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也不断提高,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但在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不断扩张的同时,个人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和漏洞也不断显现,这些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则会阻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现状进行分析导出这一业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实际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消费信贷; 风险; 对策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consumer credi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cro-economic, income level and consumption capacity of resident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consumer credi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also will be booming. But while credit markets continue to expand in China's personal consumption, personal consumer credit risks and vulnerabilities constantly emerging, these risks if you do not attach importance to, it will hinde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consumer credi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the paper of China's current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individual consumer credi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export this risk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proposed practical strategies and methods.

Keywords: commercial banks; personal consumer credit; risk; countermeasures

目 录

一、 绪 论......................................................... 3

二、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 4

三、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主要特征..................................... 6

(一)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是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主体 .................. 6

(二)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起伏较大 .................................. 7

(三)个人信用卡消费贷款成为个人消费信贷新亮点 .................. 7

四、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 8

(一)全社会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缺位 ................................ 8

(二)缺乏科学的贷款决策模式和决策标准 .......................... 8

(三)风险管理相对薄弱 .......................................... 9

(四)有效金融工具缺乏致使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 .................... 9

(五)信用风险 ................................................. 10

(六)法律风险 ................................................. 10

(七)经营风险 ................................................. 11

(八)利率风险 ................................................. 11

五、 进一步发展消费信贷的政策建议.................................. 12

(一)加快建立全国联网的个人征信体系 ........................... 12

(二)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和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调查机构 ......... 12

(三)探索个人消费贷款的决策模式和标准 ......................... 13

(四)实现消费贷款证券化,分散消费信贷风险 ...................... 14

(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给个人消费信贷提供良好法律基础 ..... 14

(六)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控制个人消费信贷经营风险 ........... 14

(七)建立风险预案,有效处理利率风险 ........................... 15

一、 绪 论

消费信贷是指由金融机构向个人和家庭发放的,用于居民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各类贷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用银行的钱去办自家的事、买自家的东西、甚至去旅游度假,求学深造等等。先消费、后偿还,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消费信贷是信用消费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刺激消费,扩大商品销售,加速商品周转,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消费信贷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家庭消费行为的倾向。它是通过评估消费者未来的购买力来作出是否向其发放贷款的决策,主要目的是通过以对消费者发放消费信贷的方式来预支其未来消费能力,从而达到满足其当前消费需求的目的。消费信贷是指借贷双方通过签订借款合同的方式形成借贷契约关系,贷款人是金融机构,借款人是个人,贷款人是以还本和付息为条件的资金使用权有偿让渡,因而消费信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信用行为。

众所周知,20 世纪前后消费信贷最早产生于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欧美地区。这一业务二战以后( 1945 年以后) 在西方得到广泛的推广。消费信贷业务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着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业务,并成为这些国家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盈利来源。而我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真正开展这项业务,特别是在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借助消费信贷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国内居民的消费热情,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消费信贷供给量猛增,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和加深。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尚有许多欠缺,特别是资金渠道狭窄,导致商业银行作为融通资金的媒介成为资本市场消费信贷资金最主要的供给者,在整个金融系统总资产中,商业银行占据了高达百分之七十多的份额。金融系统资产太过集中于商业银行系统之中,必将导致如果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出现危机,会极大的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

2008 年发生了全球性金融危机,这一危机产生的导火索是美国次贷危机,这一危机导致美国的雷曼兄弟公司、华盛顿互惠银行、加利福利亚州第一传统银行等美国大银行相继倒闭; AIG 陷入危机; 美林集团被美洲银行收购,这一全球

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让国人更加深刻的认识了金融风险。

二、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

消费信贷,是指金融或商业等机构向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消费者调剂资金余缺的信贷行为和信用关系。消费信贷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们消费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可在一定程序上缓和消费者有限的购买力与日益丰富的商品或劳务的销售之间的矛盾,更好地改善人民的生活。研究表明,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借贷流动性约束、存贷款利率的变化以及居民消费倾向等因素密切相关。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起步相对较晚。在新中国建国之初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一直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金融行业更是大一统时代,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权责不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金融业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国人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共同构成了我国庞大的金融体系,成为我国金融发展坚强基石。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中国居民开始接受利用消费信贷进行消费的新的消费方式,并且各商业银行也看到了中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推出新产品、新业务以满足市场需求,中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开始蓬勃发展起来。1997 年索罗斯由狙击泰国货币泰铢开始,兴起了一场席卷亚洲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均受到重创,中国虽未直接受到其危害,但由于周边经济环境的恶化,经济增速受到了一定影响,居民消费热情降低。在此大环境下,从 1998 年开始,为了拉动经济,促进内需,我国开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国内居民消费,在此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个人消费信贷 发展的办法和措施。如中国人民银行 1998 年 5 月颁布《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同年 9 月颁布了《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1999 年 2 月颁布《关于 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等。在这一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随着各项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我国商业银行抓住机遇,不断拓展信贷规模,丰富贷款品种、优化信贷结构,在这一业务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原先各商业银行只单一经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现在业务领域由住房贷款发放拓展到汽车、消费、旅游等多个领域; 消费信贷的发放机构也由原来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局面转向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其中、共同经营的“百花齐放”新局面。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迅速发展,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信贷产品不断丰富、整体 市场需求日益扩大、消费信贷余额逐年稳步增长,2009年,中国整体消费信贷余额 24060 亿元,发展到2012 年底,中国整体消费信贷余额已经增长到986750亿元,短短 3 年增长了2倍。我们可以通过 2009 年至 2012 年中国消费信贷发展情况表来直观了解下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具体发展状况。

自2009年至 2012 年这 3年间,我国消费信贷的年均增长率是51.7%,最高在2012年达到了274.5%的峰值,但是在2011 年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我国消费信贷的增速降到了 13.9%,但是在 2012 年有所回升,达到一个小高峰,预计今后几年的增长速度将渐趋平稳,但由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个人消费信贷一度萎缩。这个增长速度跟发达国家的增速有一定的差距。

在消费信贷余额绝对增长量和年均增长率双双上涨的同时,消费信贷余额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总额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攀升,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余额占信贷总额的比例由2009 年的 7.5% 上升到 2011 年的 15.99%,上涨了逾2 倍。

近年来,我国个人消费结构呈现出“一个主导,两个辅助”的新格局,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占主导,汽车消费信贷、信用卡消费贷款处于辅助地位。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增长速度快,但不同领域、不同银行和不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1]。截至2012年末,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已从2009年的17452亿元增加至2万亿元, 3年间规模增长了1.4倍。2009年消费信贷的增长速度高达126%,随着贷款余额的增长,消费信贷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2]。在这样的高速增长支撑下,消费信贷在银行信贷资产中的比重不断上升。2009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占银行信贷总额的比重仅为7.85%, 2012年,该比重上升到10.6%。在消费贷款中,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的市场份额持续保持

[1]崔立新:试论个人资信评估体系的重要作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4): 34-36

在75%以上,大部分业务主要集中在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带。2011年6月末,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1214092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的78. 5%;广东、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和山东六省市合计余额11165亿元,占全部消费贷款余额的62. 2%。消费贷款余额最大的广东省(3020亿元)是最少的西藏(17亿元)的近175倍。二是以最终消费品作为抵押的消费贷款方式占较大比例,银行信用卡消费占比较低。截至2012年3月末,国内各商业银行累计发行信用卡272402万张, 2012年一季度人民币卡消费金额116425亿元,国际卡消费金额41.2亿美元,持卡消费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不到5%。三是消费信贷对总体经济的影响还很有限,发展潜力很大。在经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消费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平均为30-50%,其中,美国为70%,德国为60%,而我国目前这比例只有10.6%。

三、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主要特征

(一)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是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主体

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业务是我国最早开办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它是作为推进我国住房体制改革而引入的促进商品房流通的手段之一。早在 1985 年,中国建设银行就开始开办住宅储蓄和住宅贷款业务,当时开办这一业务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试点成功后,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就伴随着这一新制度在全国范围蓬勃发展起来。自从我国商业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以来,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业务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并且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居民对住房的需求直线上升,“刚需”强劲。与此同时,国家也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可以看出,2009至 2012 年3 年间,我国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余额在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总额中的比重基本保持在 83% 左右,特别是09、10 两年甚至超过 90%。但自 2011年起,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并通过商业银行来加强信贷控制,抑制了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发展,国内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市场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个人住房贷款增速下降。

(二)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起伏较大

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为了扩大内需,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同时也是为了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于 1998 年9 月,颁布了《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 ( 试点办法) 》 [2],开始在国内进行试点新的消费信贷新式———汽车消费贷款。中国建设银行在这一新业务开办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于 1998 年 10 月份率先推出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推出,使得消费信贷的概念进一步为中国老百姓所接受。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国内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也不断增强,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扶持汽车产业,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伴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扩大而蓬勃发展起来。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一上来就是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马”———1998 年汽车消费信贷开办之初,我国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只有 4 亿元左右的规模,到了 2010年,这一余额增至45436 亿元,翻了一万百倍,这一势头继续保持到 2012年,激增至 115025 亿元,相比 2010 年的翻了两倍多,是这一业务开办之初的 两万倍[14]。但是,在汽车市场迅猛发展,个人汽车消费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由于银行对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审查不严格,同时汽车价格也在不断下降,就出现了消费者和汽车经销商合伙采取欺诈的手段获取银行贷款,又不能如期偿还,结果银行的这一业务出现了大量的呆坏账,损失不小。于是,2004 年下半年全国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被紧急叫停,直到才2006 年,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才着手恢复进军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至 2012 年,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余额只占到同期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余额的 5.3%。对于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缓慢的现状,很值得我们深思。

(三)个人信用卡消费贷款成为个人消费信贷新亮点

近年来,新的消费信贷形式———信用卡消费信贷成为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家族中最闪亮的新星。中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具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因而,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为了抢占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可谓是“八仙过海,

[2] 段向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金融.2012,4

各显神通” ,近几年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发卡数量激增,用户人数不算攀升。即使是 2009 年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到来也没有影响到我国信用卡消费信贷的增长势头,创造了商业银行盈利的新渠道。并且我国个人信用卡消费信贷业务虽然起步较晚,但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都走在前列。到 2010 年末,我国信用卡总体授信额度为 2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6.8% ,而信用卡 180 天预期未还款违约率同比下降 0.1%。

四、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

(一)全社会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缺位

消费信贷最大的风险是信用风险。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因失信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近6000亿元。在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大量的个人资信调查与评估机构,商业银行也拥有较为完备的个人客户信息资料库并形成信息网,为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特别是个人信用体系的缺失,个人信用信息不完善,增加了商业银行大规模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顾虑,使消费信贷的发展面临制度性约束[3]。目前,大量可以开放的数据由于缺乏国家统一的有关征信体系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而封闭在行业主管部门手中,征信数据缺乏并且得不到同业间的及时沟通和有效整合。没有有效社会信用机制较好地约束个人信用活动,贷款申请者多头开户和恶意骗贷便有空可钻。同时,缺乏科学权威的个人资信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缺乏一个统一的、完备的个人资信系统,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银行、消费者、消费产品提供者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在发放消费贷款时不得不严加防范,对每一笔贷款都要求抵押担保、评估、保险,致使贷款申办程序手续繁杂,不仅给借款人带来诸多不便,而且也增加了借款人的交易成本。

(二)缺乏科学的贷款决策模式和决策标准

[3]林 骅:当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若干思考[ J].新金融,2009(6): 31-32.

现阶段我国各商业银行对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运作规律、风险规律的认识尚处于摸索阶段,未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标准,造成我国个人消费贷款决策存在两个主要弊端:一是将个人消费贷款等同于公司贷款进行贷款决策,采用基本相同的贷款决策模式 ,使得决策效率低下;二是个人消费贷款缺乏决策的标准尺度 ,贷款决策者更多的是以决策公司贷款的思维方式和风险控制标准决策个人消费贷款 ,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判断。在这种情况下,相当多的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运作和风险控制更多地是跟着感觉走,经常出现不同信贷审批人员对同一笔贷款的审查结果不一 ,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审批决策和标准均缺乏科学性。

(三)风险管理相对薄弱

尽管目前商业银行对个人消费贷款贷前调查的流程也有详细、具体的规定,但实际操作中存在注重形式、忽视调查手段和效果的问题,也缺乏对贷前调查结果进行有效监督检查的手段[3]。贷后管理上,商业银行对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贷后管理要求逐笔贷款定期检查、报告、反馈,未能根据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特点,设计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有效的贷后管理模式。当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达到一定业务量后,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经营部门往往不堪重负,最终造成管理没有重点,流于形式。另外,当前国内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不良资产通常在经营部门管理,由于经营部门人力有限,也缺乏具有不良资产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在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十分薄弱,常常在不良资产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集中进行清理,往往造成催讨时机的丧失。因此,需要研究和探索一套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模式。

(四)有效金融工具缺乏致使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

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主要消费贷款期限都比较长、金额较大、客户分散,与商业银行的负债期限相对较短不相匹配,导致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在一些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通常将消费贷款打包出售或者进行证券化处理,将这些风险较高、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在二级市场变现,较好地实现了资产负债、风险和

[5]李晓程等:中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3): 10-13

收益的适当匹配。但是迄今为止,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尚不健全,消费信贷二级市场尚未建立,银行无法通过资产证券化[3]等方式建立融通长期资金的渠道,从而形成短存长贷的格局,使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流动性风险显著上升[4]。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只能通过抵押或第三方担保来控制消费信贷风险,但这两种方式都有明显的缺陷,一是抵押品变现能力比较差,二是第三方担保也往往不能足额补偿消费信贷的风险损失。

(五)信用风险

是指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时不依照借款合同,不支付或无法偿还贷款本金和使商业银行损失的风险。因此,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导致个人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借款人经济状况恶化,而这一状况是由 于不可抗力的因素所造成,可能最终导致其没有能力履行还款义务或者不能及时还款,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如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也受到了一定的波及,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加工工业收到了严重的冲击,一些外贸加工企业纷纷倒闭,企业员工收入锐减,个人及家庭资产大幅缩水,最终导致很多买房的消费信贷借款人房贷出现“断供”现象,产生了较大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借款人个人信用观念淡薄,有能力还款却找借口不还款或拖延还款,这就属于信用风险中的道德风险范畴。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所以目前很难对借款人的道德品质进行合理化衡量和判断,导致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的信用风险难以避免。

(六)法律风险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台一部统一规范和调整个人消费信贷主体活动和关系的法律,也就是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消费信贷法》,现行的相关法律条款主要针对企业法人制定,很少能够找到针对个人消费信贷行为进行规范和解释的条款。因而,目前国内针对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法律纠纷问题主要依据《商业银行法》、《担保法》、《合同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一些行业管理办法,如 1998 年颁布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和 2004 年颁布的《汽车贷款管理

[4] 罗勇.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汽车研究与开发.2012,5

办法》,行业管理办法毕竟不能等同于国家法律规范,其在具体针对性和法律效力上要大打折扣,因而在我国在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领域法律条文的修订和颁布要远远滞后于金融业的发展,缺乏规划性和前瞻性[9]。此外,我国在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个人破产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建设也比较落后,这些制度都是与个人消费信贷相配套的制度法规,这些制度的不健全会直接导致商业银行在开办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过程中遇到相关法律纠纷无法可依,最终导致商业银行在履行债权的时候会遇到法律障碍,从而增加其经营中的法律风险以及经营成本,以及造成贷款的安全隐患。

(七)经营风险

由于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或决策人员在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决策失误所导致的银行预期盈利水平可能的损失,我们称之为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主要来自内外两方面的因素。首先,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中的外部因素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外的客观因素所导致的使其自身处于相对劣势地位或引起其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相对下降的因素,如: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竞争对手的实力发生变化等。但是,外因终究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来自其内部的管理不善或者决策失误。其次,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内部因素是指由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善、决策失误等因素所导致的商业银行经营水平下降、预期收益减少的因素。与传统的对公业务相比,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具有贷款金额小、步骤多、流程长、工作繁琐等特点,且所面对客户群体复杂多样,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历史还较短,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紧缺,诸多内部因素导致了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经营风险。

(八)利率风险

所谓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的,这样的变化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面临损失的风险。由于我国目前发放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利率是相对固定利

[9] 孙东升.个人信用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09,3

率,如个人住房贷款,如果央行的基准利率调整,一般也会随之调整,但是新利 率要到次年首日才生效,在这段时间内银行就会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 一方面,商业银行发放给客户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可能会比其吸收存款的利率还低,这就是所谓的“利率倒挂”现象,也就意味着银行在这段时间内不仅赚不到利率差价,还“净贴” [10]。另一方面,在这段时间内,一些对利率敏感的客户可能会选择提前还贷,以降低其未来的利息成本,这样就会导致商业银行的预期收益降低。因而商业银行一旦缺乏对利率的有效管理,就会给自身造成很大的风险,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利率管理方面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还是比较落后的,主要表现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避利率风险的方法和手段,不能对利率风险进行量化管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利率风险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五、 进一步发展消费信贷的政策建议 要进一步发展个人消费信贷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建立全国联网的个人征信体系

在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建立上,应学习借鉴上海模式的先进经验,各级政府和人民银行要运用相应的行政力量,通过立法,使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成为各行各业一项工作制度,先从银行同业征信体系入手(目前央行正在试点),再将公共事业部门、政府管理机关纳入征信范围,进而覆盖到各行各业,尽可能拓宽个人征信体系的信息来源,提高信息的加工利用水平[5]。同时尽快制订全国统一的个人征信体系的法律法规,在明确信息披露规则的同时保护商业秘密和消费者个人隐私,促进个人征信体系发展;保护债权人金融资产权益,明确信贷消费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将消费者信贷中的违约行为与其他项日常交易行为挂钩,在全社会范围内强化信贷消费者的责任意识,为防范贷款风险提供重要依据。

(二)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和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调查机构

[6] 李金泽.银行新业务法规手册[S].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10] 童黎.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拓展与风险防范[J].现代金融.2004,7

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可以促进我国银行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和经营规模的有效扩大,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改善资产的单一化和传统化,提高金融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领域与国际银行业的接轨[7]。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还可为税收、金融和消费服务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同时,我国可以在条件较好的城市试点,逐步建立信贷评估机构,贷款人可以通过专门搜集和保管申请人信用资料的商业性信贷证估部门获得申请人信用资料,既减轻银行系统的调查负担,又保证调查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另外可以引入国外金融机构普遍采用的/5C个人信用评分模型0即: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品(Collateral)和行业环境(Condition of business),结合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资信评估模型,以更好地反映个人资信水平。

(三)探索个人消费贷款的决策模式和标准

与公司贷款业务相比较,个人消费贷款具有笔数多,金额小,期限长,抵押物变现空间大等特点。个人消费贷款明显有别于公司贷款,这决定了公司贷款业务的贷款模式和决策标准不适用于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各商业银行要在加强个人消费贷款风险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建立一套能有效判断和控制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的科学的贷款决策标准,指导各级分支机构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审批决策工作,使各分支机构能够使用统一的标准和尺度进行个人消费贷款审批工作,有效提高审批效率和控制贷款风险。比如,可通过个人消费贷款中心集中受理个人消费贷款业务,集中审批,逐步从个人消费贷款经营队伍中培养有丰富个人消费贷款运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个人消费贷款审批人,推行专家化审批。

同时,要研究探索通过对消费信贷的申请和审批设定一套严密、详细、可操作性强的标准程序,并按此程序设计了一套标准电脑软件,防止人为决策风险。目前在美国美联银行, 95%的消费信贷是通过电脑系统审批的,只有5%的消费信贷由人工审批。从执行情况看,电脑系统审批的贷款的坏账率要比人工审批的坏账 率低。

[7] 刘定华.金融法教程[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四)实现消费贷款证券化,分散消费信贷风险

借鉴国外消费贷款证券化的经验,加快个人消费抵押贷款证券化进程,不但可以调节商业银行短存长贷的匹配结构,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而且可以增强商业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目前可以选择市场基础条件较好、金融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的地区进行试点,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这些地区个人消费抵押贷款业务发展迅猛,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已经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客观上已经具有证券化的现实需求。由于消费贷款具有利率、借款人违约、提前偿还等多种风险,通过政府成立的专门机构或信托公司对证券组合采取担保、保险、评级等信用手段可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同时也降低了发行人的融资成本。另外,个人消费抵押贷款的证券化,还可以为资本市场增加收益稳定的投资产品,改善资本市场结构,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

(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给个人消费信贷提供良好法律基础

建立健全个人消费信贷相关法律制度首当其冲是要尽快制定和颁布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消费信贷法》,以规范消费信贷活动中各个主体的权利义务特别对个人和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业务中的权利责任进行明晰划分,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和规范。同时要对《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法律条文中对个人消费信贷条款进行修订和补充。其次,所颁布和修订的法律法规要加大对个人消费者在消费信贷活动中的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以提高其违法的机会成本,为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开创一个绿色的法律环境,促进这一业务快色发展。同时,在建立征信体系的同时还要尽快制订相关法律规范,以便在明确信息披露规则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客户的个人隐私以及可能涉及的商业秘密,促进个人征信体系及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六)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控制个人消费信贷经营风险 操作风险在商业银行实际操作中似乎是不可不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商

业银行自身的内部控制,把这一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首先,对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规范流程中的操作标准; 其次,有效发挥商业银行业务监督管理部门的作用,使其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进行有效监管和协调,加强贷前、贷中、贷后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并明确责任到人的责任追究制度,即“谁审批、谁主管、谁负责”,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积极性和责任意识,环环相扣落实责任。追究责任只 是手段,并不是目的,通过这样的方法,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的经营操作风险。再次,要加强银行员工培训,因为市场经济环境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银行的各种业务标准也在不断的修订和创新,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员工对这些业务流程没有理清,新业务就会产生新的经营风险。

(七)建立风险预案,有效处理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所面临的利率风险是随着市场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在应对这一风险的时候可以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即商业银行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流程,首先要做好风险预估工作,要对世界经济及国内宏观经济走势进行分析,及时了解金融市场运行现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先估计和判断,并制定预案和提取合理的风险准备金,以免对自身经营造成影响;其次,要做好风险识别工作,能清楚的认识到当前所发生风险的类别,如果经判断属于利率风险,则及时启动相关预案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进行度量和处理; 再次,要建立科学的的度量模型,在利率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量化风险,给银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数据; 最后,在利率风险发生后还要进行总结评价,为后续处理同类问题提供数据和经验。

参考文献

[1]崔立新:试论个人资信评估体系的重要作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4): 34-36

[2] 段向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金融.2012,4

[3]林 骅:当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若干思考[ J].新金融,2009(6): 31-32.

[4] 罗勇.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汽车研究与开发.2012,5

[5]李晓程等:中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3): 10-13

[6] 李金泽.银行新业务法规手册[S].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7] 刘定华.金融法教程[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8]孙晨光:完善我国征信制度的设想[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9(6): 19-21

[9] 孙东升.个人信用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09,3

[10] 童黎.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拓展与风险防范[J].现代金融.2004,7

[11] 王伟华.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防范[J].云南金融.2012,2

[12] 王秀芳,于树圣.建 立健全汽车金融服务体系[J].消费经济.2011,2

[13] 伍军,齐亚莉.发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9,7

[14]涂永红:中国未来五年消费信贷发展趋势[J].货币金融评论,2010(10): 10-31.

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也不断提高,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但在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不断扩张的同时,个人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和漏洞也不断显现,这些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则会阻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现状进行分析导出这一业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实际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消费信贷; 风险; 对策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consumer credi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cro-economic, income level and consumption capacity of resident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consumer credi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also will be booming. But while credit markets continue to expand in China's personal consumption, personal consumer credit risks and vulnerabilities constantly emerging, these risks if you do not attach importance to, it will hinde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consumer credi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the paper of China's current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individual consumer credi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export this risk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proposed practical strategies and methods.

Keywords: commercial banks; personal consumer credit; risk; countermeasures

目 录

一、 绪 论......................................................... 3

二、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 4

三、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主要特征..................................... 6

(一)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是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主体 .................. 6

(二)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起伏较大 .................................. 7

(三)个人信用卡消费贷款成为个人消费信贷新亮点 .................. 7

四、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 8

(一)全社会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缺位 ................................ 8

(二)缺乏科学的贷款决策模式和决策标准 .......................... 8

(三)风险管理相对薄弱 .......................................... 9

(四)有效金融工具缺乏致使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 .................... 9

(五)信用风险 ................................................. 10

(六)法律风险 ................................................. 10

(七)经营风险 ................................................. 11

(八)利率风险 ................................................. 11

五、 进一步发展消费信贷的政策建议.................................. 12

(一)加快建立全国联网的个人征信体系 ........................... 12

(二)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和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调查机构 ......... 12

(三)探索个人消费贷款的决策模式和标准 ......................... 13

(四)实现消费贷款证券化,分散消费信贷风险 ...................... 14

(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给个人消费信贷提供良好法律基础 ..... 14

(六)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控制个人消费信贷经营风险 ........... 14

(七)建立风险预案,有效处理利率风险 ........................... 15

一、 绪 论

消费信贷是指由金融机构向个人和家庭发放的,用于居民购买商品和服务的各类贷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用银行的钱去办自家的事、买自家的东西、甚至去旅游度假,求学深造等等。先消费、后偿还,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消费信贷是信用消费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刺激消费,扩大商品销售,加速商品周转,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消费信贷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家庭消费行为的倾向。它是通过评估消费者未来的购买力来作出是否向其发放贷款的决策,主要目的是通过以对消费者发放消费信贷的方式来预支其未来消费能力,从而达到满足其当前消费需求的目的。消费信贷是指借贷双方通过签订借款合同的方式形成借贷契约关系,贷款人是金融机构,借款人是个人,贷款人是以还本和付息为条件的资金使用权有偿让渡,因而消费信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信用行为。

众所周知,20 世纪前后消费信贷最早产生于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欧美地区。这一业务二战以后( 1945 年以后) 在西方得到广泛的推广。消费信贷业务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着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项成熟的业务,并成为这些国家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盈利来源。而我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真正开展这项业务,特别是在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借助消费信贷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国内居民的消费热情,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消费信贷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消费信贷供给量猛增,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和加深。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尚有许多欠缺,特别是资金渠道狭窄,导致商业银行作为融通资金的媒介成为资本市场消费信贷资金最主要的供给者,在整个金融系统总资产中,商业银行占据了高达百分之七十多的份额。金融系统资产太过集中于商业银行系统之中,必将导致如果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出现危机,会极大的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

2008 年发生了全球性金融危机,这一危机产生的导火索是美国次贷危机,这一危机导致美国的雷曼兄弟公司、华盛顿互惠银行、加利福利亚州第一传统银行等美国大银行相继倒闭; AIG 陷入危机; 美林集团被美洲银行收购,这一全球

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让国人更加深刻的认识了金融风险。

二、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

消费信贷,是指金融或商业等机构向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消费者调剂资金余缺的信贷行为和信用关系。消费信贷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们消费结构变化的客观要求,可在一定程序上缓和消费者有限的购买力与日益丰富的商品或劳务的销售之间的矛盾,更好地改善人民的生活。研究表明,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借贷流动性约束、存贷款利率的变化以及居民消费倾向等因素密切相关。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起步相对较晚。在新中国建国之初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一直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金融行业更是大一统时代,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权责不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金融业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国人民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共同构成了我国庞大的金融体系,成为我国金融发展坚强基石。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中国居民开始接受利用消费信贷进行消费的新的消费方式,并且各商业银行也看到了中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推出新产品、新业务以满足市场需求,中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开始蓬勃发展起来。1997 年索罗斯由狙击泰国货币泰铢开始,兴起了一场席卷亚洲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均受到重创,中国虽未直接受到其危害,但由于周边经济环境的恶化,经济增速受到了一定影响,居民消费热情降低。在此大环境下,从 1998 年开始,为了拉动经济,促进内需,我国开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国内居民消费,在此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个人消费信贷 发展的办法和措施。如中国人民银行 1998 年 5 月颁布《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同年 9 月颁布了《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1999 年 2 月颁布《关于 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等。在这一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随着各项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我国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我国商业银行抓住机遇,不断拓展信贷规模,丰富贷款品种、优化信贷结构,在这一业务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原先各商业银行只单一经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现在业务领域由住房贷款发放拓展到汽车、消费、旅游等多个领域; 消费信贷的发放机构也由原来的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局面转向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其中、共同经营的“百花齐放”新局面。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迅速发展,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信贷产品不断丰富、整体 市场需求日益扩大、消费信贷余额逐年稳步增长,2009年,中国整体消费信贷余额 24060 亿元,发展到2012 年底,中国整体消费信贷余额已经增长到986750亿元,短短 3 年增长了2倍。我们可以通过 2009 年至 2012 年中国消费信贷发展情况表来直观了解下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具体发展状况。

自2009年至 2012 年这 3年间,我国消费信贷的年均增长率是51.7%,最高在2012年达到了274.5%的峰值,但是在2011 年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我国消费信贷的增速降到了 13.9%,但是在 2012 年有所回升,达到一个小高峰,预计今后几年的增长速度将渐趋平稳,但由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个人消费信贷一度萎缩。这个增长速度跟发达国家的增速有一定的差距。

在消费信贷余额绝对增长量和年均增长率双双上涨的同时,消费信贷余额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总额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攀升,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余额占信贷总额的比例由2009 年的 7.5% 上升到 2011 年的 15.99%,上涨了逾2 倍。

近年来,我国个人消费结构呈现出“一个主导,两个辅助”的新格局,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占主导,汽车消费信贷、信用卡消费贷款处于辅助地位。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增长速度快,但不同领域、不同银行和不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1]。截至2012年末,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已从2009年的17452亿元增加至2万亿元, 3年间规模增长了1.4倍。2009年消费信贷的增长速度高达126%,随着贷款余额的增长,消费信贷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2]。在这样的高速增长支撑下,消费信贷在银行信贷资产中的比重不断上升。2009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占银行信贷总额的比重仅为7.85%, 2012年,该比重上升到10.6%。在消费贷款中,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的市场份额持续保持

[1]崔立新:试论个人资信评估体系的重要作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4): 34-36

在75%以上,大部分业务主要集中在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带。2011年6月末,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1214092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的78. 5%;广东、上海、浙江、北京、江苏和山东六省市合计余额11165亿元,占全部消费贷款余额的62. 2%。消费贷款余额最大的广东省(3020亿元)是最少的西藏(17亿元)的近175倍。二是以最终消费品作为抵押的消费贷款方式占较大比例,银行信用卡消费占比较低。截至2012年3月末,国内各商业银行累计发行信用卡272402万张, 2012年一季度人民币卡消费金额116425亿元,国际卡消费金额41.2亿美元,持卡消费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不到5%。三是消费信贷对总体经济的影响还很有限,发展潜力很大。在经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消费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平均为30-50%,其中,美国为70%,德国为60%,而我国目前这比例只有10.6%。

三、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主要特征

(一)个人住房消费贷款是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主体

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业务是我国最早开办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它是作为推进我国住房体制改革而引入的促进商品房流通的手段之一。早在 1985 年,中国建设银行就开始开办住宅储蓄和住宅贷款业务,当时开办这一业务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试点成功后,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就伴随着这一新制度在全国范围蓬勃发展起来。自从我国商业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以来,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业务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并且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居民对住房的需求直线上升,“刚需”强劲。与此同时,国家也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可以看出,2009至 2012 年3 年间,我国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余额在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总额中的比重基本保持在 83% 左右,特别是09、10 两年甚至超过 90%。但自 2011年起,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并通过商业银行来加强信贷控制,抑制了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发展,国内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市场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个人住房贷款增速下降。

(二)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起伏较大

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为了扩大内需,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同时也是为了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于 1998 年9 月,颁布了《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 ( 试点办法) 》 [2],开始在国内进行试点新的消费信贷新式———汽车消费贷款。中国建设银行在这一新业务开办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于 1998 年 10 月份率先推出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推出,使得消费信贷的概念进一步为中国老百姓所接受。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国内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也不断增强,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扶持汽车产业,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伴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扩大而蓬勃发展起来。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一上来就是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马”———1998 年汽车消费信贷开办之初,我国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余额只有 4 亿元左右的规模,到了 2010年,这一余额增至45436 亿元,翻了一万百倍,这一势头继续保持到 2012年,激增至 115025 亿元,相比 2010 年的翻了两倍多,是这一业务开办之初的 两万倍[14]。但是,在汽车市场迅猛发展,个人汽车消费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由于银行对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审查不严格,同时汽车价格也在不断下降,就出现了消费者和汽车经销商合伙采取欺诈的手段获取银行贷款,又不能如期偿还,结果银行的这一业务出现了大量的呆坏账,损失不小。于是,2004 年下半年全国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被紧急叫停,直到才2006 年,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以及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才着手恢复进军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至 2012 年,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余额只占到同期个人住房消费信贷余额的 5.3%。对于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缓慢的现状,很值得我们深思。

(三)个人信用卡消费贷款成为个人消费信贷新亮点

近年来,新的消费信贷形式———信用卡消费信贷成为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家族中最闪亮的新星。中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具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因而,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为了抢占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可谓是“八仙过海,

[2] 段向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金融.2012,4

各显神通” ,近几年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的信用卡发卡数量激增,用户人数不算攀升。即使是 2009 年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到来也没有影响到我国信用卡消费信贷的增长势头,创造了商业银行盈利的新渠道。并且我国个人信用卡消费信贷业务虽然起步较晚,但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都走在前列。到 2010 年末,我国信用卡总体授信额度为 2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6.8% ,而信用卡 180 天预期未还款违约率同比下降 0.1%。

四、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

(一)全社会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缺位

消费信贷最大的风险是信用风险。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因失信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近6000亿元。在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大量的个人资信调查与评估机构,商业银行也拥有较为完备的个人客户信息资料库并形成信息网,为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我国信用体系的不健全,特别是个人信用体系的缺失,个人信用信息不完善,增加了商业银行大规模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顾虑,使消费信贷的发展面临制度性约束[3]。目前,大量可以开放的数据由于缺乏国家统一的有关征信体系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而封闭在行业主管部门手中,征信数据缺乏并且得不到同业间的及时沟通和有效整合。没有有效社会信用机制较好地约束个人信用活动,贷款申请者多头开户和恶意骗贷便有空可钻。同时,缺乏科学权威的个人资信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缺乏一个统一的、完备的个人资信系统,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银行、消费者、消费产品提供者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在发放消费贷款时不得不严加防范,对每一笔贷款都要求抵押担保、评估、保险,致使贷款申办程序手续繁杂,不仅给借款人带来诸多不便,而且也增加了借款人的交易成本。

(二)缺乏科学的贷款决策模式和决策标准

[3]林 骅:当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若干思考[ J].新金融,2009(6): 31-32.

现阶段我国各商业银行对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运作规律、风险规律的认识尚处于摸索阶段,未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标准,造成我国个人消费贷款决策存在两个主要弊端:一是将个人消费贷款等同于公司贷款进行贷款决策,采用基本相同的贷款决策模式 ,使得决策效率低下;二是个人消费贷款缺乏决策的标准尺度 ,贷款决策者更多的是以决策公司贷款的思维方式和风险控制标准决策个人消费贷款 ,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判断。在这种情况下,相当多的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运作和风险控制更多地是跟着感觉走,经常出现不同信贷审批人员对同一笔贷款的审查结果不一 ,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审批决策和标准均缺乏科学性。

(三)风险管理相对薄弱

尽管目前商业银行对个人消费贷款贷前调查的流程也有详细、具体的规定,但实际操作中存在注重形式、忽视调查手段和效果的问题,也缺乏对贷前调查结果进行有效监督检查的手段[3]。贷后管理上,商业银行对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贷后管理要求逐笔贷款定期检查、报告、反馈,未能根据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特点,设计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有效的贷后管理模式。当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达到一定业务量后,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经营部门往往不堪重负,最终造成管理没有重点,流于形式。另外,当前国内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不良资产通常在经营部门管理,由于经营部门人力有限,也缺乏具有不良资产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在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十分薄弱,常常在不良资产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集中进行清理,往往造成催讨时机的丧失。因此,需要研究和探索一套有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模式。

(四)有效金融工具缺乏致使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

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主要消费贷款期限都比较长、金额较大、客户分散,与商业银行的负债期限相对较短不相匹配,导致银行流动性风险增加。在一些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通常将消费贷款打包出售或者进行证券化处理,将这些风险较高、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在二级市场变现,较好地实现了资产负债、风险和

[5]李晓程等:中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3): 10-13

收益的适当匹配。但是迄今为止,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尚不健全,消费信贷二级市场尚未建立,银行无法通过资产证券化[3]等方式建立融通长期资金的渠道,从而形成短存长贷的格局,使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流动性风险显著上升[4]。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只能通过抵押或第三方担保来控制消费信贷风险,但这两种方式都有明显的缺陷,一是抵押品变现能力比较差,二是第三方担保也往往不能足额补偿消费信贷的风险损失。

(五)信用风险

是指借款人在贷款到期时不依照借款合同,不支付或无法偿还贷款本金和使商业银行损失的风险。因此,信用风险又称为违约风险。导致个人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借款人经济状况恶化,而这一状况是由 于不可抗力的因素所造成,可能最终导致其没有能力履行还款义务或者不能及时还款,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如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也受到了一定的波及,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加工工业收到了严重的冲击,一些外贸加工企业纷纷倒闭,企业员工收入锐减,个人及家庭资产大幅缩水,最终导致很多买房的消费信贷借款人房贷出现“断供”现象,产生了较大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借款人个人信用观念淡薄,有能力还款却找借口不还款或拖延还款,这就属于信用风险中的道德风险范畴。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所以目前很难对借款人的道德品质进行合理化衡量和判断,导致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的信用风险难以避免。

(六)法律风险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台一部统一规范和调整个人消费信贷主体活动和关系的法律,也就是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消费信贷法》,现行的相关法律条款主要针对企业法人制定,很少能够找到针对个人消费信贷行为进行规范和解释的条款。因而,目前国内针对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法律纠纷问题主要依据《商业银行法》、《担保法》、《合同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一些行业管理办法,如 1998 年颁布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和 2004 年颁布的《汽车贷款管理

[4] 罗勇.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汽车研究与开发.2012,5

办法》,行业管理办法毕竟不能等同于国家法律规范,其在具体针对性和法律效力上要大打折扣,因而在我国在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领域法律条文的修订和颁布要远远滞后于金融业的发展,缺乏规划性和前瞻性[9]。此外,我国在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个人破产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建设也比较落后,这些制度都是与个人消费信贷相配套的制度法规,这些制度的不健全会直接导致商业银行在开办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过程中遇到相关法律纠纷无法可依,最终导致商业银行在履行债权的时候会遇到法律障碍,从而增加其经营中的法律风险以及经营成本,以及造成贷款的安全隐患。

(七)经营风险

由于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或决策人员在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决策失误所导致的银行预期盈利水平可能的损失,我们称之为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主要来自内外两方面的因素。首先,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中的外部因素是指由商业银行以外的客观因素所导致的使其自身处于相对劣势地位或引起其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相对下降的因素,如: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竞争对手的实力发生变化等。但是,外因终究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来自其内部的管理不善或者决策失误。其次,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内部因素是指由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善、决策失误等因素所导致的商业银行经营水平下降、预期收益减少的因素。与传统的对公业务相比,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具有贷款金额小、步骤多、流程长、工作繁琐等特点,且所面对客户群体复杂多样,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历史还较短,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紧缺,诸多内部因素导致了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经营风险。

(八)利率风险

所谓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并非一成不变的,这样的变化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面临损失的风险。由于我国目前发放的个人消费信贷产品利率是相对固定利

[9] 孙东升.个人信用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09,3

率,如个人住房贷款,如果央行的基准利率调整,一般也会随之调整,但是新利 率要到次年首日才生效,在这段时间内银行就会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 一方面,商业银行发放给客户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可能会比其吸收存款的利率还低,这就是所谓的“利率倒挂”现象,也就意味着银行在这段时间内不仅赚不到利率差价,还“净贴” [10]。另一方面,在这段时间内,一些对利率敏感的客户可能会选择提前还贷,以降低其未来的利息成本,这样就会导致商业银行的预期收益降低。因而商业银行一旦缺乏对利率的有效管理,就会给自身造成很大的风险,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利率管理方面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还是比较落后的,主要表现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避利率风险的方法和手段,不能对利率风险进行量化管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利率风险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五、 进一步发展消费信贷的政策建议 要进一步发展个人消费信贷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建立全国联网的个人征信体系

在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建立上,应学习借鉴上海模式的先进经验,各级政府和人民银行要运用相应的行政力量,通过立法,使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成为各行各业一项工作制度,先从银行同业征信体系入手(目前央行正在试点),再将公共事业部门、政府管理机关纳入征信范围,进而覆盖到各行各业,尽可能拓宽个人征信体系的信息来源,提高信息的加工利用水平[5]。同时尽快制订全国统一的个人征信体系的法律法规,在明确信息披露规则的同时保护商业秘密和消费者个人隐私,促进个人征信体系发展;保护债权人金融资产权益,明确信贷消费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将消费者信贷中的违约行为与其他项日常交易行为挂钩,在全社会范围内强化信贷消费者的责任意识,为防范贷款风险提供重要依据。

(二)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和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调查机构

[6] 李金泽.银行新业务法规手册[S].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10] 童黎.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拓展与风险防范[J].现代金融.2004,7

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可以促进我国银行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和经营规模的有效扩大,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改善资产的单一化和传统化,提高金融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领域与国际银行业的接轨[7]。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还可为税收、金融和消费服务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同时,我国可以在条件较好的城市试点,逐步建立信贷评估机构,贷款人可以通过专门搜集和保管申请人信用资料的商业性信贷证估部门获得申请人信用资料,既减轻银行系统的调查负担,又保证调查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另外可以引入国外金融机构普遍采用的/5C个人信用评分模型0即: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品(Collateral)和行业环境(Condition of business),结合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资信评估模型,以更好地反映个人资信水平。

(三)探索个人消费贷款的决策模式和标准

与公司贷款业务相比较,个人消费贷款具有笔数多,金额小,期限长,抵押物变现空间大等特点。个人消费贷款明显有别于公司贷款,这决定了公司贷款业务的贷款模式和决策标准不适用于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各商业银行要在加强个人消费贷款风险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建立一套能有效判断和控制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的科学的贷款决策标准,指导各级分支机构开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审批决策工作,使各分支机构能够使用统一的标准和尺度进行个人消费贷款审批工作,有效提高审批效率和控制贷款风险。比如,可通过个人消费贷款中心集中受理个人消费贷款业务,集中审批,逐步从个人消费贷款经营队伍中培养有丰富个人消费贷款运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个人消费贷款审批人,推行专家化审批。

同时,要研究探索通过对消费信贷的申请和审批设定一套严密、详细、可操作性强的标准程序,并按此程序设计了一套标准电脑软件,防止人为决策风险。目前在美国美联银行, 95%的消费信贷是通过电脑系统审批的,只有5%的消费信贷由人工审批。从执行情况看,电脑系统审批的贷款的坏账率要比人工审批的坏账 率低。

[7] 刘定华.金融法教程[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四)实现消费贷款证券化,分散消费信贷风险

借鉴国外消费贷款证券化的经验,加快个人消费抵押贷款证券化进程,不但可以调节商业银行短存长贷的匹配结构,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而且可以增强商业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目前可以选择市场基础条件较好、金融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的地区进行试点,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这些地区个人消费抵押贷款业务发展迅猛,部分中小商业银行已经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客观上已经具有证券化的现实需求。由于消费贷款具有利率、借款人违约、提前偿还等多种风险,通过政府成立的专门机构或信托公司对证券组合采取担保、保险、评级等信用手段可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同时也降低了发行人的融资成本。另外,个人消费抵押贷款的证券化,还可以为资本市场增加收益稳定的投资产品,改善资本市场结构,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

(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给个人消费信贷提供良好法律基础

建立健全个人消费信贷相关法律制度首当其冲是要尽快制定和颁布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消费信贷法》,以规范消费信贷活动中各个主体的权利义务特别对个人和商业银行在消费信贷业务中的权利责任进行明晰划分,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和规范。同时要对《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法律条文中对个人消费信贷条款进行修订和补充。其次,所颁布和修订的法律法规要加大对个人消费者在消费信贷活动中的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以提高其违法的机会成本,为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开创一个绿色的法律环境,促进这一业务快色发展。同时,在建立征信体系的同时还要尽快制订相关法律规范,以便在明确信息披露规则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客户的个人隐私以及可能涉及的商业秘密,促进个人征信体系及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

(六)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控制个人消费信贷经营风险 操作风险在商业银行实际操作中似乎是不可不免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商

业银行自身的内部控制,把这一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首先,对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规范流程中的操作标准; 其次,有效发挥商业银行业务监督管理部门的作用,使其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进行有效监管和协调,加强贷前、贷中、贷后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并明确责任到人的责任追究制度,即“谁审批、谁主管、谁负责”,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积极性和责任意识,环环相扣落实责任。追究责任只 是手段,并不是目的,通过这样的方法,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的经营操作风险。再次,要加强银行员工培训,因为市场经济环境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银行的各种业务标准也在不断的修订和创新,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员工对这些业务流程没有理清,新业务就会产生新的经营风险。

(七)建立风险预案,有效处理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所面临的利率风险是随着市场经济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在应对这一风险的时候可以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即商业银行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流程,首先要做好风险预估工作,要对世界经济及国内宏观经济走势进行分析,及时了解金融市场运行现状,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先估计和判断,并制定预案和提取合理的风险准备金,以免对自身经营造成影响;其次,要做好风险识别工作,能清楚的认识到当前所发生风险的类别,如果经判断属于利率风险,则及时启动相关预案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进行度量和处理; 再次,要建立科学的的度量模型,在利率风险发生时能够及时量化风险,给银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数据; 最后,在利率风险发生后还要进行总结评价,为后续处理同类问题提供数据和经验。

参考文献

[1]崔立新:试论个人资信评估体系的重要作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4): 34-36

[2] 段向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金融.2012,4

[3]林 骅:当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若干思考[ J].新金融,2009(6): 31-32.

[4] 罗勇.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汽车研究与开发.2012,5

[5]李晓程等:中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3): 10-13

[6] 李金泽.银行新业务法规手册[S].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7] 刘定华.金融法教程[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8]孙晨光:完善我国征信制度的设想[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9(6): 19-21

[9] 孙东升.个人信用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09,3

[10] 童黎.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拓展与风险防范[J].现代金融.2004,7

[11] 王伟华.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防范[J].云南金融.2012,2

[12] 王秀芳,于树圣.建 立健全汽车金融服务体系[J].消费经济.2011,2

[13] 伍军,齐亚莉.发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9,7

[14]涂永红:中国未来五年消费信贷发展趋势[J].货币金融评论,2010(10): 10-31.


    相关文章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现状及对策思考

    2008年第2期 总第21期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RESEARCHGUIDE No.2,2008SerialNo.21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现状及对策思考 陈惠芳,李 摘 菲,王霞辉 (湘潭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要:个人 ...

    中国汽车金融行业报告目录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

    毕业论文范围

    六.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下列题目为综合参考题目,同学们可据此自行拟定论文题目,凡涉及本专业及相关的内容均可) 1.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 2.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 3.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 4.农户 ...

    金融学论文题目汇总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 现金流量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2 资本结构与企业财务安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3 ××上市公司股票定价实证分析 4 钢铁类上市公司财务杠杆的特征与投资建议 5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内生优化研究 6 ST类上市公司财务 ...

    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现状及趋势研究

    引 言 个人消费信贷是指银行向个人客户发放的有指定消费用途的人民币贷款①.它的范围主要指广义的商品, 既包括住房.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也包括了教育.医疗.旅游等劳务.个人消费信贷在发达国家中十分普遍,美国是消费信贷历史最早和最发达的国家 ...

    西部零售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西部零售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摘 要] 我国零售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促进了国际零售巨头制定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计划,他们逐步将竞争的关注点由东向西递级推进.面对国内外强大的竞争压力,西部零售企业应当立足于自身发展的现状,认清并解决发展中存在 ...

    我国汽车消费贷款的风险管理与应对措施初探

    摘 要:目前我国的汽车消费市场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汽车消费贷款业务还存在着较大的漏洞,隐含了较大风险,尚需加强汽车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介绍了汽车消费信贷方面的基本情况,列举了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类型及风险的成因,针对汽车消费信贷的风险, ...

    金融学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安徽财经大学2010届金融学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次贷危机"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 2. QDII实施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3. QFII与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4. 保险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关系分析 5. 拨 ...

    消费贷款的现状与对策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也翻开了一个新篇章.商业银行纷纷从以公司业务为主,转向公司业务与对私业务并重发展,并提出"大零售"的发展战略,这使得消费贷款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态势,一举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的一个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