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成就及"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思路

“十一五”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成就及“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思路

“十一五”以来我国对外开发得到长足发展

一是贸易规模迅速攀升,登上一个新台阶。“十五”末期,我国外贸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7年迅速增加到2万亿美元以上。仅用4年时间,外贸总额翻了一番多。2005年-2009年,我国进出口额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由6.7%提高到8%以上,稳居世界第三位。贸易结构不断优化,经营主体均衡发展。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56%,高新技术产品28.6%;2009年两项比重分别为59.3%、31.4%,提高3.3、2.8个百分点。2005年,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例为25.7:58.5:15.8,2009年调整为21.7:55.2:23.1。2005年我国对德日美进出口占总额的32.3%,2009年降低至28.7%,市场多元化战略继续推进。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部分连创新高,2005年为1424.5亿美元,2009年上升到2646.4亿美元,增长85.8%。外贸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税收和就业岗位,2005年,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收入合计为5278.4亿元.2009年达9213.6亿元,进出口环节税收净收入(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收入-出口退税额)为2726.6亿元、创历史高位水平。目前,外贸、外资和劳务输出等涉及直接就业人口达1亿人,加工贸易直接从业人员3000-4000万人,约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0%。

二是利用外资规模持续攀升,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时

期,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2740.8亿美元;“十一五”前4年(2006年-2009年)已达3202亿美元,比“十五”时期总和多出近500亿美元。2008年-2009年,我国利用外资规模连续两年突破900亿美元,服务业利用外资接近50%。2009年,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已连续18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首次超过法、英跃居世界第二位。

三是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2005年,我国外汇储备达8188.72亿美元,2009年底则达到2.399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全球外汇储备额7.516万亿美元,我国占比超过30%。

四是对外投资加快发展,“走出去”与“引进来”相得益彰。2005年-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从69亿美元增加到406.5亿美元,增长5倍,居于发展中国家首位。2009年,我国实现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433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与实际利用外资额的比例为1:

2.1,而“十五”末期为1:9.2。

五是自由贸易区网络初步形成,经济收益十分显著。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自由贸易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式、新起点。目前,我国正在和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4个自由贸易区,涵盖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截至2009年年底,已签署生效并实施的有8个,正在谈判的有6个,处于官方联合研究阶段的有3个。我国与自由贸易区伙伴国外贸增长在企业减负、市场准入扩大的基础上,普遍实现“两个高于”:高于整体贸易增长水平、高于协定签署前的双边贸易增速。

以东盟为例,2009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2130.1亿美元,提前3年完成2000亿美元的目标,东盟成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自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之初至今,贸易增量超过中日、中韩、内地与香港、内地与台湾。

上述对外开放各领域的显著变化,反映出我国制成品生产、出口取得了飞速发展,体现了我国综合竞争力的快速上升,我国对全球经济特别是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十二五”时期发展趋势

(一)主要问题

一是外贸不平衡程度较高。“十一五”前3年,单年顺差规模均超过2000亿美元,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顺差增幅大幅减缓,全年顺差1961亿美元,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二是热钱规模较高。简单匡算,2006年-2009年,我国新增外汇储备额中,扣除同年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顺差后,余额分别为29.3、1213.7、270.7、1670.8亿美元,呈急剧增加之势。

三是贸易成本较高。“十一五”前4年,外贸高速增长的背后是超过2.2万亿元人民币出口退税政策的支持。仅2009年,就连续4次提高退税率。目前,我国综合出口退税率已上升至13.5%左右,如进一步提高,将给财政带来较大的压力。此外,劳动力成本也迅速上升,我国出口企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价格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对出口持续快速增长明显不利。

四是短期外债比重较高。2005年,我国短期外债所占比重首次超过中长期外债,随后二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短期债务占总债务的比重一般应控制在20%以下。我国从2001年开始突破这一标准,到2009年三季度末,已高达57.4%。

五是本币持续升值压力较大。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2005年-2008年,人民币汇率分别比上年末升值2.56%、3.35%、6.9%、6.9%,这对部分中小企业出口影响较大,对大量使用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的行业和企业比较有利。

六是货物服务贸易以及资金流入流出不对称。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额为货物贸易的1/8,仅为全球水平的1/2。目前,我国虽是利用外资的大国,但对外直接投资还属于小国。

(二)“十二五”对外开放问题

对“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环境的总体判断是:世界经济将经历3-5年的调整期,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会发生根本逆转。一是多边贸易谈判仍将踌躇前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健康发展。世贸组织经过西雅图、多哈、坎昆、香港部长级会议后,陷入了谈判僵局,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仍待观察。相反,更具灵活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在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二是世界经济将在总体上趋于平衡,但部分领域将更加不平衡。三是贸易摩擦更加频发,形式更加多样化。

目前,我国外贸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一是外部需求萎缩导致出口减少仍然是较大的难题。世界主要经济体实现复苏仍是一个

漫长曲折的过程,贸易增长速度将远低于前几年水平。二是融资环境没有明显改善。当前,我国贸易融资缺口较大,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并未明显改善。三是对华贸易保护主义肆虐。考虑到我国贸易地位的迅速提升,以及和平发展进程加快等一系列影响因素,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将面临又一个“集中爆发期”。

“十二五”时期对外开放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十二五”时期,必须统筹协调外贸、外商投资、对外投资、外汇和外经、外债“六外”关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坚持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加快贸易强国建设步伐

一是继续抓住“人口红利”优势,坚持分类指导,继续稳定比较优势产品出口,对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家具制造业及文教体育办公用品等行业给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支持,给予石油天然气相关的行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以及机械设备制造等行业“提升出口竞争力”的政策支持,培育“技贸互长”的机制,使出口产业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二是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外包为突破口,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提高服务贸易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战略地位。三是切实推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据世界高新技术产品市场的前沿。四是加速创新并拥有本土品牌,开拓并巩固国际市场份额。五是加快港口、机场、公路、海洋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贸易服务功能,提高贸

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二)坚持资金流入与资金流出并重,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

继续完善利用外资的法规政策,引导外资投向,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服务业。加强对拥有先进技术外资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努力获取自主知识产权。迎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选择国内资源短缺、顺差规模大且贸易摩擦多的产业,比较优势强且又急需扩大出口的加工制造业,以及效益好的服务业等,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采取强有力的财税、金融、外汇和外交支持政策,强化与东道国的互利合作。加快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进程,带动设备、技术和产品出口。突出政策导向和法律体制的重要作用,研究出台专门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的相关办法。充分调动和发挥进出口商会和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和优势,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三)坚持强化管理与深化改革并重,发挥外汇储备和外债有效性,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研究利用外汇储备扩大内需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藏汇于民、藏汇于企”的有效做法。强化对贸易、外商投资、外债等的外汇管理,重点审查和布防热钱进出渠道。加快调整外汇结构,分散外汇储备风险,推进外汇体制改革。

利用利率和汇率政策规避风险,调整债务期限结构,切实降低外债筹借成本,避免短期外债在数量和时间上集中偿还。调整外债行业投向,增加农业、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投入。

以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加快建设离岸市场为重要手段,加快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采取扩大进口、鼓励对外投资等综合措施,努力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四)坚持多边谈判与区域合作并重,全方位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寻求自由贸易区建设新的突破

始终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坚持多哈回合的发展目标,以多边谈判、区域合作相互配合,力求谈判结果平衡、合理。加强合作,掌握并合理运用国际贸易规则的话语权,共同抵制和遏止贸易保护主义。

全面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在“三个选择”、“三个关系”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1.“三个选择”。一是正确选择自由贸易区伙伴国家。立足亚洲,跨越洲际,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自由贸易区谈判。尽快启动并完成与韩国、印度等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谈判,选择战略资源丰富的国家、新兴市场国家、部分发达国家进行积极磋商。二是正确选择谈判标准。经济性标准应臵于首位,并遵循地缘性标准、政治和外交标准、时间性标准的顺序,灵活设臵一些优先谈判的前提条件,实现自身的利益需求。三是正确选择谈判模式。一种模式是分别签署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协议等,必要时签署“早期收获计划”;另一种模式是直

接签署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人员流动、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争端解决、知识产权等内容全面的一揽子自由贸易协定。

2.“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密切关注“早期收获计划”中农产品贸易开放的影响,客观评判市场准入、促进竞争、政治收益等动态收益,趋利避害。二是处理好自由贸易区建设与资源战略的关系。选择石油、钢材、铁矿石等战略资源丰富的国家,建立深层次的贸易、经济联系机制,合理利用国外资源。三是处理好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把全面安排和重点突破相结合,争取高技术产品、服务贸易等更大的市场准入机会,改善贸易结构,培育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李玉举)

“十一五”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成就及“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思路

“十一五”以来我国对外开发得到长足发展

一是贸易规模迅速攀升,登上一个新台阶。“十五”末期,我国外贸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7年迅速增加到2万亿美元以上。仅用4年时间,外贸总额翻了一番多。2005年-2009年,我国进出口额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由6.7%提高到8%以上,稳居世界第三位。贸易结构不断优化,经营主体均衡发展。2005年,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为56%,高新技术产品28.6%;2009年两项比重分别为59.3%、31.4%,提高3.3、2.8个百分点。2005年,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例为25.7:58.5:15.8,2009年调整为21.7:55.2:23.1。2005年我国对德日美进出口占总额的32.3%,2009年降低至28.7%,市场多元化战略继续推进。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部分连创新高,2005年为1424.5亿美元,2009年上升到2646.4亿美元,增长85.8%。外贸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税收和就业岗位,2005年,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收入合计为5278.4亿元.2009年达9213.6亿元,进出口环节税收净收入(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收入-出口退税额)为2726.6亿元、创历史高位水平。目前,外贸、外资和劳务输出等涉及直接就业人口达1亿人,加工贸易直接从业人员3000-4000万人,约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0%。

二是利用外资规模持续攀升,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时

期,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2740.8亿美元;“十一五”前4年(2006年-2009年)已达3202亿美元,比“十五”时期总和多出近500亿美元。2008年-2009年,我国利用外资规模连续两年突破900亿美元,服务业利用外资接近50%。2009年,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已连续18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首次超过法、英跃居世界第二位。

三是外汇储备持续增加,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2005年,我国外汇储备达8188.72亿美元,2009年底则达到2.399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全球外汇储备额7.516万亿美元,我国占比超过30%。

四是对外投资加快发展,“走出去”与“引进来”相得益彰。2005年-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从69亿美元增加到406.5亿美元,增长5倍,居于发展中国家首位。2009年,我国实现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433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额与实际利用外资额的比例为1:

2.1,而“十五”末期为1:9.2。

五是自由贸易区网络初步形成,经济收益十分显著。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自由贸易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式、新起点。目前,我国正在和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4个自由贸易区,涵盖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4。截至2009年年底,已签署生效并实施的有8个,正在谈判的有6个,处于官方联合研究阶段的有3个。我国与自由贸易区伙伴国外贸增长在企业减负、市场准入扩大的基础上,普遍实现“两个高于”:高于整体贸易增长水平、高于协定签署前的双边贸易增速。

以东盟为例,2009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2130.1亿美元,提前3年完成2000亿美元的目标,东盟成为我国第四大贸易伙伴,自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之初至今,贸易增量超过中日、中韩、内地与香港、内地与台湾。

上述对外开放各领域的显著变化,反映出我国制成品生产、出口取得了飞速发展,体现了我国综合竞争力的快速上升,我国对全球经济特别是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十二五”时期发展趋势

(一)主要问题

一是外贸不平衡程度较高。“十一五”前3年,单年顺差规模均超过2000亿美元,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顺差增幅大幅减缓,全年顺差1961亿美元,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二是热钱规模较高。简单匡算,2006年-2009年,我国新增外汇储备额中,扣除同年外商直接投资和贸易顺差后,余额分别为29.3、1213.7、270.7、1670.8亿美元,呈急剧增加之势。

三是贸易成本较高。“十一五”前4年,外贸高速增长的背后是超过2.2万亿元人民币出口退税政策的支持。仅2009年,就连续4次提高退税率。目前,我国综合出口退税率已上升至13.5%左右,如进一步提高,将给财政带来较大的压力。此外,劳动力成本也迅速上升,我国出口企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价格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对出口持续快速增长明显不利。

四是短期外债比重较高。2005年,我国短期外债所占比重首次超过中长期外债,随后二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短期债务占总债务的比重一般应控制在20%以下。我国从2001年开始突破这一标准,到2009年三季度末,已高达57.4%。

五是本币持续升值压力较大。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2005年-2008年,人民币汇率分别比上年末升值2.56%、3.35%、6.9%、6.9%,这对部分中小企业出口影响较大,对大量使用进口原材料、中间产品的行业和企业比较有利。

六是货物服务贸易以及资金流入流出不对称。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额为货物贸易的1/8,仅为全球水平的1/2。目前,我国虽是利用外资的大国,但对外直接投资还属于小国。

(二)“十二五”对外开放问题

对“十二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环境的总体判断是:世界经济将经历3-5年的调整期,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会发生根本逆转。一是多边贸易谈判仍将踌躇前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健康发展。世贸组织经过西雅图、多哈、坎昆、香港部长级会议后,陷入了谈判僵局,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仍待观察。相反,更具灵活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在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二是世界经济将在总体上趋于平衡,但部分领域将更加不平衡。三是贸易摩擦更加频发,形式更加多样化。

目前,我国外贸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一是外部需求萎缩导致出口减少仍然是较大的难题。世界主要经济体实现复苏仍是一个

漫长曲折的过程,贸易增长速度将远低于前几年水平。二是融资环境没有明显改善。当前,我国贸易融资缺口较大,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并未明显改善。三是对华贸易保护主义肆虐。考虑到我国贸易地位的迅速提升,以及和平发展进程加快等一系列影响因素,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将面临又一个“集中爆发期”。

“十二五”时期对外开放的基本思路与对策建议

“十二五”时期,必须统筹协调外贸、外商投资、对外投资、外汇和外经、外债“六外”关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坚持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加快贸易强国建设步伐

一是继续抓住“人口红利”优势,坚持分类指导,继续稳定比较优势产品出口,对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家具制造业及文教体育办公用品等行业给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政策支持,给予石油天然气相关的行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以及机械设备制造等行业“提升出口竞争力”的政策支持,培育“技贸互长”的机制,使出口产业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二是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外包为突破口,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提高服务贸易出口在总出口中的战略地位。三是切实推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据世界高新技术产品市场的前沿。四是加速创新并拥有本土品牌,开拓并巩固国际市场份额。五是加快港口、机场、公路、海洋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贸易服务功能,提高贸

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二)坚持资金流入与资金流出并重,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

继续完善利用外资的法规政策,引导外资投向,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服务业。加强对拥有先进技术外资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努力获取自主知识产权。迎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选择国内资源短缺、顺差规模大且贸易摩擦多的产业,比较优势强且又急需扩大出口的加工制造业,以及效益好的服务业等,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采取强有力的财税、金融、外汇和外交支持政策,强化与东道国的互利合作。加快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进程,带动设备、技术和产品出口。突出政策导向和法律体制的重要作用,研究出台专门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的相关办法。充分调动和发挥进出口商会和行业协会的积极性和优势,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三)坚持强化管理与深化改革并重,发挥外汇储备和外债有效性,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研究利用外汇储备扩大内需的方式方法,积极探索“藏汇于民、藏汇于企”的有效做法。强化对贸易、外商投资、外债等的外汇管理,重点审查和布防热钱进出渠道。加快调整外汇结构,分散外汇储备风险,推进外汇体制改革。

利用利率和汇率政策规避风险,调整债务期限结构,切实降低外债筹借成本,避免短期外债在数量和时间上集中偿还。调整外债行业投向,增加农业、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投入。

以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签订货币互换协议、加快建设离岸市场为重要手段,加快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采取扩大进口、鼓励对外投资等综合措施,努力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四)坚持多边谈判与区域合作并重,全方位参与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寻求自由贸易区建设新的突破

始终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坚持多哈回合的发展目标,以多边谈判、区域合作相互配合,力求谈判结果平衡、合理。加强合作,掌握并合理运用国际贸易规则的话语权,共同抵制和遏止贸易保护主义。

全面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在“三个选择”、“三个关系”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1.“三个选择”。一是正确选择自由贸易区伙伴国家。立足亚洲,跨越洲际,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自由贸易区谈判。尽快启动并完成与韩国、印度等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谈判,选择战略资源丰富的国家、新兴市场国家、部分发达国家进行积极磋商。二是正确选择谈判标准。经济性标准应臵于首位,并遵循地缘性标准、政治和外交标准、时间性标准的顺序,灵活设臵一些优先谈判的前提条件,实现自身的利益需求。三是正确选择谈判模式。一种模式是分别签署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协议等,必要时签署“早期收获计划”;另一种模式是直

接签署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人员流动、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争端解决、知识产权等内容全面的一揽子自由贸易协定。

2.“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密切关注“早期收获计划”中农产品贸易开放的影响,客观评判市场准入、促进竞争、政治收益等动态收益,趋利避害。二是处理好自由贸易区建设与资源战略的关系。选择石油、钢材、铁矿石等战略资源丰富的国家,建立深层次的贸易、经济联系机制,合理利用国外资源。三是处理好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把全面安排和重点突破相结合,争取高技术产品、服务贸易等更大的市场准入机会,改善贸易结构,培育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李玉举)


    相关文章

    水利七一回顾党的光辉历程

    党的光辉历史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3周年.新中国成立6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大好局面.这些成就离不开党的正确 ...

    韩伯成: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讲稿

    认识重大意义 把握科学内涵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讲稿 主讲人:韩伯成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之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 ...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

    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10月19日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了.这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 ...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答案9章之后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中国共产党人在1956年至1957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答: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巩固和 ...

    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60分钟.本试卷试题满分为100分. 2.答题时,将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填在第Ⅱ卷相应的答案表格内.将填空题的答案写在第Ⅱ卷相应的横线上.考试结 ...

    我国30年反腐倡廉理论的创新

    我国30年反腐倡廉理论的创新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30年来,反腐倡廉建设理论创新的最大成果是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该体系具有五个鲜明特征:战略方向上,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推进改革发展大局服务:在战略意识上,始终保持头脑清 ...

    机关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最新)

    烟草专卖局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学习十七大后,感触颇深.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7大报告中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基本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 ...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人教版]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设计 泰州市靖江刘国钧中学 彭海([1**********]) 214531 摘要:一节课讲完<开创外交新局面>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选择,笔者通过史料教学法,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进行设计,以期完成本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提出和制定五条基本路线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提出和制定五条基本路线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一崭新历史主题,党先后提出和制定了五条基本路线.注重提出和确立党的基本路线,有利于增强党的事业的计划性和前瞻性,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的自觉探索和把握.毛泽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