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和中国女排精神

长征精神和中国女排精神

习近平考察宁夏首站到固原,冒雨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新华社图片

7月18日,习近平到宁夏考察,首站直奔红军长征会师地将台堡,向纪念碑敬献花篮。近年来习近平多次前往长征沿线革命老区,或纪念先烈或为慰问群众,他有哪些“长征情结”呢?看看“嗷夜哥”的梳理。

三次到宁夏,两次显示“长征情结”

7月18日,习近平到宁夏考察。他从北京直飞固原,驱车70多公里到将台堡,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此结束。

习近平在参观时说,长征永远在路上,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公开报道显示,这已经习近平第三次到宁夏考察调研,其中两次都显示出他的“长征情结”。

1997年4月,习近平来到宁夏,当时他是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除了了解当地扶贫攻坚基本情况,还曾赶路40公里,前往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参观。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为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1986年在山顶修建了长征纪念亭。

习近平另一次到宁夏是在2008年4月,当时他身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也到过固原市,还在一户回族农民家里品尝过盖碗茶。

长征主线路省份全都做过考察

仅宁夏的长征纪念地,习近平就去过两次,可见其“长征情节”之重。“嗷夜哥”梳理发现,红军长征主要经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陕西等12个省份,习近平自2008年以来全都做过考察。其中,十八大以来去过11个(广西十八大之前去过),多次提到长征或者红色传统。

比如在2015年6月习近平到贵州考察,一下飞机就直奔红军山烈士陵园。他还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参观,看完四渡赤水演示,赞叹“毛主席用兵如神”。而在今年1月,习近平赴重庆考察,前往第13集团军军史馆视察,对于这支从鄂豫皖苏区走出来的老部队,他叮嘱要确保官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此外,在2008年10月,习近平曾在江西调研考察,专程到长征出发地瑞金瞻仰了第一次、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等革命旧址。

长征路线之外的根据地习近平也去过不少,比如和瑞金同在一个省份的井冈山,他去了3次。又比如湖南韶山,他在2011年3月曾向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瞻仰毛泽东故居。在韶山住了一晚后,还前往刘少奇、彭德怀铜像敬献花篮,并参观两人故居。

备受关注的还有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专程到福建古田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是党和军队历史上的里程碑。习近平特别重申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

当然,习近平还牵挂革命老区的发展。习近平多次在参观革命纪念地后问老区人民冷暖。比如2015年2月在延安,他特意提出要找当年陕甘宁革命老区所属范围的市县领导人一起开会。当时会议由他主持,他和来自陕西、甘肃、宁夏的24位市县委书记一起,共商老区脱贫大计。

革命年代远去,红色基因不会过时

“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年代已经远去,为何总书记还如此关注长征?“嗷夜哥”觉得不难理解:

一是无论国家处在怎样的改革阶段,长征精神永不过时。如今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新常态之下要敢于涉险滩,还要啃硬骨头,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正是当下所

需。

二是强军之路需要红色基因。事实证明,党的领导是长征胜利的政治保证。而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听从党的指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也提到,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7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调研考察。7月18日上午,习近平在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新华社银川7月20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力前进,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夏日的塞上江南,古风新貌,生机盎然。7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自治区政府代主席咸辉陪同下,来到固原、银川等地,深入农村、企业、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就落实“十三五”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调研考察。

18日上午,习近平从固原市六盘山机场一下飞机,就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西吉县将台堡,瞻仰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参观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纪念馆。他向纪念碑敬献花篮,向革命先烈三鞠躬。在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面前,习近平不时驻足凝视。他深情地说,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18日下午,习近平在固原市冒雨考察了两个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在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他察看村容村貌,到回族贫困户马科、马克俊家中详细了解脱贫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从住房、设施、牛棚到就业、收入、上学、看病、公共服务,习近平一一察看、关切询问。在同村民代表交谈时,村民代表纷纷述说村里这些年在水、电、路、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发生的显著变化,特别是对贫困户实施人均发展一亩粮、一亩菜、一头牛的帮扶措施,使贫困户收入越来越有保障。习近平指出,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离开村子时,闻讯前来的村民们感谢总书记的关怀,习近平同他们握手,祝乡亲们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在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习近平侧重了解了党员示范带头和能人大户带动、发展冷凉蔬菜种植产业帮助农民脱贫的情况。他看工作展板、看蔬菜瓜果,同种植大户和务工群众交流,向他们询问土地流转的具体操作和无公害种植的基本要诀,同他们一起算投入产出账。习近平肯定他们依靠村党组织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实施“双带”工程、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做法,希望村党支部增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功能,激励和帮助群众更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地克服困难,实现致富梦想。

19日上午,习近平来到银川市金凤区新城清真寺。他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宁夏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杨发明和该寺开学阿訇马生明陪同下进入寺院,了解清真寺日常管理和宗教活动开展情况,同自治区伊斯兰教界代表人士热情握手、亲切交谈,之后又在礼拜殿外同信教群众交流。听了该寺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在信众中宣讲伊斯兰教爱国爱教的精神、积极引领信众参与社会建设、为维护当地和谐稳定发挥积极作用的介绍,习近平称赞他们做得好。他强调,我国宗教无论是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深深嵌入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深深融入我们的社会生活。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我国伊斯兰教要做好解经工作,注重宣讲最新的解经成果,大力培养宗

教人才特别是中青年宗教人才。习近平希望他们坚持和完善好的做法,不断精进宗教造诣,更好深入信众、服务信众、引领信众。

之后,习近平来到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考察。这里是20年前习近平亲自提议福建和宁夏共同建设的生态移民点。20年过去了,这里已经从当年只有8000人的贫困移民村发展成为拥有6万多人的“江南小镇”,从当年的干沙滩变成了今天的金沙滩。他沿途听取镇区规划建设情况介绍,实地察看花卉香菇种植、蔬菜香菇种植等农业科技大棚,了解该村种植、养殖、劳务等产业发展情况。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他详细了解闽宁镇扶贫攻坚、福建省对口帮扶等情况,并视察民生服务大厅、卫生计生服务站,对现场工作人员和办事、就医的群众表示慰问。随后,他来到回族移民群众海国宝家中看望,并同村民代表交谈。1997年从西吉县移民到闽宁镇的谢兴昌激动地告诉总书记,一家人搬到这里近20年,感到天天都在发生新变化,要说共产党的恩情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习近平回应他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就是要让老百姓时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看到这里的移民新村建设得很规整、很漂亮,大家摆脱了过去的贫困日子,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习近平指出,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把移民搬迁脱贫工作做好。要多关心移民搬迁到异地生活的群众,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帮助他们更好融入当地社会。

19日下午,习近平在银川考察了宁浙创业园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宁浙创业园,他观看创业园规划建设视频短片,到“义乌购”运营中心通过大屏幕实时了解义乌商城建设、运营及宁夏商品在浙销售情况,了解宁夏本地电商企业发展和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情况。习近平对宁浙协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加快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进程、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的重大举措,必须长期坚持并加大力度。要鼓励支持更多企业参与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工程。

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习近平察看煤制油项目变换装置区,结合展板和主要产品展示,了解宁东基地规划建设总体情况,同技术研发团队代表交流。习近平指出,在我国西部建设这样一个能源化工基地,特别是建设一个目前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具有战略意义。要再接再厉,精益求精,严把技术关、质量关、安全关、环保关,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正在施工的员工们得知总书记来了,站在作业平台前齐声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频频向他们挥手致意,并对员工们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我向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的所有建设者、劳动者表示敬意。民族复兴事业前途光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我们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不断取得一个个丰硕成果。总书记热情洋溢的话语,感染了现场每个人,掌声经久不息。

察期间,习近平听取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各项工作给予肯定。他希望宁夏在西部大开发中不断闯出新路、创造美好前景。

习近平指出,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实现了稳中有进的良好开局。要有信心和定力,看大势、看趋势,下大气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多做强基础、谋长远的事情,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新发展理念各项要求相互贯通,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要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落实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方面。

习近平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达地区要有新作为,欠发达地区也要有新作为。要处理好供给和需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东西部联动和对口支援等机制来增加科技创新力量,以创新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心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

习近平指出,宁夏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大力加强绿色屏障建设。要强化源头保护,下功夫推进水污染防治,保护重点湖泊湿地生态环境。要加强黄河保护,坚决杜

绝污染黄河行为,让母亲河永远健康。

习近平强调,宁夏信仰伊斯兰教群众比较集中,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非常重要。要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使各民族都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发展促团结,以团结聚人心。要坚决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尊法守法,坚决抵御非法宗教渗透活动,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

习近平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根本靠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靠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群众基础牢固扎实。要增强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推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要全面推进县乡村各级各领域党的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组织体系更加严密、责任体系更加清晰、服务体系更加高效、保障体系更加有力。要多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对广大基层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心,在交任务、压担子的同时教方法、给条件,在有效约束的同时加强正向激励,让他们更有劲头、更有奔头。

仰望英雄坚定信念砥砺精神不辱使命

写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红西路军征战河西80周年

----临泽县退休干部杨学伟

临泽,不仅是塞上江南的富庶之地,更是红西路军血染祁连的红色圣地。1936年冬至1937年春,红西路军在河西经历了近5个月艰苦卓绝的大血战,仅在临泽境内就与敌人顽强拼搏70多天。1936年12月30日,红西路军五军进驻临泽县城—蓼泉,后转战沙河、新华、倪家营,与敌浴血奋战70多天,伤亡极其惨重。在极其艰苦和惨烈的条件下,还着手建立苏维埃政权。红西路军在在临泽激战的历史惨烈悲壮,可歌可泣,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红西路军在临泽播下的是共产党革命的种子,洒下的是红色基因,留下的是中华民族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它蕴含的国家情怀、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是最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这些都是临泽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临泽独特的重要文化符号,是临泽人民的光荣,是激励临泽人民砥砺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今年,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红西路军征战河西80周年为契机,临泽县委县政府提出扎实推进红色旅游年活动,倾力打造西路军魂传承地特色品牌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不仅是对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积极响应,更具有重大现实和深远历史意义。将掀开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谱写历史新篇章的新的一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我们如何把这份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我们当代人不辱的使命。

一、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需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其核心是要有理论支撑,有具体的内涵和概念范畴。红西路军在临泽与马敌浴血奋战的动人事迹,就是最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也是最具说服力的理论支撑。它提供给我们的是精神动力资源,这就是挫折面前顽强不屈,是追求真

理的视死如归,是集体主义的责任担当。这就是我们发展红色旅游最好的文化经典,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虽然没了战火硝烟,但仍然是一个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大有作为的时代,我们要以旅游业为载体,利用红西路军在临泽的战斗遗址、场倌、文物、史料等,大力宣传红西路军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用红色文化吸引人、激励人、鼓舞人。红西路军在临泽浴血奋战的70多天里,虽弹尽粮绝,但为了共产主义信仰浴血奋战的精神不灭。不仅在倪家营缪家屯庄指挥部等处留下了激励战士、鼓舞群众的红色标语,更是留下了临泽县城(蓼泉)、三道柳沟、汪家墩、缪家屯庄红西路军指挥部等战斗遗址和战争遗物,这些都是英雄的丰碑,不仅为我们还原历史,还原现场,还原情境,还原当年红军生活原态提供了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更是缅怀先烈、弘扬西路军精神的珍贵历史资源。红色资源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与旅游深度融合,要成为推动红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坚持把红色文化作为旅游业的灵魂,把旅游作为传播红色基因的载体,推动红色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变,互促互进,互融共赢。

开展红色旅游年活动,一是为深入挖掘红西路军留下的红色资源、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创造了良好的历史契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不忘历史,是为了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借纪念两个80周年的契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深入广泛宣传和弘扬红西路军精神,鼓舞和激励全县人民不忘那段英勇悲壮的历史,以建设幸福美好新临泽的实践,告慰长眠于临泽的英雄。二是为旅游文化产业注入感染人、启迪人的红色篇章。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临泽境内丹霞地质公园已成为国内外瞩目的优质旅游景观,游客更是逐年倍增。如果把红西路军血战祁连的红色资源挖掘开发好,为旅游业注入红色文化,将会给临泽旅游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游客在观赏地质文化美景,一饱眼福,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后,再一路瞻仰红西路军在临泽血战的红色遗迹及梨园口战斗遗址公园,一路观瞻体验,听取讲述介绍把游客带入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让游客穿行在历史中,走向历史深处,让大家明白,那些硝烟中、时光中泯灭的生命,还等待着我们的回望,他们想要的记录和书写,不止是文字,不止是故事,不止是回忆,更是精神和信仰的传承。使游客接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和生死的洗礼,精神境界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体悟先烈为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而浴血奋战长眠于世的悲壮,感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游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增强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的自信。可以说,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果做好了,在一定意义上它对游客的精神启迪与熏染所带来的社会政治效益是非常巨大的。

二、发扬红色传统,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灵魂;永远牢记党的性质宗旨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核心;永远保持使命意识与担当精神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关键。是什么力量让两万多红西路军将士在条件极其艰苦的三九严寒浴血奋战在祁连雪原?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坚强的意志气魄、是正义必胜的坚强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传统是革命先辈对后世的馈赠,发扬红色传统是后来者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弘扬红色传统,就是要深刻体会蕴含其中的历史内涵,领悟其间的意志气魄,激扬精神斗志,激发奋进精神。去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今年又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红西路军血战临泽80周年。这样的历史节点,最能够唤醒那久远的记忆与沉睡的情感,让人们在历史的坐标里仰望那些长眠在临泽大地的英雄将士。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对英雄的缅怀、对烈士的追思,定会激荡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在这个时间节点上,

通过政府的仪式、社会的努力、个人的守护,凝聚成民众的英雄主义情怀,让每个为国捐躯的先烈都被铭记,每一种精忠报国的精神都被仰望。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承载着社会对理想人格的期待,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符号,也是国家的精神象征。在英雄身上浓缩着人们共同的历史记忆,也体现着时代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渴望。中国军事科学院资深专家曲爱国、张从田所著的军事文学著作《长征记》中对什么是长征精神进行了阐述,书中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牺牲一切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精神。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道:长征是军事史上的伟大业绩,红星照耀中国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红军是用先进文化塑造引领的有灵魂、有信仰、有理想的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斯诺在延安看到毛泽东穿打补丁的衣服,周恩来睡土炕,彭德怀穿着用降落伞做的背心,由此断定信仰的力量无穷大,共产党是无法被打败的。正是浩浩荡荡的共产主义精神伟力,铸就了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的英雄史诗。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斯诺用一个记者的笔触写道:你可以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看成一个盛大的巡回宣传演出,这很可能是紅军最有永久价值的贡献。千百万年轻的农民听到了他们传播的马克思主义福音,红军真诚迫切的目标始终是要震撼并唤起他们为“人民当家作主”而斗争,为正义、平等、自由、有尊严的生活而斗争,这种理想,这种信仰,不仅伴随红军走过万水千山,而且如星火燎原,锻造了一个青春作伴的人民共和国。今天我们仰望英雄、崇敬英雄,代表着共同的价值认同,也表达着追求卓越的向上力量。牺牲是一个强大国家的优秀民族不可缺失的血性根脉。崇尚英雄则是一个民族崛起必须拥有的价值取向与自强情怀。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找回英雄记忆、捍卫英雄认同,不仅是为了慎终追远,更是为了我们的社会获得坚固的价值原点,让每一个人都能仰望一种向上的力量。形成为中华崛起,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我们的时代需要重温民族觉醒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一首老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唱这支歌的是刚刚爬雪山、过草地,九死一生后到达西北高原,脱下红军服换上八路军军装的中国共产党的队伍。

美国前作家协会主席索尔兹伯里,几十年后重访长征路,仍然被当年的壮举所震撼。他动情地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留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有十一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预言的未来前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军队和新中国灵魂的真实写照。我们的一切胜利,都可以在信仰和精神这里找到源头,未来中国和中华民族发展和强盛的秘钥,也深藏在这里。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在清朝军队曾经屈辱失败的朝鲜战场上演出了一场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活剧,不仅续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还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在以弱敌强的战争中,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军队,创造过如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那样的辉煌。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再有了。第十五军《抗美援朝战争史》有这样的描

述“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碉堡,堵敌人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一句“普遍现象”,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拿破仑还说,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的。新中国的军队以“迷一样的东方精神”在国门外重新赢回了失落百年的尊严。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民族收复百年精神失地的一场战争,上甘岭战役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缩影。秦基伟说:“上甘岭战役既是敌我双方军力的较量,又是两种世界观、价值观和两种思想体系的较量”。抗美援朝的胜利,让世界对中国重新充满敬畏。素来倔强的日本,正是在朝鲜战争之后,才真正相信中国真正站起来了。

如果说今天的中国是一座高入云霄的大厦,那么支撑这座大厦的第一根柱桩就是以长征、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的中国军人们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打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立新中国的历史,不仅仅是一部现代中国政治革命史,更是中华民族从沉沦中奋起、在浴火中新生的一部惊天动地的心灵史。

今天,我们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西路军征战临泽80周年,最重要的就是发扬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上甘岭精神等红色传统和精神,不辱新的历史使命,谱写出新的篇章,建设幸福美好的新临泽,无愧于那些牺牲在临泽战役中的烈士们,这不仅是红西路军所期望和追求的,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传承红色基因,培养代代传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基因是物质传承的密码,决定着生命的独特性与生命历程。红色基因是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特质与优良传统,决定着党的成长壮大与党所领导的事业的前途命运,共产党的精神风貌是它的鲜活载体和现实表征”。红色基因传承是要有载体的,在眼花燎乱的信息时代,红色基因能不能薪火相传,心香相续,希望就在孩子们身上。历史和现实经验都表明,谁掌握了青少年,谁就掌握了未来。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创造和培养起来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色。红色基因孕育下的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已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科学的真理。在红色基因的作用下,才有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5年8月24日就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工作,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和责任。我们的各级党组织要从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的高度,担当起传承好红色基因的责任。临泽做为红西路军播撒革命火种、洒下红色基因的圣地,这里不仅有红西路军浴血奋战的遗迹和实物,更有丰富的史料和生动感人的故事,做好这项工作是最有条件和最有说服力的,我们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传承红色基因的工作。在梨园口战役中牺牲的将士们在九泉之下也会更希望当代共产党人不要忘记历史,把这份红色基因传承好。我们要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红西路军临泽征战8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为契机,有力的启动和打开传承红色基因的新局面。一是要把传承红色基因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中。把铭记历史,作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作为幸福地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们,决不能忘记感谢那些长眠于异乡的红军将士。青少年的价值观更是决定未来,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

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努力,需要强大的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就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为我们汲取信仰智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价值内涵和动力依据。推动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此育人是关键,必须找准对接点和共鸣点,不断丰富内容,创新载体,让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还可以融入在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之中。红色资源于接力棒如何在下一代中传承,取决于下一代相信什么、信仰什么,取决于他们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要引导青少年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能否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红色基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关系到青少年自身以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正所谓心灵是田地,信念是种子,播种什么就生长什么。青少年的心田是需要政府、社会、家庭来播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播种,就是引领,播下红色基因的种子,播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每个人的精神健康了,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清朗向上。二是要把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当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利用红色资源的过程中激发出来的强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的实践成果。三是要按照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创新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载体,把传承红色基因的工作真正融入生活、落到实践,逐步形成一种红色文化,真正融入一代一代人的血液之中,变为一种文化自觉和人们的共同信仰与价值追求,这样才不至于一阵风、一场雨,成为口号。厚植优势才能激发动能,升华内涵才能集聚力量,要从红色文化中挖掘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涵育正能量、激发新活力的理想化育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深化对其价值理念、内涵精髓的解读和普及宣传。信仰是支撑一人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力量源泉。信仰也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它只有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

只有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

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这既是我们的政治资源又是独特的政治优势。如果不能用好这样的资源,发挥好这种优势,就会变成所谓宝山空回,明珠投暗。一定要让这种红色文化薪火相传,让其精神成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生命底色。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传统扬起来,红色基因旺起来。我们在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鼓点,迎着越来越近的复兴梦想,在“东风吹醒英雄梦、笑对青山万重天”的今天,我们不妨多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中国女排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的历史遗产,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女排精神很好地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遵法、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当代女排精神也可概括为顽强拼搏,永不言弃。

在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以出色的表现,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为祖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为奥运增了辉,为人生添了彩,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特别令人振奋的是,中国女排以荡气回肠的完美逆袭,为祖国赢得一枚弥足珍贵的金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参加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指出的,“中国女排不畏强手、英勇顽强,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时隔12年再夺奥运金牌,充分展现了女排

精神,全国人民都很振奋”。中国女排以高昂的斗志、顽强的作风、精湛的技能和敢于争第

一、敢于挑战和超越自我的行动,诠释和刷新了“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引发了一场触及国人灵魂的精神洗礼,有力地弘扬了中国精神。在国家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尤其需要大力弘扬女排精神,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铸就体坛传奇的精神瑰宝

中国女排,是世界体坛不断创造奇迹的一支劲旅。从20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到如今再度夺取奥运冠军,35年来,中国女排团结奋进、勇于拼搏、永不放弃,不断用行动诠释和丰富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伟大时代精神结合而成的女排精神。多年来,尽管女排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女排精神一直在激励着这支队伍成长成熟,向新的胜利目标奋进。

铸就从弱到强传奇的精神瑰宝。每一个世界冠军都要经历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国女排也不例外。走向冠军的历程锻造了女排精神,而日益成熟的女排精神又引领着女排的成长。20世纪60年代,中国乒乓球运动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排球运动却没有多大起色。在党中央的重视、关怀和指导下,中国女排引入“魔鬼式”训练法,注重严格要求、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开掘出女排精神最初的源头。此后,女排在艰苦训练中不断砥砺精神,增强问鼎世界冠军的实力和勇气,到1981年,中国女排终于夺冠!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创下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也创造了我国大球夺冠的奇迹。

铸就再度崛起传奇的精神瑰宝。世界体坛竞争激烈,没有永远的冠军。从1986年到2003年,中国女排有17年时间与世界冠军无缘。

然而,无论处在波峰还是在波谷,女排精神永在!正如郎平所言:“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这种筚路蓝缕的努力过程,其间有高低起伏,有质疑诘难„„然而,这一切也砥砺着中国女排更加成熟。她们没有被挫折吓倒,在扎扎实实的拼搏奋斗中不断积蓄着取胜的实力。终于,在去年的世界杯和今年的奥运会上,她们用冠军证明了这种努力的价值,也证明了女排精神永在!

铸就绝地反击传奇的精神瑰宝。体育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能够激发人类挑战生理极限和精神潜能。劣势甚至绝境,往往更能激发勇敢者闯关夺隘的斗志。这次奥运会,中国女排被分到“死亡之组”,从“死亡之组”出线后又对阵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巴西队。人们普遍认为,这场比赛获胜的概率不高。然而,中国女排却成功“逆袭”,硬是凭着一股顽强精神战胜对手。这一切,让人们在心潮澎湃、血脉贲张中深切体验到了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

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基因

女排精神不仅是中国体育精神的高度凝练,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1981年,中国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决赛夺冠后,太原机械学院全体师生送来了“振兴中华”的大匾。从那以来,女排精神就超越了摘金夺银的意义,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究其根源,正在于女排精神深刻蕴含着推动民族复兴的英雄基因。

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没有私心杂念、敢于牺牲的人,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在各种困难挑战面前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集中精力迎难而上、勇闯难关。在这次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之所以能够实现大逆转,就是因为她们战胜了执着于冠军的杂念。尤其是主教练郎平,之所以能够面对巨大压力和空前“险境”,指挥若定,就是因为有不计得失敢于拼搏的无私心境!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培养这种为实现国家、民族利益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2014年3月,郎平曾在文章中写道:“在我的字典里,‘女排精

神’包含着很多层意思。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精神。女排当年是从低谷处向上攀登,没有多少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是在困难的时候,大家总能够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执教中国女排,郎平用上了团队协作的法宝:将国际化、专业化的团队合作转化为“大国家队”训练模式;征战里约奥运,郎平仍然巧妙运用团队协作的法宝:用老队员稳军心,用新队员打拼杀,12名队员轮番上场,人人都是主力。女排背后的大团队也形成了支持女排的强大正能量,各种专业人才形成了托举女排高峰的巍巍高原。推进民族复兴,我们更要万众一心,人尽其力,凝聚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中国女排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史。从白手起家到铸就辉煌,靠的是艰苦创业;从低谷再到巅峰,靠的仍然是艰苦创业。在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物资匮乏的年代,她们利用最为简陋的条件开展“魔鬼训练”,即使摔得遍体鳞伤也含泪坚持;远赴里约征战,主办方提供的训练场地和时间条件不能满足中国队需要,她们就自己联系了位于贫民窟附近的场地加练„„主教练郎平,在屡获世界冠军后不愿躺在功劳簿上享受。这样的艰苦创业精神,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新长征中永不过时!

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第22届冬奥会的中国运动员代表时深刻指出:“重大赛事最令人感动的未必是夺金牌,而是体现奥运精神。这正是中国人讲的自强不息。”30多年来,中国女排前进的道路上有辉煌也有挫折,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中国女排一直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处顺境就自强不息增创更大优势,处逆境则自强不息化劣势为优势,从不怨天尤人,始终以顽强拼搏精神带给人们感动与鼓舞。即使是面对最强大的对手,她们也毫无惧色,一球一球拼、一分一分顶,直到比赛的最后一刻!在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尤其需要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也只有这种精神才能保证我们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接力赛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动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现在,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但前进道路仍然充满风险和挑战。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弘扬女排精神,使之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在弘扬女排精神中增强推进民族复兴的战略定力。郎平这样解读女排精神,“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这种坚定的眼神,是中国女排向胜利进军的战略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尤其需要这种战略定力。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既要坚定“中国自信”,也必须直面国家由大向强“关键一跃”面临的巨大战略阻遏和战略反冲。中华民族要想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唯有不怕挫折和打击。我们要从女排精神中汲取力量,顶住压力、冲破阻力,坚定信心、勇毅笃行,不忘初心、不懈奋斗,向着伟大目标迈进。

在弘扬女排精神中增强推进民族复兴的闯关实力。中国女排登顶里约奥运,是一步步闯关夺隘拼出来的。同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遇到的难题也在逐步升级,这对我们闯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跨越“修昔底德陷阱”,需要我们去闯;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需要我们去闯;如何跨越“塔西佗陷阱”,还需要我们去闯„„我们要大力弘扬女排精神,以咬牙顶住的恒劲、一分一分争的韧劲、不畏强敌的拼劲,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善作善成,以强大闯关实力奔向中国梦的光明未来。

在弘扬女排精神中增强推进民族复兴的创新活力。再强大的精神,也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尤其是科技创新的强大支撑。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女排精神内在蕴含着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近年来,女排大胆借鉴国际体育管理经验,创新管理体制、队员选拔机制和训练模式,以科学精神强化拼搏精神,丰富了“女排精神”的内涵,这也成为里约之行取得辉煌战绩的重要法宝。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必须进一步弘扬创新精神,在全面深化

改革中,勇于突破体制机制瓶颈制约;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更加自觉地推进各个领域创新。

在弘扬女排精神中汇聚推进民族复兴的整体合力。几十年来,中国女排始终注重通过紧密团结、协调配合来增强团队整体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的梦想,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是造福全体中国人民。这就要求我们,在追梦征程中必须大力弘扬女排精神,形成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千钧合力。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实践中。

女排精神,洪荒之力!”“中国女排一直是我心中的神!”“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一定是中国红”„„当近10亿中国观众聚焦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当全世界华人瞩目这场意义远超体育竞赛的巅峰对决,一份久违的感动像闪电击中亿万观众,一股雄奇的力量穿越重洋,叩响每个中国人的心扉。

中国女排再夺奥运冠军,让人忆起曾经的光辉岁月。35年前的冬日,女排姑娘首次荣获世界冠军。咚咚的“铁榔头”,敲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战鼓,提振了中国人的精气神。这支光荣的队伍不仅是竞技舞台上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更成为无数中国人的励志榜样。“三连冠”“五连冠”,在那个国门刚刚打开、人民呼唤精神力量的时代,中国女排以她们无畏的拼搏精神跨上巅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在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女排精神如同一面旗帜,让世人看到中国的集体主义、爱国精神、自强意志,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能创造怎样的奇迹。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成为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价值标签。

时光流转,世事沧桑。30多年来,女排姑娘有过成功登顶的荣耀与辉煌,也有过跌入低谷的徘徊和迷茫。但“跌的有多深,反弹就有多强”,正如主教练郎平所言:“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坚守为国争光的梦想,永葆求新求变的精气神,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专业素养提升实力,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靠苦干巧干赢得竞争,这是新时代女排精神的丰富内涵所在、持久魅力所在、深刻启迪所在,也正是新长征路上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力追上时代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历史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今天的中国,时代正打开一幅全新的场景,冲顶更需要坚强的意志、精神的伟力。面对决胜全面小康的艰巨挑战,面对困难众多的经济新常态,我们依然要发扬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去解决众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去化解“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风险,去应对暮气日长、锐气渐消的挑战,为民族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动力。

“再难的逆境也绝不言弃”,“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会被打倒”,“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中国女排正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勇毅去拼搏去奋斗。今天,啃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硬骨头,涉过经济转型升级的险滩,都需要发扬女排精神,去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梦想化作风帆。

壮哉,女排精神!加油,中华儿女!

习近平总书记和女排教练郎平握手。新华社发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

习近平强调,我国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为祖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为奥运增了辉,为人生添了彩,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是中国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参加会见。

习近平强调,我们不以胜负论英雄,同时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在奥运会这样高水平的竞争场合,争第一、拿金牌奖牌很不容易,拿到金牌奖牌的,值得尊敬和表扬。同时,只要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即使没有拿到金牌奖牌,同样值得尊敬和表扬。

习近平表示,中国女排不畏强手、英勇顽强,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时隔12年再夺奥运金牌,充分展现了女排精神,全国人民都很振奋。我国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上的表现,展示了强大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赛场上展现的拼搏精神,使之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希望广大体育工作者牢记使命,让体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强大中国力量。同时,他希望把筹办北京冬奥会作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全力筹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加快我国冰雪运动普及发展。

最后,习近平用里约奥运会期间人们经常喊的口号结束了他的讲话:我们的运动员们加油!中国队加油!中国加油!

想站在总书记身后,光有冠军还不够

25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凯旋的里约奥运会代表团。在本世纪已经举办的5届奥运会中,除了在本土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外,其余4届奥运会的代表团均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这4次会见中,也有不少规律可循。

2000年10月3日,江泽民会见了悉尼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并与运动员、教练员进行座谈。当时,出席座谈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6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当时正在外地出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也专门对中国体育代表团胜利归来表示了欢迎和祝贺。 2004年9月2日,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当时出席的有8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根据新华社的报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日正在奥地利进行访问,这就是说,所有在京的常委均参加了会见。

2012年8月17日,包括胡锦涛在内的9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参加了同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会见。同样,在这次会见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中,7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也全部出席。从历次会见奥运代表团的领导人规格可以看出,这项活动得到了党中央的极大重视。

领导人讲什么?

夸金牌不忘体育精神

25日,习近平对中国体育代表团表示,我们不以胜负论英雄,同时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而在历次领导人的讲话中,对获得金牌、奖牌运动员进行嘉奖的同时,对于没有获得奖牌,却又表现突出的运动员,从来不吝惜赞美之辞。

例如在2000年,江泽民就表示,“我们历来主张‘胜不骄,败不馁’。只要认真总结经验,善于学习,刻苦训练,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而此次会见里约奥运会体育代表团时,习近平也直言“只要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即使没有拿到金牌奖牌,同样值得尊敬和表

扬。”

每次会面中,领导人都提到体育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2000年,江泽民表示,中华体育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而2004年,胡锦涛也表示体育健儿表现出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成为推动我们事业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5日的会见中,习近平单独点名表扬中国女排,这在历次会见中,还是首次发生。 合影时谁能站中间?

有成绩还得取得突破

25日的会见中,少不了运动员同领导人合影的环节,而能够站在习近平总书记身后的那几位运动员,往往最引人注目。根据前几次会见中的合影环节可以看出,这几位运动员的选择,可都是有讲究的。

25日,站在习近平身后的8名运动员均是奥运冠军,从左到右依次是惠若琪(女排)、傅海峰(羽毛球)、钟天使(自行车)、马龙(乒乓球)、吴敏霞(跳水)、龙清泉(举重)、张梦雪(射击)、赵帅(跆拳道)。

这8名运动员除了都是奥运冠军外,还具有其他的标签。惠若琪代表了女排精神,傅海峰、龙清泉和吴敏霞都是跨越多个奥运周期的老将,钟天使和赵帅分别在各自项目中取得了中国体育的突破,张梦雪射落了中国首金,而马龙则是国球的代表人物。

2012年,站在胡锦涛身后的几名运动员有易思玲(奥运首金)、孙杨(首个男子游泳冠军)、徐莉佳(首个奥运帆船冠军)。而2004年,站在最中间的运动员则是取得重大突破的刘翔和乒乓女王张怡宁。

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心跳加速、欢呼雀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精神振奋、拼搏呐喊。总有一种力量,让你骄傲昂首、泪流满面。

在十亿中国观众的瞩目下,中国女排3比1击败塞尔维亚,十二年之后再回世界之巅,拿下奥运会金牌!这一刻,无数人在电视机前动容落泪。

面对强队,敢于亮剑、杀出一条血路拼个你死我活。当实力不如对手时,绝处逢生、众志成城。这就是中国女排的精神,是世界三大球中永不言弃的中国力量!

女排精神是什么?老女排说,是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如今主帅郎平带领新一代女排姑娘,又做了新的解读: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从1981年到2016年,从五连冠到沉寂12年再拿奥运会冠军。几代女排人抵抗住了时光的冲刷,超越过了岁月的冷寂,终再昂立于逆境险滩。从小组赛在“死亡之组”艰险出线,到逆转巴西、复仇荷兰、最终击溃塞尔维亚,这一年的女排,让我们恍惚间回到了八十年代那段峥嵘岁月。

那时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女排的崛起,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在那些年里,曾经多少人挤在十几寸的黑白电视机面前,就如这个决赛的早晨,看着一记记重扣欢呼雀跃、感动不已。1981-1986,五连冠创造了无可替代的“女排精神“,化作了一个时代印记,刻进了一代人的人生里。

之后的30年来,女排有过辉煌,经历过浮沉,但始终如一、永不褪色的,依然是当年的女排精神!中国乒乓球队称霸乒坛很多年,成绩远比女排出色,但是人们更怀念还是女排。中国女排从来没有过“统治地位”,几乎每一次夺冠,都靠艰难的拼搏完成的,在最困难的时刻,呈现出最顽强的精神,或许这就是女排精神的实质。

“永远不放弃,追求每一分”,兵发里约前,她们未曾说过什么夺冠的豪言壮语,却咬紧牙关,一分一分地在这个奥运收官的日子里,给了全国人民一个巨大的惊喜。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三大球’要搞上去,这是一个体育强国的标志。”中国女排不负众望,总能在逆境中迎难而上,在关键时刻屹立不倒。

现如今,中国观众已经普遍能够以平和看待成绩的心态来看待比赛。这个夏天我们看到了运动员和段子手们共同为我们奉献了一届不唯“金牌论”的奥运会,这是很大的进步,或许让年轻人更享受体育比赛,但却让年长的国人难免觉得无味,失去了竞技体育的激情。想来,如果中国在里约最大的收获只是傅园慧的“洪荒之力”和秦凯的浪漫求婚,那将是一种残缺。还好,我们还有郎平和中国女排。

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球就有,输球就没有,我们的队员训练非常刻苦,不能单谈女排精神,还要看努力的过程,也可能非常努力,还不赢球,那我们也有女排精神。这块来之不易的金牌就像是在告诉我们:“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

感谢郎平,感谢中国女排,在奥运会即将结束的时候,不仅为国争光,更将国人的激情重新拉回了曾经的铁血年代。即使过去了三十多年,今天的我们在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中国梦的路上,女排依然是我们的精神良药。

感谢女排,谢谢你们!

以长征精神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伟大实践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壮举,铸就了人类历史上震古烁今的精神丰碑。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长征精神都是我们战胜困难风险、开创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正在进行的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其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必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以坚定的信心决心和强大的意志力量,奋力把国防和军队改革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一、传承红军坚定理想、忠诚于党的政治信仰,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

红军之所以在长征中历经艰险而不溃散,最终夺取革命胜利,最根本在于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绝对忠诚。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强化理想信念,坚决听党指挥,始终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确保不出现丝毫差池。

始终坚守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如果不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武装自己,铸就起最先进、最坚定的精神信仰,红军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革命理想高于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不断强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改革强军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尤其要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用改革强军战略思想凝聚力量,做到始终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矢志投身改革强军事业。

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正是有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长征将士才有了领航者,有了主心骨,走上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历史昭示我们,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更好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作为改革的核心原则和根本要求,不断强化“四个意识”,确保军队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确保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

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引领推进改革。一个民族、一支军队,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就没有生机、没有士气,也就没有光明的前途。长征如此,改革更是如此。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主席鲜明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是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总纲,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牵住这个“牛鼻子”,真正做到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用强军目标检验改革,使一切改革举措都成为实现强军目标的正积累。

二、传承红军不惧艰险、不怕牺牲的革命意志,坚决打赢改革这场攻坚战

面对各种险恶的环境,红军将士表现出敢于征服一切困难、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当前,军队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越是难度大,越是严峻复杂,越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以顽强的勇气、锐气,坚决抓好改革各项任务落实。

勇于担当使命,着力增强推进落实改革的历史自觉。习主席强调,“全军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努力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这是习主席向全军发出的政治号令,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时代重任。这轮改革,是军队政治生态和组织形态的脱胎换骨,推进和落实改革,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和担当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抱定改革务期必成的坚定决心,坚持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才能夺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新胜利。

勇于破解难题,下大力解决制约我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习主席指出,只有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长征正确解决了红军的落脚方位、组织领导、军事指挥等重大问题,才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这些年,我军改革步伐从未停止,特别是这轮改革涉及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唯有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拿出逢山开路、破釜沉舟的勇气,下大力打开突破口,夯实发力点,有效解决制约军队发展、迟滞军队改革的瓶颈、梗阻和掣肘,才能使改革顺利推进,达到预期目的。

勇于直面挑战,把全部心思和精力聚焦到改革出战斗力上。长征是走出来的,更是打出来的。在漫漫征途中,红军视死如归、浴血奋战、勇往直前,最终克服敌强我弱的劣势,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新形势下,我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还面临着诸多挑战,突出存在“两个能力不够”“两个差距很大”的瓶颈和短板。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始终保持和传承红军那种战斗意志和拼命精神,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通过深化改革大力提高我军实战化水平。

三、传承红军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创新胆略,以创新驱动确保改革深入推进扎实落地

长征中的遵义会议,揭开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新篇章。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没有现成惯例可以依循,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同样迫切需要以创新的勇气和创新的方法,走开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强军之路。

坚持创新理念引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历史昭示我们,没有探求真理的精神意识,没有自我革新的勇气魄力,就没有长征的伟大胜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创新不仅是题中应有之义,更应该作为强大引擎和重要驱动。要把创新当成一种历史责任,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使命意识;要把创新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大力提倡和鼓励追求卓越、敢为人先,营造人人想创新、事事谋创新的潮流风尚;要把创新当成一种行为习

惯,自觉打破旧的思想观念影响束缚,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

注重创新能力支撑。毛泽东等同志领导红军创新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取得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等作战的重大胜利,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观。这充分表明,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引领军队建设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次改革,其复杂性、艰巨性、创新性超过了我军历史上任何一次,新旧体制转换、新旧政策过渡、新旧机制对接,必然遇到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仅靠老经验老办法难以奏效,必须加快提升我军创新能力,以超前思维、超强胆识、超常举措创新探索加以解决。

激发创新人才活力。在形势异常严峻的长征途中,我军还把红军大学改为干部团,边行军战斗,边学习训练,储备和培养了大批干部。强军兴军,要在得人。要紧紧围绕改革总体部署,深入推进人才兴军战略,为改革强军选用人才、集聚人才、培养人才,让我军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坚持把积极谋划改革、坚决支持改革、勇于投身改革的好干部用起来,特别是把创新型人才使用到改革的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使之成为真正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四、传承红军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高尚品质,坚决拥护、支持和服从改革

长征期间,红军各部自觉维护大局、坚决执行命令,全体将士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汇聚起一股无坚不摧的钢铁洪流。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对部队的组织性、纪律性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号令意识,用实际行动彰显军魂、践行忠诚。

坚决贯彻落实改革决策部署。红军指战员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上级一声令下,坚决完成任务,创造了光耀千秋的辉煌业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必须着力提升思想认识,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习主席和军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改革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上来,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要像红军先辈那样,闻令而动、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各项改革举措,做到习主席决策部署什么就坚决落实什么,改革任务明确到哪一步就坚决推进到哪一步。

正确对待改革利益关系调整。长征中,许多部队为了战略全局自愿作出局部牺牲,一些高中级干部在整编中甘当普通一兵,全体将士敢于舍弃、义无反顾,展现出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坚强党性和奉献品格。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不可能不触及现有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面对机构等级变化、职能部署调整、个人进退去留,必须强化大局观念,自觉以党和军队事业为重,以改革强军大局为重,坚决克服各种本位主义思想,勇于冲破形形色色的利益藩篱,切实做到个人前途服从国家和军队建设的发展、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长征中,正是由于红军严守纪律听指挥,才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面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考,要像红军那样听指挥、守忠诚,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确保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要坚决维护改革决策部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决反对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的自由主义,坚决防止和杜绝表态积极落实消极、讲价钱搞变通等现象,严肃查处改革中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以铁的纪律为改革提供铁的保证。

五、传承红军依靠人民、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集聚起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磅礴伟力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是党领导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法宝。新形势下,推进落实改革,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大力支持,离不开包括部队官兵在内全体人民的接续奋斗、无私奉献。

加强军地协作,搞好改革落实体系配套。人民群众始终是我军生存的根基、行动的靠山、力量的源泉。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国家总体改革布局,这就要求我们在贯彻落实中注重搞好军地协调,充分发挥军地协作机制和双拥工作优势,统筹考虑军队与地方、系统与要素、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关系,着力解决好跨领域、跨部门、跨近中远期的改革问题,使军队改革与国家总体改革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深化军民融合,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质量效益。现代战争对经济社会的依赖性空前增强,能否寓战争潜力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时代大势,切实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兴国之举、强军之策,牵引改革向纵深推进、向全局拓展。要进一步通过改革,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着力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打造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戮力固本开新,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习主席强调指出,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新形势下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不断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密切联系群众,忠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永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就是要始终坚持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风险和挑战考验,以志存高远的豪情、百折不挠的韧劲,带头坚强党性、锤炼作风,带头勇于拼搏、艰苦奋斗,带头立足本职、主动作为,积极推动改革强军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长征精神和中国女排精神

习近平考察宁夏首站到固原,冒雨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新华社图片

7月18日,习近平到宁夏考察,首站直奔红军长征会师地将台堡,向纪念碑敬献花篮。近年来习近平多次前往长征沿线革命老区,或纪念先烈或为慰问群众,他有哪些“长征情结”呢?看看“嗷夜哥”的梳理。

三次到宁夏,两次显示“长征情结”

7月18日,习近平到宁夏考察。他从北京直飞固原,驱车70多公里到将台堡,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此结束。

习近平在参观时说,长征永远在路上,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公开报道显示,这已经习近平第三次到宁夏考察调研,其中两次都显示出他的“长征情结”。

1997年4月,习近平来到宁夏,当时他是福建省委副书记、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除了了解当地扶贫攻坚基本情况,还曾赶路40公里,前往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亭参观。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为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1986年在山顶修建了长征纪念亭。

习近平另一次到宁夏是在2008年4月,当时他身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也到过固原市,还在一户回族农民家里品尝过盖碗茶。

长征主线路省份全都做过考察

仅宁夏的长征纪念地,习近平就去过两次,可见其“长征情节”之重。“嗷夜哥”梳理发现,红军长征主要经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甘肃、宁夏、陕西等12个省份,习近平自2008年以来全都做过考察。其中,十八大以来去过11个(广西十八大之前去过),多次提到长征或者红色传统。

比如在2015年6月习近平到贵州考察,一下飞机就直奔红军山烈士陵园。他还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参观,看完四渡赤水演示,赞叹“毛主席用兵如神”。而在今年1月,习近平赴重庆考察,前往第13集团军军史馆视察,对于这支从鄂豫皖苏区走出来的老部队,他叮嘱要确保官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此外,在2008年10月,习近平曾在江西调研考察,专程到长征出发地瑞金瞻仰了第一次、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等革命旧址。

长征路线之外的根据地习近平也去过不少,比如和瑞金同在一个省份的井冈山,他去了3次。又比如湖南韶山,他在2011年3月曾向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瞻仰毛泽东故居。在韶山住了一晚后,还前往刘少奇、彭德怀铜像敬献花篮,并参观两人故居。

备受关注的还有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专程到福建古田出席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是党和军队历史上的里程碑。习近平特别重申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

当然,习近平还牵挂革命老区的发展。习近平多次在参观革命纪念地后问老区人民冷暖。比如2015年2月在延安,他特意提出要找当年陕甘宁革命老区所属范围的市县领导人一起开会。当时会议由他主持,他和来自陕西、甘肃、宁夏的24位市县委书记一起,共商老区脱贫大计。

革命年代远去,红色基因不会过时

“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年代已经远去,为何总书记还如此关注长征?“嗷夜哥”觉得不难理解:

一是无论国家处在怎样的改革阶段,长征精神永不过时。如今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新常态之下要敢于涉险滩,还要啃硬骨头,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正是当下所

需。

二是强军之路需要红色基因。事实证明,党的领导是长征胜利的政治保证。而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听从党的指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也提到,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7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宁夏调研考察。7月18日上午,习近平在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新华社银川7月20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力前进,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夏日的塞上江南,古风新貌,生机盎然。7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自治区政府代主席咸辉陪同下,来到固原、银川等地,深入农村、企业、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就落实“十三五”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调研考察。

18日上午,习近平从固原市六盘山机场一下飞机,就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西吉县将台堡,瞻仰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参观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纪念馆。他向纪念碑敬献花篮,向革命先烈三鞠躬。在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面前,习近平不时驻足凝视。他深情地说,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18日下午,习近平在固原市冒雨考察了两个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在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他察看村容村貌,到回族贫困户马科、马克俊家中详细了解脱贫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从住房、设施、牛棚到就业、收入、上学、看病、公共服务,习近平一一察看、关切询问。在同村民代表交谈时,村民代表纷纷述说村里这些年在水、电、路、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发生的显著变化,特别是对贫困户实施人均发展一亩粮、一亩菜、一头牛的帮扶措施,使贫困户收入越来越有保障。习近平指出,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离开村子时,闻讯前来的村民们感谢总书记的关怀,习近平同他们握手,祝乡亲们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在原州区彭堡镇姚磨村,习近平侧重了解了党员示范带头和能人大户带动、发展冷凉蔬菜种植产业帮助农民脱贫的情况。他看工作展板、看蔬菜瓜果,同种植大户和务工群众交流,向他们询问土地流转的具体操作和无公害种植的基本要诀,同他们一起算投入产出账。习近平肯定他们依靠村党组织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实施“双带”工程、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做法,希望村党支部增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功能,激励和帮助群众更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地克服困难,实现致富梦想。

19日上午,习近平来到银川市金凤区新城清真寺。他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宁夏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杨发明和该寺开学阿訇马生明陪同下进入寺院,了解清真寺日常管理和宗教活动开展情况,同自治区伊斯兰教界代表人士热情握手、亲切交谈,之后又在礼拜殿外同信教群众交流。听了该寺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在信众中宣讲伊斯兰教爱国爱教的精神、积极引领信众参与社会建设、为维护当地和谐稳定发挥积极作用的介绍,习近平称赞他们做得好。他强调,我国宗教无论是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深深嵌入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深深融入我们的社会生活。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我国伊斯兰教要做好解经工作,注重宣讲最新的解经成果,大力培养宗

教人才特别是中青年宗教人才。习近平希望他们坚持和完善好的做法,不断精进宗教造诣,更好深入信众、服务信众、引领信众。

之后,习近平来到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考察。这里是20年前习近平亲自提议福建和宁夏共同建设的生态移民点。20年过去了,这里已经从当年只有8000人的贫困移民村发展成为拥有6万多人的“江南小镇”,从当年的干沙滩变成了今天的金沙滩。他沿途听取镇区规划建设情况介绍,实地察看花卉香菇种植、蔬菜香菇种植等农业科技大棚,了解该村种植、养殖、劳务等产业发展情况。在村党群服务中心,他详细了解闽宁镇扶贫攻坚、福建省对口帮扶等情况,并视察民生服务大厅、卫生计生服务站,对现场工作人员和办事、就医的群众表示慰问。随后,他来到回族移民群众海国宝家中看望,并同村民代表交谈。1997年从西吉县移民到闽宁镇的谢兴昌激动地告诉总书记,一家人搬到这里近20年,感到天天都在发生新变化,要说共产党的恩情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习近平回应他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就是要让老百姓时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看到这里的移民新村建设得很规整、很漂亮,大家摆脱了过去的贫困日子,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习近平指出,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要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把移民搬迁脱贫工作做好。要多关心移民搬迁到异地生活的群众,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帮助他们更好融入当地社会。

19日下午,习近平在银川考察了宁浙创业园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宁浙创业园,他观看创业园规划建设视频短片,到“义乌购”运营中心通过大屏幕实时了解义乌商城建设、运营及宁夏商品在浙销售情况,了解宁夏本地电商企业发展和发展跨境电商产业情况。习近平对宁浙协作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是加快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进程、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的重大举措,必须长期坚持并加大力度。要鼓励支持更多企业参与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工程。

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习近平察看煤制油项目变换装置区,结合展板和主要产品展示,了解宁东基地规划建设总体情况,同技术研发团队代表交流。习近平指出,在我国西部建设这样一个能源化工基地,特别是建设一个目前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具有战略意义。要再接再厉,精益求精,严把技术关、质量关、安全关、环保关,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正在施工的员工们得知总书记来了,站在作业平台前齐声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频频向他们挥手致意,并对员工们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我向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的所有建设者、劳动者表示敬意。民族复兴事业前途光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我们要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不断取得一个个丰硕成果。总书记热情洋溢的话语,感染了现场每个人,掌声经久不息。

察期间,习近平听取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各项工作给予肯定。他希望宁夏在西部大开发中不断闯出新路、创造美好前景。

习近平指出,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实现了稳中有进的良好开局。要有信心和定力,看大势、看趋势,下大气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多做强基础、谋长远的事情,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新发展理念各项要求相互贯通,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要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落实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方面。

习近平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达地区要有新作为,欠发达地区也要有新作为。要处理好供给和需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东西部联动和对口支援等机制来增加科技创新力量,以创新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心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

习近平指出,宁夏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大力加强绿色屏障建设。要强化源头保护,下功夫推进水污染防治,保护重点湖泊湿地生态环境。要加强黄河保护,坚决杜

绝污染黄河行为,让母亲河永远健康。

习近平强调,宁夏信仰伊斯兰教群众比较集中,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非常重要。要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使各民族都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发展促团结,以团结聚人心。要坚决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尊法守法,坚决抵御非法宗教渗透活动,促进宗教和顺、社会和谐。

习近平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根本靠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靠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群众基础牢固扎实。要增强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推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要全面推进县乡村各级各领域党的建设,促进基层治理组织体系更加严密、责任体系更加清晰、服务体系更加高效、保障体系更加有力。要多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对广大基层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关心,在交任务、压担子的同时教方法、给条件,在有效约束的同时加强正向激励,让他们更有劲头、更有奔头。

仰望英雄坚定信念砥砺精神不辱使命

写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红西路军征战河西80周年

----临泽县退休干部杨学伟

临泽,不仅是塞上江南的富庶之地,更是红西路军血染祁连的红色圣地。1936年冬至1937年春,红西路军在河西经历了近5个月艰苦卓绝的大血战,仅在临泽境内就与敌人顽强拼搏70多天。1936年12月30日,红西路军五军进驻临泽县城—蓼泉,后转战沙河、新华、倪家营,与敌浴血奋战70多天,伤亡极其惨重。在极其艰苦和惨烈的条件下,还着手建立苏维埃政权。红西路军在在临泽激战的历史惨烈悲壮,可歌可泣,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红西路军在临泽播下的是共产党革命的种子,洒下的是红色基因,留下的是中华民族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它蕴含的国家情怀、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是最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这些都是临泽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临泽独特的重要文化符号,是临泽人民的光荣,是激励临泽人民砥砺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今年,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红西路军征战河西80周年为契机,临泽县委县政府提出扎实推进红色旅游年活动,倾力打造西路军魂传承地特色品牌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不仅是对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积极响应,更具有重大现实和深远历史意义。将掀开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谱写历史新篇章的新的一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我们如何把这份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是我们当代人不辱的使命。

一、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需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其核心是要有理论支撑,有具体的内涵和概念范畴。红西路军在临泽与马敌浴血奋战的动人事迹,就是最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也是最具说服力的理论支撑。它提供给我们的是精神动力资源,这就是挫折面前顽强不屈,是追求真

理的视死如归,是集体主义的责任担当。这就是我们发展红色旅游最好的文化经典,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虽然没了战火硝烟,但仍然是一个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大有作为的时代,我们要以旅游业为载体,利用红西路军在临泽的战斗遗址、场倌、文物、史料等,大力宣传红西路军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用红色文化吸引人、激励人、鼓舞人。红西路军在临泽浴血奋战的70多天里,虽弹尽粮绝,但为了共产主义信仰浴血奋战的精神不灭。不仅在倪家营缪家屯庄指挥部等处留下了激励战士、鼓舞群众的红色标语,更是留下了临泽县城(蓼泉)、三道柳沟、汪家墩、缪家屯庄红西路军指挥部等战斗遗址和战争遗物,这些都是英雄的丰碑,不仅为我们还原历史,还原现场,还原情境,还原当年红军生活原态提供了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更是缅怀先烈、弘扬西路军精神的珍贵历史资源。红色资源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与旅游深度融合,要成为推动红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坚持把红色文化作为旅游业的灵魂,把旅游作为传播红色基因的载体,推动红色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变,互促互进,互融共赢。

开展红色旅游年活动,一是为深入挖掘红西路军留下的红色资源、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创造了良好的历史契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的启迪和教训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不忘历史,是为了开创更加辉煌的未来。借纪念两个80周年的契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深入广泛宣传和弘扬红西路军精神,鼓舞和激励全县人民不忘那段英勇悲壮的历史,以建设幸福美好新临泽的实践,告慰长眠于临泽的英雄。二是为旅游文化产业注入感染人、启迪人的红色篇章。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临泽境内丹霞地质公园已成为国内外瞩目的优质旅游景观,游客更是逐年倍增。如果把红西路军血战祁连的红色资源挖掘开发好,为旅游业注入红色文化,将会给临泽旅游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让游客在观赏地质文化美景,一饱眼福,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后,再一路瞻仰红西路军在临泽血战的红色遗迹及梨园口战斗遗址公园,一路观瞻体验,听取讲述介绍把游客带入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让游客穿行在历史中,走向历史深处,让大家明白,那些硝烟中、时光中泯灭的生命,还等待着我们的回望,他们想要的记录和书写,不止是文字,不止是故事,不止是回忆,更是精神和信仰的传承。使游客接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和生死的洗礼,精神境界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体悟先烈为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而浴血奋战长眠于世的悲壮,感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游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增强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的自信。可以说,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果做好了,在一定意义上它对游客的精神启迪与熏染所带来的社会政治效益是非常巨大的。

二、发扬红色传统,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灵魂;永远牢记党的性质宗旨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核心;永远保持使命意识与担当精神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关键。是什么力量让两万多红西路军将士在条件极其艰苦的三九严寒浴血奋战在祁连雪原?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是坚强的意志气魄、是正义必胜的坚强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传统是革命先辈对后世的馈赠,发扬红色传统是后来者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弘扬红色传统,就是要深刻体会蕴含其中的历史内涵,领悟其间的意志气魄,激扬精神斗志,激发奋进精神。去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今年又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红西路军血战临泽80周年。这样的历史节点,最能够唤醒那久远的记忆与沉睡的情感,让人们在历史的坐标里仰望那些长眠在临泽大地的英雄将士。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对英雄的缅怀、对烈士的追思,定会激荡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在这个时间节点上,

通过政府的仪式、社会的努力、个人的守护,凝聚成民众的英雄主义情怀,让每个为国捐躯的先烈都被铭记,每一种精忠报国的精神都被仰望。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承载着社会对理想人格的期待,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符号,也是国家的精神象征。在英雄身上浓缩着人们共同的历史记忆,也体现着时代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渴望。中国军事科学院资深专家曲爱国、张从田所著的军事文学著作《长征记》中对什么是长征精神进行了阐述,书中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牺牲一切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精神。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说道:长征是军事史上的伟大业绩,红星照耀中国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红军是用先进文化塑造引领的有灵魂、有信仰、有理想的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斯诺在延安看到毛泽东穿打补丁的衣服,周恩来睡土炕,彭德怀穿着用降落伞做的背心,由此断定信仰的力量无穷大,共产党是无法被打败的。正是浩浩荡荡的共产主义精神伟力,铸就了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的英雄史诗。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斯诺用一个记者的笔触写道:你可以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看成一个盛大的巡回宣传演出,这很可能是紅军最有永久价值的贡献。千百万年轻的农民听到了他们传播的马克思主义福音,红军真诚迫切的目标始终是要震撼并唤起他们为“人民当家作主”而斗争,为正义、平等、自由、有尊严的生活而斗争,这种理想,这种信仰,不仅伴随红军走过万水千山,而且如星火燎原,锻造了一个青春作伴的人民共和国。今天我们仰望英雄、崇敬英雄,代表着共同的价值认同,也表达着追求卓越的向上力量。牺牲是一个强大国家的优秀民族不可缺失的血性根脉。崇尚英雄则是一个民族崛起必须拥有的价值取向与自强情怀。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找回英雄记忆、捍卫英雄认同,不仅是为了慎终追远,更是为了我们的社会获得坚固的价值原点,让每一个人都能仰望一种向上的力量。形成为中华崛起,为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我们的时代需要重温民族觉醒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如一首老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唱这支歌的是刚刚爬雪山、过草地,九死一生后到达西北高原,脱下红军服换上八路军军装的中国共产党的队伍。

美国前作家协会主席索尔兹伯里,几十年后重访长征路,仍然被当年的壮举所震撼。他动情地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留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有十一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预言的未来前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军队和新中国灵魂的真实写照。我们的一切胜利,都可以在信仰和精神这里找到源头,未来中国和中华民族发展和强盛的秘钥,也深藏在这里。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在清朝军队曾经屈辱失败的朝鲜战场上演出了一场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活剧,不仅续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还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在以弱敌强的战争中,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军队,创造过如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那样的辉煌。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再有了。第十五军《抗美援朝战争史》有这样的描

述“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碉堡,堵敌人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一句“普遍现象”,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拿破仑还说,剑总是对精神俯首称臣的。新中国的军队以“迷一样的东方精神”在国门外重新赢回了失落百年的尊严。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民族收复百年精神失地的一场战争,上甘岭战役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缩影。秦基伟说:“上甘岭战役既是敌我双方军力的较量,又是两种世界观、价值观和两种思想体系的较量”。抗美援朝的胜利,让世界对中国重新充满敬畏。素来倔强的日本,正是在朝鲜战争之后,才真正相信中国真正站起来了。

如果说今天的中国是一座高入云霄的大厦,那么支撑这座大厦的第一根柱桩就是以长征、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的中国军人们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人,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打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立新中国的历史,不仅仅是一部现代中国政治革命史,更是中华民族从沉沦中奋起、在浴火中新生的一部惊天动地的心灵史。

今天,我们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西路军征战临泽80周年,最重要的就是发扬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上甘岭精神等红色传统和精神,不辱新的历史使命,谱写出新的篇章,建设幸福美好的新临泽,无愧于那些牺牲在临泽战役中的烈士们,这不仅是红西路军所期望和追求的,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传承红色基因,培养代代传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一代传下去。基因是物质传承的密码,决定着生命的独特性与生命历程。红色基因是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精神特质与优良传统,决定着党的成长壮大与党所领导的事业的前途命运,共产党的精神风貌是它的鲜活载体和现实表征”。红色基因传承是要有载体的,在眼花燎乱的信息时代,红色基因能不能薪火相传,心香相续,希望就在孩子们身上。历史和现实经验都表明,谁掌握了青少年,谁就掌握了未来。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创造和培养起来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色。红色基因孕育下的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已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科学的真理。在红色基因的作用下,才有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中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5年8月24日就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祖国的未来属于下一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力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团结教育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工作,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和责任。我们的各级党组织要从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的高度,担当起传承好红色基因的责任。临泽做为红西路军播撒革命火种、洒下红色基因的圣地,这里不仅有红西路军浴血奋战的遗迹和实物,更有丰富的史料和生动感人的故事,做好这项工作是最有条件和最有说服力的,我们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传承红色基因的工作。在梨园口战役中牺牲的将士们在九泉之下也会更希望当代共产党人不要忘记历史,把这份红色基因传承好。我们要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红西路军临泽征战8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为契机,有力的启动和打开传承红色基因的新局面。一是要把传承红色基因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中。把铭记历史,作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作为幸福地生活在当今社会的人们,决不能忘记感谢那些长眠于异乡的红军将士。青少年的价值观更是决定未来,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

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努力,需要强大的力量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就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为我们汲取信仰智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价值内涵和动力依据。推动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此育人是关键,必须找准对接点和共鸣点,不断丰富内容,创新载体,让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还可以融入在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之中。红色资源于接力棒如何在下一代中传承,取决于下一代相信什么、信仰什么,取决于他们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要引导青少年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能否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播红色基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关系到青少年自身以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正所谓心灵是田地,信念是种子,播种什么就生长什么。青少年的心田是需要政府、社会、家庭来播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就是播种,就是引领,播下红色基因的种子,播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每个人的精神健康了,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清朗向上。二是要把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当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利用红色资源的过程中激发出来的强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的实践成果。三是要按照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创新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载体,把传承红色基因的工作真正融入生活、落到实践,逐步形成一种红色文化,真正融入一代一代人的血液之中,变为一种文化自觉和人们的共同信仰与价值追求,这样才不至于一阵风、一场雨,成为口号。厚植优势才能激发动能,升华内涵才能集聚力量,要从红色文化中挖掘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涵育正能量、激发新活力的理想化育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深化对其价值理念、内涵精髓的解读和普及宣传。信仰是支撑一人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力量源泉。信仰也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它只有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

只有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

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这既是我们的政治资源又是独特的政治优势。如果不能用好这样的资源,发挥好这种优势,就会变成所谓宝山空回,明珠投暗。一定要让这种红色文化薪火相传,让其精神成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生命底色。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传统扬起来,红色基因旺起来。我们在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鼓点,迎着越来越近的复兴梦想,在“东风吹醒英雄梦、笑对青山万重天”的今天,我们不妨多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中国女排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的历史遗产,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女排精神很好地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遵法、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当代女排精神也可概括为顽强拼搏,永不言弃。

在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以出色的表现,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为祖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为奥运增了辉,为人生添了彩,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特别令人振奋的是,中国女排以荡气回肠的完美逆袭,为祖国赢得一枚弥足珍贵的金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参加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指出的,“中国女排不畏强手、英勇顽强,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时隔12年再夺奥运金牌,充分展现了女排

精神,全国人民都很振奋”。中国女排以高昂的斗志、顽强的作风、精湛的技能和敢于争第

一、敢于挑战和超越自我的行动,诠释和刷新了“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引发了一场触及国人灵魂的精神洗礼,有力地弘扬了中国精神。在国家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尤其需要大力弘扬女排精神,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铸就体坛传奇的精神瑰宝

中国女排,是世界体坛不断创造奇迹的一支劲旅。从20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到如今再度夺取奥运冠军,35年来,中国女排团结奋进、勇于拼搏、永不放弃,不断用行动诠释和丰富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伟大时代精神结合而成的女排精神。多年来,尽管女排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女排精神一直在激励着这支队伍成长成熟,向新的胜利目标奋进。

铸就从弱到强传奇的精神瑰宝。每一个世界冠军都要经历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国女排也不例外。走向冠军的历程锻造了女排精神,而日益成熟的女排精神又引领着女排的成长。20世纪60年代,中国乒乓球运动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排球运动却没有多大起色。在党中央的重视、关怀和指导下,中国女排引入“魔鬼式”训练法,注重严格要求、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开掘出女排精神最初的源头。此后,女排在艰苦训练中不断砥砺精神,增强问鼎世界冠军的实力和勇气,到1981年,中国女排终于夺冠!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创下世界排球史上第一个“五连冠”,也创造了我国大球夺冠的奇迹。

铸就再度崛起传奇的精神瑰宝。世界体坛竞争激烈,没有永远的冠军。从1986年到2003年,中国女排有17年时间与世界冠军无缘。

然而,无论处在波峰还是在波谷,女排精神永在!正如郎平所言:“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这种筚路蓝缕的努力过程,其间有高低起伏,有质疑诘难„„然而,这一切也砥砺着中国女排更加成熟。她们没有被挫折吓倒,在扎扎实实的拼搏奋斗中不断积蓄着取胜的实力。终于,在去年的世界杯和今年的奥运会上,她们用冠军证明了这种努力的价值,也证明了女排精神永在!

铸就绝地反击传奇的精神瑰宝。体育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能够激发人类挑战生理极限和精神潜能。劣势甚至绝境,往往更能激发勇敢者闯关夺隘的斗志。这次奥运会,中国女排被分到“死亡之组”,从“死亡之组”出线后又对阵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巴西队。人们普遍认为,这场比赛获胜的概率不高。然而,中国女排却成功“逆袭”,硬是凭着一股顽强精神战胜对手。这一切,让人们在心潮澎湃、血脉贲张中深切体验到了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

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基因

女排精神不仅是中国体育精神的高度凝练,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1981年,中国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决赛夺冠后,太原机械学院全体师生送来了“振兴中华”的大匾。从那以来,女排精神就超越了摘金夺银的意义,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究其根源,正在于女排精神深刻蕴含着推动民族复兴的英雄基因。

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没有私心杂念、敢于牺牲的人,才能做到宠辱不惊,在各种困难挑战面前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集中精力迎难而上、勇闯难关。在这次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之所以能够实现大逆转,就是因为她们战胜了执着于冠军的杂念。尤其是主教练郎平,之所以能够面对巨大压力和空前“险境”,指挥若定,就是因为有不计得失敢于拼搏的无私心境!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培养这种为实现国家、民族利益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2014年3月,郎平曾在文章中写道:“在我的字典里,‘女排精

神’包含着很多层意思。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精神。女排当年是从低谷处向上攀登,没有多少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是在困难的时候,大家总能够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执教中国女排,郎平用上了团队协作的法宝:将国际化、专业化的团队合作转化为“大国家队”训练模式;征战里约奥运,郎平仍然巧妙运用团队协作的法宝:用老队员稳军心,用新队员打拼杀,12名队员轮番上场,人人都是主力。女排背后的大团队也形成了支持女排的强大正能量,各种专业人才形成了托举女排高峰的巍巍高原。推进民族复兴,我们更要万众一心,人尽其力,凝聚攻坚克难、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中国女排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创业史。从白手起家到铸就辉煌,靠的是艰苦创业;从低谷再到巅峰,靠的仍然是艰苦创业。在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物资匮乏的年代,她们利用最为简陋的条件开展“魔鬼训练”,即使摔得遍体鳞伤也含泪坚持;远赴里约征战,主办方提供的训练场地和时间条件不能满足中国队需要,她们就自己联系了位于贫民窟附近的场地加练„„主教练郎平,在屡获世界冠军后不愿躺在功劳簿上享受。这样的艰苦创业精神,在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新长征中永不过时!

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第22届冬奥会的中国运动员代表时深刻指出:“重大赛事最令人感动的未必是夺金牌,而是体现奥运精神。这正是中国人讲的自强不息。”30多年来,中国女排前进的道路上有辉煌也有挫折,但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中国女排一直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处顺境就自强不息增创更大优势,处逆境则自强不息化劣势为优势,从不怨天尤人,始终以顽强拼搏精神带给人们感动与鼓舞。即使是面对最强大的对手,她们也毫无惧色,一球一球拼、一分一分顶,直到比赛的最后一刻!在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尤其需要弘扬这种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也只有这种精神才能保证我们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接力赛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动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

现在,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但前进道路仍然充满风险和挑战。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弘扬女排精神,使之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在弘扬女排精神中增强推进民族复兴的战略定力。郎平这样解读女排精神,“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这种坚定的眼神,是中国女排向胜利进军的战略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尤其需要这种战略定力。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既要坚定“中国自信”,也必须直面国家由大向强“关键一跃”面临的巨大战略阻遏和战略反冲。中华民族要想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唯有不怕挫折和打击。我们要从女排精神中汲取力量,顶住压力、冲破阻力,坚定信心、勇毅笃行,不忘初心、不懈奋斗,向着伟大目标迈进。

在弘扬女排精神中增强推进民族复兴的闯关实力。中国女排登顶里约奥运,是一步步闯关夺隘拼出来的。同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遇到的难题也在逐步升级,这对我们闯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跨越“修昔底德陷阱”,需要我们去闯;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需要我们去闯;如何跨越“塔西佗陷阱”,还需要我们去闯„„我们要大力弘扬女排精神,以咬牙顶住的恒劲、一分一分争的韧劲、不畏强敌的拼劲,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善作善成,以强大闯关实力奔向中国梦的光明未来。

在弘扬女排精神中增强推进民族复兴的创新活力。再强大的精神,也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尤其是科技创新的强大支撑。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女排精神内在蕴含着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近年来,女排大胆借鉴国际体育管理经验,创新管理体制、队员选拔机制和训练模式,以科学精神强化拼搏精神,丰富了“女排精神”的内涵,这也成为里约之行取得辉煌战绩的重要法宝。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必须进一步弘扬创新精神,在全面深化

改革中,勇于突破体制机制瓶颈制约;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更加自觉地推进各个领域创新。

在弘扬女排精神中汇聚推进民族复兴的整体合力。几十年来,中国女排始终注重通过紧密团结、协调配合来增强团队整体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的梦想,而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国梦的实现,不是成就哪一个人、哪一部分人,而是造福全体中国人民。这就要求我们,在追梦征程中必须大力弘扬女排精神,形成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千钧合力。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实践中。

女排精神,洪荒之力!”“中国女排一直是我心中的神!”“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一定是中国红”„„当近10亿中国观众聚焦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当全世界华人瞩目这场意义远超体育竞赛的巅峰对决,一份久违的感动像闪电击中亿万观众,一股雄奇的力量穿越重洋,叩响每个中国人的心扉。

中国女排再夺奥运冠军,让人忆起曾经的光辉岁月。35年前的冬日,女排姑娘首次荣获世界冠军。咚咚的“铁榔头”,敲响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战鼓,提振了中国人的精气神。这支光荣的队伍不仅是竞技舞台上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更成为无数中国人的励志榜样。“三连冠”“五连冠”,在那个国门刚刚打开、人民呼唤精神力量的时代,中国女排以她们无畏的拼搏精神跨上巅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在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女排精神如同一面旗帜,让世人看到中国的集体主义、爱国精神、自强意志,能达到怎样的高度、能创造怎样的奇迹。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成为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价值标签。

时光流转,世事沧桑。30多年来,女排姑娘有过成功登顶的荣耀与辉煌,也有过跌入低谷的徘徊和迷茫。但“跌的有多深,反弹就有多强”,正如主教练郎平所言:“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坚守为国争光的梦想,永葆求新求变的精气神,不忘初心,与时俱进,用专业素养提升实力,以开放包容博采众长,靠苦干巧干赢得竞争,这是新时代女排精神的丰富内涵所在、持久魅力所在、深刻启迪所在,也正是新长征路上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力追上时代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历史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今天的中国,时代正打开一幅全新的场景,冲顶更需要坚强的意志、精神的伟力。面对决胜全面小康的艰巨挑战,面对困难众多的经济新常态,我们依然要发扬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去解决众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去化解“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风险,去应对暮气日长、锐气渐消的挑战,为民族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动力。

“再难的逆境也绝不言弃”,“可以被打败但是绝不会被打倒”,“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中国女排正是凭着这样的执着勇毅去拼搏去奋斗。今天,啃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硬骨头,涉过经济转型升级的险滩,都需要发扬女排精神,去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上,把梦想化作风帆。

壮哉,女排精神!加油,中华儿女!

习近平总书记和女排教练郎平握手。新华社发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

习近平强调,我国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为祖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为奥运增了辉,为人生添了彩,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是中国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参加会见。

习近平强调,我们不以胜负论英雄,同时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在奥运会这样高水平的竞争场合,争第一、拿金牌奖牌很不容易,拿到金牌奖牌的,值得尊敬和表扬。同时,只要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即使没有拿到金牌奖牌,同样值得尊敬和表扬。

习近平表示,中国女排不畏强手、英勇顽强,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时隔12年再夺奥运金牌,充分展现了女排精神,全国人民都很振奋。我国体育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上的表现,展示了强大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奋斗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这样的精神。要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赛场上展现的拼搏精神,使之化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希望广大体育工作者牢记使命,让体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强大中国力量。同时,他希望把筹办北京冬奥会作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全力筹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加快我国冰雪运动普及发展。

最后,习近平用里约奥运会期间人们经常喊的口号结束了他的讲话:我们的运动员们加油!中国队加油!中国加油!

想站在总书记身后,光有冠军还不够

25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凯旋的里约奥运会代表团。在本世纪已经举办的5届奥运会中,除了在本土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外,其余4届奥运会的代表团均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在这4次会见中,也有不少规律可循。

2000年10月3日,江泽民会见了悉尼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并与运动员、教练员进行座谈。当时,出席座谈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6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当时正在外地出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也专门对中国体育代表团胜利归来表示了欢迎和祝贺。 2004年9月2日,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了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当时出席的有8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根据新华社的报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日正在奥地利进行访问,这就是说,所有在京的常委均参加了会见。

2012年8月17日,包括胡锦涛在内的9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部参加了同伦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会见。同样,在这次会见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中,7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也全部出席。从历次会见奥运代表团的领导人规格可以看出,这项活动得到了党中央的极大重视。

领导人讲什么?

夸金牌不忘体育精神

25日,习近平对中国体育代表团表示,我们不以胜负论英雄,同时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而在历次领导人的讲话中,对获得金牌、奖牌运动员进行嘉奖的同时,对于没有获得奖牌,却又表现突出的运动员,从来不吝惜赞美之辞。

例如在2000年,江泽民就表示,“我们历来主张‘胜不骄,败不馁’。只要认真总结经验,善于学习,刻苦训练,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而此次会见里约奥运会体育代表团时,习近平也直言“只要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即使没有拿到金牌奖牌,同样值得尊敬和表

扬。”

每次会面中,领导人都提到体育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意义。2000年,江泽民表示,中华体育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而2004年,胡锦涛也表示体育健儿表现出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成为推动我们事业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5日的会见中,习近平单独点名表扬中国女排,这在历次会见中,还是首次发生。 合影时谁能站中间?

有成绩还得取得突破

25日的会见中,少不了运动员同领导人合影的环节,而能够站在习近平总书记身后的那几位运动员,往往最引人注目。根据前几次会见中的合影环节可以看出,这几位运动员的选择,可都是有讲究的。

25日,站在习近平身后的8名运动员均是奥运冠军,从左到右依次是惠若琪(女排)、傅海峰(羽毛球)、钟天使(自行车)、马龙(乒乓球)、吴敏霞(跳水)、龙清泉(举重)、张梦雪(射击)、赵帅(跆拳道)。

这8名运动员除了都是奥运冠军外,还具有其他的标签。惠若琪代表了女排精神,傅海峰、龙清泉和吴敏霞都是跨越多个奥运周期的老将,钟天使和赵帅分别在各自项目中取得了中国体育的突破,张梦雪射落了中国首金,而马龙则是国球的代表人物。

2012年,站在胡锦涛身后的几名运动员有易思玲(奥运首金)、孙杨(首个男子游泳冠军)、徐莉佳(首个奥运帆船冠军)。而2004年,站在最中间的运动员则是取得重大突破的刘翔和乒乓女王张怡宁。

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心跳加速、欢呼雀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精神振奋、拼搏呐喊。总有一种力量,让你骄傲昂首、泪流满面。

在十亿中国观众的瞩目下,中国女排3比1击败塞尔维亚,十二年之后再回世界之巅,拿下奥运会金牌!这一刻,无数人在电视机前动容落泪。

面对强队,敢于亮剑、杀出一条血路拼个你死我活。当实力不如对手时,绝处逢生、众志成城。这就是中国女排的精神,是世界三大球中永不言弃的中国力量!

女排精神是什么?老女排说,是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如今主帅郎平带领新一代女排姑娘,又做了新的解读: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从1981年到2016年,从五连冠到沉寂12年再拿奥运会冠军。几代女排人抵抗住了时光的冲刷,超越过了岁月的冷寂,终再昂立于逆境险滩。从小组赛在“死亡之组”艰险出线,到逆转巴西、复仇荷兰、最终击溃塞尔维亚,这一年的女排,让我们恍惚间回到了八十年代那段峥嵘岁月。

那时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女排的崛起,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在那些年里,曾经多少人挤在十几寸的黑白电视机面前,就如这个决赛的早晨,看着一记记重扣欢呼雀跃、感动不已。1981-1986,五连冠创造了无可替代的“女排精神“,化作了一个时代印记,刻进了一代人的人生里。

之后的30年来,女排有过辉煌,经历过浮沉,但始终如一、永不褪色的,依然是当年的女排精神!中国乒乓球队称霸乒坛很多年,成绩远比女排出色,但是人们更怀念还是女排。中国女排从来没有过“统治地位”,几乎每一次夺冠,都靠艰难的拼搏完成的,在最困难的时刻,呈现出最顽强的精神,或许这就是女排精神的实质。

“永远不放弃,追求每一分”,兵发里约前,她们未曾说过什么夺冠的豪言壮语,却咬紧牙关,一分一分地在这个奥运收官的日子里,给了全国人民一个巨大的惊喜。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三大球’要搞上去,这是一个体育强国的标志。”中国女排不负众望,总能在逆境中迎难而上,在关键时刻屹立不倒。

现如今,中国观众已经普遍能够以平和看待成绩的心态来看待比赛。这个夏天我们看到了运动员和段子手们共同为我们奉献了一届不唯“金牌论”的奥运会,这是很大的进步,或许让年轻人更享受体育比赛,但却让年长的国人难免觉得无味,失去了竞技体育的激情。想来,如果中国在里约最大的收获只是傅园慧的“洪荒之力”和秦凯的浪漫求婚,那将是一种残缺。还好,我们还有郎平和中国女排。

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球就有,输球就没有,我们的队员训练非常刻苦,不能单谈女排精神,还要看努力的过程,也可能非常努力,还不赢球,那我们也有女排精神。这块来之不易的金牌就像是在告诉我们:“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

感谢郎平,感谢中国女排,在奥运会即将结束的时候,不仅为国争光,更将国人的激情重新拉回了曾经的铁血年代。即使过去了三十多年,今天的我们在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中国梦的路上,女排依然是我们的精神良药。

感谢女排,谢谢你们!

以长征精神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伟大实践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壮举,铸就了人类历史上震古烁今的精神丰碑。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长征精神都是我们战胜困难风险、开创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正在进行的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其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必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以坚定的信心决心和强大的意志力量,奋力把国防和军队改革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一、传承红军坚定理想、忠诚于党的政治信仰,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

红军之所以在长征中历经艰险而不溃散,最终夺取革命胜利,最根本在于始终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绝对忠诚。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强化理想信念,坚决听党指挥,始终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确保不出现丝毫差池。

始终坚守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如果不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武装自己,铸就起最先进、最坚定的精神信仰,红军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革命理想高于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不断强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改革强军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尤其要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用改革强军战略思想凝聚力量,做到始终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矢志投身改革强军事业。

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正是有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长征将士才有了领航者,有了主心骨,走上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历史昭示我们,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更好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作为改革的核心原则和根本要求,不断强化“四个意识”,确保军队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确保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

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引领推进改革。一个民族、一支军队,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就没有生机、没有士气,也就没有光明的前途。长征如此,改革更是如此。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主席鲜明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是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总纲,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牵住这个“牛鼻子”,真正做到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用强军目标检验改革,使一切改革举措都成为实现强军目标的正积累。

二、传承红军不惧艰险、不怕牺牲的革命意志,坚决打赢改革这场攻坚战

面对各种险恶的环境,红军将士表现出敢于征服一切困难、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当前,军队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越是难度大,越是严峻复杂,越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以顽强的勇气、锐气,坚决抓好改革各项任务落实。

勇于担当使命,着力增强推进落实改革的历史自觉。习主席强调,“全军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坚定不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努力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这是习主席向全军发出的政治号令,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时代重任。这轮改革,是军队政治生态和组织形态的脱胎换骨,推进和落实改革,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和担当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抱定改革务期必成的坚定决心,坚持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才能夺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新胜利。

勇于破解难题,下大力解决制约我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习主席指出,只有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长征正确解决了红军的落脚方位、组织领导、军事指挥等重大问题,才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这些年,我军改革步伐从未停止,特别是这轮改革涉及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唯有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拿出逢山开路、破釜沉舟的勇气,下大力打开突破口,夯实发力点,有效解决制约军队发展、迟滞军队改革的瓶颈、梗阻和掣肘,才能使改革顺利推进,达到预期目的。

勇于直面挑战,把全部心思和精力聚焦到改革出战斗力上。长征是走出来的,更是打出来的。在漫漫征途中,红军视死如归、浴血奋战、勇往直前,最终克服敌强我弱的劣势,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新形势下,我军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还面临着诸多挑战,突出存在“两个能力不够”“两个差距很大”的瓶颈和短板。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始终保持和传承红军那种战斗意志和拼命精神,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这个聚焦点,通过深化改革大力提高我军实战化水平。

三、传承红军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创新胆略,以创新驱动确保改革深入推进扎实落地

长征中的遵义会议,揭开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新篇章。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没有现成惯例可以依循,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同样迫切需要以创新的勇气和创新的方法,走开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强军之路。

坚持创新理念引领。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历史昭示我们,没有探求真理的精神意识,没有自我革新的勇气魄力,就没有长征的伟大胜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创新不仅是题中应有之义,更应该作为强大引擎和重要驱动。要把创新当成一种历史责任,牢固树立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使命意识;要把创新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大力提倡和鼓励追求卓越、敢为人先,营造人人想创新、事事谋创新的潮流风尚;要把创新当成一种行为习

惯,自觉打破旧的思想观念影响束缚,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

注重创新能力支撑。毛泽东等同志领导红军创新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取得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等作战的重大胜利,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观。这充分表明,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引领军队建设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次改革,其复杂性、艰巨性、创新性超过了我军历史上任何一次,新旧体制转换、新旧政策过渡、新旧机制对接,必然遇到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仅靠老经验老办法难以奏效,必须加快提升我军创新能力,以超前思维、超强胆识、超常举措创新探索加以解决。

激发创新人才活力。在形势异常严峻的长征途中,我军还把红军大学改为干部团,边行军战斗,边学习训练,储备和培养了大批干部。强军兴军,要在得人。要紧紧围绕改革总体部署,深入推进人才兴军战略,为改革强军选用人才、集聚人才、培养人才,让我军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坚持把积极谋划改革、坚决支持改革、勇于投身改革的好干部用起来,特别是把创新型人才使用到改革的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使之成为真正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四、传承红军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高尚品质,坚决拥护、支持和服从改革

长征期间,红军各部自觉维护大局、坚决执行命令,全体将士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汇聚起一股无坚不摧的钢铁洪流。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对部队的组织性、纪律性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号令意识,用实际行动彰显军魂、践行忠诚。

坚决贯彻落实改革决策部署。红军指战员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上级一声令下,坚决完成任务,创造了光耀千秋的辉煌业绩。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必须着力提升思想认识,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习主席和军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改革总体方案和实施方案上来,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保持高度一致。要像红军先辈那样,闻令而动、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各项改革举措,做到习主席决策部署什么就坚决落实什么,改革任务明确到哪一步就坚决推进到哪一步。

正确对待改革利益关系调整。长征中,许多部队为了战略全局自愿作出局部牺牲,一些高中级干部在整编中甘当普通一兵,全体将士敢于舍弃、义无反顾,展现出共产党人和革命军人的坚强党性和奉献品格。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不可能不触及现有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面对机构等级变化、职能部署调整、个人进退去留,必须强化大局观念,自觉以党和军队事业为重,以改革强军大局为重,坚决克服各种本位主义思想,勇于冲破形形色色的利益藩篱,切实做到个人前途服从国家和军队建设的发展、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长征中,正是由于红军严守纪律听指挥,才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面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考,要像红军那样听指挥、守忠诚,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确保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要坚决维护改革决策部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决反对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的自由主义,坚决防止和杜绝表态积极落实消极、讲价钱搞变通等现象,严肃查处改革中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以铁的纪律为改革提供铁的保证。

五、传承红军依靠人民、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集聚起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磅礴伟力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是党领导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法宝。新形势下,推进落实改革,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大力支持,离不开包括部队官兵在内全体人民的接续奋斗、无私奉献。

加强军地协作,搞好改革落实体系配套。人民群众始终是我军生存的根基、行动的靠山、力量的源泉。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国家总体改革布局,这就要求我们在贯彻落实中注重搞好军地协调,充分发挥军地协作机制和双拥工作优势,统筹考虑军队与地方、系统与要素、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关系,着力解决好跨领域、跨部门、跨近中远期的改革问题,使军队改革与国家总体改革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深化军民融合,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质量效益。现代战争对经济社会的依赖性空前增强,能否寓战争潜力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时代大势,切实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兴国之举、强军之策,牵引改革向纵深推进、向全局拓展。要进一步通过改革,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着力构建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打造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戮力固本开新,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习主席强调指出,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新形势下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不断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密切联系群众,忠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永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就是要始终坚持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风险和挑战考验,以志存高远的豪情、百折不挠的韧劲,带头坚强党性、锤炼作风,带头勇于拼搏、艰苦奋斗,带头立足本职、主动作为,积极推动改革强军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章

    浅析长征精神及其时代意义

    论长征精神的永恒作用 摘要: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党和红军在浴血重生的万里长征中,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特别是红军长征过贵州中形成的贵州精神,可以说是整个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就是一种 ...

    长征精神的永恒价值

    长征精神的永恒价值 摘要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

    长征精神班会

    活动目的: 让每个少先队员了解长征胜利的悲壮历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让少先队员通过学习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发扬长征精神,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从小树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 活动过程 ...

    长征精神激励我们前进

    长征精神激励我们前进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长征精神激励我们前进> 今年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的时候,我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 ...

    用长征精神引领青少年学生成长

    长征精神中蕴含的革命理想主义.革命现实主义.爱国主义.艰苦奋斗作风.革命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内涵,以及彰显的凝聚向心价值.感召激励价值.规范导向价值.教育塑造价值,为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今年7月1 ...

    中国近代史之长征精神研究报告

    湘潭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15级电子信息工程一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研 究 性 学 习 成 果 报 告 一. 简表 二.研究背景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 ...

    [形式与政策]论文

    长征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的学习 [内容摘要] 长征锻造了中华民族精神之魂――长征精神.学习长征精神的五个科学内涵.长征精神的内涵不仅仅对当时有着深刻的意义,对当今社会也有着巨大的作用.长征精神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 ...

    长征精神及其当代意义(大学生演讲及写作素材)

    长征精神及其当代意义(大学生演讲及写作素材).txt 长征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qu ...

    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性

    弘扬长征精神的重要性 长征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积极意义,而且对当代社会具有大的研究和借鉴价值.它不仅是某一时期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永久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 ...

    推荐|长征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来源:求是网 作者:丛斌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场举世无双的远征,不仅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更因此锤炼熔铸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在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以后,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