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病是治出来的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工程院院士俞梦孙先生说,目前有很多人“过度诊断,过度医疗”,导致“很多病都是治出来的!”

  俞先生是严肃认真的专家,他的话决不会是危言耸听,更不是哗众取宠。据我国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推算,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达250万。其中约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这数字是我国大张旗鼓预防的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

  据调查,九十年代初我国每年有聋哑儿童一百八十多万,而且每年又以约二万到四万的速度增长。其中约60%是由于滥用抗生素而引起的药物中毒性耳聋。

  而药物不良反应只是“过度医疗”造成死亡的一小部分。

  外国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据美国《波士顿环球报》报道,医疗事故成为美国继心脏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杀手!每25个患者中就有一个深受其害,相当于每年坠390架大型客机。

  医疗事故也仅仅是“过度医疗”死亡人数的一小部分,而且是治疗一种代价。

  大量的“过度医疗”后果并不能马上见得到的,它对人体的伤害是一种慢性过程,是无形的,不易觉察的。有一个故事恰当地描述了“过度医疗”带来的伤害。

  有个人左耳微痒,谨慎起见,去医院诊治,大夫让他服用青霉素。几天后微痒消失,却在腹部起了一片红斑,奇痒无比。又去看医生,医生诊断为青霉素过敏,服用金霉素。几天后症状消失了,却忽然膝盖浮肿,高烧不退。只好又去看大夫,大夫给他开了土霉素。确实神药,症状很快又消失了。但不幸的是,他的肾脏出现了致命的疼痛。只好去找医学专家,专家给他打链霉素,总算治住了那些致命的细菌。由于大量使用抗菌素,他的肌肉和神经遭到了灭顶之灾。当他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他才想起当初左耳的微痒是由于被蚊虫叮咬过。

  这人临死总算弄明白了自己怎么死亡的,而大量的“过度医疗”受害者,恐怕至死也没明白自己为什么死的,在阴间还要感谢那些为他治过病的救死扶伤的大夫呢。

  科学养生主要是讲未病先防的问题。但有病以后,也存在如何养生的问题。俗话讲,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一个人一生中从没得过病的恐怕不多。有病不可怕,关键是怎样对待。中医养生学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原则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已经被现代科学发展所证明是正确的。一个人生在世上要学习的方面很多,但无非是两种知识,一种是关于谋生的,一种是关于养生的。谋生是为了生命的存在有个基础,为能活着;养生是为了生命本身,为了活得健康长寿。但很多人却往往把二者颠倒了。那么,学习养生也就成为人生题中之义。怎样对待疾病,也成为养生必须涉猎的领域。所以中国历代养生学家对慎医慎疾都有很多中肯的意见。

  这些意见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慎微”。明代朱允帝读书有疑难时即召讲解的大学问家方孝孺在《逊志斋集》中指出,疾病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唐代孙真人思邈也在《千金翼方》中批评过老年人有病不治的思想,他认为“年迈气乏稍微,非药不治。”历代养生学家都主张有疾则治则药,不应等疫病大发了再治就晚了。二是主张“慎医慎药”。如宋末的方勺,不仅是个文学家,而且对卫生养性颇有研究。他认为轻病不须深治,“但服温平汤剂,正气逐湿痹,使毒流一边,余苦不作,随性将养”(见《泊宅编》)。

  医药于病是克星,但病生于人体,人体是一个整体,稍有不慎,可能按下葫芦起来瓢。所以古人认为用药如用兵,如用刑,要慎之又慎。兵法讲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真正的战略家,不药而救人之命,则是科学养生。而一旦需用兵,也要尽量减少杀戮,减轻战争的破坏,这便是慎医。

  清代年希尧把《本草纲目》中附方分类编辑而成的《本草类方》,其中说到:“庸下之流,孟浪乱施汤剂,逡巡便至危殆,如此杀人,何太容易!”至今听来,有多么强烈的现实意义。医家固然当警醒,病家也要自问:点名用药,点名检查,有病乱投医,自己给自己的加码医疗,是否也该三思而后行,不要被无知夺去生命。

  编辑/廖星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工程院院士俞梦孙先生说,目前有很多人“过度诊断,过度医疗”,导致“很多病都是治出来的!”

  俞先生是严肃认真的专家,他的话决不会是危言耸听,更不是哗众取宠。据我国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推算,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达250万。其中约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这数字是我国大张旗鼓预防的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

  据调查,九十年代初我国每年有聋哑儿童一百八十多万,而且每年又以约二万到四万的速度增长。其中约60%是由于滥用抗生素而引起的药物中毒性耳聋。

  而药物不良反应只是“过度医疗”造成死亡的一小部分。

  外国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据美国《波士顿环球报》报道,医疗事故成为美国继心脏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杀手!每25个患者中就有一个深受其害,相当于每年坠390架大型客机。

  医疗事故也仅仅是“过度医疗”死亡人数的一小部分,而且是治疗一种代价。

  大量的“过度医疗”后果并不能马上见得到的,它对人体的伤害是一种慢性过程,是无形的,不易觉察的。有一个故事恰当地描述了“过度医疗”带来的伤害。

  有个人左耳微痒,谨慎起见,去医院诊治,大夫让他服用青霉素。几天后微痒消失,却在腹部起了一片红斑,奇痒无比。又去看医生,医生诊断为青霉素过敏,服用金霉素。几天后症状消失了,却忽然膝盖浮肿,高烧不退。只好又去看大夫,大夫给他开了土霉素。确实神药,症状很快又消失了。但不幸的是,他的肾脏出现了致命的疼痛。只好去找医学专家,专家给他打链霉素,总算治住了那些致命的细菌。由于大量使用抗菌素,他的肌肉和神经遭到了灭顶之灾。当他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他才想起当初左耳的微痒是由于被蚊虫叮咬过。

  这人临死总算弄明白了自己怎么死亡的,而大量的“过度医疗”受害者,恐怕至死也没明白自己为什么死的,在阴间还要感谢那些为他治过病的救死扶伤的大夫呢。

  科学养生主要是讲未病先防的问题。但有病以后,也存在如何养生的问题。俗话讲,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一个人一生中从没得过病的恐怕不多。有病不可怕,关键是怎样对待。中医养生学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原则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已经被现代科学发展所证明是正确的。一个人生在世上要学习的方面很多,但无非是两种知识,一种是关于谋生的,一种是关于养生的。谋生是为了生命的存在有个基础,为能活着;养生是为了生命本身,为了活得健康长寿。但很多人却往往把二者颠倒了。那么,学习养生也就成为人生题中之义。怎样对待疾病,也成为养生必须涉猎的领域。所以中国历代养生学家对慎医慎疾都有很多中肯的意见。

  这些意见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慎微”。明代朱允帝读书有疑难时即召讲解的大学问家方孝孺在《逊志斋集》中指出,疾病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唐代孙真人思邈也在《千金翼方》中批评过老年人有病不治的思想,他认为“年迈气乏稍微,非药不治。”历代养生学家都主张有疾则治则药,不应等疫病大发了再治就晚了。二是主张“慎医慎药”。如宋末的方勺,不仅是个文学家,而且对卫生养性颇有研究。他认为轻病不须深治,“但服温平汤剂,正气逐湿痹,使毒流一边,余苦不作,随性将养”(见《泊宅编》)。

  医药于病是克星,但病生于人体,人体是一个整体,稍有不慎,可能按下葫芦起来瓢。所以古人认为用药如用兵,如用刑,要慎之又慎。兵法讲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真正的战略家,不药而救人之命,则是科学养生。而一旦需用兵,也要尽量减少杀戮,减轻战争的破坏,这便是慎医。

  清代年希尧把《本草纲目》中附方分类编辑而成的《本草类方》,其中说到:“庸下之流,孟浪乱施汤剂,逡巡便至危殆,如此杀人,何太容易!”至今听来,有多么强烈的现实意义。医家固然当警醒,病家也要自问:点名用药,点名检查,有病乱投医,自己给自己的加码医疗,是否也该三思而后行,不要被无知夺去生命。

  编辑/廖星


    相关文章

    23.爱莲说翻译

    水中.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茎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洁净地挺立在水上, ...

    酱油厂秘方曝光令人作呕回收头发制造酱油

    酱油厂秘方曝光令人作呕 回收头发制 造酱油(图 造酱油 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一制造伪 阿胶暴利 假蜂蜜掺 劣酱油窝 黑幕被曝 一半果糖 点被查封 光 在城阳经营调味品的郭先生 12 月 11 日爆料称,调料品市场有些乱,高端 市场被几个 ...

    什么叫运营

    在淘宝的大市场中,对于淘宝运营和企业之间的现状,依旧是供不应求,特别是对于一个靠谱的运营,更是抢得头破血流.B 企业看到A 企业迅速崛起,通过各种手段,挖来A 企业的操盘手,C 企业看到D 企业花了很大的投入,但是业绩却总是上不去,对于D ...

    大学生就业工作总结

    时间的脚步跑得挺快的,不知不觉自己离开学校已经有三个多月了,在这三个多月的工作实践中自己的感慨也挺多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出来工作之后自己真正感受到社会的现实和生活的压力。   在这三个多月里我在佛山市三水进欣制线有 ...

    体内有很多宿便排不出来 怎么排清体内宿便?

    我感觉体内有很多宿便,一直排不出来,很难受.我感觉我消化能力很差,吃的东西不多,但总是感觉很胀,难受.那如何排清呢?但是我这个情况都困扰我几年了,真的很烦恼,有时候排便还出血.我基本很少很少吃辛辣的,我饮食都很清淡的,因为我现在有时候会3天 ...

    莫言的强项就是他的故事--专访莫言小说瑞典语译者陈安娜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本刊记者 李乃清 发自上海 日期:2012-10-22 以前很多人批评这个奖太政治化,现在有人批评说这个奖不够政治化.瑞典有句俗语:"无论你转身多少次,你的屁股还在你后面."意思是说,无 ...

    浅谈英语口语教学

    新东方听力口语部 Stone Stone'snotes 最近有很多的同行来信探讨口语的教授问题.恰巧部门内部分老师写了些东西出来. 只是一些个人的比较粗浅的看法.不吝赐教:) -------------------------------- ...

    朱啸虎:创业赶上了好时候

    每次听到朱啸虎这个名字,总能想到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那句名诗:"胸有猛虎,细嗅蔷薇."伊宽面大耳,脸带笑意;一袭中式白衣,隐隐有出尘之味.唯坐下交谈,方显其理工本色:思维敏捷.语速极快.话不多,但句句切中要害. 朱啸虎 ...

    100102梁冬对话倪海厦第四讲

    国学堂-100102梁冬对话倪海厦第四讲 文字版 播出时间:中国之声 2010.01.02 23:00-24:00 主讲:倪海厦 主持:梁冬 讲座音频和同步字幕下载:http://hi.baidu.com/eajian/blog/it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