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基础降水

5 基础降(排) 水

基础降(排) 水工作是土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能疏干基土中的水分,促使土体固结,提高地基强度;对处于天然地下水位以下基坑(槽) 的施工,可以减少土坡土体侧向位移与沉降,稳定边坡,清除流砂,减少基底土的隆起;使位于天然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能避免地下水的影响,改善了施工条件。此外,还可以减少土方量,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施工安全。

如果在施工前对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缺乏详细的调查,或是降水设计方案、降水方法与设备的选择不符合工程的特点,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或是降水的施工质量不佳,造成降水失效或达不到预定的要求,都会影响土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正常施工,甚至危及邻近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的安全与使用。

目前,常用基础降(排) 水方法有明排井(坑) 、井点降水、井管降水等。根据其设备又可分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深井井管等。具体选用时,可根据工程的特点、要求的降水深度、含水层土的类别及其渗透系数、施工设备的条件和施工期限等因素,进行比较,选取经济合理、技术可靠、易于施工、管理方便的降水方案。各种井点、井管的性能、施工工艺和操作管理不尽相同,如果不能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地灵活运用和合理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将会造成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

5.1 基坑降(排) 水

5.1.1 地下水位降低深度不足 1.现象

(1)地下水位没有降到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即挖土面以下o .5—1m ,水不断渗进坑 内。

(2)基坑内土的含水量较大、较湿,不利于土方开挖,并引起基坑边坡失稳。 (3)坑内有流砂现象出现。 2.原因分析

(1) 对需要进行降水地区及相邻地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缺乏详细的了解和调 查,没有查明相对含水层和不透水层、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以及主要含水层和下卧层等情况;收集的资料与实际不符,或是借用附近工程有关资料;降水设计所采用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不可靠,影响了降水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2) 降水方案设计有误,井点的平面布置、滤管的埋置深度、排水沟和排水井(坑) 的布置、设计的降水深度不合理。

(3)对工程特点和降水设备的性能缺乏

(4)降水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是在运输、装卸、堆放、安装、使用过程中,零部件已经磨损,达不到要求的精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5)施工质量有问题,如井孔的垂直度、深度与直径,井管的沉放,砂滤料的规格与粒径,滤层的厚度,管线的安装等质量不符合要求。

(6)井管和降水设备系统安装完毕后,没有及时试抽和洗井,滤管和滤层被淤塞。 (7)排水沟未及时清理淤泥,妨碍排水。

(8)机电设备故障或动力、能源不能满足降水设备运转的需要,造成地下水降低后回升。

(9)降水方案与挖上和基坑围护方案不相匹配,施工过程中因土方开挖和围护支撑的拆除影响降水,甚至破坏降水设备。 3—预防措施

(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以及降水范围、深度、起止时间和工程周围环境要求是制订降水设计方案、选择施工机具、计算涌水量、布置井点位置、确定滤管位置和标高等的基本条件,应提前进行勘察或在现场进行有关试验,

一般情况下,需要哪些水文、地质资料可参照表5—l ,根据降水工程的复杂程度区别对待。

条 件 基坑 类型

一般降水工程复杂程度分类 表5-1

复杂程度分类

简 单

中 等

复 杂

条状b(m) b≤3.0 3.0≤b ≤8.0 b>8.0 面状F(m2) F<5000 5000≤F ≤20000 F>20000

单层0.1≤K ≤20无严格要求

双层0.1≤K ≤50有一定要求

多层K <0.1或>50

有严格要求

降水深度S △(m) S△<6.0 6.0≤S △≤16 S△>16 含水层特征K(m/d) 工程环境影响 场地类型

Ⅲ类场地,辅助工Ⅱ类场地,辅助工Ⅰ类场地,辅助工程程措施简单 程措施较复杂 措施复杂

地质资料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工程附近的河流与湖泊的位置,地形地貌的描述。丰水期与枯水期的地下水位及其随潮汐的变化情况,工程所在地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质纵横断面图。并应查明相对含水层和不透水层的范围、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主要含水层和下卧层的范围和土颗粒的组成等,其深度应达到主要隔水层。土层的渗透系数(包括水平和垂直渗透系数) 必须可靠,要根据降水工程的复杂程度作必要的现场抽水试验确定;如需采取回灌措施的,还应现场做注水试验;对于电渗井点降水,还应有电渗系数和导电率等资料。 (2)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 、管沟和其他挖方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深度及要求降水的深度和工程特点,参照表5-2选择降水方法和设备。

0.5m ;加人工挖土时,地下水位低于开挖底面值可适当减少。降水实际能达到的深度与工程特点、水文地质情况、井点管的长度和平面布置等有关。井点降水系统的平面布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封闭形井点、双排井点或单排井点。对长宽度较大的基坑可在基坑中间增设一排或多排降水井点;若有局部深度比大面积基坑深的深坑(如电梯井等) ,可在探坑部位另设一组满足深坑降水要求的井点。轻型井点的井距为0.8~2m ,距边坡线至少1m ;喷射井点的井距为1.5~3m ,距边坡线至少1.0m :电渗井点管(阴极) 应布置在钢筋或钢管制成的电极棒(阳极) 外侧0.8~1.5m ,露出地面0.2~0.3m 。

对轻型井点、喷射井点和电渗井点,若按封闭方式布置单套井点设备时,集水总管宜在抽水机组的对面断开,使抽水机组两侧的集水总管长度、地下水拙汲量、管内的水流阻力和真空度大小等可基本接近,以达到较好的抽水效果。当采用多套井点设备时,各套井点设备的集水总管之间宜装设阀门隔开,使各套设备管内的水流分开;当其中一套机组发生故障时,可开启相邻的有关阀门,借助邻近的抽水机组来维持抽水。 (4) 井点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井孔应保持垂直,以防止孔壁坍塌;井孔的深度应大于井点管的深度,以保证井点管的设计埋设深度;井子L 直径应根据井点的直径确定,不得小于规定的孔径,且上下应保持一致,特别是在井孔穿过不同土层时,要注意施工质量。滤管应按要求的位置埋设在透水性较好的含水层中,必要时可采取扩大井点滤层等辅助措施。如遇孔壁坍塌,井孔淤塞,使滤管无法沉放到规定的深度时,应重新成孔,严禁将滤管强行插入土中,以免滤管被淤泥堵塞而失效。成孔后,往往孔内的泥浆浓度过大,使砂滤料不易灌填、沉落,影响滤层质量,并使其透水性能减弱。因此,在灌填砂滤料前,应把孔内泥浆适当稀释,使砂滤料易于灌填和沉落(也要防止泥浆稀释过度而造成坍孔) 。灌填砂滤料时,井管应居中,使砂滤料均匀地围

绕在周围,形成滤层。灌填高度一般要求达到天然地下水位标高,其灌填量不得小于计算量的95%。 井点管沉放到井孔内以后,管口应妥善保护,以防杂物掉入管内造成堵塞。 井点系统各部件均应安装严密,防止漏气。连接集水总管与井管弯联管的短管宜采用软管。 井点施工时,还应做好施工记录,作为质量检查、总结经验、分析事故原因的依据。记录中应包括施工单位和班组、工程名称、气候条件、施工机具、人工降水类别、井点编号、冲孔起讫时间、井孔直径和深度、井点的直径和长度、灌砂量、滤管长度、滤管底端标高和沉淀管长度等内容。

(5)降水设备的管道、部件和附件等,在组装前必须检验和清洗,并妥善保管。对曾经使用过的管道、部件和附件等,还必须除去锈屑、垃圾和淤泥,并用压力空气或压力水冲洗干净。应特别注意并点滤管在运输、装卸和堆放时,网孔破损,绕丝走动,如果沉放前没有及时修补,将会造成滤管淤塞、泥土流失、地面沉陷等个良后果。

(6)灌填砂滤料后,应规定及时洗井和试抽,可以破坏成孔时在子L 壁形成的泥皮,排除渗入周围土层、滤层、滤管中的泥浆,使井管的过滤段形成良好的过滤层,恢复土层透水和井管的降水性能。同时,还要全面检查井点系统管路接头质量、井点出水状况(包括出水量、含泥量) 、抽水机械运转情况等;如有漏气、漏水和“死井”(即滤管已被泥砂堵塞,渗水性能很差的井) 等不正常现象,应及时处理,否则,在基坑开挖以后更难处理。检查合格后,井点子L 口到地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应用粘性土填塞封孔,以防止漏气和地面水下渗,可以提高降水效果。

(7)为确保降水连续不断地进行,应有备用泵和电动机;必要时,还应设置双电源或备用柴油发电机。泵、电动机、电源等在使用中一旦发生故障,应及时更换,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降水,防止地下水位上升超过一定限度而引起工程质量事故。降水过程中,应加强降水系统的维护和检查,保证不间断的抽水。同时,应经常观测并记录工作水压力、地下水流量、井点真空度、观察孔水位等,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排水沟应及时清理、修整,使水顺利地排到明排井(坑) 内,并要有专人及时抽水。

(9)井点的布置和挖土方向以及基坑围护文撑的布置要互相协调,不要因挖土将井点管碰坏。深井井管应布置在围护支撑附近,因深井管随基坑的挖深,井管露出土面越长,容易产生不稳定。深井管可以固定在围护支撑上,不易被挖土机碰坏。

(10)在基坑内设降水观察井。挖土前测量观察井内水位降低情况,水位降至挖土底面0.5~1m 时再开始挖土。 4.治理方法

(1)基坑边坡失稳的治理,可参见本手册3.1.1“挖方边坡坍方”的治理方法。

(2)坑内有流砂现象出现的治理可参见本手册3.2.6“基坑(槽) 开挖遇流砂”的治理方法。

(3)对于井点管或滤层淤塞而引起的降水失效,可以通过洗井处理(即向管内用压力水或压缩空气反复冲洗、疏通) ,破坏成孔时在孔壁形成的泥皮,并恢复土层透水和井管的降水性能。

(4) 对于地下水位降深与要求相差不大的工程,可以根据降深差异的大小,分别采取减少井管之间距离的方法,即在原相邻的井管中间增加井管;也可以在基坑内增设井管,以增加地下水位的降低深度。对于地下水位降低深度与要求相差较大的工程,需要在原降水系统之外,再重新考虑比较合理的降水方法和设备,重新施工。

5.1.2地面沉陷过多 1.现象

在基坑外侧的降低地下水位影响范围内,地基土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受其影响的邻近建筑物和市政设施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不同程度的倾斜、裂缝,甚至断裂、倒塌。 2.原因分析

(1)排水的主要作用是疏干施工基地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地下水,以利于基础施工。但是,随着孔隙水从土中被吸出而使孔隙水压力消散或降低,随之土体被压缩、固结。这一固结过程阶快慢,取决于地基土阶性质,如饱和粘性土的压缩、固结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而砂土固结需要的时间则较短。由于人工降水漏斗曲线范围内的土体压缩、固结,造成地基沉陷,这一沉陷量随降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沉陷的范围随降水的范围扩大而扩大。

(2)如果降水采用真空降水方法,不仅使井管内的地下水抽汲到地面,而且在滤管附近和土层深处产生较高的真空度,即形成负压区;各井管共同的作用,在基坑的内外形成一个范围较大的负压地带,使土体内的细颗粒向负压区移动,而使土体的孔隙增大。当地基土的孔隙被压缩、变形后,也产生了地基土的沉陷。真空度愈大,负压值和负压区范围也愈大,产生沉陷范围和沉降量也愈大。

(3)地基采用人工降水措施后,在基坑外侧形成一人工降水漏斗曲线,即产生了水位差土体在动力水压力影响下,细颗粒土产生移动,使土体的孔隙增大,随之产生压缩变形和沉陷。

(4)井管滤管和滤层是人工降水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良好的滤管和滤层可以充分发挥井管的作用。其具体要求是渗透性好,又能将泥砂阻挡于滤层之外,具体反映是出水量大,出水的泥砂含量小;反之则井管被泥砂淤塞,出水量小,或由于在真空和动水压力作用下,移动到滤层周围的细颗粒通过滤层和滤管不断地被抽汲,使抽出的水浑浊,含泥砂量较大;由于地基土中的泥砂不断地流失,引起地面沉陷。

(5)降水的深度过大,时间过长,扩大了降水的影响范围,加剧了土的压缩与泥砂流失,使地面沉陷增大。 3.预防措施 (1)降水前,应考虑到水位降低区域内的建筑物(包括市政地下管线等) 可能产生的沉降和水平位移或供水井水位下降。在岩溶土洞发育地区,因降水加剧了地下水活动,使岩溶土洞发展,也可能引起地面塌陷;必要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在施工前,必须了解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原有结构,地基与基础的详细情况,如影响使用和安全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措施处理。例如在开挖基坑四周预先做防水帐幕或回灌水。

(2)在降水期间,应定期对基坑外地面、邻近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进行沉陷观测,具体要求如下。

在受降水影响范围的不同部位设置固定变形观测点,观测点不可少于4个;降水前应对设置的变形观测点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测量不少于2次,测量允许误差为±1mm 。降水开始后,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以前,对观测点应每天观测一次;达到降水深度以后,可每2~5d 观测一次,直至变形影响稳定或降水结束为止。另外,在基坑内外设观察井定期进行水位观察,并作好记录;一般抽水开始后,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前,每天观察3次水位、水量;当水位已达到降水深度,且趋于稳定时,可每天观察1次;如果在地表水补给影响的地区或雨季时,观察次数每日2~3次。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建筑物等变形增大或地下水位情况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3)基础降水工程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附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详细调查情况等,合理选择降水方法、降水设备和降水深度;而且还应按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行业标准4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然后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

人工降水的深度和范围、井点的真空度等,不能只顾及基坑的开挖和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而任意加深人工降水的深度或加大井点的真空度,还应考虑减少人工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尽量将降水的深度和范围、井点的真空度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

(4)尽可能地缩短基坑开挖、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时间,加快施工进度,并尽快地进行回填土作业,以缩短降水的时间。在可能的条件下,施工安排在地下水位较低或枯水的季节更佳,可以减少降水的深度和抽水量。

(5)滤管、滤料和滤层的厚度等,均应按规定设置,以保证地下水在滤层内的水流速度较大,过水量较多,又可以防止泥砂随水流人井管。抽出的地下水含泥量应符合规定,如发现水质浑浊,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滤管缠丝间隙(或滤网孔径) 和滤层材料的规格,应根据土层情况和砂样筛分结果参照表5-3选用。

过滤器缠丝间隙和滤料规格表 表5-3

项 含水层分筛分结果 填人砾石直过滤器缠丝间隙次 类 (以筛分后的重量计算) 径(mm) (mm)

颗粒>3mm ,占90%~100% 5 24~30

颗粒>2.25mm ,占85%~90% 5 18~22 颗粒>1mm ,占80%~85% 5 7.5~10 颗粒>0.75mm ,占70%~80% 5 6~7.5 颗粒>0.50mm ,占70%~80% 4 5~6 颗粒>0.40mm ,占60%~70% 2.5 3~4

2 2.5~3 颗粒>0.30mm ,占60%~70%

1.5 2~2.5 颗粒>0.25mm ,占60%~70%

1 1.5~2 颗粒>0.20mm ,占50%~60%

0.75 1~1.5 颗粒>0.15mm ,占50%~60%

0.75 1~1.5 颗粒>0.15mm ,占40%~50%(含

泥不超过50%)

0.5~0.75 0.75~1 颗粒>0.10mm ,占50%~60%

0.5~0.75 0.75~1 颗粒>0.10mm ,占40%~50%(含

泥不超过50%)

注:表中砾石的规格系最大限度,即含水层筛分粒径的8~10倍,在实用中亦可根据 具体情况定为6~8或5~10倍。

(6)在基坑附近有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管线的一侧做防水帐幕;防水帐幕可采用地 下连续墙、深层搅拌桩等方法。降水井点设在基坑内一侧,以减少降水对外侧地基土的影9向。

(7)采用降水与回灌技术相结合的工艺,即在需要保护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与降水并点之间埋设回灌井点或回灌砂井、回灌砂沟等,通过现场注水试验确定回灌井点、回灌砂井的数量。一般情况下,回灌井点、回灌砂并的数量、深度与降水井点相同。回灌砂沟的沟底应在渗透性能较好的土层内,降水井点与回灌井点的距离宜大于6m ,以防两井相通。回灌水箱的高度、回灌水量等应以满足需保护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处的地下水位保持或接近原自然地下水位要求为准。回灌水不应从砂井、砂沟中溢出。

4.治理方法

对于降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陷,造成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市政设施的有关质量问题,可分别根据工程情况进行处理,可参见本手册12.4.1“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墙体裂缝”的治理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卵 石 砾 石 砾 砂 粗 砂 粗 砂 中 砂 中 砂 中 砂 细 砂 细 砂 细砂含泥

粉 砂 粉砂含泥

5.2 明排井(坑)

明排井(坑) 是由排水沟将水流至集水井(坑) ,再用潜水泵或泥浆泵将集水井(坑) 内的水抽至地面排出基坑。它既经济又简单,是基础降水深度小于2111的首远方案。但如果施工中不认真对待,会产生以下质量通病。 5.2.1 明沟排水不畅 1.现象

地下水不能通过明沟顺利地排入集水井(坑) ,造成地下水降不到设计深度,基坑土含 水率高等,影响基坑土方工程的施工。 2.原因分析

(1)排水沟没有随基坑土的挖深而加深。

(2)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不够,或排水沟没有一定的坡度,使水不能顺利地流向集水井(坑) 。

(3)基坑面积大,排水沟设置少。

(4)施工操作疏忽,泥土将排水沟堵塞,水流不通。 3.预防措施

(1)基坑周围设置排水井(坑) 和排水沟,应距坡脚有足够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30nun ; 与基础外边线也应有一定的距离,以不影响基坑施工。

(2)排水沟和集水井(坑) 应与基坑(槽) 的开挖水平施工长度同步进行。

(3)排水沟一般宜挖成梯形,宽度等于或大于0.4m ,深度为0.4~0.6m ,排水沟应有0.1%~0.5%的坡度,使水流不致阻滞而淤塞。 (4)安排专人及时清理排水沟内的淤泥。

(5)基坑面积大时,可在基坑内控盲沟将水引至基坑周围的排水沟,加快地下水的排泄。 4.治理方法

由于边坡塌方造成排水沟损坏,可挖去塌方土,在边坡叠放装土草袋,使边坡稳定, 再重新开挖排水沟。

5.2.2 集水井(坑〕排水不畅或失效 1.现象:

集水井(坑) 内水排不出,影响排水沟的水流入集水井(坑) ,造成基坑降水效果差。 2.原因分析

(1)选择的拍水泵不能满足集水井(坑) 排水的需要,使水不能迅速排出。 (2)集水并(坑) 布置距离大大,不能满足地下水涌入量的需要。

(3)集水井(坑) 深度和大小不能满足抽水的要求,或构造不合理,如滤水层选择错误、 井壁处理不好,造成塌土使水泵不能抽水。 3.预防措施

(1)集水井(坑) 直径应大于0.5m ,深度为1m ,布置在基坑四周,一般每隔20~40m 设置一个。

(2)水泵型号和数量应根据涌水量选择。隔膜式水泵、潜水泵适用于涌水量Q <20m 3/h基坑的降水;隔膜式和离心式水泵、潜水泵适用于涌水量Q=20~60m 3/h:当Q >60m 3/h时用离心式水泵。BA 型、B 型离心式水泵、潜水泵和泥浆泵性能见表5-4、表5-5、表5-6、表5-7。

BA 型离心水泵主要技术性能 表5-4 水泵型号 1.5BA-6 2 BA-6 2 BA-9 3 BA-6 3 BA-9 3 BA-13 4 BA-6 4 BA-8 4 BA-12 4 BA-18 4 BA-25 6 BA-8 6 BA-12 6 BA-18 8 BA-12 8 BA-18 8 BA-25 水泵型号 1.5B-17 2 B-31 2 B-19 3 B-19 3 B-33 3 B-57 4 B-15

流量扬程(m 3/h) (m) 11.0 20.0 20.0 60.0 45.0 45.0 115.0 109.0 90.0 90.0 79.0 170.0 160.0 162.0 280.0 285.0 270.0

17.4 38.0 18.5 50.0 32.6 18.8 81.0 47.6 34.6 20.0 14.8 32.5 20.1 12.5 29.1 18.0 12.7

吸程(m) 6.7 7.2 6.8 5.6 5.0 5.5 5.5 5.8 5.8 5.0 5.0 5.9 7.9 5.5 5.6 5.5 5.0

电机功率(kW) 1.5 4.0 2.2 17.0 7.5 4.0 55.0 30.0 17.0 10.0 5.5 30.0 17.0 10.0

40.0 22.0 17.0 吸程(m) 6.6~6.0 8.2~5.7 8.0~6.0 6.2~5.0 6.7~3.0 7.7~4.7 5.0

外形尺寸(mm) (长×宽×高) 370×225×240 524×337×295 534×319×270 714×368×410 623×350×310 554×344×275 730×430×440 722×402×425 725×387×400 631×365×310 571×301×295 759×528×480 747×490×450 748×470×420 809×584×490 786×560×480 779×512×480

重量(kg) 30 35 36 116 60 41 138 116 108 65 44 166 146 134 191 180 143

B 型离心水泵主要技术性能 表5-5 流量(m 3/h) 扬程(m) 6~14 10~30 11~25 32.4~52.2 30~55 30~70 54~99

20.3~14.0 34.5~24.0 21.0~16.0 21.5~15.6 35.5~28.8 62.0~44.5 17.6~10.0

电机功率(kW) 重量(kg) 1.5 4.0 2.2 4.0 7.5 17.0 5.5

17.0 37.0 19.0 23.0 40.0 70.0 27.0

4 B-20 4 B-35 4 B-51 4 B-91 6 B-13 6 B-20 6 B-33 8 B-13 8 B-18 8 B-29 型号 QY-3.5 QY-7 QY-15 QY-25 JQB-1.5-6 JQB-2-10 JQB-4-31 JQB-5-69 7.5 JQB8-97 1.5 JQB2-10 2Z 6

JTS-2-10

65~110 65~120 70~120 65~135 126~187 110~200 110~200 216~324 220~360 220~340 流量 (m 3/h) 100 65 25 15

10~22.5 15~32.5 50~90 80~120 288 18 15 25

22.6~17.1 37.7~28.0 59.0~43.0 98.0~72.5 14.3~9.6 22.7~17.1 36.5~29.2 14.5~11.0 20.0~14.0 32.0~25.4 扬程 (m) 3.5 7 15 25 28~20 21~12 8.2~4.75.1~3.14.5 14 25 15

5.0

6.7~3.3 5.0~3.5 7.1~40.0 5.9~5.0 8.5~7.0 6.6~5.2 5.5~4.5 6.2~5.0 6.5~4.7 10.0 17.0 30.0 55.0 10.0 17.0 30.0 17.0 22.0 40.0

电流 (A) 6.5 6.5 6.5 6.5 5.7 5.7 5.7 5.7 -- -- -- 5.4

51.6 48.0 78.0 89.0 88.0 104.0 117.0 111.0 -- 139.0 电压 (V) 380 380 380 380 380 380 380 380 380 380 380 --

潜水泵主要性能 表5-6

电机功率(kW)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7.5 1.5 4.0 2.2

转速(r/min) 2800 2800 2800 2800 2800 2800 2800 2800 -- -- -- 2900

注:JQB-1.5-6、JQB-5-69、1.5JQB-10的重量分别为55、45、43 kg。

泥浆泵主要技术性能 表5-7 泥浆泵

型号 3PN 3PNL 4PN 2.5NWL 3NWL BW600/30 BW200/30 BW200/40

流量(m3/h) 108 108 100 25~4555~95(600) (200) (200)

扬程 (m) 21 21 50

5.8~3.6 9.8~7.9 300 300 400

电机功率(kW)22 22 75 1.5 3 38 13 18

泵口径(mm) 吸入口125 160 75 70 90 102 75 89

出口 75 90 150 60 70 64 45 38

外形尺寸(m) (长×宽×高) 0.76×0.59×0.52 1.27×5.1×1.63 1.49×0.84×1.085 1.247(长) 1.677(长)

2.106×1.051×1.36 1.79×0.695×0.865 1.67×0.89×1.6

重量(kg) 450 300 100061.5 63 1450578 680

注:流量括号中数量单位为L/min。

(3)集水井(坑) 井壁四周要采取防止井壁塌方的措施,并且要有滤水层;护壁可用竹篱笆、竹箩筐、铁皮桶等,滤水层可用块石、卵石等,使水能渗进集水井(坑) 。

(4)经常派人清理集水井(坑) ,将井内的淤泥及垃圾清理干净;并指定专人对每个集水井(坑) 进行观察,发现有一定量的积水立即开泵抽水。

5.3 轻 型 井 点

轻型井点主要设备包括井点管、集水总管和抽水机组等;地下水主要依靠真空泵、射流泵、往复泵运行时造成真空后抽吸地下水。由于它们的排气排水方式不同,常见故障和防治方法亦不同。

5.3.1真空度失常 1.现象

(1)真空度很小,真空表指针剧烈抖动,抽水量很少。 (2)真空度异常大,但抽不出水。

(3)地下水位降不下去,基坑边坡失稳,有流砂现象。 2.原因分析

(1)井点设备安装不严密,管路系统大量漏气。 (2)抽水机组零部件磨损或发生故障。

(3)井点滤网、滤管、集水总管和滤清器被泥砂淤塞,或砂滤层含泥量过大等,以致抽水机组上的真空表指针读数异常大,但抽不出地下水。

(4)井点设备选择不当,或井点滤管理设的位置和标高不当,处于渗透系数较小的土层中。

3.预防措施

(1)井点管路安装必须严密。

(2)抽水机组安装前必须全面保养,空运转时真空度应大于60kPa 。

(3)轻型井点系统应按一定程序施工,通常是:

1) 挖井点沟槽,铺设集水总管。为充分利用泵的抽水能力,集水总管标高要尽量接近地下水位,并宜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25~0.5%的上仰坡度。

2) 冲井点孔。冲孔时冲管应垂直插入士中,井子L 冲成后,要立即拔出冲管,插入井点管,立即在井点管与于L 壁之间迅速填灌砂滤层,防止孔壁塌土,砂滤层宜选用于净的0.4~0.6mm 的中粗砂,灌填要均匀,砂滤层的灌填质量是保证井点管顺利插入的关键。滤料填至地面以下1.0~2.0m ,上面用粘土封口,以防漏气。井点管插好后与集水总管相连接。 3) 安装抽水机组,并同集水总管相连接。 4) 进行试抽和洗井,检查合格后交付使用。

(4)轻型井点系统的全部管路,在安装的均应将管内铁锈、淤泥等杂物除净。井点滤管在运输、装卸和堆放时,应防止滤网损坏;下入并点孔前,必须对滤管逐根检查,检查标准为:过滤管长1.2~2m ,孔隙率15%,外包1~2层60~80目尼龙网或铜丝网。井点冲孔深度应比滤管底端深0.5m 以上,冲孔直径府不小于0.3m 。单根井点坦设后要检查它的渗水能力。一套井点埋设后要及时试抽洗井,全面检查管路接头安装质量、井点出水状况和抽水机组运转情况,发现漏气和“死井”等问题,应立即处理。 4.治理方法

(1)真空度失常而又一时不易辨别出现问题的具体部位时,可先将集水总管和抽水机组之间的阀门关闭。如果真空度仍然很小,属于抽水机组故障;如果真空度由小突然变大,属于抽水机组以外的管路漏气。

(2)集水总管漏气可根据漏气声音逐段检查,在漏气点根据情况或拧紧螺栓,或用白漆加麻丝嵌培缝隙或管子丝扣漏气部位。

(3)井点管因淤塞而抽不出水的检查方法有:手摸井点管,冬天不暖,夏天不凉;井管顶端弯头不呈现潮湿;用短钢管一端触在井点管弯头上,另一端俯耳细听,无流水声;通过透明的塑料弯联管察看,不见有水流动;向井点内灌水,水不下渗。基坑未开挖前可用高压水冲洗井点滤管内淤泥砂,必要时拔出井点,洗净井点滤管后重新水冲下沉。

5.3.2 水质浑浊 1.现象

(1)抽出的水始终不清,水中含砂量较大。 (2)基坑附近地表沉降较大。 2.原因分析

(1)井点滤网破损。

(2)井点滤网孔径和砂滤料粒径太大,失去过滤作用,土层中的大量泥砂随地下水被抽出。

(3)滤层厚度不足,主要是因为施工质量不好引起,如井孔缩颈、倾斜、弯曲不直、井点管在孔内不居中,造成滤层不连续、厚薄不均匀和局部偏薄等。 3.预防措施

(1)下井点管前必须严格检查滤网,发现破损或包扎不严密,应及时修补。

(2)井点滤网和砂滤料应根据土质条件选用。当土层为砂质粉土或粉砂时,一般可选用60一80目的滤网,砂滤料可选中粗砂。 (3)井点施工应按有关规定执行,详见5.1.1“地下水位降低深度不足”的预防措施(5)。 4.治理方法: 始终抽出水质浑浊的井点,必须停止使用。

5.3.3 井点降水局部异常

1.现象: 基坑局部边坡有流砂堆积或出现滑裂险情。

2.原因分析

(1)失稳边坡一侧有大量井点淤塞或真空度太小。

(2)基坑附近有河流或临时挖掘的积存有水的深沟,这些水向基坑渗漏补给,使动水压力增高。

(3)基坑附近地面因堆料超载或机械振动等,引起地表裂缝和坍陷;如果同时又有地表水向裂缝渗漏。则流砂堆积或滑裂险情将更严重。

3.预防措施

(1)详见5.3.l “真空皮失常”的预防措施。

(2)在水源补给较多的一侧,加密井点间距,在基坑开挖期间禁止邻近边坡挖沟积水。

(3)基坑附近地面避免堆料超载,并尽量避免机械振动过剧。

4.治理方法

(1)封堵地表裂缝,把地表水引往离基坑较远处;找出水源予以处理,必要时用水泥灌浆等措施填塞地下空洞裂缝。

(2)在失稳边坡一侧,增设抽水机组,以分组部分井点管,提高这一段井点的抽汲能力。

(3)在有滑裂险情边坡附近卸载,防止险情加剧,造成井点严重位移而产生的恶性循环。

5.4 喷 射 井 点

喷射井点适用于深度超过8m 的基坑降水工程。它的主要设备包括装有扬水器并点管、进水总管、回水总管、高压水泵和循环水池(或水箱) 。地下水依靠高压水泵加压的工作水作用于扬水器而提升到地面。如果井点施工质量差,扬水器(包括喷嘴和混合室) 失效,循环水路不通畅,工作水大量流失和压力下降,井点滤管或砂滤层淤塞,井点就失效。喷射井点如果以压缩空气为介质,则称为喷气井点;如果用水作介质的为喷水井点。目前常用的是喷水井点,常见的故障和防治方法同工作水循环能否正常有密切关系。

5.4.1 扬水器失效

1.现象

(1) 井点真空度很小,井点内管出水不畅或无力,压差反映不正常。当关闭此井点时, 压力表显示出工作水压力增减,如超过正常情况下预先测定的数值范围,称为压差不正常。

(2)扬水器失效的井点附近常有涌水冒砂,局部土层较湿或边坡局部不稳定现象。

2.原因分析

(1)喷嘴被杂物堵塞,当关闭该井点时,压力表指针基本不动或上升很小。

(2)喷嘴磨损严重,甚至穿孔漏水,喷嘴夹板焊缝开裂。当关闭该并点时,压力表指针上升很大。

3.预防措施

(1)严格检查扬水器质量,重点是同心度和焊缝质量;组合后,每根井点管应在地面作泵水试验和真空度测定。地面测定的真空度不宜小于93kPa 。

(2)装配扬水器时要防止工具损伤喷嘴夹板焊缝;井点管和总管内必须除净铁屑、泥砂和焊渣等杂物,并加防护,以防喷嘴堵塞带来后患。

(3)防止喷射器损坏,预先应对每根喷射井点进行冲洗,开泵压力要小,以后逐步开足。

(4)工作水要保持清洁,井点全面试拍两天后,应更换清水,以后视水质浑浊程度定期更换清水;工作压力要调节适当,能满足降水要求即可,以减轻喷嘴磨耗程度。

4.治理方法

(1)喷嘴堵塞时,应迅速将培塞物排除,通常是先天闭该井点,松开管卡,将内管上提少许,敲击内管,使堵塞物振落到下部的沉淀管。如果堵塞物卡得过紧,振落不下,则可将内管全部拔出,排除堵塞物。

(2)喷嘴夹板焊缝开裂或磨损、穿孔漏水时,则应将内管全部拔出,更换喷嘴。

5.4.2 井点堵塞

1.现象

(1)工作水压力正常,但井点真空度超过附近正常井点较多。

(2)向被堵塞的并点内管中灌水,水渗不下去。

(3)如邻近同时有几根井点堵塞,则附近基坑边坡土体潮湿,甚至出现边坡不稳或流砂现象。

2.原因分析

(1)井点管四周填砂滤料后,未及时进行单井试抽,致使井管内泥砂沉淀下来,把滤管内的芯管吸口淤塞。

(2)井点滤管埋设位置和标高不当,处于不透水粘土层中。

(3)冲孔下井点过程中,孔壁坍塌或缩孔,或土层中遇硬粘土夹层,而在冲孔时未处理,致使滤网四周不能形成良好的砂滤层,使滤网被淤泥堵塞。

3.预防措施

(1)喷射井点宜按下列程序施工:

1) 安装水泵设备(包括循环水池或水箱) 及泵的进出管路,必要时搭临时泵房;

2) 铺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挖井点坑和排泥沟;

3) 沉没井点管,灌填砂滤料,接通进水总管,单井及时试抽;

4) 全部井点沉设完毕后,立即把各根井点接通回水总管,进行全面试抽,合格后交付使用。

(2)在成层土层中,井点滤管一般应设在透水层较大的土层中,必要时可扩大砂滤层直径,适当延深冲孔深度或增设砂井。

(3)冲孔应垂直,孔径应不小于4Dcm ,孔深应大于井点底端1m 以上。拔冲管时应失将高压水阀门关闭,防止把已成孔壁冲坍。 对土层中的硬粘上夹层部位,应使冲管反复上下冲孔和不断旋转冲管,使夹层的孔径扩大到设计要求。

(4)单井试抽时排出的挥浊水不可回入回水总管。试抽开始时水质挥,而后变情是属于正常现象,水质变清后连续试抽不宜小于lh ,以提高砂滤层及其附近土层的渗水能力。 4,治理方法

(1) 当滤管内被泥砂淤积时,可先提起井点管少许,通过井点内外管之间环形空间进 水冲孔,由内管排水;或反之,通过内管进水,由环形空间排水,使反冲的压力水把淤积的泥砂冲散成浑水排出。

(2) 当淤泥堵塞滤网或砂滤届时,可通过问并点内管压水,使高压水带动泥浆从井点孔滤层翻出地面,翻孔时间约1h ;停止压水后,悬浮的砂滤料逐渐沉积在井点滤管周围,重新组成滤层。

(2) 如果滤管理设深度不当,应根据具体情况增设砂井,提高成层土层垂直渗透能力,

(3) 或在透水性较好的含水层中另设井点滤管,或拔出井管重新埋设。

5.4.3 喷射井点一般故障

1.现象

(1)井点倒灌水,井点周围有翻砂冒水现象。

(2)工作水压力升不高,致使井点真空度很小。

(3)井点回水连接短管爆裂。

(4)循环水池水位不断下降。

2.原因分析

(1) 扬水器失效,井点内管底座安装不严密,或使用过程中因管卡松动,内管上移造成 底座部位漏水,井点内管及外管的接头漏水,工作水压力过低等因素,均可能发生井点倒灌水。

(2) 水泵负担过多的井点,或循环水池内泥砂沉淀过多,堵塞水泵吸水口,致使工作水 量不足,水压升不高,使井点真空度很小。

(3)井点阀门操作不慎引起短管爆裂。

(4)循环水池位置离基坑太近,当地表发生沉陷时,影响循环水池,开裂漏水。如果井点倒灌水或工作水循环系统中有大量漏水时,工作水的漏失量超过井点抽出水量,水池水位亦将不断下降。

3.预防措施

(1) 参见5.4.1“扬水器失效”的预防措施。井点管组装前,应认真检查内管底座部 位的支座环等质量;组装后在地面上对每根井点进行泵水试验;使用时要把内管顶部的管卡拧紧,防止内管上移;并要根据井点埋设深度保证必要的工作水压力。

(2)要按照水泵实际性能来负担井点数量,要有备用水泵,为了防止水泵吸水口被泥砂堵塞,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可参见5.3.2“水质浑浊”和5.4.2“井点堵塞”的有关预 防措施;并加强降水值班岗位责任制,经常注意水的含砂量和水池中的泥砂沉积高度。

(3)井点阀门操作应按照程序,开并点时应先开回水阀门,后开进水阀门;关井点时,应允关进水阀门,后关回水阀门。

(4)循环水池位置宜离基坑稍远,并适当加强水池结构的抗裂措施,要防止井点倒灌水, 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的接头应安装严密。

4.治理方法

(1) 发现井点倒灌水,应立即关闭该井点,查清倒灌水原因并作处理。根据井点关闭时 工作水压力表指针上升数值大小和先易后难顺序,依次检查处理。如井点阀门未开足应开足,以保证必要的工作水量和工作水压力;内管底座安装不严密或使用过程中井点内管上移的,应将内管顶端管卡拧紧,使底座向下压紧,保证接触严密;如底座上的铜环损坏,则更换铜环;扬水器失效按5.4.1“扬水器失效”治理方法处理;内管接头漏水则按具体情况处理丝扣按头或焊缝;若外管接头漏水则停止使用该井点。

(2)水泵流量不足时应增设水泵;清理循环水池中的沉积泥砂应在维持井点连续降水的条件下进行,并查明泥砂大量沉积原因。如系个别井点引起,应按5.3.2“水质浑浊”的治理方法处理。

(3)短管爆裂时,应立即关闭该井点,换上泵房内备用的回水连接短管,然后按本项预防措施(3)的操作程序开启井点。

(4)循环水池开裂漏水时,应对水池进行加固和堵漏;必要时改用循环水箱。如果循环水池水位下降系工作水循环管路系统或井点倒灌水引起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5.5 电 渗 井 点

电渗井点的设备除包括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的设备外,另加金属捧。它的工作原理是应用电场作用,金属棒插入地中为阳级,使弱含水层中带正电荷的水分子(自由水及结合水) 向为阴极的井点管运动,加快水在土中的渗透。主要适用于渗透系数小于0.1m /d 的细颗粒土层土,尤其是在淤泥和淤泥质粘土中,与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结合使用效果显著。电渗井点除有轻型井点和喷射井点的质量通病外,还有以下质量通病。

5.5.1 电渗效果差

1.现象: 地下水不能向阴极方向集中,使井点排水量少,影响降水效果。

2.原因分析

(1)阴极、阳极数量不相等,或电线未连接成通路。

(2)地面上有其他导电物体,使大量电流从地表面通过,降低了电渗效果。

(3)电渗阳极埋设不符合要求,如阳极与土体接触不好,电阻增加,影响电渗效果。

3.预防措施

(1)电渗井点宜按下列程序施工:

1) 埋设轻型井点管或喷射井点管;

2) 埋设阳极(用φ50~φ70nun 钢管或φ25mm 以上的钢筋) ;

3) 阴、阳极分别用铜芯橡皮线、扁铁或钢筋等连成通路,再分别连接到直流发电机的相应电极上。

(2)利用轻型井点管或喷射并点管作阴极,沿基坑外围布置,用钢管或钢筋打入或钻入地下做阳极(高出地面20~40cm) 。阳极要比阴极埋深0.5~1m ,以保证水位降到所要求的深度。

(3)阴极、阳极数量要相等,并分别用电线连按成通路;通电后使带负电荷的土颗粒向阳极移动,带正电水分子则向阴极(即井点) 方向集中,这样就产生电渗现象;在电渗和真空的作用下,强制粘土中的水向井点管快速排出,井点管连续抽水,地下水位逐步下降。

(4)通电前,清除干净地面上阴阳极之间的无关金属和其他导电物,地面保持干燥,最好做一层绝缘层,效果更好。

(5)阳极埋设用电钻钻孔埋设;阳极就位后,利用下一钻孔徘出泥浆倒灌填孔,使阳极与土接触良好,减少电阻,有利电渗。

4.治理方法

(1)当发现抽水效果不好时,先排除井点的原因。然后逐个检查井点管和打人地下的作为阳极金属棒的通电情况,发现不符,重新进行接电。

(2)发现阴阳极之间有导电物,应及时清除。

5.5.2 电能消耗大或电短路

l ,现象: 从电表上观察用电量明显增加或电流不通。

2,原因分析

(1>电解过程中,产生气体附在电极附近,使土体电阻加大,电能量消耗相应增加。

(2)井点管与阳极棒距离太近,并且埋设不垂直互相接触;通电后,造成短路。

3。防治措施

(1)在不需要电渗的土层(渗透系数较大) 中的阳极表面涂沥青或其他绝缘材料。

(2)采用间接通电法,即通电24h 后,停电2~3h 后再通电。

(3)阴、阳极两者的间距,应控制在0.8~1.5m 之间,井点管和阳极管子(或钢筋) 埋设都必须垂直,防止相邻的阴、阳极相碰;发现有相碰现象,应在通电前拔除阳极的管或钢筋,重新埋设。

5.6 深 井 井 管

深井井管的主要设备包括深井、深井泵(或深井潜水泵) 和排水管路等。地下水依靠深井泵(或深井潜水泵) 叶轮的机械力量直接从深井内扬升到地面排出。本方法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10~25m/d)、降水深(>10m) 、基坑面积大、降水时间长的工程。深井泵的电动机安装在地面上,它通过长轴传动使深井内的水泵叶轮旋转。而深井潜水泵的电动机和水泵均淹没在深井内工作。深井井管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方法,是与成井质量和泵的安装和使用密切相关。

5.6.1 基坑地下水降不下去

1.现象

深井泵(或深井潜水泵) 的排水能力有余,但井的实际出水量很小,因而地下水位降下不去。

2.原因分析

(1)井深、井径和垂直度不符合要求,井内沉淀物过多,井孔淤塞。

(2)洗井质量木良,砂滤层含泥量过高,孔壁泥皮在洗井过程中尚未破坏掉,孔壁附近土层在钻孔时遗留下来的泥浆没有除净,结果使地下水向井内渗透的通道不畅,严重影响单井集水能力。

(3)滤管的位置、标高以及滤网和砂滤料规格未按照土层实际情况选用,故渗透能力差。

(4)水文地质资料与实际情况个符,井管滤管实际埋没位置不在透水性能较好的含水层中。

3,预防措施

(1)深井井管宜按下列程序施工:

井管测量定位→控井口、安护筒→钻孔→回填并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垫井管与孔壁间的砂砾过滤层→洗井→安装深井泵(潜水泵) →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

(2)钻孔孔井应大于井管直径300~500mm ,并深应比所需降水深度深6~8m ;井管应垂直放在井孔当中,四周均匀填砾砂,砾砂应用铁锹下料,不允许用机械直接下料,防止砾砂分层不均匀和冲击井管。砾砂填至井口下1m ,然后用不含砂的粘土封口至井口面。

(3)在井管四周灌砂滤料后应立即洗井。一般在抽筒清理孔内泥浆后,用活塞洗井,或用泥浆泵冲清水与拉活塞相结合洗井,借以破坏深井孔壁泥皮,并把附近土层内遗留下来的泥浆吸出c 然后立即单井试抽,使附近土层内未吸净的泥浆依靠地下水不断向井内流动而清洗出来,达到地下水渗流畅通。抽出的地下水应排放到深井抽水影响范围以外。

(4)需要疏干的含水层均应设置滤管,滤网和砂滤料规格应根据含水层土质颗粒分析,参照表5—3选定。

(5)在土层复杂或缺乏确切水文地质资料时,应按照降水要求进行专门钻探,对重大复杂工程应做现场抽水试验。在钻孔过程中,应对每一个井孔取样,核对原有水文地质资料。在下井管前,应复测井孔实际深度。结合设计要求和实际水文地质情况配井管和滤管,并按照沉放先后顺序把各段井管、滤管和沉淀管依次编号,堆放在井口附近,避免错放或漏放滤管。

(6)在井孔内安装或调换水泵前,应测量井孔的实际深度和井底沉淀物的厚度。如果井深不足或沉淀物过厚,需对井孔进行冲洗,排除沉渣。

4.治理方法

(1)重新洗井,要求达到水清砂净,出水量正常。

(2)在适当的位置补打深井。

5.6.2 基坑地下水位降深不足或降水速度慢

1. 1. 现象

(1)观测孔水位未降低到设计要求。

(2)在预定时间内达不到预定降水深度。

(3)基坑内涌水、冒砂,施工困难。

2,原因分析

(1)基坑局部地段的深井量不足。

(2)深井泵(或深井潜水泵) 型号选用不当,深井排水能力低。

(3)因土质等原因,深并排水能力未充分发挥。

(4)水文地质资料不确切,基坑实际涌水量超过计算涌水量。

3.预防措施

(1) 先按照实际水文地质资料计算降水范围总涌水量、深井单位进水能力、抽水时所需过滤部分总长度、点井根数、间距及单井出水量。复核深井过滤部分长度、深井进出水量及特定点降深要求,以达到满足要求为止。深井布置应考虑基坑深度和形状,可沿基坑四周环形布置,也可在基坑内点式布置。深井的井距一般15~20m ,渗透系数小,间距宜小些;渗透系数大的,间距可大些。在基坑转角处、地下水流的上游、临近江河等的地下水源补给一侧的涌水量较大,应加密深井间距。

(2)选择深井泵(或深井潜水泵) 时应考虑到满足不同降水阶段的涌水量和降深要求。一般在降水初期因地下水位高,泵的出水量大;但在降水后期因地下降深增大,泵的出水量就会相应变小。

(3)改善和提高单并排水能力,可根据含水层条件设置必要长度的滤水管,增大滤层厚度。对渗透系数小的土层,单靠深井泵抽水难以达到预期的降水目标,可采用另加真空泵组成真空深井进行降水;真空泵不断抽气,使井孔周围的土体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地下水则能较快的进入井管内,从而加快了降水速度。

(4)基坑降水深度大于8m 时,可根据分层挖土的情况采用二道以上滤管分层取水。一般深井滤水管设在底部,抽水先抽滤管部位的下层水,上层水由水的重力作用通过土体的空隙往下慢慢渗透,从而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体的含水率;这样土层越厚,降水需要的时间越长。采用多道滤管则可缩短降水时间,但要注意每道滤管挖土暴露后要立即用毛毡或其他材料将其封闭,防止影响抽水效果。

4.治理方法

(1)在降水深度不够的部位,增设深井。

(2)在单井最大集水能力的许可范围内,可更换排水能力较大的深井泵(或深井潜水泵) 。

(3)洗井不合格时应重新洗,以提高单井滤管的集水能力。

附录 基础降(排) 水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1. 1. 深井井管竣工后,应按国家现行的《供水管井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2. 2. 当国家尚无标准规定时,可按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3. 3. 降水施工过程中改变降水设计方案,应具有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洽商处理意见

书,

4. 4. 必要时尚应具有审批手续。

3.全部降水运行时,抽排水的含砂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粗砂含量应小于1/50000;

(2)中砂含量应小于1/20000:

(3)细砂含量应小于1/10000。

4.验收时应提供施工记录、工程统计表、施工说明、洽商处理意见和审批文件等。

5.全部降水井、排水设施的降水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基坑中心、最远边侧、井问分水岭处和基坑底任意部位,实际降水深度应等于 或深于设计预测的降水深度,并应稳定24h 。

(2)当局部地段不能满足设计降水深度时,应技工程辅助措施、补救措施的可行性进 行评估。

6.降水与排水施工质量检验标准见附表5-1。 降水与排水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附表5-1

序 号 检 查 项 目 允许值或允许偏差 检 查 方 法1

2

3

4

5

6

7

排水沟坡度(‰) 1~2 目测:坑内不积水,沟内排水畅通 钢尺量检查 水准仪检查 检查回填料用量 真空度表测定 真空度表测定 钢尺量检查 钢尺量检查 井管(点) 垂直度(%) 1 插管时目测 井管(点) 间距(与设计相比)(%) 井管(点) 插入深度(与设计相比)(mm) 过滤砂砾料填灌(与计算值相比)( mm) 井点真空度:轻型井点(kPa) 喷射井点(kPa) 电渗井点阴阳极距离:轻型井点(mm) 喷射井点(mm)≤150 ≤200 ≤5 >60 >93 80~100 120~150

5 基础降(排) 水

基础降(排) 水工作是土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能疏干基土中的水分,促使土体固结,提高地基强度;对处于天然地下水位以下基坑(槽) 的施工,可以减少土坡土体侧向位移与沉降,稳定边坡,清除流砂,减少基底土的隆起;使位于天然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能避免地下水的影响,改善了施工条件。此外,还可以减少土方量,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和保证施工安全。

如果在施工前对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缺乏详细的调查,或是降水设计方案、降水方法与设备的选择不符合工程的特点,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或是降水的施工质量不佳,造成降水失效或达不到预定的要求,都会影响土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正常施工,甚至危及邻近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的安全与使用。

目前,常用基础降(排) 水方法有明排井(坑) 、井点降水、井管降水等。根据其设备又可分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深井井管等。具体选用时,可根据工程的特点、要求的降水深度、含水层土的类别及其渗透系数、施工设备的条件和施工期限等因素,进行比较,选取经济合理、技术可靠、易于施工、管理方便的降水方案。各种井点、井管的性能、施工工艺和操作管理不尽相同,如果不能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地灵活运用和合理解决施工中的问题,将会造成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

5.1 基坑降(排) 水

5.1.1 地下水位降低深度不足 1.现象

(1)地下水位没有降到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即挖土面以下o .5—1m ,水不断渗进坑 内。

(2)基坑内土的含水量较大、较湿,不利于土方开挖,并引起基坑边坡失稳。 (3)坑内有流砂现象出现。 2.原因分析

(1) 对需要进行降水地区及相邻地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缺乏详细的了解和调 查,没有查明相对含水层和不透水层、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以及主要含水层和下卧层等情况;收集的资料与实际不符,或是借用附近工程有关资料;降水设计所采用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不可靠,影响了降水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2) 降水方案设计有误,井点的平面布置、滤管的埋置深度、排水沟和排水井(坑) 的布置、设计的降水深度不合理。

(3)对工程特点和降水设备的性能缺乏

(4)降水设备质量不符合要求,或是在运输、装卸、堆放、安装、使用过程中,零部件已经磨损,达不到要求的精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5)施工质量有问题,如井孔的垂直度、深度与直径,井管的沉放,砂滤料的规格与粒径,滤层的厚度,管线的安装等质量不符合要求。

(6)井管和降水设备系统安装完毕后,没有及时试抽和洗井,滤管和滤层被淤塞。 (7)排水沟未及时清理淤泥,妨碍排水。

(8)机电设备故障或动力、能源不能满足降水设备运转的需要,造成地下水降低后回升。

(9)降水方案与挖上和基坑围护方案不相匹配,施工过程中因土方开挖和围护支撑的拆除影响降水,甚至破坏降水设备。 3—预防措施

(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以及降水范围、深度、起止时间和工程周围环境要求是制订降水设计方案、选择施工机具、计算涌水量、布置井点位置、确定滤管位置和标高等的基本条件,应提前进行勘察或在现场进行有关试验,

一般情况下,需要哪些水文、地质资料可参照表5—l ,根据降水工程的复杂程度区别对待。

条 件 基坑 类型

一般降水工程复杂程度分类 表5-1

复杂程度分类

简 单

中 等

复 杂

条状b(m) b≤3.0 3.0≤b ≤8.0 b>8.0 面状F(m2) F<5000 5000≤F ≤20000 F>20000

单层0.1≤K ≤20无严格要求

双层0.1≤K ≤50有一定要求

多层K <0.1或>50

有严格要求

降水深度S △(m) S△<6.0 6.0≤S △≤16 S△>16 含水层特征K(m/d) 工程环境影响 场地类型

Ⅲ类场地,辅助工Ⅱ类场地,辅助工Ⅰ类场地,辅助工程程措施简单 程措施较复杂 措施复杂

地质资料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工程附近的河流与湖泊的位置,地形地貌的描述。丰水期与枯水期的地下水位及其随潮汐的变化情况,工程所在地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质纵横断面图。并应查明相对含水层和不透水层的范围、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主要含水层和下卧层的范围和土颗粒的组成等,其深度应达到主要隔水层。土层的渗透系数(包括水平和垂直渗透系数) 必须可靠,要根据降水工程的复杂程度作必要的现场抽水试验确定;如需采取回灌措施的,还应现场做注水试验;对于电渗井点降水,还应有电渗系数和导电率等资料。 (2)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 、管沟和其他挖方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挖方尺寸、深度及要求降水的深度和工程特点,参照表5-2选择降水方法和设备。

0.5m ;加人工挖土时,地下水位低于开挖底面值可适当减少。降水实际能达到的深度与工程特点、水文地质情况、井点管的长度和平面布置等有关。井点降水系统的平面布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封闭形井点、双排井点或单排井点。对长宽度较大的基坑可在基坑中间增设一排或多排降水井点;若有局部深度比大面积基坑深的深坑(如电梯井等) ,可在探坑部位另设一组满足深坑降水要求的井点。轻型井点的井距为0.8~2m ,距边坡线至少1m ;喷射井点的井距为1.5~3m ,距边坡线至少1.0m :电渗井点管(阴极) 应布置在钢筋或钢管制成的电极棒(阳极) 外侧0.8~1.5m ,露出地面0.2~0.3m 。

对轻型井点、喷射井点和电渗井点,若按封闭方式布置单套井点设备时,集水总管宜在抽水机组的对面断开,使抽水机组两侧的集水总管长度、地下水拙汲量、管内的水流阻力和真空度大小等可基本接近,以达到较好的抽水效果。当采用多套井点设备时,各套井点设备的集水总管之间宜装设阀门隔开,使各套设备管内的水流分开;当其中一套机组发生故障时,可开启相邻的有关阀门,借助邻近的抽水机组来维持抽水。 (4) 井点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井孔应保持垂直,以防止孔壁坍塌;井孔的深度应大于井点管的深度,以保证井点管的设计埋设深度;井子L 直径应根据井点的直径确定,不得小于规定的孔径,且上下应保持一致,特别是在井孔穿过不同土层时,要注意施工质量。滤管应按要求的位置埋设在透水性较好的含水层中,必要时可采取扩大井点滤层等辅助措施。如遇孔壁坍塌,井孔淤塞,使滤管无法沉放到规定的深度时,应重新成孔,严禁将滤管强行插入土中,以免滤管被淤泥堵塞而失效。成孔后,往往孔内的泥浆浓度过大,使砂滤料不易灌填、沉落,影响滤层质量,并使其透水性能减弱。因此,在灌填砂滤料前,应把孔内泥浆适当稀释,使砂滤料易于灌填和沉落(也要防止泥浆稀释过度而造成坍孔) 。灌填砂滤料时,井管应居中,使砂滤料均匀地围

绕在周围,形成滤层。灌填高度一般要求达到天然地下水位标高,其灌填量不得小于计算量的95%。 井点管沉放到井孔内以后,管口应妥善保护,以防杂物掉入管内造成堵塞。 井点系统各部件均应安装严密,防止漏气。连接集水总管与井管弯联管的短管宜采用软管。 井点施工时,还应做好施工记录,作为质量检查、总结经验、分析事故原因的依据。记录中应包括施工单位和班组、工程名称、气候条件、施工机具、人工降水类别、井点编号、冲孔起讫时间、井孔直径和深度、井点的直径和长度、灌砂量、滤管长度、滤管底端标高和沉淀管长度等内容。

(5)降水设备的管道、部件和附件等,在组装前必须检验和清洗,并妥善保管。对曾经使用过的管道、部件和附件等,还必须除去锈屑、垃圾和淤泥,并用压力空气或压力水冲洗干净。应特别注意并点滤管在运输、装卸和堆放时,网孔破损,绕丝走动,如果沉放前没有及时修补,将会造成滤管淤塞、泥土流失、地面沉陷等个良后果。

(6)灌填砂滤料后,应规定及时洗井和试抽,可以破坏成孔时在子L 壁形成的泥皮,排除渗入周围土层、滤层、滤管中的泥浆,使井管的过滤段形成良好的过滤层,恢复土层透水和井管的降水性能。同时,还要全面检查井点系统管路接头质量、井点出水状况(包括出水量、含泥量) 、抽水机械运转情况等;如有漏气、漏水和“死井”(即滤管已被泥砂堵塞,渗水性能很差的井) 等不正常现象,应及时处理,否则,在基坑开挖以后更难处理。检查合格后,井点子L 口到地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应用粘性土填塞封孔,以防止漏气和地面水下渗,可以提高降水效果。

(7)为确保降水连续不断地进行,应有备用泵和电动机;必要时,还应设置双电源或备用柴油发电机。泵、电动机、电源等在使用中一旦发生故障,应及时更换,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降水,防止地下水位上升超过一定限度而引起工程质量事故。降水过程中,应加强降水系统的维护和检查,保证不间断的抽水。同时,应经常观测并记录工作水压力、地下水流量、井点真空度、观察孔水位等,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8)排水沟应及时清理、修整,使水顺利地排到明排井(坑) 内,并要有专人及时抽水。

(9)井点的布置和挖土方向以及基坑围护文撑的布置要互相协调,不要因挖土将井点管碰坏。深井井管应布置在围护支撑附近,因深井管随基坑的挖深,井管露出土面越长,容易产生不稳定。深井管可以固定在围护支撑上,不易被挖土机碰坏。

(10)在基坑内设降水观察井。挖土前测量观察井内水位降低情况,水位降至挖土底面0.5~1m 时再开始挖土。 4.治理方法

(1)基坑边坡失稳的治理,可参见本手册3.1.1“挖方边坡坍方”的治理方法。

(2)坑内有流砂现象出现的治理可参见本手册3.2.6“基坑(槽) 开挖遇流砂”的治理方法。

(3)对于井点管或滤层淤塞而引起的降水失效,可以通过洗井处理(即向管内用压力水或压缩空气反复冲洗、疏通) ,破坏成孔时在孔壁形成的泥皮,并恢复土层透水和井管的降水性能。

(4) 对于地下水位降深与要求相差不大的工程,可以根据降深差异的大小,分别采取减少井管之间距离的方法,即在原相邻的井管中间增加井管;也可以在基坑内增设井管,以增加地下水位的降低深度。对于地下水位降低深度与要求相差较大的工程,需要在原降水系统之外,再重新考虑比较合理的降水方法和设备,重新施工。

5.1.2地面沉陷过多 1.现象

在基坑外侧的降低地下水位影响范围内,地基土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受其影响的邻近建筑物和市政设施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不同程度的倾斜、裂缝,甚至断裂、倒塌。 2.原因分析

(1)排水的主要作用是疏干施工基地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地下水,以利于基础施工。但是,随着孔隙水从土中被吸出而使孔隙水压力消散或降低,随之土体被压缩、固结。这一固结过程阶快慢,取决于地基土阶性质,如饱和粘性土的压缩、固结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而砂土固结需要的时间则较短。由于人工降水漏斗曲线范围内的土体压缩、固结,造成地基沉陷,这一沉陷量随降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沉陷的范围随降水的范围扩大而扩大。

(2)如果降水采用真空降水方法,不仅使井管内的地下水抽汲到地面,而且在滤管附近和土层深处产生较高的真空度,即形成负压区;各井管共同的作用,在基坑的内外形成一个范围较大的负压地带,使土体内的细颗粒向负压区移动,而使土体的孔隙增大。当地基土的孔隙被压缩、变形后,也产生了地基土的沉陷。真空度愈大,负压值和负压区范围也愈大,产生沉陷范围和沉降量也愈大。

(3)地基采用人工降水措施后,在基坑外侧形成一人工降水漏斗曲线,即产生了水位差土体在动力水压力影响下,细颗粒土产生移动,使土体的孔隙增大,随之产生压缩变形和沉陷。

(4)井管滤管和滤层是人工降水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良好的滤管和滤层可以充分发挥井管的作用。其具体要求是渗透性好,又能将泥砂阻挡于滤层之外,具体反映是出水量大,出水的泥砂含量小;反之则井管被泥砂淤塞,出水量小,或由于在真空和动水压力作用下,移动到滤层周围的细颗粒通过滤层和滤管不断地被抽汲,使抽出的水浑浊,含泥砂量较大;由于地基土中的泥砂不断地流失,引起地面沉陷。

(5)降水的深度过大,时间过长,扩大了降水的影响范围,加剧了土的压缩与泥砂流失,使地面沉陷增大。 3.预防措施 (1)降水前,应考虑到水位降低区域内的建筑物(包括市政地下管线等) 可能产生的沉降和水平位移或供水井水位下降。在岩溶土洞发育地区,因降水加剧了地下水活动,使岩溶土洞发展,也可能引起地面塌陷;必要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在施工前,必须了解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原有结构,地基与基础的详细情况,如影响使用和安全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措施处理。例如在开挖基坑四周预先做防水帐幕或回灌水。

(2)在降水期间,应定期对基坑外地面、邻近建筑物、构筑物、地下管线进行沉陷观测,具体要求如下。

在受降水影响范围的不同部位设置固定变形观测点,观测点不可少于4个;降水前应对设置的变形观测点进行二等水准测量,测量不少于2次,测量允许误差为±1mm 。降水开始后,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以前,对观测点应每天观测一次;达到降水深度以后,可每2~5d 观测一次,直至变形影响稳定或降水结束为止。另外,在基坑内外设观察井定期进行水位观察,并作好记录;一般抽水开始后,水位未达到设计降水深度前,每天观察3次水位、水量;当水位已达到降水深度,且趋于稳定时,可每天观察1次;如果在地表水补给影响的地区或雨季时,观察次数每日2~3次。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建筑物等变形增大或地下水位情况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3)基础降水工程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附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详细调查情况等,合理选择降水方法、降水设备和降水深度;而且还应按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行业标准4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然后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

人工降水的深度和范围、井点的真空度等,不能只顾及基坑的开挖和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而任意加深人工降水的深度或加大井点的真空度,还应考虑减少人工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尽量将降水的深度和范围、井点的真空度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

(4)尽可能地缩短基坑开挖、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时间,加快施工进度,并尽快地进行回填土作业,以缩短降水的时间。在可能的条件下,施工安排在地下水位较低或枯水的季节更佳,可以减少降水的深度和抽水量。

(5)滤管、滤料和滤层的厚度等,均应按规定设置,以保证地下水在滤层内的水流速度较大,过水量较多,又可以防止泥砂随水流人井管。抽出的地下水含泥量应符合规定,如发现水质浑浊,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滤管缠丝间隙(或滤网孔径) 和滤层材料的规格,应根据土层情况和砂样筛分结果参照表5-3选用。

过滤器缠丝间隙和滤料规格表 表5-3

项 含水层分筛分结果 填人砾石直过滤器缠丝间隙次 类 (以筛分后的重量计算) 径(mm) (mm)

颗粒>3mm ,占90%~100% 5 24~30

颗粒>2.25mm ,占85%~90% 5 18~22 颗粒>1mm ,占80%~85% 5 7.5~10 颗粒>0.75mm ,占70%~80% 5 6~7.5 颗粒>0.50mm ,占70%~80% 4 5~6 颗粒>0.40mm ,占60%~70% 2.5 3~4

2 2.5~3 颗粒>0.30mm ,占60%~70%

1.5 2~2.5 颗粒>0.25mm ,占60%~70%

1 1.5~2 颗粒>0.20mm ,占50%~60%

0.75 1~1.5 颗粒>0.15mm ,占50%~60%

0.75 1~1.5 颗粒>0.15mm ,占40%~50%(含

泥不超过50%)

0.5~0.75 0.75~1 颗粒>0.10mm ,占50%~60%

0.5~0.75 0.75~1 颗粒>0.10mm ,占40%~50%(含

泥不超过50%)

注:表中砾石的规格系最大限度,即含水层筛分粒径的8~10倍,在实用中亦可根据 具体情况定为6~8或5~10倍。

(6)在基坑附近有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管线的一侧做防水帐幕;防水帐幕可采用地 下连续墙、深层搅拌桩等方法。降水井点设在基坑内一侧,以减少降水对外侧地基土的影9向。

(7)采用降水与回灌技术相结合的工艺,即在需要保护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与降水并点之间埋设回灌井点或回灌砂井、回灌砂沟等,通过现场注水试验确定回灌井点、回灌砂井的数量。一般情况下,回灌井点、回灌砂并的数量、深度与降水井点相同。回灌砂沟的沟底应在渗透性能较好的土层内,降水井点与回灌井点的距离宜大于6m ,以防两井相通。回灌水箱的高度、回灌水量等应以满足需保护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处的地下水位保持或接近原自然地下水位要求为准。回灌水不应从砂井、砂沟中溢出。

4.治理方法

对于降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陷,造成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市政设施的有关质量问题,可分别根据工程情况进行处理,可参见本手册12.4.1“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墙体裂缝”的治理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卵 石 砾 石 砾 砂 粗 砂 粗 砂 中 砂 中 砂 中 砂 细 砂 细 砂 细砂含泥

粉 砂 粉砂含泥

5.2 明排井(坑)

明排井(坑) 是由排水沟将水流至集水井(坑) ,再用潜水泵或泥浆泵将集水井(坑) 内的水抽至地面排出基坑。它既经济又简单,是基础降水深度小于2111的首远方案。但如果施工中不认真对待,会产生以下质量通病。 5.2.1 明沟排水不畅 1.现象

地下水不能通过明沟顺利地排入集水井(坑) ,造成地下水降不到设计深度,基坑土含 水率高等,影响基坑土方工程的施工。 2.原因分析

(1)排水沟没有随基坑土的挖深而加深。

(2)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不够,或排水沟没有一定的坡度,使水不能顺利地流向集水井(坑) 。

(3)基坑面积大,排水沟设置少。

(4)施工操作疏忽,泥土将排水沟堵塞,水流不通。 3.预防措施

(1)基坑周围设置排水井(坑) 和排水沟,应距坡脚有足够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30nun ; 与基础外边线也应有一定的距离,以不影响基坑施工。

(2)排水沟和集水井(坑) 应与基坑(槽) 的开挖水平施工长度同步进行。

(3)排水沟一般宜挖成梯形,宽度等于或大于0.4m ,深度为0.4~0.6m ,排水沟应有0.1%~0.5%的坡度,使水流不致阻滞而淤塞。 (4)安排专人及时清理排水沟内的淤泥。

(5)基坑面积大时,可在基坑内控盲沟将水引至基坑周围的排水沟,加快地下水的排泄。 4.治理方法

由于边坡塌方造成排水沟损坏,可挖去塌方土,在边坡叠放装土草袋,使边坡稳定, 再重新开挖排水沟。

5.2.2 集水井(坑〕排水不畅或失效 1.现象:

集水井(坑) 内水排不出,影响排水沟的水流入集水井(坑) ,造成基坑降水效果差。 2.原因分析

(1)选择的拍水泵不能满足集水井(坑) 排水的需要,使水不能迅速排出。 (2)集水并(坑) 布置距离大大,不能满足地下水涌入量的需要。

(3)集水井(坑) 深度和大小不能满足抽水的要求,或构造不合理,如滤水层选择错误、 井壁处理不好,造成塌土使水泵不能抽水。 3.预防措施

(1)集水井(坑) 直径应大于0.5m ,深度为1m ,布置在基坑四周,一般每隔20~40m 设置一个。

(2)水泵型号和数量应根据涌水量选择。隔膜式水泵、潜水泵适用于涌水量Q <20m 3/h基坑的降水;隔膜式和离心式水泵、潜水泵适用于涌水量Q=20~60m 3/h:当Q >60m 3/h时用离心式水泵。BA 型、B 型离心式水泵、潜水泵和泥浆泵性能见表5-4、表5-5、表5-6、表5-7。

BA 型离心水泵主要技术性能 表5-4 水泵型号 1.5BA-6 2 BA-6 2 BA-9 3 BA-6 3 BA-9 3 BA-13 4 BA-6 4 BA-8 4 BA-12 4 BA-18 4 BA-25 6 BA-8 6 BA-12 6 BA-18 8 BA-12 8 BA-18 8 BA-25 水泵型号 1.5B-17 2 B-31 2 B-19 3 B-19 3 B-33 3 B-57 4 B-15

流量扬程(m 3/h) (m) 11.0 20.0 20.0 60.0 45.0 45.0 115.0 109.0 90.0 90.0 79.0 170.0 160.0 162.0 280.0 285.0 270.0

17.4 38.0 18.5 50.0 32.6 18.8 81.0 47.6 34.6 20.0 14.8 32.5 20.1 12.5 29.1 18.0 12.7

吸程(m) 6.7 7.2 6.8 5.6 5.0 5.5 5.5 5.8 5.8 5.0 5.0 5.9 7.9 5.5 5.6 5.5 5.0

电机功率(kW) 1.5 4.0 2.2 17.0 7.5 4.0 55.0 30.0 17.0 10.0 5.5 30.0 17.0 10.0

40.0 22.0 17.0 吸程(m) 6.6~6.0 8.2~5.7 8.0~6.0 6.2~5.0 6.7~3.0 7.7~4.7 5.0

外形尺寸(mm) (长×宽×高) 370×225×240 524×337×295 534×319×270 714×368×410 623×350×310 554×344×275 730×430×440 722×402×425 725×387×400 631×365×310 571×301×295 759×528×480 747×490×450 748×470×420 809×584×490 786×560×480 779×512×480

重量(kg) 30 35 36 116 60 41 138 116 108 65 44 166 146 134 191 180 143

B 型离心水泵主要技术性能 表5-5 流量(m 3/h) 扬程(m) 6~14 10~30 11~25 32.4~52.2 30~55 30~70 54~99

20.3~14.0 34.5~24.0 21.0~16.0 21.5~15.6 35.5~28.8 62.0~44.5 17.6~10.0

电机功率(kW) 重量(kg) 1.5 4.0 2.2 4.0 7.5 17.0 5.5

17.0 37.0 19.0 23.0 40.0 70.0 27.0

4 B-20 4 B-35 4 B-51 4 B-91 6 B-13 6 B-20 6 B-33 8 B-13 8 B-18 8 B-29 型号 QY-3.5 QY-7 QY-15 QY-25 JQB-1.5-6 JQB-2-10 JQB-4-31 JQB-5-69 7.5 JQB8-97 1.5 JQB2-10 2Z 6

JTS-2-10

65~110 65~120 70~120 65~135 126~187 110~200 110~200 216~324 220~360 220~340 流量 (m 3/h) 100 65 25 15

10~22.5 15~32.5 50~90 80~120 288 18 15 25

22.6~17.1 37.7~28.0 59.0~43.0 98.0~72.5 14.3~9.6 22.7~17.1 36.5~29.2 14.5~11.0 20.0~14.0 32.0~25.4 扬程 (m) 3.5 7 15 25 28~20 21~12 8.2~4.75.1~3.14.5 14 25 15

5.0

6.7~3.3 5.0~3.5 7.1~40.0 5.9~5.0 8.5~7.0 6.6~5.2 5.5~4.5 6.2~5.0 6.5~4.7 10.0 17.0 30.0 55.0 10.0 17.0 30.0 17.0 22.0 40.0

电流 (A) 6.5 6.5 6.5 6.5 5.7 5.7 5.7 5.7 -- -- -- 5.4

51.6 48.0 78.0 89.0 88.0 104.0 117.0 111.0 -- 139.0 电压 (V) 380 380 380 380 380 380 380 380 380 380 380 --

潜水泵主要性能 表5-6

电机功率(kW)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7.5 1.5 4.0 2.2

转速(r/min) 2800 2800 2800 2800 2800 2800 2800 2800 -- -- -- 2900

注:JQB-1.5-6、JQB-5-69、1.5JQB-10的重量分别为55、45、43 kg。

泥浆泵主要技术性能 表5-7 泥浆泵

型号 3PN 3PNL 4PN 2.5NWL 3NWL BW600/30 BW200/30 BW200/40

流量(m3/h) 108 108 100 25~4555~95(600) (200) (200)

扬程 (m) 21 21 50

5.8~3.6 9.8~7.9 300 300 400

电机功率(kW)22 22 75 1.5 3 38 13 18

泵口径(mm) 吸入口125 160 75 70 90 102 75 89

出口 75 90 150 60 70 64 45 38

外形尺寸(m) (长×宽×高) 0.76×0.59×0.52 1.27×5.1×1.63 1.49×0.84×1.085 1.247(长) 1.677(长)

2.106×1.051×1.36 1.79×0.695×0.865 1.67×0.89×1.6

重量(kg) 450 300 100061.5 63 1450578 680

注:流量括号中数量单位为L/min。

(3)集水井(坑) 井壁四周要采取防止井壁塌方的措施,并且要有滤水层;护壁可用竹篱笆、竹箩筐、铁皮桶等,滤水层可用块石、卵石等,使水能渗进集水井(坑) 。

(4)经常派人清理集水井(坑) ,将井内的淤泥及垃圾清理干净;并指定专人对每个集水井(坑) 进行观察,发现有一定量的积水立即开泵抽水。

5.3 轻 型 井 点

轻型井点主要设备包括井点管、集水总管和抽水机组等;地下水主要依靠真空泵、射流泵、往复泵运行时造成真空后抽吸地下水。由于它们的排气排水方式不同,常见故障和防治方法亦不同。

5.3.1真空度失常 1.现象

(1)真空度很小,真空表指针剧烈抖动,抽水量很少。 (2)真空度异常大,但抽不出水。

(3)地下水位降不下去,基坑边坡失稳,有流砂现象。 2.原因分析

(1)井点设备安装不严密,管路系统大量漏气。 (2)抽水机组零部件磨损或发生故障。

(3)井点滤网、滤管、集水总管和滤清器被泥砂淤塞,或砂滤层含泥量过大等,以致抽水机组上的真空表指针读数异常大,但抽不出地下水。

(4)井点设备选择不当,或井点滤管理设的位置和标高不当,处于渗透系数较小的土层中。

3.预防措施

(1)井点管路安装必须严密。

(2)抽水机组安装前必须全面保养,空运转时真空度应大于60kPa 。

(3)轻型井点系统应按一定程序施工,通常是:

1) 挖井点沟槽,铺设集水总管。为充分利用泵的抽水能力,集水总管标高要尽量接近地下水位,并宜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25~0.5%的上仰坡度。

2) 冲井点孔。冲孔时冲管应垂直插入士中,井子L 冲成后,要立即拔出冲管,插入井点管,立即在井点管与于L 壁之间迅速填灌砂滤层,防止孔壁塌土,砂滤层宜选用于净的0.4~0.6mm 的中粗砂,灌填要均匀,砂滤层的灌填质量是保证井点管顺利插入的关键。滤料填至地面以下1.0~2.0m ,上面用粘土封口,以防漏气。井点管插好后与集水总管相连接。 3) 安装抽水机组,并同集水总管相连接。 4) 进行试抽和洗井,检查合格后交付使用。

(4)轻型井点系统的全部管路,在安装的均应将管内铁锈、淤泥等杂物除净。井点滤管在运输、装卸和堆放时,应防止滤网损坏;下入并点孔前,必须对滤管逐根检查,检查标准为:过滤管长1.2~2m ,孔隙率15%,外包1~2层60~80目尼龙网或铜丝网。井点冲孔深度应比滤管底端深0.5m 以上,冲孔直径府不小于0.3m 。单根井点坦设后要检查它的渗水能力。一套井点埋设后要及时试抽洗井,全面检查管路接头安装质量、井点出水状况和抽水机组运转情况,发现漏气和“死井”等问题,应立即处理。 4.治理方法

(1)真空度失常而又一时不易辨别出现问题的具体部位时,可先将集水总管和抽水机组之间的阀门关闭。如果真空度仍然很小,属于抽水机组故障;如果真空度由小突然变大,属于抽水机组以外的管路漏气。

(2)集水总管漏气可根据漏气声音逐段检查,在漏气点根据情况或拧紧螺栓,或用白漆加麻丝嵌培缝隙或管子丝扣漏气部位。

(3)井点管因淤塞而抽不出水的检查方法有:手摸井点管,冬天不暖,夏天不凉;井管顶端弯头不呈现潮湿;用短钢管一端触在井点管弯头上,另一端俯耳细听,无流水声;通过透明的塑料弯联管察看,不见有水流动;向井点内灌水,水不下渗。基坑未开挖前可用高压水冲洗井点滤管内淤泥砂,必要时拔出井点,洗净井点滤管后重新水冲下沉。

5.3.2 水质浑浊 1.现象

(1)抽出的水始终不清,水中含砂量较大。 (2)基坑附近地表沉降较大。 2.原因分析

(1)井点滤网破损。

(2)井点滤网孔径和砂滤料粒径太大,失去过滤作用,土层中的大量泥砂随地下水被抽出。

(3)滤层厚度不足,主要是因为施工质量不好引起,如井孔缩颈、倾斜、弯曲不直、井点管在孔内不居中,造成滤层不连续、厚薄不均匀和局部偏薄等。 3.预防措施

(1)下井点管前必须严格检查滤网,发现破损或包扎不严密,应及时修补。

(2)井点滤网和砂滤料应根据土质条件选用。当土层为砂质粉土或粉砂时,一般可选用60一80目的滤网,砂滤料可选中粗砂。 (3)井点施工应按有关规定执行,详见5.1.1“地下水位降低深度不足”的预防措施(5)。 4.治理方法: 始终抽出水质浑浊的井点,必须停止使用。

5.3.3 井点降水局部异常

1.现象: 基坑局部边坡有流砂堆积或出现滑裂险情。

2.原因分析

(1)失稳边坡一侧有大量井点淤塞或真空度太小。

(2)基坑附近有河流或临时挖掘的积存有水的深沟,这些水向基坑渗漏补给,使动水压力增高。

(3)基坑附近地面因堆料超载或机械振动等,引起地表裂缝和坍陷;如果同时又有地表水向裂缝渗漏。则流砂堆积或滑裂险情将更严重。

3.预防措施

(1)详见5.3.l “真空皮失常”的预防措施。

(2)在水源补给较多的一侧,加密井点间距,在基坑开挖期间禁止邻近边坡挖沟积水。

(3)基坑附近地面避免堆料超载,并尽量避免机械振动过剧。

4.治理方法

(1)封堵地表裂缝,把地表水引往离基坑较远处;找出水源予以处理,必要时用水泥灌浆等措施填塞地下空洞裂缝。

(2)在失稳边坡一侧,增设抽水机组,以分组部分井点管,提高这一段井点的抽汲能力。

(3)在有滑裂险情边坡附近卸载,防止险情加剧,造成井点严重位移而产生的恶性循环。

5.4 喷 射 井 点

喷射井点适用于深度超过8m 的基坑降水工程。它的主要设备包括装有扬水器并点管、进水总管、回水总管、高压水泵和循环水池(或水箱) 。地下水依靠高压水泵加压的工作水作用于扬水器而提升到地面。如果井点施工质量差,扬水器(包括喷嘴和混合室) 失效,循环水路不通畅,工作水大量流失和压力下降,井点滤管或砂滤层淤塞,井点就失效。喷射井点如果以压缩空气为介质,则称为喷气井点;如果用水作介质的为喷水井点。目前常用的是喷水井点,常见的故障和防治方法同工作水循环能否正常有密切关系。

5.4.1 扬水器失效

1.现象

(1) 井点真空度很小,井点内管出水不畅或无力,压差反映不正常。当关闭此井点时, 压力表显示出工作水压力增减,如超过正常情况下预先测定的数值范围,称为压差不正常。

(2)扬水器失效的井点附近常有涌水冒砂,局部土层较湿或边坡局部不稳定现象。

2.原因分析

(1)喷嘴被杂物堵塞,当关闭该井点时,压力表指针基本不动或上升很小。

(2)喷嘴磨损严重,甚至穿孔漏水,喷嘴夹板焊缝开裂。当关闭该并点时,压力表指针上升很大。

3.预防措施

(1)严格检查扬水器质量,重点是同心度和焊缝质量;组合后,每根井点管应在地面作泵水试验和真空度测定。地面测定的真空度不宜小于93kPa 。

(2)装配扬水器时要防止工具损伤喷嘴夹板焊缝;井点管和总管内必须除净铁屑、泥砂和焊渣等杂物,并加防护,以防喷嘴堵塞带来后患。

(3)防止喷射器损坏,预先应对每根喷射井点进行冲洗,开泵压力要小,以后逐步开足。

(4)工作水要保持清洁,井点全面试拍两天后,应更换清水,以后视水质浑浊程度定期更换清水;工作压力要调节适当,能满足降水要求即可,以减轻喷嘴磨耗程度。

4.治理方法

(1)喷嘴堵塞时,应迅速将培塞物排除,通常是先天闭该井点,松开管卡,将内管上提少许,敲击内管,使堵塞物振落到下部的沉淀管。如果堵塞物卡得过紧,振落不下,则可将内管全部拔出,排除堵塞物。

(2)喷嘴夹板焊缝开裂或磨损、穿孔漏水时,则应将内管全部拔出,更换喷嘴。

5.4.2 井点堵塞

1.现象

(1)工作水压力正常,但井点真空度超过附近正常井点较多。

(2)向被堵塞的并点内管中灌水,水渗不下去。

(3)如邻近同时有几根井点堵塞,则附近基坑边坡土体潮湿,甚至出现边坡不稳或流砂现象。

2.原因分析

(1)井点管四周填砂滤料后,未及时进行单井试抽,致使井管内泥砂沉淀下来,把滤管内的芯管吸口淤塞。

(2)井点滤管埋设位置和标高不当,处于不透水粘土层中。

(3)冲孔下井点过程中,孔壁坍塌或缩孔,或土层中遇硬粘土夹层,而在冲孔时未处理,致使滤网四周不能形成良好的砂滤层,使滤网被淤泥堵塞。

3.预防措施

(1)喷射井点宜按下列程序施工:

1) 安装水泵设备(包括循环水池或水箱) 及泵的进出管路,必要时搭临时泵房;

2) 铺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挖井点坑和排泥沟;

3) 沉没井点管,灌填砂滤料,接通进水总管,单井及时试抽;

4) 全部井点沉设完毕后,立即把各根井点接通回水总管,进行全面试抽,合格后交付使用。

(2)在成层土层中,井点滤管一般应设在透水层较大的土层中,必要时可扩大砂滤层直径,适当延深冲孔深度或增设砂井。

(3)冲孔应垂直,孔径应不小于4Dcm ,孔深应大于井点底端1m 以上。拔冲管时应失将高压水阀门关闭,防止把已成孔壁冲坍。 对土层中的硬粘上夹层部位,应使冲管反复上下冲孔和不断旋转冲管,使夹层的孔径扩大到设计要求。

(4)单井试抽时排出的挥浊水不可回入回水总管。试抽开始时水质挥,而后变情是属于正常现象,水质变清后连续试抽不宜小于lh ,以提高砂滤层及其附近土层的渗水能力。 4,治理方法

(1) 当滤管内被泥砂淤积时,可先提起井点管少许,通过井点内外管之间环形空间进 水冲孔,由内管排水;或反之,通过内管进水,由环形空间排水,使反冲的压力水把淤积的泥砂冲散成浑水排出。

(2) 当淤泥堵塞滤网或砂滤届时,可通过问并点内管压水,使高压水带动泥浆从井点孔滤层翻出地面,翻孔时间约1h ;停止压水后,悬浮的砂滤料逐渐沉积在井点滤管周围,重新组成滤层。

(2) 如果滤管理设深度不当,应根据具体情况增设砂井,提高成层土层垂直渗透能力,

(3) 或在透水性较好的含水层中另设井点滤管,或拔出井管重新埋设。

5.4.3 喷射井点一般故障

1.现象

(1)井点倒灌水,井点周围有翻砂冒水现象。

(2)工作水压力升不高,致使井点真空度很小。

(3)井点回水连接短管爆裂。

(4)循环水池水位不断下降。

2.原因分析

(1) 扬水器失效,井点内管底座安装不严密,或使用过程中因管卡松动,内管上移造成 底座部位漏水,井点内管及外管的接头漏水,工作水压力过低等因素,均可能发生井点倒灌水。

(2) 水泵负担过多的井点,或循环水池内泥砂沉淀过多,堵塞水泵吸水口,致使工作水 量不足,水压升不高,使井点真空度很小。

(3)井点阀门操作不慎引起短管爆裂。

(4)循环水池位置离基坑太近,当地表发生沉陷时,影响循环水池,开裂漏水。如果井点倒灌水或工作水循环系统中有大量漏水时,工作水的漏失量超过井点抽出水量,水池水位亦将不断下降。

3.预防措施

(1) 参见5.4.1“扬水器失效”的预防措施。井点管组装前,应认真检查内管底座部 位的支座环等质量;组装后在地面上对每根井点进行泵水试验;使用时要把内管顶部的管卡拧紧,防止内管上移;并要根据井点埋设深度保证必要的工作水压力。

(2)要按照水泵实际性能来负担井点数量,要有备用水泵,为了防止水泵吸水口被泥砂堵塞,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可参见5.3.2“水质浑浊”和5.4.2“井点堵塞”的有关预 防措施;并加强降水值班岗位责任制,经常注意水的含砂量和水池中的泥砂沉积高度。

(3)井点阀门操作应按照程序,开并点时应先开回水阀门,后开进水阀门;关井点时,应允关进水阀门,后关回水阀门。

(4)循环水池位置宜离基坑稍远,并适当加强水池结构的抗裂措施,要防止井点倒灌水, 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的接头应安装严密。

4.治理方法

(1) 发现井点倒灌水,应立即关闭该井点,查清倒灌水原因并作处理。根据井点关闭时 工作水压力表指针上升数值大小和先易后难顺序,依次检查处理。如井点阀门未开足应开足,以保证必要的工作水量和工作水压力;内管底座安装不严密或使用过程中井点内管上移的,应将内管顶端管卡拧紧,使底座向下压紧,保证接触严密;如底座上的铜环损坏,则更换铜环;扬水器失效按5.4.1“扬水器失效”治理方法处理;内管接头漏水则按具体情况处理丝扣按头或焊缝;若外管接头漏水则停止使用该井点。

(2)水泵流量不足时应增设水泵;清理循环水池中的沉积泥砂应在维持井点连续降水的条件下进行,并查明泥砂大量沉积原因。如系个别井点引起,应按5.3.2“水质浑浊”的治理方法处理。

(3)短管爆裂时,应立即关闭该井点,换上泵房内备用的回水连接短管,然后按本项预防措施(3)的操作程序开启井点。

(4)循环水池开裂漏水时,应对水池进行加固和堵漏;必要时改用循环水箱。如果循环水池水位下降系工作水循环管路系统或井点倒灌水引起的,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5.5 电 渗 井 点

电渗井点的设备除包括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的设备外,另加金属捧。它的工作原理是应用电场作用,金属棒插入地中为阳级,使弱含水层中带正电荷的水分子(自由水及结合水) 向为阴极的井点管运动,加快水在土中的渗透。主要适用于渗透系数小于0.1m /d 的细颗粒土层土,尤其是在淤泥和淤泥质粘土中,与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结合使用效果显著。电渗井点除有轻型井点和喷射井点的质量通病外,还有以下质量通病。

5.5.1 电渗效果差

1.现象: 地下水不能向阴极方向集中,使井点排水量少,影响降水效果。

2.原因分析

(1)阴极、阳极数量不相等,或电线未连接成通路。

(2)地面上有其他导电物体,使大量电流从地表面通过,降低了电渗效果。

(3)电渗阳极埋设不符合要求,如阳极与土体接触不好,电阻增加,影响电渗效果。

3.预防措施

(1)电渗井点宜按下列程序施工:

1) 埋设轻型井点管或喷射井点管;

2) 埋设阳极(用φ50~φ70nun 钢管或φ25mm 以上的钢筋) ;

3) 阴、阳极分别用铜芯橡皮线、扁铁或钢筋等连成通路,再分别连接到直流发电机的相应电极上。

(2)利用轻型井点管或喷射并点管作阴极,沿基坑外围布置,用钢管或钢筋打入或钻入地下做阳极(高出地面20~40cm) 。阳极要比阴极埋深0.5~1m ,以保证水位降到所要求的深度。

(3)阴极、阳极数量要相等,并分别用电线连按成通路;通电后使带负电荷的土颗粒向阳极移动,带正电水分子则向阴极(即井点) 方向集中,这样就产生电渗现象;在电渗和真空的作用下,强制粘土中的水向井点管快速排出,井点管连续抽水,地下水位逐步下降。

(4)通电前,清除干净地面上阴阳极之间的无关金属和其他导电物,地面保持干燥,最好做一层绝缘层,效果更好。

(5)阳极埋设用电钻钻孔埋设;阳极就位后,利用下一钻孔徘出泥浆倒灌填孔,使阳极与土接触良好,减少电阻,有利电渗。

4.治理方法

(1)当发现抽水效果不好时,先排除井点的原因。然后逐个检查井点管和打人地下的作为阳极金属棒的通电情况,发现不符,重新进行接电。

(2)发现阴阳极之间有导电物,应及时清除。

5.5.2 电能消耗大或电短路

l ,现象: 从电表上观察用电量明显增加或电流不通。

2,原因分析

(1>电解过程中,产生气体附在电极附近,使土体电阻加大,电能量消耗相应增加。

(2)井点管与阳极棒距离太近,并且埋设不垂直互相接触;通电后,造成短路。

3。防治措施

(1)在不需要电渗的土层(渗透系数较大) 中的阳极表面涂沥青或其他绝缘材料。

(2)采用间接通电法,即通电24h 后,停电2~3h 后再通电。

(3)阴、阳极两者的间距,应控制在0.8~1.5m 之间,井点管和阳极管子(或钢筋) 埋设都必须垂直,防止相邻的阴、阳极相碰;发现有相碰现象,应在通电前拔除阳极的管或钢筋,重新埋设。

5.6 深 井 井 管

深井井管的主要设备包括深井、深井泵(或深井潜水泵) 和排水管路等。地下水依靠深井泵(或深井潜水泵) 叶轮的机械力量直接从深井内扬升到地面排出。本方法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10~25m/d)、降水深(>10m) 、基坑面积大、降水时间长的工程。深井泵的电动机安装在地面上,它通过长轴传动使深井内的水泵叶轮旋转。而深井潜水泵的电动机和水泵均淹没在深井内工作。深井井管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方法,是与成井质量和泵的安装和使用密切相关。

5.6.1 基坑地下水降不下去

1.现象

深井泵(或深井潜水泵) 的排水能力有余,但井的实际出水量很小,因而地下水位降下不去。

2.原因分析

(1)井深、井径和垂直度不符合要求,井内沉淀物过多,井孔淤塞。

(2)洗井质量木良,砂滤层含泥量过高,孔壁泥皮在洗井过程中尚未破坏掉,孔壁附近土层在钻孔时遗留下来的泥浆没有除净,结果使地下水向井内渗透的通道不畅,严重影响单井集水能力。

(3)滤管的位置、标高以及滤网和砂滤料规格未按照土层实际情况选用,故渗透能力差。

(4)水文地质资料与实际情况个符,井管滤管实际埋没位置不在透水性能较好的含水层中。

3,预防措施

(1)深井井管宜按下列程序施工:

井管测量定位→控井口、安护筒→钻孔→回填并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垫井管与孔壁间的砂砾过滤层→洗井→安装深井泵(潜水泵) →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

(2)钻孔孔井应大于井管直径300~500mm ,并深应比所需降水深度深6~8m ;井管应垂直放在井孔当中,四周均匀填砾砂,砾砂应用铁锹下料,不允许用机械直接下料,防止砾砂分层不均匀和冲击井管。砾砂填至井口下1m ,然后用不含砂的粘土封口至井口面。

(3)在井管四周灌砂滤料后应立即洗井。一般在抽筒清理孔内泥浆后,用活塞洗井,或用泥浆泵冲清水与拉活塞相结合洗井,借以破坏深井孔壁泥皮,并把附近土层内遗留下来的泥浆吸出c 然后立即单井试抽,使附近土层内未吸净的泥浆依靠地下水不断向井内流动而清洗出来,达到地下水渗流畅通。抽出的地下水应排放到深井抽水影响范围以外。

(4)需要疏干的含水层均应设置滤管,滤网和砂滤料规格应根据含水层土质颗粒分析,参照表5—3选定。

(5)在土层复杂或缺乏确切水文地质资料时,应按照降水要求进行专门钻探,对重大复杂工程应做现场抽水试验。在钻孔过程中,应对每一个井孔取样,核对原有水文地质资料。在下井管前,应复测井孔实际深度。结合设计要求和实际水文地质情况配井管和滤管,并按照沉放先后顺序把各段井管、滤管和沉淀管依次编号,堆放在井口附近,避免错放或漏放滤管。

(6)在井孔内安装或调换水泵前,应测量井孔的实际深度和井底沉淀物的厚度。如果井深不足或沉淀物过厚,需对井孔进行冲洗,排除沉渣。

4.治理方法

(1)重新洗井,要求达到水清砂净,出水量正常。

(2)在适当的位置补打深井。

5.6.2 基坑地下水位降深不足或降水速度慢

1. 1. 现象

(1)观测孔水位未降低到设计要求。

(2)在预定时间内达不到预定降水深度。

(3)基坑内涌水、冒砂,施工困难。

2,原因分析

(1)基坑局部地段的深井量不足。

(2)深井泵(或深井潜水泵) 型号选用不当,深井排水能力低。

(3)因土质等原因,深并排水能力未充分发挥。

(4)水文地质资料不确切,基坑实际涌水量超过计算涌水量。

3.预防措施

(1) 先按照实际水文地质资料计算降水范围总涌水量、深井单位进水能力、抽水时所需过滤部分总长度、点井根数、间距及单井出水量。复核深井过滤部分长度、深井进出水量及特定点降深要求,以达到满足要求为止。深井布置应考虑基坑深度和形状,可沿基坑四周环形布置,也可在基坑内点式布置。深井的井距一般15~20m ,渗透系数小,间距宜小些;渗透系数大的,间距可大些。在基坑转角处、地下水流的上游、临近江河等的地下水源补给一侧的涌水量较大,应加密深井间距。

(2)选择深井泵(或深井潜水泵) 时应考虑到满足不同降水阶段的涌水量和降深要求。一般在降水初期因地下水位高,泵的出水量大;但在降水后期因地下降深增大,泵的出水量就会相应变小。

(3)改善和提高单并排水能力,可根据含水层条件设置必要长度的滤水管,增大滤层厚度。对渗透系数小的土层,单靠深井泵抽水难以达到预期的降水目标,可采用另加真空泵组成真空深井进行降水;真空泵不断抽气,使井孔周围的土体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地下水则能较快的进入井管内,从而加快了降水速度。

(4)基坑降水深度大于8m 时,可根据分层挖土的情况采用二道以上滤管分层取水。一般深井滤水管设在底部,抽水先抽滤管部位的下层水,上层水由水的重力作用通过土体的空隙往下慢慢渗透,从而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体的含水率;这样土层越厚,降水需要的时间越长。采用多道滤管则可缩短降水时间,但要注意每道滤管挖土暴露后要立即用毛毡或其他材料将其封闭,防止影响抽水效果。

4.治理方法

(1)在降水深度不够的部位,增设深井。

(2)在单井最大集水能力的许可范围内,可更换排水能力较大的深井泵(或深井潜水泵) 。

(3)洗井不合格时应重新洗,以提高单井滤管的集水能力。

附录 基础降(排) 水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1. 1. 深井井管竣工后,应按国家现行的《供水管井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2. 2. 当国家尚无标准规定时,可按设计要求进行验收。

3. 3. 降水施工过程中改变降水设计方案,应具有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洽商处理意见

书,

4. 4. 必要时尚应具有审批手续。

3.全部降水运行时,抽排水的含砂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粗砂含量应小于1/50000;

(2)中砂含量应小于1/20000:

(3)细砂含量应小于1/10000。

4.验收时应提供施工记录、工程统计表、施工说明、洽商处理意见和审批文件等。

5.全部降水井、排水设施的降水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基坑中心、最远边侧、井问分水岭处和基坑底任意部位,实际降水深度应等于 或深于设计预测的降水深度,并应稳定24h 。

(2)当局部地段不能满足设计降水深度时,应技工程辅助措施、补救措施的可行性进 行评估。

6.降水与排水施工质量检验标准见附表5-1。 降水与排水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附表5-1

序 号 检 查 项 目 允许值或允许偏差 检 查 方 法1

2

3

4

5

6

7

排水沟坡度(‰) 1~2 目测:坑内不积水,沟内排水畅通 钢尺量检查 水准仪检查 检查回填料用量 真空度表测定 真空度表测定 钢尺量检查 钢尺量检查 井管(点) 垂直度(%) 1 插管时目测 井管(点) 间距(与设计相比)(%) 井管(点) 插入深度(与设计相比)(mm) 过滤砂砾料填灌(与计算值相比)( mm) 井点真空度:轻型井点(kPa) 喷射井点(kPa) 电渗井点阴阳极距离:轻型井点(mm) 喷射井点(mm)≤150 ≤200 ≤5 >60 >93 80~100 120~150


    相关文章

    市政管道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摘 要]城市当中的排水管道对于城市排水系统是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市政排水管道的长度比较长,多呈枝状网结构,且埋设于道路下面,若在使用中出现质量问题则检修起来费力又费钱.如何做好市政排水管道的施工管理,减少后期使用中的检修, ...

    土方工程施工实施细则

    土方工程施工质量监理实施细则 一.土方开挖 (1)临时性挖方的边坡值应符合表l的规定. 表1 临时性挖方边坡值 注:1.设计有要求时,应符合设计标准. 2.如采用降水或其他加固措施,可不受本表限制,但应计算复核. 3.开挖深度,对软土不应超 ...

    土方.土钉墙护坡工程质量监理实施细则

    土方.土钉墙护坡工程质量监理实施细则 1. 土方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2. 土方该工程质量预控内容 2.1研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组织现场勘查,掌握熟悉图纸. 2.1.1了解现场地形.地貌.地质.地下埋设物.地上障碍物和临近建筑. 2.1.2了解 ...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与控制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与控制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因此混凝土工程施工对于整个水利工程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施工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水利工程整体质量的高低.在工程施工中, 加强对各构成部件的严格, 严格控 ...

    波纹管涵施工方案

    波纹管涵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湖南省龙山至永顺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图纸设计.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等.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1-2003)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 ...

    降排水施工方案3

    白鸟湖污水处理厂 降 排 水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年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地质情况 四.降水目的及任务 五.降税方案的设计与思路 六.降水方案 七.降水运行施工 八.降水应急预案 九.降水井的封堵 十.技 ...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1. 锤击桩 1.1桩身质量差 1.1.1现象:桩几何尺寸偏差大,外观粗糙,施打中桩身破坏. 1.1.2. 原因分析 (1)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偏低.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和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3)混凝土养 ...

    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总结

    2010年是瑞园实体工程的攻坚年。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项目部晋总的总体把握和具体安排下,一号楼从地面三层开始,6月16日封顶,目前,内外抹灰工程已完成,安装工程任务过半;二号楼从地面二层开始,8月19日封顶,目前抹灰工程过半 ...

    设备基础专项施工方案

    XXX有限公司 XXX厂 设 备 基 础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日期: 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