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盛世经济的繁荣

第3课 盛世经济的繁荣

一、基础知识目标

唐朝农业经济的繁荣——水稻种植栽培方法的进步,茶叶和蚕桑生产,曲辕犁和筒车,水利事业。唐朝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陶瓷、金属铸造业。唐朝商业的发展——唐朝长安城。

二、能力培养目标

1. 指导学生归纳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从而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

2. 在教师帮助下,学生分析“唐代长安城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从而培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 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这是唐朝前期繁盛的物质基础,也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这与唐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有密切关系。

2. 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值得后人引以为自豪。

四、重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唐都长安。

难点:曲辕犁、筒车、绢、纱、锦等。学生未接触过实物,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教师应注意讲解。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复习提问

唐初,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在其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提问)课本中的是怎样描述贞观之治的?(学生回答:政治比较清明,农民负担有所减轻,大量土地被开垦,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提问)那么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学生回答:唐玄宗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强大的唐帝国的物质基础便是繁荣的经济,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将从农业、手工业、唐都长安等方面给同学介绍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情况。

2. 讲授新课

(板书)第3课 盛世经济的繁荣

(板书)一 “稻米流脂粟米白”

(板书)1. 种植技术的进步

唐朝的粮食主要以粟和稻谷为主。粟的生长期比较短,所以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唐代,都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是我国南方主要粮食作物,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中逐渐超过小麦而跃居主粮之一。

唐代的种植技术有了新的进步,南方种植技术进步更为显著。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广泛采取育秧移植的栽培方法,其次是大量栽培早稻,即六七月可收割的一种稻子。育秧移植和早稻栽种,为在同一土地上多种麦子或其它作物创造了条件。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在南方出现,二年三熟的耕作制在北方推广。高粱,荞麦这时传入黄河流域。

同时,唐代时还有一大批新的蔬菜从西域传入中国,包括莴苣、菠菜等。另外还出现了在冬季利用温泉水促进瓜果、蔬菜成熟的栽培技术,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创新。

(板书)2. 饮茶之风风靡全国

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饮茶之风,南北朝时盛行于长江流域。到唐朝已风靡全国。黄河流域的关西、山东饮茶之盛到了“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的地步。茶叶生产成为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种茶技术有很大进步。唐朝人陆羽总结了种茶、制茶、煮茶的经验,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以至后人都尊称他为“茶神”。

唐朝的衣服,主要以丝、麻为原料。政府大力推广养蚕栽桑。唐蚕桑主要产地仍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蚕桑业不断发展,后来超过了黄河流域。(畜牧业——养马、骑马,稍做强调)

(板书)3. 生产工具的改进

唐代农具的改进重要的有两项,首先是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西汉时期普遍使用的是耦犁,这种犁辕直体长,份量很重,不便拐弯。曲辕犁一是缩短了犁身由9尺变成了6尺,拐弯方便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二是装上了犁评,它和犁建相配合,如欲深耕则推进犁评,使犁箭向下;反之则拉退犁评,犁箭向上,深浅自如操作方便。三是改进犁壁,唐时犁壁呈圆形,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减少前进的阻力,而且能

覆盖土块,以断绝草根的生长。这种犁与当时世界上使用的犁相比,以其操作方便,制作精巧,堪称第一。专家们评论说:曲辕犁的出现,是唐代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在犁耕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农具改进的另一项是创制筒车,唐代筒车的最大优点是不用人工。它的形状像纺轮,轮上斜绑着许多竹筒,水流冲击轮上挡板,筒车徐徐转动,入水时竹筒装满了水,到高处时依靠惯性作用,水自然流出,注入水槽,流向田地,一昼夜能灌田一顷。唐代政府重视兴修水利工程,黄河、长江流域及其它许多地方都大量开凿渠道,修筑堤堰,一派繁忙景象。

经过100多年人民的辛勤劳动,唐代的耕地面积超过了前代。人口增加了,唐玄宗时的户数是唐太宗时的近3倍。粮食大量的生产出来,装满了官府和大户人家的仓库。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后来在回忆当时的情况,便写诗赞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农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手工业的繁荣。

(板书)二 巧夺天工的手工业品

(板书)1. 发达的丝织业

唐代丝织技术精巧,织出的品种花式繁多,争奇斗艳。主要有绢、绫、锦、罗、纱等。宋州,亳州的绢,质量居全国之首,益州,扬州的锦,远近闻名。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大量的唐代丝织品的实物。课本前面彩色插图有一幅唐代花鸟纹锦的照片,这块锦以五彩大团花为中心,周围绕以飞鸟、散花,绚丽动人,反映了唐代高超的织锦技术。唐代丝织品中的绢、纱等品种,以轻盈精薄著称,书上小字部分的这个故事就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

(板书)2. 陶瓷技术进步

陶瓷器是唐朝人的日常生活用品,盘、碗为主要餐具。尤其是制瓷业显著发展,开始形成一个独立的部门。唐代的瓷器以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当越窑的青瓷烧成,打开窑门,但见满目晶莹,像玉像冰,光线照射,蓝光交错。有人称赞说:“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邢窑的白瓷类银类雪,也是光彩夺目。闻名于世的唐三彩,也是这时创制的,唐三彩造型美观,是艺术的珍品。我们课本封面上的这个骆驼载乐俑就是唐三彩的代表作。它的制作工艺书上有介绍,这里就不详细解说了。

(板书)3. 金属冶铸业

金属器皿也是唐人的日常用品,金银器皿种类繁多,造型新颖。唐代采矿业、金属铸造业兴盛,铸造工艺臻于成熟,扬州铜镜就是代表。

前面提到唐太宗讲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请问鉴是什么?(学生回答:镜子)当时镜子主要是铜镜,扬州铜镜是著名的铸造工艺品(看图)

唐代农业、手工业的发达兴盛,致使唐代城市的繁荣,那么作为唐代都城的长安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板书)三 “长安百万家”

唐代都市兴盛,繁华的大都会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长安有百万人口,城市规模巨大,雄伟富丽,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请同学们看P12《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分析长安城的建筑特点。(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长安道路整齐、呈棋盘式分布;城市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东西对称;皇城、宫城和坊市分置;路旁植树成行,排水等设施良好。坊,即居住区,市,即商业区。长安有东市和西市,商业非常繁荣,并且有许多西域商人开的店铺。波斯人开的酒肆有胡姬歌舞,深受士大夫、文人的喜爱。日本人民十分喜爱赞赏唐都长安的建筑,模仿长安在日本建设自己的首都,也以朱雀大街、东市、西市命名。

长安也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是亚洲经济、文化中心。街道上可以见到穿奇装异服的各族人。P13图画《敦煌壁画中的西域各族人》,图中共有20多个服饰各异的西域人,可见西域民族之多。长安城还有许多外国人,如新罗人、日本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等,其中有使者、商人和留学生。唐都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唐都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长安又是亚洲各国文化交流中心,是国际性的大城市。长安的繁荣,反映了唐朝城市和商业的发展,是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

3. 布置作业。(略)

第3课 盛世经济的繁荣

一、基础知识目标

唐朝农业经济的繁荣——水稻种植栽培方法的进步,茶叶和蚕桑生产,曲辕犁和筒车,水利事业。唐朝手工业的发展——丝织业、陶瓷、金属铸造业。唐朝商业的发展——唐朝长安城。

二、能力培养目标

1. 指导学生归纳唐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情况,从而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

2. 在教师帮助下,学生分析“唐代长安城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从而培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 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这是唐朝前期繁盛的物质基础,也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这与唐初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有密切关系。

2. 唐都长安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值得后人引以为自豪。

四、重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唐都长安。

难点:曲辕犁、筒车、绢、纱、锦等。学生未接触过实物,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教师应注意讲解。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复习提问

唐初,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在其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提问)课本中的是怎样描述贞观之治的?(学生回答:政治比较清明,农民负担有所减轻,大量土地被开垦,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提问)那么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学生回答:唐玄宗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经济是政治的集中表现,强大的唐帝国的物质基础便是繁荣的经济,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将从农业、手工业、唐都长安等方面给同学介绍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情况。

2. 讲授新课

(板书)第3课 盛世经济的繁荣

(板书)一 “稻米流脂粟米白”

(板书)1. 种植技术的进步

唐朝的粮食主要以粟和稻谷为主。粟的生长期比较短,所以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唐代,都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是我国南方主要粮食作物,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中逐渐超过小麦而跃居主粮之一。

唐代的种植技术有了新的进步,南方种植技术进步更为显著。水稻种植面积增加,广泛采取育秧移植的栽培方法,其次是大量栽培早稻,即六七月可收割的一种稻子。育秧移植和早稻栽种,为在同一土地上多种麦子或其它作物创造了条件。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在南方出现,二年三熟的耕作制在北方推广。高粱,荞麦这时传入黄河流域。

同时,唐代时还有一大批新的蔬菜从西域传入中国,包括莴苣、菠菜等。另外还出现了在冬季利用温泉水促进瓜果、蔬菜成熟的栽培技术,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创新。

(板书)2. 饮茶之风风靡全国

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饮茶之风,南北朝时盛行于长江流域。到唐朝已风靡全国。黄河流域的关西、山东饮茶之盛到了“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的地步。茶叶生产成为江南农业的重要部门,种茶技术有很大进步。唐朝人陆羽总结了种茶、制茶、煮茶的经验,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以至后人都尊称他为“茶神”。

唐朝的衣服,主要以丝、麻为原料。政府大力推广养蚕栽桑。唐蚕桑主要产地仍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蚕桑业不断发展,后来超过了黄河流域。(畜牧业——养马、骑马,稍做强调)

(板书)3. 生产工具的改进

唐代农具的改进重要的有两项,首先是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西汉时期普遍使用的是耦犁,这种犁辕直体长,份量很重,不便拐弯。曲辕犁一是缩短了犁身由9尺变成了6尺,拐弯方便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二是装上了犁评,它和犁建相配合,如欲深耕则推进犁评,使犁箭向下;反之则拉退犁评,犁箭向上,深浅自如操作方便。三是改进犁壁,唐时犁壁呈圆形,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减少前进的阻力,而且能

覆盖土块,以断绝草根的生长。这种犁与当时世界上使用的犁相比,以其操作方便,制作精巧,堪称第一。专家们评论说:曲辕犁的出现,是唐代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在犁耕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农具改进的另一项是创制筒车,唐代筒车的最大优点是不用人工。它的形状像纺轮,轮上斜绑着许多竹筒,水流冲击轮上挡板,筒车徐徐转动,入水时竹筒装满了水,到高处时依靠惯性作用,水自然流出,注入水槽,流向田地,一昼夜能灌田一顷。唐代政府重视兴修水利工程,黄河、长江流域及其它许多地方都大量开凿渠道,修筑堤堰,一派繁忙景象。

经过100多年人民的辛勤劳动,唐代的耕地面积超过了前代。人口增加了,唐玄宗时的户数是唐太宗时的近3倍。粮食大量的生产出来,装满了官府和大户人家的仓库。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后来在回忆当时的情况,便写诗赞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农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手工业的繁荣。

(板书)二 巧夺天工的手工业品

(板书)1. 发达的丝织业

唐代丝织技术精巧,织出的品种花式繁多,争奇斗艳。主要有绢、绫、锦、罗、纱等。宋州,亳州的绢,质量居全国之首,益州,扬州的锦,远近闻名。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大量的唐代丝织品的实物。课本前面彩色插图有一幅唐代花鸟纹锦的照片,这块锦以五彩大团花为中心,周围绕以飞鸟、散花,绚丽动人,反映了唐代高超的织锦技术。唐代丝织品中的绢、纱等品种,以轻盈精薄著称,书上小字部分的这个故事就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

(板书)2. 陶瓷技术进步

陶瓷器是唐朝人的日常生活用品,盘、碗为主要餐具。尤其是制瓷业显著发展,开始形成一个独立的部门。唐代的瓷器以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当越窑的青瓷烧成,打开窑门,但见满目晶莹,像玉像冰,光线照射,蓝光交错。有人称赞说:“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邢窑的白瓷类银类雪,也是光彩夺目。闻名于世的唐三彩,也是这时创制的,唐三彩造型美观,是艺术的珍品。我们课本封面上的这个骆驼载乐俑就是唐三彩的代表作。它的制作工艺书上有介绍,这里就不详细解说了。

(板书)3. 金属冶铸业

金属器皿也是唐人的日常用品,金银器皿种类繁多,造型新颖。唐代采矿业、金属铸造业兴盛,铸造工艺臻于成熟,扬州铜镜就是代表。

前面提到唐太宗讲的“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请问鉴是什么?(学生回答:镜子)当时镜子主要是铜镜,扬州铜镜是著名的铸造工艺品(看图)

唐代农业、手工业的发达兴盛,致使唐代城市的繁荣,那么作为唐代都城的长安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 (板书)三 “长安百万家”

唐代都市兴盛,繁华的大都会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长安有百万人口,城市规模巨大,雄伟富丽,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请同学们看P12《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分析长安城的建筑特点。(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长安道路整齐、呈棋盘式分布;城市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东西对称;皇城、宫城和坊市分置;路旁植树成行,排水等设施良好。坊,即居住区,市,即商业区。长安有东市和西市,商业非常繁荣,并且有许多西域商人开的店铺。波斯人开的酒肆有胡姬歌舞,深受士大夫、文人的喜爱。日本人民十分喜爱赞赏唐都长安的建筑,模仿长安在日本建设自己的首都,也以朱雀大街、东市、西市命名。

长安也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是亚洲经济、文化中心。街道上可以见到穿奇装异服的各族人。P13图画《敦煌壁画中的西域各族人》,图中共有20多个服饰各异的西域人,可见西域民族之多。长安城还有许多外国人,如新罗人、日本人、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等,其中有使者、商人和留学生。唐都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唐都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长安又是亚洲各国文化交流中心,是国际性的大城市。长安的繁荣,反映了唐朝城市和商业的发展,是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

3. 布置作业。(略)


    相关文章

    人教版(2016)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简要叙述唐朝历史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及后期的"安史之乱"的大致 ...

    七年级历史(下)第三课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第三课<开元盛世>教学案例及反思 马松群 教学设计: 1.设计思想:由于现今多种媒介的介入,学生对唐朝的了解并不为零,但也非常不系统,甚至是影视作品中艺术处理后并不真实的历史.本次合作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在自己参与了解的情 ...

    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 学 校:折溪乡中学 课 题:盛世危机 课 时:1课时 说课人:曹潇予 时 间:2104年6月3 日 七年级(下册)第22课<盛世危机> 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岳麓版七年级(下 ...

    第三课盛唐气象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主要内容有:"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商业的繁荣及城市的发展等一系列史实.通过对历史现象 ...

    七年级历史总结

    各科知识点总结--历史七年级下册 --------菁华教研中心(地址:旧城下廓街南城商贸大厦正对面二楼中华茶楼旁)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荣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南朝依次是宋.齐.梁.陈; 北朝依次是北魏.东魏.西魏 ...

    中国古代史专题

    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部分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农业 1.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为: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建设: ②耕地面积的扩大,产量提高: ③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生产工具的进步 在古代人们经营传统农业时,农具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一.繁盛一时的隋朝 1.建立: 时间:581年 方式:外戚篡权(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 都城:长安 2.统一: 历史条件: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②江南经济大发展 ③人民渴望统一 ④陈朝的腐 ...

    中国古代盛世与对外关系

    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朝代顺应历史则兴,脱轨则衰.大汉.大唐和大清作为史学界公认的盛世年华,都曾长时间地承载过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国力强劲.文化发达的璀璨荣耀.梳理繁华盛世的国际交往与对外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解读朝代的兴盛与落寂. 大汉盛世 ...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导学案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主备: 刘晓春 备课组长审核:刘晓春 教研组长审核: 班级: 学生姓名: 使用日期:2013.3.3-3.7第2周 [课题]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知道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的措施,了解唐朝前期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