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代号CBERS)是1988年由中国、巴西在中国资源一号原方案基础上共同投资,联合研制的。有效载荷舱有CCD相机、红外扫描仪(也称红外相机)、宽视场相机、图像数据传输、空间环境监测和星上数据收集(DCS)等分系统。星上三种遥感相机可昼夜观察地球,利用高码速率数传系统将获取的数据传输回地球地面接收站,经加工、处理成各种所需的图片,供各类用户使用。由于卫星设置多光谱观察、对地观察范围大、数据信息收集快,并宏观、直观,因此,特别有利于动态和快速观察地球地面信息。

中巴资源卫星项目是由多颗卫星组成的系列星,除了已发射的01星、02星,02B星之外,03星、04星的研制工作也正在进行,而且后续05星、06星的研制项目也已经进入论证阶段。 CBERS-01 中巴资源卫星

CBERS-01 中巴资源卫星由中国与巴西于1999年10月14日合作发射,是我国的第一颗数字传输型资源卫星

卫星参数:

太阳同步轨道 轨道高度:778公里,倾角:98.5°, 重复周期:26天 ,平均降交点地方时为上午10:30 相邻轨道间隔时间为 4 天,扫描带宽度:185公里星上搭载了CCD传感器、IRMSS红外扫描仪、广角成像仪,由于提供了从20米—256米分辨率的11个波段不同幅宽的遥感数据,成为资源卫星系列中有特色的一员。

CBERS-02中巴资源卫星:

CBERS-02星于2003-10-21发射成功,目前仍在运行。CBERS-02卫星上有3个传感器:多波段摄像机 (CCD, charged coupled device)、宽视场成像仪 (WFI, wide-field imager)及红外多光谱扫描仪 ( IRMSS, infrared multi-spectral scanner)。其中, CCD与WFI为可见光/近红外传感器。CCD、WFI及IRMSS的一些参数如下。

卫星参数:

CBERS-02B 中巴资源卫星:

CBERS-02B 中巴资源卫星于2007年9月19日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中巴资源一号02B卫星是中巴资源一号卫星系统的第三颗卫星,由航天科技

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巴西空间研究院联合研制。

中巴资源一号02B卫星为实时传输型对地观测遥感卫星,重约1.5吨,设计寿命超过2年,是一颗三轴稳定、全球覆盖的地球资源卫星,重复周期为26天。星上装有多光谱CCD相机、全色高分辨率相机、宽视场成像仪、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和空间环境监测系统等有效载荷,可向中国、巴西和世界其它具有接收能力的国家和地区实时发送可见光、多光谱遥感图像信息,广泛运用于农作物估产、环境保护与监测、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勘测等领域。为了扩展卫星的应用范围,提高国内外用户的应用水平,改善和提高图像数据的质量,资源一号02B星在继承02星优点的基础上,设计时有几个比较重大的技术改进。一是增加了一个高分辨率的CCD相机,理论分辨率为2.36米。

02B星有效载荷及性能指标

找波段资料 以及每个波段提供

环境一号卫星

环境一号卫星(全称: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 简称“环境一号”,代号HJ-1)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的小卫星星座,是中国继气象、海洋、资源卫星系列之后发射的又一新型的民用卫星系统。环境一号卫星由两颗光学小卫星(HJ-1A、HJ-1B)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HJ-1C)组成,具有中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宽观测带宽性能,能综合运用可见光、红外与微波遥感等观测手段弥补地面监测的不足,可对中国环境变化实施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动态监测,初步满足中国大范围、多目标、多

专题、定量化的环境遥感业务化运行的实际需要。环境一号卫星系统的建设在国家环境监测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中国环境监测进入卫星应用的时代。

环境一号卫星于2003年国家批准立项建设。HJ-1A和HJ-1B于2008年9月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箭双星”成功发射,现运行正常。HJ-1C于2012年11月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HJ-1A光学有效载荷为2台宽覆盖多光谱可见光相机和1台超光谱成像仪,HJ-1B光学有效载荷为2台宽覆盖多光谱可见光相机和1台红外相机,HJ-1C有效载荷为合成孔径雷达,其中HJ-1A还承担亚太多边合作任务,搭载泰国研制的Ka通信试验转发器。HJ-1A和HJ-1B双星在同一轨道面内组网飞行,可形成对国土两天的快速重访能力。

HJ-1A卫星和HJ-1B卫星是是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光学卫星,

采取“一箭双星”的形式,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两颗小卫星入轨。卫星入轨工作后,可获取高时间分辨率、中等空间分辨率的对地观测数据,对中国大部分地区可实现每天一次重复观测,将大大缓解中国对地观测数据紧缺局面,提高中国环境生态变化、自然灾害发生和发展过程监测的能力。

环境一号C小型雷达卫星(以下简称HJ-1C卫星),整个环境一号卫星系统由三颗卫星组成,其中A/B两颗光学卫星已经于2008年9月6日发射成功,HJ-1C卫星拟于2012年发射,将成为中国首颗S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

环境1号

环境一号卫星星座构成

HJ-1C

HJ-1C卫星是中国首颗民用雷达卫星,也是中国首颗S波段合成孔径雷达

(SAR)卫星,质量890千克, 轨道为500公里高度、降交点地方时上午6时的太阳同步轨道,将与已经发射的HJ-1A/B形成第一阶段的卫星星座。HJ-1C使用6*2.8米的可折叠式网状抛物面天线,天线将在卫星入轨后展开。S波段SAR雷达具有条带和扫描两种工作模式,成像带宽度分别为40公里和100公里。HJ-1C的SAR雷达单视模式空间分辨率可到5米,距离向四视时分辨率为20米,提供的SAR图像以多视模式为主。

C卫星

2012年11月

19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环境一号”C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轨道。同时,搭载发射的新技术验证卫星和蜂鸟试验载荷,主要用于对新型航天器件、设备、材料、方法和微小卫星平台等,进行在轨验证试验。

“环境一号”C卫星是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将与2008年9月成功发射的“环境一号”A、B卫星组成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形成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灾害与环境情况的动态监测预报能力。

有关专家介绍,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是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进行研制的卫星应用系统,由2颗光学小卫星(A、B星)和1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C星)组成,拥有光学、红外、超光谱和微波多种探测手段,主要用于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监测,及时反映生态环境和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和灾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对灾情进行快速评估,为紧急救援、灾后救助和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一号”C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生产,卫星地面系统由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负责研制建设,减灾应用系统和环境应用系统分别由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负责研制建设。

介绍、特点、应用 中巴、环境

http://www.cresda.com/n16/index.html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代号CBERS)是1988年由中国、巴西在中国资源一号原方案基础上共同投资,联合研制的。有效载荷舱有CCD相机、红外扫描仪(也称红外相机)、宽视场相机、图像数据传输、空间环境监测和星上数据收集(DCS)等分系统。星上三种遥感相机可昼夜观察地球,利用高码速率数传系统将获取的数据传输回地球地面接收站,经加工、处理成各种所需的图片,供各类用户使用。由于卫星设置多光谱观察、对地观察范围大、数据信息收集快,并宏观、直观,因此,特别有利于动态和快速观察地球地面信息。

中巴资源卫星项目是由多颗卫星组成的系列星,除了已发射的01星、02星,02B星之外,03星、04星的研制工作也正在进行,而且后续05星、06星的研制项目也已经进入论证阶段。 CBERS-01 中巴资源卫星

CBERS-01 中巴资源卫星由中国与巴西于1999年10月14日合作发射,是我国的第一颗数字传输型资源卫星

卫星参数:

太阳同步轨道 轨道高度:778公里,倾角:98.5°, 重复周期:26天 ,平均降交点地方时为上午10:30 相邻轨道间隔时间为 4 天,扫描带宽度:185公里星上搭载了CCD传感器、IRMSS红外扫描仪、广角成像仪,由于提供了从20米—256米分辨率的11个波段不同幅宽的遥感数据,成为资源卫星系列中有特色的一员。

CBERS-02中巴资源卫星:

CBERS-02星于2003-10-21发射成功,目前仍在运行。CBERS-02卫星上有3个传感器:多波段摄像机 (CCD, charged coupled device)、宽视场成像仪 (WFI, wide-field imager)及红外多光谱扫描仪 ( IRMSS, infrared multi-spectral scanner)。其中, CCD与WFI为可见光/近红外传感器。CCD、WFI及IRMSS的一些参数如下。

卫星参数:

CBERS-02B 中巴资源卫星:

CBERS-02B 中巴资源卫星于2007年9月19日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中巴资源一号02B卫星是中巴资源一号卫星系统的第三颗卫星,由航天科技

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与巴西空间研究院联合研制。

中巴资源一号02B卫星为实时传输型对地观测遥感卫星,重约1.5吨,设计寿命超过2年,是一颗三轴稳定、全球覆盖的地球资源卫星,重复周期为26天。星上装有多光谱CCD相机、全色高分辨率相机、宽视场成像仪、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和空间环境监测系统等有效载荷,可向中国、巴西和世界其它具有接收能力的国家和地区实时发送可见光、多光谱遥感图像信息,广泛运用于农作物估产、环境保护与监测、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勘测等领域。为了扩展卫星的应用范围,提高国内外用户的应用水平,改善和提高图像数据的质量,资源一号02B星在继承02星优点的基础上,设计时有几个比较重大的技术改进。一是增加了一个高分辨率的CCD相机,理论分辨率为2.36米。

02B星有效载荷及性能指标

找波段资料 以及每个波段提供

环境一号卫星

环境一号卫星(全称: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 简称“环境一号”,代号HJ-1)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用于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的小卫星星座,是中国继气象、海洋、资源卫星系列之后发射的又一新型的民用卫星系统。环境一号卫星由两颗光学小卫星(HJ-1A、HJ-1B)和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HJ-1C)组成,具有中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宽观测带宽性能,能综合运用可见光、红外与微波遥感等观测手段弥补地面监测的不足,可对中国环境变化实施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动态监测,初步满足中国大范围、多目标、多

专题、定量化的环境遥感业务化运行的实际需要。环境一号卫星系统的建设在国家环境监测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中国环境监测进入卫星应用的时代。

环境一号卫星于2003年国家批准立项建设。HJ-1A和HJ-1B于2008年9月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箭双星”成功发射,现运行正常。HJ-1C于2012年11月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HJ-1A光学有效载荷为2台宽覆盖多光谱可见光相机和1台超光谱成像仪,HJ-1B光学有效载荷为2台宽覆盖多光谱可见光相机和1台红外相机,HJ-1C有效载荷为合成孔径雷达,其中HJ-1A还承担亚太多边合作任务,搭载泰国研制的Ka通信试验转发器。HJ-1A和HJ-1B双星在同一轨道面内组网飞行,可形成对国土两天的快速重访能力。

HJ-1A卫星和HJ-1B卫星是是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的光学卫星,

采取“一箭双星”的形式,由“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两颗小卫星入轨。卫星入轨工作后,可获取高时间分辨率、中等空间分辨率的对地观测数据,对中国大部分地区可实现每天一次重复观测,将大大缓解中国对地观测数据紧缺局面,提高中国环境生态变化、自然灾害发生和发展过程监测的能力。

环境一号C小型雷达卫星(以下简称HJ-1C卫星),整个环境一号卫星系统由三颗卫星组成,其中A/B两颗光学卫星已经于2008年9月6日发射成功,HJ-1C卫星拟于2012年发射,将成为中国首颗S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

环境1号

环境一号卫星星座构成

HJ-1C

HJ-1C卫星是中国首颗民用雷达卫星,也是中国首颗S波段合成孔径雷达

(SAR)卫星,质量890千克, 轨道为500公里高度、降交点地方时上午6时的太阳同步轨道,将与已经发射的HJ-1A/B形成第一阶段的卫星星座。HJ-1C使用6*2.8米的可折叠式网状抛物面天线,天线将在卫星入轨后展开。S波段SAR雷达具有条带和扫描两种工作模式,成像带宽度分别为40公里和100公里。HJ-1C的SAR雷达单视模式空间分辨率可到5米,距离向四视时分辨率为20米,提供的SAR图像以多视模式为主。

C卫星

2012年11月

19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环境一号”C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轨道。同时,搭载发射的新技术验证卫星和蜂鸟试验载荷,主要用于对新型航天器件、设备、材料、方法和微小卫星平台等,进行在轨验证试验。

“环境一号”C卫星是一颗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将与2008年9月成功发射的“环境一号”A、B卫星组成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形成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灾害与环境情况的动态监测预报能力。

有关专家介绍,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是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立项进行研制的卫星应用系统,由2颗光学小卫星(A、B星)和1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C星)组成,拥有光学、红外、超光谱和微波多种探测手段,主要用于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监测,及时反映生态环境和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对生态环境和灾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对灾情进行快速评估,为紧急救援、灾后救助和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一号”C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生产,卫星地面系统由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负责研制建设,减灾应用系统和环境应用系统分别由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负责研制建设。

介绍、特点、应用 中巴、环境

http://www.cresda.com/n16/index.html


    相关文章

    所有火箭名称

    长征火箭发射记录 编号 1 运载火箭 发射日 有效载荷/卫星 轨道 发射场 酒泉 结果 成功 成功 失败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失败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 长征一号 F01 1970.04.24 东方红一号科学试验 ...

    中国登月卫星设计大赛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指导思想 1.目的:中国已经于xx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将登月卫星"嫦娥二号"送入月球,作为中华登月卫星我们没有机会去接近,但是我们有无限的爱国热情和想象思维,让我们跨越时空去零距离接触设计现场,我们就是 ...

    三亚卫星站建成引周边关注 我国陆地观测卫星数据获取延至南海

    发表时间:2013-05-28 08:25:34 关键字: 遥感卫星卫星地面站三亚卫星站卫星接收站陆地观测卫星民用卫星南海 5月24日,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三亚卫星接收站在海南三亚正式揭牌.该站的建成使我国陆地观测卫星数据直接获取能力 ...

    中国侦察卫星发展小考

    中国的卫星发射,起始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双城子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一1"号运载火箭将自行研制的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1"号成功送人太空,使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5个 ...

    地球信息科学基础作业

    1遥感的基本概念 答: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探测系统包括那几个部分 答: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 ...

    中国运载火箭发射列表

    发射序号 运载火箭 发射日期 卫星 任务 发射基地 结果 备 注 1 CZ-1 F-01 1970.04.24 东方红一号 LEO 甘肃酒泉(JSLC) 成功 播送东方红乐曲 2 CZ-1 F-02 1971.03.03 实践一号 LEO ...

    遥感填空题

    1. 可见光遥感的的探测波段在之间,红外遥感的探测波段在0.76--1000微米之间. 2.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是 瑞丽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是 无选择性散射. 3. 已知某河流的宽度为20 ...

    摄影测量与遥感在中国

    中国测绘报/2008年/7月/4日/第002版 ISPRS 大会专刊 摄影测量与遥感在中国 摄影测量与遥感开辟了人类认知地球的崭新视角,为人类提供了从多维角度和宏观尺度认识宇宙与世界的新方法.新手段.随着摄影测量步入全数字时代和遥感进入高分 ...

    关于举办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论坛的通知

    中 国 宇 航 学 会 中 国 航 空 学 会 中 国 兵 工 学 会 中 国 核 学 会 中 国 造 船 工 程 学 会 关于举办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工程与 项目管理论坛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工程.项目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