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指导行为的可诉性

  【摘要】行政指导行为是指我国在行政管理领域,在民主化的行政进程中被经常提到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逐渐由管理型转变成服务型,结合当今社会实际情况,正确定位行政指导行为,将行政指导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使得政府在进行职能管理、行政服务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是一个艰巨的问题。本文从行政指导行为的一般性出发,讨论了主张行政指导行为不可诉的原因,并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了行政指导行为可诉性的依据,对行政指导的可诉性进行了重新认识,希望对完善我国行政指导的司法救济制度有所帮助。   【关键词】行政指导;性质;可诉性   一般认为,行政指导行为是行政管理者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旨在引导行政相对人自愿采取一定的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行为,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一种非职权行为。行政指导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与市场经济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部门意识到了行政指导行为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行政法中有了对行政指导行为的明确规定。随着国家市场经济兴起与发展,行政机关与人民之间或者说行政机关与企业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已经适应不了当今社会发展,与此同时,行政指导行为不可诉的弊端已经暴露出来。   一、行政指导行为不可诉的原因   一般地,学界认为行政指导行为有两个特点:第一,行政指导行为不会产生法律效果;第二,行政指导行为不具有强制性,并依认定行政指导行为不具有行政诉讼的特点。不可否认,行政行为的确具有以上两个特殊点,但是据此就把行政指导行为排斥在行政诉讼范围外的理由很不充分。针对第一个特点,虽然行政指导行为是一种不产生法律效果的、柔和的行为,但它是具有特定职责的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这样做的原因,就是为了达到其特定的行政管理目的。行政指导是为某些特定的行政机关服务的,它具有一定的利益。根据行政责任和权责一致原则,行政主体应该为其行政权力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负责。针对第二个特点,笔者认为行政指导行为没有强制性只能在理论上成立,在事实上行政指导行为具有极大地强制性,行政指导行为的执行以行政机关具有的权限为前提,在当今人们对行政机关有着很高的依赖程度,如果公开违背政府机关的指令拒绝接受行政指导行为,那么政府机关肯定会在与自己相关的其他方面故意刁难。所以,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人们即便是不想接受某些行政行为,也不得不服从。更有甚者,相对人普遍担忧,如果不服从行政指导,政府机关会不会对拒绝接受行政指导行为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或者是其他报复性措施?所以,从实践方面来看,行政指导行为不具有强制性的论调是不正确的。   二、行政指导的可诉性分析   (一)从理论上分析   通常我们把行政指导行为归属于行政相关行为,而并不是行政行为。但是“行政主体经过行政执法人员做出的单方面的能直接或间接引起法律效果的公务行为”是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而行政指导行为是政府机关为达到一定的行政目的,通过某些行政人员做出的,这表明行政指导行为是相关行政人员处理公务的一种行为,行政指导行为的行为主体和行为过程都属于行政行为的范畴,所以行政指导行为也属于行政行为,应该具有行政行为所具备的可诉性。   行政相对人的配合或协助并不是行政指导行为制定时考虑的因素,行政主体的单方制定规范,确保行政指导行为成功实施。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行政目的,制定行政指导行为,运用政权针对相对人,权力性鲜明,目的性明确。因为行政主体与行政指导行为相对人之间大都存在隶属关系,行政指导行为肯定会间接影响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当然会产生一定的法律效力。参照法律规定,行政指导在某些时候会产生一定的法律效力。从上述分析来看,行政指导行为是行政行为的一种而不是行政相关行为,应该被包括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内。   (二)从实践上分析   目前我国存在很多行政指导行为侵犯相对人权益的事实。首先,行政机关拥有广泛的行政自由权,同时行政有很高的隐蔽性,不具备书面证据,而某些行政机关在行政指导过程中滥用职权的行为不可避免,所以在实践过程中行政指导行为会存在扭曲的现象。   目前的政治体制中,行政机关的政绩考核标准之一就是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为了能有一个良好的业绩表现,有些行政机关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行政指导过程中使用一些隐性的强制性手段使行政相对方接受其行政指导行为。同时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没有对行政指导行为的实施过程及程序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不正当的行政指导行为没有合理的法律制裁,这样就增加了行政机关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滥用行政指导行为的职权,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且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行政人员也不用承担法律责任,这就使得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现象非常严重。所以,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为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将行政指导行为纳入行政诉讼范围,杜绝相关行政人员为了个人利益滥用行政指导的职权。   总之,目前我国行政指导行为的定位不清晰的,由于行政指导行为造成的利益侵害的案件没有被纳入行政诉讼的诉讼范围,我国对公权力的限制和对诉讼相对人的保护严重缺失,不利于中国行政领域的法制建设,因此对行政指导行为进行可诉性的研究,加强相关立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舒展论行政指导行为的可诉性[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   [2]卢娜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分析[J]法治与社会,200307   [3]汪德义论行政指导的可诉性[J]法治与经济,200806   [4]张杰论行政指导行为的可诉性[J]华章,201219

  【摘要】行政指导行为是指我国在行政管理领域,在民主化的行政进程中被经常提到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逐渐由管理型转变成服务型,结合当今社会实际情况,正确定位行政指导行为,将行政指导行为纳入司法审查范围,使得政府在进行职能管理、行政服务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是一个艰巨的问题。本文从行政指导行为的一般性出发,讨论了主张行政指导行为不可诉的原因,并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了行政指导行为可诉性的依据,对行政指导的可诉性进行了重新认识,希望对完善我国行政指导的司法救济制度有所帮助。   【关键词】行政指导;性质;可诉性   一般认为,行政指导行为是行政管理者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旨在引导行政相对人自愿采取一定的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行为,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一种非职权行为。行政指导行为的产生和发展与市场经济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政府部门意识到了行政指导行为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行政法中有了对行政指导行为的明确规定。随着国家市场经济兴起与发展,行政机关与人民之间或者说行政机关与企业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已经适应不了当今社会发展,与此同时,行政指导行为不可诉的弊端已经暴露出来。   一、行政指导行为不可诉的原因   一般地,学界认为行政指导行为有两个特点:第一,行政指导行为不会产生法律效果;第二,行政指导行为不具有强制性,并依认定行政指导行为不具有行政诉讼的特点。不可否认,行政行为的确具有以上两个特殊点,但是据此就把行政指导行为排斥在行政诉讼范围外的理由很不充分。针对第一个特点,虽然行政指导行为是一种不产生法律效果的、柔和的行为,但它是具有特定职责的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这样做的原因,就是为了达到其特定的行政管理目的。行政指导是为某些特定的行政机关服务的,它具有一定的利益。根据行政责任和权责一致原则,行政主体应该为其行政权力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负责。针对第二个特点,笔者认为行政指导行为没有强制性只能在理论上成立,在事实上行政指导行为具有极大地强制性,行政指导行为的执行以行政机关具有的权限为前提,在当今人们对行政机关有着很高的依赖程度,如果公开违背政府机关的指令拒绝接受行政指导行为,那么政府机关肯定会在与自己相关的其他方面故意刁难。所以,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人们即便是不想接受某些行政行为,也不得不服从。更有甚者,相对人普遍担忧,如果不服从行政指导,政府机关会不会对拒绝接受行政指导行为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或者是其他报复性措施?所以,从实践方面来看,行政指导行为不具有强制性的论调是不正确的。   二、行政指导的可诉性分析   (一)从理论上分析   通常我们把行政指导行为归属于行政相关行为,而并不是行政行为。但是“行政主体经过行政执法人员做出的单方面的能直接或间接引起法律效果的公务行为”是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而行政指导行为是政府机关为达到一定的行政目的,通过某些行政人员做出的,这表明行政指导行为是相关行政人员处理公务的一种行为,行政指导行为的行为主体和行为过程都属于行政行为的范畴,所以行政指导行为也属于行政行为,应该具有行政行为所具备的可诉性。   行政相对人的配合或协助并不是行政指导行为制定时考虑的因素,行政主体的单方制定规范,确保行政指导行为成功实施。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行政目的,制定行政指导行为,运用政权针对相对人,权力性鲜明,目的性明确。因为行政主体与行政指导行为相对人之间大都存在隶属关系,行政指导行为肯定会间接影响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当然会产生一定的法律效力。参照法律规定,行政指导在某些时候会产生一定的法律效力。从上述分析来看,行政指导行为是行政行为的一种而不是行政相关行为,应该被包括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内。   (二)从实践上分析   目前我国存在很多行政指导行为侵犯相对人权益的事实。首先,行政机关拥有广泛的行政自由权,同时行政有很高的隐蔽性,不具备书面证据,而某些行政机关在行政指导过程中滥用职权的行为不可避免,所以在实践过程中行政指导行为会存在扭曲的现象。   目前的政治体制中,行政机关的政绩考核标准之一就是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为了能有一个良好的业绩表现,有些行政机关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行政指导过程中使用一些隐性的强制性手段使行政相对方接受其行政指导行为。同时我国的法律体系中没有对行政指导行为的实施过程及程序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不正当的行政指导行为没有合理的法律制裁,这样就增加了行政机关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滥用行政指导行为的职权,侵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且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行政人员也不用承担法律责任,这就使得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现象非常严重。所以,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为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应当将行政指导行为纳入行政诉讼范围,杜绝相关行政人员为了个人利益滥用行政指导的职权。   总之,目前我国行政指导行为的定位不清晰的,由于行政指导行为造成的利益侵害的案件没有被纳入行政诉讼的诉讼范围,我国对公权力的限制和对诉讼相对人的保护严重缺失,不利于中国行政领域的法制建设,因此对行政指导行为进行可诉性的研究,加强相关立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舒展论行政指导行为的可诉性[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   [2]卢娜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分析[J]法治与社会,200307   [3]汪德义论行政指导的可诉性[J]法治与经济,200806   [4]张杰论行政指导行为的可诉性[J]华章,201219


    相关文章

    检验检疫部门法治质检心得体会

    近年来,各地政府.行政机关均对行政指导进行了一定探索并越来越多的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实践.检验检疫部门也不例外,多年来已在检验检疫监管工作中,包括行政处罚工作中运用到行政指导工作方式,也得到了很多行政相对人和上级政府部门的肯定.然而,作为新兴行 ...

    浅析我国社会保障领域行政指导手段的具体应用

    浅析我国社会保障领域行政指导手段 的具体应用 二十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基本上是围绕着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的斗争展开的.在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起落中,随着福利国家和社会国家观念的确立,一种新的行政管理方式--行政指导应运 ...

    国家司法考试行政合同复习指导

    目录 国家司法考试行政合同复习指导 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是否享有申诉权 个体医生非法行医被罚 丢弃法律文书拒执罚五千 因继续实施相同违法行为再次被罚不属重复处罚 2010年司法考试: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 国家司法考试行政合同复习指 ...

    论信赖保护原则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法治观念的不断增强,人们对社会诚信(包括政府诚信)的呼唤已经成为社会舆论和社会思潮的最强音.诚信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然原则,也是改革传统国家行政模式的必然要求.法治国家的建设包含行政法治建设,这 ...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行政法复习指导

    行政法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是一个常考考点,由于范围广,内容多,所以并不利于记忆.因此,中公教育总结整理出行政法的复习策略,以备考生的不时之需. 一.行政法的学科特征 行政法是规范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从总体来说,行政法部分的复习,必须要点线面结合 ...

    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笔者认为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对外不具有法律效力,但事实上可能对行政相对方权利和义务造成一定影响的行政行为.具体来说,行政事实行为具有下述特征: 第一,行政事实行为是一种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一词,虽然名称 ...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1)马克思主义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马克 ...

    我国行政证据规则的特点?

    我国行政证据规则的特点?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在行政诉讼中广泛的应用,主要是为了确保在诉讼中举证.取证.质证.认证的规范性,保证庭审过程的秩序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法官的自由心证,更好的维护了行政诉讼当事人的权利.行政诉讼证据规则主要具有以下几点 ...

    行政法基础知识

    行政法基础知识 一.行政法起源 行政法起源于法国,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行政法起源的立法目的是限制政府权力,使政府的行政行为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使,政府行使权力时不侵害老百姓权益. 二.行政的分类及我国行政的含义 行政的字面含义是指组织的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