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部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单位内部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罗 启 斌

提要:本文拟运用行政管理学的相关原理,探讨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 原理,为此项工作提供一个思维的模式。

关键词: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原理

安全管理亦可称为安全防范,是一个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问题。在远古时代,原始人群使用篝火防御野兽的侵袭,驱走黑暗带来的心理恐惧。这种做法就是使用照明技术来进行安全防范。孔夫子曾云:“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泰伯篇》)这个主张就是安全管理中的规避危险的策略。人类社会进入到高度集中的商业化大生产的时代后,市场化的竞争行为日趋普遍和激烈,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亦随之增多,使到人们对安全防范的需求亦日益迫切。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专门的技术,而且有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可能。因此,在理论上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一、解决安全问题的两种方式

(1)在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中解决安全问题

国家出现以后,安全问题就作为一个首要的公共问题被纳入国家的议事日程中。这个安全问题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国家的安全;其二,是指公共安全(公众安全)。前者属于国家的政治职能,后者属于国家的行政职能,两者互相渗透并行不悖。正如恩格斯所说:“政治职能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

①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国家对公共

安全进行管理的行为可称为行政警察行为,其行为的方式是限制公民的自由②。国家应在何种程度上限制公民的自由及怎样限制公民的自由,在此不作探讨。需指出,在一个现代宪政社会中,国家对公民自由的限制应是限度的,无限度地限制公民的自由是专制主义国家的共同特征。那么,在有限度地限制公民自由的情况下能否完全地确保每个公民的安全呢?经验事实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不大可能

实现的目标。国家所能做到的是,把危害公共安全的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频率及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国家建立了刑事追诉制度对在安全问题上遭到侵害的公民进行救济。但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救济仅是一种道义上的救济。被侵害公民的生命健康、财产和精神的损失往往难以得到公平的补偿。也就是说,国家在公共领域对安全问题的管理与公民确保安全的诉求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这个距离只能由在私人领域(Private Sphere)中的安全管理来填补。

(二)在私人领域中解决安全问题

在私人领域中解决安全问题,是指公民、法人在本身的权利范围内,采取积极的防御性措施,来降低可能发生的侵害行为的机率,并消减可能的侵害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较早地意识到在私人领域中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是企业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企业界在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工业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惨痛损失后,率先提出“安全第一”的口号。从此,安全管理运动在工业化国家得到普遍推广。现代管理理论奠基人之一的享利·法约尔,在其名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把安全列为企业管理的六大职能之一。他指出:“这项职能的任务是保护财产和人员,预防偷盗、火灾、水灾,消除罢工、行凶暴行。总之,消除所有可能危害企业发展、甚至危害企业生存的社会动乱。”在私人领域中开展安全管理的意义在于防止危害的发生。避免问题比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认识到在私人领域内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对实现公共安全的重要意义,并以多种方式加以推广。例如,西方国家的“邻里守望相助运动”、我国的“安全文明小区运动”。

(三)小结

要较全面地解决安全问题,必须同时依靠政府在公共领域内的安全管理及公民、法人在私人领域内的安全管理。政府的作用表现为,在公共领域内以积极干预的手段来防止侵害行为的发生,为公众提供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公民、法人的作用表现为,在私人的领域内以积极防御的手段来防止侵害行为的发生,维护自身的安全。公民、法人在私人领域内的安全管理行为,本文称为单位内部安全管理行为。

二、单位内部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单位内部安全管理从广义上讲,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工业安全管理,即防止生产过程中的工业意外;其二,是安全防范管理,即防止人为的侵害行为。本文仅探讨狭义的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即单位内部的安全防范管理。

(一)单位内部安全管理的定义

单位内部安全管理是指,有针对性地减少本单位中容易被不法侵害行为所利用的因素,并对本单位中容易遭受不法侵害的部门采用防护性措施,给可能发生的侵害行为增加成本,降低其收益,使不法侵害行为人基于较低的行为效益而放弃进行侵害的动机,从而实现单位内部的安全。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对损失的预防(Loss Prevention),二是对不法侵害行为的预防(Crime Prevention)。

单位内部安全管理是在私人领域内进行的安全管理活动,只能采取被动的态势,而不能有主动的进攻性行为。就是在不法侵害行为发生之前不能主动地干预他人的行为自由,不能对已经过去的不法侵害行为展开侦查活动。因为,这些行为都是法律禁止私人(法人)行使而只能由国家的警察才有权力行使的行为。不然的话,就会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采取被动的态势,并不等于整个安全管理工作就完全处于消极的状态之中。而是在单位合法权益的范围内,采取有针对性的对抗性的防护手段,给可能的不法侵害行为增加难度。例如,加装照明设备把阴暗的环境改造成明亮的环境,减少阻挡视线的障碍物使场地变得开阔易于观察,加固门、窗结构,等等。此外,还可以利用合法的手段,对单位的外部环境进行监察,以提早发现针对本单位的不法侵害行为,及时采取规避措施,或提前作好防护措施。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商务调查工作(商业情报工作)。总而言之,在被动的态势下采取积极的防御手段,就是以合法的方式监控单位的内部环境、监视单位的外部环境,预早发现可能存在的不法侵害行为,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单位内部安全管理是一项管理工作,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目标。”③其工作性质与企业管理、行政管理是相同的,就是通过单位安全部门的主管人员执行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基本的管理职能,来实现维护单位内部安全的工作目标。因此,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融合在整个单位的管理工作之中才能发挥出效益。把安全管理工作看作

是一项特殊的工作而把它与单位的管理工作分离开来,只会降低安全管理工作的效能。而一个在安全管理上纰漏不断的单位,亦必然是一个管理不善效率不高的单位。故有这样的说法,企业的经营要靠经济师、工程师和会计师,企业的管理要靠业务经理、人事经理和保安经理。④

(二)单位内部安全管理的工作程序

从管理就是决策这一观点出发⑤,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解决单位安全防范问题的决策过程。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危险评估、安全管理方案设计、安全管理方案抉择、安全管理方案审查。

1.危险评估

危险一词,在此是指纯粹会带来危害而不带来任何收益的因素,以区别于风险。风险是指既可能带来危害又可能带来收益的因素,如股市的投机行为。危险评估就是通过危害调查预测单位可能遭受到的不法侵害行为的类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并对单位可能遭受到的危害后果和单位的抵抗能力作出评价。从而对单位所可能面临的危险作出排列,并以此为依据确立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见“危险评估工作流程图”)。

图1:危险评估工作流程图

危险评估工作总体上可分为危害调查和危险排列两大步骤。

危害调查工作分两步走。首先,对可能发生在单位身上的侵害行为作出预测。这个工作实质就是对不法侵害行为的情报收集和分析,只不过是围绕本单位这个专题进行。此项工作既可以依托于现有的社会信息网络进行,如报刊、杂志和视像资料的收集,以及警察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情况通报;亦可以组建专职的商业情报部门进行。在进行此项工作的过程中,收集单位以往所遭受到的不法侵害行为的资料,是一个重要的不可缺省的内容。总之,对不法侵害行为的预测工作是一项“知彼”的工作。然后,就可在此基本上,对不法侵害行为可能给本单位造成

的危害后果及单位对这些危害后果的抵抗能力作出评价。此项工作需以充分了解本单位的情况为基础,也就是说,此项工作是“知己”的工作。

危险排列是对危害调查的结论进行综合分析的工作。在此需指出,危害并不等同于危险,前者是指理论上的损失,后者是指实际中可能发生的损失。或者说,危害调查是一项带有理论色彩的预测工作,而危险排列则是一项更贴近实际的预报工作。危险排列工作同样亦分两步走。首先是对危害后果进行排列,这个排列工作不能单纯地以危害后果的量为标准,而必须先分清“可能有的危害”和“很可能发生的危害”,前者是一种理论上存在的危害,后者是实际存在的危害。至于怎样具体地对各种很可能发生的危害后果进行排列,则是一个经验的问题,可依据危害后果对本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程度来判定。在完成危害后果的排列工作后,引入另一个参照系——单位对危害后果的抵抗能力,结合两个参照系就可进行危险排列,可区分为四种状态(见“危险排列四象限图”)。

图2:危险排列四象限图

高抵抗力

低 Ⅱ Ⅰ 高

危 危

害 害

III IV

低抵抗力

根据四象限图,可把危险从高到低排列为四种状态:

①极度危险状态(高危害╱低抵抗力,象限IV)。这种危险一旦发生,单位将失去生存能力。

②高度危险状态(高危害╱高抵抗力,象限I)。在这种状态下,单位虽有能力抵抗高危害的侵害行为,但亦必然会耗费单位大量的资源,所以会影响到单位的发展,如不加以控制亦会影响到单位的生存。

③普通危险状态(低危害╱低抵抗力,象限Ⅲ)。在这种状态下,单位对危害的抵抗力较低,但由于危害后果轻微,只要不是一种经常的状态,不会对单位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④轻微的危险状态(低危害╱高抵抗力,象限Ⅱ)。在这种状态下,只要管理工作正常开展便可抵御其危害,不足为患。

以上危险状态的排列顺序,也就是安全管理工作目标的先后顺序。

危险评估工作是整个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阶段,其重要的意义在于找出单位安全问题的症结,为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确立正确的路径。政策分析学界有一句名言No Solution No Problem(不存在无解的问题)。意思就是,当我们面临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不是问题无解,而是我们定义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只要我们能正确地定义问题,就必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危险评估工作的功能就是正确地定义单位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2.安全管理方案的设计

安全管理方案的设计可分为防护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制度设计两个方面。 防护技术设计是指对场地、建筑结构的设计及各项防护设备的选用和搭配。在防护技术设计中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成本管理的原则、系统化的原则和人机协调的原则。成本管理的原则是指,应把各项防护技术的采购费用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使受保护对象所带来的收益与防护技术的费用之比至少大于一,这样才能体现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致于怎样进行成本管理,则是财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笔者能力有限,只能付诸阙如。所谓系统化的原则,是指各项防护技术的采用应相互匹配协调,而且要服从于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所谓人机协调的原则,是指防护技术的采用应有利于发挥人在整个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应区分减轻人力防护的工作强度和以技术防护完全取代人力防护这两种思路,后者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因为,对人为的侵害行为的最有效的抵御手段还是人的主观的防御行为。

安全管理制度设计的实质是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安全管理制度可以以独立的规章制度的形式出现,如门卫制度、钥匙管理制度;亦可以融汇在其它的管理制度之中,如文档管理制度,计算机使用制度。在安全管理制度的设计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所谓以人为本,是指安全管理制度的设计应合乎人之本性,人之

常情。而要合乎人之本性,就是要贯彻儒家思想中推已及人的“仁”的思想。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篇》)。一项有悖于人之常情的安全管理制度只会招致怨愤,使人对这项制度及所要保护的对象产生抵触情绪,其结果是会使到该项制度难以贯彻,反而增加了被保护对象遭受侵害的可能性。

3.安全管理方案的抉择

安全管理方案的抉择与其说是一个管理的理论问题,不如说是一个管理的艺术问题。要求管理者准确地审时、度势,选出一个合时应势的方案;并权衡各方面的关系,在执行的过程中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4.安全管理方案的审查

这个阶段的工作是对以上三个阶段工作的评价,评价的依据是单位的内、外环境及其变化。单位的内外环境是整个安全管理工作的客观依据,安全管理方案的审查工作,就是对安全管理工作与单位内、外环境的适应性作出评价。而且,单位的内、外环境是不断地变化的,这就决定了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必然是一项动态性的工作。因此,安全管理各阶段的工作必须顺应单位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循环进行。安全管理方案的审查工作是上一个工作循环与下一个工作循环的衔接点(见“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图”)

图3: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程序图

(三)单位内部安全管理的策略

一般而言,有六种安全管理的策略:

1.规避危险。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的标的,从危险的时间和空间转移到安全的时间和空间。例如,不进行现金和可转让票据的直接交易,而通过银行进⑥

行资金的划拔。

2.缩小危险。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的标的尽可能地减少,以缩小可能存在的损失。例如,减少放置在单位里的现金的数量。

3.分散危险。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的标的的分散在不同的空间里,以减少在一次被攻击中的损失。例如,把贵重的财物分别存放在不同的仓库或保险柜里。

4.转稼危险。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的标的,以合同的方式交由他人保管。例如,利用银行的保险箱,公共停车场。另一种常见的方式是购买保险。

5.对抗危险。给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的标的采用防护手段,增加潜在的侵害行为的攻击成本,使行为人知难而退。例如,使用保安员进行看管、押送。

6.排除危险。就是直接制止针对本单位的不法侵害行为。例如,运用便装的保安人员抓获偷盗者。

以上的六种安全管理的策略可根据不同的情势,灵活地、综合性地使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此需指出,不要单独地使用隐蔽标的的“策略”,这是一种表面高明实为不智的做法。因为,这是一种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下的消极行为,把实现安全管理的工作目标建立在不法侵害人不能发现标的的侥幸心理之上是极为愚蠢的。在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我们应确立“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观念(《孙子兵法·虚实篇》)。正如孙子所云:“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孙子兵法·九变篇》)。此外,对排除危险的策略的使用应持慎重的态度。因为,这种行为容易引发法律纠纷,而且就算能成功地排除危险,对单位的工作多少都会产生振动性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安全管理的工作时,应立足于运用前五项策略,排除危险的策略只可作为最后的防线来使用。对于整个单位的内部安全管理工作,我们应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努力实现“兵不顿而利可全”的目标(《孙子兵法·谋攻篇》)。

(四)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手段

单位内部安全管理的手段可分为人员防护和技术防护两大系列(见“单位内部安全管理手段系列图”)。

图4:单位内部安全管理手段系列图

专职

人 安全管理人员

单 员 兼职

位 防 门卫制度

内 护 安全管理制度 仓管制度

部 钥匙管理制度

安 „„。

全 管 生物防护技术

理 技

手 术 照明

段 防 宏观的物理建筑结构

护 防护技术 机械锁

„„。

报警装置

电子防护 监控装置

技术 电子锁

1.安全管理人员。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的作用在于设计和执行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操控专业的防护技术,并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参予到单位的整个管理工作之中。在单位里还有部份人员在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的部门工作,他们本身亦可能成为被侵害对象。例如,财会人员、仓管人员、掌握单位核心商业秘密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因此,这些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时均同时负有安全管理的责任。属于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2.安全管理制度。这是开展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性手段,其它的安全管理手段必须与它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没有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再先进的防护技术都只能成为一堆摆设。正如孙子所云:“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孙子兵法·形篇》)

3.生物防护技术。就是利用某些生物的特性来进行安全防护,最常见的是使用守护犬,也有使用鹅、蟒蛇、毒蜘蛛,等等。

4.宏观的物理防护技术。这是较为常用和廉价的防护技术。由于这类技术并不十分复杂,故较易操控,只需多花心思配套使用,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

如,把照明技术与锁配合使用。

5.电子防护技术。电子防护技术由于技术含量较高,所以一般的侵害行为是难以攻破的。但这又容易使一些安全管理人员产生错觉,以为使用了电子防护技术就万事大吉,形成麻痹的心理。这会有害于安全管理工作的。世上没有攻不破的物质结构,电子技术亦不例外。

以上仅罗列了一些常见的安全管理的工作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侵害行为的类型及攻击技术必然会不断地更新,所以安全管理的工作手段亦必需不断地更新。但是,矛的发展总是先于盾,安全防范的手段难免会滞后于侵害行为。因此,安全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在这种被动的态势下做到“后人发,先人至。”(《孙子兵法·军争篇》),而要达到这种境界,除了做好危险评估工作外,还有赖于人力防护手段与技术防护手段有机地结合。

三、总结

以上文字仅提供一个关于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思维模式,而这项工作实务性很强,所以,在实践中必然会演生出无数的具体个案。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219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一版。

②王名扬著:《法国行政法》第460、461、462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8年第一版。

③(美)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著:《管理学》第2页,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3年第一版

④在国内的企业中,保安经理的作用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⑤(美)赫伯特·A·西蒙著:《管理决策新科学》第40页,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2年第一版

⑥(美)劳伦斯·丁·芬尼黎主编:《安全防范手册》第9、10页,群众出版社, 1990年第一版。

单位内部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罗 启 斌

提要:本文拟运用行政管理学的相关原理,探讨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 原理,为此项工作提供一个思维的模式。

关键词: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原理

安全管理亦可称为安全防范,是一个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问题。在远古时代,原始人群使用篝火防御野兽的侵袭,驱走黑暗带来的心理恐惧。这种做法就是使用照明技术来进行安全防范。孔夫子曾云:“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泰伯篇》)这个主张就是安全管理中的规避危险的策略。人类社会进入到高度集中的商业化大生产的时代后,市场化的竞争行为日趋普遍和激烈,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亦随之增多,使到人们对安全防范的需求亦日益迫切。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专门的技术,而且有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可能。因此,在理论上对此问题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一、解决安全问题的两种方式

(1)在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中解决安全问题

国家出现以后,安全问题就作为一个首要的公共问题被纳入国家的议事日程中。这个安全问题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国家的安全;其二,是指公共安全(公众安全)。前者属于国家的政治职能,后者属于国家的行政职能,两者互相渗透并行不悖。正如恩格斯所说:“政治职能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

①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国家对公共

安全进行管理的行为可称为行政警察行为,其行为的方式是限制公民的自由②。国家应在何种程度上限制公民的自由及怎样限制公民的自由,在此不作探讨。需指出,在一个现代宪政社会中,国家对公民自由的限制应是限度的,无限度地限制公民的自由是专制主义国家的共同特征。那么,在有限度地限制公民自由的情况下能否完全地确保每个公民的安全呢?经验事实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不大可能

实现的目标。国家所能做到的是,把危害公共安全的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频率及危害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国家建立了刑事追诉制度对在安全问题上遭到侵害的公民进行救济。但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救济仅是一种道义上的救济。被侵害公民的生命健康、财产和精神的损失往往难以得到公平的补偿。也就是说,国家在公共领域对安全问题的管理与公民确保安全的诉求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这个距离只能由在私人领域(Private Sphere)中的安全管理来填补。

(二)在私人领域中解决安全问题

在私人领域中解决安全问题,是指公民、法人在本身的权利范围内,采取积极的防御性措施,来降低可能发生的侵害行为的机率,并消减可能的侵害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较早地意识到在私人领域中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是企业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企业界在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工业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惨痛损失后,率先提出“安全第一”的口号。从此,安全管理运动在工业化国家得到普遍推广。现代管理理论奠基人之一的享利·法约尔,在其名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把安全列为企业管理的六大职能之一。他指出:“这项职能的任务是保护财产和人员,预防偷盗、火灾、水灾,消除罢工、行凶暴行。总之,消除所有可能危害企业发展、甚至危害企业生存的社会动乱。”在私人领域中开展安全管理的意义在于防止危害的发生。避免问题比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认识到在私人领域内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对实现公共安全的重要意义,并以多种方式加以推广。例如,西方国家的“邻里守望相助运动”、我国的“安全文明小区运动”。

(三)小结

要较全面地解决安全问题,必须同时依靠政府在公共领域内的安全管理及公民、法人在私人领域内的安全管理。政府的作用表现为,在公共领域内以积极干预的手段来防止侵害行为的发生,为公众提供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公民、法人的作用表现为,在私人的领域内以积极防御的手段来防止侵害行为的发生,维护自身的安全。公民、法人在私人领域内的安全管理行为,本文称为单位内部安全管理行为。

二、单位内部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

单位内部安全管理从广义上讲,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工业安全管理,即防止生产过程中的工业意外;其二,是安全防范管理,即防止人为的侵害行为。本文仅探讨狭义的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即单位内部的安全防范管理。

(一)单位内部安全管理的定义

单位内部安全管理是指,有针对性地减少本单位中容易被不法侵害行为所利用的因素,并对本单位中容易遭受不法侵害的部门采用防护性措施,给可能发生的侵害行为增加成本,降低其收益,使不法侵害行为人基于较低的行为效益而放弃进行侵害的动机,从而实现单位内部的安全。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对损失的预防(Loss Prevention),二是对不法侵害行为的预防(Crime Prevention)。

单位内部安全管理是在私人领域内进行的安全管理活动,只能采取被动的态势,而不能有主动的进攻性行为。就是在不法侵害行为发生之前不能主动地干预他人的行为自由,不能对已经过去的不法侵害行为展开侦查活动。因为,这些行为都是法律禁止私人(法人)行使而只能由国家的警察才有权力行使的行为。不然的话,就会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采取被动的态势,并不等于整个安全管理工作就完全处于消极的状态之中。而是在单位合法权益的范围内,采取有针对性的对抗性的防护手段,给可能的不法侵害行为增加难度。例如,加装照明设备把阴暗的环境改造成明亮的环境,减少阻挡视线的障碍物使场地变得开阔易于观察,加固门、窗结构,等等。此外,还可以利用合法的手段,对单位的外部环境进行监察,以提早发现针对本单位的不法侵害行为,及时采取规避措施,或提前作好防护措施。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商务调查工作(商业情报工作)。总而言之,在被动的态势下采取积极的防御手段,就是以合法的方式监控单位的内部环境、监视单位的外部环境,预早发现可能存在的不法侵害行为,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单位内部安全管理是一项管理工作,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目标。”③其工作性质与企业管理、行政管理是相同的,就是通过单位安全部门的主管人员执行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基本的管理职能,来实现维护单位内部安全的工作目标。因此,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融合在整个单位的管理工作之中才能发挥出效益。把安全管理工作看作

是一项特殊的工作而把它与单位的管理工作分离开来,只会降低安全管理工作的效能。而一个在安全管理上纰漏不断的单位,亦必然是一个管理不善效率不高的单位。故有这样的说法,企业的经营要靠经济师、工程师和会计师,企业的管理要靠业务经理、人事经理和保安经理。④

(二)单位内部安全管理的工作程序

从管理就是决策这一观点出发⑤,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解决单位安全防范问题的决策过程。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危险评估、安全管理方案设计、安全管理方案抉择、安全管理方案审查。

1.危险评估

危险一词,在此是指纯粹会带来危害而不带来任何收益的因素,以区别于风险。风险是指既可能带来危害又可能带来收益的因素,如股市的投机行为。危险评估就是通过危害调查预测单位可能遭受到的不法侵害行为的类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并对单位可能遭受到的危害后果和单位的抵抗能力作出评价。从而对单位所可能面临的危险作出排列,并以此为依据确立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标。(见“危险评估工作流程图”)。

图1:危险评估工作流程图

危险评估工作总体上可分为危害调查和危险排列两大步骤。

危害调查工作分两步走。首先,对可能发生在单位身上的侵害行为作出预测。这个工作实质就是对不法侵害行为的情报收集和分析,只不过是围绕本单位这个专题进行。此项工作既可以依托于现有的社会信息网络进行,如报刊、杂志和视像资料的收集,以及警察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情况通报;亦可以组建专职的商业情报部门进行。在进行此项工作的过程中,收集单位以往所遭受到的不法侵害行为的资料,是一个重要的不可缺省的内容。总之,对不法侵害行为的预测工作是一项“知彼”的工作。然后,就可在此基本上,对不法侵害行为可能给本单位造成

的危害后果及单位对这些危害后果的抵抗能力作出评价。此项工作需以充分了解本单位的情况为基础,也就是说,此项工作是“知己”的工作。

危险排列是对危害调查的结论进行综合分析的工作。在此需指出,危害并不等同于危险,前者是指理论上的损失,后者是指实际中可能发生的损失。或者说,危害调查是一项带有理论色彩的预测工作,而危险排列则是一项更贴近实际的预报工作。危险排列工作同样亦分两步走。首先是对危害后果进行排列,这个排列工作不能单纯地以危害后果的量为标准,而必须先分清“可能有的危害”和“很可能发生的危害”,前者是一种理论上存在的危害,后者是实际存在的危害。至于怎样具体地对各种很可能发生的危害后果进行排列,则是一个经验的问题,可依据危害后果对本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程度来判定。在完成危害后果的排列工作后,引入另一个参照系——单位对危害后果的抵抗能力,结合两个参照系就可进行危险排列,可区分为四种状态(见“危险排列四象限图”)。

图2:危险排列四象限图

高抵抗力

低 Ⅱ Ⅰ 高

危 危

害 害

III IV

低抵抗力

根据四象限图,可把危险从高到低排列为四种状态:

①极度危险状态(高危害╱低抵抗力,象限IV)。这种危险一旦发生,单位将失去生存能力。

②高度危险状态(高危害╱高抵抗力,象限I)。在这种状态下,单位虽有能力抵抗高危害的侵害行为,但亦必然会耗费单位大量的资源,所以会影响到单位的发展,如不加以控制亦会影响到单位的生存。

③普通危险状态(低危害╱低抵抗力,象限Ⅲ)。在这种状态下,单位对危害的抵抗力较低,但由于危害后果轻微,只要不是一种经常的状态,不会对单位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④轻微的危险状态(低危害╱高抵抗力,象限Ⅱ)。在这种状态下,只要管理工作正常开展便可抵御其危害,不足为患。

以上危险状态的排列顺序,也就是安全管理工作目标的先后顺序。

危险评估工作是整个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阶段,其重要的意义在于找出单位安全问题的症结,为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确立正确的路径。政策分析学界有一句名言No Solution No Problem(不存在无解的问题)。意思就是,当我们面临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不是问题无解,而是我们定义了一个错误的问题,只要我们能正确地定义问题,就必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危险评估工作的功能就是正确地定义单位所面临的安全问题。

2.安全管理方案的设计

安全管理方案的设计可分为防护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制度设计两个方面。 防护技术设计是指对场地、建筑结构的设计及各项防护设备的选用和搭配。在防护技术设计中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成本管理的原则、系统化的原则和人机协调的原则。成本管理的原则是指,应把各项防护技术的采购费用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使受保护对象所带来的收益与防护技术的费用之比至少大于一,这样才能体现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致于怎样进行成本管理,则是财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笔者能力有限,只能付诸阙如。所谓系统化的原则,是指各项防护技术的采用应相互匹配协调,而且要服从于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所谓人机协调的原则,是指防护技术的采用应有利于发挥人在整个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应区分减轻人力防护的工作强度和以技术防护完全取代人力防护这两种思路,后者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因为,对人为的侵害行为的最有效的抵御手段还是人的主观的防御行为。

安全管理制度设计的实质是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安全管理制度可以以独立的规章制度的形式出现,如门卫制度、钥匙管理制度;亦可以融汇在其它的管理制度之中,如文档管理制度,计算机使用制度。在安全管理制度的设计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所谓以人为本,是指安全管理制度的设计应合乎人之本性,人之

常情。而要合乎人之本性,就是要贯彻儒家思想中推已及人的“仁”的思想。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篇》)。一项有悖于人之常情的安全管理制度只会招致怨愤,使人对这项制度及所要保护的对象产生抵触情绪,其结果是会使到该项制度难以贯彻,反而增加了被保护对象遭受侵害的可能性。

3.安全管理方案的抉择

安全管理方案的抉择与其说是一个管理的理论问题,不如说是一个管理的艺术问题。要求管理者准确地审时、度势,选出一个合时应势的方案;并权衡各方面的关系,在执行的过程中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4.安全管理方案的审查

这个阶段的工作是对以上三个阶段工作的评价,评价的依据是单位的内、外环境及其变化。单位的内外环境是整个安全管理工作的客观依据,安全管理方案的审查工作,就是对安全管理工作与单位内、外环境的适应性作出评价。而且,单位的内、外环境是不断地变化的,这就决定了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必然是一项动态性的工作。因此,安全管理各阶段的工作必须顺应单位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循环进行。安全管理方案的审查工作是上一个工作循环与下一个工作循环的衔接点(见“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图”)

图3: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程序图

(三)单位内部安全管理的策略

一般而言,有六种安全管理的策略:

1.规避危险。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的标的,从危险的时间和空间转移到安全的时间和空间。例如,不进行现金和可转让票据的直接交易,而通过银行进⑥

行资金的划拔。

2.缩小危险。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的标的尽可能地减少,以缩小可能存在的损失。例如,减少放置在单位里的现金的数量。

3.分散危险。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的标的的分散在不同的空间里,以减少在一次被攻击中的损失。例如,把贵重的财物分别存放在不同的仓库或保险柜里。

4.转稼危险。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的标的,以合同的方式交由他人保管。例如,利用银行的保险箱,公共停车场。另一种常见的方式是购买保险。

5.对抗危险。给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的标的采用防护手段,增加潜在的侵害行为的攻击成本,使行为人知难而退。例如,使用保安员进行看管、押送。

6.排除危险。就是直接制止针对本单位的不法侵害行为。例如,运用便装的保安人员抓获偷盗者。

以上的六种安全管理的策略可根据不同的情势,灵活地、综合性地使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此需指出,不要单独地使用隐蔽标的的“策略”,这是一种表面高明实为不智的做法。因为,这是一种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下的消极行为,把实现安全管理的工作目标建立在不法侵害人不能发现标的的侥幸心理之上是极为愚蠢的。在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我们应确立“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观念(《孙子兵法·虚实篇》)。正如孙子所云:“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孙子兵法·九变篇》)。此外,对排除危险的策略的使用应持慎重的态度。因为,这种行为容易引发法律纠纷,而且就算能成功地排除危险,对单位的工作多少都会产生振动性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安全管理的工作时,应立足于运用前五项策略,排除危险的策略只可作为最后的防线来使用。对于整个单位的内部安全管理工作,我们应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努力实现“兵不顿而利可全”的目标(《孙子兵法·谋攻篇》)。

(四)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手段

单位内部安全管理的手段可分为人员防护和技术防护两大系列(见“单位内部安全管理手段系列图”)。

图4:单位内部安全管理手段系列图

专职

人 安全管理人员

单 员 兼职

位 防 门卫制度

内 护 安全管理制度 仓管制度

部 钥匙管理制度

安 „„。

全 管 生物防护技术

理 技

手 术 照明

段 防 宏观的物理建筑结构

护 防护技术 机械锁

„„。

报警装置

电子防护 监控装置

技术 电子锁

1.安全管理人员。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的作用在于设计和执行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操控专业的防护技术,并从安全管理的角度参予到单位的整个管理工作之中。在单位里还有部份人员在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的部门工作,他们本身亦可能成为被侵害对象。例如,财会人员、仓管人员、掌握单位核心商业秘密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因此,这些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时均同时负有安全管理的责任。属于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2.安全管理制度。这是开展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性手段,其它的安全管理手段必须与它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没有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再先进的防护技术都只能成为一堆摆设。正如孙子所云:“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孙子兵法·形篇》)

3.生物防护技术。就是利用某些生物的特性来进行安全防护,最常见的是使用守护犬,也有使用鹅、蟒蛇、毒蜘蛛,等等。

4.宏观的物理防护技术。这是较为常用和廉价的防护技术。由于这类技术并不十分复杂,故较易操控,只需多花心思配套使用,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例

如,把照明技术与锁配合使用。

5.电子防护技术。电子防护技术由于技术含量较高,所以一般的侵害行为是难以攻破的。但这又容易使一些安全管理人员产生错觉,以为使用了电子防护技术就万事大吉,形成麻痹的心理。这会有害于安全管理工作的。世上没有攻不破的物质结构,电子技术亦不例外。

以上仅罗列了一些常见的安全管理的工作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侵害行为的类型及攻击技术必然会不断地更新,所以安全管理的工作手段亦必需不断地更新。但是,矛的发展总是先于盾,安全防范的手段难免会滞后于侵害行为。因此,安全管理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在这种被动的态势下做到“后人发,先人至。”(《孙子兵法·军争篇》),而要达到这种境界,除了做好危险评估工作外,还有赖于人力防护手段与技术防护手段有机地结合。

三、总结

以上文字仅提供一个关于单位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思维模式,而这项工作实务性很强,所以,在实践中必然会演生出无数的具体个案。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219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一版。

②王名扬著:《法国行政法》第460、461、462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8年第一版。

③(美)哈罗德·孔茨和海因茨·韦里克著:《管理学》第2页,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3年第一版

④在国内的企业中,保安经理的作用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⑤(美)赫伯特·A·西蒙著:《管理决策新科学》第40页,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2年第一版

⑥(美)劳伦斯·丁·芬尼黎主编:《安全防范手册》第9、10页,群众出版社, 1990年第一版。


    相关文章

    06069审计学原理

    高纲1251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6069 审计学原理 南京审计学院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 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 审计学原理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审计学专业必考课目,是审计学科的理论基 ...

    审计学原理平时作业(3)

    审计学原理平时作业(3) 第三次(第6-7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内部控制的描述方法. A. 鉴定法 B.流程图法 C.逆查法 D.抽查法 2.( )业务属于不相容职务. A. 经理和董事长 B.采购员和购销科长 C.保管员和车间 ...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管理管理是科学,科学由原理组成.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和其他管理领域一样,人力资源管理也必须遵循相应的管理规律,才能做到科学化.功能化.效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 1 ...

    管理学基础总结

    第一篇 总论篇 第一章 管理学概论 1. 管理对象的六要素:人.财.物.信息.时间和业务技术: 2. 管理的手段:包括机构.法及政策.人和信息,既要系统地又要综合地加以研究与分析: 3. 管理的本质:放大所管理系统的功效和产生新的功效: 4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真题

    2012年5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第二部分 理论知识 (26-125题,共100道题,满分为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6-85题,每题1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 ...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描述

    课程描述 姓名: 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 学校:浙江工商大学 出生日期:1 入学时间:2010年9月 专业:财务管理 课程名 大学英语 (二)(三)(四) 开设时间 2010-2011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2011-2012第一学期 学分 ...

    [财务管理]课程标准[最新]

    <财务管理>课程标准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课程编号: 学分:5 学时:80(其中:讲课学时:50 实验实习学时:30) 先修课程: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 教材:<财务管理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一. ...

    教案:八年级劳动技术两地控制一盏灯

    教案:八年级劳动技术 两地控制一盏灯 鄂州市燕矶镇车湖中学 汪超 Q:712962805 章 节 名 称 学 习 内 容 分 析 学 习 者 分 析 两地控制一盏灯 计划学时 1 本课为湖北省义务教育教科书<劳动与技术>八年级上 ...

    分布式防火墙原理及其技术研究

    27 分布式防火墙原理及其技术研究 肖昌吉1 周忠丽2 邓文红3 (1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2 四川大学图形图像研究所 3 四川省信息产业厅) 摘 要:本文针对传统防火墙的体系结构及其缺陷,提出了分布式防火墙的基本原理,并对其工作流程.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