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案例分析

中班语言活动——小狗寄信(看图讲述)

执教者:叶玮桢

【设计意图】:

寄信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而此次的活动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导入,在场景中设置一些对话与引导语,使幼儿进一步的了解,并认识到“邮箱”和垃圾桶的区别,所以利用这次的活动让幼儿加深常识的了解。

【活动目标】:

1、 较清楚的连贯的讲述小狗寄信的过程。

2、 学习用“先┉后┉”的句式表达。

3、 了解寄信的常识。

【活动准备】:

教育挂图《小狗寄信》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寄信的常识

难点:讲述故事的过程

【活动过程】:

1、 观察图片①②,讲一讲:小狗做什么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2、 让幼儿猜想小兔叫住小狗的原因,学习小兔的动作和喊声。

3、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③④讲一讲小兔对小狗说了什么?小狗怎么想、怎么说的?

4、 请幼儿议一议,如果没有小兔的纠正,小狗信能寄出去吗?

5、 请幼儿与伙伴相互将图片完整的讲述一遍。

【活动反思】:

该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在组织幼儿观看教育挂图时,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对于寄信的常识基本都能掌握,并能够讲述故事的某个情节。

中班数学活动——《比较粗细》

执教者:张小娟

【设计意图】:

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二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词与某些概念建立联系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应该先让幼儿通过非正式的教育活动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经验,然后在正式的教育活动中指认和命名活动完成词与概念的匹配。 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活动目标】:

1、学习辨别物体的粗细,能用粗、细来表述物体的特性。

2. 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自制教具:房子、“粗哥哥”、“细弟弟”

2、纸棒人手一根

3、图片(多媒体课件:粗的树和细的树;粗的尾巴和细的尾巴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从前,有一座圆圆的房子,房子里,住着一胖一瘦的两兄弟。哥哥身体胖胖的,比较粗,大家都叫他“粗哥哥”,弟弟身体瘦瘦的,比较细,大家都叫他“细弟弟”。他们走到哪里都是一起的,大家总能一眼就认出他们来。

2、教师:今天,粗哥哥和细弟弟都来到了我们班做客,我们欢迎他们!

3、(粗哥哥和细弟弟带来了一个问题)教师:请你们猜一猜谁是粗哥哥谁是细弟弟呢?(出示教具)

引导幼儿说出,粗哥哥身体比较胖,更大。细弟弟身体比较细,更小一点„„(幼儿自由讨论,教师适时介入引导)

二、奇妙的袋子:

教师:粗哥哥和细弟弟想要考考你们,给你们送来一个奇妙的袋子。请小朋友们上来摸一摸里面都装了些什么,每摸出一样,粗哥哥和细弟弟都给你们准备了一个问题。

(教师充分渲染袋子的神秘感,请孩子们自己上来伸手摸)

三、游戏:比粗细

教师:孩子们真棒!现在跟我一起做个游戏吧!(人手

一根纸棒,粗细不一,教师手上拿中等粗细的一根)

游戏玩法: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的纸棒有没有比老师手上更粗的,请你举起来!(有没有比老师手上更细的,请你举起来!)

2、请小朋友们两两结对,比较自己手上纸棒的粗细,然后教师跟其他小朋友一起验证。 【活动延伸】:

1、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东西是粗的,哪些东西是细的呢?(引导幼儿先从教室中找,从自己身边找。引导幼儿自己比较大腿和手腕的粗细。)

2、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粗细比较”的图片。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东西是有粗细不同的,请小朋友们回去再想一想,把你们看到的告诉老师。(活动结束)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的设计是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设计的。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大胆发言。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粗细的概念,难点是要自己判断粗根细的区别。在活动中我主要运用游戏法让孩子在玩中学。

中班语言活动——《借你一把伞》

执教者:叶玮桢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有较大进步,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渴望与人交谈,愿意学习新的词汇来丰富自己语言。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借你一把伞》。体会小动物们互相帮助的温馨情感,从而学习小动物们的这种精神,培养幼儿良好人际关系。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画面,大胆想象,掌握故事的发展情节。

2、通过欣赏视频、图片操作等活动,感受不同角色与所用伞之间的关系。

3、积极参与活动,初步理解适合自己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别人的道理。

【活动准备】:

视频、人物娜娜、各小动物及所用伞的操作卡片。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观看画面,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师:“画面上有谁?你们猜猜故事里讲的什么事情呢?”(出示第一张图)

二、分段欣赏视频,配对操作,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猜得都很好,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叫《借你一把伞》”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提问:(1)“谁送伞给了娜娜?他们送的伞都是怎样的伞呢?”

(2)“这些伞娜娜都能用吗?为什么不能用?”

(3)“你们想想娜娜应该适合怎样的伞呢?”

(幼儿思考回答,教师讲完故事后部分)

2、分角色配对送伞,进一步感受故事中各人物送伞的过程。

师:“故事中的小动物和娜娜也来到这里,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它们找到它们用的伞,你们愿意吗?在你们的小椅子下面,都有一把伞,我们来看一看,你们手上的伞谁能用,你就送给它?” (按照故事中人物的顺序送伞)

“谁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送给它?”(幼儿思考回答)

“大家都有了适合自己的伞了,他们撑着伞排排走。”

三、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师:“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欣赏这个故事,如果你喜欢这个故事,你也可以轻轻的跟着老师一起说一说。”(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出示最后一幅画面,提问:“小动物们都有了适合自己的伞,还有谁没有伞呢?”(小鸟)“你们想想小鸟会用什么当伞呢?”(幼儿思考回答)“那我们一起回教室帮小鸟找一把适合它的伞好吗

【活动反思】:

《借你一把伞》是中班语言看图讲述活动。故事由小小的蚂蚁开始,一个一个动物依次出场,它们都对娜娜说:借你一把伞”,动物们送给娜娜的伞也由小变大,从一片很小的水草到很大的荷叶,当然,这些都不是娜娜避雨的最好具。我结合本班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我把目标定位为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用故事的句型表达较完整的意思。感受故事人文关怀的温情,初步理解适合自己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别人的道理。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仔细观察图中细微之处,发现隐藏的小动物,一起来理解故事内容。接着让幼儿学讲每

幅画面的含义,逐一出示图片,帮助幼儿按顺序讲述,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内容,学说“借你一把伞”这句话。

可是这节课上下来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整个活动孩子的主体性比较没有体现到,都是处于师问孩子答的教学形式,缺少让幼儿主动回答的机会,少了动静的搭配,若在活动中让幼儿模仿小动物可能会提高课堂的气氛,二是这次看图讲述活动,孩子们能够根据挂图来说但是孩子语言词汇量不足,而且想象力没有拓展开。

中班艺术活动——《我是中班的小朋友》

执教者:张小娟 【设计意图】:

《我们是中班的小朋友》这首歌曲比较长,歌词也有较多,对于刚刚升入中班的小朋友们来说,熟悉歌曲,把握歌曲的旋律和曲调,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另外,歌曲中又有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地方,怎样快速又正确地教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并能注意到这些细节的地方,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

1、以难点前置的方法来练习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一般的唱歌的开始,都会安排练声的环节,但有时候也可以变换方式,比如进行节奏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对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有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进行节奏练习的时候,我又以小鼓来吸引幼儿,使孩子们不至于感到太单调。

2、以利用标志图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歌曲较长,孩子们容易忘记歌词,所以在活动前我就设计好了简单的标志图来代表歌词。在让幼儿完整倾听歌曲一遍以后,我便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并不丰富,很多孩子听完以后有点不知所以然,而我提出请小朋友边看标志图边听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能记住歌曲里唱到了什么,然后再在钢琴伴奏下练习念歌词节奏,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解决了记忆歌词的难度。活动后,很多孩子们都还感兴趣,

我想在下次复习演唱等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

的表达。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记忆歌词内容,能在教师与伴奏的帮助完成演唱。

2、引导幼儿体验并尝试表现升入中班后的光荣感。

【活动准备】:

1、与歌词内容相匹配的小图片若干。

2. 大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

1.听教师范唱,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2.熟悉歌词,与老师一起有节奏地念歌词。

3.听曲调拍节奏,重点练习9~24小节地节奏。

4.节奏游戏

(1)模仿老师拍节奏,老师先拍,幼儿跟着学。

(2)请拍得好的小朋友在大鼓上敲以上节奏,其他人模仿打鼓,并发出鼓声节奏。

5.完整地学唱歌曲。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和切分音。

二、增加练习形式,提高唱歌的兴趣。

1.讨论:除了全体一起唱,还可以怎样唱?

2.老师指挥,幼儿按指挥要求轮唱或是领唱、齐唱等。

3.有表情地歌唱,唱出中班小朋友的光荣感。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是一项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音乐能力发展的活动。活动后,很多孩子们都还兴趣盎然,我想在下次复习演唱等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丰富幼儿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表达,真正体验做一个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在这个环节中,我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了,整个活动的分配就不够合理,这是以后在活动中要注意的。

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菊花》 执教者:张小娟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美术活动示范和范画都是必不可少的,而示范和范画又往往会束缚幼儿的思想,影响他们创造性的发挥,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由于幼儿对自然现象中的事物感兴趣,因此设计此次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菊花的颜色与特点。幼儿对其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初步的构思与初步的绘画技能。设计了本次活动,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有关绘画的知识与绘画的要求。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用棉签画的方法作画。

2.鼓励幼儿大胆用色,表现出菊花的主要特征,并进行简单装饰。

3.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棉签、颜料、盆子、抹布、纸

2.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菊花,每组一盆。电脑图

3.参观过菊花,知道菊花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

【活动过程】:

1.秋天到了,什么花儿开了?都有什么颜色?

2.你看这朵菊花的花瓣像什么?

师幼共同观看屏幕,欣赏秋菊。

3.重点介绍花的颜色和花瓣形状。边欣赏秋菊边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用棉签画的形式表现菊花。

(1)简单介绍绘画工具——棉签及其使用方法。

(2)师幼共同讨论绘画菊花,感受菊花的美。

(3)教师提示棉签换色的方法:一个棉签蘸一种颜色。提示幼儿保持桌面、画面整洁干净。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菊花。

5.展览作品,讲评作品。

(1)幼儿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说说自己的画、体验作画的快乐。

(2)学习从形态、颜色上进行简单评价。

【活动反思】:

幼儿是天生的美术家,如何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大家不断地对幼儿园美术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弥补不足,通过这一活动我发现创造性的绘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兴趣是幼儿的学习动力,是求知和成材的起点,一般来说,幼儿对画画都有兴趣,但并不会持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激发、培养和保持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美丽的菊花》这个活动中我就是让幼儿来当小小设计师引起他们作画的兴趣。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在活动的开始欣赏范画环节,就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对于菊花进一步的了解。三、正确评价幼儿作品,激发幼儿再创作的信心。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和创作热情,使幼儿体验成功。因此我在巡回指导时,对于幼儿的作品我总给予肯定的评价,幼儿在我的鼓励下更加有信心把他的作品画下去,直到完成。

中班语言活动——小狗寄信(看图讲述)

执教者:叶玮桢

【设计意图】:

寄信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而此次的活动利用生活中的场景导入,在场景中设置一些对话与引导语,使幼儿进一步的了解,并认识到“邮箱”和垃圾桶的区别,所以利用这次的活动让幼儿加深常识的了解。

【活动目标】:

1、 较清楚的连贯的讲述小狗寄信的过程。

2、 学习用“先┉后┉”的句式表达。

3、 了解寄信的常识。

【活动准备】:

教育挂图《小狗寄信》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寄信的常识

难点:讲述故事的过程

【活动过程】:

1、 观察图片①②,讲一讲:小狗做什么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2、 让幼儿猜想小兔叫住小狗的原因,学习小兔的动作和喊声。

3、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③④讲一讲小兔对小狗说了什么?小狗怎么想、怎么说的?

4、 请幼儿议一议,如果没有小兔的纠正,小狗信能寄出去吗?

5、 请幼儿与伙伴相互将图片完整的讲述一遍。

【活动反思】:

该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在组织幼儿观看教育挂图时,幼儿的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对于寄信的常识基本都能掌握,并能够讲述故事的某个情节。

中班数学活动——《比较粗细》

执教者:张小娟

【设计意图】:

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二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词与某些概念建立联系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应该先让幼儿通过非正式的教育活动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经验,然后在正式的教育活动中指认和命名活动完成词与概念的匹配。 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活动目标】:

1、学习辨别物体的粗细,能用粗、细来表述物体的特性。

2. 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自制教具:房子、“粗哥哥”、“细弟弟”

2、纸棒人手一根

3、图片(多媒体课件:粗的树和细的树;粗的尾巴和细的尾巴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从前,有一座圆圆的房子,房子里,住着一胖一瘦的两兄弟。哥哥身体胖胖的,比较粗,大家都叫他“粗哥哥”,弟弟身体瘦瘦的,比较细,大家都叫他“细弟弟”。他们走到哪里都是一起的,大家总能一眼就认出他们来。

2、教师:今天,粗哥哥和细弟弟都来到了我们班做客,我们欢迎他们!

3、(粗哥哥和细弟弟带来了一个问题)教师:请你们猜一猜谁是粗哥哥谁是细弟弟呢?(出示教具)

引导幼儿说出,粗哥哥身体比较胖,更大。细弟弟身体比较细,更小一点„„(幼儿自由讨论,教师适时介入引导)

二、奇妙的袋子:

教师:粗哥哥和细弟弟想要考考你们,给你们送来一个奇妙的袋子。请小朋友们上来摸一摸里面都装了些什么,每摸出一样,粗哥哥和细弟弟都给你们准备了一个问题。

(教师充分渲染袋子的神秘感,请孩子们自己上来伸手摸)

三、游戏:比粗细

教师:孩子们真棒!现在跟我一起做个游戏吧!(人手

一根纸棒,粗细不一,教师手上拿中等粗细的一根)

游戏玩法: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的纸棒有没有比老师手上更粗的,请你举起来!(有没有比老师手上更细的,请你举起来!)

2、请小朋友们两两结对,比较自己手上纸棒的粗细,然后教师跟其他小朋友一起验证。 【活动延伸】:

1、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东西是粗的,哪些东西是细的呢?(引导幼儿先从教室中找,从自己身边找。引导幼儿自己比较大腿和手腕的粗细。)

2、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粗细比较”的图片。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东西是有粗细不同的,请小朋友们回去再想一想,把你们看到的告诉老师。(活动结束)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的设计是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设计的。活动中幼儿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大胆发言。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粗细的概念,难点是要自己判断粗根细的区别。在活动中我主要运用游戏法让孩子在玩中学。

中班语言活动——《借你一把伞》

执教者:叶玮桢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有较大进步,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渴望与人交谈,愿意学习新的词汇来丰富自己语言。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借你一把伞》。体会小动物们互相帮助的温馨情感,从而学习小动物们的这种精神,培养幼儿良好人际关系。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画面,大胆想象,掌握故事的发展情节。

2、通过欣赏视频、图片操作等活动,感受不同角色与所用伞之间的关系。

3、积极参与活动,初步理解适合自己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别人的道理。

【活动准备】:

视频、人物娜娜、各小动物及所用伞的操作卡片。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观看画面,大胆想象故事情节。

师:“画面上有谁?你们猜猜故事里讲的什么事情呢?”(出示第一张图)

二、分段欣赏视频,配对操作,理解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猜得都很好,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叫《借你一把伞》”

1、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提问:(1)“谁送伞给了娜娜?他们送的伞都是怎样的伞呢?”

(2)“这些伞娜娜都能用吗?为什么不能用?”

(3)“你们想想娜娜应该适合怎样的伞呢?”

(幼儿思考回答,教师讲完故事后部分)

2、分角色配对送伞,进一步感受故事中各人物送伞的过程。

师:“故事中的小动物和娜娜也来到这里,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它们找到它们用的伞,你们愿意吗?在你们的小椅子下面,都有一把伞,我们来看一看,你们手上的伞谁能用,你就送给它?” (按照故事中人物的顺序送伞)

“谁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要送给它?”(幼儿思考回答)

“大家都有了适合自己的伞了,他们撑着伞排排走。”

三、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师:“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欣赏这个故事,如果你喜欢这个故事,你也可以轻轻的跟着老师一起说一说。”(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2)出示最后一幅画面,提问:“小动物们都有了适合自己的伞,还有谁没有伞呢?”(小鸟)“你们想想小鸟会用什么当伞呢?”(幼儿思考回答)“那我们一起回教室帮小鸟找一把适合它的伞好吗

【活动反思】:

《借你一把伞》是中班语言看图讲述活动。故事由小小的蚂蚁开始,一个一个动物依次出场,它们都对娜娜说:借你一把伞”,动物们送给娜娜的伞也由小变大,从一片很小的水草到很大的荷叶,当然,这些都不是娜娜避雨的最好具。我结合本班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我把目标定位为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用故事的句型表达较完整的意思。感受故事人文关怀的温情,初步理解适合自己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别人的道理。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仔细观察图中细微之处,发现隐藏的小动物,一起来理解故事内容。接着让幼儿学讲每

幅画面的含义,逐一出示图片,帮助幼儿按顺序讲述,引导幼儿说出故事的内容,学说“借你一把伞”这句话。

可是这节课上下来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整个活动孩子的主体性比较没有体现到,都是处于师问孩子答的教学形式,缺少让幼儿主动回答的机会,少了动静的搭配,若在活动中让幼儿模仿小动物可能会提高课堂的气氛,二是这次看图讲述活动,孩子们能够根据挂图来说但是孩子语言词汇量不足,而且想象力没有拓展开。

中班艺术活动——《我是中班的小朋友》

执教者:张小娟 【设计意图】:

《我们是中班的小朋友》这首歌曲比较长,歌词也有较多,对于刚刚升入中班的小朋友们来说,熟悉歌曲,把握歌曲的旋律和曲调,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另外,歌曲中又有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地方,怎样快速又正确地教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并能注意到这些细节的地方,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

1、以难点前置的方法来练习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一般的唱歌的开始,都会安排练声的环节,但有时候也可以变换方式,比如进行节奏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对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有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进行节奏练习的时候,我又以小鼓来吸引幼儿,使孩子们不至于感到太单调。

2、以利用标志图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歌曲较长,孩子们容易忘记歌词,所以在活动前我就设计好了简单的标志图来代表歌词。在让幼儿完整倾听歌曲一遍以后,我便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并不丰富,很多孩子听完以后有点不知所以然,而我提出请小朋友边看标志图边听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能记住歌曲里唱到了什么,然后再在钢琴伴奏下练习念歌词节奏,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解决了记忆歌词的难度。活动后,很多孩子们都还感兴趣,

我想在下次复习演唱等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

的表达。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记忆歌词内容,能在教师与伴奏的帮助完成演唱。

2、引导幼儿体验并尝试表现升入中班后的光荣感。

【活动准备】:

1、与歌词内容相匹配的小图片若干。

2. 大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

1.听教师范唱,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2.熟悉歌词,与老师一起有节奏地念歌词。

3.听曲调拍节奏,重点练习9~24小节地节奏。

4.节奏游戏

(1)模仿老师拍节奏,老师先拍,幼儿跟着学。

(2)请拍得好的小朋友在大鼓上敲以上节奏,其他人模仿打鼓,并发出鼓声节奏。

5.完整地学唱歌曲。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和切分音。

二、增加练习形式,提高唱歌的兴趣。

1.讨论:除了全体一起唱,还可以怎样唱?

2.老师指挥,幼儿按指挥要求轮唱或是领唱、齐唱等。

3.有表情地歌唱,唱出中班小朋友的光荣感。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是一项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音乐能力发展的活动。活动后,很多孩子们都还兴趣盎然,我想在下次复习演唱等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丰富幼儿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表达,真正体验做一个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在这个环节中,我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了,整个活动的分配就不够合理,这是以后在活动中要注意的。

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菊花》 执教者:张小娟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美术活动示范和范画都是必不可少的,而示范和范画又往往会束缚幼儿的思想,影响他们创造性的发挥,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由于幼儿对自然现象中的事物感兴趣,因此设计此次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菊花的颜色与特点。幼儿对其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初步的构思与初步的绘画技能。设计了本次活动,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有关绘画的知识与绘画的要求。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用棉签画的方法作画。

2.鼓励幼儿大胆用色,表现出菊花的主要特征,并进行简单装饰。

3.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棉签、颜料、盆子、抹布、纸

2.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菊花,每组一盆。电脑图

3.参观过菊花,知道菊花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

【活动过程】:

1.秋天到了,什么花儿开了?都有什么颜色?

2.你看这朵菊花的花瓣像什么?

师幼共同观看屏幕,欣赏秋菊。

3.重点介绍花的颜色和花瓣形状。边欣赏秋菊边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用棉签画的形式表现菊花。

(1)简单介绍绘画工具——棉签及其使用方法。

(2)师幼共同讨论绘画菊花,感受菊花的美。

(3)教师提示棉签换色的方法:一个棉签蘸一种颜色。提示幼儿保持桌面、画面整洁干净。

4.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菊花。

5.展览作品,讲评作品。

(1)幼儿欣赏自己和同伴的作品,说说自己的画、体验作画的快乐。

(2)学习从形态、颜色上进行简单评价。

【活动反思】:

幼儿是天生的美术家,如何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大家不断地对幼儿园美术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弥补不足,通过这一活动我发现创造性的绘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兴趣是幼儿的学习动力,是求知和成材的起点,一般来说,幼儿对画画都有兴趣,但并不会持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激发、培养和保持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美丽的菊花》这个活动中我就是让幼儿来当小小设计师引起他们作画的兴趣。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在活动的开始欣赏范画环节,就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对于菊花进一步的了解。三、正确评价幼儿作品,激发幼儿再创作的信心。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和创作热情,使幼儿体验成功。因此我在巡回指导时,对于幼儿的作品我总给予肯定的评价,幼儿在我的鼓励下更加有信心把他的作品画下去,直到完成。


    相关文章

    在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观察行为与观察策略探析

    [摘 要]区域游戏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游戏中对幼儿的观察是实施针对性教育的基础,是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文章就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的观察行为与观察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区域游戏:幼儿游戏观察: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

    不同教学活动形式的特点及运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活动等形式.目前, 在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主要是集体.小组.区域活动, 这三种形式各有其特点, 适合于不同教育内容和教学需要.作为教师, 要学会分析.判断, 采用恰当的教 ...

    幼儿园区域创设教材体例

    模块四 建构区规划创设 项目一 建构区布局 孩子是天生的建筑师,如果可以有老师的指导,一定可以将他们的天分发挥到极致.为了满足幼儿对建构空间的需求,如何对建构区进行合理的布局?投放哪些材料合适„„这些都是我们学生和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 ...

    儿区域活动的若干特点及其指导策略(改)

    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学习特点及其指导策略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一幼儿园 林晖燕 联系电话:[1**********] 摘要: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遇到的最大的困惑就是如何适时地介入小班幼儿的活动,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一个具有价值的教育时机: ...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留白"策略

    摘 要: "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讲究"意到笔不到"虚实相互,张弛有度,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给人无穷的想象.幼儿教学中的区域活动,也 ...

    如何开展幼儿园的区域活动

    摘 要: 为了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的"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一重要精神,许多幼儿园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布置格局,突出了区域活动的地位,但并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何在,也不知道该怎样利用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环境组织 ...

    2015大班区域活动计划

    2015大班区域活动计划 第1篇:大班区域活动计划 预设目标 1.引导幼儿爱护幼儿园的玩具,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2.引导幼儿在游戏时能认识简单的汉字并懂得他的意思. 投放内容 教室:讲讲做做画画(泥工.编织.立体图) 拼拼搭搭(搭扑克 ...

    幼儿园大班年级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纲要”为指导,以园务计划、教育教学计划和保教计划为依据,深入学习“纲要”精神,将园本活动课程进行研究、推广。以年级组为阵地,进行教学研究;以教师实践中的问题为抓手,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再实践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段况分 ...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与管理几点思考[论文]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是"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在幼儿园的活动室和可利用的地方,为幼儿创设 ...

    幼儿园中班教研组计划

    幼儿园中班年级组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学期中,中班年级组教研工作以园务工作计划.幼儿园业务计划为依据,围绕"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 一切"的服务宗旨,用先进理念指导实践,全面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以主题课程的开发和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