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思想及名句赏析

庄子思想及名句赏析

庄子追求绝对的思想自由。庄子追求绝对自由。在其代表作《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蜩与鸴鸠“决起而飞”,列子“御风而行”,都还是“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绝对自由。只有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排除一切功利目的,“无所待”,方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所谓“以游无穷”,即逍遥无为于绝对自由的境界。不难看出,庄子企图超越客观条件的制约,追求绝对的思想自由,也是不可能达到的。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基本思想,创立了“相对主义”的学说。庄子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他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等等。庄子创立这一“相对主义”学说,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给人们观察自然和社会的许多现象提供了理论根据。事实证明,历史上和当今世界许多自然和社会问题,正是按照庄子的此种“相对主义”学说在演变着。不过,庄子否定认识真理的可能性,自然也是错误的。

庄子提出齐生死、等万物的妙论。庄子认为,世界上一切矛盾对立的双方,诸如生与死、贵与贱、荣与辱、成与毁、大与小、然与不然、可与不可,等等,皆无差别。所谓“万物一府,生死同状”,也是此意。事实上,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差别而不相同的。庄子的此种观点,从表面上看显然是奇谈怪论,但骨子里却表现了他超脱旷达的思想。

庄子提出要“法天贵真”、“复归于朴”,以“自然为宗”。庄子说“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意思是说:遵守自然法则,珍视纯真本性,不受世俗的人为约束。他所谓“复归于朴”,意谓返归于原始的纯朴状态。庄子的这种以“自然为宗”的思想,并不能认为就是“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但它对后世“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的形成,却具有直接的影响,而又与之不同。庄子以“自然为宗”的思想,其中蕴含有三层意思:一是含有恬淡无为,安时处顺的思想;二是含有反对认为约束,恢复纯真的自然本性的思想;三是含有向往“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和“混茫”世界的思想。这在《庄子》书中《骈拇》、《天地》、《天道》、《缮性》、《秋水》、《山林》、《渔父》、等篇,皆有明显的表现。

不相信生死由命,不迷信鬼神。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科学不够发达,有许多人相信天命和迷信鬼神。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信命和天命的。墨家的墨翟不相信“命运”,而却相信“天命”和迷信鬼神,因此,他主张“尊天”、“明鬼”。庄子不相信生死由命,不迷信鬼神。《庄子》书中所讲到的“天”和“命”,往往都是从哲学意义上的自然规律而言。他书中有时为了表达某种思想,也曾使用“鬼”、“神”二字,只不过是借用而已。庄子对人的生与死的问题,就有精辟的见解。他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能够通乎性命之情,看透人的生死规律,具有超脱旷达的精神。所以,明代徐文长说:“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

以丑怪内德为美。庄子认为,人的贵贱,并不能以天子与匹夫来划分,应当以其行为“美丑”为划分标准。他在《盗跖》篇就明确地说:“故势微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行为之美丑。” 基于庄子的此种贵贱美丑观,他在《人间世》和《德充符》两篇中,分别塑造了七个形体残缺不全的丑陋怪人。这些丑陋奇人怪人,虽然形象可怖,但他们的德行才智都超过了常人,是天下最受欢迎和爱戴的人。又如,《山木》篇写宋地某店主,有妾二人,一人美,一人丑,丑者受宠,美者却受到冷落。何故?因为美者虽然自以为美,店主并不认为她美;丑者虽丑,她品德好,店主并不嫌她丑。此则寓言故事,其用意是在告诫人们:“行贤而去自贤之行”,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爱戴。不难看出,庄子通过以上寓言故事,其目的是要破除陈腐的道德观念,同时也表现了庄子以内德丑怪为美的美学思想。庄子的这种美学思想,无论在古代或今天,都曾经或正在产生积极的影响。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学思想。庄子继承了老子“道可道,非常道”,道体至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庄子认为:“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可以言传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庄子在《天道》篇中说:世俗之人所珍重的大道,全靠书籍的记载,而书籍的记载不过语言而已。语言文字,有其可贵之处,然而语言文字的可贵,就在于它深邃的外在的含义。它的外在的含义是难以表达的,是只可意会而“不可以言传”的。因此,老子和庄子都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思是说,真正知晓大道的人是不会用言语来说明大道的;而用言语说明大道的人,其实并不知晓大道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庄子把此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学思想,用在表现技艺上,就体现了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学思想。《天道》篇轮扁斫轮的寓言故事,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问题。轮扁斫轮“得手应心”的高超技艺,之所以不能传授给子孙,就是因为他的此种绝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致使他“行年七十”,总还是斫轮。在庄子此种审美思想的哺育下,便直接促使了后代“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思想的形成。 庄子名句: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只有一种元素,万物纷纷也只是一类)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对人间之外的事,圣人暂且悬置它而不探讨;对人间之内的事,圣人陈述它但不主观地评判)–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涯,而不可以无涯”(不知然后求知,学无止境,但又有止境)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直木首先被人盗伐,甘井首先被人采竭)

“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与野兽共处,而不惊动兽群;与飞鸟共栖,而不惊动鸟群)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白马跳过缝隙),忽然(一晃而过)而已”

“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外表顺从世俗,内心独立不羁)”

“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涯,而不可以无涯”(不知然后求知,学无止境,但又有止境)

“故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藏身)而弗(不)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闭口不言)也,非藏其知而不发(去智不用)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不因为官高位尊而趾高气扬,不因为穷困 潦倒而趋时混俗)

“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知道乐天的人,不怨天,不尤人,不受万物牵累,不受鬼神干扰)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鱼儿与其以唾沫相互湿润,艰难活命,不如相互忘却,遨游于江湖自然之中;与其赞誉尧舜明君、指摘桀纣暴君,不如忘却是非,回归自然之道)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大地载着我的形体,使我生活劳苦,使我老年逸乐,最终以死使我得以

“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生为累赘,死为解脱)

“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鱼而忘情于江湖,人忘情于自由之道)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不奔走操劳,去掉聪明才智,忘掉肉体,摒弃知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乘骑渺茫之鸟,出于宇宙深处,遨游于虚无之境,倘佯于无限之野)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境界最高的人,其心如镜子,照物而无情,不将就,不奉迎,不掩藏感情,所以他能轻视外物,用心不伤)。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当今的仁人志士,举目远望而生忧患之心。

“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指放纵欲望)而饕(贪婪于)富贵”–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

庄子思想及名句赏析

庄子追求绝对的思想自由。庄子追求绝对自由。在其代表作《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蜩与鸴鸠“决起而飞”,列子“御风而行”,都还是“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绝对自由。只有做到“无己”、“无功”、“无名”,排除一切功利目的,“无所待”,方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所谓“以游无穷”,即逍遥无为于绝对自由的境界。不难看出,庄子企图超越客观条件的制约,追求绝对的思想自由,也是不可能达到的。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基本思想,创立了“相对主义”的学说。庄子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他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彼出于是,是亦因彼。”“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等等。庄子创立这一“相对主义”学说,含有丰富的辩证思想,给人们观察自然和社会的许多现象提供了理论根据。事实证明,历史上和当今世界许多自然和社会问题,正是按照庄子的此种“相对主义”学说在演变着。不过,庄子否定认识真理的可能性,自然也是错误的。

庄子提出齐生死、等万物的妙论。庄子认为,世界上一切矛盾对立的双方,诸如生与死、贵与贱、荣与辱、成与毁、大与小、然与不然、可与不可,等等,皆无差别。所谓“万物一府,生死同状”,也是此意。事实上,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差别而不相同的。庄子的此种观点,从表面上看显然是奇谈怪论,但骨子里却表现了他超脱旷达的思想。

庄子提出要“法天贵真”、“复归于朴”,以“自然为宗”。庄子说“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意思是说:遵守自然法则,珍视纯真本性,不受世俗的人为约束。他所谓“复归于朴”,意谓返归于原始的纯朴状态。庄子的这种以“自然为宗”的思想,并不能认为就是“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但它对后世“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的形成,却具有直接的影响,而又与之不同。庄子以“自然为宗”的思想,其中蕴含有三层意思:一是含有恬淡无为,安时处顺的思想;二是含有反对认为约束,恢复纯真的自然本性的思想;三是含有向往“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和“混茫”世界的思想。这在《庄子》书中《骈拇》、《天地》、《天道》、《缮性》、《秋水》、《山林》、《渔父》、等篇,皆有明显的表现。

不相信生死由命,不迷信鬼神。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科学不够发达,有许多人相信天命和迷信鬼神。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信命和天命的。墨家的墨翟不相信“命运”,而却相信“天命”和迷信鬼神,因此,他主张“尊天”、“明鬼”。庄子不相信生死由命,不迷信鬼神。《庄子》书中所讲到的“天”和“命”,往往都是从哲学意义上的自然规律而言。他书中有时为了表达某种思想,也曾使用“鬼”、“神”二字,只不过是借用而已。庄子对人的生与死的问题,就有精辟的见解。他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能够通乎性命之情,看透人的生死规律,具有超脱旷达的精神。所以,明代徐文长说:“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

以丑怪内德为美。庄子认为,人的贵贱,并不能以天子与匹夫来划分,应当以其行为“美丑”为划分标准。他在《盗跖》篇就明确地说:“故势微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行为之美丑。” 基于庄子的此种贵贱美丑观,他在《人间世》和《德充符》两篇中,分别塑造了七个形体残缺不全的丑陋怪人。这些丑陋奇人怪人,虽然形象可怖,但他们的德行才智都超过了常人,是天下最受欢迎和爱戴的人。又如,《山木》篇写宋地某店主,有妾二人,一人美,一人丑,丑者受宠,美者却受到冷落。何故?因为美者虽然自以为美,店主并不认为她美;丑者虽丑,她品德好,店主并不嫌她丑。此则寓言故事,其用意是在告诫人们:“行贤而去自贤之行”,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爱戴。不难看出,庄子通过以上寓言故事,其目的是要破除陈腐的道德观念,同时也表现了庄子以内德丑怪为美的美学思想。庄子的这种美学思想,无论在古代或今天,都曾经或正在产生积极的影响。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学思想。庄子继承了老子“道可道,非常道”,道体至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庄子认为:“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可以言传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庄子在《天道》篇中说:世俗之人所珍重的大道,全靠书籍的记载,而书籍的记载不过语言而已。语言文字,有其可贵之处,然而语言文字的可贵,就在于它深邃的外在的含义。它的外在的含义是难以表达的,是只可意会而“不可以言传”的。因此,老子和庄子都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思是说,真正知晓大道的人是不会用言语来说明大道的;而用言语说明大道的人,其实并不知晓大道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庄子把此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学思想,用在表现技艺上,就体现了他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学思想。《天道》篇轮扁斫轮的寓言故事,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问题。轮扁斫轮“得手应心”的高超技艺,之所以不能传授给子孙,就是因为他的此种绝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致使他“行年七十”,总还是斫轮。在庄子此种审美思想的哺育下,便直接促使了后代“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思想的形成。 庄子名句: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臬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世人终生奔波于名利而不见有所作用,疲惫不堪而不知自己的归宿,太悲哀了)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此即彼,彼即此,彼无是非的区别,此也无是非的区别)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天地只有一种元素,万物纷纷也只是一类)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对人间之外的事,圣人暂且悬置它而不探讨;对人间之内的事,圣人陈述它但不主观地评判)–

“昔者庄周梦为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我庄周梦见了蝴蝶,栩栩然飞行的蝴蝶。„„但醒来之后,我搞不清是我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我们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对付无限,必然陷入困境)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涯,而不可以无涯”(不知然后求知,学无止境,但又有止境)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直木首先被人盗伐,甘井首先被人采竭)

“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与野兽共处,而不惊动兽群;与飞鸟共栖,而不惊动鸟群)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白马跳过缝隙),忽然(一晃而过)而已”

“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外表顺从世俗,内心独立不羁)”

“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涯,而不可以无涯”(不知然后求知,学无止境,但又有止境)

“故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藏身)而弗(不)见也,非闭其言而不出(闭口不言)也,非藏其知而不发(去智不用)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不因为官高位尊而趾高气扬,不因为穷困 潦倒而趋时混俗)

“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知道乐天的人,不怨天,不尤人,不受万物牵累,不受鬼神干扰)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鱼儿与其以唾沫相互湿润,艰难活命,不如相互忘却,遨游于江湖自然之中;与其赞誉尧舜明君、指摘桀纣暴君,不如忘却是非,回归自然之道)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大地载着我的形体,使我生活劳苦,使我老年逸乐,最终以死使我得以

“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生为累赘,死为解脱)

“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鱼而忘情于江湖,人忘情于自由之道)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不奔走操劳,去掉聪明才智,忘掉肉体,摒弃知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乘骑渺茫之鸟,出于宇宙深处,遨游于虚无之境,倘佯于无限之野)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境界最高的人,其心如镜子,照物而无情,不将就,不奉迎,不掩藏感情,所以他能轻视外物,用心不伤)。

“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当今的仁人志士,举目远望而生忧患之心。

“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指放纵欲望)而饕(贪婪于)富贵”–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境界最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神人不追求建功立业,圣人不希求名声)


    相关文章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名言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 名言赏析 ----真火客整理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 名言赏析(看到8页) 孔子名言 1.敏于事而慎于言. [译文]人应在做事上主动积极但在说话上谨慎.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译文]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 ...

    唐诗宋词精选_唐诗三百首_唐诗宋词名句_古诗配画赏析_古诗学习网

    - 中国古诗词 首页 唐诗 宋词 古诗考题 诗词名句 古诗名文 古诗鉴赏 元曲鉴赏 文章阅读 ┃ 唐诗栏目 李白的诗 白居易的诗 孟浩然的诗 杜甫的诗 王维的诗集 李商隐的诗 杜牧的诗 柳宗元的诗 王昌龄的诗 韩愈的诗 刘禹锡的诗 韦应物的 ...

    大学语文试卷

    大学语文试卷 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念奴娇>.(过洞庭)一词的警策之笔是 ( ) A 表里倶澄澈 B ...

    2013年诗歌鉴赏集锦

    2013年新课标I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 ...

    七上语文导学案

    17<公输>导学案 [学习目的]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3.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4.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 ...

    散文名句赏析

    先秦部分 i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远 <左传·醒公十年>. 一鼓作气,再而衰,碱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庄公十年> 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

    古典诗词鉴赏:卢照邻[送梓州高参军还京]赏析

    送梓州高参军还京 卢照邻 京洛风尘远,褒斜烟露深.北游君似智,南飞我异禽. 别路琴声断,秋山猿鸟吟.一乖青岩酌,空伫白云心. [注释] ①梓州,今四川三台. ②高参军,生平不详.参军,谓参谋军事.晋以后军府和王国始置为官员,沿至隋唐,兼为郡 ...

    2012年至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 语文科 一.命题指导思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 ...

    古诗名句赏析

    1.<钱塘湖春行>作者___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 首联:点明观景处所,写西湖远景. 颔联:描写西湖早春景象.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出了春天来临的气息,也透露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