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作者:卢浩 殷金俊

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4年第02期

解析几何综合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 这类试题往往以解析几何知识为载体,综合函数、不等式、三角、数列等知识,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对解题能力考查的层次要求较高,考生在解答时,常常表现为无从下手,或者半途而废.据此笔者认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观全局,局部入手,整体思维. 即在掌握通性通法的同时,不应只形成一个一个的解题套路,解题时不加分析,跟着感觉走,做到那儿算那儿. 而应当从宏观上去把握,从微观上去突破,在审题和解题思路的整体设计上下功夫,不断克服解题征途中的道道运算难关.

一、判别式——解题时时显神功

案例1 已知双曲线C∶y22-x22=1,直线l过点A(2,0),斜率为k,当0

分析1 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一门学科,因此,数形结合必然是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重要手段. 从“有且仅有”这个微观入手,对照草图,不难想到:过点B作与l平行的直线,必与双曲线C相切. 而相切的代数表现形式是所构造方程的判别式Δ=0. 由此出发,可设计如右解题思路:

解题过程略.

分析2 如果从代数推理的角度去思考,就应当把距离用代数式表达,即所谓“有且仅有一点B到直线l的距离为2”,相当于化归的方程有唯一解. 据此设计出如下解题思路: 简解 设点M(x,2+x2)为双曲线C上支上任一点,则点M到直线l的距离为: |kx-2+x2-2k|k2+1

=2 (0

于是,问题即可转化为如上关于x的方程.

由于0|x|>kx,从而有

|kx-2+x2-2k|=-kx+2+x2+2k.

于是关于x的方程(*)

-kx+2+x2+2=2(k2+1)

(2+x2)2=(2(k2+1))-2k+kx)2,

2(k2+1)-2+kx>0

(k2-1)x2+2k(2(k2+1)-2k)x

+(2(k2+1)-2k)2-2=0,

2(k2+1)-2k+kx>0.

由0

方程(k2-1)x2+2k(2(k2+1)-2)x+(2(k2+1)-2)2-2=0的二根同正,故2(k2+1)-2k+kx>0恒成立,于是(*)等价于(k2-1)x2+2k(2(k2+1)-2k)x+(2(k2+1)-2k)2-2=0. 由如上关于x的方程有唯一解,得其判别式Δ=0,就可解得k=255.

点评 上述解法紧扣解题目标,不断进行问题转换,充分体现了全局观念与整体思维的优越性.

二、判别式与韦达定理——二者联用显奇效

案例2 已知椭圆C: x2+2y2=8和点P(4,1),过P作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在线段AB上取点Q,使APPB=-AQQB,求动点Q的轨迹所在曲线的方程.

分析 这是一个轨迹问题,解题困难在于多动点的困扰,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其实,应该想到轨迹问题可以通过参数法求解. 因此,首先是选定参数,然后想方设法将点Q的横、纵坐标用参数表达,最后通过消参可达到解题的目的.

由于点Q(x,y)的变化是由直线AB的变化引起的,自然可选择直线AB的斜率k作为参数,如何将x,y与k联系起来?一方面利用点Q在直线AB上;另一方面就是运用题目条件:APPB=-AQQB来转化.由A、B、P、Q四点共线,不难得到x=4(xA+xB)-2xAxB8-(xA+xB),要建立x与k的关系,只需将直线AB的方程代入椭圆C的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即可.

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们还没有开始解题,但对于如何解决本题,已经 做到心中有数.

在得到x=f(k)之后,如果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认识到:所谓消参,目的不过是得到关于x,y的方程(不含k),则可由y=k(x-4)+1解得k=

y-1x-4,直接代入x=f(k)即可得到轨迹方程.从而简化消去参数的过程.

简解 设A(x1,y1),B(x2,y2),Q(x,y),则由APPB=-AQQB可得 :4-x1x2-4=x-x1x2-x,

解之得:x=4(x1+x2)-2x1x28-(x1+x2). (1)

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4)+1,代入椭圆C的方程,消去y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2k2+1)x2+4k(1-4k)x+2(1-4k)2-8=0. (2)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作者:卢浩 殷金俊

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4年第02期

解析几何综合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 这类试题往往以解析几何知识为载体,综合函数、不等式、三角、数列等知识,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对解题能力考查的层次要求较高,考生在解答时,常常表现为无从下手,或者半途而废.据此笔者认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观全局,局部入手,整体思维. 即在掌握通性通法的同时,不应只形成一个一个的解题套路,解题时不加分析,跟着感觉走,做到那儿算那儿. 而应当从宏观上去把握,从微观上去突破,在审题和解题思路的整体设计上下功夫,不断克服解题征途中的道道运算难关.

一、判别式——解题时时显神功

案例1 已知双曲线C∶y22-x22=1,直线l过点A(2,0),斜率为k,当0

分析1 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一门学科,因此,数形结合必然是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重要手段. 从“有且仅有”这个微观入手,对照草图,不难想到:过点B作与l平行的直线,必与双曲线C相切. 而相切的代数表现形式是所构造方程的判别式Δ=0. 由此出发,可设计如右解题思路:

解题过程略.

分析2 如果从代数推理的角度去思考,就应当把距离用代数式表达,即所谓“有且仅有一点B到直线l的距离为2”,相当于化归的方程有唯一解. 据此设计出如下解题思路: 简解 设点M(x,2+x2)为双曲线C上支上任一点,则点M到直线l的距离为: |kx-2+x2-2k|k2+1

=2 (0

于是,问题即可转化为如上关于x的方程.

由于0|x|>kx,从而有

|kx-2+x2-2k|=-kx+2+x2+2k.

于是关于x的方程(*)

-kx+2+x2+2=2(k2+1)

(2+x2)2=(2(k2+1))-2k+kx)2,

2(k2+1)-2+kx>0

(k2-1)x2+2k(2(k2+1)-2k)x

+(2(k2+1)-2k)2-2=0,

2(k2+1)-2k+kx>0.

由0

方程(k2-1)x2+2k(2(k2+1)-2)x+(2(k2+1)-2)2-2=0的二根同正,故2(k2+1)-2k+kx>0恒成立,于是(*)等价于(k2-1)x2+2k(2(k2+1)-2k)x+(2(k2+1)-2k)2-2=0. 由如上关于x的方程有唯一解,得其判别式Δ=0,就可解得k=255.

点评 上述解法紧扣解题目标,不断进行问题转换,充分体现了全局观念与整体思维的优越性.

二、判别式与韦达定理——二者联用显奇效

案例2 已知椭圆C: x2+2y2=8和点P(4,1),过P作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在线段AB上取点Q,使APPB=-AQQB,求动点Q的轨迹所在曲线的方程.

分析 这是一个轨迹问题,解题困难在于多动点的困扰,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其实,应该想到轨迹问题可以通过参数法求解. 因此,首先是选定参数,然后想方设法将点Q的横、纵坐标用参数表达,最后通过消参可达到解题的目的.

由于点Q(x,y)的变化是由直线AB的变化引起的,自然可选择直线AB的斜率k作为参数,如何将x,y与k联系起来?一方面利用点Q在直线AB上;另一方面就是运用题目条件:APPB=-AQQB来转化.由A、B、P、Q四点共线,不难得到x=4(xA+xB)-2xAxB8-(xA+xB),要建立x与k的关系,只需将直线AB的方程代入椭圆C的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即可.

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们还没有开始解题,但对于如何解决本题,已经 做到心中有数.

在得到x=f(k)之后,如果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认识到:所谓消参,目的不过是得到关于x,y的方程(不含k),则可由y=k(x-4)+1解得k=

y-1x-4,直接代入x=f(k)即可得到轨迹方程.从而简化消去参数的过程.

简解 设A(x1,y1),B(x2,y2),Q(x,y),则由APPB=-AQQB可得 :4-x1x2-4=x-x1x2-x,

解之得:x=4(x1+x2)-2x1x28-(x1+x2). (1)

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4)+1,代入椭圆C的方程,消去y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2k2+1)x2+4k(1-4k)x+2(1-4k)2-8=0. (2)


    相关文章

    对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案例

    对学生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的案例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基于此,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分类控制与分层指导"的研究性学习实验,满 ...

    浅谈语文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的尝试

    传统的班级授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再加上我们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制约,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久而久之,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已 ...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摘 要:分层教学指的是教师要结合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例如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特点.知识基础等方面: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有区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目标,对特殊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实 ...

    浅谈初中数学教师如何因材施教

    浅 谈初 中数学教 师如何 因材 施教 福 建省 闽侯 县 实验 中学 邱 春霖 在初中数学课 堂教 学过程 中,教师根据学生 的数学基础与 谈. 家访 以及查看学生档案等方式充分 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 掌握 每位学 生的个性差异 . 然后 ...

    案例:分层走班教学

    莱州市实验中学"分层教学"走班制走出教学新路 为了强化优秀生的培养和后进生的转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针对今年初二部分学生英语.数学成绩个体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学校适时推出了"走班制&qu ...

    法律伴我成长演讲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教人和种花栽树的道理是一样的,种花栽树必须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让每一 ...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

    --燃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希望 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大都存在着,重视优等生的拔尖,忽视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培养:或仅按中等生的程度施教,仅考虑大纲的基本要求,按中等生需要制定教学目标,选定教学方法.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对学困生和优等生兼顾甚少,课 ...

    课堂分层教学及其实效

    课堂分层教学及其实效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然而,传统教育所实施的"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 ...

    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分层教学

    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比较难,我校在分层教学方面也做过很多尝试,但总体仍处于摸索阶段.那么怎样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老师要全面的了解学生 在教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