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主观题答题角度归纳与分析

历史主观题答题角度归纳与分析

历史主观题基本都以材料为依托,从某一角度为切入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问题的设置跨度很大,有时是对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考查,有时是对中国或世界近现代历史的考查,也有时综合考查古今中外的同一历史知识。但不管考哪部分历史,问题的设置大体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概括、分析类;二、评价类;三、启示、认识类。

无论是应对哪一种类型的问题,首先得教会并让学生熟悉掌握解题的关键:

审题——中心词(作答点)+范围(材料、所学知识)+限定词(时空、中心内容)+分值(作答点数)。

为了帮助学生能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更简单有效地掌握解题技能,立足于不同类型问题的作答规律,我归纳出相关的答题公式,通过相关试题的讲练与引导,争取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进而提升学生的答题技能。

一、概括、分析类

(一)“依据材料概括类”公式:立足分值和材料数量,概括段意(关注段头或段尾) 例:【材料一】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 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6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6分)

分析:①分值:6分 作答点数:3、4或6点

②材料:一段 归纳句意(3句)

③参考答案: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对美国的经济依赖性减弱;(2分)通过联合,摆脱超级大国政治附庸的地位;(2分)通过联合,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原因类”公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分析(提醒:具体分析依据题干和课文)

例:【材料二】 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简要说明“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原因。(4分) 分析:回归课文——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二课的相关内容 只有经济和政治方面

参考答案:①经济方面:罗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问题复杂多样;(2分)②政治方面:随着扩张和版图的扩大,罗马公民与非公民的矛盾上升,财产纠纷增多。(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提醒:“背景类”公式:原因+目的+条件

(三)“影响类”公式:性质(实质或地位)、积极(对内、对外)、消极(不足或局限性) 例:【材料二】 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三】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4分) 分析:回归课文,单项分析(积极方面)

参考答案:①地位: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②对内积极影响: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稳固了帝国的统治。

③对外积极影响: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1分)罗马法的影响还涉及亚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中国清末和民国时期都受罗马法的影响。(1分)罗马法中蕴含的公民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1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比较类”公式:比较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异同

1. 比较方面:背景、目的、方式、结果、影响

2. 不同点:锁定一方,逆向思维。

3. 作答思维:①比较需明确宗旨。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决不是随意的为比较而比较,而是有一定目的,通过比较异同,或阐明某一问题、观点,或揭示历史发展的某一规律。 ②比较需求同存异。不同是绝对的,相同是相对的,绝对的相同是不存在的,相同只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的。因此,比较时应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即要适当放宽比较的要求与条件。③比较需分开层次。首先,要全面回忆要求比较的内容,从基本内容入手找异同其次,将基础内容进行比较后,应再跃上一个层次,找到更根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找根本、抓本质、看趋势)。 ④具体作答要求。A. 最后作答时取舍比较点 B. 先明确比较点,再作简要说明

例:材料一“黑船事件”:1853年培理船队叩关,日本开国。如图

材料二 19世纪末中国时局图 康有为图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面临民族危机,民族矛盾日益激化。(2分)

(2)这两次改革的结果有何不同?(2分)分别对两国的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结果:明治维新成功,戊戌变法失败(2分)。

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逐渐成为亚洲强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3分)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分)

二、评价类:

(一)评价“史实、事件、概念、名词”:

1. 分析思维:辨证思维

2. 作答思路:性质(实质)+特征(地位)+影响+启示(提醒:立足于课文)

例:中国古代孔子的“仁”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人”有很大的差异。试比较孔子“仁”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人”的基本含义的不同(8分),并做对比评价(5分)。 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孔子“仁” 欧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人”基本不同(6分)

主张爱人;强调人的伦理道德,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人的社会性。(3分) 强调人,反对神;主张个性解放和个人价值;注重人的个性。(3分)

评价(5分)

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在维护封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但也禁锢了个性的发展、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3分) 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个性得到解放,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发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个人欲望也膨胀。(2分)

(二)评价“观点(主张)”:

1. 立足点:课文

2. 作答思路:表态+论据+总结(回应论点)

3. 作答心态:史论结合,有始有终(总分总);自圆其说。

例:材料一:1956年12月,毛泽东指出:“上海的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订条约,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可以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材料二: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根本前提下,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是我党的一项战略决策……”

材料三: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

(3)有人说,现阶段的私营企业主是的世纪50年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延续和发展,你同意吗? 简要说明你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表态:不同意。(1分)

理由:20世纪50年代,民族资产阶级和私营工商业者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1分) 今天的私营工商业者是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发展的产物。(1分) 总结:所以,我不同意上述观点。(1分)

三、启示类(通常用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说明了什么、认识、对策为提示语)

(一)立足点:现象或问题出现的原因、教训(回归课文)

(二)表述方向:正面(逆向思维)

(三)作答心态:提出今后应该怎样做,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避免什么,尽量少走弯路。

例1: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最近连续几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均重点关注三农问题,国家更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将其列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国的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这种改变给今天留下了怎样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

变化:由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2分) 启示:国家经济(农业) 政策的制定要认清国情;尊重客观规律;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国家稳定。(2分)

例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苏中是怎样“求同存异”,联合反抗法西斯侵略的?(6分) 并谈谈你的认识。 (3分)

参考答案:

反抗:四大盟国:(1)政治上互相协商。召开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2分) (2)经济上互相支援。提高了盟军的作战能力。(2分) (3)军事上互相配合。中国战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法西斯,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战场。(2分)

认识: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可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人类的挑战,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地球。(3分)

(评分说明: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最后,提醒学生注意:答案规范化——第一,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第二,叙事有序,论证有力;第三,详略得当,要点全面;第四,文字准确,条理清楚,做到“段落化、要点化、条理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历史主观题答题角度归纳与分析

历史主观题基本都以材料为依托,从某一角度为切入点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问题的设置跨度很大,有时是对中国古代各朝代的考查,有时是对中国或世界近现代历史的考查,也有时综合考查古今中外的同一历史知识。但不管考哪部分历史,问题的设置大体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概括、分析类;二、评价类;三、启示、认识类。

无论是应对哪一种类型的问题,首先得教会并让学生熟悉掌握解题的关键:

审题——中心词(作答点)+范围(材料、所学知识)+限定词(时空、中心内容)+分值(作答点数)。

为了帮助学生能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更简单有效地掌握解题技能,立足于不同类型问题的作答规律,我归纳出相关的答题公式,通过相关试题的讲练与引导,争取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进而提升学生的答题技能。

一、概括、分析类

(一)“依据材料概括类”公式:立足分值和材料数量,概括段意(关注段头或段尾) 例:【材料一】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 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6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6分)

分析:①分值:6分 作答点数:3、4或6点

②材料:一段 归纳句意(3句)

③参考答案: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对美国的经济依赖性减弱;(2分)通过联合,摆脱超级大国政治附庸的地位;(2分)通过联合,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原因类”公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分析(提醒:具体分析依据题干和课文)

例:【材料二】 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简要说明“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原因。(4分) 分析:回归课文——必修一第六单元第二课的相关内容 只有经济和政治方面

参考答案:①经济方面:罗马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问题复杂多样;(2分)②政治方面:随着扩张和版图的扩大,罗马公民与非公民的矛盾上升,财产纠纷增多。(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提醒:“背景类”公式:原因+目的+条件

(三)“影响类”公式:性质(实质或地位)、积极(对内、对外)、消极(不足或局限性) 例:【材料二】 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三】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4分) 分析:回归课文,单项分析(积极方面)

参考答案:①地位: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

②对内积极影响: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稳固了帝国的统治。

③对外积极影响: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1分)罗马法的影响还涉及亚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中国清末和民国时期都受罗马法的影响。(1分)罗马法中蕴含的公民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1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比较类”公式:比较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异同

1. 比较方面:背景、目的、方式、结果、影响

2. 不同点:锁定一方,逆向思维。

3. 作答思维:①比较需明确宗旨。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决不是随意的为比较而比较,而是有一定目的,通过比较异同,或阐明某一问题、观点,或揭示历史发展的某一规律。 ②比较需求同存异。不同是绝对的,相同是相对的,绝对的相同是不存在的,相同只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的。因此,比较时应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即要适当放宽比较的要求与条件。③比较需分开层次。首先,要全面回忆要求比较的内容,从基本内容入手找异同其次,将基础内容进行比较后,应再跃上一个层次,找到更根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找根本、抓本质、看趋势)。 ④具体作答要求。A. 最后作答时取舍比较点 B. 先明确比较点,再作简要说明

例:材料一“黑船事件”:1853年培理船队叩关,日本开国。如图

材料二 19世纪末中国时局图 康有为图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面临民族危机,民族矛盾日益激化。(2分)

(2)这两次改革的结果有何不同?(2分)分别对两国的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参考答案:结果:明治维新成功,戊戌变法失败(2分)。

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逐渐成为亚洲强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3分)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分)

二、评价类:

(一)评价“史实、事件、概念、名词”:

1. 分析思维:辨证思维

2. 作答思路:性质(实质)+特征(地位)+影响+启示(提醒:立足于课文)

例:中国古代孔子的“仁”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人”有很大的差异。试比较孔子“仁”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人”的基本含义的不同(8分),并做对比评价(5分)。 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孔子“仁” 欧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人”基本不同(6分)

主张爱人;强调人的伦理道德,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人的社会性。(3分) 强调人,反对神;主张个性解放和个人价值;注重人的个性。(3分)

评价(5分)

成为中国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在维护封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但也禁锢了个性的发展、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3分) 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个性得到解放,创造性和积极性得到发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个人欲望也膨胀。(2分)

(二)评价“观点(主张)”:

1. 立足点:课文

2. 作答思路:表态+论据+总结(回应论点)

3. 作答心态:史论结合,有始有终(总分总);自圆其说。

例:材料一:1956年12月,毛泽东指出:“上海的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订条约,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可以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材料二: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根本前提下,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是我党的一项战略决策……”

材料三: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

(3)有人说,现阶段的私营企业主是的世纪50年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延续和发展,你同意吗? 简要说明你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表态:不同意。(1分)

理由:20世纪50年代,民族资产阶级和私营工商业者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1分) 今天的私营工商业者是改革开放以来私营经济发展的产物。(1分) 总结:所以,我不同意上述观点。(1分)

三、启示类(通常用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说明了什么、认识、对策为提示语)

(一)立足点:现象或问题出现的原因、教训(回归课文)

(二)表述方向:正面(逆向思维)

(三)作答心态:提出今后应该怎样做,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避免什么,尽量少走弯路。

例1: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最近连续几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均重点关注三农问题,国家更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将其列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国的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这种改变给今天留下了怎样的启示?(4分)

参考答案:

变化:由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转变为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2分) 启示:国家经济(农业) 政策的制定要认清国情;尊重客观规律;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国家稳定。(2分)

例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苏中是怎样“求同存异”,联合反抗法西斯侵略的?(6分) 并谈谈你的认识。 (3分)

参考答案:

反抗:四大盟国:(1)政治上互相协商。召开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2分) (2)经济上互相支援。提高了盟军的作战能力。(2分) (3)军事上互相配合。中国战场沉重地打击了日本法西斯,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战场。(2分)

认识: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可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人类的挑战,共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地球。(3分)

(评分说明:学生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最后,提醒学生注意:答案规范化——第一,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第二,叙事有序,论证有力;第三,详略得当,要点全面;第四,文字准确,条理清楚,做到“段落化、要点化、条理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相关文章

    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题评价 从总体上看,难度较大,但是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模拟性.试题很灵活,比较全面的考查了考生的记忆.理解.综合归纳和整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以材料为情境设计试题,以能力为立意全面考查考生, ...

    文综答题技巧大全

    文综答题技巧一.选择题 做选择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一般要相信第一印象,避免在某一选择题上花太多的时间.在第一时间无法判断时,先选择一个答案,然后在该选择题做上记号,在完成整张试卷以后,专门检查有记号的问题,即使没有时间了,也不至于漏掉.在 ...

    2015年高考文综答题技巧

    地理 1.地理选择题巧用五法: 一是排除法:如对于给定的条件是多个的题目,可先根据题目的某一条件,在被选项中找出符合这一条件的对象,其余淘汰,缩小范围;然后再根据题目的其他条件,在缩小的范围中逐渐进一步淘汰,最后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 ...

    2016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三统测历史质量分析

    2016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2016年3月21.22日云南省组织了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此次统测力求通过此次检测查找出下一步教学需要调整的问题,为2016年云南省高考历史成绩的提高起到引领作用.试 ...

    2013高考状元谈文综高效学习法

    2014年文综复习:高考状元谈文综学习方法 2013年文综的复习,找对方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把把厚厚的教科书变成薄薄的重点.知识点合集, 把各科 文科综合是令很多考生头痛的部分,它的分值大而且主 ...

    2012年高三历史学科报告

    2012年高三历史学科报告 一.从客观题看. 2012年的12道单选题,考查了政治制度(汉代监察制度.清朝内阁制.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发展趋势),经济变化(明朝晚期社会结构变动.晚清民族工业起步.二五计划.下海潮.1965--1991世界贸易份 ...

    高考30天冲刺:文综最具提分空间

    文综最具提分空间 政治查找补救措施 陕西师大附中特级教师李鸿 在2009年高考冲刺的最后阶段,对"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政治科目来说,只要命题方向把握准确,复习策略安排得当,备考方法讲究科学,在高考成绩提升上还是有一定的 ...

    初中思政,历史答题技巧

    初中思政·历史答题技巧 一.历史背景.历史原因.历史条件和目的 1.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的不同:其一 ...

    2011高考阅卷心得

    今年我第一次参加了高考阅卷,亲历了这一庄严神圣的过程,感触良深.高考是严肃与神圣的,阅卷也是同样,因为这是与考生的命运挂钩,高考检验的不仅是高中考生的知识,也在考验着我们这些阅卷老师的素质,以及我们的中学教育现状和高等教育的最终归宿.通过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