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和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的科学发展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系列论文之四

张发钦

(中共广西工学院委员会 宣传部 广西 柳州 545006)

[摘 要]促进文化和谐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追求。文化和谐有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性、协调性提升。推动文化和谐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坚持统筹兼顾的文化发展方法。

[关键词]文化和谐 文化软实力 建设

文化和谐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整体性、协调性提升作用。因此,推动文化和谐发展、促进文化和谐既是实现文化的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课题和关键环节。

一、促进文化和谐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追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的战略部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仅体现为文化数量上的大增加、质量上的大提升,也体现为多样并存、共生共荣的文化和谐景象,促进文化和谐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文化和谐既指构成文化系统的各要素自身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融洽,也指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包括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两个层面:一是文化系统自身的和谐,即构成文化系统的各要素自身和各要素之间的和谐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文化系统内部的整体和谐;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以及各种文化元素如共同思想、文化理念等渗透于社会其他系统并发挥着凝聚、调节与整合功能,进而使社会达到整体意义上的文化和谐。文化和谐要求文化系统内部诸要素“多元互补”、“兼容共存”、“和谐有序”、“活而不乱”,其中既有丰富多彩的、反映各个阶层、各群体、不同素质的文化主张和文化形态,也有体现社会共同要求的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文化,不同文化主体之间互相兼容、相互合作、和谐发展,各种文化资源、文化门类、文化要素开放流动、井然有序,各种不同形态、不同层次的文化都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彼此之间有竞争、有冲突但又保持必要的张力。同时,文化和谐也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为文化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系统外部环境,推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实现社会全面和谐发展与共同进步。

因此,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正视国内外文化多样性现实,以客观务实的态度清醒应对文化系统中各类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积极主动化解现[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08BKS005、06BKS003);

广西教育厅科研课题(200705LX174)。

[作者简介]张发钦,男(1971—),广西昭平人,中共广西工学院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社科部副教授,

中山大学硕士、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思想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间,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以及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之间的文化矛盾与冲突,在化解文化矛盾与冲突中逐渐形成多样文化和谐共生的局面。此外,还必须积极协调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重视加强文化特别是主流文化的科学性、先进性建设,着力提高党的文化执政能力,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使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和谐发展,以文化系统的外部和谐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格局的和谐度,进而达到社会整体意义的文化和谐。

二、文化和谐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具有综合性,是各种文化资源所蕴涵的总体文化力量和综合运用各种文化资源所形成的文化合力。文化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自身、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融洽以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关系协调,有利于提升文化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优化文化资源的运用过程及环境,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性、协调性提升。

(一)文化和谐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性提升

文化和谐强调文化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自身、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融洽以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关系协调,强调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从总体上提升国家文化文化软实力资源并发挥其最大效用,促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升。

文化软实力来源于国家的各种文化资源及其运用,文化资源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以及运用文化资源的实际效果如何是影响文化软实力大小以及持续时间长短的重要因素。文化和谐要求加强文化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引导与管理,使各要素得到发展、各环节相互配合,实现文化系统的整体和谐。因此,文化系统整体和谐有助于更大程度提升文化软实力资源的数量、质量,优化文化资源运用过程和环境,使文化资源发展的规模更大、种类更全、数量更多、质量更优,为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性提升提供资源保证;使文化资源运用环境和过程更优,保证文化资源运用效果最大化。文化和谐也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协调,促进文化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和谐,既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营造良好的系统外部环境,亦将有利于广泛调动各种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资源加强文化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政治保障、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实现文化又好又快发展,以文化系统的外部和谐提升文化软实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运用文化资源及其他资源增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效果。

(二)文化和谐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协调性提升

文化软实力作为一种文化合力,来源于各种文化资源协调发展与科学运用。各种文化资源之间关系是否融洽、文化资源运用过程中各种因素、各种环节是否协调,都将直接影响着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实际效果。文化和谐强调文化系统内外部各种关系的协调,有助于减少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利于调动和协调文化系统内外部各种有效资源并协调发挥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效能,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协调性提升。

文化和谐强调文化系统内外部的协调性。文化系统内部和谐有利于协调发挥物质文化资源、制度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功能,有利于协调发挥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传统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等文化资源对文化软实力的增进作用,以文化系统自身的和谐性增加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资源并使其

运用过程最优化,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协调性提升。此外,文化和谐强调文化系统的外部和谐,有利于化解、协调资源运用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优化文化资源运用环境与过程,协调发挥政府、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公司企业、科研院校乃至公民群体或个体运用文化资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用,使既定数量、质量文化资源由于运用过程的和谐而发挥最大的效用,形成文化资源运用中的最大合力,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协调性提升。

三、推动文化和谐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推动文化和谐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坚持统筹兼顾的文化发展方法。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是社会民众社会心理的体现,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基本状况。十七大报告要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最科学的价值体系,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先进性特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利于促进文化和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但不排斥社会思想观念的多样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体现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潮多样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可以更清醒地把握、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消除文化分歧和思想隔阂,增进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推动文化和谐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要从全局出发,从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和利益矛盾入手,把引领已成为热点的社会思潮作为重点,加大引领力度,使之朝着有利于最大限度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的方向发展;要贯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方针,以和谐思维方式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按照“三贴近”原则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心声、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起来,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说服力和感染力。[3]

(二)树立和谐发展理念,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4]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文化和谐的集中体现,是典型的文化和谐形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也是促进文化和谐的重要途径,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培育和谐理念,营造和谐氛围,将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协调和文化系统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促进文化的和谐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核心是和谐理念,集中体现为和谐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关键在于处理文化发展中的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主旋律与多样化等各种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大力研究、倡导和宣传和谐的价值取向,引导人

们树立和运用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观察社会,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不断增加社会中的和谐因素,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团结进步、维护公平、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要在文化建设中树立和贯彻和谐发展理念,坚持和谐发展的道路,积极培育和谐精神,不断提升和谐境界,使和谐理念、和谐精神与和谐境界成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其建设离不开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必须以“扬弃”的态度认识和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要站在世界文化发展前沿、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创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其具有时代性,同时也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和谐思想资源,通过摈弃传统文化的糟粕、继承弘扬其中的精华,古为今用,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推动和谐文化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顺应全球化开放时代,正确处理民族与世界的关系。既要大力弘扬民族主体性、彰显民族特色,也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文化的民族特性的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以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主动吸取、批判借鉴国外有益的先进文化因素并实现创造性转换,使之适合中国,适应世界文化市场的竞争,从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当代中国文化是由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等文化形态构成,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和表现形式的多种多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正确处理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关系。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以尊重差异的文化态度、宽厚博大的文化胸襟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全力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使先进文化占据主导地位,使主旋律在文化发展的多声部合唱中引领方向,推动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等的协调发展。

(三)坚持统筹兼顾方法,促进文化和谐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积极协调文化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促进文化和谐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首先,要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文化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让经济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让民主政治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让和谐社会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让文化建设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政治稳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环境,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社会整体意义上的文化和谐。

其次,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目前,农村在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文化活动的频率和参与对象等与城市有很大差别,反映了农村文化生活的贫乏和城乡的差距。因此,必须统筹城乡文化发展规划、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人才培养、文化市场建设,推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统筹城乡文化发展,要“增强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着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建立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5];要发挥和调动好城市各级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作用,把深入农村演出作为重点工作,发挥城市文化的辐射作用,以城带乡,推动城乡文化均衡协调发展。

再次,要统筹区域间文化发展。当前,区域间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失衡现象,总的说来是东部沿海比较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少数民族地区更加落后。因此,在进一步推进东部地区文化持续发展的同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尤其是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投入;加大力度改善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条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建立健全文化援助机制,通过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活动,解决西部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充分发挥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带动和辐射作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部地区加快崛起,西部地区结合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增强文化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东中西部文化协调发展。

再次,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文化的国内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6];强化国内各项文化事业建设,着力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夯实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国内文化基础。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文化的对外开放,加大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工作力度,做好对外文化宣传与推介,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带来的文化挑战,主动参与国际文化新体系的构建并在其中为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提供重要启示和影响,积极推进构建“和谐世界”,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最后,要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协调发展,才能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要以繁荣发展为中心,既要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使全体人民积极参加到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来,保障人们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的文化基因库和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又要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抓住增强活力、改善服务这个重点,抓住重塑市场主体这一关键环节,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和完善文化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并为文化事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动力牵引。

参考文献

[1]、[2]、[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3]张筱强.十七大精神深度解读—文化建设篇[M],人民出版社2008.

[4]李忠杰.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是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N]光明日报,2006-7-25.

[5]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06-9-14.

文化和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的科学发展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系列论文之四

张发钦

(中共广西工学院委员会 宣传部 广西 柳州 545006)

[摘 要]促进文化和谐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追求。文化和谐有助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性、协调性提升。推动文化和谐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坚持统筹兼顾的文化发展方法。

[关键词]文化和谐 文化软实力 建设

文化和谐对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整体性、协调性提升作用。因此,推动文化和谐发展、促进文化和谐既是实现文化的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课题和关键环节。

一、促进文化和谐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追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的战略部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仅体现为文化数量上的大增加、质量上的大提升,也体现为多样并存、共生共荣的文化和谐景象,促进文化和谐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文化和谐既指构成文化系统的各要素自身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融洽,也指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包括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两个层面:一是文化系统自身的和谐,即构成文化系统的各要素自身和各要素之间的和谐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文化系统内部的整体和谐;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以及各种文化元素如共同思想、文化理念等渗透于社会其他系统并发挥着凝聚、调节与整合功能,进而使社会达到整体意义上的文化和谐。文化和谐要求文化系统内部诸要素“多元互补”、“兼容共存”、“和谐有序”、“活而不乱”,其中既有丰富多彩的、反映各个阶层、各群体、不同素质的文化主张和文化形态,也有体现社会共同要求的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文化,不同文化主体之间互相兼容、相互合作、和谐发展,各种文化资源、文化门类、文化要素开放流动、井然有序,各种不同形态、不同层次的文化都拥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彼此之间有竞争、有冲突但又保持必要的张力。同时,文化和谐也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为文化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系统外部环境,推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实现社会全面和谐发展与共同进步。

因此,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正视国内外文化多样性现实,以客观务实的态度清醒应对文化系统中各类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积极主动化解现[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08BKS005、06BKS003);

广西教育厅科研课题(200705LX174)。

[作者简介]张发钦,男(1971—),广西昭平人,中共广西工学院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社科部副教授,

中山大学硕士、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思想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间,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以及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之间的文化矛盾与冲突,在化解文化矛盾与冲突中逐渐形成多样文化和谐共生的局面。此外,还必须积极协调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重视加强文化特别是主流文化的科学性、先进性建设,着力提高党的文化执政能力,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使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和谐发展,以文化系统的外部和谐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格局的和谐度,进而达到社会整体意义的文化和谐。

二、文化和谐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具有综合性,是各种文化资源所蕴涵的总体文化力量和综合运用各种文化资源所形成的文化合力。文化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自身、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融洽以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关系协调,有利于提升文化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优化文化资源的运用过程及环境,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性、协调性提升。

(一)文化和谐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性提升

文化和谐强调文化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自身、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融洽以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关系协调,强调文化的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从总体上提升国家文化文化软实力资源并发挥其最大效用,促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提升。

文化软实力来源于国家的各种文化资源及其运用,文化资源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以及运用文化资源的实际效果如何是影响文化软实力大小以及持续时间长短的重要因素。文化和谐要求加强文化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引导与管理,使各要素得到发展、各环节相互配合,实现文化系统的整体和谐。因此,文化系统整体和谐有助于更大程度提升文化软实力资源的数量、质量,优化文化资源运用过程和环境,使文化资源发展的规模更大、种类更全、数量更多、质量更优,为文化软实力的整体性提升提供资源保证;使文化资源运用环境和过程更优,保证文化资源运用效果最大化。文化和谐也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协调,促进文化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关系和谐,既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营造良好的系统外部环境,亦将有利于广泛调动各种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资源加强文化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政治保障、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实现文化又好又快发展,以文化系统的外部和谐提升文化软实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运用文化资源及其他资源增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效果。

(二)文化和谐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协调性提升

文化软实力作为一种文化合力,来源于各种文化资源协调发展与科学运用。各种文化资源之间关系是否融洽、文化资源运用过程中各种因素、各种环节是否协调,都将直接影响着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实际效果。文化和谐强调文化系统内外部各种关系的协调,有助于减少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利于调动和协调文化系统内外部各种有效资源并协调发挥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效能,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协调性提升。

文化和谐强调文化系统内外部的协调性。文化系统内部和谐有利于协调发挥物质文化资源、制度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功能,有利于协调发挥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传统文化、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等文化资源对文化软实力的增进作用,以文化系统自身的和谐性增加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资源并使其

运用过程最优化,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协调性提升。此外,文化和谐强调文化系统的外部和谐,有利于化解、协调资源运用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优化文化资源运用环境与过程,协调发挥政府、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公司企业、科研院校乃至公民群体或个体运用文化资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用,使既定数量、质量文化资源由于运用过程的和谐而发挥最大的效用,形成文化资源运用中的最大合力,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协调性提升。

三、推动文化和谐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推动文化和谐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坚持统筹兼顾的文化发展方法。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是社会民众社会心理的体现,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基本状况。十七大报告要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最科学的价值体系,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先进性特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有利于促进文化和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但不排斥社会思想观念的多样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体现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社会思潮多样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可以更清醒地把握、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消除文化分歧和思想隔阂,增进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推动文化和谐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要从全局出发,从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和利益矛盾入手,把引领已成为热点的社会思潮作为重点,加大引领力度,使之朝着有利于最大限度形成社会思想共识的方向发展;要贯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方针,以和谐思维方式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积极推进理论创新,按照“三贴近”原则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心声、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起来,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说服力和感染力。[3]

(二)树立和谐发展理念,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4]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文化和谐的集中体现,是典型的文化和谐形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也是促进文化和谐的重要途径,通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培育和谐理念,营造和谐氛围,将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协调和文化系统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促进文化的和谐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核心是和谐理念,集中体现为和谐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关键在于处理文化发展中的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主旋律与多样化等各种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大力研究、倡导和宣传和谐的价值取向,引导人

们树立和运用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观察社会,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不断增加社会中的和谐因素,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团结进步、维护公平、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要在文化建设中树立和贯彻和谐发展理念,坚持和谐发展的道路,积极培育和谐精神,不断提升和谐境界,使和谐理念、和谐精神与和谐境界成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其建设离不开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必须以“扬弃”的态度认识和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要站在世界文化发展前沿、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创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使其具有时代性,同时也要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的和谐思想资源,通过摈弃传统文化的糟粕、继承弘扬其中的精华,古为今用,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推动和谐文化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顺应全球化开放时代,正确处理民族与世界的关系。既要大力弘扬民族主体性、彰显民族特色,也要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文化的民族特性的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以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主动吸取、批判借鉴国外有益的先进文化因素并实现创造性转换,使之适合中国,适应世界文化市场的竞争,从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当代中国文化是由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等文化形态构成,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内容的丰富多彩和表现形式的多种多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正确处理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关系。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以尊重差异的文化态度、宽厚博大的文化胸襟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全力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使先进文化占据主导地位,使主旋律在文化发展的多声部合唱中引领方向,推动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等的协调发展。

(三)坚持统筹兼顾方法,促进文化和谐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积极协调文化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促进文化和谐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首先,要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文化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让经济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让民主政治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让和谐社会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让文化建设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政治稳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环境,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社会整体意义上的文化和谐。

其次,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目前,农村在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文化活动的频率和参与对象等与城市有很大差别,反映了农村文化生活的贫乏和城乡的差距。因此,必须统筹城乡文化发展规划、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人才培养、文化市场建设,推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统筹城乡文化发展,要“增强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着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建立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5];要发挥和调动好城市各级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作用,把深入农村演出作为重点工作,发挥城市文化的辐射作用,以城带乡,推动城乡文化均衡协调发展。

再次,要统筹区域间文化发展。当前,区域间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失衡现象,总的说来是东部沿海比较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少数民族地区更加落后。因此,在进一步推进东部地区文化持续发展的同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尤其是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投入;加大力度改善中西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条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建立健全文化援助机制,通过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对口支援活动,解决西部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充分发挥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带动和辐射作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部地区加快崛起,西部地区结合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增强文化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东中西部文化协调发展。

再次,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文化的国内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6];强化国内各项文化事业建设,着力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夯实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国内文化基础。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文化的对外开放,加大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工作力度,做好对外文化宣传与推介,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带来的文化挑战,主动参与国际文化新体系的构建并在其中为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提供重要启示和影响,积极推进构建“和谐世界”,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最后,要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协调发展,才能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统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要以繁荣发展为中心,既要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使全体人民积极参加到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来,保障人们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的文化基因库和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又要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抓住增强活力、改善服务这个重点,抓住重塑市场主体这一关键环节,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和完善文化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并为文化事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动力牵引。

参考文献

[1]、[2]、[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3]张筱强.十七大精神深度解读—文化建设篇[M],人民出版社2008.

[4]李忠杰.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是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N]光明日报,2006-7-25.

[5]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06-9-14.


    相关文章

    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

    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中国仍然处在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在软实力的建设中,应当高度关注国际话语权环境的建设问题.使中国声音"走出去",要向国际社会传达中国的真实声音:在国际社会树立中国的 ...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浅析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及发展 20 世纪90 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 Soft Power )概念,1990年他与海军上将威廉•欧文斯合著了一本书<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首 ...

    谈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华民族有雄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潜力,但它并不一定必然会转化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这就需要有一种文化自觉,有一种文化新思维,有一番国家.社会.人民大众的共同创业之举. 一.树立文化新思维 文化有自身的历史文化传承.它不仅仅是现实物质世界的简单 ...

    以独特优势构建文化软实力强区经验材料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创业文化的**市**区,注重找准文化资源.文化观念.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切入点,创新思维.勇于探索,不断夯实提 ...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浅谈 摘要: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对世界文化发展有过积极的影响.然而文化全球化是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 ...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战略的软实力思考

    第28卷第6期 2011年12月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Civil Engineering Vol.28No.6Dec.2011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战 ...

    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软实力及其构建

    第21卷 第3期 2008年6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Vol. 21 No. 3J une 2008 和谐社会视角 ...

    试述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试述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 及其重要意义 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条件下强调和谐文化建设,其主旨是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从公平正义的文化权益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 ...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统一战线工作的延展

    摘要: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已成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文化软实力是主要来自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政策等资源所产生的效力,其核心是内在于其制度之中的,在我国现有的制度架构中,统一战线是有效承载和连接文化软实力各结构层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