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四逆汤临床新用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

  功能回阳救逆,通达内外。

  方药组成甘草(炙)2两,附子大者1枚(生用,去皮,破2片),干姜3两(强人4两)。

  服法与禁忌上3味,以水3 L,煮取1.2 L,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茎,腹中痛者,加芍药2两,呕者加生姜2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1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2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经方方论

  

  通脉四逆汤即四逆汤倍干姜重用附子而成。义在温阳驱寒之力增强,用治手足厥逆,脉微欲绝之阴盛格阳证。

  方后注①面色赤者,乃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阳浮于上,非阳明面赤,加葱白者,通达上下阳气,以求其平。②腹中痛者,乃阴寒拘急挛缩所致,故加芍药缓急止痛。③干呕,是里寒犯胃,胃失和降所致,加生姜者,温胃止呕。④咽痛者,虚火上浮灼咽,配桔梗利咽解毒。⑤利止脉不出者,下利止,津复应脉出,今脉不出者,显然是气阴不足,血脉不充,故加人参益气复脉,以求脉出。

  最后提到“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意思是指上述诸证尽管表现不同,但与方证机制相一致,便可以服用。告诫后人临证化裁时,必以当时病机为宗旨,方可收到预期效果。

  

  经方新用

  

  ●通脉四逆汤加人参18g(单煎对入),治疗寒厥脉微之休克。

  ●通脉四逆汤加生姜8g,少佐黄连8g,吴萸6g,治疗膈热胃寒,呕吐脘痛。

  ●通脉四逆汤加人参12g,山萸肉30g,五味子10g,治疗暴喘汗出,肺气将绝(呼吸衰竭)。

  

  医案举例

  

  例1患者,男,46岁。秋季突发上吐下泻,腹中急痛,当时按胃肠炎治,未被控制,时过2天,目陷睛迷,皮肤皱褶,皮纹干瘪,呈现脱水状,口干齿燥,唇裂少津,手足欠温,脉沉微无力。

  辨证:阳衰阴脱,升降相错。

  治法:回阳复脉,升清降浊。

  方药:通脉四逆汤加味。

  组成:人参15g(单煎对入),甘草(炙)20g,附子15g,干姜20g,麦冬30g,生姜30g,白芍30g,当归20g,五味子10g,木瓜18g,扁豆30g。每日 1.5剂,分早午晚3次温服。

  复诊:服药2天,手足已温,脉转迟缓,吐泻止,伤津液脱之象略有恢复,病势较前稳定,上方继服3剂。

  再诊:厥回脉复,气短神倦,口干思饮,舌质嫩红少苔,脉虚缓无力。更方以益胃生津为重点,滋养气阴。

  处方:太子参18g,沙参30g,麦冬30g,石斛20g,山药15g,扁豆30g,乌梅10g,炙甘草12g,陈皮10g。药服6剂,诸症消失。谷肉果菜还需尽养一段,彻底康复。

  例2患者,女,56岁。夜间突发暴喘,汗出润发,端坐呼吸,面色苍白,呼吸气冷,精神恍惚,手足欠温,脉微,小便遗溺,病势重,当即静脉推注毒毛旋花素K无效,在紧急情况下,急煎中药频饮。

  处方:人参18g,麦冬30g,五味子10g,山萸肉30g,熟地18g,制附子10g,炙甘草15g。1剂汗出,2剂喘平,3剂脉出,转危为安。

  按语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药物组成相同,剂量有别,二方同治阴盛阳衰的四肢厥逆证。不过,四逆所治单一阳衰,而通脉四逆汤所治阴寒极盛,格阳于外,或逼阳于上,残阳游离,无所依附。故方中增干姜、附子之量,驱除阴寒,回复阳气,必要者,加葱茎通达阳气,以求阴阳和谐,这是二方在运用上的区别点。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

  功能回阳救逆,通达内外。

  方药组成甘草(炙)2两,附子大者1枚(生用,去皮,破2片),干姜3两(强人4两)。

  服法与禁忌上3味,以水3 L,煮取1.2 L,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茎,腹中痛者,加芍药2两,呕者加生姜2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1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2两,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经方方论

  

  通脉四逆汤即四逆汤倍干姜重用附子而成。义在温阳驱寒之力增强,用治手足厥逆,脉微欲绝之阴盛格阳证。

  方后注①面色赤者,乃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阳浮于上,非阳明面赤,加葱白者,通达上下阳气,以求其平。②腹中痛者,乃阴寒拘急挛缩所致,故加芍药缓急止痛。③干呕,是里寒犯胃,胃失和降所致,加生姜者,温胃止呕。④咽痛者,虚火上浮灼咽,配桔梗利咽解毒。⑤利止脉不出者,下利止,津复应脉出,今脉不出者,显然是气阴不足,血脉不充,故加人参益气复脉,以求脉出。

  最后提到“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意思是指上述诸证尽管表现不同,但与方证机制相一致,便可以服用。告诫后人临证化裁时,必以当时病机为宗旨,方可收到预期效果。

  

  经方新用

  

  ●通脉四逆汤加人参18g(单煎对入),治疗寒厥脉微之休克。

  ●通脉四逆汤加生姜8g,少佐黄连8g,吴萸6g,治疗膈热胃寒,呕吐脘痛。

  ●通脉四逆汤加人参12g,山萸肉30g,五味子10g,治疗暴喘汗出,肺气将绝(呼吸衰竭)。

  

  医案举例

  

  例1患者,男,46岁。秋季突发上吐下泻,腹中急痛,当时按胃肠炎治,未被控制,时过2天,目陷睛迷,皮肤皱褶,皮纹干瘪,呈现脱水状,口干齿燥,唇裂少津,手足欠温,脉沉微无力。

  辨证:阳衰阴脱,升降相错。

  治法:回阳复脉,升清降浊。

  方药:通脉四逆汤加味。

  组成:人参15g(单煎对入),甘草(炙)20g,附子15g,干姜20g,麦冬30g,生姜30g,白芍30g,当归20g,五味子10g,木瓜18g,扁豆30g。每日 1.5剂,分早午晚3次温服。

  复诊:服药2天,手足已温,脉转迟缓,吐泻止,伤津液脱之象略有恢复,病势较前稳定,上方继服3剂。

  再诊:厥回脉复,气短神倦,口干思饮,舌质嫩红少苔,脉虚缓无力。更方以益胃生津为重点,滋养气阴。

  处方:太子参18g,沙参30g,麦冬30g,石斛20g,山药15g,扁豆30g,乌梅10g,炙甘草12g,陈皮10g。药服6剂,诸症消失。谷肉果菜还需尽养一段,彻底康复。

  例2患者,女,56岁。夜间突发暴喘,汗出润发,端坐呼吸,面色苍白,呼吸气冷,精神恍惚,手足欠温,脉微,小便遗溺,病势重,当即静脉推注毒毛旋花素K无效,在紧急情况下,急煎中药频饮。

  处方:人参18g,麦冬30g,五味子10g,山萸肉30g,熟地18g,制附子10g,炙甘草15g。1剂汗出,2剂喘平,3剂脉出,转危为安。

  按语四逆汤与通脉四逆汤药物组成相同,剂量有别,二方同治阴盛阳衰的四肢厥逆证。不过,四逆所治单一阳衰,而通脉四逆汤所治阴寒极盛,格阳于外,或逼阳于上,残阳游离,无所依附。故方中增干姜、附子之量,驱除阴寒,回复阳气,必要者,加葱茎通达阳气,以求阴阳和谐,这是二方在运用上的区别点。


    相关文章

    四逆汤的药理研究进展

    中国药事2002年第16卷第6期#373# #综 述# 四逆汤的药理研究进展 徐丽萍 郑晓敏 王敬萍1 (山西职工医学院 太原 030012; 1 山西省心血管研究所) 中图分类号:R289,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 ...

    四逆汤现代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323-01 [摘要]四逆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为急救之方药,为回阳救逆之代表方,由附子.炙甘草.干姜组成.自仲景创该方以来的近两千年 ...

    从_火神派_观点探讨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

    2008年12月第31卷第4期Dec 12008, Vol 131, No 14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 M ・17・ 从"火神派"观点探讨肾阳虚证的临 ...

    胸痹辨证分型及临床用药浅识

    胸痹辨证分型及临床用药浅识 李京玉 (延边大学中医学院,吉林延边 133000) 关键词:胸痹:辫证分型:用药体会 中图分类号:R2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813(2007)04-040-01 胸痹是指以心胸憋闷. ...

    当归四逆汤配方,功效与作用

    当归四逆汤 出自<伤寒论> [配方组成] 当归三两(12g) 桂枝三两,去皮(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3g) 甘草二两,炙(6g) 通草二两(6g) 大枣二十五枚,擘(8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 ...

    郝万山讲[伤寒论]病案精点录

    学经典记病案<伤寒论>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 一.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①夜间荨麻疹.瘙痒.脉浮:②急性肾小球肾炎, 头面浮肿.脉浮:③急性黄疸性肝炎,面黄如橘皮色.瘙痒.脉浮."不一 定感冒表证才有脉浮". ...

    方剂学重点

    选择题和论述题 总论 现存的第一本方书<五十二病方> 方书之祖 <伤寒论> 第一部由政府编撰的成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开创方论之先河 程钟龄<医学心悟>的 ...

    浅谈中药附子的用量

    浅谈中药附子的用量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高攀 摘要:附子炮制始见于汉代,从汉代至唐代几百年间,附子都采用直接干热法解毒,如炮.烧.煨.炒.焙.烘等:宋代发展到用液体辅料及药汁煮或蒸制:清代开始采用胆巴水浸制.煮.漂.蒸等方法. ...

    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温阳救逆 以四逆汤为代表方剂.在太阳病上篇,伤寒"重发汗,复加烧针"致阳气内虚者,应用四逆汤以救逆.在太阳病中篇更是直接指出了附子 "救里" 的作用,身体疼痛的症状在太阳病多见,但亦有因少阴里虚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