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身处地,情理动人

摘要:无论在什么时代,学生都有优劣之分。对于品德、成绩各个方面都表现不佳的后进生,总是令教师头疼。本文针对后进生的教育问题,建议一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适当采用“教师代演学生法”,强调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不要片面、孤立地看问题,要考虑学生的家庭、学生的性格等诸多因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后进生、教师代演学生法、教育效果、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

教师代演学生法,较多地是用于课堂教学,目的是让教师能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来解决教材中的重和点难点。但我认为,在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尤其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设想,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从而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具体举措如下:

1.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成为后进生,既有其内因,也有外因。高中阶段的后进生,如果一味批评其不端正的学习态度,淡薄的纪律观念,只会令其心生厌烦,因为在初中已经有太多类似的教育。要想学生说真话,讲实情,教师必须从其家庭、家长入手,分析外因、内因,以求对症下药。

在很多学生案例的剖析中,不难发现,在后进生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家庭因素会导致学生自暴自弃。比如不良的学习环境,家长为了做生意或者自己打麻将、看电视,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父母关系不和或离异,也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创伤,使得他们对学习和上进丧失勇气和信心。在了解了后进生的家许环境,找出其成后进生到底是自己的个人原因还是家庭因素之后,师生之间的交流才会真正开始,后进生才不会为了迎合教师而说些表面形式的话,会敞开心扉,宣泄出自己的情绪,也会对教师充满信任。

2.热爱、尊重和疏导后进生。

俄国19世纪的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爱应该是教育的工具,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而教育的目的是人道。”这句话揭示了热爱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很多优秀教师和班主任无不把热爱作为转化教育的催化剂,甚至提出“热爱学生,更偏爱后进生”的思想,教师热爱后进生体现在以深厚的感情,从生活上、思想上和学习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主动和他们交往,寻找师生间的接近点,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善意和期促待,促合他们觉醒和转变。

很多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毕业之后,能在节日给你发个祝福短信,能偶尔给你来个电话的,不是最优秀的学生,反而是这些当年自己眼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后进生而言,虽然毕业的时候成绩不是最优秀,但经常受到老师同学嘲笑的他们,更珍惜你对他们的善意,铭记老师在成长过程中对他们的帮助。

后进生需要爱,也需要尊重。对于后进生,教师要重视后进生自身转化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其已有的要求、特长和思想方式,给予适当的满足,也可以征求后进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对班级活动的建议,使后进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把他们内心蕴含的积极因素激发出来,产生向上进步的力量。

转化后进生,热爱理解是基础,而转化还要依靠疏导。后进生有时也会在教师的感化下改正一些不良行为,但往往出发于对教师的感恩报答心理,并非触动了思想深处的问题要害,所以教师要使这种感情转化为认识和行动,就应该“趁热打铁”,及时对他们进行思想认识的说服疏导,转变他们的错误认识,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和能力。

3.教师教育要循序渐进。

后进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其转化也必然服从一定的“序”。教师应对后进生教育的长期性、渐进性做好思想准备。后进生的成长环境是一个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交错的环境,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对后进生影响的变化就导致后进生易反复。

据调查显示,即使学生被教师感化,并再三承诺再也不犯类似的错误,但教师应有一定的预见性,后进生的毅力还是有限的,他们可以保证在某段时间内不犯错误,但不代表其永远不犯错误。因此,教师不要感叹“朽木不可雕也”,对后进生要比一般学生宽容,要使后进生由进步—反复—再进步—再反复—直到巩因良好的思想品德,最后形成后进生稳定的良好思想品德。

4.教师要转变成绩至上的观念,树立个性发展教育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发达国家在现代教育改革中普遍形成了个性自由发展的观念,要求教育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坚持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灵活化、与个别化,反对教育的划一与僵化,以维护个体的尊严,实现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教育工作者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注定要不断地与各种各样的学生打交道,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有健全的人格,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用单一的教育方式教育所有的学生,要站到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一味的从教师角度来批评学生的不足之处。要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要真心地帮助学生,特别是不被自己看好的后进生。

设身处地,情理动人,不会有大声的呵斥,不会有师生之间的绝对对立,建立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这不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反而会让学生在内心尊重教师,让教师与后进生的交流如同沂水春风一样,平静祥和。

参考文献:

[1]田晓娜,《学生的心理与意志品质的培养》,国际文化出版社,1996.7

[2]胡莉芳,《后进生的人格转化》,国际文化出版社,1996.7

[3]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12

[4]郑其恭、周康宇,《教书育人新探》,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3

[5]杨春茂,《师德修养十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

[6]李建刚,《现代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9

[7]周之良,《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

摘要:无论在什么时代,学生都有优劣之分。对于品德、成绩各个方面都表现不佳的后进生,总是令教师头疼。本文针对后进生的教育问题,建议一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适当采用“教师代演学生法”,强调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学生所犯的错误;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不要片面、孤立地看问题,要考虑学生的家庭、学生的性格等诸多因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后进生、教师代演学生法、教育效果、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

教师代演学生法,较多地是用于课堂教学,目的是让教师能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来解决教材中的重和点难点。但我认为,在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尤其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设想,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从而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具体举措如下:

1.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成为后进生,既有其内因,也有外因。高中阶段的后进生,如果一味批评其不端正的学习态度,淡薄的纪律观念,只会令其心生厌烦,因为在初中已经有太多类似的教育。要想学生说真话,讲实情,教师必须从其家庭、家长入手,分析外因、内因,以求对症下药。

在很多学生案例的剖析中,不难发现,在后进生的成长过程中,很多家庭因素会导致学生自暴自弃。比如不良的学习环境,家长为了做生意或者自己打麻将、看电视,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父母关系不和或离异,也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创伤,使得他们对学习和上进丧失勇气和信心。在了解了后进生的家许环境,找出其成后进生到底是自己的个人原因还是家庭因素之后,师生之间的交流才会真正开始,后进生才不会为了迎合教师而说些表面形式的话,会敞开心扉,宣泄出自己的情绪,也会对教师充满信任。

2.热爱、尊重和疏导后进生。

俄国19世纪的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爱应该是教育的工具,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而教育的目的是人道。”这句话揭示了热爱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很多优秀教师和班主任无不把热爱作为转化教育的催化剂,甚至提出“热爱学生,更偏爱后进生”的思想,教师热爱后进生体现在以深厚的感情,从生活上、思想上和学习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主动和他们交往,寻找师生间的接近点,让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善意和期促待,促合他们觉醒和转变。

很多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教师会发现,学生毕业之后,能在节日给你发个祝福短信,能偶尔给你来个电话的,不是最优秀的学生,反而是这些当年自己眼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后进生而言,虽然毕业的时候成绩不是最优秀,但经常受到老师同学嘲笑的他们,更珍惜你对他们的善意,铭记老师在成长过程中对他们的帮助。

后进生需要爱,也需要尊重。对于后进生,教师要重视后进生自身转化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其已有的要求、特长和思想方式,给予适当的满足,也可以征求后进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对班级活动的建议,使后进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把他们内心蕴含的积极因素激发出来,产生向上进步的力量。

转化后进生,热爱理解是基础,而转化还要依靠疏导。后进生有时也会在教师的感化下改正一些不良行为,但往往出发于对教师的感恩报答心理,并非触动了思想深处的问题要害,所以教师要使这种感情转化为认识和行动,就应该“趁热打铁”,及时对他们进行思想认识的说服疏导,转变他们的错误认识,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和能力。

3.教师教育要循序渐进。

后进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其转化也必然服从一定的“序”。教师应对后进生教育的长期性、渐进性做好思想准备。后进生的成长环境是一个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交错的环境,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对后进生影响的变化就导致后进生易反复。

据调查显示,即使学生被教师感化,并再三承诺再也不犯类似的错误,但教师应有一定的预见性,后进生的毅力还是有限的,他们可以保证在某段时间内不犯错误,但不代表其永远不犯错误。因此,教师不要感叹“朽木不可雕也”,对后进生要比一般学生宽容,要使后进生由进步—反复—再进步—再反复—直到巩因良好的思想品德,最后形成后进生稳定的良好思想品德。

4.教师要转变成绩至上的观念,树立个性发展教育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发达国家在现代教育改革中普遍形成了个性自由发展的观念,要求教育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坚持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灵活化、与个别化,反对教育的划一与僵化,以维护个体的尊严,实现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教育工作者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注定要不断地与各种各样的学生打交道,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有健全的人格,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用单一的教育方式教育所有的学生,要站到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一味的从教师角度来批评学生的不足之处。要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要真心地帮助学生,特别是不被自己看好的后进生。

设身处地,情理动人,不会有大声的呵斥,不会有师生之间的绝对对立,建立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这不会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反而会让学生在内心尊重教师,让教师与后进生的交流如同沂水春风一样,平静祥和。

参考文献:

[1]田晓娜,《学生的心理与意志品质的培养》,国际文化出版社,1996.7

[2]胡莉芳,《后进生的人格转化》,国际文化出版社,1996.7

[3]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12

[4]郑其恭、周康宇,《教书育人新探》,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3

[5]杨春茂,《师德修养十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

[6]李建刚,《现代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9

[7]周之良,《德育的理论与实践》,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


    相关文章

    [掌声]教学实录及评析

    第一板块:紧扣"掌声",整体感受 师:默读课文,看看掌声前.掌声时.掌声后我们分别看到一个怎样的小英?你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用横线画下来.(生默读圈画,师巡视点拨) 师:我们先来交流一下,掌声前,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小英? ...

    班主任工作总结:在思品课中进行创造教育

      一、"抓纲务本",按时代要求,扣学科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内容。   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之一在于教育目标的不同。小学思品课是让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   本学科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着重培养道德情感,提高学 ...

    在思品课中进行创造教育

    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作为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教师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 ...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在思品课中进行创造教育  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作为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教师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 ...

    小学班主任品德教育工作总结

    在思品课中进行创造教育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作为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教师应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 ...

    2009年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2009年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 在思品课中进行创造教育 我国已故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那么,作为现代教育如何发掘每一个孩子蕴藏着的无限的潜在创造力而使他们成为创造之人呢?作为教师应 ...

    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教案--让心靠近--学会沟通 时间:2014-01-03 23:22:56    浏览数:73384 设计理念: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和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 ...

    让心靠近--学会沟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教案--让心靠近--学会沟通 时间:2014-01-03 23:22:56 浏览数:11445 设计理念: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和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 ...

    观摩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有感

    观摩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有感 湖北枣阳一实小 吴云岚 10月11日,我有幸观摩了湖北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参赛老师们带来了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高质量的语文课.虽课型有别,风格各异,却是各有千秋,精彩纷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