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一、各章的重点掌握内容提示

第一章

重点把握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产生与发展几个阶段的特点或各阶段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及内容。如,萌芽阶段幼儿社会教育以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为主,辅以社会生活常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课程经历了从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到独立设置幼儿德育课程再到确立社会领域课程的过程;等等。

重点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要研究任务(三大任务),尤其是其核心任务,即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重点理解学前儿童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如常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生活教育、人文教育等,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尤其要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所处的地位。理解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

第二章

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理论的了解,重点是:

弗洛伊德关于儿童早期经验的基本观点及其影响;弗洛姆提出的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观察学习的概念、观察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皮亚杰、柯尔伯格的主要理论观点;等等。

本章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是大家学习的重点,因为只有较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幼儿的特点,才能在实践中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教育、引导孩子,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主要内容是: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婴儿自我认识出现的时间;影响儿童自我控制的主要因素;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训练的主要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内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生的时间及其发展的内容;等等。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掌握:幼儿园精神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幼儿园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大众传媒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理解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理解主题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关系,在学习时应结合幼儿园教学的实际;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和原则,对

于“依据”,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有哪几方面的依据,对于“原则”,既要记住有哪几条原则,又要对每一条原则的具体内容有充分的理解;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原则和策略,“原则”有哪几条需记住,“策略”要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去理解。

第四章

掌握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对这些原则和特点要真正理解并能在实践中进行把握,在学习时最好与相关案例或幼儿教育的实际联系起来,要记住这些特点和原则的内涵,不能相互混淆。有些原则在实践中有很丰富具体的内容和体现形式,如“正面教育原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主要掌握:陶冶法、共情训练法、角色扮演法、行为训练法、讨论法等。对每一种方法应把握其内涵、理解其具体运用的策略和运用的针对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中应重点掌握和理解的是:“游戏与区域活动”;幼儿园的随机教育活动。游戏和区域活动在幼儿园里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育途径。而且,如何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游戏和区域活动也是幼儿教师的一个难题。幼儿园的日常生活、随机事件以及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也蕴涵着很多社会教育的机会。

第五章

这一章主要在应用和实践。

知识内容方面应重点掌握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社会教育主题方案中的基本要素;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等。

技能方面应掌握的是,主题方案设计(包括具体的活动方案设计);区域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有准备工作和材料、工具等的配备,有具体的内容和活动过程,有延伸或建议。学习时一方面要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各种活动方案设计的步骤、应注意的问题等,更要认真学习相关的设计案例,并结合工作实际尝试进行各项活动方案的设计并在工作中实施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然后总结经验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的设计将是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六章

对评价活动的一个基本认识:评价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又与科学认识有着重要的区别。对此,同学们要能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几条原则: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客观性原则都很重要,要掌握每一条原则的内涵,理解具体运用原则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两部分,大家要分清这两种不同性质和评价对象、评价内容的评价活动,并理解

这两种评价的相互关系。作为幼儿教师,尤其要掌握对教育活动中的儿童学习活动的评价。

评价方法分为收集信息的方法和结果评价的方法。主要掌握各种方法的基本特点及各自适用的具体情况或对象,重点关注社会测量法、教育行动反思法等。

第七章

本章内容在幼儿园实践中具有重要的针对性和实际指导意义,大家要认真掌握,并注重实践应用水平的提高。

第一节内容重点掌握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因为这是界定社会性问题行为的重要依据,也是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的重要基础。同时要掌握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与特征。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分类应结合案例理解不同的行为问题所造成的不同的原因。

第二节“常见社会性行为问题的表现与成因”,要结合案例理解并辨别各种具体问题行为的成因,并学会如何教育、引导、帮助。重点掌握焦虑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指导策略等。

第三节在知识方面重点掌握几种常用的指导方法的概念内涵、特点、应用要求等,在具体情境下能识别不同方法的使用。在应用方面,要在了解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的基础上,能针对具体的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制定指导方案。

二、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本课程考核的主要题型是填空题20%,简答30%,论述题20%,案例分析10%,应用题20%。

填空题

1、在中国,萌芽阶段的幼儿社会教育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答案: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

简答题

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取得家长的信任。(2)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3)要保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上的一致。(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5)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

论述题

试论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虽然在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同伴交往的对象,但这些同伴交往对象基本上都是随机形成的,而且也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而当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后,就生活在了一个稳定的同伴环境中,这个同伴环境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1、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

年幼的儿童自我中心非常明显,不愿也不能意识到同伴的观点、意图、感情。儿童的同伴交往与他们和成人交往关系中有明显支配方不同,同伴之间在权利和地位上更平等,任何一方都不会是支配者。因此,同伴之间的关系更容易涉及相互平等、分享心得、投入和回报的合作行为。同伴交往的过程就为儿童体验冲突、谈判和协商提供了机会,这种冲突和协商不论是指向物体还是不同的社会观点,在引发折衷主义和平等互惠的观念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和同伴交往使儿童意识到积极的、富有成效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与伙伴的合作而获得的。经常和同伴在一起,儿童将锻炼自己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如在同伴争论的过程中,儿童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他还必须考虑到别人的需求。争论迫使儿童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化到以别人、社会为中心。如果没有同伴平等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不能获得控制攻击行为所需要的能力,也不利于性别社会化和道德价值的形成。

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韦斯认为个体在与他人不同的关系中寻求特殊的社会支持,不同类型的关系提供不同的社会支持功能,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归属感是指一个人属于群体和被接纳的感受,这种感受只有在群体中获得,而无法从一对一的友谊关系中获得。成为同伴群体的一员可以培育归属感。当儿童知道团体中的其他成员认同或肯定自己的某些方面时,他将愿意与他们共享群体的规范,取得群体的认同,这对儿童的自尊感具有积极的影响。班级中稳定的同伴交往关系,容易使儿童形成比较亲密的同伴关系,这种同伴关系既能够满足儿童的社交需要,也能帮助儿童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具体体现为同伴间的友谊互相证实或互享兴趣、希望和分担恐惧,肯定自我价值,提供爱和亲密袒露的机会。

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根据符号互动论的观点,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在社会情境中的经验来定义自己的。家庭、邻居和同伴群体是最普遍和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场所。在社会互动中,人们获得了自己怎样做和被他人知觉的信息,这种信息是形成自我的基础。由此,幼儿园中的同伴群体为儿童形成自我概念提供了机会。同伴关系是一种可逆性的交往关系,它让个体通过同伴的眼睛看自己,并体验到与另一个人真正的秘密。调查表明,与幼儿同伴中的“不受欢迎”的幼儿相比,“受欢迎”的幼儿,往往是那些善于合作、热心

于各种活动、服从教师、自觉遵守班级规则的幼儿。

案例分析题

案例:在幼儿园的室外自由活动时间里,小安快乐地拍着皮球,他一路跟着皮球跑,一不小心就碰到了小华身上,小华摔倒在地上,膝盖一下破了。小华站起来很生气,骂道:“讨厌,王八蛋。”小安于是也开始回骂:“撞了你怎么了,哼。”两人开始吵起来。小华准备打小安,这时老师走了过来。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1)可能原因:A幼儿注意分配能力发展不足,往往不能在活动时关注更多的事物,因而,没有注意到小华在旁边。B幼儿还不关于控制自己的情绪C幼儿还没有理性解决冲突的能力(能分析到两条原因就可,原因可以不限这些,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

(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A分开两人,(避免冲突升级)B关心小华的伤(安抚受伤者,平稳情绪)C 请小安帮小华涂药(让他感受到自己行为给同伴带来的伤害)D安顿好后请两位小朋友分别说说自己的感受(学习了解对方感受与沟通)E说说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如何做?(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

(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反思有学习;对事件处理的原因分析合理即可。)

应用题

请为中班幼儿设计一项围绕“认识自己”主题的具体的活动教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了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参考活动设计:我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寻找和认定自己最喜欢的朋友愿望。

2. 学习用绘画和语言两种方式介绍朋友,增进友谊。

3. 了解朋友之间该怎样相处,学习玩具分享宽容等。

活动准备

照相机、卡纸和水笔,共享玩具和手拉手玩的图片。

活动过程

1、 画朋友

幼儿自取一张卡纸,把自己最好的朋友画出来。

2、说朋友

说说你画的是谁?为什么你把他作为最好的朋友(教师及时提取幼儿叙说中的理由)

3、 好朋友们在一起做什么?

你和好朋友在一起都常常做些什么呢?好朋友在一起应该怎样做呢?(教师用重复语句的方式罗列朋友该怎么样)。

展示相关的两幅图“共享玩具、手拉手排队行进”(有条件的可用反映幼儿真实生活的照片在电脑上展示)。

活动建议

1. 第三环节幼儿简单讲述就可以了,这环节只是起到提示作用。

2.第二环节中的拍摄照片可作为“朋友”主题墙的饰物,也可作为分别给照片中的朋友作为幼年朋友留影纪念。

三、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关联的需要)

2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 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

3、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共情)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 、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相关科学知识)

5、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 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 ,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试误与练习,强化练习。)

6、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 ,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潜移默化)

7、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________________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

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

8、是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究方法。(社会测量法、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

9、、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不理会现实、 。(持久性的困难、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难)

10、代币疗法可能使强化的作用更加有效,尤其是对矫治时,采用代币疗法,能使管理 ,也能保证指导计划的一致和有效。(群体行为问题,更实用、更方便)

11、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是:确定指导对象, ,建立个人档案,行为观察记录, ,选择教育材料。(制定指导方案、指导研究计划)

12、幼儿的__________________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自我中心)

1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没有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但有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相一致,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强调____________,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以德养性、童蒙养正)

14、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规范性、共通性、学习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____________。(可扩充性)

15、_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社会化)

16、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早期经验)

17、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根据手段的不同,强化被分为直接强化、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18、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_________________儿童的行为表现。(安全型)

19、方向性原则保证了教育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_________________,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_________________。(价值性,合宜性)

20、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_________________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观察,社会技能)

21、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和_________________三个维度。(情感)

2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____________________,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积极价值,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

23、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与人际交往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情绪管理能力)

24、埃里克森认为在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情感自主性的发展。(自主对羞愧)

25、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亲社会行为)

26、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学科知识。(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

27、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教师指导学前儿童就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讨论法)

28、游戏与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提供学前儿童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机会,训练他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技能,能够让他们深化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题与内容,还能进行生成性的学习,对学前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有重要作用。(自主互动,交往与互动)

2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原来与规律)

30、在埃里克森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人格发展要处理的三对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___________________,主动对内疚。(自主对羞怯)

31、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动后果或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通过体验自己,观察别人)

32、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长期性和反复性,___________________,实践性。(随机性和无意性,情感驱动性)

33、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行为练习法)

34、教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方法观。(人格陶冶的教育,渗透性)

35、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法的研究,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在这

一理论中幼儿主要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 (服从于惩罚定向)

36、(合作行为)

37、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38、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

39、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两大类型。(安全型与不安全型或焦虑型)

40、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表明 开始发挥作用。(集体舆论)

41、(交往)

42、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 。(自然后果法)

43、语言的内容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运用语言的方式)

44、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人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并以自己确定的奖励来加强和维持自己行为的过程。(自我强化)

45、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还停留在对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评价上。(外部行为)

46、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____________特指婴儿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教养者)所形成的情感联结。(依恋)

4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基本策略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于核心主题的整合性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于活动的渗透式组织,基于经验的拓展式组织)

48、柯尔伯格认为,儿童的认知或智力发展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制约其道德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社会认知或角色承担发展)

49、多数研究认为,________________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正式发生期。(3岁——6岁)

5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时代性与民族性原则。(生活性与适宜性,全面性与基础性)

51、从幼儿________________的建构出发进行社会教育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维度需要把握的基点。(注:暂未找到答案,请大家自己找)

二、简述题

1、简述幼儿教师的积极期望与恰当要求如何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2、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3、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性原则的内涵及其运用要求。

4、简述学前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

5、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

6、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

7、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8、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9、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10、简述主题确立的几种思路。

11、简述教育者要有效地帮助幼儿社会性发展应当掌握的相关知识。

12、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13、简述不当强化的负面影响。

14、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15、简述陶冶法的内涵及运用要求。

16、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17、简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

18、应从哪些方面对社会教育活动中儿童的学习进行评价?

19、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0、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的评价。

2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22、简述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

23、简述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24、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总目标的规定。

25、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情感支持原则的内涵及应用要求。

26、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27、评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确定和使用效果需要开展哪几方面的测评工作?

28、简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29、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幼儿教师如何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积极的精神环境。

2、试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全面性与基础性原则内涵、依据与应用要求。

3、试论述如何充分利用游戏与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4、试结合实际论述对儿童进行正面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5、试论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6、试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及其实施要求。

7、谈谈幼儿园应如何开展随机社会教育活动。

四、分析题

1、涛涛的爸爸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商人,为了更好的照顾儿子,他为儿子请了两个保姆,一个专管儿子的生活,另一个专管接儿子上学下学。涛涛爸爸认为保姆就是应当服务与服从于主人的需要与要求,所以对她们总是用命令的语气说话。保姆到幼儿园接涛涛下学,本来在班里能干的涛涛只要一见到保姆来了,就会支使她做这做那,并且也总是用命令的语气和她说话。

请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涛涛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如何对涛涛进行教育引导。

亲子关系是儿童自出生后最先接触的人际关系,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式,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习的概念解释了儿童模仿的过程,认为在社会情境中,儿童直接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获得并仿造出一连串新的行为,并且观察到他人行为产生的后果,也就受到了一种“替代强化”。(3分)儿童模仿父母的行为、态度的机制是复杂的。有的学者认为儿童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的情感接纳或者避免惩罚,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儿童的这种行为是受动物性本能的驱动,试图通过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来获得对周围环境的控制。由此,家庭中的父母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儿童的模仿提供良好的榜样。(3分)教育者既要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明白自身行为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也要在幼儿园中通过一定的活动(比如角色扮演,讲故事的方式让涛涛学会尊重帮助、关心与照顾我们的人)(4分)

2、案例:

娃娃家游戏中,三个5岁多的女孩为谁做“家”中的妈妈争执不休。忽然,A女孩找到了理由:“今天老师表扬我是能干的人,只有能干的人才能做妈妈。”B女孩马上顿悟:“今天老师也表扬了我,我也很能干,我也可以做妈妈。”C女孩只好认输:“好吧,我做小孩,你们俩猜拳,谁赢了谁就做妈妈。”结果B赢了,A很不服气,说:“我当外婆,反正外婆是妈妈的妈妈。”

请分析三个女孩在这个过程中所学到了哪些态度与能力?你认为角色扮演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面有哪些作用?运用角色扮演这一方法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学到了沟通与协商处理问题的能力。(2分)角色扮演有助于学前儿童感知社会角色及其规则、角色之间的关系,丰富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强化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3分)使用角色扮演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创设学前儿童熟悉、理解和喜欢的角色活动情景,以使学前儿童具有相应的经验储备和情境理解力。2、教师要尊重学前儿童选择角色、变化角色和创造角色的愿望,教师只可指导活动,不应经常分配角色,最好能够尽量提供儿童自由游戏的机会,让他们自由模仿表演,这能更好的发挥儿童的自主性。

3、由于学前儿童好模仿,因此扮演的角色要以正面形象为主,特别要避免出现经常由某几

个人扮演反面角色的情况,这容易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影响儿童在群体中的身份。4、角色扮演中,如果需要时,教师也可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活动中,这有助于建立和儿童的亲密感。(5分)

3、要午睡了,阳台上看书的二三十个孩子开始整理图书搬椅子回教室,教室的门一次却只能容纳两个孩子:当时已走到门口的凡凡忽然停下,而其后的南南正抱着椅子快速地走来。看见停住的凡凡,他脚步不停直接撞了上去。凡凡被撞哭,南南却理直气壮地说:“大家都回教室,你干吗不进去?”凡凡哭着说:“我忘放书。”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1)可能原因:A活动规则有待完善,狭窄的教室门容易引发冲撞事件,需要改变搬椅子的时间或规则。B幼儿活动协调力有限,还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C、幼儿还没有理性解决冲突的能力;

(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A安慰凡凡(安抚受伤者,平稳情绪)B引导理直壮的南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孩子意识到合理的伤人也是不对的);C、引导小朋友讨论我们遇到类似问题时该如何处理(让小朋友自己商讨问题解决的办法,学习理性的处理冲突);D、请两位当事者讲讲自己的看法与想法(学习沟通与了解对方的感受) (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反思有学习;对事件处理的原因分析合理即可得分。(7分))

4、小米向老师抱怨说,连一把新的剪刀也没有了。老师听了很奇怪。只有两个人在剪东西,还应该有3把新剪刀。他检查了小柜子,注意到小华那里有一些碎纸片。想到可能是小华收东西时无意中放到自己的小柜子里的,老师把它们拿了出来。当他移开小华的衣服后背口袋时,老师感觉到一只剪刀从衣服里掉出来。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详述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3)你认为通过这种教育引导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这一事件中学到一些什么?

(1)可能原因:A、小华可能喜欢剪刀;B、小华可能用过后顺手放在自己的衣服袋里了;C、小华可能还不能很好区别处置集体的东西与自己的东西的不同方法。(能分析到两条原因就可,原因可以不限这些,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

(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A冷处理一定时间,观察小华是出于何因发生这样的行为偏误,如果是无意的,自己将剪刀放回去了,就不用再提起;(给孩子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

B、如果小华确出于喜欢,想据为己有。也不要直接批评,要用间接提醒的方式,让他知道集体的东西不能一个人占有;(既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让孩子知道如何正确处置集体财产

与个人财物的关系);C、间接提醒其他小朋友要及时将用过的东西归位(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预防同类事件的发生) (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反思有学习;对事件处理的原因分析合理即可。)

5、案例:在幼儿园的室外自由活动时间里,中班的小安快乐地拍着皮球,他一路跟着皮球跑,一不小心就碰到了小华身上,小华摔倒在地上,膝盖一下破了。小华站起来很生气,骂道:“讨厌,王八蛋。”小安于是也开始回骂:“撞了你怎么了,哼。”两人开始吵起来。小华准备打小安,这时老师走了过来。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1)可能原因:A幼儿注意分配能力发展不足,往往不能在活动时关注更多的事物,因而,没有注意到小华在旁边。B幼儿还不关于控制自己的情绪C幼儿还没有理性解决冲突的能力(能分析到两条原因就可得3分,原因可以不限这些,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

(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A分开两人,(避免冲突升级)B关心小华的伤(安抚受伤者,平稳情绪)C 请小安帮小华涂药(让他感受到自己行为给同伴带来的伤害)D安顿好后请两位小朋友分别说说自己的感受(学习了解对方感受与沟通)E说说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如何做?(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

(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反思有学习;对事件处理的原因分析合理即可得分。(7分))

6、超超在拿小抹布檫自己的桌子的时候,把抹布弄得很湿,然后把抹布里的水挤在教室的桌子上,后来干脆边跑边挤水,把教室的地板弄湿了好一片。老师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及时制止了他的行为。然后要求超超拿干的抹布把他弄湿的桌子和地板檫干净,超超干了好一阵才干完,在他完成任务之后他告诉老师很累。

请分析超超的行为,并对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处理建议:老师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即时制止了他的行为。(1分)然后要求超超拿干的抹布把他弄湿的桌子和地板檫干净。超超的行为本身并没有恶意,只是一种玩耍行为,但是其行为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果,如湿地板可能容易让其他幼儿滑倒,因此需要制止其行为。老师要求他抹干弄湿的地方就是要求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出补偿。这样超超不仅避免了行为可能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同时也体会到了要消除自己行为的后果需要付出努力。(2分) 补偿就是当幼儿产生行为问题时,要求他自己对自己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负责,要求

其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来弥补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这并不是惩罚,当幼儿作出补偿行为后,能够帮助幼儿把自己看成有用的人而不是坏人。同时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形时,在一定程度上就能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2分)

7、下午,小一班的小朋友玩音乐游戏《小娃娃》。角色区中,有许多孩子们为配合单元开展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娃娃。为了增强游戏的趣味性,教师鼓励小朋友抱娃娃演唱。于是,大家纷纷抱起自己的或自己喜欢的娃娃,甜甜、月月、潇潇、博文的娃娃就被他人“认领”走了。甜甜不甘心自己的娃娃被他人抱在怀里,就和“领养”者争夺,一边还大声嚷嚷:“我的娃娃,我的娃娃!”“领养”者也不甘示弱,大声回敬;“我先拿的,我先拿的!”月月看见自己的娃娃不见了,先向周围环顾片刻,见没有人帮助,“哇”的大哭起来。潇潇呢,不争也不哭,只是默默地走到老师的身边,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博文则一屁股又坐回自己的小椅子,说:“我不想抱娃娃,这个歌难听死了!”

(1)请分析孩子们的行为;(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1)甜甜、月月、潇潇、博文的行为,属受挫后的外在反应表现,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经验,不知道如何向别人索回自己的物品。

(2)教师发现后,停下游戏,提出问题:生气能让娃娃回来吗?让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玩具交换是孩子们认同的一种方式,但他们更多提出:“要用小嘴巴讲话!”知道了“哭没有用,自己去想办法,和别人商量商量,两人一起玩(交换一下)”,知道了语言在交往中的作用。老师趁势提出:小朋友在家里或幼儿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不能哭,要动脑筋想办法,用小嘴巴把办法讲出来,大家就好帮助你了。

8.小里正在沙箱旁边玩,他专著地用沙子装满自卸卡车,然后倒出沙子,将沙子堆成一座小沙丘。而小可也在他旁边玩一个玩具推土机。突然小可开着他的推土机跃过了小里的沙丘,把沙丘轧平成了一条道路。小里立刻大哭起来,并打了小可。

(1)可能原因:A、小班孩子自我中心思维特点明显,多数时候只关注到自己的感受与行动,不理解与关心他人意图;B、小班孩子还以平行游戏为主,不善于合作;C、小班幼儿还缺乏解决冲突的基本能力(能分析到两条原因就可得3分,原因可以不限这些,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

(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A分开两人,(避免冲突升级)B安慰两个孩子(平稳情绪)

C 请小里说说自己为何难受(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受,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D请小可说他

刚才想做什么?(让小里知道小可并不是有意要来破坏她的山)(学习了解对方感受与沟通)E说说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如何做?(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

五、应用题

1、请为中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中秋节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了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2、请为中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自己的家与社区环境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3、请为中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六一节日庆祝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4、请为中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认识自己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5、请为小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过年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6、请为中班幼儿设计一个与交往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7、请分析下面案例中孩子的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制定一个指导计划。

今天下雨了,小朋友陆续离开幼儿园了,活动室里还有五六个孩子坐在一起玩雪花片。小雨刚用雪花片插了一把“宝剑”,他的妈妈来了。我摸摸小雨的头说:“看,妈妈来接你了。” 小雨抬起头,看着妈妈说:“我还要玩一会儿。”妈妈站在门口说:“不行,赶快走!” 小雨大喊:“我要玩。”妈妈生气地说:“你再不走,我走了。”“不,我还要玩一会儿。”我见状立即对小雨说:“妈妈回去还要做饭,我们就玩一小会儿,好吗?” 小雨高兴地答应了。于是,我示意让小雨的妈妈到活动室里等他一会儿,小雨的妈妈一脸不高兴地坐在顾雨蘅的边上。小雨拿着他插的宝剑在赵孜纯身边走来走去,说:“我是奥特曼,打死你这个怪兽。”说完,他用“宝剑”刺向赵孜纯的胸口。“宝剑”断了,于是小雨用手当宝剑,在赵孜纯身上乱打,赵孜纯哭着喊:“老师,他打我。” 小雨的妈妈看见赵孜纯哭了,站起身来,“啪啪”给了小雨两个耳光,气愤地说;“打呀,你再打打看。” 小雨嘴巴一咧,大哭起来……小雨的妈妈生气地拉起小雨的手,一边朝活动室门口走去,一边说:“看我回家怎么治你。”

(参考作业4)

8、请为中班下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三八”节主题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了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

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9、请为大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保护自己”主题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了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可以参考以下的例子)

总的要求:1.主题目标整合、有概括性,;方案架构合理,有层次,抓住了社会教育的基本要素,注重幼儿特点;思路阐释清晰合理。

2.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了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一)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以认识自己的家与社区环境为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 要求:

1.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

2.选择方案中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的教案。

参考设计:

主题目标:

①认知层面的目标: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与电话号码,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名称,能关注与家庭、社区有联系的一些人与事。

②情感层面的目标:培养对父母、家庭、社区的情感,萌发我是家庭、社区小主人的责任意识。

③行为能力层面的目标:学习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对亲人的爱。学习与家庭有联系的人进行沟通与交往。

主题网络设计请参见教材第187页提供的范例。

教学活动设计:

我家在哪里

活动目标:

1.能清楚表达自己家的住址。

2.能把从幼儿园到自己家途中的景物、主要标记和经过的路线绘制在地图中,介绍给朋友。

3.初步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活动准备:请家长告知幼儿家里的确切地址,并和小朋友共同合作完成一张简单的从幼儿园到家里的线路图。画有幼儿园位置的概要交通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出: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吗?(你家住在什么地方?什么路,什么社区,几幢几号房?)(农村的可以说几村几组)

二、教师示范讲述自己家:我家住在×××路,×××社区,×幢×号。

1.教师将自己制作的从幼儿园到自己家的线路图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供幼儿观看;

2.教师介绍:从幼儿园去老师的家要经过哪些路,可以坐什么公交车去,家的附近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

三、幼儿讲述

1.请个别幼儿集体前讲述,教师重点指导:从幼儿园去自己的家要经过哪些路,可以坐什么公交车去,家的附近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

2. 孩子一边介绍教师一边用红笔在概要交通图上标出行走路线。

四、总结线路图的特点。

1.有起点和终点

2.有每条路的名称

五、小组交流介绍

分组请孩子互相介绍从自己家到幼儿园的行走路线;提出疑问,由老师解答。

六、活动延伸

1.将孩子画的线路图展示在墙面上,便于小朋友查找同伴家的地理位置。

2.结合幼儿用书,让儿童练习方位与标示的辨认。

(二)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以六一节日庆祝为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

要求:

1.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12分)

2.选择方案中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的教案。(13分)

方案与活动参考设计:

主题目标:

1.进一步了解“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意义,感受“六一”节的快乐气氛,感恩周围的人们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2.学习策划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建立初步的计划意识和自主意识。

3.学习调查、组织、协商等方法,提高社会交往的技能。

主题网络请参考书第185页范例。

语言综合活动:“六一”节真快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过“六一”节的欢快情景。

2.鼓励幼儿用绘画来表现节日中最感兴趣的情景或最开心的时刻。

3.培养幼儿愿与朋友分享快乐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园过“六一”节的录象片段。

2.围绕“六一”儿童节启发幼儿谈论、交流。

3.纸、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讲述“六一”节的快乐。

(1)昨天是什么日子?这天你过得怎么样?

(2)讨论:为什么觉得快乐?你都做了哪些事?(帮助幼儿回忆过“六一”节的情景:一起布置教室、玩趣味游戏、有许多好吃的东西等)

2.讲述别人的快乐。

(1)昨天杨老师把小朋友在玩游戏时高兴的样子都拍下来了,我们来看一看录象里谁很快乐,他在做什么?

(2)你看到谁很快乐,他在做什么?

3.讲述最感兴趣或最高兴的一件事。

“六一”节使你最感兴趣或感到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

4.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快乐。

(1)“六一”节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快乐,让我们把它画下来吧!

(2)幼儿作画,教师鼓励幼儿把最感兴趣的情景或最开心的事画下来。(播放歌曲“快乐的六一”)

(3)把先画好的作品张贴在展板上,幼儿结伴欣赏并交流作品。

(4)集体欣赏,请个别幼儿来介绍一下作品。

5.下一节课我们再把这些画打扮一下,老师把它们订起来做成一本“六一”小画册,早上爸爸妈妈送你来的时候,请他们翻翻我们的小画册,让他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好吗?

(三)设计一个大班幼儿以保护自己为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

要求:

1.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

2.选择方案中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的教案。

参考方案与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生气了,怎么办?

活动目标:

1. 看图了解小动物生气的原因,学习针对图意讲述。

2. 知道生气时寻找适合自己的缓解方法,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

准备:

1.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 幼儿活动前与家长讨论消气的方法。

过程:

1.看幼儿用书上的前三幅图,说说这三只小动物。

(1)观察小动物的表情,神态,说说他们怎么了?

(2)小动物为什么会生气?猜猜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了?

2.交流自己生气的经历。

你有没有生气过?为什么事情生气?

3.分享交流消气的方法。

(1)了解生气是一种自然情绪,并且懂得生气过多会影响身体健康。

(2)以帮助小动物的契机交流消气的方法(引导幼儿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 可是这三个小动物还在那儿生气呢,快想想办法帮他们消消气吧,谁有好办法?

(3)看幼儿用书上后面三幅图画,相互说说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消气。

4.小结启发。

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消极情绪,及时地疏导分析,在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提高幼儿自我控制与调节情绪的能力。

(四)请为中班幼儿设计一个以认识自己为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

要求:

1.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

2.选择方案中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的教案。

参考设计:

主题目标:1。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知道自己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

2.了解并会表达自己的喜好与特长;

3.学会帮助朋友、家人及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

这个主题的架构是依据引发认知——情感体验——实践尝试——经验积累——情境迁移的几个基本要素来设计的。通过组织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活动让幼儿认认自己的外貌、姓名和与众不同的特点,知道自己有喜怒哀乐情绪反应,发现自己家人、朋友等周围的人际关系,并通过实践让儿童了解自己的能力,从而建立起全方位的对自我的认识。

活动设计:我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寻找和认定自己最喜欢的朋友愿望。

2. 学习用绘画和语言两种方式介绍朋友,增进友谊。

3. 了解朋友之间该怎样相处,学习玩具分享宽容等。

活动准备

照相机、卡纸和水笔,共享玩具和手拉手玩的图片。

活动过程

1. 画朋友

幼儿自取一张卡纸,把自己最好的朋友画出来。

2.说朋友

说说你画的是谁?为什么你把他作为最好的朋友(教师及时提取幼儿叙说中的理由)

3.好朋友们在一起做什么?

你和好朋友在一起都常常做些什么呢?好朋友在一起应该怎样做呢?(教师用重复语句的方式罗列朋友该怎么样)。

展示相关的两幅图“共享玩具、手拉手排队行进”(有条件的可用反映幼儿真实生活的照片在电脑上展示)。

活动建议

1. 第三环节幼儿简单讲述就可以了,这环节只是起到提示作用。

2. 第二环节中的拍摄照片可作为“朋友”主题墙的饰物,也可作为分别给照片中的朋友作为幼年朋友留影纪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考试复习指导

一、各章的重点掌握内容提示

第一章

重点把握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产生与发展几个阶段的特点或各阶段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及内容。如,萌芽阶段幼儿社会教育以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为主,辅以社会生活常识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课程经历了从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到独立设置幼儿德育课程再到确立社会领域课程的过程;等等。

重点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要研究任务(三大任务),尤其是其核心任务,即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重点理解学前儿童教育与相关教育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如常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生活教育、人文教育等,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尤其要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所处的地位。理解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

第二章

对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理论的了解,重点是:

弗洛伊德关于儿童早期经验的基本观点及其影响;弗洛姆提出的人的五大社会性心理需要;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观察学习的概念、观察学习过程的组成部分;皮亚杰、柯尔伯格的主要理论观点;等等。

本章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是大家学习的重点,因为只有较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幼儿的特点,才能在实践中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来教育、引导孩子,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主要内容是: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婴儿自我认识出现的时间;影响儿童自我控制的主要因素;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训练的主要方法;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内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生的时间及其发展的内容;等等。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掌握:幼儿园精神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幼儿园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大众传媒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理解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理解主题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的关系,在学习时应结合幼儿园教学的实际;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和原则,对

于“依据”,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有哪几方面的依据,对于“原则”,既要记住有哪几条原则,又要对每一条原则的具体内容有充分的理解;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原则和策略,“原则”有哪几条需记住,“策略”要结合幼儿园工作实际去理解。

第四章

掌握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对这些原则和特点要真正理解并能在实践中进行把握,在学习时最好与相关案例或幼儿教育的实际联系起来,要记住这些特点和原则的内涵,不能相互混淆。有些原则在实践中有很丰富具体的内容和体现形式,如“正面教育原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主要掌握:陶冶法、共情训练法、角色扮演法、行为训练法、讨论法等。对每一种方法应把握其内涵、理解其具体运用的策略和运用的针对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中应重点掌握和理解的是:“游戏与区域活动”;幼儿园的随机教育活动。游戏和区域活动在幼儿园里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育途径。而且,如何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游戏和区域活动也是幼儿教师的一个难题。幼儿园的日常生活、随机事件以及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也蕴涵着很多社会教育的机会。

第五章

这一章主要在应用和实践。

知识内容方面应重点掌握的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社会教育主题方案中的基本要素;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等。

技能方面应掌握的是,主题方案设计(包括具体的活动方案设计);区域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有准备工作和材料、工具等的配备,有具体的内容和活动过程,有延伸或建议。学习时一方面要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各种活动方案设计的步骤、应注意的问题等,更要认真学习相关的设计案例,并结合工作实际尝试进行各项活动方案的设计并在工作中实施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然后总结经验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设计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的设计将是期末课程终结性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六章

对评价活动的一个基本认识:评价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又与科学认识有着重要的区别。对此,同学们要能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几条原则: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客观性原则都很重要,要掌握每一条原则的内涵,理解具体运用原则时应注意的问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两部分,大家要分清这两种不同性质和评价对象、评价内容的评价活动,并理解

这两种评价的相互关系。作为幼儿教师,尤其要掌握对教育活动中的儿童学习活动的评价。

评价方法分为收集信息的方法和结果评价的方法。主要掌握各种方法的基本特点及各自适用的具体情况或对象,重点关注社会测量法、教育行动反思法等。

第七章

本章内容在幼儿园实践中具有重要的针对性和实际指导意义,大家要认真掌握,并注重实践应用水平的提高。

第一节内容重点掌握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因为这是界定社会性问题行为的重要依据,也是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的重要基础。同时要掌握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与特征。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分类应结合案例理解不同的行为问题所造成的不同的原因。

第二节“常见社会性行为问题的表现与成因”,要结合案例理解并辨别各种具体问题行为的成因,并学会如何教育、引导、帮助。重点掌握焦虑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的概念、特点、形成原因、指导策略等。

第三节在知识方面重点掌握几种常用的指导方法的概念内涵、特点、应用要求等,在具体情境下能识别不同方法的使用。在应用方面,要在了解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的基础上,能针对具体的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制定指导方案。

二、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本课程考核的主要题型是填空题20%,简答30%,论述题20%,案例分析10%,应用题20%。

填空题

1、在中国,萌芽阶段的幼儿社会教育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

答案: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

简答题

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取得家长的信任。(2)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3)要保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上的一致。(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5)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

论述题

试论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虽然在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前,就已经有了一些同伴交往的对象,但这些同伴交往对象基本上都是随机形成的,而且也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而当儿童进入幼儿园之后,就生活在了一个稳定的同伴环境中,这个同伴环境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几方面:

1、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

年幼的儿童自我中心非常明显,不愿也不能意识到同伴的观点、意图、感情。儿童的同伴交往与他们和成人交往关系中有明显支配方不同,同伴之间在权利和地位上更平等,任何一方都不会是支配者。因此,同伴之间的关系更容易涉及相互平等、分享心得、投入和回报的合作行为。同伴交往的过程就为儿童体验冲突、谈判和协商提供了机会,这种冲突和协商不论是指向物体还是不同的社会观点,在引发折衷主义和平等互惠的观念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和同伴交往使儿童意识到积极的、富有成效的社会交往是通过与伙伴的合作而获得的。经常和同伴在一起,儿童将锻炼自己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如在同伴争论的过程中,儿童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他还必须考虑到别人的需求。争论迫使儿童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化到以别人、社会为中心。如果没有同伴平等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不能获得控制攻击行为所需要的能力,也不利于性别社会化和道德价值的形成。

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韦斯认为个体在与他人不同的关系中寻求特殊的社会支持,不同类型的关系提供不同的社会支持功能,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归属感是指一个人属于群体和被接纳的感受,这种感受只有在群体中获得,而无法从一对一的友谊关系中获得。成为同伴群体的一员可以培育归属感。当儿童知道团体中的其他成员认同或肯定自己的某些方面时,他将愿意与他们共享群体的规范,取得群体的认同,这对儿童的自尊感具有积极的影响。班级中稳定的同伴交往关系,容易使儿童形成比较亲密的同伴关系,这种同伴关系既能够满足儿童的社交需要,也能帮助儿童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具体体现为同伴间的友谊互相证实或互享兴趣、希望和分担恐惧,肯定自我价值,提供爱和亲密袒露的机会。

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根据符号互动论的观点,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在社会情境中的经验来定义自己的。家庭、邻居和同伴群体是最普遍和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场所。在社会互动中,人们获得了自己怎样做和被他人知觉的信息,这种信息是形成自我的基础。由此,幼儿园中的同伴群体为儿童形成自我概念提供了机会。同伴关系是一种可逆性的交往关系,它让个体通过同伴的眼睛看自己,并体验到与另一个人真正的秘密。调查表明,与幼儿同伴中的“不受欢迎”的幼儿相比,“受欢迎”的幼儿,往往是那些善于合作、热心

于各种活动、服从教师、自觉遵守班级规则的幼儿。

案例分析题

案例:在幼儿园的室外自由活动时间里,小安快乐地拍着皮球,他一路跟着皮球跑,一不小心就碰到了小华身上,小华摔倒在地上,膝盖一下破了。小华站起来很生气,骂道:“讨厌,王八蛋。”小安于是也开始回骂:“撞了你怎么了,哼。”两人开始吵起来。小华准备打小安,这时老师走了过来。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1)可能原因:A幼儿注意分配能力发展不足,往往不能在活动时关注更多的事物,因而,没有注意到小华在旁边。B幼儿还不关于控制自己的情绪C幼儿还没有理性解决冲突的能力(能分析到两条原因就可,原因可以不限这些,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

(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A分开两人,(避免冲突升级)B关心小华的伤(安抚受伤者,平稳情绪)C 请小安帮小华涂药(让他感受到自己行为给同伴带来的伤害)D安顿好后请两位小朋友分别说说自己的感受(学习了解对方感受与沟通)E说说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如何做?(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

(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反思有学习;对事件处理的原因分析合理即可。)

应用题

请为中班幼儿设计一项围绕“认识自己”主题的具体的活动教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了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参考活动设计:我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寻找和认定自己最喜欢的朋友愿望。

2. 学习用绘画和语言两种方式介绍朋友,增进友谊。

3. 了解朋友之间该怎样相处,学习玩具分享宽容等。

活动准备

照相机、卡纸和水笔,共享玩具和手拉手玩的图片。

活动过程

1、 画朋友

幼儿自取一张卡纸,把自己最好的朋友画出来。

2、说朋友

说说你画的是谁?为什么你把他作为最好的朋友(教师及时提取幼儿叙说中的理由)

3、 好朋友们在一起做什么?

你和好朋友在一起都常常做些什么呢?好朋友在一起应该怎样做呢?(教师用重复语句的方式罗列朋友该怎么样)。

展示相关的两幅图“共享玩具、手拉手排队行进”(有条件的可用反映幼儿真实生活的照片在电脑上展示)。

活动建议

1. 第三环节幼儿简单讲述就可以了,这环节只是起到提示作用。

2.第二环节中的拍摄照片可作为“朋友”主题墙的饰物,也可作为分别给照片中的朋友作为幼年朋友留影纪念。

三、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超越的需要;寻根的需要;同一感的需要;定向和献身的需要。(关联的需要)

2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而 则是指违法行为或为社会所不能接受的行为。在学前儿童中体现为如打人、骂人、破坏物品等。(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

3、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动机因素,它作为帮助、抚慰、合作与分享等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而且对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共情)

4、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 、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相关科学知识)

5、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的良好行为是在不断的 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所以,对良好行为进行经常性的 ,是行为习得的根本途径。(试误与练习,强化练习。)

6、陶冶法的最大特点是 ,因此,要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言语说教。(潜移默化)

7、儿童的自我控制行为受各种因素影响,自我控制水平随年龄而不断提高,________________在儿童自控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儿童从接受外部言语指导及诱因逐

渐发展到根据自身要求和内部诱因来控制行为,从不自觉行为发展到自觉行为。(言语指导和行为训练)

8、是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内人际关系及该团体内究方法。(社会测量法、人际关系相互作用模式)

9、、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不理会现实、 。(持久性的困难、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难)

10、代币疗法可能使强化的作用更加有效,尤其是对矫治时,采用代币疗法,能使管理 ,也能保证指导计划的一致和有效。(群体行为问题,更实用、更方便)

11、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是:确定指导对象, ,建立个人档案,行为观察记录, ,选择教育材料。(制定指导方案、指导研究计划)

12、幼儿的__________________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自我中心)

1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没有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但有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相一致,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强调____________,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以德养性、童蒙养正)

14、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特点有:规范性、共通性、学习结果导向性、可分析性、____________。(可扩充性)

15、_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社会化)

16、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一生成长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早期经验)

17、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根据手段的不同,强化被分为直接强化、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18、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也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_________________儿童的行为表现。(安全型)

19、方向性原则保证了教育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_________________,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_________________。(价值性,合宜性)

20、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_________________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观察,社会技能)

21、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和_________________三个维度。(情感)

2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____________________,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积极价值,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

23、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了解与把握新事物,善于调整自己,并与不同的人建立融洽关系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_与人际交往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情绪管理能力)

24、埃里克森认为在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当儿童想自己做主,而成人又对之不能理解时,他们的经验会导致其产生羞愧感。这时教育者要尽可能恰当提供孩子做决定和选择的机会,以促进儿童情感自主性的发展。(自主对羞愧)

25、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亲社会行为)

26、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学科知识。(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

27、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教师指导学前儿童就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讨论法)

28、游戏与区域活动和教学活动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提供学前儿童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机会,训练他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技能,能够让他们深化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题与内容,还能进行生成性的学习,对学前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有重要作用。(自主互动,交往与互动)

2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原来与规律)

30、在埃里克森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人格发展要处理的三对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___________________,主动对内疚。(自主对羞怯)

31、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动后果或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通过体验自己,观察别人)

32、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长期性和反复性,___________________,实践性。(随机性和无意性,情感驱动性)

33、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行为练习法)

34、教师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树立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标观、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方法观。(人格陶冶的教育,渗透性)

35、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法的研究,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在这

一理论中幼儿主要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 (服从于惩罚定向)

36、(合作行为)

37、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38、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

39、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两大类型。(安全型与不安全型或焦虑型)

40、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表明 开始发挥作用。(集体舆论)

41、(交往)

42、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 。(自然后果法)

43、语言的内容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运用语言的方式)

44、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人依靠信息反馈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并以自己确定的奖励来加强和维持自己行为的过程。(自我强化)

45、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还停留在对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评价上。(外部行为)

46、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____________特指婴儿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教养者)所形成的情感联结。(依恋)

4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基本策略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于核心主题的整合性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于活动的渗透式组织,基于经验的拓展式组织)

48、柯尔伯格认为,儿童的认知或智力发展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制约其道德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社会认知或角色承担发展)

49、多数研究认为,________________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正式发生期。(3岁——6岁)

5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时代性与民族性原则。(生活性与适宜性,全面性与基础性)

51、从幼儿________________的建构出发进行社会教育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维度需要把握的基点。(注:暂未找到答案,请大家自己找)

二、简述题

1、简述幼儿教师的积极期望与恰当要求如何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2、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3、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性原则的内涵及其运用要求。

4、简述学前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

5、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

6、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

7、简述制定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指导方案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8、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9、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10、简述主题确立的几种思路。

11、简述教育者要有效地帮助幼儿社会性发展应当掌握的相关知识。

12、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13、简述不当强化的负面影响。

14、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15、简述陶冶法的内涵及运用要求。

16、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17、简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

18、应从哪些方面对社会教育活动中儿童的学习进行评价?

19、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0、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的评价。

2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22、简述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

23、简述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24、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社会领域教育总目标的规定。

25、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情感支持原则的内涵及应用要求。

26、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27、评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确定和使用效果需要开展哪几方面的测评工作?

28、简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

29、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幼儿教师如何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积极的精神环境。

2、试论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全面性与基础性原则内涵、依据与应用要求。

3、试论述如何充分利用游戏与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4、试结合实际论述对儿童进行正面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5、试论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积极影响。

6、试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及其实施要求。

7、谈谈幼儿园应如何开展随机社会教育活动。

四、分析题

1、涛涛的爸爸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商人,为了更好的照顾儿子,他为儿子请了两个保姆,一个专管儿子的生活,另一个专管接儿子上学下学。涛涛爸爸认为保姆就是应当服务与服从于主人的需要与要求,所以对她们总是用命令的语气说话。保姆到幼儿园接涛涛下学,本来在班里能干的涛涛只要一见到保姆来了,就会支使她做这做那,并且也总是用命令的语气和她说话。

请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涛涛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如何对涛涛进行教育引导。

亲子关系是儿童自出生后最先接触的人际关系,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式,社会学习理论中的观察学习的概念解释了儿童模仿的过程,认为在社会情境中,儿童直接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获得并仿造出一连串新的行为,并且观察到他人行为产生的后果,也就受到了一种“替代强化”。(3分)儿童模仿父母的行为、态度的机制是复杂的。有的学者认为儿童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父母的情感接纳或者避免惩罚,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儿童的这种行为是受动物性本能的驱动,试图通过对父母行为的模仿来获得对周围环境的控制。由此,家庭中的父母应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儿童的模仿提供良好的榜样。(3分)教育者既要与家长沟通让他们明白自身行为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也要在幼儿园中通过一定的活动(比如角色扮演,讲故事的方式让涛涛学会尊重帮助、关心与照顾我们的人)(4分)

2、案例:

娃娃家游戏中,三个5岁多的女孩为谁做“家”中的妈妈争执不休。忽然,A女孩找到了理由:“今天老师表扬我是能干的人,只有能干的人才能做妈妈。”B女孩马上顿悟:“今天老师也表扬了我,我也很能干,我也可以做妈妈。”C女孩只好认输:“好吧,我做小孩,你们俩猜拳,谁赢了谁就做妈妈。”结果B赢了,A很不服气,说:“我当外婆,反正外婆是妈妈的妈妈。”

请分析三个女孩在这个过程中所学到了哪些态度与能力?你认为角色扮演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方面有哪些作用?运用角色扮演这一方法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学到了沟通与协商处理问题的能力。(2分)角色扮演有助于学前儿童感知社会角色及其规则、角色之间的关系,丰富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强化学前儿童的社会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3分)使用角色扮演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创设学前儿童熟悉、理解和喜欢的角色活动情景,以使学前儿童具有相应的经验储备和情境理解力。2、教师要尊重学前儿童选择角色、变化角色和创造角色的愿望,教师只可指导活动,不应经常分配角色,最好能够尽量提供儿童自由游戏的机会,让他们自由模仿表演,这能更好的发挥儿童的自主性。

3、由于学前儿童好模仿,因此扮演的角色要以正面形象为主,特别要避免出现经常由某几

个人扮演反面角色的情况,这容易形成负面的刻板印象,影响儿童在群体中的身份。4、角色扮演中,如果需要时,教师也可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活动中,这有助于建立和儿童的亲密感。(5分)

3、要午睡了,阳台上看书的二三十个孩子开始整理图书搬椅子回教室,教室的门一次却只能容纳两个孩子:当时已走到门口的凡凡忽然停下,而其后的南南正抱着椅子快速地走来。看见停住的凡凡,他脚步不停直接撞了上去。凡凡被撞哭,南南却理直气壮地说:“大家都回教室,你干吗不进去?”凡凡哭着说:“我忘放书。”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1)可能原因:A活动规则有待完善,狭窄的教室门容易引发冲撞事件,需要改变搬椅子的时间或规则。B幼儿活动协调力有限,还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行为;C、幼儿还没有理性解决冲突的能力;

(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A安慰凡凡(安抚受伤者,平稳情绪)B引导理直壮的南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孩子意识到合理的伤人也是不对的);C、引导小朋友讨论我们遇到类似问题时该如何处理(让小朋友自己商讨问题解决的办法,学习理性的处理冲突);D、请两位当事者讲讲自己的看法与想法(学习沟通与了解对方的感受) (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反思有学习;对事件处理的原因分析合理即可得分。(7分))

4、小米向老师抱怨说,连一把新的剪刀也没有了。老师听了很奇怪。只有两个人在剪东西,还应该有3把新剪刀。他检查了小柜子,注意到小华那里有一些碎纸片。想到可能是小华收东西时无意中放到自己的小柜子里的,老师把它们拿了出来。当他移开小华的衣服后背口袋时,老师感觉到一只剪刀从衣服里掉出来。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详述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3)你认为通过这种教育引导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这一事件中学到一些什么?

(1)可能原因:A、小华可能喜欢剪刀;B、小华可能用过后顺手放在自己的衣服袋里了;C、小华可能还不能很好区别处置集体的东西与自己的东西的不同方法。(能分析到两条原因就可,原因可以不限这些,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

(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A冷处理一定时间,观察小华是出于何因发生这样的行为偏误,如果是无意的,自己将剪刀放回去了,就不用再提起;(给孩子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

B、如果小华确出于喜欢,想据为己有。也不要直接批评,要用间接提醒的方式,让他知道集体的东西不能一个人占有;(既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让孩子知道如何正确处置集体财产

与个人财物的关系);C、间接提醒其他小朋友要及时将用过的东西归位(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预防同类事件的发生) (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反思有学习;对事件处理的原因分析合理即可。)

5、案例:在幼儿园的室外自由活动时间里,中班的小安快乐地拍着皮球,他一路跟着皮球跑,一不小心就碰到了小华身上,小华摔倒在地上,膝盖一下破了。小华站起来很生气,骂道:“讨厌,王八蛋。”小安于是也开始回骂:“撞了你怎么了,哼。”两人开始吵起来。小华准备打小安,这时老师走了过来。

(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1)可能原因:A幼儿注意分配能力发展不足,往往不能在活动时关注更多的事物,因而,没有注意到小华在旁边。B幼儿还不关于控制自己的情绪C幼儿还没有理性解决冲突的能力(能分析到两条原因就可得3分,原因可以不限这些,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

(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A分开两人,(避免冲突升级)B关心小华的伤(安抚受伤者,平稳情绪)C 请小安帮小华涂药(让他感受到自己行为给同伴带来的伤害)D安顿好后请两位小朋友分别说说自己的感受(学习了解对方感受与沟通)E说说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如何做?(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

(事件处理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处理方式既能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也能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并让孩子有反思有学习;对事件处理的原因分析合理即可得分。(7分))

6、超超在拿小抹布檫自己的桌子的时候,把抹布弄得很湿,然后把抹布里的水挤在教室的桌子上,后来干脆边跑边挤水,把教室的地板弄湿了好一片。老师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及时制止了他的行为。然后要求超超拿干的抹布把他弄湿的桌子和地板檫干净,超超干了好一阵才干完,在他完成任务之后他告诉老师很累。

请分析超超的行为,并对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处理建议:老师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即时制止了他的行为。(1分)然后要求超超拿干的抹布把他弄湿的桌子和地板檫干净。超超的行为本身并没有恶意,只是一种玩耍行为,但是其行为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果,如湿地板可能容易让其他幼儿滑倒,因此需要制止其行为。老师要求他抹干弄湿的地方就是要求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出补偿。这样超超不仅避免了行为可能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同时也体会到了要消除自己行为的后果需要付出努力。(2分) 补偿就是当幼儿产生行为问题时,要求他自己对自己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负责,要求

其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来弥补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这并不是惩罚,当幼儿作出补偿行为后,能够帮助幼儿把自己看成有用的人而不是坏人。同时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形时,在一定程度上就能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2分)

7、下午,小一班的小朋友玩音乐游戏《小娃娃》。角色区中,有许多孩子们为配合单元开展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娃娃。为了增强游戏的趣味性,教师鼓励小朋友抱娃娃演唱。于是,大家纷纷抱起自己的或自己喜欢的娃娃,甜甜、月月、潇潇、博文的娃娃就被他人“认领”走了。甜甜不甘心自己的娃娃被他人抱在怀里,就和“领养”者争夺,一边还大声嚷嚷:“我的娃娃,我的娃娃!”“领养”者也不甘示弱,大声回敬;“我先拿的,我先拿的!”月月看见自己的娃娃不见了,先向周围环顾片刻,见没有人帮助,“哇”的大哭起来。潇潇呢,不争也不哭,只是默默地走到老师的身边,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博文则一屁股又坐回自己的小椅子,说:“我不想抱娃娃,这个歌难听死了!”

(1)请分析孩子们的行为;(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及理由。

(1)甜甜、月月、潇潇、博文的行为,属受挫后的外在反应表现,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经验,不知道如何向别人索回自己的物品。

(2)教师发现后,停下游戏,提出问题:生气能让娃娃回来吗?让幼儿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玩具交换是孩子们认同的一种方式,但他们更多提出:“要用小嘴巴讲话!”知道了“哭没有用,自己去想办法,和别人商量商量,两人一起玩(交换一下)”,知道了语言在交往中的作用。老师趁势提出:小朋友在家里或幼儿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不能哭,要动脑筋想办法,用小嘴巴把办法讲出来,大家就好帮助你了。

8.小里正在沙箱旁边玩,他专著地用沙子装满自卸卡车,然后倒出沙子,将沙子堆成一座小沙丘。而小可也在他旁边玩一个玩具推土机。突然小可开着他的推土机跃过了小里的沙丘,把沙丘轧平成了一条道路。小里立刻大哭起来,并打了小可。

(1)可能原因:A、小班孩子自我中心思维特点明显,多数时候只关注到自己的感受与行动,不理解与关心他人意图;B、小班孩子还以平行游戏为主,不善于合作;C、小班幼儿还缺乏解决冲突的基本能力(能分析到两条原因就可得3分,原因可以不限这些,只要言之有理都可以);

(2)对事件的处理。参考方法:A分开两人,(避免冲突升级)B安慰两个孩子(平稳情绪)

C 请小里说说自己为何难受(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感受,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D请小可说他

刚才想做什么?(让小里知道小可并不是有意要来破坏她的山)(学习了解对方感受与沟通)E说说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应当如何做?(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

五、应用题

1、请为中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中秋节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了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2、请为中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自己的家与社区环境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3、请为中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六一节日庆祝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4、请为中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认识自己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5、请为小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过年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6、请为中班幼儿设计一个与交往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7、请分析下面案例中孩子的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制定一个指导计划。

今天下雨了,小朋友陆续离开幼儿园了,活动室里还有五六个孩子坐在一起玩雪花片。小雨刚用雪花片插了一把“宝剑”,他的妈妈来了。我摸摸小雨的头说:“看,妈妈来接你了。” 小雨抬起头,看着妈妈说:“我还要玩一会儿。”妈妈站在门口说:“不行,赶快走!” 小雨大喊:“我要玩。”妈妈生气地说:“你再不走,我走了。”“不,我还要玩一会儿。”我见状立即对小雨说:“妈妈回去还要做饭,我们就玩一小会儿,好吗?” 小雨高兴地答应了。于是,我示意让小雨的妈妈到活动室里等他一会儿,小雨的妈妈一脸不高兴地坐在顾雨蘅的边上。小雨拿着他插的宝剑在赵孜纯身边走来走去,说:“我是奥特曼,打死你这个怪兽。”说完,他用“宝剑”刺向赵孜纯的胸口。“宝剑”断了,于是小雨用手当宝剑,在赵孜纯身上乱打,赵孜纯哭着喊:“老师,他打我。” 小雨的妈妈看见赵孜纯哭了,站起身来,“啪啪”给了小雨两个耳光,气愤地说;“打呀,你再打打看。” 小雨嘴巴一咧,大哭起来……小雨的妈妈生气地拉起小雨的手,一边朝活动室门口走去,一边说:“看我回家怎么治你。”

(参考作业4)

8、请为中班下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三八”节主题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了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

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9、请为大班上学期幼儿设计一个与“保护自己”主题相关的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了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可以参考以下的例子)

总的要求:1.主题目标整合、有概括性,;方案架构合理,有层次,抓住了社会教育的基本要素,注重幼儿特点;思路阐释清晰合理。

2.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操作性;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了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伸适当。

(一)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以认识自己的家与社区环境为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 要求:

1.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

2.选择方案中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的教案。

参考设计:

主题目标:

①认知层面的目标: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与电话号码,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名称,能关注与家庭、社区有联系的一些人与事。

②情感层面的目标:培养对父母、家庭、社区的情感,萌发我是家庭、社区小主人的责任意识。

③行为能力层面的目标:学习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对亲人的爱。学习与家庭有联系的人进行沟通与交往。

主题网络设计请参见教材第187页提供的范例。

教学活动设计:

我家在哪里

活动目标:

1.能清楚表达自己家的住址。

2.能把从幼儿园到自己家途中的景物、主要标记和经过的路线绘制在地图中,介绍给朋友。

3.初步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

活动准备:请家长告知幼儿家里的确切地址,并和小朋友共同合作完成一张简单的从幼儿园到家里的线路图。画有幼儿园位置的概要交通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引出: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吗?(你家住在什么地方?什么路,什么社区,几幢几号房?)(农村的可以说几村几组)

二、教师示范讲述自己家:我家住在×××路,×××社区,×幢×号。

1.教师将自己制作的从幼儿园到自己家的线路图放在实物投影仪上供幼儿观看;

2.教师介绍:从幼儿园去老师的家要经过哪些路,可以坐什么公交车去,家的附近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

三、幼儿讲述

1.请个别幼儿集体前讲述,教师重点指导:从幼儿园去自己的家要经过哪些路,可以坐什么公交车去,家的附近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

2. 孩子一边介绍教师一边用红笔在概要交通图上标出行走路线。

四、总结线路图的特点。

1.有起点和终点

2.有每条路的名称

五、小组交流介绍

分组请孩子互相介绍从自己家到幼儿园的行走路线;提出疑问,由老师解答。

六、活动延伸

1.将孩子画的线路图展示在墙面上,便于小朋友查找同伴家的地理位置。

2.结合幼儿用书,让儿童练习方位与标示的辨认。

(二)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以六一节日庆祝为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

要求:

1.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12分)

2.选择方案中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的教案。(13分)

方案与活动参考设计:

主题目标:

1.进一步了解“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意义,感受“六一”节的快乐气氛,感恩周围的人们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2.学习策划六一儿童节的活动,建立初步的计划意识和自主意识。

3.学习调查、组织、协商等方法,提高社会交往的技能。

主题网络请参考书第185页范例。

语言综合活动:“六一”节真快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过“六一”节的欢快情景。

2.鼓励幼儿用绘画来表现节日中最感兴趣的情景或最开心的时刻。

3.培养幼儿愿与朋友分享快乐之情。

活动准备:

1.幼儿园过“六一”节的录象片段。

2.围绕“六一”儿童节启发幼儿谈论、交流。

3.纸、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讲述“六一”节的快乐。

(1)昨天是什么日子?这天你过得怎么样?

(2)讨论:为什么觉得快乐?你都做了哪些事?(帮助幼儿回忆过“六一”节的情景:一起布置教室、玩趣味游戏、有许多好吃的东西等)

2.讲述别人的快乐。

(1)昨天杨老师把小朋友在玩游戏时高兴的样子都拍下来了,我们来看一看录象里谁很快乐,他在做什么?

(2)你看到谁很快乐,他在做什么?

3.讲述最感兴趣或最高兴的一件事。

“六一”节使你最感兴趣或感到最高兴的一件事是什么?

4.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快乐。

(1)“六一”节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快乐,让我们把它画下来吧!

(2)幼儿作画,教师鼓励幼儿把最感兴趣的情景或最开心的事画下来。(播放歌曲“快乐的六一”)

(3)把先画好的作品张贴在展板上,幼儿结伴欣赏并交流作品。

(4)集体欣赏,请个别幼儿来介绍一下作品。

5.下一节课我们再把这些画打扮一下,老师把它们订起来做成一本“六一”小画册,早上爸爸妈妈送你来的时候,请他们翻翻我们的小画册,让他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好吗?

(三)设计一个大班幼儿以保护自己为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

要求:

1.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

2.选择方案中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的教案。

参考方案与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生气了,怎么办?

活动目标:

1. 看图了解小动物生气的原因,学习针对图意讲述。

2. 知道生气时寻找适合自己的缓解方法,转移自己的不良情绪。

准备:

1.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2. 幼儿活动前与家长讨论消气的方法。

过程:

1.看幼儿用书上的前三幅图,说说这三只小动物。

(1)观察小动物的表情,神态,说说他们怎么了?

(2)小动物为什么会生气?猜猜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了?

2.交流自己生气的经历。

你有没有生气过?为什么事情生气?

3.分享交流消气的方法。

(1)了解生气是一种自然情绪,并且懂得生气过多会影响身体健康。

(2)以帮助小动物的契机交流消气的方法(引导幼儿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 可是这三个小动物还在那儿生气呢,快想想办法帮他们消消气吧,谁有好办法?

(3)看幼儿用书上后面三幅图画,相互说说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消气。

4.小结启发。

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消极情绪,及时地疏导分析,在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提高幼儿自我控制与调节情绪的能力。

(四)请为中班幼儿设计一个以认识自己为内容的主题方案及活动。

要求:

1.主题名称可以自拟,写出主题目标,画出主题方案架构图,并简要说明架构思路。

2.选择方案中的一个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写出完整的教案。

参考设计:

主题目标:1。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知道自己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

2.了解并会表达自己的喜好与特长;

3.学会帮助朋友、家人及班级做力所能及的事。

这个主题的架构是依据引发认知——情感体验——实践尝试——经验积累——情境迁移的几个基本要素来设计的。通过组织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活动让幼儿认认自己的外貌、姓名和与众不同的特点,知道自己有喜怒哀乐情绪反应,发现自己家人、朋友等周围的人际关系,并通过实践让儿童了解自己的能力,从而建立起全方位的对自我的认识。

活动设计:我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寻找和认定自己最喜欢的朋友愿望。

2. 学习用绘画和语言两种方式介绍朋友,增进友谊。

3. 了解朋友之间该怎样相处,学习玩具分享宽容等。

活动准备

照相机、卡纸和水笔,共享玩具和手拉手玩的图片。

活动过程

1. 画朋友

幼儿自取一张卡纸,把自己最好的朋友画出来。

2.说朋友

说说你画的是谁?为什么你把他作为最好的朋友(教师及时提取幼儿叙说中的理由)

3.好朋友们在一起做什么?

你和好朋友在一起都常常做些什么呢?好朋友在一起应该怎样做呢?(教师用重复语句的方式罗列朋友该怎么样)。

展示相关的两幅图“共享玩具、手拉手排队行进”(有条件的可用反映幼儿真实生活的照片在电脑上展示)。

活动建议

1. 第三环节幼儿简单讲述就可以了,这环节只是起到提示作用。

2. 第二环节中的拍摄照片可作为“朋友”主题墙的饰物,也可作为分别给照片中的朋友作为幼年朋友留影纪念。


    相关文章

    中央电大学前教育本科[学前教育原理]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

    中央电大学前教育本科<学前教育原理> 期末考试案例分析题库 五.案例分析(20分) (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17.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一所好的大学决定了今后的就业情况,这加剧了我国高中升大学原本就激烈的升学竞争.而 ...

    中央电大学前教育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选择题题库

    中央电大学前教育本科<儿童心理学>期末考试 选择题题库 (15年3月整理,更新至14年7月试题) 1.( )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 -反应(R)的学习过程.B.华生 2.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qu ...

    教学大纲_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05309243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51\3 先修课程:本课程是以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等为基础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 ...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姓名 : 班级: 学号;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 )1.有人曾经把黑猩猩与幼儿放在一起抚养训练,但应为黑猩猩不具备人类的遗传素质,最终不可能与人类的后代一样形成人的心理,这说明: ...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历年试题(2009起)

    试卷代号:25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试题 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 ...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学前心理学>复习重点 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判断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请大家认真复习,都能取得好成绩. 1. 观察法 2. 遗传决定论及环境决定论 3. 幼儿的情绪 4. 机械记 ...

    学前儿童保育学-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保育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总学时:72学时,其中面授24学时,自学48学时.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预修要求: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学前儿童保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和主干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应使 ...

    2014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2014电大<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张宗麟所著______<幼稚园的社会>______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等,精辟地分析了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20 14 年(春) 学前教育 专业 7.早期阅读环境包括 和 . 8.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 "." "." "的现象.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