收入。即:   预期收益=预期工资水平+就业率迁移成本农村平均实际收入)   迁移成本越小,农村平均实际收入越低,预期收益就越高,劳动力就越会向城市转移。      二、对影响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因素的分析      由公式可看出,影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因素主要有4个预期的城市工资水平、就业率、迁移成本及农村平均实际收入。若要改变农村劳动力的迁移状况,就要对这四个因素进行分析。      1.预期的城市工资水平   据公式,若要减少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压力,就要降低城市工人的工资水平,从而降低农民心中预期的工资水平。但此法并不可行。   如图,劳动供给曲线为S,劳动需求曲线为D。此时工资水平为w**,劳动力市场上存在非自愿失业的劳动力,其数量等于N*N*。按照公式,可以将劳动力价格压低至W*的水平,实现市场出清。   但在现实中,此处的“均衡状态”很难达到。第一,现有工资水平W**已是低水平,再压到W*,会使工人工资过低以至于无法支付生活基本开销。第二,底层劳动力市场对价格敏感度较低,供给曲线S较平缓,当工资下降时,城市中减少找工作的人并不多,而企业可以扩招的劳动力也并不多。第三,工人收入水平低将不利于社会消费和储蓄的增加,从而制约经济发展。      2.就业率   按照公式,若要减缓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则要降低城市就业率。但这显然也不可行。实际上,我国目前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更不可能通过降低就业率来减少进城人口。      3.迁移成本   在现实中,农民向城市迁移的迁移成本已非常高。   导致迁移成本高的原因是户籍制度。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民工在子女教育、住房、福利、医疗等方面均承受着高“成本”。户籍制度是对公民迁徙自由权的限制,并表现出社会公平价值的缺失,其在长远上是要废除的。因而,通过提高迁移成本来减缓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亦不现实的。   4.农村平均实际收入   在低预期工资水平、低就业率、高迁移成本之下,为何仍有如此多人要进城?根源在于他们在农村获取的收益更低!所以根本之道在于提高农村平均实际收入。   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给农民带来福利,减少收入差距,缓解一系列社会问题。以下将对如何提高农村平均实际收入、发展农村经济进行探讨。      三、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1.引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是根本   正如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所述,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使用的是传统的生产要素,其资本收益率低下,所以即使加大投入,仍然无法获得较高的收益。所以应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其具有相对于其高资本收益率的低廉的收人流价格。   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要引进创新,可以是新技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或原有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也可以是新制度:正如多年前实行的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      2.加大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   农民的能力作为一种“现代生产要素”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其具备很高的资本收益率。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强基础教育(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义务教育的教育投资回报率高达17),建立完整的农村教育体系,同时通过政策鼓励人才前往农村;另一方面,企业到农村投资也会带来高素质的劳动力。      3.综合发展农村经济   政府和企业应和农民共同开发符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农业经济,并大力发展农村的科教文卫事业与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中小城镇以减缓劳动力迁移对大城市的冲击。         4.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农村主要引进劳动密集型技术(并且我国很少耕地适合大机械作业,大部分需要精耕细作,发展农业产业也应与此一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助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如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拉长产品生产价值链,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等,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可以合理安排农村劳动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一、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改进      托达罗认为,农村劳动力在决定是否前往城市工作时,主要考虑预期的城乡收入差距。其影响因素有:预期城乡收入差异和预期在城市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即   预期收益=预期工资水平*就业率   当预期收益大于农村收入时,农村劳动力会向城市转移。   笔者认为,可对上述模型作如下改进:   1.加入“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农民为进城务工而放弃的在农村务农可以得到的最高收入。即:   预期收益=预期工资水平+就业率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越小,预期收益越高,农村劳动力就越会向城市转移。   2.将“机会成本”拆分为“迁移成本+农村平均实际收入”(剔除价格因素)   将机会成本拆为显成本与隐成本:显成本为迁移成本;隐成本为农村平均实际收入。即:   预期收益=预期工资水平+就业率迁移成本农村平均实际收入)   迁移成本越小,农村平均实际收入越低,预期收益就越高,劳动力就越会向城市转移。      二、对影响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因素的分析      由公式可看出,影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因素主要有4个预期的城市工资水平、就业率、迁移成本及农村平均实际收入。若要改变农村劳动力的迁移状况,就要对这四个因素进行分析。      1.预期的城市工资水平   据公式,若要减少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压力,就要降低城市工人的工资水平,从而降低农民心中预期的工资水平。但此法并不可行。   如图,劳动供给曲线为S,劳动需求曲线为D。此时工资水平为w**,劳动力市场上存在非自愿失业的劳动力,其数量等于N*N*。按照公式,可以将劳动力价格压低至W*的水平,实现市场出清。   但在现实中,此处的“均衡状态”很难达到。第一,现有工资水平W**已是低水平,再压到W*,会使工人工资过低以至于无法支付生活基本开销。第二,底层劳动力市场对价格敏感度较低,供给曲线S较平缓,当工资下降时,城市中减少找工作的人并不多,而企业可以扩招的劳动力也并不多。第三,工人收入水平低将不利于社会消费和储蓄的增加,从而制约经济发展。      2.就业率   按照公式,若要减缓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则要降低城市就业率。但这显然也不可行。实际上,我国目前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更不可能通过降低就业率来减少进城人口。      3.迁移成本   在现实中,农民向城市迁移的迁移成本已非常高。   导致迁移成本高的原因是户籍制度。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农民工在子女教育、住房、福利、医疗等方面均承受着高“成本”。户籍制度是对公民迁徙自由权的限制,并表现出社会公平价值的缺失,其在长远上是要废除的。因而,通过提高迁移成本来减缓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亦不现实的。   4.农村平均实际收入   在低预期工资水平、低就业率、高迁移成本之下,为何仍有如此多人要进城?根源在于他们在农村获取的收益更低!所以根本之道在于提高农村平均实际收入。   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给农民带来福利,减少收入差距,缓解一系列社会问题。以下将对如何提高农村平均实际收入、发展农村经济进行探讨。      三、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1.引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是根本   正如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所述,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使用的是传统的生产要素,其资本收益率低下,所以即使加大投入,仍然无法获得较高的收益。所以应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其具有相对于其高资本收益率的低廉的收人流价格。   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要引进创新,可以是新技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或原有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也可以是新制度:正如多年前实行的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      2.加大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   农民的能力作为一种“现代生产要素”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其具备很高的资本收益率。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强基础教育(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义务教育的教育投资回报率高达17),建立完整的农村教育体系,同时通过政策鼓励人才前往农村;另一方面,企业到农村投资也会带来高素质的劳动力。      3.综合发展农村经济   政府和企业应和农民共同开发符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农业经济,并大力发展农村的科教文卫事业与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中小城镇以减缓劳动力迁移对大城市的冲击。         4.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在农村主要引进劳动密集型技术(并且我国很少耕地适合大机械作业,大部分需要精耕细作,发展农业产业也应与此一致),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助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如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拉长产品生产价值链,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等,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可以合理安排农村劳动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相关文章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分析_基于托达罗模型与刘易斯模型

    2008年3月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0卷第1期 JournalofQingdao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 March,2008 Vol120 No. 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 ...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修正及其政策含义

    2007第8期 改革与战略 NO.8,2007 第23卷(总第168期)REFORMATION&ST RATEGY(Cumulatively,NO.168)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修正及其政策含义 喻 言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4 ...

    中国城乡人口流动趋势分析

    中国城乡人口流动趋势分析 [摘要]从1978年到2002年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给城市就业.交通和环境造成了一系列问题.城市失业率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逐年上升,然而,城市就业压力的增大但却未能阻止农村劳动力的外流. ...

    中国"民工荒"与经济结构调整

    摘要:"民工荒"从表面来看是由于局部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导致的供不应求的短暂现象,但结合我国现阶段复杂的经济社会转型背景,"民工荒"产生和持续出现的缘由更多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结构诸如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 ...

    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经典理论评述

    2012年第03期总第149期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RESEARCHGUIDE No.03,2012SerialNo.149 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经典理论评述 王 2 艳1, (1.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沈阳110866:2.延 ...

    论刘易斯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现实悖论

    一.基本情况 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在1954年发表其著名著作<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且建立了第一个人口流动模型,这个模型在发展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著作是按古典学派的传统写成的,作为古典学派的假设,并提出古典学派的 ...

    劳动力市场学重点

    劳动力市场学(2014年12月) 题型:1.单选1*20题=20分:2.多选2*5题=10分:3.名词3*4题=12分:4.简答6*6题=36分:论述11*2题=22分 第一章 绪论 1.(名)劳动力市场:是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 ...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根据当前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式,无论全球那一个国家和地区要想快速发展自己的国家,主要是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同样我们的国家也不例外.要想加快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主要就是把我国农村经济搞上去.因为,我国有近 ...

    城乡发展的理论梳理

    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梳理和深入探讨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5 导读: 次 更新时间:2011-3-4 11:56:03 [摘要]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西方新古典主义或者发展经济学都从不同层面上深入探讨了城乡统筹的本质和关键内容.统筹城乡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