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剑民:剑斩肿瘤

许剑民

上午9点,中山医院外科大楼一如预料中的熙熙攘攘,病患与家属站满了底楼大厅,而当我走上10楼进入许剑民教授的办公室时,发现许教授办公室出乎意料地简朴,不大的一间屋子里,摆了四五张普通的格子间里常见的隔断式桌子,给人局促之感。

脑子里顿时出现了影视剧里那些主治大夫们宽敞明亮的大办公室和办公桌,不由一边感叹影视剧太脱离生活,作为全国著名医院里的知名医疗专家,许剑民教授的办公室都没有那么高大上呵;一边对中山医院以及像许教授一样的医疗专家们敬意泉涌。

为了病患,中山医院在医疗设备的投入上不手软,不乏各种尖端的诊疗器械。而就在这所藏龙卧虎的医院里,不少如许剑民这样具有博士生导师、教授资格的国内外知名医疗专家们安于简朴,一门心思都用在了治疗患者上,他们毫不在意个人的办公环境。许教授每周要做12~15台手术,一年手术量450~500台。除了两个半天做手术外,他还要忙于特需门诊、查房、学组讨论会、会诊等等工作。采访前一天,他手术做到晚上10点,而当天我到达的时候,他已经送走了两批采访者。实际上,为了能够安排出采访时间,他特别在前一天多做了2台手术,宁愿牺牲个人的休息,却不愿意减少一点手术量。当身材修长的他,从办公桌前站起身的时候,房间顿时变小了。

面前这位儒雅、朴实的中年知识分子,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作为中国代表,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肿瘤研讨会(2015 ASCO GI)介绍了在自己对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联合灌注方法降低其肝转移风险的探索成果,成为结直肠癌领域大会发言专场仅有的4项研究之一,得到来自各国4000多位医疗专家的肯定。

新年伊始,他又和他的结直肠癌肝转移MDT团队主要负责人,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从国家领导人的手中接受获奖证书。这是在1月8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许教授和秦新裕教授领衔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课题组,历经十二年,建立多学科诊疗团队,从肝转移预防、手术和综合治疗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将技术创新成果成功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十年磨一剑

何谓结直肠癌肝转移MDT团队,它的意义在于什么?早在2002年,许剑民教授便注意到,我国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32%,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在于肝转移发生率高,且预后差。为此,他和秦新裕教授共同设计攻关方案,在院里的支持下,综合利用中山医院的学科优势,组建了包括外科、化疗、放疗、影像、病理等科室共同参与的多学科诊疗团队,分析研究每个病例,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

在2015 年国际大会上发言

一个典型的工作场景是这样的:许剑民和他的助手、以及化疗、介入、病理等科室的骨干,再加上病人和病人家属,坐在一起探讨治疗方案。为什么让病人也加入讨论?在许教授看来,病人如果能够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治疗方案,能够提高对治病的信心和配和度,因而,他的方案讨论会,总是邀请病人参加。

综合诊治,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痛苦,但对医生却是一场高强度的耐力与体力考验。有时,需要在一台手术中,同时完成结肠、肺、肝的癌症病灶切除,时间长达9小时。在常人看来,不可谓不辛苦呵。不过,许剑民觉得很平常,他从不抱怨,唯一牵挂的就是患者的康复,说到某位患者治疗后,健康情况平稳,生活质量良好,他平静的语气中会显露出喜悦。自从建立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后,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发生率从25.0%降至11.0%,肝转移切除率从19.2%升至37.1%,肝转移转化切除率从7.4%升至25.7%,肝转移灶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从43.0%升至53.0%。全体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从12.0%升至32.0%,与欧美同期治疗效果相当。

考虑到仅依靠中山医院,能够治疗的病患有限,许剑民率领他的团队每年为来自全国的医院培训医疗骨干,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至今有上千位各地医生掌握了直肠癌的治疗技术。他还每年抽出近一个月的时间,亲赴各地医院指导。目前,国内直肠癌疹治的模型参数由他制订,受益病患遍及全国,他和他的课题组通过创建肝转移预测模型和预防新策略、拓展手术适应证开创新术式和创新综合治疗新策略,减少了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肝转移发生,改善了生存;扩大了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人群,并减小了手术应激;提高了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疗效,挽救了大量晚期肠癌患者生命;提升了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水平,扩大了国际学术影响。

“达芬奇”高手

“剑锋所指机械臂挥舞斩肠瘤,民心所向达芬奇神技功千秋”,有人拟了这幅对联来赞美许教授高超的医术。其中的“达芬奇”说的可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而是一种名称叫做“达芬奇”的尖端医用机器人,在医疗微创领域发挥神奇的作用。“达芬奇”出现之前,直肠癌手术要在病人的腹部开一道很长的口子,术后恢复时间很长。而运用“达芬奇”只需在病人腹部开4个洞,手术当天就可以下床行走。2010年,许教授完成了个人第一例机器人手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当时此类手术在国外也仅有数例个案报道。从此时开始,他将这一技术广泛用于直肠癌的手术,2013年他联合胸外科同事完成了微创直肠癌并孤立肺转移同台两病灶切除术。

操作达芬奇机器人

从传统的手术刀到手术刀与机器人并用,这样一种华丽的转型,对多数人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许教授却感觉很轻松,“达芬奇”得心应手,如虎添翼。

然而让许剑民教授遗憾并一再呼吁的是,“达芬奇”目前只能依赖于进口,定价完全受制于人,进口一台要1500万美元,同样的机器在美国不过100多万元。“我们已经能够制造各种先进的电子产品,为什么不能制造先进的医疗设备呢?”设备的昂贵,必然带来治疗成本的高价,这样有利于患者的治疗设备能够国产化多好。让许剑民宽慰的是,市政府和一些医疗设备制造者也开始关注这一现象,市药监局领导最近就深入手术室,近距离观察许教授整个手术过程,以便研究如何推动先进医疗器械的研发,微创集团和复星集团也都和许教授联系,希望在医用机器人领域有所建树。期待国内更多的有识之士和机构加入医疗器械的研究生产。

从源头防控

连续三年,许剑民向政协呈送的提案都是关于直肠癌早期筛查防控。上海地区新发癌症率为390/10万,癌症死亡率为258/10万。平均每100个上海人中就有1.79人是癌症患者。而美国癌症的死亡率从1991年的高峰下降了22%,每年避免了超过150万例癌症死亡。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癌症的早期筛查。目前,直肠癌已经跃居上海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由于早期筛查的普及率低,发现时往往已经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不仅病人痛苦,而且大大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投入。如果能够早期筛查,及时切断诱发癌的因素,病人、家庭和社会都将受益。

许剑民在做手术

2008年他主持国家“十一五”项目“徐汇区十万人群肠癌普查”,在他的推动下,2013年6月份全市开展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为100万居民提供免费的大便隐血试验检查和调查问卷,这是癌症防治首次纳入市政府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是我国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癌症筛查工作。

但是,让他忧心的是真正查出有问题的人,愿意来做肠镜检查的很少。在不同的场合,他多次呼吁民众重视肠癌普查,如果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病人的生存率会大大提高。早期筛查时,可以把早期癌前病变如息肉腺瘤等在肠镜下处理掉,早期手术的一期肠癌5年生存率几乎接近100%,二期肠癌五年生存率70%,三期肠癌五年生存率50%,但四期也就是晚期的五年生存率接近于0%。

建立在许剑民研究的基础上,市政府已经将60岁以上老人纳入了直肠癌早期筛查范围,但他建议将筛查目标人群设定为40岁,由政府推行全民筛查,将肿瘤的筛查工作纳入医保,并列入单位体检的硬性检测项目中。他还提出大肠癌筛查阳性居民的后续治疗办法,如将肠镜检查纳入医保范围,动员更多的二、三级医院参与。

(许剑民,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普外科副主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原载《浦江纵横》2016年第1期)

许剑民

上午9点,中山医院外科大楼一如预料中的熙熙攘攘,病患与家属站满了底楼大厅,而当我走上10楼进入许剑民教授的办公室时,发现许教授办公室出乎意料地简朴,不大的一间屋子里,摆了四五张普通的格子间里常见的隔断式桌子,给人局促之感。

脑子里顿时出现了影视剧里那些主治大夫们宽敞明亮的大办公室和办公桌,不由一边感叹影视剧太脱离生活,作为全国著名医院里的知名医疗专家,许剑民教授的办公室都没有那么高大上呵;一边对中山医院以及像许教授一样的医疗专家们敬意泉涌。

为了病患,中山医院在医疗设备的投入上不手软,不乏各种尖端的诊疗器械。而就在这所藏龙卧虎的医院里,不少如许剑民这样具有博士生导师、教授资格的国内外知名医疗专家们安于简朴,一门心思都用在了治疗患者上,他们毫不在意个人的办公环境。许教授每周要做12~15台手术,一年手术量450~500台。除了两个半天做手术外,他还要忙于特需门诊、查房、学组讨论会、会诊等等工作。采访前一天,他手术做到晚上10点,而当天我到达的时候,他已经送走了两批采访者。实际上,为了能够安排出采访时间,他特别在前一天多做了2台手术,宁愿牺牲个人的休息,却不愿意减少一点手术量。当身材修长的他,从办公桌前站起身的时候,房间顿时变小了。

面前这位儒雅、朴实的中年知识分子,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作为中国代表,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肿瘤研讨会(2015 ASCO GI)介绍了在自己对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联合灌注方法降低其肝转移风险的探索成果,成为结直肠癌领域大会发言专场仅有的4项研究之一,得到来自各国4000多位医疗专家的肯定。

新年伊始,他又和他的结直肠癌肝转移MDT团队主要负责人,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从国家领导人的手中接受获奖证书。这是在1月8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许教授和秦新裕教授领衔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课题组,历经十二年,建立多学科诊疗团队,从肝转移预防、手术和综合治疗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将技术创新成果成功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十年磨一剑

何谓结直肠癌肝转移MDT团队,它的意义在于什么?早在2002年,许剑民教授便注意到,我国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32%,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在于肝转移发生率高,且预后差。为此,他和秦新裕教授共同设计攻关方案,在院里的支持下,综合利用中山医院的学科优势,组建了包括外科、化疗、放疗、影像、病理等科室共同参与的多学科诊疗团队,分析研究每个病例,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

在2015 年国际大会上发言

一个典型的工作场景是这样的:许剑民和他的助手、以及化疗、介入、病理等科室的骨干,再加上病人和病人家属,坐在一起探讨治疗方案。为什么让病人也加入讨论?在许教授看来,病人如果能够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治疗方案,能够提高对治病的信心和配和度,因而,他的方案讨论会,总是邀请病人参加。

综合诊治,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痛苦,但对医生却是一场高强度的耐力与体力考验。有时,需要在一台手术中,同时完成结肠、肺、肝的癌症病灶切除,时间长达9小时。在常人看来,不可谓不辛苦呵。不过,许剑民觉得很平常,他从不抱怨,唯一牵挂的就是患者的康复,说到某位患者治疗后,健康情况平稳,生活质量良好,他平静的语气中会显露出喜悦。自从建立多学科综合治疗策略后,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发生率从25.0%降至11.0%,肝转移切除率从19.2%升至37.1%,肝转移转化切除率从7.4%升至25.7%,肝转移灶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从43.0%升至53.0%。全体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从12.0%升至32.0%,与欧美同期治疗效果相当。

考虑到仅依靠中山医院,能够治疗的病患有限,许剑民率领他的团队每年为来自全国的医院培训医疗骨干,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至今有上千位各地医生掌握了直肠癌的治疗技术。他还每年抽出近一个月的时间,亲赴各地医院指导。目前,国内直肠癌疹治的模型参数由他制订,受益病患遍及全国,他和他的课题组通过创建肝转移预测模型和预防新策略、拓展手术适应证开创新术式和创新综合治疗新策略,减少了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肝转移发生,改善了生存;扩大了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人群,并减小了手术应激;提高了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疗效,挽救了大量晚期肠癌患者生命;提升了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水平,扩大了国际学术影响。

“达芬奇”高手

“剑锋所指机械臂挥舞斩肠瘤,民心所向达芬奇神技功千秋”,有人拟了这幅对联来赞美许教授高超的医术。其中的“达芬奇”说的可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而是一种名称叫做“达芬奇”的尖端医用机器人,在医疗微创领域发挥神奇的作用。“达芬奇”出现之前,直肠癌手术要在病人的腹部开一道很长的口子,术后恢复时间很长。而运用“达芬奇”只需在病人腹部开4个洞,手术当天就可以下床行走。2010年,许教授完成了个人第一例机器人手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乙状结肠肿瘤切除术,当时此类手术在国外也仅有数例个案报道。从此时开始,他将这一技术广泛用于直肠癌的手术,2013年他联合胸外科同事完成了微创直肠癌并孤立肺转移同台两病灶切除术。

操作达芬奇机器人

从传统的手术刀到手术刀与机器人并用,这样一种华丽的转型,对多数人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许教授却感觉很轻松,“达芬奇”得心应手,如虎添翼。

然而让许剑民教授遗憾并一再呼吁的是,“达芬奇”目前只能依赖于进口,定价完全受制于人,进口一台要1500万美元,同样的机器在美国不过100多万元。“我们已经能够制造各种先进的电子产品,为什么不能制造先进的医疗设备呢?”设备的昂贵,必然带来治疗成本的高价,这样有利于患者的治疗设备能够国产化多好。让许剑民宽慰的是,市政府和一些医疗设备制造者也开始关注这一现象,市药监局领导最近就深入手术室,近距离观察许教授整个手术过程,以便研究如何推动先进医疗器械的研发,微创集团和复星集团也都和许教授联系,希望在医用机器人领域有所建树。期待国内更多的有识之士和机构加入医疗器械的研究生产。

从源头防控

连续三年,许剑民向政协呈送的提案都是关于直肠癌早期筛查防控。上海地区新发癌症率为390/10万,癌症死亡率为258/10万。平均每100个上海人中就有1.79人是癌症患者。而美国癌症的死亡率从1991年的高峰下降了22%,每年避免了超过150万例癌症死亡。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癌症的早期筛查。目前,直肠癌已经跃居上海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由于早期筛查的普及率低,发现时往往已经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不仅病人痛苦,而且大大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投入。如果能够早期筛查,及时切断诱发癌的因素,病人、家庭和社会都将受益。

许剑民在做手术

2008年他主持国家“十一五”项目“徐汇区十万人群肠癌普查”,在他的推动下,2013年6月份全市开展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项目,为100万居民提供免费的大便隐血试验检查和调查问卷,这是癌症防治首次纳入市政府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是我国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癌症筛查工作。

但是,让他忧心的是真正查出有问题的人,愿意来做肠镜检查的很少。在不同的场合,他多次呼吁民众重视肠癌普查,如果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病人的生存率会大大提高。早期筛查时,可以把早期癌前病变如息肉腺瘤等在肠镜下处理掉,早期手术的一期肠癌5年生存率几乎接近100%,二期肠癌五年生存率70%,三期肠癌五年生存率50%,但四期也就是晚期的五年生存率接近于0%。

建立在许剑民研究的基础上,市政府已经将60岁以上老人纳入了直肠癌早期筛查范围,但他建议将筛查目标人群设定为40岁,由政府推行全民筛查,将肿瘤的筛查工作纳入医保,并列入单位体检的硬性检测项目中。他还提出大肠癌筛查阳性居民的后续治疗办法,如将肠镜检查纳入医保范围,动员更多的二、三级医院参与。

(许剑民,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普外科副主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原载《浦江纵横》2016年第1期)


    相关文章

    医药保健品软文标题(五)

    肿瘤癌症类 1.复方万年青:为老伴撑起生命的艳阳天 2.复方万年青:一位身患肿瘤医生的自救之路 3.复方万年青:我不信,得了癌症就等于死亡 4.复方万年青:肿瘤父亲的"生死劫" 5.复方万年青:暗访!晚期肿瘤康复之谜 6 ...

    腹膜后肿瘤

    腹膜后肿瘤 概述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腹膜后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并不包括原在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肾.胰.肾上腺及输尿管等)的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肿瘤.以恶性 ...

    肿瘤性炎症

    炎症:癌症的第七特征 肿瘤以其六个特征著称,包括不可控制的生长,不死性和侵犯其它组织的能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应该加入第七个特征--炎症. 恶性肿瘤以其转移能力为特征,那就是侵犯解剖意义上的远处正常组织,于该处接种并且生长.在这个复杂并且高 ...

    A肿瘤分子病理学(1)

    一:肿 瘤 分子病理学 肿瘤发病的相关因素 内源性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遗传素质.激素水平及DNA 损伤修复能力 外源性因素:与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密切相关,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感染因素等 三大类基因与肿瘤形成有关 癌基因 oncogen ...

    王晨霞癌症掌纹

    1.掌纹诊断肿瘤要的 观察生命线.健康线.金星带.肝分线.悉尼线的变化.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掌部较感神经区和副交感神经区的大小比例. 内容摘要:1.掌纹诊断肿瘤要的观察生命线.健康线.金星带.肝分线.悉尼线的变化.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掌部较感神经区 ...

    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是指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邻近的各种组织(如神经根.硬脊膜.血管.脂肪组织.先天性胚胎残余组织等)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的总称.临床上按其与脊髓和硬脊膜的关系分为髓内.髓外硬脊膜下和硬脊膜外肿瘤.椎管内肿瘤可压迫脊髓 ...

    中国肿瘤医院研究报告目录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

    肿瘤转移学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52章.系统介绍了转移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肿瘤转移相关的实验研究方法,转移瘤的诊断,是从事肿瘤临床工作与肿瘤基础研究工作者不可多得的一本重要参考书. 目录 上篇 肿瘤转移学基础 第1章 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 ...

    肿瘤的概念

    肿瘤的概念 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内外致瘤因素长期协同作用下导致其基因水平的突变和功能调控异常,从而促使细胞持续过度增殖并导致发生转化而形成的新生物. 1.肿瘤的异型性 (1)病理学概念 肿瘤的异型性是指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其同源组织的正常 ...

    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原则

    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原则有二: 一是免疫反应调节(免疫激动.免疫刺激和免疫修饰等) . 二是直接使用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至于免疫治疗范畴外的生物治疗,如内分泌(激素) 治疗.凋亡诱导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其理论基础是该类生物药物能够通过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