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保护

中文摘要: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 也是世界宝贵的自然遗产。然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野生动物贩子的捕杀,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面对这种状况,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对策,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对大熊猫实施保护。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提出更多有实用价值的策略,有效地拯救这一濒危物种。

关键词:大熊猫、濒危动物、保护、措施

English summary: The giant panda is national treasure of China, and it is also the precious natural heritage. Howeve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struction and killing of wild animals, they cross the number fell sharply. Facing this situation, the government and related departments issue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and applied the theory to practice, protected pandas. On this basis, we will have more practical value of the proposed strategy, effectively to save the endangered species.

Key words: panda 、 the animals be in danger、 protect、 measure

引言:选择写着篇论文主要是针对大熊猫濒危状况做一个简介,再介绍一些切实有效地保护方法,呼吁社会社会上更多的人对大熊猫保护投以关注。

1.大熊猫及其现状简介

1.1.大熊猫简介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最近的DNA分析表明,现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将它列为熊科、。大熊猫亚科的分类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国内的认可。国内传统分类将大熊猫单列为大熊猫科。它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

1.2.大熊猫生存现状

从地质历史看,早在八九百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 就出现了熊猫,曾与古猿一起生活,更新世早期则出现小型大熊猫,及更新世中晚期,它们开始与猿人同时代生活,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南的黄河、长江及珠江流域,南及缅甸和越南北部。人类进化为智人以后,自新石器时代以来,随着对自然资源和土地利用的加强, 它们开始向西南退缩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高山深谷之中。四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期和近2 000年的中国古籍与地方志记载,在河南、广西、湖北、湖南、云南、贵州、陕西东南和四川东南大熊猫仍有残存分布点。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农业进一步开发和交通发展,它们现在仅残存于陕西西南的秦岭南麓,甘肃南与接壤的四川盆地西北缘的岷山、邛崃山和盆地西缘的大小相岭及大小凉山。秦岭山系约有大熊猫200,岷山山系约有350只,以四川省平武、南坪、青川、北川、松潘和甘肃省文县较集中,邛崃山系约350只,以保护较好的卧龙自然保护区等县数量较多,北部理县、小金以及南部的崇州、大邑、邛崃和芦山等市县,以及北部的康定和泸定等县,由于气候条件较差,森林又多被采伐,其数量较少或已经绝迹1相岭山系不到50只。由于大渡河隔离, 在洪雅、荥经和汉源等县大相岭的林地竹丛有分布1凉山山系不到100只。大熊猫目前仍面临着天灾和人类开发的威胁。自50年代至今,在四川、陕西和甘肃3省大熊猫分布区内,人口已增至43万,境内大型森工企业27家,已采伐森林412万平方公里1大熊猫栖息地原有的5万多平方公里,下降至今,仅1万多平方公里,分布的县由48个,减少到38个,大熊猫的种群数量下降到约1000只.森林的减少导致大熊猫的分布区和栖息地缩小,使分散小区内的大熊猫消失1目前大熊猫的栖息地由于采伐、开垦、道路和高山已将其分布区分割成20多块小区,有的仅存3至5只1如此小的孤立种群,又是近亲繁殖,加速了大熊猫的局部绝灭和总体的衰败速度。

2.为什么要保护大熊猫

中华民族的瑰宝——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野生动物,也是当今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旗舰和标志。大熊猫形态独特美丽,性情开朗爱玩,动作慢条斯理又笨拙有趣。它的表情和蔼憨厚 ,很少露出狰狞的面目,与人相处十分友善。正是这些特点,使大熊猫赢得了其他任何动物所不能赢得的人们的普遍喜爱 。 化石纪录表明,大熊猫来自遥远的时代。早在二百多万年前的更新世早期 ,我国南方就生活着一种在形态上与现在大熊猫十分相似的大熊猫,科学家称它为大熊猫小种。到了距今一百多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大熊猫现代种就遍布在我国南部,组成当时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代表。后来这一动物群中的其他物种大

多相继绝灭了 ,而大熊猫却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地生活到了今天,所以又把它称为活化石。由于发现的最早的大熊猫化石就已经是高度特化了的物种,如因适应吃竹子而牙齿变小等等 ,很难从化石中找到大熊猫起源的线索。于是动物学家们便从大熊猫的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至于对大熊猫的生活,直到年在林业部的组织下,我国科学家才首次对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后来林业部又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 ,从1968年开始多次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进行了科学考察 ,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管理计划。从此对大熊猫的生活才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对这些考察及其保护计划,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虽然如此 ,我们对大熊猫的研究仍然十分不够。它的起源,它为什么能生活至今,又为什么处于濒危状态我们怎样拯救它等等,仍然期待着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3.大熊猫保护现状

3.1.人工繁殖

大熊猫人工繁殖的研究工作 ,是移地保护这一珍稀物种的重要措施,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我国取得的科技成果推动了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发展 。

3.1.1.人工受精

圈养环境条件和生活条件以及种群结构社群联系的改变,都对大熊猫的正常繁殖产生不利的影响。人工授精试验成功后 ,改善了圈养大熊猫种群的繁殖状况,解决了大熊猫的授精精液的低温保存和超低温长期冻存、冻存精子的复苏以及输精等一系列难题,并首次人工授精成功,产2,活1仔,为大熊猫的繁殖开辟了新途径。

近几年来,人工授精技术水平仍在不断提升,我国精液复苏实验结果在国内外属首例 。大熊猫精液处理和保存技术的完善和提高 ,不仅为人工授精提供了优质精液 ,确保较高的成功率 ,而且为建立大熊猫精子库奠定了基础 ,对保持这一濒危物种的遗传基因多样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1.2.妊娠生理和妊娠诊断

大熊猫的妊娠诊断提供的信息,对制订孕兽护理方案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妊娠诊断尤为突出。有深入的认识。到90年代初,经过研究尿液中孕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G 样物质水平变 ,才有根据地推断,大熊猫受精卵在妊娠过程中的发育分为二个阶段.

3.1.3.幼兽的哺育

圈养大熊猫幼兽的死亡率高达 61.3%一胎双仔的死亡率高达72.7% ,在圈养兽类中是很高的。进入90 年代 ,由于对产兽的护理增强了科学性,根据熊猫的行为生态、对饲料的选择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以及取食特点制定了护理方案。

3.2.法制建设

3.2.1.立法工作回顾

大熊猫保护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代表,其保护立法建设是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和野生动物整体法制建设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就颁布了《稀有生物保护办法》,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制建设工作从此开始起步。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 年 2 月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相继出台。以上法律法规构成了大熊猫保护的核心法律依据体系,除此以外,其他综合性或专门性法律的有关条款进一步完善了大熊猫保护管理的工作规范 。为了贯彻执行上述法律法规,并规范处理大熊猫等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全国人大、 国务院和国家有关立法、司法、行业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人大 、政府还先后出台司法解释,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法规和规章。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1988)《 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1983)《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乱捕滥猎和倒卖走私珍稀野生动物的紧急通知》(1987)《 国务院关于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紧急通知》(1991)。

3.2.2.日益健全的执法体系

在完善立法工作的过程中,以大熊猫为代表的野生动物保护执法体系也日益健全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都被依法赋予了行政执法权,并设立了专门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形成了以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林业厅(局)保护处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市(县)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为主的野生动物保护行政执法体系 。森林公安机构和队伍建设也不断壮大,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及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建立了相应层次的森林公安局,基层林业部门和自然保护区也都普遍建立了林业公安派出所,依法从事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工作 。

3.2.3.法制建设的必须加强

我国大熊猫保护立法及执法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也对大熊猫保护管理提出了新的 、更高的要求,大熊猫保护管理法制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必须进一步加强。

一方面,我国大熊猫等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核心法律法规多是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有些法律条款的内容已经暴露出不适之处,虽然个别法律的部分条款在90年代进行了修订,但仍难以满足当前我国大熊猫保护管理面临新形势的需要 。

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已经制定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实施条例或实施办法,但是,有些地方忽视本地实际,照搬照抄,难以发挥地方立法作为国家立法的有益补充和增加国家立法可操作性的功效 。因此,对地方性配套法规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此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加深,我国国际大国地位和形象的树立,以及加入一系列国际公约的要求,再加上大熊猫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地位 、影响,有关法律法规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与有关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接轨。

总的说来,大熊猫保护的立法 、执法工作都是在我国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的框架下开展的 。随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 可持续社会发展战略的确立,国家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并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制建设,这必然也将使大熊猫保护的法制体系更加健全 。

3.3.大熊猫的监测工作

大熊猫监测是指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和空间 ,采用相同的方法 ,对大熊猫种群、 栖息地、 主食竹、 干扰以及保护管理状况等内容进行连续重复观测和评价的过程 ,其目的是要掌握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动态变化 ,为国家及各级大熊猫保护部门制定保护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科学依据。

3.3.1.大熊猫监测工作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大熊猫监测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点到面、 从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 从各自为战到逐步规范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区分为两个阶段:

基于研究需求驱动的监测阶段

该阶段的时间跨度大致为 1970年代末至 1990年代初 ,主要特点是:监测工作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科学研究需求 ,监测的执行主体是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 ,保护区等基层保护力量仅起到辅助作用 ,各级大熊猫保护部门对监测工作尚缺乏明确认识。

基于管理需求驱动的监测阶段

该阶段的时间跨度为 1990年代中期至今 ,主要特点是:监测工作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保护管理需求 ,监测的执行主体是保护区等基层保护力量 ,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仅起到技术指导等辅助作用 ,各级大熊猫保护部门开展监测工作的主观意愿不断提高 ,定位监测方法日趋成熟和规范。

3.3.2.监测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测方法不统一,数据的可比性和共享水平较差

(2)监测手段相对落后,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内业数据分析亟待加强

(3)监测人员业务水平偏低,难以满足监测工作要求

(4)监测发展不平衡,难以如实反映全国大熊猫的动态变化

(5)管理工作比较薄弱,成果应用亟待加强

(6)监测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工作的持续稳步开展

3.3.3.稳步推进监测工作的对策措施

(1) 提高认识,加强组织管理

(2) 完善技术规程,改进监测手段

(3) 平衡发展,全面监测全国大熊猫的动态变化

(4) 加强监测队伍建设,确保监测持续有效开展

(5) 多方筹措资金,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4.其他可行保护措施及设想

据悉,2008 年—2009 年,全球大熊猫圈养繁育情况良好,繁殖成果稳中有升,共繁殖大熊猫 41胎61 仔,幼仔成活率达 90.1%。从统计来看,成都、卧龙、楼观台三家圈养单位大熊猫数量增长率普遍较高。但大熊猫保护形势依旧不

容乐观。

我们需要做的:

(1)在加强现有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基础上, 再新建、 扩建和完善一批自然保护区与保护站, 形成科学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对大熊猫野外种群和栖息地就地实行严格保护。

(2)大熊猫野外种群恢复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是栖息地范围逐渐萎缩和破碎化。 因此, 恢复和扩大大熊猫栖息地规模, 提高大熊猫栖息地质量, 增加栖息地生境多样性已是当务之急。

(3)加强大熊猫基础科学研究, 尽快改善现有科研基础设施落后状况, 提高科研水平, 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革新科研管理体制。

(4)加强大熊猫人工半散养繁殖研究, 并有计划、成批量的野化训练后放归大自然, 以移地保护促进大熊猫的就地保护, 增加或补充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 增加各种群间的遗传基因交流, 预防大熊猫种群质量和数量的下降。

(5)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关键在人, 而大熊猫分布区多为老、 少、 边、 穷地区, 当地居民文化水平低、 经济条件差、 保护意识淡薄。 加之, 这些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游人数量逐年剧增, 游客环保意识需要提高, 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为此, 应通过各种方式、 方法及途径加强大熊猫保护的宣传与普及教育。同时通过专业培训提高自然保护管理和科技人员综合能力。

(6)周边社区对大熊猫及栖息环境影响最大, 关系最密切。为对大熊猫分布区的野生动植物及栖息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应对当地社区进行必要的扶持与社区合作开发项目, 共同建设、 共同管理社区内的野生动植物及生态环境, 引导社区走符合自然生态发展规律的发展道路, 实现自然保护和当地社区的协调发展。

(7)建立国家、 省和自然保护区三级大熊猫监测体系, 由野外监测站网、固定监测样线系统和省县级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三部分构成。

(8)为使大熊猫及栖息地保护管理工作高效化、科学化,应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进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总结:通过写此篇论文,查阅了大熊猫的有关资料,对大熊猫现存状况有所了解,对大熊猫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特别是学习生物专业的同学,有必要去了解更多有关国宝大熊猫的知识,我们从中理解到的不仅是单纯的字句,更是对这门专业的深入了解。明白相关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在以后的学习中。对于保护生物学这门课程来说,大熊猫的知识的充实更是不可或缺的,大熊猫的认知是一门大课程,对保护生物学的认识更是一门大课程,在此论文中的保护方法我们可以将它灵活运用于其他生物的保护中,实现课程价值。

参考文献:

[1]胡锦矗 大熊猫的现状与展望[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1997,[02]

[2]卿建华 保护和拯救大熊猫是我们的历史责任[J].世界农业.1990[11]

[3] 刘维新; 谢钟; 刘农林; 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现状[J]生物学通报.1996[9]

[4] 唐秀萍. 大熊猫保护的法制建设.[J]中国林业.2008[22]

[5] 温战强; 郑光美; 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刍论.[J]四川动物2009[3]

[6]尹萍. 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成绩斐然[J]中国绿色时报2006[2]

中文摘要: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 也是世界宝贵的自然遗产。然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野生动物贩子的捕杀,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面对这种状况,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对策,并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对大熊猫实施保护。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提出更多有实用价值的策略,有效地拯救这一濒危物种。

关键词:大熊猫、濒危动物、保护、措施

English summary: The giant panda is national treasure of China, and it is also the precious natural heritage. Howeve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struction and killing of wild animals, they cross the number fell sharply. Facing this situation, the government and related departments issue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and applied the theory to practice, protected pandas. On this basis, we will have more practical value of the proposed strategy, effectively to save the endangered species.

Key words: panda 、 the animals be in danger、 protect、 measure

引言:选择写着篇论文主要是针对大熊猫濒危状况做一个简介,再介绍一些切实有效地保护方法,呼吁社会社会上更多的人对大熊猫保护投以关注。

1.大熊猫及其现状简介

1.1.大熊猫简介

大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它的拉丁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指的就是它黑白相间的外表。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最近的DNA分析表明,现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将它列为熊科、。大熊猫亚科的分类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国内的认可。国内传统分类将大熊猫单列为大熊猫科。它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

1.2.大熊猫生存现状

从地质历史看,早在八九百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 就出现了熊猫,曾与古猿一起生活,更新世早期则出现小型大熊猫,及更新世中晚期,它们开始与猿人同时代生活,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南的黄河、长江及珠江流域,南及缅甸和越南北部。人类进化为智人以后,自新石器时代以来,随着对自然资源和土地利用的加强, 它们开始向西南退缩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高山深谷之中。四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期和近2 000年的中国古籍与地方志记载,在河南、广西、湖北、湖南、云南、贵州、陕西东南和四川东南大熊猫仍有残存分布点。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农业进一步开发和交通发展,它们现在仅残存于陕西西南的秦岭南麓,甘肃南与接壤的四川盆地西北缘的岷山、邛崃山和盆地西缘的大小相岭及大小凉山。秦岭山系约有大熊猫200,岷山山系约有350只,以四川省平武、南坪、青川、北川、松潘和甘肃省文县较集中,邛崃山系约350只,以保护较好的卧龙自然保护区等县数量较多,北部理县、小金以及南部的崇州、大邑、邛崃和芦山等市县,以及北部的康定和泸定等县,由于气候条件较差,森林又多被采伐,其数量较少或已经绝迹1相岭山系不到50只。由于大渡河隔离, 在洪雅、荥经和汉源等县大相岭的林地竹丛有分布1凉山山系不到100只。大熊猫目前仍面临着天灾和人类开发的威胁。自50年代至今,在四川、陕西和甘肃3省大熊猫分布区内,人口已增至43万,境内大型森工企业27家,已采伐森林412万平方公里1大熊猫栖息地原有的5万多平方公里,下降至今,仅1万多平方公里,分布的县由48个,减少到38个,大熊猫的种群数量下降到约1000只.森林的减少导致大熊猫的分布区和栖息地缩小,使分散小区内的大熊猫消失1目前大熊猫的栖息地由于采伐、开垦、道路和高山已将其分布区分割成20多块小区,有的仅存3至5只1如此小的孤立种群,又是近亲繁殖,加速了大熊猫的局部绝灭和总体的衰败速度。

2.为什么要保护大熊猫

中华民族的瑰宝——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野生动物,也是当今世界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旗舰和标志。大熊猫形态独特美丽,性情开朗爱玩,动作慢条斯理又笨拙有趣。它的表情和蔼憨厚 ,很少露出狰狞的面目,与人相处十分友善。正是这些特点,使大熊猫赢得了其他任何动物所不能赢得的人们的普遍喜爱 。 化石纪录表明,大熊猫来自遥远的时代。早在二百多万年前的更新世早期 ,我国南方就生活着一种在形态上与现在大熊猫十分相似的大熊猫,科学家称它为大熊猫小种。到了距今一百多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大熊猫现代种就遍布在我国南部,组成当时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代表。后来这一动物群中的其他物种大

多相继绝灭了 ,而大熊猫却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地生活到了今天,所以又把它称为活化石。由于发现的最早的大熊猫化石就已经是高度特化了的物种,如因适应吃竹子而牙齿变小等等 ,很难从化石中找到大熊猫起源的线索。于是动物学家们便从大熊猫的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至于对大熊猫的生活,直到年在林业部的组织下,我国科学家才首次对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后来林业部又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 ,从1968年开始多次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进行了科学考察 ,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管理计划。从此对大熊猫的生活才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对这些考察及其保护计划,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虽然如此 ,我们对大熊猫的研究仍然十分不够。它的起源,它为什么能生活至今,又为什么处于濒危状态我们怎样拯救它等等,仍然期待着我们去研究去探索。

3.大熊猫保护现状

3.1.人工繁殖

大熊猫人工繁殖的研究工作 ,是移地保护这一珍稀物种的重要措施,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我国取得的科技成果推动了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发展 。

3.1.1.人工受精

圈养环境条件和生活条件以及种群结构社群联系的改变,都对大熊猫的正常繁殖产生不利的影响。人工授精试验成功后 ,改善了圈养大熊猫种群的繁殖状况,解决了大熊猫的授精精液的低温保存和超低温长期冻存、冻存精子的复苏以及输精等一系列难题,并首次人工授精成功,产2,活1仔,为大熊猫的繁殖开辟了新途径。

近几年来,人工授精技术水平仍在不断提升,我国精液复苏实验结果在国内外属首例 。大熊猫精液处理和保存技术的完善和提高 ,不仅为人工授精提供了优质精液 ,确保较高的成功率 ,而且为建立大熊猫精子库奠定了基础 ,对保持这一濒危物种的遗传基因多样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1.2.妊娠生理和妊娠诊断

大熊猫的妊娠诊断提供的信息,对制订孕兽护理方案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妊娠诊断尤为突出。有深入的认识。到90年代初,经过研究尿液中孕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G 样物质水平变 ,才有根据地推断,大熊猫受精卵在妊娠过程中的发育分为二个阶段.

3.1.3.幼兽的哺育

圈养大熊猫幼兽的死亡率高达 61.3%一胎双仔的死亡率高达72.7% ,在圈养兽类中是很高的。进入90 年代 ,由于对产兽的护理增强了科学性,根据熊猫的行为生态、对饲料的选择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以及取食特点制定了护理方案。

3.2.法制建设

3.2.1.立法工作回顾

大熊猫保护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代表,其保护立法建设是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和野生动物整体法制建设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就颁布了《稀有生物保护办法》,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制建设工作从此开始起步。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 年 2 月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相继出台。以上法律法规构成了大熊猫保护的核心法律依据体系,除此以外,其他综合性或专门性法律的有关条款进一步完善了大熊猫保护管理的工作规范 。为了贯彻执行上述法律法规,并规范处理大熊猫等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全国人大、 国务院和国家有关立法、司法、行业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人大 、政府还先后出台司法解释,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法规和规章。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1988)《 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1983)《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乱捕滥猎和倒卖走私珍稀野生动物的紧急通知》(1987)《 国务院关于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紧急通知》(1991)。

3.2.2.日益健全的执法体系

在完善立法工作的过程中,以大熊猫为代表的野生动物保护执法体系也日益健全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都被依法赋予了行政执法权,并设立了专门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形成了以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林业厅(局)保护处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市(县)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为主的野生动物保护行政执法体系 。森林公安机构和队伍建设也不断壮大,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及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建立了相应层次的森林公安局,基层林业部门和自然保护区也都普遍建立了林业公安派出所,依法从事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工作 。

3.2.3.法制建设的必须加强

我国大熊猫保护立法及执法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也对大熊猫保护管理提出了新的 、更高的要求,大熊猫保护管理法制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必须进一步加强。

一方面,我国大熊猫等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核心法律法规多是20世纪80年代制定的,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有些法律条款的内容已经暴露出不适之处,虽然个别法律的部分条款在90年代进行了修订,但仍难以满足当前我国大熊猫保护管理面临新形势的需要 。

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已经制定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实施条例或实施办法,但是,有些地方忽视本地实际,照搬照抄,难以发挥地方立法作为国家立法的有益补充和增加国家立法可操作性的功效 。因此,对地方性配套法规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此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的加深,我国国际大国地位和形象的树立,以及加入一系列国际公约的要求,再加上大熊猫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地位 、影响,有关法律法规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与有关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接轨。

总的说来,大熊猫保护的立法 、执法工作都是在我国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的框架下开展的 。随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 可持续社会发展战略的确立,国家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并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制建设,这必然也将使大熊猫保护的法制体系更加健全 。

3.3.大熊猫的监测工作

大熊猫监测是指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和空间 ,采用相同的方法 ,对大熊猫种群、 栖息地、 主食竹、 干扰以及保护管理状况等内容进行连续重复观测和评价的过程 ,其目的是要掌握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动态变化 ,为国家及各级大熊猫保护部门制定保护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科学依据。

3.3.1.大熊猫监测工作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大熊猫监测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点到面、 从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 从各自为战到逐步规范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区分为两个阶段:

基于研究需求驱动的监测阶段

该阶段的时间跨度大致为 1970年代末至 1990年代初 ,主要特点是:监测工作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科学研究需求 ,监测的执行主体是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 ,保护区等基层保护力量仅起到辅助作用 ,各级大熊猫保护部门对监测工作尚缺乏明确认识。

基于管理需求驱动的监测阶段

该阶段的时间跨度为 1990年代中期至今 ,主要特点是:监测工作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保护管理需求 ,监测的执行主体是保护区等基层保护力量 ,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仅起到技术指导等辅助作用 ,各级大熊猫保护部门开展监测工作的主观意愿不断提高 ,定位监测方法日趋成熟和规范。

3.3.2.监测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测方法不统一,数据的可比性和共享水平较差

(2)监测手段相对落后,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内业数据分析亟待加强

(3)监测人员业务水平偏低,难以满足监测工作要求

(4)监测发展不平衡,难以如实反映全国大熊猫的动态变化

(5)管理工作比较薄弱,成果应用亟待加强

(6)监测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工作的持续稳步开展

3.3.3.稳步推进监测工作的对策措施

(1) 提高认识,加强组织管理

(2) 完善技术规程,改进监测手段

(3) 平衡发展,全面监测全国大熊猫的动态变化

(4) 加强监测队伍建设,确保监测持续有效开展

(5) 多方筹措资金,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4.其他可行保护措施及设想

据悉,2008 年—2009 年,全球大熊猫圈养繁育情况良好,繁殖成果稳中有升,共繁殖大熊猫 41胎61 仔,幼仔成活率达 90.1%。从统计来看,成都、卧龙、楼观台三家圈养单位大熊猫数量增长率普遍较高。但大熊猫保护形势依旧不

容乐观。

我们需要做的:

(1)在加强现有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基础上, 再新建、 扩建和完善一批自然保护区与保护站, 形成科学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对大熊猫野外种群和栖息地就地实行严格保护。

(2)大熊猫野外种群恢复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是栖息地范围逐渐萎缩和破碎化。 因此, 恢复和扩大大熊猫栖息地规模, 提高大熊猫栖息地质量, 增加栖息地生境多样性已是当务之急。

(3)加强大熊猫基础科学研究, 尽快改善现有科研基础设施落后状况, 提高科研水平, 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革新科研管理体制。

(4)加强大熊猫人工半散养繁殖研究, 并有计划、成批量的野化训练后放归大自然, 以移地保护促进大熊猫的就地保护, 增加或补充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 增加各种群间的遗传基因交流, 预防大熊猫种群质量和数量的下降。

(5)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关键在人, 而大熊猫分布区多为老、 少、 边、 穷地区, 当地居民文化水平低、 经济条件差、 保护意识淡薄。 加之, 这些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游人数量逐年剧增, 游客环保意识需要提高, 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为此, 应通过各种方式、 方法及途径加强大熊猫保护的宣传与普及教育。同时通过专业培训提高自然保护管理和科技人员综合能力。

(6)周边社区对大熊猫及栖息环境影响最大, 关系最密切。为对大熊猫分布区的野生动植物及栖息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应对当地社区进行必要的扶持与社区合作开发项目, 共同建设、 共同管理社区内的野生动植物及生态环境, 引导社区走符合自然生态发展规律的发展道路, 实现自然保护和当地社区的协调发展。

(7)建立国家、 省和自然保护区三级大熊猫监测体系, 由野外监测站网、固定监测样线系统和省县级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三部分构成。

(8)为使大熊猫及栖息地保护管理工作高效化、科学化,应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进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总结:通过写此篇论文,查阅了大熊猫的有关资料,对大熊猫现存状况有所了解,对大熊猫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特别是学习生物专业的同学,有必要去了解更多有关国宝大熊猫的知识,我们从中理解到的不仅是单纯的字句,更是对这门专业的深入了解。明白相关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在以后的学习中。对于保护生物学这门课程来说,大熊猫的知识的充实更是不可或缺的,大熊猫的认知是一门大课程,对保护生物学的认识更是一门大课程,在此论文中的保护方法我们可以将它灵活运用于其他生物的保护中,实现课程价值。

参考文献:

[1]胡锦矗 大熊猫的现状与展望[J],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1997,[02]

[2]卿建华 保护和拯救大熊猫是我们的历史责任[J].世界农业.1990[11]

[3] 刘维新; 谢钟; 刘农林; 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现状[J]生物学通报.1996[9]

[4] 唐秀萍. 大熊猫保护的法制建设.[J]中国林业.2008[22]

[5] 温战强; 郑光美; 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刍论.[J]四川动物2009[3]

[6]尹萍. 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成绩斐然[J]中国绿色时报2006[2]


    相关文章

    我国对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及对策

    我国对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及对策 [摘要]: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被誉为"中国国宝". 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现 存大约1590只左右. 由于大熊猫存在繁殖困难,所以对大熊猫的保护及物种的 延续,有很大的困难.近些年来, ...

    神女李勤呼吁全世界的人们关爱.保护濒危的珍稀动物"国宝大熊猫"

    东方神女李勤呼吁全世界的人们关爱.保护濒危的珍稀动物"国宝大熊猫" 东方神女李勤在<大熊猫繁殖基地> 神女李勤走在熊猫大道的竹林路上 神女李勤参观原始大熊猫标本    化石显示,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 ...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导游词

    各位游客: 在四川,我们游览了天府之国众多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今天我们将去参观的是享誉海内外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它距成都100多公里,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简介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的邓睐山脉东 ...

    大熊猫文化创意产业与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和发展

    大熊猫文化创意产业与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和发展 摘 要:大熊猫栖息地区一直在寻求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区域经 济相协调的道路,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其发展速度超 过传统的工业.农业,并且在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上有着重大的作用. 大熊猫栖息地区 ...

    大熊猫精子体外获能的研究

    四川动物SichuanJournalofZoology 199817(4) 大熊猫精子体外获能的研究 * 费立松1 陈红卫1 何光昕1 张志和1 张安居1 李 丹2 王喜忠3 1 成都动物园 610081 2 四川省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3 ...

    23第17章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

    第17章 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然景观已被改变或被破坏等 1991 徐学良 1993 Ïàͬ×ÔÈ»¾° ¾ÓÃñÉú»îÇø»òÆäËûµÄÈËÀàÉú Êܵ½±£»¤µÄÎïÖÖÔÚÆä·Ö²¼ ÒÅ´ ...

    大熊猫濒危还是经费濒危?

    有些人是得了夸奖还不念好的,譬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不再把大熊猫列为"濒危"物种,原因是由于中国的努力,大熊猫的生存状况已有改善. 按理说这是百分百的赞扬和肯定,"中国的努力"--看见没?类似 ...

    因为人类的爱,熊猫已经从濒危状态里划出去了

    因为人类的爱,熊猫已经从濒危状态里划出去了 再提起大熊猫的时候,就不能再称它们为"濒临灭绝的珍稀保护动物"了.上周日,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发表公告称,他们在调研后决定将大熊猫的称谓级别从"endagered ...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

    Ent 发表于2012-01-25 22:20:00 无论人类怎么保护,每一只朱鹮.华南虎.大熊猫都会死掉,那为什么要挽救它们呢?而作为一个物种,任它们灭绝又如何?花那么多钱保护大熊猫值得吗?这些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基本问题,屡受争议.野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