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启下.突出重点.抓好过渡

作者:郭根福

小学教学参考 1996年06期

  三年级在小学阶段处在承上启下的特殊阶段,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也就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要求,将整个小学作文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2年级):初步训练阶段。重点进行词句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第二阶段(3年级):过渡训练阶段,重点进行片断训练;第三阶段(4—6年级):综合训练阶段。重点进行成篇作文的训练。由此看来,三年级的片段训练是连接从看图写话到命题作文,从词句到篇章的“过渡”桥梁。这就是三年级作文训练的特殊性。如何扎扎实实地抓好三年级的作文训练至关重要,它既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也关系到能否为小学高年级阶段乃至中学阶段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三年级作文训练的特殊性要求,我认为,三年级上学期的作文“过渡”训练,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第五册作文训练的特点。

  我们从调查研究中发现,目前三年级的作文教学质量从总体上来看不尽人意,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问题尤为突出。我认为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有认识三年级“过渡”的特点,作文教学不能适应“过渡”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起步过高,急于求成。学生刚进入三年级,独立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还不强,语言的积累还不丰富,再加上不少学生连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训练也没有过关,而不少教师急于求成,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围绕命题写成篇的文章,由于教师的要求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因而不少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恐惧心理,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

  第二,训练无序,随意性大。应该说教材中安排的作文训练要求和内容,是编者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的,而有的教师把握不住教材的编者意图,随意改变课本中习作训练的要求和内容,致使作文训练盲目无序,这样的训练,效率,不高是显而易见的了。

  第三,训练单一,练而无趣。有的教师认为作文就是书面表达,于是一味让学生围绕训练内容来写,忽视课前的观察训练、下笔前的口述和形式多样的仿写、扩写、续写训练,致使作文训练成为无源之水,无章可循,于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

  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在进行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时,必须认识“过渡”的两大特点:

  第一,“过渡”就是承上启下。“承上”就是指三年级的作文训练必须与低年级的词句训练、看图写话相衔接;“启下”就是要突出三年级片断训练这个重点。根据低年级和三年级教材中安排的作文训练要求和内容,抓好承上启下的关键在于:(1)抓好由观察图画向观察现实生活的过渡,为三年级作文打好素材基础。因为低年级的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是看图说话写话,材料是现成的,这是“有米可炊”,而三年级上学期安排的9次作文训练,除了一篇看图作文、学写一份通知和看图排列句子外,其余6次均需学生通过观察“找米下锅”,自已确定写作素材。(2)由词句训练向片断训练过渡,片断训练是词句训练的继续和发展。

  第二,“过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1)从训练的序列看,教材中的每一次作文训练是整个“过渡”训练阶段的一个环节,通过环环相扣的系统训练,可以促进学生作文基本功的巩固和发展;(2)从语言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过渡”阶段的每一次作文训练都贯穿着语言与思维两条线索,学生通过一次次的作文训练,学生的语言与思维可以得到交织地发展,学生在“过渡”阶段的语言与思维发展了,就为他们今后进入高年级进行篇章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从训练的形式来看,观察、口述、叙述、仿写等多种训练形式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多方面训练的相互配合,定能促进学生“过渡”阶段作文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第五册作文训练的重点

  第五册语文教材8个基础训练安排了9次作文训练(其中基础训练4安排了2次),它们分别是看图写话、写一次家务劳动、学写通知、看图整理句子、写一处景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写一个人的外貌、写一静物、写一次活动。从训练形式来看:有看图写话、连句成段,有记叙文的初步训练,也有常用应用文的训练;从训练内容来看:有写景状物的,也有写人记事的。

  第五册的作文训练,只要求学生练习写话,写片断。“用词要准确”、“把句子写通顺”是本册作文训练的重点,也就是说词句训练仍然是第五册作文训练的重点。

  准确使用词语,是对学生习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使写出的话达到通顺明白的最起码的条件。三年级上学期作文教学的重点是写好一段话,要做到这一点,学生首先应具备准确使用词语和把句子写通顺的能力。

  词句训练在低年级就提出来了,为什么三年级上学期还要以此作为训练的重点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词语和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语言单位。

  字、词、句、篇仅仅是形式上的划分。从内容上来讲,字、词、句、段、篇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离开段篇去谈词句的内容,或者离开词句去谈段篇的内容都是不可想象的。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都融合在词句之中,因此,加强词句训练,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应该成为整个小学阶段作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

  第二、三年级的词句训练与低年级的词句训练相比,在训练要求上有明显的提高。

  (1)低年级只要求学生“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意思连续的话”。到了三年级,却要求学生能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并要求做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这就要求学生能正确把握词语与句子、词句与片断内容之间的整体联系,语言表达和分析能力的要求显然比低年级提高了一步。

  (2)第五册中的作文训练,明确提出了“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修改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地方。”“自能修改”这一要求是对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提出来的。

  第三,三年级的词句训练与低年级的词句训练相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低年级作文训练的内容主要是教材中提供的图画,训练的形式不外乎看图说话写话、用词造句、连词成句这几种。而三年级作文主要是观察作文,要求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人和事、景和物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训练的内容比低年级更为宽广。训练的形式除了看图写话、用词造句、连句成段外,还有观察、仿写、续写等形式。

  第四,从目前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词不达意、词句不通”是中高年级学生作文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产生了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目前的作文训练只重视表达的形式,忽视语言(即词句)基本功的训练。因此,义务教育新教材第五册减缓了训练坡度,强调在片断训练中要突出词句训练这个重点,这是符合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实际的。

  三、改革教学方法,全面落实第五册作文训练的重点。

  要使第五册作文训练的重点得到全面的落实,必须从端正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入手。

  (一)引导观察,丰富生活,帮助学生过好内容关。

  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就越充实。作文教学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着力培养学生把客观事物转化为头脑中的认识和经验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过好作文的内容关。

  要引导学生观察,丰富学生生活,首先要结合作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活动,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把集体观察与学生独立观察结合起来。其次,要教给学生有关观察事物的方法。根据第五册作文训练的内容,可着重教给学生“按顺序观察、抓特点观察、分主次观察”这三种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重视积累,强化训练,帮助学生过好语言关。

  三年级学生开始写作时的通病是语言干瘪,言之无序。实践证明:学生刚升入三年级,他们的语言积累不能适应他们表达的需要。因此,我们在三年级的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语言积累,使他们及早地过好语言关。

  1.词语的积累

  (1)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词语。

  在讲读课上,要求学生牢固的掌握生字新词,做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记住字形,大部分能在语言实践中运用。理解是使用的前提,只有对词语真正理解了,学生才有可能准确灵活地运用。

  (2)采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帮助学生积累词语的途径很多,一般来说有这样几种:①摘记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将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及时记录下来反复记诵。②归纳法。当教完若干单元课文后,教师要求学生按一定的类别(如:写人类、写景类、状物类等)将学过的词语进行系统的归类,这样做便于学生记忆。③提供词语法。教师要结合阅读和作文训练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有关词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这些词语。④词性辨别法。教师要结合同义词、反义词、词义的褒贬等辨析词义的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2.句子训练

  训练学生把句子写通顺是第五册作文训练的重点,在训练学生写句子时,要求他们用词要准确,词语的搭配要准确、恰当,用词达意,句子要写得完整、简练。

  (三)读写结合,实现迁移,培养能力

  读与写是一种互逆的迁移过程,读是从外到内的吸收,写是从内到外的表达。读写结合可以使学生读与写的能力得到协调发展,相得益彰。因此,我们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要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把观察、阅读、作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整体能力。

  读写结合的形式很多,可以让学生仿照作文的句式、段式结构进行写句、写段;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若干词语写一段话,也可以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进行独立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内容及时写下来。教学实践证明,那种“一课一得”式的读写结合训练,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指导学生科学进行小练笔,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

  解决三年级“坡度大,作文难”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小练笔入手。所谓“小练笔”就是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小练笔,其好处:(1)长期系统的小练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一旦作文时需要,就可以随手拈来,灵活运用,从而降低作文的难度;(2)小练笔的形式活泼多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3)学生通过小练笔,可以使学生长期沉积在头脑中的感知记忆得以复苏,或喜或怒,或哀或乐,尽情表达,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为了使小练笔更为科学合理,在表达形式和方法上,可先要求写摘录式练笔,摘抄名人名言和优美的词、句、段,接着写记叙式的练笔,重在叙述或描写,记录一天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人和事、景和物,在记叙的篇幅上可由短到长逐步发展。然后让学生进行心得、感想式的练笔,通过抒情、议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便于教师检查和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从三年级起,可要求学生备一本小练笔笔记本。让他们坚持天天练笔,培养他们良好的练笔习惯。

  (五)优化作文课的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立足于课堂。现将第五册看图作文、记叙式作文的课堂教学结构归纳如下:

  看图作文的课堂教学结构:

  观察——思考——口述——起草——评改

  记叙式作文的课堂教学结构:

  回忆——审题——构思——口述——起草——评改

  我们在进行“怎样写”的指导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先放后收,让学生做作文的主人。当学生有了写作的素材后,教师引导学生审清题目和写作的重点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构思和表达,教师针对写作中的问题进行有放矢的指导。一般来说,一堂课学生独立练笔的时间不少于25分钟。

  2.先说后写,说写结合。无论是看图作文,还是记叙文的初步训练,先要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练习说一说,形成口头语言,然后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因为“说”既是写的基础,又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表达能力。

  3.教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是第五册教材中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培养学生自能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一是要通过示例教给学生有关修改的符号以及边读边改的方法;二是要把常规修改(如:字、词、句、标点的修改)与重点修改(紧扣训练重点修改)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要把教师导改、学生互改、学生自改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者介绍:郭根福 江苏溧阳市

作者:郭根福

小学教学参考 1996年06期

  三年级在小学阶段处在承上启下的特殊阶段,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也就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的要求,将整个小学作文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2年级):初步训练阶段。重点进行词句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第二阶段(3年级):过渡训练阶段,重点进行片断训练;第三阶段(4—6年级):综合训练阶段。重点进行成篇作文的训练。由此看来,三年级的片段训练是连接从看图写话到命题作文,从词句到篇章的“过渡”桥梁。这就是三年级作文训练的特殊性。如何扎扎实实地抓好三年级的作文训练至关重要,它既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也关系到能否为小学高年级阶段乃至中学阶段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三年级作文训练的特殊性要求,我认为,三年级上学期的作文“过渡”训练,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第五册作文训练的特点。

  我们从调查研究中发现,目前三年级的作文教学质量从总体上来看不尽人意,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问题尤为突出。我认为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有认识三年级“过渡”的特点,作文教学不能适应“过渡”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起步过高,急于求成。学生刚进入三年级,独立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还不强,语言的积累还不丰富,再加上不少学生连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训练也没有过关,而不少教师急于求成,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围绕命题写成篇的文章,由于教师的要求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因而不少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恐惧心理,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

  第二,训练无序,随意性大。应该说教材中安排的作文训练要求和内容,是编者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的,而有的教师把握不住教材的编者意图,随意改变课本中习作训练的要求和内容,致使作文训练盲目无序,这样的训练,效率,不高是显而易见的了。

  第三,训练单一,练而无趣。有的教师认为作文就是书面表达,于是一味让学生围绕训练内容来写,忽视课前的观察训练、下笔前的口述和形式多样的仿写、扩写、续写训练,致使作文训练成为无源之水,无章可循,于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

  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在进行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时,必须认识“过渡”的两大特点:

  第一,“过渡”就是承上启下。“承上”就是指三年级的作文训练必须与低年级的词句训练、看图写话相衔接;“启下”就是要突出三年级片断训练这个重点。根据低年级和三年级教材中安排的作文训练要求和内容,抓好承上启下的关键在于:(1)抓好由观察图画向观察现实生活的过渡,为三年级作文打好素材基础。因为低年级的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是看图说话写话,材料是现成的,这是“有米可炊”,而三年级上学期安排的9次作文训练,除了一篇看图作文、学写一份通知和看图排列句子外,其余6次均需学生通过观察“找米下锅”,自已确定写作素材。(2)由词句训练向片断训练过渡,片断训练是词句训练的继续和发展。

  第二,“过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1)从训练的序列看,教材中的每一次作文训练是整个“过渡”训练阶段的一个环节,通过环环相扣的系统训练,可以促进学生作文基本功的巩固和发展;(2)从语言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过渡”阶段的每一次作文训练都贯穿着语言与思维两条线索,学生通过一次次的作文训练,学生的语言与思维可以得到交织地发展,学生在“过渡”阶段的语言与思维发展了,就为他们今后进入高年级进行篇章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从训练的形式来看,观察、口述、叙述、仿写等多种训练形式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多方面训练的相互配合,定能促进学生“过渡”阶段作文能力的协调发展。

  二、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第五册作文训练的重点

  第五册语文教材8个基础训练安排了9次作文训练(其中基础训练4安排了2次),它们分别是看图写话、写一次家务劳动、学写通知、看图整理句子、写一处景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写一个人的外貌、写一静物、写一次活动。从训练形式来看:有看图写话、连句成段,有记叙文的初步训练,也有常用应用文的训练;从训练内容来看:有写景状物的,也有写人记事的。

  第五册的作文训练,只要求学生练习写话,写片断。“用词要准确”、“把句子写通顺”是本册作文训练的重点,也就是说词句训练仍然是第五册作文训练的重点。

  准确使用词语,是对学生习作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使写出的话达到通顺明白的最起码的条件。三年级上学期作文教学的重点是写好一段话,要做到这一点,学生首先应具备准确使用词语和把句子写通顺的能力。

  词句训练在低年级就提出来了,为什么三年级上学期还要以此作为训练的重点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词语和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语言单位。

  字、词、句、篇仅仅是形式上的划分。从内容上来讲,字、词、句、段、篇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离开段篇去谈词句的内容,或者离开词句去谈段篇的内容都是不可想象的。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都融合在词句之中,因此,加强词句训练,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应该成为整个小学阶段作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

  第二、三年级的词句训练与低年级的词句训练相比,在训练要求上有明显的提高。

  (1)低年级只要求学生“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意思连续的话”。到了三年级,却要求学生能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并要求做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这就要求学生能正确把握词语与句子、词句与片断内容之间的整体联系,语言表达和分析能力的要求显然比低年级提高了一步。

  (2)第五册中的作文训练,明确提出了“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修改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地方。”“自能修改”这一要求是对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提出来的。

  第三,三年级的词句训练与低年级的词句训练相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低年级作文训练的内容主要是教材中提供的图画,训练的形式不外乎看图说话写话、用词造句、连词成句这几种。而三年级作文主要是观察作文,要求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人和事、景和物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训练的内容比低年级更为宽广。训练的形式除了看图写话、用词造句、连句成段外,还有观察、仿写、续写等形式。

  第四,从目前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词不达意、词句不通”是中高年级学生作文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产生了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目前的作文训练只重视表达的形式,忽视语言(即词句)基本功的训练。因此,义务教育新教材第五册减缓了训练坡度,强调在片断训练中要突出词句训练这个重点,这是符合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实际的。

  三、改革教学方法,全面落实第五册作文训练的重点。

  要使第五册作文训练的重点得到全面的落实,必须从端正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入手。

  (一)引导观察,丰富生活,帮助学生过好内容关。

  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就越充实。作文教学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着力培养学生把客观事物转化为头脑中的认识和经验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过好作文的内容关。

  要引导学生观察,丰富学生生活,首先要结合作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活动,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把集体观察与学生独立观察结合起来。其次,要教给学生有关观察事物的方法。根据第五册作文训练的内容,可着重教给学生“按顺序观察、抓特点观察、分主次观察”这三种观察事物的方法。

  (二)重视积累,强化训练,帮助学生过好语言关。

  三年级学生开始写作时的通病是语言干瘪,言之无序。实践证明:学生刚升入三年级,他们的语言积累不能适应他们表达的需要。因此,我们在三年级的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语言积累,使他们及早地过好语言关。

  1.词语的积累

  (1)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词语。

  在讲读课上,要求学生牢固的掌握生字新词,做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记住字形,大部分能在语言实践中运用。理解是使用的前提,只有对词语真正理解了,学生才有可能准确灵活地运用。

  (2)采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帮助学生积累词语的途径很多,一般来说有这样几种:①摘记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将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及时记录下来反复记诵。②归纳法。当教完若干单元课文后,教师要求学生按一定的类别(如:写人类、写景类、状物类等)将学过的词语进行系统的归类,这样做便于学生记忆。③提供词语法。教师要结合阅读和作文训练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有关词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这些词语。④词性辨别法。教师要结合同义词、反义词、词义的褒贬等辨析词义的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2.句子训练

  训练学生把句子写通顺是第五册作文训练的重点,在训练学生写句子时,要求他们用词要准确,词语的搭配要准确、恰当,用词达意,句子要写得完整、简练。

  (三)读写结合,实现迁移,培养能力

  读与写是一种互逆的迁移过程,读是从外到内的吸收,写是从内到外的表达。读写结合可以使学生读与写的能力得到协调发展,相得益彰。因此,我们在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要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把观察、阅读、作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整体能力。

  读写结合的形式很多,可以让学生仿照作文的句式、段式结构进行写句、写段;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选择若干词语写一段话,也可以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进行独立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内容及时写下来。教学实践证明,那种“一课一得”式的读写结合训练,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指导学生科学进行小练笔,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

  解决三年级“坡度大,作文难”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小练笔入手。所谓“小练笔”就是围绕某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小练笔,其好处:(1)长期系统的小练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一旦作文时需要,就可以随手拈来,灵活运用,从而降低作文的难度;(2)小练笔的形式活泼多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3)学生通过小练笔,可以使学生长期沉积在头脑中的感知记忆得以复苏,或喜或怒,或哀或乐,尽情表达,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为了使小练笔更为科学合理,在表达形式和方法上,可先要求写摘录式练笔,摘抄名人名言和优美的词、句、段,接着写记叙式的练笔,重在叙述或描写,记录一天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人和事、景和物,在记叙的篇幅上可由短到长逐步发展。然后让学生进行心得、感想式的练笔,通过抒情、议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便于教师检查和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从三年级起,可要求学生备一本小练笔笔记本。让他们坚持天天练笔,培养他们良好的练笔习惯。

  (五)优化作文课的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立足于课堂。现将第五册看图作文、记叙式作文的课堂教学结构归纳如下:

  看图作文的课堂教学结构:

  观察——思考——口述——起草——评改

  记叙式作文的课堂教学结构:

  回忆——审题——构思——口述——起草——评改

  我们在进行“怎样写”的指导时,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先放后收,让学生做作文的主人。当学生有了写作的素材后,教师引导学生审清题目和写作的重点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构思和表达,教师针对写作中的问题进行有放矢的指导。一般来说,一堂课学生独立练笔的时间不少于25分钟。

  2.先说后写,说写结合。无论是看图作文,还是记叙文的初步训练,先要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内容练习说一说,形成口头语言,然后把说的内容写下来。因为“说”既是写的基础,又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表达能力。

  3.教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写完以后要认真修改”是第五册教材中提出的新要求。为了培养学生自能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一是要通过示例教给学生有关修改的符号以及边读边改的方法;二是要把常规修改(如:字、词、句、标点的修改)与重点修改(紧扣训练重点修改)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要把教师导改、学生互改、学生自改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者介绍:郭根福 江苏溧阳市


    相关文章

    浅谈自然段的教学方法

    浅谈自然段的教学方法 内容摘要: 文章从自然段教学的重要性谈起,提出问题--怎样教好自然段.主体部分从五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一.重视读的训练:二.重视说的训练:三.重视背的训练:四.重视抄的训练:五.重视写的训练. 关键词:自然段 教学 读 ...

    区委书记在街道社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按照年初区委全会关于开展"社区建设年"活动的部署,区委.区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区街道社区建设工作会议,目的就是全面总结我区近年来的街道社区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街道社区工作,组织和动员全区上下在总结经验.坚 ...

    中考试卷结构总复习

    一.积累与运用 1.字音字形 注意多音字和形近字的辨析 排除法与直选法相结合:逐词审查,一一落实:项项看到,相互比验. 2.词语运用 A.关联词:考虑关联词的搭配习惯:考虑上下句的关系. B同义词:词意范围大小:词意轻重程度:词语感情色彩: ...

    中学语文记叙文阅读重点和知识点 (500字)

    中学语文记叙文阅读重点和知识点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议论.说明.抒情为辅助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 ...

    考点一:叙事线索

    优质解答 考点一:叙事线索 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1.了解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 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 ...

    浅谈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浅谈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摘 要]发展县域经济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性,先了解县域经济发展的内涵及县域经济发展的地位,从而提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县域经济:创新:特色 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 ...

    记叙文写作技巧

    ●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 ...

    第5课 科技发明与唐诗

    第5课 科技的发明与唐诗 唐 诗 案例说明 了解唐诗的伟大成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唐诗的盛行感知唐朝博大宏放的社会气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帮助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千古吟咏的唐诗&qu ...

    14.[记叙文句子和段落]

    记叙文阅读句子的作用 学习目标:认识记叙文阅读中考查句段的基本题型及基本解答方法. 教学重.难点:方法的总结和归纳及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讨论法 课时:一教课时 教学教程: 一 导入: 出示记叙文考点 整体感知,分清要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