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与利息率的习题答案

1.从理论上说,利率的水平是怎样决定的?主要有哪些论点?

答:(1)从理论上说,利率水平的决定取决于以下因素:

①平均利润率

利润是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可分割的总额,当资本量一定时,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决定着利润总量,平均利润率越高,则利润总量越大。而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利息率要受到平均利润率的约束。

②借贷成本

它主要包括两类成本:一是借入资金的成本,二是业务费用。银行再贷款时必然会通过收益来补偿其耗费的成本,并获得利差,所以它在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时,就必然要求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和业务费用之和,否则银行就无利可图甚至出现亏损。

③通货膨胀预期

在金融市场上,由于本息均由名义量表示,借贷双方在决定接受某一水平的名义利率时,都考虑到对未来物价预期变动的补偿,以防止自己因货币实际价值变动而发生亏损。所以,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利率水平有很强的上升趋势;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利率水平也趋于下降。

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改变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可贷资金的数量。当中央银行想要刺激经济时,会增加货币投入量,这时可贷资金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利率下降。当中央银行想要限制经济过度膨胀时,会减少货币供给,使可贷资金的供给减少,利率上升。

⑤商业周期

利率的波动表现出很强的周期性,在商业周期的扩张期上升,而在经济衰退期下降。

⑥借款期限和风险

由于期限不同,流动性风险、通胀风险和信用风险也不同,所以利息率随借贷期限的长短不同而不同,通常利息率随借贷期限增长而提高。

⑦借贷资金供求状况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从总体上说,平均利润率等因素对利息率起决定和约束作用,但市场利率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资金供求状况决定的。市场上借贷资金供不应求时,利率就会上升,供过于求时,利率则要下降。

⑧政府预算赤字

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政府预算赤字与利率水平将会同方向运动,即政府预算赤字增加,利率将会上升;政府预算赤字减少,利率则会下降。

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状况

在产品市场上,当净出口增加时,会促进利率上升;当净出口减少时,会促进利率下降。国际资本流动状况对利率的影响与国际贸易状况的变动在货币市场上对利率变动的影响相类似。当外国资本流入本国时,将引起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导致利率下降;当外国资本流出本国时,将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导致利率上升。

⑩国际利率水平

由于国际间资本流动日益快捷普遍,国际市场趋向一体化,国际利率水平及其趋势对一国国内的利率水平的确定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二者体现出一致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其他国家的利率对一国国内利率的影响;二是国际

金融市场上的利率对一国国内利率的影响。

(2)利率的决定理论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的利率决定论、实际利率理论、货币供求论、可贷资金理论和IS-LM利率理论。

①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认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马克思认为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利润本身就成为利息的最高界限,否则归职能资本家的部分就会等于零,这样平均利润率构成了利率的最高界限。至于利息率的最低界限,从理论上说是难以确定的,它取决于职能资本家与借贷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但不管怎样一般不会等于零,否则借贷资本家就不会把资本贷出。因此,利率的变化范围一般总是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

②实际利率理论

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前,西方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利率决定理论被称作实际利率论,该理论强调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故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点。图4-1说明了这种关系。

图4-1 实际利率论

图中,I为投资曲线,I线向下倾斜表示投资与利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S线为储蓄曲线,S线向上倾斜表示储蓄与利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I、S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利率r0为均衡利率。若当投资不变而边际储蓄倾向提高使S线右移至S'时,均衡点决定的利率就会从r0下降至r1;当储蓄不变而边际投资倾向提高使I线右移至I'时,均衡点决定的利率就会从r0上升至r2。

③货币供求论

凯恩斯把利息定义为是对人们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他认为利率取决于货币的供求,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货币需求则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当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增强时,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会增加,当货币供应不变时利率就会上升;反之,当货币需求减少而货币供应不变时,利率就会下降。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共同决定的。该理论如图4-2所示。

图4-2 货币供求论

图中的货币供应曲线M因由货币当局决定,故为一条直线;L是由流动性偏好决定的货币需求曲线,两线的相交点决定利率。但L越向右越与横轴平行,表明当M线与L线相交于平行部分时,由于货币需求无限大,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应,货币都会被储存起来,不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这就是凯恩斯利率理论中著名的“流动性陷阱”说。

④可贷资金理论

该理论由英国的罗伯逊和瑞典的俄林倡导。按照可贷资金理论,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的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用公式表示,有:

DL=I+ΔMD

SL=S+ΔMS

式中,DL为借贷资金的需求;SL为借贷资金的供给;ΔMD为该时期内货币需求的改变量;ΔMS为该时期内货币供应的改变量。显然,作为借贷资金供给一项内容的货币供给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作为借贷资金需求一项内容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则呈负相关关系。就总体来说,均衡条件为:

I+ΔMD=S+ΔMS

这样,利率的决定便建立在可贷资金供求均衡的基础之上。如果投资与储蓄这一对实际因素的力量对比不变,按照这一理论,则货币供需力量对比的变化即足以改变利率,因此,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是货币现象,如图4-3所示。图中的M0是尚未增加ΔMS的货币供给量,M1是增加了ΔMS之后的货币供给量。

图4-3 可贷资金理论

⑤IS-LM利率理论

IS-LM模型是由希克斯首创,由汉森补充和发展而成,它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全面均衡来阐述了利率的决定机制。只有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同时满足储蓄等于投资、货币供应量等于货币需求时,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才能确定。如图4-4所示。

图4-4 IS-LM利率理论

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E所决定的收入和利率就是使整个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的唯一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E点以外的其他任何收入利率组合都是不稳定的,都会通过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调整达到均衡。

2.管制利率的弊端主要有哪些?我国目前正在对利率实行市场化改革,你是否了解这一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步骤?你对推进这一改革的必要性是如何理解的? 答:(1)利率管制有下述几个弊端:

①导致利息负担与收益的扭曲。政府对利率管制的显著特征是将管制利率控制在市场利率以下。由于存款者所获得的利息收入与借款者所支付的利息成本相对偏低,造成利息负担与收益的不均。

②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本产出比率。根据经济学原理,市场利率与边际生产率相等,低于均衡边际生产率的企业会因其支付不起利息负担而退出借贷市场。换言之,由资本使用人之间自由竞争所决定的利率自动地将资本限制于那些报酬高的用途上,而将报酬低的投资予以淘汰。利率的这种功能对于资金供给是经济发展瓶颈的国家尤为重要。为了将资本分配于每一单位投资净报酬率最高的用途上,应让利率执行其自然的功能,使资本分配到最具生产力的各种相互竞争的用途上。

但如果政府武断地规定一个低的利率并任意对资本加以分配,完全限制竞争性利率的选择机能,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使一些资本分配到生产率较低的投资项目上,使每一单位投资的净生产率降低,更加重了资本供给缺乏的严重性。

③降低金融部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若金融当局对金融部门的存贷款利率进行管制,必然影响资金供给来源。因为存款利率太低,效率低下而又有资金盈余的单位将会进行自我融资而不存入金融机构,结果会导致金融部门萎缩而阻

碍金融发展,进而影响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速度。

④黑市盛行。由于利率管制的存在,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低于均衡利率水平,资金需求量超过资金的供给量,促使银行根据各种非利率因素进行主观的信贷分配,这种主观的信贷配给方法不但会降低资源使用的效率,而且必然使一些企业得不到低利率银行贷款,只能求助于黑色借贷市场,以满足其资金需求。这也是在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存在黑色借贷市场的主要原因。官定利率水平离均衡利率水平越远,资金黑市就越猖狂。

⑤导致整体经济的不稳定。上述的利率管制的弊端必然影响一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2)利率实行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步骤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确定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最先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

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年,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

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从1998年3月21日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1)将原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账户。(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准备金存款账户超额部分的总量及分布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

1998年9月,放开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的发行利率。

1999年9月,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

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 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1999年,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将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可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

200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要用三年时间,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的步骤渐进地实现利率市场化。尔后,在中国人民银行的《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正式公布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2000年9月21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2001年,放开了全国社保基金协议存款利率。

2002年,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2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2003年5月,央行再一次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路线图”:从货币市场起步,二级市场先于一级市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其中贷款利率先扩大浮动幅度,后全面放开,存款利率先放开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后放开小额和活期存款利率。

2003年8月,人民银行在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时,允许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贷款基准利率2倍。

2003年9月21日,人民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1个百分点,即由6%调高至7%。

2003年12月,央行宣布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

2004年1月1日起,将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下限保持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不变。同时明确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

2004年3月25日,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

2004年10月28日,中央银行在调整法定存贷款利率时,就放开了贷款利率的上限和存款利率的下限,但仍对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其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为基准利率的2.3倍。

2005年1月31日,央行发布中国利率市场化报告。央行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步设想是:统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政策;修改相关法规;完善金融机构存、贷款定价机制、提高定价水平;丰富金融产品,推动金融市场向纵深化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005年3月17日,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商业银行法人可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确定利率水平和内部定价规则。同时,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62%下调到0.9%,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1.89%不变。

200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5月16日,债券远期交易正式登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2005年7月21日,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以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注入了新的内容。

200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的有关事项。2月9日,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完成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人民币利率衍生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正式登场。

2006年9月6日,央行决定建立报价制的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 2007年1月4日,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上海银行业间同业拆放利率)开始正式投入运行。Shibor 是央行打造中国式“联邦基金利率”、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大突破。

2007年前11个月利率互换交易本金额超过2000亿元;2007年债券远期交易券面总额超过2500亿元,是2006年的近4倍;2007年11月1日,人民币远期利率协议正式推出;《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正式发布,并已有多家不同类型机构签署。

由此看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从货币市场起步,目前,货币市场利率品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都已实现了市场化。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存、贷款业务仍会是我国商业银行负债和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实现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实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的关键。2004年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快速推进的一年,年内不仅适时升息,而且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空间,并放开了贷款利率的上限和存款利率的下限。由此,我国在存贷款利率管理方面已经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3)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①从国际实践的角度来看。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1986年3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年10月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通过国际视角利率市场化的实践、经验与教训的比较,已经证明利率市场化在实现内外均衡、保证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体制要转变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来,就必须扬长避短,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经验。

②从加入WTO的角度看。一方面,在2006年底取消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服务限制,并可以经营银行零售业务,银行业的所有业务将彻底放开,中国的银行将最先面临外资银行的空前挑战。另一方面,我国银行业的高比例的不良资产、盈利能力差等,再加上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的利率管制政策和欠发达的金融市场,这些都不利于商业银行吸收大额存款和到资本市场去融资,从而提高了资金成本,降低了资本边际效应,丧失了资本来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面对内忧外患,中国银行业在加入WTO后与外资银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展开新一轮较量又谈何容易。不在改革中“创新”就在竞争中“淘汰”,为适应这一开放形势,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走向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③从外汇管理的角度看。从理论上说,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不仅境内和境外的外币利率不应当存在稳定的利率差,而且人民币利率和境内外币利率和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之间也难以形成稳定的利率差。首先,如果境内外币利率低于境外利率,必然推动境内外币资金的外流。其次,人民币利率和境内外外币利率的差额,也会诱导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资金转换和境内外的资金流动,特别是境内外币利率与人民币利率的差异,必然诱使居民在毋需承担资本外逃的成本和风险的条件下设法将本币转换成外币。这样,本币利率与境内外币利率之间的稳定的利率差就难以存在。因此,有效的外汇管理是保持人民币利率、境内外币利率和国际市场利率之间较大的、比较稳定的利率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外汇管制需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国际经验表明,目前还不存在一种在长期内持续有效的外汇管制政策措施。因此,通过外汇管制维持本外币之间的稳定的利率差只能视为在特定经济发展阶级的特定政策的产物。随着中国加入WTO,境内外资金流动的规模更大,流动方式更为复杂,继续依靠简单的外汇管制措施可能难以继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这个阶段,不失时机地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缩小

本外币利率差额的同时,也会减轻实施外汇管制的政策压力,使得积极稳妥地放开更多的本外币沟通的渠道成为可能。

1.从理论上说,利率的水平是怎样决定的?主要有哪些论点?

答:(1)从理论上说,利率水平的决定取决于以下因素:

①平均利润率

利润是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可分割的总额,当资本量一定时,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决定着利润总量,平均利润率越高,则利润总量越大。而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利息率要受到平均利润率的约束。

②借贷成本

它主要包括两类成本:一是借入资金的成本,二是业务费用。银行再贷款时必然会通过收益来补偿其耗费的成本,并获得利差,所以它在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时,就必然要求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和业务费用之和,否则银行就无利可图甚至出现亏损。

③通货膨胀预期

在金融市场上,由于本息均由名义量表示,借贷双方在决定接受某一水平的名义利率时,都考虑到对未来物价预期变动的补偿,以防止自己因货币实际价值变动而发生亏损。所以,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时,利率水平有很强的上升趋势;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下降时,利率水平也趋于下降。

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改变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可贷资金的数量。当中央银行想要刺激经济时,会增加货币投入量,这时可贷资金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利率下降。当中央银行想要限制经济过度膨胀时,会减少货币供给,使可贷资金的供给减少,利率上升。

⑤商业周期

利率的波动表现出很强的周期性,在商业周期的扩张期上升,而在经济衰退期下降。

⑥借款期限和风险

由于期限不同,流动性风险、通胀风险和信用风险也不同,所以利息率随借贷期限的长短不同而不同,通常利息率随借贷期限增长而提高。

⑦借贷资金供求状况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从总体上说,平均利润率等因素对利息率起决定和约束作用,但市场利率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资金供求状况决定的。市场上借贷资金供不应求时,利率就会上升,供过于求时,利率则要下降。

⑧政府预算赤字

如果其他因素不变,政府预算赤字与利率水平将会同方向运动,即政府预算赤字增加,利率将会上升;政府预算赤字减少,利率则会下降。

⑨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状况

在产品市场上,当净出口增加时,会促进利率上升;当净出口减少时,会促进利率下降。国际资本流动状况对利率的影响与国际贸易状况的变动在货币市场上对利率变动的影响相类似。当外国资本流入本国时,将引起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导致利率下降;当外国资本流出本国时,将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导致利率上升。

⑩国际利率水平

由于国际间资本流动日益快捷普遍,国际市场趋向一体化,国际利率水平及其趋势对一国国内的利率水平的确定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二者体现出一致的趋势。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其他国家的利率对一国国内利率的影响;二是国际

金融市场上的利率对一国国内利率的影响。

(2)利率的决定理论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的利率决定论、实际利率理论、货币供求论、可贷资金理论和IS-LM利率理论。

①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认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马克思认为利息只是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利润本身就成为利息的最高界限,否则归职能资本家的部分就会等于零,这样平均利润率构成了利率的最高界限。至于利息率的最低界限,从理论上说是难以确定的,它取决于职能资本家与借贷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但不管怎样一般不会等于零,否则借贷资本家就不会把资本贷出。因此,利率的变化范围一般总是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

②实际利率理论

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前,西方经济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利率决定理论被称作实际利率论,该理论强调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故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点。图4-1说明了这种关系。

图4-1 实际利率论

图中,I为投资曲线,I线向下倾斜表示投资与利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S线为储蓄曲线,S线向上倾斜表示储蓄与利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I、S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利率r0为均衡利率。若当投资不变而边际储蓄倾向提高使S线右移至S'时,均衡点决定的利率就会从r0下降至r1;当储蓄不变而边际投资倾向提高使I线右移至I'时,均衡点决定的利率就会从r0上升至r2。

③货币供求论

凯恩斯把利息定义为是对人们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他认为利率取决于货币的供求,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货币需求则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当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增强时,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会增加,当货币供应不变时利率就会上升;反之,当货币需求减少而货币供应不变时,利率就会下降。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共同决定的。该理论如图4-2所示。

图4-2 货币供求论

图中的货币供应曲线M因由货币当局决定,故为一条直线;L是由流动性偏好决定的货币需求曲线,两线的相交点决定利率。但L越向右越与横轴平行,表明当M线与L线相交于平行部分时,由于货币需求无限大,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应,货币都会被储存起来,不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这就是凯恩斯利率理论中著名的“流动性陷阱”说。

④可贷资金理论

该理论由英国的罗伯逊和瑞典的俄林倡导。按照可贷资金理论,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的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用公式表示,有:

DL=I+ΔMD

SL=S+ΔMS

式中,DL为借贷资金的需求;SL为借贷资金的供给;ΔMD为该时期内货币需求的改变量;ΔMS为该时期内货币供应的改变量。显然,作为借贷资金供给一项内容的货币供给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作为借贷资金需求一项内容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则呈负相关关系。就总体来说,均衡条件为:

I+ΔMD=S+ΔMS

这样,利率的决定便建立在可贷资金供求均衡的基础之上。如果投资与储蓄这一对实际因素的力量对比不变,按照这一理论,则货币供需力量对比的变化即足以改变利率,因此,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是货币现象,如图4-3所示。图中的M0是尚未增加ΔMS的货币供给量,M1是增加了ΔMS之后的货币供给量。

图4-3 可贷资金理论

⑤IS-LM利率理论

IS-LM模型是由希克斯首创,由汉森补充和发展而成,它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全面均衡来阐述了利率的决定机制。只有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同时满足储蓄等于投资、货币供应量等于货币需求时,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才能确定。如图4-4所示。

图4-4 IS-LM利率理论

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E所决定的收入和利率就是使整个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的唯一的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E点以外的其他任何收入利率组合都是不稳定的,都会通过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调整达到均衡。

2.管制利率的弊端主要有哪些?我国目前正在对利率实行市场化改革,你是否了解这一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步骤?你对推进这一改革的必要性是如何理解的? 答:(1)利率管制有下述几个弊端:

①导致利息负担与收益的扭曲。政府对利率管制的显著特征是将管制利率控制在市场利率以下。由于存款者所获得的利息收入与借款者所支付的利息成本相对偏低,造成利息负担与收益的不均。

②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本产出比率。根据经济学原理,市场利率与边际生产率相等,低于均衡边际生产率的企业会因其支付不起利息负担而退出借贷市场。换言之,由资本使用人之间自由竞争所决定的利率自动地将资本限制于那些报酬高的用途上,而将报酬低的投资予以淘汰。利率的这种功能对于资金供给是经济发展瓶颈的国家尤为重要。为了将资本分配于每一单位投资净报酬率最高的用途上,应让利率执行其自然的功能,使资本分配到最具生产力的各种相互竞争的用途上。

但如果政府武断地规定一个低的利率并任意对资本加以分配,完全限制竞争性利率的选择机能,将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使一些资本分配到生产率较低的投资项目上,使每一单位投资的净生产率降低,更加重了资本供给缺乏的严重性。

③降低金融部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若金融当局对金融部门的存贷款利率进行管制,必然影响资金供给来源。因为存款利率太低,效率低下而又有资金盈余的单位将会进行自我融资而不存入金融机构,结果会导致金融部门萎缩而阻

碍金融发展,进而影响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速度。

④黑市盛行。由于利率管制的存在,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低于均衡利率水平,资金需求量超过资金的供给量,促使银行根据各种非利率因素进行主观的信贷分配,这种主观的信贷配给方法不但会降低资源使用的效率,而且必然使一些企业得不到低利率银行贷款,只能求助于黑色借贷市场,以满足其资金需求。这也是在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存在黑色借贷市场的主要原因。官定利率水平离均衡利率水平越远,资金黑市就越猖狂。

⑤导致整体经济的不稳定。上述的利率管制的弊端必然影响一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2)利率实行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步骤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确定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最先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

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年,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

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从1998年3月21日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1)将原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账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账户。(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准备金存款账户超额部分的总量及分布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

1998年9月,放开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的发行利率。

1999年9月,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

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 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1999年,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将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可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

2000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要用三年时间,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的步骤渐进地实现利率市场化。尔后,在中国人民银行的《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正式公布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2000年9月21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2001年,放开了全国社保基金协议存款利率。

2002年,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2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2003年5月,央行再一次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路线图”:从货币市场起步,二级市场先于一级市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其中贷款利率先扩大浮动幅度,后全面放开,存款利率先放开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后放开小额和活期存款利率。

2003年8月,人民银行在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时,允许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贷款基准利率2倍。

2003年9月21日,人民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1个百分点,即由6%调高至7%。

2003年12月,央行宣布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

2004年1月1日起,将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下限保持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不变。同时明确了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

2004年3月25日,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

2004年10月28日,中央银行在调整法定存贷款利率时,就放开了贷款利率的上限和存款利率的下限,但仍对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其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为基准利率的2.3倍。

2005年1月31日,央行发布中国利率市场化报告。央行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步设想是:统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政策;修改相关法规;完善金融机构存、贷款定价机制、提高定价水平;丰富金融产品,推动金融市场向纵深化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005年3月17日,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商业银行法人可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确定利率水平和内部定价规则。同时,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62%下调到0.9%,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1.89%不变。

200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5月16日,债券远期交易正式登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2005年7月21日,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以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注入了新的内容。

2006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的有关事项。2月9日,国家开发银行与中国光大银行完成首笔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人民币利率衍生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正式登场。

2006年9月6日,央行决定建立报价制的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 2007年1月4日,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上海银行业间同业拆放利率)开始正式投入运行。Shibor 是央行打造中国式“联邦基金利率”、培育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大突破。

2007年前11个月利率互换交易本金额超过2000亿元;2007年债券远期交易券面总额超过2500亿元,是2006年的近4倍;2007年11月1日,人民币远期利率协议正式推出;《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正式发布,并已有多家不同类型机构签署。

由此看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从货币市场起步,目前,货币市场利率品种,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都已实现了市场化。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存、贷款业务仍会是我国商业银行负债和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实现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是实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的关键。2004年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快速推进的一年,年内不仅适时升息,而且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空间,并放开了贷款利率的上限和存款利率的下限。由此,我国在存贷款利率管理方面已经顺利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

(3)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①从国际实践的角度来看。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市场化已成趋势,美国于1986年3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日本于1994年10月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利率市场化。通过国际视角利率市场化的实践、经验与教训的比较,已经证明利率市场化在实现内外均衡、保证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已被世界各国所采用。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体制要转变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来,就必须扬长避短,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经验。

②从加入WTO的角度看。一方面,在2006年底取消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服务限制,并可以经营银行零售业务,银行业的所有业务将彻底放开,中国的银行将最先面临外资银行的空前挑战。另一方面,我国银行业的高比例的不良资产、盈利能力差等,再加上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的利率管制政策和欠发达的金融市场,这些都不利于商业银行吸收大额存款和到资本市场去融资,从而提高了资金成本,降低了资本边际效应,丧失了资本来源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面对内忧外患,中国银行业在加入WTO后与外资银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展开新一轮较量又谈何容易。不在改革中“创新”就在竞争中“淘汰”,为适应这一开放形势,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走向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③从外汇管理的角度看。从理论上说,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不仅境内和境外的外币利率不应当存在稳定的利率差,而且人民币利率和境内外币利率和国际金融市场利率之间也难以形成稳定的利率差。首先,如果境内外币利率低于境外利率,必然推动境内外币资金的外流。其次,人民币利率和境内外外币利率的差额,也会诱导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资金转换和境内外的资金流动,特别是境内外币利率与人民币利率的差异,必然诱使居民在毋需承担资本外逃的成本和风险的条件下设法将本币转换成外币。这样,本币利率与境内外币利率之间的稳定的利率差就难以存在。因此,有效的外汇管理是保持人民币利率、境内外币利率和国际市场利率之间较大的、比较稳定的利率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外汇管制需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国际经验表明,目前还不存在一种在长期内持续有效的外汇管制政策措施。因此,通过外汇管制维持本外币之间的稳定的利率差只能视为在特定经济发展阶级的特定政策的产物。随着中国加入WTO,境内外资金流动的规模更大,流动方式更为复杂,继续依靠简单的外汇管制措施可能难以继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这个阶段,不失时机地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缩小

本外币利率差额的同时,也会减轻实施外汇管制的政策压力,使得积极稳妥地放开更多的本外币沟通的渠道成为可能。


    相关文章

    第三章利率风险管理(练习题)

    第二章利率风险管理 练习 1. 什么是再定价缺口?在使用这种模型评估利率风险时,利率敏感性意味着什么?请解释. 2. 在再定价模型中,什么是期限等级?为什么资产.负债再定价期限等级的时间长度的选择如此重要? 3. 计算以下几种组合的再定价缺 ...

    注会财务管理第六章习题

    第六章 债券.股票价值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假设资本市场有效,在股利稳定增长的情况下,股票的资本利得收益率等于该股票的 ( ). A. 股利收益率 B. 股利增长率 C. 期望收益率 D. 风险收益率 2.某公司发行面值为1000元的5 ...

    持有至到期投资课件习题答案

    金融资产课件-持有至到期投资部分习题答案 1.A公司于2007年1月2日从证券市场上购入B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发行的债券,该债券3年期.票面年利率为4%,到期日为2010年1月1日,到期日一次归还本金和利息.A公司购入债券的面值为100 ...

    非流动负债习题

    非流动负债习题及参考 一.单选题 1.题目:甲公司于2003年10月1日发行5年期面值总额为100万元的债券,债券票面年利率为1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按面值发行(发行手续费略).2004年6月30日该公司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为( )元. ( ...

    第三章的复习题答案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信用 信用关系 信用的基本形式 利率的决定因素理论 实际利率 二.问答题 1.怎样认识利息的来源与本质? 2.简述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3.简述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4.试述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5. ...

    财务成本管理(习题)

    目录 财务成本管理(测试一) ....................................................................................................... 1 ...

    [宏观经济学]习题三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B ) A. 出口到外国的一批货物: 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济人为一笔旧房 ...

    财务管理 第二章练习题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两种证券形成的投资组合的预算值和标准差的计算. 对于两种证券形成的投资组合. 投资组合的预算值rp= 投资组合的标准差= ==21.1% 2.答案:A 解析:本题的主要 ...

    财务管理(专)复习题

    <财务管理(专科)>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已获利息倍数 答:已获利息倍数,指上市公司息税前利润相对于所需支付债务利息的倍数,可用来分析公司在一定盈利水平下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2.融资租赁 答:融资租赁又称设备租赁或现代租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