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评课稿

浓浓文化味 悠悠诗人情

——《元日》说课稿 第一部分 说教材解读和教学价值 《元日》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中的一首古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

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叙事与写景结合,表现了欢乐祥和、万象更新的

新年气象,呈现了“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的春节传统行为文化。同时,《元日》是王安

石拜相实施变革、推进新法之初写的,是诗人借新年新气象来表达自己对变革充满喜悦和自

信。这首诗历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我想,人们传诵的是一种美好生活,春节过大年的欢

乐祥和的美好生活;传诵的是一种民俗文化,中华民族过年的种种行为文化;传诵的是一种

人生追求,王安石为国为民实施改革的人生追求。 根据王荣生先生的“定篇”概念,作为古诗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传承优秀文化上。因此,

我把感受欢乐氛围,理解节日文化,体会诗人内心作为《元日》的核心教学价值。 第二部分 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把课文等同于教学内容。有了以上对教材的

解读,我把本诗教学设定为“三个一”:一首古诗,一种文化,一个诗人。即,理解古诗的意

思,感受春节文化,体会诗人情感。 与“三个一”的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古诗,能说出诗句的意思。能感情朗读、背诵古诗,能读出古诗的味儿。

2、读写互动,能感受春节文化。

3、适度拓展,体会诗人内心。 第三部分 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坚持“读悟结合、读写互动”的教学理念。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诗意,感悟文化,

体会诗情,并朗读出古诗不同的味儿;以写为训练,把“写”挤进课堂,丰满文本,丰厚文

化。

第四部分 说教学特色和教学创新 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三段式古诗教学模式”,即基础板块——核心板块——发展板块。

这是我的古诗教学课题研究的一大显著成果,也是教学的最大特色。 感情朗读的创新:以读为线,三个板块的感情朗读的味道不同,要求不同,方式不同,

分别读出古诗的欢快味、文化味和诗人的自信味,并分别把这种味道读到脸上、头上和手上。 二次理解的创新:在介绍诗人王安石及写作背景后,将王安石的变法改革融入到古诗理

解之中,并创造性地说出古诗的意思。 第五部分 说教学过程和教学意图

一、基础板块——解题导入,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一)理解“元”字,导入解题

1、理解“元”字:每年的1月1日叫元旦,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元:第一,开始。旦:

字形告诉我们是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就是公历一月一日。)你还能想到

“元×”吗?(元年、元月、元宵、元日)这里的“元”都是第一的意思。

2、导入解题: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就叫《元日》。题目意思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

我们现在的春节。如果你用这个题目来写作文,你会写什么?(写春节做什么,写出春节的

快乐。)

[教学意图:导入要与生活相结合,要有语文味,要简洁明快。]

(二)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1、背诵古诗:预习过了,短短的4句28个字,能背下来吗?

2、理解字词:预习过了,哪些字词的意思你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还不懂?(“一岁除”、

“入屠苏”、“瞳瞳日”可能要引导学生理解)

3、说说句意: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只要学生理解, 说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实。) 在爆竹声中,除去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春风送了温暖,人们欢快地喝着屠苏

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门万户。人们总是把新桃符换去旧桃符。

4、感情朗读:

(1)读出节奏味:古诗朗读讲究节奏、重音,一般七言绝句朗读的停顿、重音有规律,

停在第四字后,重音落在第五字上。我们来试试,读出节奏和重音。

(2)读出欢快味:这首诗的基调是欢快,要读出欢快味,把欢快味读到你的脸上。

[教学意图: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加上古诗简短,古诗教学就不应该是零起点,教学完

全可以从直接背诵开始。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教师只要适当追问、指点,让学生理解字词、

诗句的意思。有了理解古诗的基础,让学生运用古诗节奏、重音规律,把握基调进行感情朗

读。]

二、核心板块——读写互动,感受文化,体会诗境

1、过渡圈画:春节,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从诗句中就

能知道春节做些什么,请圈画出有关词语。(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

2、感受文化:能说说这样做的起源、目的,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做法、意愿吗?(学生交

流,教师点拨,概括板书) 放爆竹:开始古人燃放爆竹是用来驱除邪鬼,后来人们改用放鞭炮,现在还放烟花,由

单纯的驱鬼求平安,变成了一种欢快。 喝屠苏:正月初一这天,古人要饮屠苏酒,祈求健康。现在亲人团圆、亲朋聚会都要喝

些酒,是健康的需要,也是一种庆贺。 换桃符:古人用桃木板写上神的名字,或者画上神的图像,悬挂在门上来驱赶邪鬼。到

现在改用了贴春联,是一种喜庆。 小结:春节,是一个祈求平安的节日,是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一个充满浓浓文化味

的节日。

3、形象描述:王安石用诗句呈现了一幅欢乐祥和的节日画面,读读诗句,看看插图,想

想生活,用你的笔来具体描述其中一个画面。(引导学生先说后写,灵动生成。以下是学生交

流写话情况 的预设)

画面一:过年,放鞭炮可是孩子们的最爱。你看,几个孩子在放“轰天雷”呢,小女孩

们捂着耳朵围在那儿不敢上前,只有那个小男孩蹲着身子,伸长手臂,捏着引火,一点一点

向前移。“滋——”,引线着了,随即腾空而起,“碰——啪”炸开了花。孩子们也乐开了花。 画面二:亲朋相聚,喝酒是必不可少的。大家纷纷端起酒杯敬酒祝贺,这个说祝你身体

健康、合家欢乐,那个说祝你事业兴旺、恭喜发财。真是人人妙语连珠,个个喜气洋洋。 画面三:年还未到,家家户户就忙着贴春联。这家写着“梅花春烂漫,竹报岁平安”,那

家写着“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都是那么红火,都是那么喜庆。 (三段话都是训练总分结构,但又有所侧重,三个画面分别侧重于人物动作、人物语言

和看到的对联内容。)

4、感情朗读:现在要读出文化味,应该读好哪些词语?(爆竹、屠苏、新桃、旧符)读

时可以摇头晃脑,把文化味读到你的头上。

[教学意图:关注、理解、传承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对话交流、读写互动中,

引领学生把握春节文化符号,感受民俗文化气息,丰厚春节文化生活。]

三、发展板块——拓展探究,走进诗人,体会诗情

(一)简介诗人,体会感情

1、过渡激疑:我们理解了古诗,感受到了春节的欢乐气氛,春节的万象更新,春节的文

化传统。难道王安石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些吗?这还要联系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来体会。

2、简介诗人: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改革家。他两度出任宰相,为了国

家富强,百姓富裕,他实施变革,推行新法。

3、体会诗情:这首诗就是在王安石变法之初写的,是为了表达自己变法成功的喜悦和自

信。

(1)诗句中处处都能看出来,我们先来关注一些重点词语。(教师可以先示范,再由学

生交流) 爆竹:是在庆祝实施改革、推行新法的爆竹。 春风:是改革的春风。 瞳瞳日:是改革的阳光。 新桃:是推行的新法。

(2)有了这些新的发现,我们可以把每句诗的意思用上“改革或新法”来说说。 在爆竹声中,废除了旧法,推行了新法。改革的春风送了温暖,人们幸福地喝着屠苏酒。

改革的阳光普照千门万户。人们改革总是要实施新法换去旧法。

(3)小结:由此可见,王安石是借新年万象更新的气象来寄托自己实施变法的自信。因

此,这首诗不但表现了春节万象更新的景象,还表达了诗人对实施改革的自信。

4、感情朗读:现在我们应该读出诗人的自信味,要读好哪些词语?(爆竹、春风、瞳瞳

日、新桃)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把自信味读到你的手上。 三次感情朗读味道不同,要求不同,方式也不同。可见,感情朗读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

来读。

[教学意图:诗人简介要儿童化,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古诗内涵,体会诗人感情。让学生

用上“改革或新法”来说说诗句意思,更是为了使体会诗情儿童化。这样,品读这首诗,就

是在品读王安石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

(二)课后拓展,表达文化

1、改写古诗:课后,把课堂中交流的三部分合起来,加上头尾,就是一篇古诗的改写文。

2、拓展古诗:我们熟知的王安石的诗还有《梅花》《泊船瓜洲》,都与王安石实施变革有

关。课后可以与人合作,查阅资料,学习探究这两首古诗,你会更加理解、敬佩王安石的。

[教学意图:有了课内的片段说写基础,课后的改写古诗更丰厚了文化。有了课内本诗的

学习基础,课后的探究学习更丰厚了诗人。这样,就将古诗教学的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篇二:《元日》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元日》教学设计

修文镇褚西学校 郝国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诗中“爆”“屠”“符”三个生字,知道“爆竹、屠苏、曈曈、桃符”等词语的

意思,进而了解整首诗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诵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所描述的画面和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感受祖国风俗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课件出示春节喜庆画面,问:这些画面一般是在什么节日里出现?生答:春节。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节日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在过春节时

有哪些习俗?生自由述说。师交流总结:放鞭炮、贴窗花、挂灯笼等都是我国在过春节时的

习俗,当然也是现代人过春节的习俗了,那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宋代,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呢?

大家想知道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古诗《元日》,就知道答案了。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想法? 对于王安石,你们了解什么?

2、学习古诗五步骤大家还记得吗?这既是学习古诗的目标也学 习古诗的方法。

3、按照这个方法学习古诗大家有信心没有?

二、民主导学

(一)任务一:明诗意、诵诗文

1、同学们,王安石在诗中描绘了大年初一什么情景?打开书,自由读诗,边读边圈难懂

或不懂的词语,想办法解决。

2、生自主学习。

3、检查初读:

(1)出示诗,指生读,读准字音即可;

(2)诗中生字加红点,再指生读,问识记方法;

(3)诗读通了,也读顺了,但是诗是有节奏的,七言诗怎么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读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找出韵脚,读出韵味,指名读,齐读。

(5)释疑:爆竹、岁、除、屠苏、曈曈、总、桃符

(6)尝试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7)再读诗。

(二)任务二:赏诗画、悟诗情

1、再读古诗,发挥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古人过春节的哪些画面?分别出自哪句诗?

2、生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预设一:放爆竹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

(1) 读诗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 春节那天大家什么时候放鞭炮?谁来说说为什么放 鞭炮?

(3) 感受“热闹”,读诗。

(4) 感受“快乐”再读诗。 预设二:饮屠苏画面“春风送暖入屠苏”

(1) 读诗后想象:人们在喝酒时会说什么?

(2) 诗中哪个字写出了人们饮屠苏酒时的感觉?(暖) 说说你的理解。

a:品味身体之暖。读诗。

b:品味内心之暖:年轻人想到„„,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到“„„” 老年人想到„„., 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到“„„” 孩子们想到„„,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到“„„”

(3)小结: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温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

再读诗!

预设三:瞳瞳日画面“千门万户曈曈日”

(1) 读诗后仿佛看到了什么?

(2) 哪个词语带给你这样的感觉?(曈曈)

(3) 古诗的词语追求精炼,这里却舍得笔墨,两个叠词 的使用,是为了强调什么?

(4) 出示王安石的简介,想一想这句话的背后隐含了王 安石什么样的情感?

(5) 是啊,新年的一轮暖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多么温暖! 一切都充满着希望,正如王安石的希望一样!齐读这句。 预设四:换桃符画面“总把新桃换旧符”

(1) 出示插图的春联,师引导读,表达了哪方面的祝愿 呢?

(2) 我们都知道春联的来历以及它的特点和作用,今天 老师也带来了几幅春联,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适合送给谁?

(3) 把旧的春联换下新的春联,把美好的祝愿进行表达, 让我们再看看王安石的简介。 “旧”指什么?“新”指什么? 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内心的想法?为什么?读诗; 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除旧布新的决心?为什么?读诗; 哪个词最能表达诗人的雄心壮志?为什么?读后两句诗。 哪些词最能代表诗人的希望?为什么?读完整的诗。

(4)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王安石?

三、检测导结

1、从古至今,写春节的诗数不胜数,咱们一起来积累。课件出示。 我们发现诗中春节里人们都会( )、( )、( )等

2、师生共同完成。

3、新年新气象,王安石用几个画面、几句诗寥寥数语给我们勾勒出了人们欢度春节的喜

庆场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除旧布新的决心,不管成功与否这份心系百姓的情怀让我们感

动!直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王安石的《元日》 让我们一起背诵!篇三:江宁区小学面试说课稿 江宁区小学面试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板书课题:)主要描述了。。。。。

全文总共。。。。可以分为。。。。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

本班学情特拟定本课时

的教学目标如下: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的教学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的思维

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

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

定了以下知识、能力、

情感目标。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准备课件及写有古诗的小黑板

二、说教法 由于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体,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

形式 过多层次的朗读,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

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1、情景教学法。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探究学习理论也认为:“只有学会的,没有

教会的。”可见,学习的基础是自主,而主。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研究性的学习。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展奠定基础。本

2读、思、议、想、练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我预定三课时完成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引导深读、理解课文--我是小小解说员”等环节来

学习理解课文、巩固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最第三课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了激发

学生的兴趣、参与的热情,精心创设“我是小小解说员”的情景,让学生来介绍 接下来我重

点介绍第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2.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字正腔圆”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全文,

四 拓展延伸《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依据教材走出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

观,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它要求简单明了,提纲挈领。所以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

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课文中的文字输入孩子的头脑,

使学生真正达到书入我心、我心用书的境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当然,由

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有限,设计思路肯定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以上只是我对

课堂的预设,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以学定教,顺学 而导,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达到最优化。 元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元日》的说课设计,下面我

将从教材

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元日》是湘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诗,作者王安石在诗中通过“爆竹声”、“屠苏

酒”“换

桃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的欢快情景和万

象更新的

情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王安

石既是诗

人,又是政治家,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这首诗就是通过新年新

气象的描

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全诗文笔轻快、

色调明

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教材在出示古诗的同时,还精

心绘制了

一幅人们欢快过年的图画。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就会被图画中的热闹场景所吸引。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教学标准的新要求,我制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

追求。

2、朗读课文,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在交流中学习古诗,并以读悟情。

3、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自学古诗的能力。 其中教学目标2是本课重点,教学目标1、3是难点。 本课的教学1课时完成,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准备课件及写有古诗的小黑板。

二、说教法学法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走进诗的

天地呢?

我尝试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

习的权力,

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在教学中用多层次的

吟诵、多

层次的问、拎出一条主线等方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

而唤起学

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入文本世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

生的心中

再现。并收集其他诗句,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

古诗兴趣

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立足古诗文校本课程的大背景,让学生课上品析、课后创作,

从中提

升学生的古诗文素养。整堂课以问为针,以读为线,力求创建语感共生的课堂,诗意的

课堂。

三、说教学过程

(一)“聊”出“年景” “未有曲调先有情”,要让学生走进诗的情境,就要调动他的生活体验,唤醒他的情感积

累。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再过一个多月 ,我们将迎来中国最热闹、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知道是什么节吗?春节到

啦,过年啦!哦,大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为什么这么开心呀?”紧接着,学生就会说到在

春节里令自己开心的事情,而这些快乐的事是由过年时那丰富多彩的习俗带来的。老师在评

价时也要运用多种方式营造快乐的氛围,令学生感受到春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节日。如让学

生模拟爆竹声、引导学生想象使用压岁钱的情景等。这里,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聊

出春节的特色,春节的气氛,既有利于激发学习情趣,又能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铺垫。

随后揭示课题,这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初读有“韵”

古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转承合辙的韵律,遵循这一文体的特点,我首先让学生带着字音、

节奏两方面的要求——字正腔圆和有板有眼自由朗读古诗,接着在反馈时注意运用激励性评

价和划分节奏符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并落实这两个层次的朗读要求,扎扎实实读好诗。由“字

正腔圆”到“有板有眼”的初读要求使学生明白诗所特有的节奏魅力,并掌握了读出韵味的

基本方法——划分停顿符号。经过四年古诗文大环境的熏陶,大多数学生都明白读诗仅字正

腔圆有板有眼是不够的,还要读得有感情,这就向学生提出了朗读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接着

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三)巧问促“悟”

首先让学生轻声地读这首诗,读的时候结合插图和有关注释,想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

意思?并试着说一说诗的意思。在读和想的过程中学生同时也在看注释、看插图,是对他们

运用资料自学古诗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理解诗意、感悟情境是学习的重点和

难点,也一直是学生的弱项,有些学生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随后在交流古诗意思的过

程中,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而是提出了两个大问题,第一问:“在这一岁之首的元日,有哪

些换了?”并要求学生用“在一岁之首的元日,——换成了——”的句式说一说。学生很自

然地会说到旧符换成了新桃、寒风换成了春风、旧岁换成了新年这些辞旧迎新的景象,接着

引导学生快说辞旧迎新的心情,进而让学生带着那样的心情齐读《元日》,通过这第一问完成

了感悟性朗读上的第一次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当学生交流到寒风换成了春风时,要

引导学生理解“曈曈日”,可以这样问学生:“春风吹拂在我们脸上暖洋洋的,你从诗中的哪

里还可以感受到这股暖意呢?”学生接着便会提到“曈曈日”的意思,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

点之一。第二问:“冬尽春来,万物更新,人们心中都充满着辞旧迎新的喜悦,那么人们又是

用什么方式来辞旧迎新的呢?” 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他们很快就会说到燃爆竹、

换桃符、喝屠苏酒这些方式。这时陡然一转,以一个追问“咦,人们怎么都选择这些方式来

辞旧迎新呢?”激发学生再次运用注释、探索文本的热情。学生便会发现燃爆竹、换桃符、

喝屠苏酒这些春节习俗中所传达出的人们期盼新的一年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紧接着引导

学生想象说话:“人们还会期盼些什么呢?”在想象说话的环节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说话注意

完整性的同时捕捉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如用得好的四字词语)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的

说话逐步有质量上的提升。随后引导学生读出企盼、读出祝愿就水到渠成了。通过第二问又

进行了朗读的第二次提升。最后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想象,并结合整首诗说一说

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通过这最后一问引导学生说一说

整首诗的意思,在前面两个问题的铺垫下,学生说的难度降低了。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

要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带着感情说。随后就分别从把祝福送给诗中的人们,

送给现在身边的每一个人及自己和送给全世界的人这三个角度朗读《元日》。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通过有层次的问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当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让

他们很自然地进入诗的情境中去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以问串起一条主

线,打破了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增强了讨论交流的有效性;让学生依靠想象走进诗境,增强

了体验的有效性。一首《元日》,仅仅是学习春节诗篇的开始,这就进入了第四个环节。

(四)走向延伸

投影出示描绘春节场景的其他诗句(3句),要求学生按照初读《元日》的要求先自由朗

读这些诗句,读到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再交流从这些诗句中分别可以看到怎样的情景。可

以让学生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随后引导学生课后也试着写一写关于过年的诗句或诗篇。拓

展阅读让学生触类旁通,感悟更深,课后让学生尝试创作,使学生“我口写我心”,写出积累

的情感体验,萌发一种我是“诗人”的自豪感!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板书如下:

元 日

爆 苏 美好喜悦

换 符 辞旧迎新

《第一朵杏花》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第一朵杏花》 ,课文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

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

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阅读朗读能力。依据四年级教材的特色

及新课程理年,我初步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绿线格内的1个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

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其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文

章重点。目标4是教学难点。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及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由

课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一

过程中,着重对“

株、皱、掌”等翘舌音节进行正音。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借助工具书,

理解“顷刻间、推断、规律”的意思。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体验理解“激动人心、好奇”

等词语的意思。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基本读懂每个自然段

的意思,理清课文脉络,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至此,还为学生预留了一项

作业:描写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抄一抄。为下一步

品读课文打好基础。

这一课时,我想通过“激情导入,走进文本”“精读课文,读中感悟”“重点突破,品味

鉴赏”“换位思考,升华情感”四个环节来带领学生品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走进文本 基于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

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然后问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并

以此为切入点走进文本。

二、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一)第一次看杏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画一画,

品一品,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读一读、议一议,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里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第3小节,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在

充分的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1-5自然段,采用分配角色朗读。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

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二)第二次看杏花,发挥想象,入情入境 这一部分大多数内容都是对话,重点放在对话朗读,请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人

物的感情、语气,想象之后,给句子加上提示语。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

“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

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

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

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

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

余读旁白。

老师及时过渡: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

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除

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

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

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

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抓住关键词语,点明中心 投影片出示竺可桢说的那句话:“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

‘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个别读,读完交流读懂了什么。结合

第一次看花来说说,什么是“精确”。从而体会出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老师乘机小结“正

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

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四、深化主题,总结迁移 先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

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

事物变化的规律。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自由交流。 以上是我的初步设想,在教学中,我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及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篇四:泊船瓜洲 说课稿 《泊船瓜洲》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

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

船瓜洲》一诗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中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对仕

途没有足够信心。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

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

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

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

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

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

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和古诗五读法等方法来学习古诗,感知诗词大

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3)通过意境的创设、反复诵读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1)针对古诗内容有侧重地查阅王安石的资料,对他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历

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

(2)收集描写思乡的诗词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导入语: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片浩瀚的星空,那么,诗歌就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星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北宋王安石创作的《泊船瓜洲》”导入课题,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并释题意,然后详细介绍了诗人王安石,对他伟大的历史功绩和文学成就进行了高度赞扬,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诗人产生了崇敬之情,进而对诗歌产生了学习的渴望。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一、读通其文。

(1)纠正字音。如:“泊”的读音为bó “间”读 jiàn;“万重山”的“重”读 сhóng;“还”读 huán;

(2)让学生小声朗读诗文,注意读准字音。此环节目的在于扫除字词障碍,大体把握诗

意,为后面的细读诗词奠定基础。

(4)小结学习方法,教师板书:一读通其文

二、读品其意

(1)自读诗文,结合幻灯片出示的词语注释品味诗句的具体含义。 (因为这首诗的意思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采用了自学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

味诗句的意思,通过课上的学生回答表明,学生完全能够自学,且效果很好。)

(2)捉住诗眼“又”以及“何时还”进一步分析诗人的思乡之情。

(3)通读全诗,小结学习方法:二品其意。 总之,通过挖掘全诗重点字词,使学生深刻体会诗句的具体含义,为感悟诗情做好准备。

三、读悟诗情

请学生扮演王安石的角色,想象诗人所处的场景以及他的所见所感。教师在旁用语言步

步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境。 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观察积累,对诗人当时所处的自然环

境展开了大胆的想象,并将想象内容连贯起来创作出了一段段生动优美的文字材料。这里运

用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这里,我大胆的提出了两个问题,1、为什么诗人所处的实际距离和他的心理距离产生

了差距?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出示王安石推敲用字

的典故,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绿”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绿字的动态美,并且诗人

感受家乡的美景从而增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让学生大胆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充分挖掘教材的空

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使学生完全融入到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中,

将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谐统一起来,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诗的意境、

情蕴,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读诵其韵。

(1)带感情朗诵,注意音调、停顿,读出节奏韵味。 请学生展示朗诵,教师进行评价。

(诵读和朗读是不同的,其区别就是用情与否,学生经历了前三个学习阶段,对诗情有了很

深的感悟,之后,我又给学生出示了四个词语,分别是:思念、哀伤、渴望、无奈,让学生

用这些词语说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感受,结果学生的回答淋漓尽致的把诗人的心情和感

受表达了出来,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诵读很成皋,诵读起来声情并茂,并能通过关键

字诵读出诗人浓浓的思想爱乡之情。)

(2)指名学生背诵,结合想象与意境,欣赏、诵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利于背

诵,而且记忆深刻。古诗学得透彻,所以有的学生能做到当堂背诵。

(三)总结

指出教学重点,做好笔记。回顾古诗四读法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

现在的话说说意思;不但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 以后学生再读到古诗时很自然

的就能结合注释来帮助理解诗句了。

二、抓住词语悟诗情

《泊船瓜洲》这首诗字面意思相对比较简单,诗意容易理解。于是在理解诗意时教师引

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传统古诗串讲串

问、逐字逐句的讲解,通过板画帮助学生理解“瓜洲”“京口”“钟山”的地理位置关系,进

一步体会诗人离家近却不能还的情感。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就是介绍作者王安石时,教师的讲解较多,这里可以让学生把搜集整 理出来的资料交流讨论,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学生前面诵读时间

稍多,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整理的思乡的诗词,没有时间进行交流。篇五:古诗说课稿 诗歌的说课(古诗、现代诗、儿歌、歌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说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第二册的第七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元日》。 这首诗描绘了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人们迎

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的热闹气氛。表现出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

人景象 这一课是一首七言绝句,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这为本节课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我打算设计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一是使学生能够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内容 二是通过学习,领会作者通过本诗所要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会作者以新年的热烈为背景,抒发自己情感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语文学科课程教学的理

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在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理解诗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结合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积极投入,乐观自信的改革精神。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实现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

打算选用讲授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达到深入理解和体会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思

想和情感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准备)

为了保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准备在课堂教学前做好以下一些准备工作:

一、做一个教学课件,其中包括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春节的热烈场面的图片、诗句

内容的解析等内容。

二、课前设计一个预习:让学生收集作者的资料和创作背景,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本内容的教学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实施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思想和《语文课程标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我打算按照以下六个环节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第一个教学环节:通过预习检测导入教学 一上课,我就提问:课前我们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和查考有关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思考

一下元日是什么意思?与我们今天什么日子相对应?这时学生们会根据预习的知识积极回答:

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这时我会给予积极评价,然后继续引导:那么在我们今天的“元

日”这一天你们会在做什么,想什么?学生会各抒己见。在大家对元日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

上,我就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下面我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一首描写元日的诗,让我们来

看看作者是怎么写元日,又在这一天想到了什么。揭示课题:元日(板书) 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学生课前预习为背景,从谈话法入手,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充满好

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第二个教学环节:补充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资料 我准备提出问题:诗人是谁,你对诗人有多少了解。学生结合预习的成果回答问题之后,

我就继续提问:那么你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多少呢?通过学生自己说,加深学生的印象,

也可以检查出预习的情况。在学生介绍完之后,我就学生的介绍对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一些

适当的补充,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个教学环节:逐句讲授和理解诗句内容 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整首诗的内容,更好的体会作者在古诗中抒发的情感,在这个教学

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两个教学活动:

1、回忆学法,阅读理解,初步感知诗句的意思 首先我打算提问:我们要学会一首古诗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并帮助引导学生回忆起之

前古诗的学习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好知识储备。在得到先读准字音,接着读通诗句,

然后理解意思,最后展开想象的答案后,我将给予积极评价。接下来要求学生自由读古诗,

同时强调读准音。

2、自主探索,理解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内容

(1)自由朗读结束后,我打算提问:要读懂古诗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

语的意思呢?学生说出自己对一些词语的理解后,我就接着问: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

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这时会有学生提出疑问,比方说屠苏的意思不理解,我就

请其他同学为她解答。对于这些敢于提问和帮助解答的同学我都会给予表扬和肯定。针对大

家都不理解的内容,我以启发式引导,帮助学生去理解。 通过这样的相互学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2)在扫清词语的障碍之后,我请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同学负责一句诗句的理解,并提

出小组比赛的要求:同学们对诗中的词有了一定的理解,我们接下来把词语与诗句联系起来,

看看哪组同学能解释清楚诗句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竞赛气氛,充分调动班级的学习氛围。

对于学生不能理解的地方我将给予启发性指导。 第四个教学环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内容 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我将出示春节的热闹场面的图片,让学生在理解诗

句的基础上,请同学试着结合图片,更直观形象的说整首诗的意思。 第五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体验作者表达的情感

1. 描述诗描绘的场景。我让学生找出古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词句,有学生回答:燃爆竹,

饮屠苏,迎红日,换新符。接着我会提问:这样的过节会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学生会立刻

回答:热闹。

2.联系作者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回忆作者的介绍: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

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3.体验作者当时当地的心情。在这个环节,我就作者的背景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在这

个热闹,祥和的节日里,你作为政治家你会有怎样的想法,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在学生通过

情境体验作者的情感后,揭示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本诗就是作者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

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第六个教学环节:通过朗读背诵进行巩固性训练 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对课堂内容的巩固,我将设计以下两个教学活动:

1、读一读:多喜庆,多热闹呀。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如果你

觉得读不足以把热闹和喜庆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自己读-----指名读-----

全班读

2、背一背:以小组竞赛的形式,看看哪个小组能根据理解将古诗背诵出来。 最后我采

用归纳式的课堂总结:

课堂的小结应该组织学生自己来完成,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不懂的地

方吗?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体现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在教学过

程中,始终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自主学习,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位置。让学生总结学习的

体会,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得失。 最后,让我来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出风送暖入屠苏。

浓浓文化味 悠悠诗人情

——《元日》说课稿 第一部分 说教材解读和教学价值 《元日》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中的一首古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

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叙事与写景结合,表现了欢乐祥和、万象更新的

新年气象,呈现了“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的春节传统行为文化。同时,《元日》是王安

石拜相实施变革、推进新法之初写的,是诗人借新年新气象来表达自己对变革充满喜悦和自

信。这首诗历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我想,人们传诵的是一种美好生活,春节过大年的欢

乐祥和的美好生活;传诵的是一种民俗文化,中华民族过年的种种行为文化;传诵的是一种

人生追求,王安石为国为民实施改革的人生追求。 根据王荣生先生的“定篇”概念,作为古诗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传承优秀文化上。因此,

我把感受欢乐氛围,理解节日文化,体会诗人内心作为《元日》的核心教学价值。 第二部分 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把课文等同于教学内容。有了以上对教材的

解读,我把本诗教学设定为“三个一”:一首古诗,一种文化,一个诗人。即,理解古诗的意

思,感受春节文化,体会诗人情感。 与“三个一”的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古诗,能说出诗句的意思。能感情朗读、背诵古诗,能读出古诗的味儿。

2、读写互动,能感受春节文化。

3、适度拓展,体会诗人内心。 第三部分 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坚持“读悟结合、读写互动”的教学理念。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诗意,感悟文化,

体会诗情,并朗读出古诗不同的味儿;以写为训练,把“写”挤进课堂,丰满文本,丰厚文

化。

第四部分 说教学特色和教学创新 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三段式古诗教学模式”,即基础板块——核心板块——发展板块。

这是我的古诗教学课题研究的一大显著成果,也是教学的最大特色。 感情朗读的创新:以读为线,三个板块的感情朗读的味道不同,要求不同,方式不同,

分别读出古诗的欢快味、文化味和诗人的自信味,并分别把这种味道读到脸上、头上和手上。 二次理解的创新:在介绍诗人王安石及写作背景后,将王安石的变法改革融入到古诗理

解之中,并创造性地说出古诗的意思。 第五部分 说教学过程和教学意图

一、基础板块——解题导入,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一)理解“元”字,导入解题

1、理解“元”字:每年的1月1日叫元旦,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元:第一,开始。旦:

字形告诉我们是地平线上升起的太阳,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就是公历一月一日。)你还能想到

“元×”吗?(元年、元月、元宵、元日)这里的“元”都是第一的意思。

2、导入解题: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就叫《元日》。题目意思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

我们现在的春节。如果你用这个题目来写作文,你会写什么?(写春节做什么,写出春节的

快乐。)

[教学意图:导入要与生活相结合,要有语文味,要简洁明快。]

(二)朗读背诵,理解诗句

1、背诵古诗:预习过了,短短的4句28个字,能背下来吗?

2、理解字词:预习过了,哪些字词的意思你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还不懂?(“一岁除”、

“入屠苏”、“瞳瞳日”可能要引导学生理解)

3、说说句意: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只要学生理解, 说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实。) 在爆竹声中,除去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春风送了温暖,人们欢快地喝着屠苏

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门万户。人们总是把新桃符换去旧桃符。

4、感情朗读:

(1)读出节奏味:古诗朗读讲究节奏、重音,一般七言绝句朗读的停顿、重音有规律,

停在第四字后,重音落在第五字上。我们来试试,读出节奏和重音。

(2)读出欢快味:这首诗的基调是欢快,要读出欢快味,把欢快味读到你的脸上。

[教学意图: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加上古诗简短,古诗教学就不应该是零起点,教学完

全可以从直接背诵开始。有了课前预习的基础,教师只要适当追问、指点,让学生理解字词、

诗句的意思。有了理解古诗的基础,让学生运用古诗节奏、重音规律,把握基调进行感情朗

读。]

二、核心板块——读写互动,感受文化,体会诗境

1、过渡圈画:春节,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从诗句中就

能知道春节做些什么,请圈画出有关词语。(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

2、感受文化:能说说这样做的起源、目的,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做法、意愿吗?(学生交

流,教师点拨,概括板书) 放爆竹:开始古人燃放爆竹是用来驱除邪鬼,后来人们改用放鞭炮,现在还放烟花,由

单纯的驱鬼求平安,变成了一种欢快。 喝屠苏:正月初一这天,古人要饮屠苏酒,祈求健康。现在亲人团圆、亲朋聚会都要喝

些酒,是健康的需要,也是一种庆贺。 换桃符:古人用桃木板写上神的名字,或者画上神的图像,悬挂在门上来驱赶邪鬼。到

现在改用了贴春联,是一种喜庆。 小结:春节,是一个祈求平安的节日,是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一个充满浓浓文化味

的节日。

3、形象描述:王安石用诗句呈现了一幅欢乐祥和的节日画面,读读诗句,看看插图,想

想生活,用你的笔来具体描述其中一个画面。(引导学生先说后写,灵动生成。以下是学生交

流写话情况 的预设)

画面一:过年,放鞭炮可是孩子们的最爱。你看,几个孩子在放“轰天雷”呢,小女孩

们捂着耳朵围在那儿不敢上前,只有那个小男孩蹲着身子,伸长手臂,捏着引火,一点一点

向前移。“滋——”,引线着了,随即腾空而起,“碰——啪”炸开了花。孩子们也乐开了花。 画面二:亲朋相聚,喝酒是必不可少的。大家纷纷端起酒杯敬酒祝贺,这个说祝你身体

健康、合家欢乐,那个说祝你事业兴旺、恭喜发财。真是人人妙语连珠,个个喜气洋洋。 画面三:年还未到,家家户户就忙着贴春联。这家写着“梅花春烂漫,竹报岁平安”,那

家写着“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都是那么红火,都是那么喜庆。 (三段话都是训练总分结构,但又有所侧重,三个画面分别侧重于人物动作、人物语言

和看到的对联内容。)

4、感情朗读:现在要读出文化味,应该读好哪些词语?(爆竹、屠苏、新桃、旧符)读

时可以摇头晃脑,把文化味读到你的头上。

[教学意图:关注、理解、传承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对话交流、读写互动中,

引领学生把握春节文化符号,感受民俗文化气息,丰厚春节文化生活。]

三、发展板块——拓展探究,走进诗人,体会诗情

(一)简介诗人,体会感情

1、过渡激疑:我们理解了古诗,感受到了春节的欢乐气氛,春节的万象更新,春节的文

化传统。难道王安石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些吗?这还要联系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来体会。

2、简介诗人: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改革家。他两度出任宰相,为了国

家富强,百姓富裕,他实施变革,推行新法。

3、体会诗情:这首诗就是在王安石变法之初写的,是为了表达自己变法成功的喜悦和自

信。

(1)诗句中处处都能看出来,我们先来关注一些重点词语。(教师可以先示范,再由学

生交流) 爆竹:是在庆祝实施改革、推行新法的爆竹。 春风:是改革的春风。 瞳瞳日:是改革的阳光。 新桃:是推行的新法。

(2)有了这些新的发现,我们可以把每句诗的意思用上“改革或新法”来说说。 在爆竹声中,废除了旧法,推行了新法。改革的春风送了温暖,人们幸福地喝着屠苏酒。

改革的阳光普照千门万户。人们改革总是要实施新法换去旧法。

(3)小结:由此可见,王安石是借新年万象更新的气象来寄托自己实施变法的自信。因

此,这首诗不但表现了春节万象更新的景象,还表达了诗人对实施改革的自信。

4、感情朗读:现在我们应该读出诗人的自信味,要读好哪些词语?(爆竹、春风、瞳瞳

日、新桃)读时可以加上动作,把自信味读到你的手上。 三次感情朗读味道不同,要求不同,方式也不同。可见,感情朗读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

来读。

[教学意图:诗人简介要儿童化,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古诗内涵,体会诗人感情。让学生

用上“改革或新法”来说说诗句意思,更是为了使体会诗情儿童化。这样,品读这首诗,就

是在品读王安石一段独特的人生经历。]

(二)课后拓展,表达文化

1、改写古诗:课后,把课堂中交流的三部分合起来,加上头尾,就是一篇古诗的改写文。

2、拓展古诗:我们熟知的王安石的诗还有《梅花》《泊船瓜洲》,都与王安石实施变革有

关。课后可以与人合作,查阅资料,学习探究这两首古诗,你会更加理解、敬佩王安石的。

[教学意图:有了课内的片段说写基础,课后的改写古诗更丰厚了文化。有了课内本诗的

学习基础,课后的探究学习更丰厚了诗人。这样,就将古诗教学的触角伸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篇二:《元日》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元日》教学设计

修文镇褚西学校 郝国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诗中“爆”“屠”“符”三个生字,知道“爆竹、屠苏、曈曈、桃符”等词语的

意思,进而了解整首诗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诵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所描述的画面和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感受祖国风俗美。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课件出示春节喜庆画面,问:这些画面一般是在什么节日里出现?生答:春节。 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节日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在过春节时

有哪些习俗?生自由述说。师交流总结:放鞭炮、贴窗花、挂灯笼等都是我国在过春节时的

习俗,当然也是现代人过春节的习俗了,那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宋代,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呢?

大家想知道吗?

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古诗《元日》,就知道答案了。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想法? 对于王安石,你们了解什么?

2、学习古诗五步骤大家还记得吗?这既是学习古诗的目标也学 习古诗的方法。

3、按照这个方法学习古诗大家有信心没有?

二、民主导学

(一)任务一:明诗意、诵诗文

1、同学们,王安石在诗中描绘了大年初一什么情景?打开书,自由读诗,边读边圈难懂

或不懂的词语,想办法解决。

2、生自主学习。

3、检查初读:

(1)出示诗,指生读,读准字音即可;

(2)诗中生字加红点,再指生读,问识记方法;

(3)诗读通了,也读顺了,但是诗是有节奏的,七言诗怎么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读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找出韵脚,读出韵味,指名读,齐读。

(5)释疑:爆竹、岁、除、屠苏、曈曈、总、桃符

(6)尝试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7)再读诗。

(二)任务二:赏诗画、悟诗情

1、再读古诗,发挥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古人过春节的哪些画面?分别出自哪句诗?

2、生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预设一:放爆竹画面“爆竹声中一岁除”

(1) 读诗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 春节那天大家什么时候放鞭炮?谁来说说为什么放 鞭炮?

(3) 感受“热闹”,读诗。

(4) 感受“快乐”再读诗。 预设二:饮屠苏画面“春风送暖入屠苏”

(1) 读诗后想象:人们在喝酒时会说什么?

(2) 诗中哪个字写出了人们饮屠苏酒时的感觉?(暖) 说说你的理解。

a:品味身体之暖。读诗。

b:品味内心之暖:年轻人想到„„,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到“„„” 老年人想到„„., 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到“„„” 孩子们想到„„,心里暖暖的,不禁吟诵到“„„”

(3)小结:春风不仅把温暖的气息送入屠苏酒中,更将这温暖的春意送进了人们的心田!

再读诗!

预设三:瞳瞳日画面“千门万户曈曈日”

(1) 读诗后仿佛看到了什么?

(2) 哪个词语带给你这样的感觉?(曈曈)

(3) 古诗的词语追求精炼,这里却舍得笔墨,两个叠词 的使用,是为了强调什么?

(4) 出示王安石的简介,想一想这句话的背后隐含了王 安石什么样的情感?

(5) 是啊,新年的一轮暖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多么温暖! 一切都充满着希望,正如王安石的希望一样!齐读这句。 预设四:换桃符画面“总把新桃换旧符”

(1) 出示插图的春联,师引导读,表达了哪方面的祝愿 呢?

(2) 我们都知道春联的来历以及它的特点和作用,今天 老师也带来了几幅春联,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适合送给谁?

(3) 把旧的春联换下新的春联,把美好的祝愿进行表达, 让我们再看看王安石的简介。 “旧”指什么?“新”指什么? 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内心的想法?为什么?读诗; 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除旧布新的决心?为什么?读诗; 哪个词最能表达诗人的雄心壮志?为什么?读后两句诗。 哪些词最能代表诗人的希望?为什么?读完整的诗。

(4)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王安石?

三、检测导结

1、从古至今,写春节的诗数不胜数,咱们一起来积累。课件出示。 我们发现诗中春节里人们都会( )、( )、( )等

2、师生共同完成。

3、新年新气象,王安石用几个画面、几句诗寥寥数语给我们勾勒出了人们欢度春节的喜

庆场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除旧布新的决心,不管成功与否这份心系百姓的情怀让我们感

动!直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王安石的《元日》 让我们一起背诵!篇三:江宁区小学面试说课稿 江宁区小学面试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板书课题:)主要描述了。。。。。

全文总共。。。。可以分为。。。。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

本班学情特拟定本课时

的教学目标如下: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的教学要求,结合五年级学生的的思维

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

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

定了以下知识、能力、

情感目标。 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准备课件及写有古诗的小黑板

二、说教法 由于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体,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的共鸣。。。。。。首先,我将注重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朗读

形式 过多层次的朗读,

其次,我将巧妙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

体会文中意境,并配合学生进行有感情地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1、情景教学法。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探究学习理论也认为:“只有学会的,没有

教会的。”可见,学习的基础是自主,而主。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研究性的学习。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展奠定基础。本

2读、思、议、想、练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我预定三课时完成完成我的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引导深读、理解课文--我是小小解说员”等环节来

学习理解课文、巩固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最第三课时: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了激发

学生的兴趣、参与的热情,精心创设“我是小小解说员”的情景,让学生来介绍 接下来我重

点介绍第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2.师生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字正腔圆”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全文,

四 拓展延伸《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依据教材走出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

观,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它要求简单明了,提纲挈领。所以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尽量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创

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养学生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将课文中的文字输入孩子的头脑,

使学生真正达到书入我心、我心用书的境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当然,由

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有限,设计思路肯定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以上只是我对

课堂的预设,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以学定教,顺学 而导,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达到最优化。 元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元日》的说课设计,下面我

将从教材

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元日》是湘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首诗,作者王安石在诗中通过“爆竹声”、“屠苏

酒”“换

桃符”以及开始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的欢快情景和万

象更新的

情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王安

石既是诗

人,又是政治家,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这首诗就是通过新年新

气象的描

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全诗文笔轻快、

色调明

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氛。教材在出示古诗的同时,还精

心绘制了

一幅人们欢快过年的图画。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就会被图画中的热闹场景所吸引。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教学标准的新要求,我制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

追求。

2、朗读课文,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在交流中学习古诗,并以读悟情。

3、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自学古诗的能力。 其中教学目标2是本课重点,教学目标1、3是难点。 本课的教学1课时完成,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准备课件及写有古诗的小黑板。

二、说教法学法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课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走进诗的

天地呢?

我尝试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

习的权力,

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自悟自得。在教学中用多层次的

吟诵、多

层次的问、拎出一条主线等方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

而唤起学

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入文本世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

生的心中

再现。并收集其他诗句,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

古诗兴趣

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立足古诗文校本课程的大背景,让学生课上品析、课后创作,

从中提

升学生的古诗文素养。整堂课以问为针,以读为线,力求创建语感共生的课堂,诗意的

课堂。

三、说教学过程

(一)“聊”出“年景” “未有曲调先有情”,要让学生走进诗的情境,就要调动他的生活体验,唤醒他的情感积

累。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再过一个多月 ,我们将迎来中国最热闹、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知道是什么节吗?春节到

啦,过年啦!哦,大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为什么这么开心呀?”紧接着,学生就会说到在

春节里令自己开心的事情,而这些快乐的事是由过年时那丰富多彩的习俗带来的。老师在评

价时也要运用多种方式营造快乐的氛围,令学生感受到春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节日。如让学

生模拟爆竹声、引导学生想象使用压岁钱的情景等。这里,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聊

出春节的特色,春节的气氛,既有利于激发学习情趣,又能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铺垫。

随后揭示课题,这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初读有“韵”

古诗的特点之一就是它转承合辙的韵律,遵循这一文体的特点,我首先让学生带着字音、

节奏两方面的要求——字正腔圆和有板有眼自由朗读古诗,接着在反馈时注意运用激励性评

价和划分节奏符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并落实这两个层次的朗读要求,扎扎实实读好诗。由“字

正腔圆”到“有板有眼”的初读要求使学生明白诗所特有的节奏魅力,并掌握了读出韵味的

基本方法——划分停顿符号。经过四年古诗文大环境的熏陶,大多数学生都明白读诗仅字正

腔圆有板有眼是不够的,还要读得有感情,这就向学生提出了朗读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接着

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

(三)巧问促“悟”

首先让学生轻声地读这首诗,读的时候结合插图和有关注释,想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

意思?并试着说一说诗的意思。在读和想的过程中学生同时也在看注释、看插图,是对他们

运用资料自学古诗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理解诗意、感悟情境是学习的重点和

难点,也一直是学生的弱项,有些学生甚至产生惧怕心理。因此,随后在交流古诗意思的过

程中,我没有直接让学生说,而是提出了两个大问题,第一问:“在这一岁之首的元日,有哪

些换了?”并要求学生用“在一岁之首的元日,——换成了——”的句式说一说。学生很自

然地会说到旧符换成了新桃、寒风换成了春风、旧岁换成了新年这些辞旧迎新的景象,接着

引导学生快说辞旧迎新的心情,进而让学生带着那样的心情齐读《元日》,通过这第一问完成

了感悟性朗读上的第一次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当学生交流到寒风换成了春风时,要

引导学生理解“曈曈日”,可以这样问学生:“春风吹拂在我们脸上暖洋洋的,你从诗中的哪

里还可以感受到这股暖意呢?”学生接着便会提到“曈曈日”的意思,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

点之一。第二问:“冬尽春来,万物更新,人们心中都充满着辞旧迎新的喜悦,那么人们又是

用什么方式来辞旧迎新的呢?” 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他们很快就会说到燃爆竹、

换桃符、喝屠苏酒这些方式。这时陡然一转,以一个追问“咦,人们怎么都选择这些方式来

辞旧迎新呢?”激发学生再次运用注释、探索文本的热情。学生便会发现燃爆竹、换桃符、

喝屠苏酒这些春节习俗中所传达出的人们期盼新的一年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紧接着引导

学生想象说话:“人们还会期盼些什么呢?”在想象说话的环节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说话注意

完整性的同时捕捉学生回答中的亮点(如用得好的四字词语)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的

说话逐步有质量上的提升。随后引导学生读出企盼、读出祝愿就水到渠成了。通过第二问又

进行了朗读的第二次提升。最后教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想象,并结合整首诗说一说

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仿佛处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通过这最后一问引导学生说一说

整首诗的意思,在前面两个问题的铺垫下,学生说的难度降低了。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

要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带着感情说。随后就分别从把祝福送给诗中的人们,

送给现在身边的每一个人及自己和送给全世界的人这三个角度朗读《元日》。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通过有层次的问吸引学生注意力,适当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让

他们很自然地进入诗的情境中去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以问串起一条主

线,打破了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增强了讨论交流的有效性;让学生依靠想象走进诗境,增强

了体验的有效性。一首《元日》,仅仅是学习春节诗篇的开始,这就进入了第四个环节。

(四)走向延伸

投影出示描绘春节场景的其他诗句(3句),要求学生按照初读《元日》的要求先自由朗

读这些诗句,读到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再交流从这些诗句中分别可以看到怎样的情景。可

以让学生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随后引导学生课后也试着写一写关于过年的诗句或诗篇。拓

展阅读让学生触类旁通,感悟更深,课后让学生尝试创作,使学生“我口写我心”,写出积累

的情感体验,萌发一种我是“诗人”的自豪感!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板书如下:

元 日

爆 苏 美好喜悦

换 符 辞旧迎新

《第一朵杏花》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第一朵杏花》 ,课文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

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

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习惯,和阅读朗读能力。依据四年级教材的特色

及新课程理年,我初步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绿线格内的1个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

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其中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文

章重点。目标4是教学难点。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及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由

课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一

过程中,着重对“

株、皱、掌”等翘舌音节进行正音。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借助工具书,

理解“顷刻间、推断、规律”的意思。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体验理解“激动人心、好奇”

等词语的意思。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基本读懂每个自然段

的意思,理清课文脉络,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至此,还为学生预留了一项

作业:描写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抄一抄。为下一步

品读课文打好基础。

这一课时,我想通过“激情导入,走进文本”“精读课文,读中感悟”“重点突破,品味

鉴赏”“换位思考,升华情感”四个环节来带领学生品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走进文本 基于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

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然后问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并

以此为切入点走进文本。

二、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一)第一次看杏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画一画,

品一品,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读一读、议一议,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里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第3小节,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

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在

充分的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1-5自然段,采用分配角色朗读。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

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二)第二次看杏花,发挥想象,入情入境 这一部分大多数内容都是对话,重点放在对话朗读,请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人

物的感情、语气,想象之后,给句子加上提示语。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

“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

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

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

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

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

余读旁白。

老师及时过渡: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

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

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除

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

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

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

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抓住关键词语,点明中心 投影片出示竺可桢说的那句话:“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

‘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个别读,读完交流读懂了什么。结合

第一次看花来说说,什么是“精确”。从而体会出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老师乘机小结“正

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

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四、深化主题,总结迁移 先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

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

事物变化的规律。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自由交流。 以上是我的初步设想,在教学中,我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及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篇四:泊船瓜洲 说课稿 《泊船瓜洲》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

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

船瓜洲》一诗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中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对仕

途没有足够信心。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

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

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

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

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他们已积累了很多古诗。通过“小学生必背古诗

词”,积累了王安石的《梅花》、《元日》、《书湖阴先生壁》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

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和古诗五读法等方法来学习古诗,感知诗词大

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3)通过意境的创设、反复诵读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味诗句。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1)针对古诗内容有侧重地查阅王安石的资料,对他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历

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

(2)收集描写思乡的诗词

六、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导入语:如果说中国古代文化是一片浩瀚的星空,那么,诗歌就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星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北宋王安石创作的《泊船瓜洲》”导入课题,师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并释题意,然后详细介绍了诗人王安石,对他伟大的历史功绩和文学成就进行了高度赞扬,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诗人产生了崇敬之情,进而对诗歌产生了学习的渴望。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一、读通其文。

(1)纠正字音。如:“泊”的读音为bó “间”读 jiàn;“万重山”的“重”读 сhóng;“还”读 huán;

(2)让学生小声朗读诗文,注意读准字音。此环节目的在于扫除字词障碍,大体把握诗

意,为后面的细读诗词奠定基础。

(4)小结学习方法,教师板书:一读通其文

二、读品其意

(1)自读诗文,结合幻灯片出示的词语注释品味诗句的具体含义。 (因为这首诗的意思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采用了自学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

味诗句的意思,通过课上的学生回答表明,学生完全能够自学,且效果很好。)

(2)捉住诗眼“又”以及“何时还”进一步分析诗人的思乡之情。

(3)通读全诗,小结学习方法:二品其意。 总之,通过挖掘全诗重点字词,使学生深刻体会诗句的具体含义,为感悟诗情做好准备。

三、读悟诗情

请学生扮演王安石的角色,想象诗人所处的场景以及他的所见所感。教师在旁用语言步

步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情境。 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观察积累,对诗人当时所处的自然环

境展开了大胆的想象,并将想象内容连贯起来创作出了一段段生动优美的文字材料。这里运

用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在这里,我大胆的提出了两个问题,1、为什么诗人所处的实际距离和他的心理距离产生

了差距?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出示王安石推敲用字

的典故,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绿”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绿字的动态美,并且诗人

感受家乡的美景从而增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让学生大胆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充分挖掘教材的空

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使学生完全融入到诗词所营造的意境中,

将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谐统一起来,从而能够更好地把握诗的意境、

情蕴,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读诵其韵。

(1)带感情朗诵,注意音调、停顿,读出节奏韵味。 请学生展示朗诵,教师进行评价。

(诵读和朗读是不同的,其区别就是用情与否,学生经历了前三个学习阶段,对诗情有了很

深的感悟,之后,我又给学生出示了四个词语,分别是:思念、哀伤、渴望、无奈,让学生

用这些词语说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和感受,结果学生的回答淋漓尽致的把诗人的心情和感

受表达了出来,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诵读很成皋,诵读起来声情并茂,并能通过关键

字诵读出诗人浓浓的思想爱乡之情。)

(2)指名学生背诵,结合想象与意境,欣赏、诵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利于背

诵,而且记忆深刻。古诗学得透彻,所以有的学生能做到当堂背诵。

(三)总结

指出教学重点,做好笔记。回顾古诗四读法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

现在的话说说意思;不但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 以后学生再读到古诗时很自然

的就能结合注释来帮助理解诗句了。

二、抓住词语悟诗情

《泊船瓜洲》这首诗字面意思相对比较简单,诗意容易理解。于是在理解诗意时教师引

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传统古诗串讲串

问、逐字逐句的讲解,通过板画帮助学生理解“瓜洲”“京口”“钟山”的地理位置关系,进

一步体会诗人离家近却不能还的情感。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就是介绍作者王安石时,教师的讲解较多,这里可以让学生把搜集整 理出来的资料交流讨论,这样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学生前面诵读时间

稍多,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整理的思乡的诗词,没有时间进行交流。篇五:古诗说课稿 诗歌的说课(古诗、现代诗、儿歌、歌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说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第二册的第七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元日》。 这首诗描绘了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人们迎

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的热闹气氛。表现出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

人景象 这一课是一首七言绝句,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这为本节课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我打算设计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一是使学生能够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内容 二是通过学习,领会作者通过本诗所要抒发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会作者以新年的热烈为背景,抒发自己情感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语文学科课程教学的理

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在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理解诗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结合诗句的内容体会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积极投入,乐观自信的改革精神。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实现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

打算选用讲授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达到深入理解和体会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思

想和情感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准备)

为了保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准备在课堂教学前做好以下一些准备工作:

一、做一个教学课件,其中包括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春节的热烈场面的图片、诗句

内容的解析等内容。

二、课前设计一个预习:让学生收集作者的资料和创作背景,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本内容的教学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实施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思想和《语文课程标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我打算按照以下六个环节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第一个教学环节:通过预习检测导入教学 一上课,我就提问:课前我们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和查考有关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思考

一下元日是什么意思?与我们今天什么日子相对应?这时学生们会根据预习的知识积极回答:

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这时我会给予积极评价,然后继续引导:那么在我们今天的“元

日”这一天你们会在做什么,想什么?学生会各抒己见。在大家对元日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

上,我就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下面我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一首描写元日的诗,让我们来

看看作者是怎么写元日,又在这一天想到了什么。揭示课题:元日(板书) 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学生课前预习为背景,从谈话法入手,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充满好

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第二个教学环节:补充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资料 我准备提出问题:诗人是谁,你对诗人有多少了解。学生结合预习的成果回答问题之后,

我就继续提问:那么你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多少呢?通过学生自己说,加深学生的印象,

也可以检查出预习的情况。在学生介绍完之后,我就学生的介绍对作者和写作背景进行一些

适当的补充,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个教学环节:逐句讲授和理解诗句内容 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整首诗的内容,更好的体会作者在古诗中抒发的情感,在这个教学

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两个教学活动:

1、回忆学法,阅读理解,初步感知诗句的意思 首先我打算提问:我们要学会一首古诗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并帮助引导学生回忆起之

前古诗的学习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好知识储备。在得到先读准字音,接着读通诗句,

然后理解意思,最后展开想象的答案后,我将给予积极评价。接下来要求学生自由读古诗,

同时强调读准音。

2、自主探索,理解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内容

(1)自由朗读结束后,我打算提问:要读懂古诗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

语的意思呢?学生说出自己对一些词语的理解后,我就接着问: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

的吗?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这时会有学生提出疑问,比方说屠苏的意思不理解,我就

请其他同学为她解答。对于这些敢于提问和帮助解答的同学我都会给予表扬和肯定。针对大

家都不理解的内容,我以启发式引导,帮助学生去理解。 通过这样的相互学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2)在扫清词语的障碍之后,我请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同学负责一句诗句的理解,并提

出小组比赛的要求:同学们对诗中的词有了一定的理解,我们接下来把词语与诗句联系起来,

看看哪组同学能解释清楚诗句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竞赛气氛,充分调动班级的学习氛围。

对于学生不能理解的地方我将给予启发性指导。 第四个教学环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内容 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我将出示春节的热闹场面的图片,让学生在理解诗

句的基础上,请同学试着结合图片,更直观形象的说整首诗的意思。 第五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体验作者表达的情感

1. 描述诗描绘的场景。我让学生找出古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词句,有学生回答:燃爆竹,

饮屠苏,迎红日,换新符。接着我会提问:这样的过节会给你留下怎样的感觉?学生会立刻

回答:热闹。

2.联系作者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回忆作者的介绍: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

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

3.体验作者当时当地的心情。在这个环节,我就作者的背景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在这

个热闹,祥和的节日里,你作为政治家你会有怎样的想法,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在学生通过

情境体验作者的情感后,揭示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本诗就是作者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

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第六个教学环节:通过朗读背诵进行巩固性训练 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对课堂内容的巩固,我将设计以下两个教学活动:

1、读一读:多喜庆,多热闹呀。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如果你

觉得读不足以把热闹和喜庆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自己读-----指名读-----

全班读

2、背一背:以小组竞赛的形式,看看哪个小组能根据理解将古诗背诵出来。 最后我采

用归纳式的课堂总结:

课堂的小结应该组织学生自己来完成,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不懂的地

方吗?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体现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在教学过

程中,始终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自主学习,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位置。让学生总结学习的

体会,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得失。 最后,让我来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板书设计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出风送暖入屠苏。


    相关文章

    王安石[元日]教学设计

    <元日>教学设计 一.学科领域 小学语文 二.适用年级 适合于小学二年级学生 三.教学内容概述 <元日>是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七言绝句.描写了春节期间,民间放爆竹.贴门神和饮屠 ...

    元日教学反思

    元日教学反思 1.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 教学中我运用多种理解诗意的方法,让诗中的画面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起情感,从而体会诗人的感情,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同时将自己的情感.诗中人物的情感.作 ...

    王安石的元日诗

    每逢农历岁末年初,中国文人总是要写上几首应景的诗,已成惯例.这类应景诗,几百几千年写下来,成千上万人写下来,很难突破,很难创新.所以,历代的各种诗选,如<唐诗三百首>,如<千家诗>,基本上是看不大到这类诗作的.但是, ...

    "春节"应改正为传统名称"元旦"

    "春节"应改正为传统名称"元旦" 黄守愚 提要:夏历"正月初一"原本被命名为"元旦"."元日"."三元"."新 ...

    新年放假通知2016

    春节是我国最重大的节日,那么您知道2016年的春节是什么时候吗,且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16年是春节是几月几号: 2016年的春节是2月8日正月初一,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 ...

    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哪些?2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一堂语文课也是如此.课导入得好坏,直接影响课的质量,课导的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课导得不好,学生就会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创设一定情境.导入 ...

    辞旧迎新的诗句

    1.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 皇甫冉<春思> 3.一年滴尽莲花漏. -- 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4.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

    古诗词赏读五十五 元日 宋 王安石

    古诗词赏读五十五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现在的春节. 爆竹:鞭炮.山家以除夕烧竹,竹爆裂之声令山魈畏惧而远避.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屠苏: ...

    会员卡营销方案

    会员卡营销方案(草拟) 卡斯汽车-----爱车保姆式服务专家 8800元(VIP至尊卡) 持本卡消费产品享受7.8折,维修费8折(配件除外),精洗5折,享受合肥市内50公里以内的一年免费24H道路救援(送水.送电.换胎),3公里内免费上门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