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的时间哲学

福克纳的时吴, 时间命题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无论是小说的外部形式还是内在体验, 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这带有终极性的根本问题。而从抽象的意义上, 我们还可以说任何一个小说家在小说形式中都隐含了他的时间哲学与空间哲学。比如萨特就说:如果认为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各种反常的实验和形式仅仅是写作技术上的小手法, 是雕虫小技, 那就错了, “小说家的美学观点总是要我们追溯到他的哲学上去。批评家的任务就是要在评价他的写作方法之前找出作者的哲学。而显然, 福克纳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

这段话出自萨特著名的论文《福克纳小说中的时间:〈喧哗与骚动〉》(一九三九) 。这篇文章探讨的正是时间的主题。时间体验的确构成了《喧哗与骚动》的整个第二部分借助于小说核心人物之一———叙事者昆丁的叙述所表达的贯穿性主题。这主要是通过昆丁的爷爷留给他父亲, 他父亲又送给他的那只著名的表来表现的。昆丁叙述的时间段是一九一○年六月二日, 这是他在哈佛大学自杀的那一天。昆丁叙事的开头就是关于这只表引发的时间问题:

窗框的影子显现在窗帘上, 时间是七点到八点之间, 我又回到时间里来了, 听见表在滴嗒滴嗒地响。这表是爷爷留下来的, 父亲给我的时候, 他说, 昆丁, 这只表是一切希望与欲望的陵墓, 我现在把它交给你; 你靠了它, 很容易掌握证明所有人类经验都是谬误的reducto absurdum (归谬法) , 这些人类的所有经验对你祖父或曾祖父不见得有用, 对你个人也未必有用。我把表给你, 不是要让你记住时间, 而是让你可以偶尔忘掉时间, 不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时间上面。因为时间反正是征服不了的, 他说。甚至根本没有人跟时间

145

较量过。这个战场不过向人显示了他自己的愚蠢与失望, , 。

昆丁的父亲堪称一个深刻的哲学家, 服一切, “:, , 作为时间的—, 因此成为一个坟墓的象征。就像中国的诗人说的, 君莫舞, 君不见, 玉环飞燕皆尘土”。辛弃疾这首《摸鱼儿》中的另一句“惜春常怕花开早”, 也正是人类在时间面前一种无奈的表征。昆丁父亲的名言在这个意义上表达的正是类似的思想:衡量人的一切希望、欲望、努力、挣扎的最终尺度, 只有时间。这令人想到了根据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改编的同名电影中一个充满睿智的印度哲人的台词“:要做尽管做, 结果都一样。”这与美国导演卓别林的名言正好相反, 卓别林则认为:“时间是个伟大的作者, 它总会写出圆满的结局来。”卓别林传达的可谓是关于时间的乐观的看法, 但似乎就有些浅薄了。

上面是从一般的哲理意义上理解昆丁父亲的这句格言。而《喧哗与骚动》通过那只表传达的时间意识和哲学要更为复杂。昆丁的父亲(或者说福克纳) 还认为, 一个人是他的不幸的总和, 而时间正是你的不幸。小说中的原话是“:父亲说, 人者, 无非是其不幸之总和而已。你以为有朝一日不幸会感到厌倦, 可是到那时, 时间又变成了你的不幸了。”何以时间会变成我们的不幸? 也许昆丁爸爸在说, 我们最终的不幸是因为存在于时间之中, 惟有时间是我们无法超越和无法摆脱的。正像昆丁的叙事从头到尾始终伴随着那块表的滴嗒声一样。因此, 我们就可以理解昆丁做出的那个给读者深刻印象的举动:

我来到梳妆台前拿起那只表面朝下的表。我把玻璃蒙子往台角上一磕, 用手把碎玻璃渣接住, 把它们放在烟灰缸里, 把表针拧下来也扔进了烟灰缸。表还在滴嗒滴嗒地走。我把表翻过来, 空白表面后面那些小齿轮还在卡嗒卡嗒地转,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昆丁拧下来表针, 但没有表针的表仍在滴嗒滴嗒地走。他以为终146

止了时间, 实际上终止的只是时间刻度, , , 在。, 它是一种比, 福克纳的人物, 。就是说, 福克纳的人物其实是, 这就如海德格尔常说的, 时间构成了人的实体或存在。而取消钟表时间并不意味着隐退到一个无时间的世界里, 正相反, 一个无时间的世界———永恒的世界已经从现代作家的视界里消失了。时间因此就变成了一种更无情、更绝对的实在。“有时间性”是现代人的视界, 一如“永恒”是中世纪人的视界一样(《非理性的人》,55页, 上海译文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一月版) 。

为什么时间在现代人这里变成了一种更无情的存在物? 巴雷特没有深入解释。但一九九○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墨西哥诗人帕斯的说法却提供了一定的解答。他认为在传统诗人那里, 空间的概念是主要的, 比如中世纪的但丁的宇宙仅被一种微弱的时间之流所掀动, 但丁笔下的那些灵魂, 几乎处于一种不变的时间中, 末日审判之后就不再流动了。“在但丁中, 空间吸收了时间。只有空间, 是可见的永恒之形式。”他还认为“, 汉诗中, 时间也附属于空间, 佛教中空的无上体验, 对诗人王维来说就与取消了时间的空间有关。例如‘,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就是佛感悟空的类似现象”(《批评的激情》, 252页, 云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七月版) , 因此, 王维的诗中有对虚空的感悟和对空寂的感悟。帕斯同时认为, 与永恒的空间不同的是, 西方的时间, 尤其是现代时间, 已经使我们成了流浪者, 无休止地被驱逐出自身。在这里, 时间维度意味着一种动荡和漂泊, 意味着一切不安定因素的根源。它是随着“现代”的字眼同时出现的。换句话说, 正是“现代”的幽灵使时间的意识空前强化。所以巴雷特说“有时间性”是现代人的视界。而这种现代的时间, 也被本雅明称为“同质的、空无的时间”。

从巴雷特对昆丁的表的分析中还可以看出, 其实有两个“时间”的

147

概念。一个是钟表、日历时间, 间。这也是萨特的意思。“所谓的时序, 是指日期、, 明出来的。人们日常关心的, (包括我自己当年) , , 然后就? 误差常常很小, 就感到很自鸣得《喧哗与骚动》才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好习惯。昆丁父亲说“:经常猜测一片人为的刻度盘上几根机械指针的位置, 这是心智有毛病的症象。”所以萨特说, 要理解真正的时间, 必须抛弃这些计时的手段。他引用昆丁父亲的名言“:凡是被小小的齿轮滴嗒滴嗒滴掉的时间都是死了的; 只有时钟停下, 时间才活了。”因此, 萨特认为昆丁毁掉他的手表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这表明了昆丁以及萨特对机械时间的一种抗拒。同样在抗拒这种机械时间的哲人还有本雅明。他曾分析过波德莱尔的作品, 认为波德莱尔的诗“把回忆的日子汇集进一个精神的岁月”, 但这“精神的岁月”如同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所昭示的那样, 只存在于“回忆”之中; 而在这种“精神的岁月”之外, 则是那种机械的、重复的、空虚的时间。本雅明把这机械的时间称为“编年表”。我们大都生活在一种编年表中, 生活在日历中, 生活在一种“时钟时间”之中。而当时钟时间发生混乱的时候, 比如钱钟书《围城》中那座也是祖传的老钟, 慢了五小时, 里面就会有时间错位带来的隐喻和深意。钱钟书写道“: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 深于一切语言, 一切啼笑。”《围城》也正结束在对时间的荒谬感受和体验中。

萨特通过对《喧哗与骚动》的分析, 得出的一个更深刻的结论是:福克纳时间哲学中只有“现在”的概念, 而且这个“现在”, “并不是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划定界限或有明确位置的点”。就是说, 在《喧哗与骚动》中“, 现在”不是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向度中位置明确的一个“此刻”。萨特认为《喧哗与骚动》, 中的“现在”, 在实质上是不合理的, 怪异而不可思议。福克纳的“现在”就像贼一样来临, 来到我们眼前又悄然消失了。它不是朝着未来走, 因为未来并不存在。换句话说, 福克纳小说148

中的现在不是指向未来的, 它只是现在。一个“现在”出来, 它赶走另一个现在。在加一个现在, 再加一个现在, ent ”(这是萨sus 2p “中顿”。施康强则陷入”。而我觉得可能译成“悬置”更好) 。萨特说, 福克纳, 没有任何来自未来的东西, 他的“现在”无缘无故地来到而“中顿”(悬置) 。这一概括可以说解释了昆丁的意识流程:昆丁的叙述中充满了对过去的片断记忆, 而这些记忆的碎片仿佛是都被塞进“现在”这个时刻的, 一下子就把“现在”撑满了, 仿佛在膨胀, 成了一种加法, 因此“, 现在”就无限延长, 仿佛悬置在那里。这就是《喧哗与骚动》表现出的“现在”的特征。

萨特分析福克纳的“现在”的这种“中顿”(悬置) 的特征是想说明什么呢? 借助对“中顿”的“现在”的描述, 萨特认为福克纳“把人写成没有未来的存在物”, 福克纳笔下的人物, 比如昆丁, 只有过去, 他们生存在过去的记忆的碎片中。而“更坏的是他们的过去还不是按时序排列的, 而是随着某种冲动和感情”的逻辑而排列的, “于是产生时序的荒谬”(福克纳语) 。就是说整个小说中的人物的记忆是混乱无序的, 时间的次序也是混乱不堪的, 同时人物的记忆只围绕着几个中心打转, 如昆丁一直爱恋着的妹妹凯蒂的怀孕, 昆丁的弟弟班吉的被阉割等都是这样的中心和焦点, 至少是昆丁剪不断、理还乱的无法释怀的情结。所以萨特说“过去的次序是心的次序”。这就是福克纳笔下人物的过去性。于是我们得到了萨特的一个有名的比喻“:福克纳看到的世界可以用一个坐在敞篷车里往后看的人所看到的来比拟。”坐在敞篷车里的你什么都可以看得见, 但你看见的一切却在飞速后退, 你在每一个现在的时刻看到的都是“过去”。所以萨特称福克纳的主人公们, 从不预见什么, 没有未来性“, 车子在他们往后瞧的时候把他们开走了”。有研究者说, 萨特的这一比喻极为出色, 可以说明福克纳的几乎每一页作品。

这就涉及了人的存在的“未来性”的问题, 也是萨特最终强调的哲

149

学问题。在这一点上, 萨特和海德格尔是相通的, 性:“人不是他所有的一切的总和, 和。”人的意识也是一样, 萨特说:

; ; “可能性的沉着的力, 他的人是一种去掉了潜在性, 只以其过去的存在来解释的人。

昆丁就是没有未来的潜在性和可能性的人, 他生活在现在, 更生活在过去, 而现在又是被过去填满的。他在时间中丧失了未来的维度, 也就丧失了可能性的维度, 这充分解释了昆丁自杀的更深层的原因。这就是萨特通过对《喧哗与骚动》中的时间问题的分析得出的最后结论。

由此, 萨特从存在哲学的意义上探究了时间的问题, 把潜在性、可能性和未来性看成界定人的基本维度。没有这个潜在性和可能性的维度, 人就是没有希望的, 濒死的, 就像昆丁一样。这就与另一个现代主义大师普鲁斯特的立场大相径庭, 普鲁斯特认为人除了记忆其实一无所有, 人的丰盈的生活, 惟一经历过并弥足珍视的生活是过去的生活。人的此在也是飘忽不定的“, 此在”只能凭人的过去和记忆来限定。普鲁斯特会这样质询:我为什么是现在的我? 因为我的此在是我的过去所决定的。昆丁有了一个无法挽救的过去, 所以现在的他正在走向自杀。然而萨特和海德格尔想说的则是, 我为什么是我? 是因为我所即将成为的一切决定了我是我, 人是他还没有而可以有的一切的总和。这定义看上去好像对初生的婴儿是最合适的, 但萨特和海德格尔真正想说的是, 我们每个人都是被可能性、潜在性决定的。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现在都是指向未来的, 当每个未来变为现在之后, 又有新的未来马上来临。这就为我们指引了一个未来的向度, 这个向度会给每个失意者以希望, 给每个无望者以信心。但真正的问题是:每个人都有未来, 为什么每个人的未来都不一样? 这仍然是因为每个人的未来其实也同时包含在现在和过去中。所以与萨特和海德格尔相比较, 柏格森的时间观似乎更全面也更容易令人接受。这就是他提出的绵延的概念, 这种观念把时间看150

后现代景观下的会

, 而对当代速度现象作出卓越研究军事历史学家、城市规划设计师魏瑞利奥V irilio ) 先生。

魏瑞利奥一九三二年出生在巴黎。职业是城市建筑和规划。小时在一个叫贝蒂尼(Brittan y ) 的海滨小城市长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当他一边在收音机里听到有关德军已抵达奥尔良(Orleans ) 的消息时, 却发现德军的战争机器(坦克) 已经开到了他的家门前。他目睹了英美高空炸弹如何在被德军占领的家乡南特(Nantes ) 上空的爆炸, 也参加了法国战争期间与阿尔及利亚人的战争。他一直强调“:战争是我的大学。”战争中战争机器(坦克、炮弹、军械、通讯) 所发挥的速度作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促使他着力思考速度对战争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文化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魏瑞利奥一生所思考的速度主要指技术速度(光的速度和电磁速度) , 而不是古典时期的“速度”概念。古典时期的速度概念与运动相关。福柯曾在《疯狂与文明》中详细描述了运动问题在古典时期如何与成是一种流程, 不断持续着从过去到现在并指向未来。但这种“绵延”并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线性时间过程, 而是解释人的意识存在状态的心理时间流程, 它既涵容着普鲁斯特的过去, 也涵容着福克纳的现在, 并同样涵容着萨特与海德格尔的未来, 从而启示我们, 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个维度其实是不可分割的。而无论是过去性、现在性, 还是未来性, 都不过是时间洪流中人的本质的一个部分。

二○○二年三月十二日于北京大学

《(喧哗与骚动》, 福克纳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三月版,9. 40元; 《萨特文学论文集》, 施康强等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四月版,18. 80元)

151

福克纳的时吴, 时间命题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无论是小说的外部形式还是内在体验, 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这带有终极性的根本问题。而从抽象的意义上, 我们还可以说任何一个小说家在小说形式中都隐含了他的时间哲学与空间哲学。比如萨特就说:如果认为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各种反常的实验和形式仅仅是写作技术上的小手法, 是雕虫小技, 那就错了, “小说家的美学观点总是要我们追溯到他的哲学上去。批评家的任务就是要在评价他的写作方法之前找出作者的哲学。而显然, 福克纳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

这段话出自萨特著名的论文《福克纳小说中的时间:〈喧哗与骚动〉》(一九三九) 。这篇文章探讨的正是时间的主题。时间体验的确构成了《喧哗与骚动》的整个第二部分借助于小说核心人物之一———叙事者昆丁的叙述所表达的贯穿性主题。这主要是通过昆丁的爷爷留给他父亲, 他父亲又送给他的那只著名的表来表现的。昆丁叙述的时间段是一九一○年六月二日, 这是他在哈佛大学自杀的那一天。昆丁叙事的开头就是关于这只表引发的时间问题:

窗框的影子显现在窗帘上, 时间是七点到八点之间, 我又回到时间里来了, 听见表在滴嗒滴嗒地响。这表是爷爷留下来的, 父亲给我的时候, 他说, 昆丁, 这只表是一切希望与欲望的陵墓, 我现在把它交给你; 你靠了它, 很容易掌握证明所有人类经验都是谬误的reducto absurdum (归谬法) , 这些人类的所有经验对你祖父或曾祖父不见得有用, 对你个人也未必有用。我把表给你, 不是要让你记住时间, 而是让你可以偶尔忘掉时间, 不把心力全部用在征服时间上面。因为时间反正是征服不了的, 他说。甚至根本没有人跟时间

145

较量过。这个战场不过向人显示了他自己的愚蠢与失望, , 。

昆丁的父亲堪称一个深刻的哲学家, 服一切, “:, , 作为时间的—, 因此成为一个坟墓的象征。就像中国的诗人说的, 君莫舞, 君不见, 玉环飞燕皆尘土”。辛弃疾这首《摸鱼儿》中的另一句“惜春常怕花开早”, 也正是人类在时间面前一种无奈的表征。昆丁父亲的名言在这个意义上表达的正是类似的思想:衡量人的一切希望、欲望、努力、挣扎的最终尺度, 只有时间。这令人想到了根据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改编的同名电影中一个充满睿智的印度哲人的台词“:要做尽管做, 结果都一样。”这与美国导演卓别林的名言正好相反, 卓别林则认为:“时间是个伟大的作者, 它总会写出圆满的结局来。”卓别林传达的可谓是关于时间的乐观的看法, 但似乎就有些浅薄了。

上面是从一般的哲理意义上理解昆丁父亲的这句格言。而《喧哗与骚动》通过那只表传达的时间意识和哲学要更为复杂。昆丁的父亲(或者说福克纳) 还认为, 一个人是他的不幸的总和, 而时间正是你的不幸。小说中的原话是“:父亲说, 人者, 无非是其不幸之总和而已。你以为有朝一日不幸会感到厌倦, 可是到那时, 时间又变成了你的不幸了。”何以时间会变成我们的不幸? 也许昆丁爸爸在说, 我们最终的不幸是因为存在于时间之中, 惟有时间是我们无法超越和无法摆脱的。正像昆丁的叙事从头到尾始终伴随着那块表的滴嗒声一样。因此, 我们就可以理解昆丁做出的那个给读者深刻印象的举动:

我来到梳妆台前拿起那只表面朝下的表。我把玻璃蒙子往台角上一磕, 用手把碎玻璃渣接住, 把它们放在烟灰缸里, 把表针拧下来也扔进了烟灰缸。表还在滴嗒滴嗒地走。我把表翻过来, 空白表面后面那些小齿轮还在卡嗒卡嗒地转,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昆丁拧下来表针, 但没有表针的表仍在滴嗒滴嗒地走。他以为终146

止了时间, 实际上终止的只是时间刻度, , , 在。, 它是一种比, 福克纳的人物, 。就是说, 福克纳的人物其实是, 这就如海德格尔常说的, 时间构成了人的实体或存在。而取消钟表时间并不意味着隐退到一个无时间的世界里, 正相反, 一个无时间的世界———永恒的世界已经从现代作家的视界里消失了。时间因此就变成了一种更无情、更绝对的实在。“有时间性”是现代人的视界, 一如“永恒”是中世纪人的视界一样(《非理性的人》,55页, 上海译文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一月版) 。

为什么时间在现代人这里变成了一种更无情的存在物? 巴雷特没有深入解释。但一九九○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墨西哥诗人帕斯的说法却提供了一定的解答。他认为在传统诗人那里, 空间的概念是主要的, 比如中世纪的但丁的宇宙仅被一种微弱的时间之流所掀动, 但丁笔下的那些灵魂, 几乎处于一种不变的时间中, 末日审判之后就不再流动了。“在但丁中, 空间吸收了时间。只有空间, 是可见的永恒之形式。”他还认为“, 汉诗中, 时间也附属于空间, 佛教中空的无上体验, 对诗人王维来说就与取消了时间的空间有关。例如‘,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就是佛感悟空的类似现象”(《批评的激情》, 252页, 云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七月版) , 因此, 王维的诗中有对虚空的感悟和对空寂的感悟。帕斯同时认为, 与永恒的空间不同的是, 西方的时间, 尤其是现代时间, 已经使我们成了流浪者, 无休止地被驱逐出自身。在这里, 时间维度意味着一种动荡和漂泊, 意味着一切不安定因素的根源。它是随着“现代”的字眼同时出现的。换句话说, 正是“现代”的幽灵使时间的意识空前强化。所以巴雷特说“有时间性”是现代人的视界。而这种现代的时间, 也被本雅明称为“同质的、空无的时间”。

从巴雷特对昆丁的表的分析中还可以看出, 其实有两个“时间”的

147

概念。一个是钟表、日历时间, 间。这也是萨特的意思。“所谓的时序, 是指日期、, 明出来的。人们日常关心的, (包括我自己当年) , , 然后就? 误差常常很小, 就感到很自鸣得《喧哗与骚动》才知道这并不是一个好习惯。昆丁父亲说“:经常猜测一片人为的刻度盘上几根机械指针的位置, 这是心智有毛病的症象。”所以萨特说, 要理解真正的时间, 必须抛弃这些计时的手段。他引用昆丁父亲的名言“:凡是被小小的齿轮滴嗒滴嗒滴掉的时间都是死了的; 只有时钟停下, 时间才活了。”因此, 萨特认为昆丁毁掉他的手表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这表明了昆丁以及萨特对机械时间的一种抗拒。同样在抗拒这种机械时间的哲人还有本雅明。他曾分析过波德莱尔的作品, 认为波德莱尔的诗“把回忆的日子汇集进一个精神的岁月”, 但这“精神的岁月”如同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所昭示的那样, 只存在于“回忆”之中; 而在这种“精神的岁月”之外, 则是那种机械的、重复的、空虚的时间。本雅明把这机械的时间称为“编年表”。我们大都生活在一种编年表中, 生活在日历中, 生活在一种“时钟时间”之中。而当时钟时间发生混乱的时候, 比如钱钟书《围城》中那座也是祖传的老钟, 慢了五小时, 里面就会有时间错位带来的隐喻和深意。钱钟书写道“: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 深于一切语言, 一切啼笑。”《围城》也正结束在对时间的荒谬感受和体验中。

萨特通过对《喧哗与骚动》的分析, 得出的一个更深刻的结论是:福克纳时间哲学中只有“现在”的概念, 而且这个“现在”, “并不是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划定界限或有明确位置的点”。就是说, 在《喧哗与骚动》中“, 现在”不是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向度中位置明确的一个“此刻”。萨特认为《喧哗与骚动》, 中的“现在”, 在实质上是不合理的, 怪异而不可思议。福克纳的“现在”就像贼一样来临, 来到我们眼前又悄然消失了。它不是朝着未来走, 因为未来并不存在。换句话说, 福克纳小说148

中的现在不是指向未来的, 它只是现在。一个“现在”出来, 它赶走另一个现在。在加一个现在, 再加一个现在, ent ”(这是萨sus 2p “中顿”。施康强则陷入”。而我觉得可能译成“悬置”更好) 。萨特说, 福克纳, 没有任何来自未来的东西, 他的“现在”无缘无故地来到而“中顿”(悬置) 。这一概括可以说解释了昆丁的意识流程:昆丁的叙述中充满了对过去的片断记忆, 而这些记忆的碎片仿佛是都被塞进“现在”这个时刻的, 一下子就把“现在”撑满了, 仿佛在膨胀, 成了一种加法, 因此“, 现在”就无限延长, 仿佛悬置在那里。这就是《喧哗与骚动》表现出的“现在”的特征。

萨特分析福克纳的“现在”的这种“中顿”(悬置) 的特征是想说明什么呢? 借助对“中顿”的“现在”的描述, 萨特认为福克纳“把人写成没有未来的存在物”, 福克纳笔下的人物, 比如昆丁, 只有过去, 他们生存在过去的记忆的碎片中。而“更坏的是他们的过去还不是按时序排列的, 而是随着某种冲动和感情”的逻辑而排列的, “于是产生时序的荒谬”(福克纳语) 。就是说整个小说中的人物的记忆是混乱无序的, 时间的次序也是混乱不堪的, 同时人物的记忆只围绕着几个中心打转, 如昆丁一直爱恋着的妹妹凯蒂的怀孕, 昆丁的弟弟班吉的被阉割等都是这样的中心和焦点, 至少是昆丁剪不断、理还乱的无法释怀的情结。所以萨特说“过去的次序是心的次序”。这就是福克纳笔下人物的过去性。于是我们得到了萨特的一个有名的比喻“:福克纳看到的世界可以用一个坐在敞篷车里往后看的人所看到的来比拟。”坐在敞篷车里的你什么都可以看得见, 但你看见的一切却在飞速后退, 你在每一个现在的时刻看到的都是“过去”。所以萨特称福克纳的主人公们, 从不预见什么, 没有未来性“, 车子在他们往后瞧的时候把他们开走了”。有研究者说, 萨特的这一比喻极为出色, 可以说明福克纳的几乎每一页作品。

这就涉及了人的存在的“未来性”的问题, 也是萨特最终强调的哲

149

学问题。在这一点上, 萨特和海德格尔是相通的, 性:“人不是他所有的一切的总和, 和。”人的意识也是一样, 萨特说:

; ; “可能性的沉着的力, 他的人是一种去掉了潜在性, 只以其过去的存在来解释的人。

昆丁就是没有未来的潜在性和可能性的人, 他生活在现在, 更生活在过去, 而现在又是被过去填满的。他在时间中丧失了未来的维度, 也就丧失了可能性的维度, 这充分解释了昆丁自杀的更深层的原因。这就是萨特通过对《喧哗与骚动》中的时间问题的分析得出的最后结论。

由此, 萨特从存在哲学的意义上探究了时间的问题, 把潜在性、可能性和未来性看成界定人的基本维度。没有这个潜在性和可能性的维度, 人就是没有希望的, 濒死的, 就像昆丁一样。这就与另一个现代主义大师普鲁斯特的立场大相径庭, 普鲁斯特认为人除了记忆其实一无所有, 人的丰盈的生活, 惟一经历过并弥足珍视的生活是过去的生活。人的此在也是飘忽不定的“, 此在”只能凭人的过去和记忆来限定。普鲁斯特会这样质询:我为什么是现在的我? 因为我的此在是我的过去所决定的。昆丁有了一个无法挽救的过去, 所以现在的他正在走向自杀。然而萨特和海德格尔想说的则是, 我为什么是我? 是因为我所即将成为的一切决定了我是我, 人是他还没有而可以有的一切的总和。这定义看上去好像对初生的婴儿是最合适的, 但萨特和海德格尔真正想说的是, 我们每个人都是被可能性、潜在性决定的。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现在都是指向未来的, 当每个未来变为现在之后, 又有新的未来马上来临。这就为我们指引了一个未来的向度, 这个向度会给每个失意者以希望, 给每个无望者以信心。但真正的问题是:每个人都有未来, 为什么每个人的未来都不一样? 这仍然是因为每个人的未来其实也同时包含在现在和过去中。所以与萨特和海德格尔相比较, 柏格森的时间观似乎更全面也更容易令人接受。这就是他提出的绵延的概念, 这种观念把时间看150

后现代景观下的会

, 而对当代速度现象作出卓越研究军事历史学家、城市规划设计师魏瑞利奥V irilio ) 先生。

魏瑞利奥一九三二年出生在巴黎。职业是城市建筑和规划。小时在一个叫贝蒂尼(Brittan y ) 的海滨小城市长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当他一边在收音机里听到有关德军已抵达奥尔良(Orleans ) 的消息时, 却发现德军的战争机器(坦克) 已经开到了他的家门前。他目睹了英美高空炸弹如何在被德军占领的家乡南特(Nantes ) 上空的爆炸, 也参加了法国战争期间与阿尔及利亚人的战争。他一直强调“:战争是我的大学。”战争中战争机器(坦克、炮弹、军械、通讯) 所发挥的速度作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促使他着力思考速度对战争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文化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魏瑞利奥一生所思考的速度主要指技术速度(光的速度和电磁速度) , 而不是古典时期的“速度”概念。古典时期的速度概念与运动相关。福柯曾在《疯狂与文明》中详细描述了运动问题在古典时期如何与成是一种流程, 不断持续着从过去到现在并指向未来。但这种“绵延”并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线性时间过程, 而是解释人的意识存在状态的心理时间流程, 它既涵容着普鲁斯特的过去, 也涵容着福克纳的现在, 并同样涵容着萨特与海德格尔的未来, 从而启示我们, 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个维度其实是不可分割的。而无论是过去性、现在性, 还是未来性, 都不过是时间洪流中人的本质的一个部分。

二○○二年三月十二日于北京大学

《(喧哗与骚动》, 福克纳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一九九二年三月版,9. 40元; 《萨特文学论文集》, 施康强等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四月版,18. 80元)

151


    相关文章

    新时期"新潮小说"的流变与现代派思潮

    作者:樊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09期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853(2003)01-112-07 新时期"新潮小说"的源头,在"文革"&quo ...

    论点财富54

    论点 金钱是一种财富,但金钱不等于一切. 健康.智慧.亲情.友谊.才华也是财富. 真正意义上的财富,是精神的充实和乐观的态度. 我们应该积极地创造财富. 个人正当追求财富最大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恰当地使用财富是一种智慧. 对金钱的贪欲会把 ...

    福克纳的乡土观念

    第33卷第1期年1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Vol.33,No.1January,2006 福克纳的乡土观念 江 智 利 ...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评析

    学习与辅导 XUEXIYUFUDAO 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评析 后 现代公共行政(PostmodernPublicAdministra-关系中来探究制度的影响".其次,他们判断尽管社群主义倾向"用管理者和民主的直接接触来替 ...

    外国文学专题研究

    外国文学专题研究 一.填空题 1.在20世纪,占据西方文学主潮地位的是现代主义文学. 2.在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史上,1883年生于布拉格的卡夫卡堪称一个奠基者. 3.1904年,卡夫卡结识了他-生中最重要的朋友马克斯•布洛德,此人在卡夫卡 ...

    自然观与历史观西方哲学史的主题

    自然观与历史观 ●● 西方哲学史的主题 卞敏 内容提要西方著名哲学史家罗素认为,哲学是以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问的方式,探索宇宙与人生的真谛.从广义上说,对宇宙的哲学探索构成自然观:对人生的哲学探索构成历史观.对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探索,构成西方哲学 ...

    寻找失落的家园

    摘要:福克纳作为现代主义作家,对现代主义思潮中对于自然的看法却并不认同,他主张通过回归自然来拯救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危机,本文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阐释其作品中的自然观. 关键词:生态批评:精神荒原:自然 福克纳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

    集作文素材20

    1.干涸的水渠 哲学家乌纳穆诺曾讲述过西班牙塞戈维亚的引水渠的故事.这条人工水道修建于公元109年的罗马时代.1800多年以来,山里面的凉水经由该水道流到这座干燥炎热的城市.世世代代的塞戈维亚人的生活用水都依赖这座引水渠. 然而,到了最近的 ...

    一生必读60本书籍

    1.<圣经> 2.孔丘<论语> 3.达尔文<物种起源> 4.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5.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君王论> 6.司马迁<史记> 7.孙武<孙子兵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