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及对策-形势与政策

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出现了所谓“毕业即失业”的说法。因此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有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本文从大学生自身,企业和社会三个大方面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从而总结出相关的结论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创业

大学生,曾经是多少人心中的榜样,是人们羡慕的对象,考上了大学也就意味着有了美好的未来。然而,在当今经济形势萧条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空前的严峻形势。现如今,我国每年约五六百万高校毕业生,然而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只有68%,可见有将近半数的人毕业后得不到工作,这些数字还不包括其中有些已就业的大学生又失业、待业。可见,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小视的问题,正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形成的原因

1. 就业队伍的激增

细分我国劳动力市场,现在有四股劳动大军:一是由于大学扩大招生带来的大学生毕业人数激增;二是农民进城打工大军蜂拥而至,很多农民域弃农田进城打工;三是失业人员数量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急剧增加;四是外来务工和“海归”人数增加,他们的归来获得了国内大学生所未有的优先权和企事业单位的青睐。如此庞大的就业队伍一同涌入狭小的就业市场,客观上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加剧了就业岗位少而就业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大学毕业生数量也急速增加。据教育部统计,2002年我国有高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有212万,2004年有280万,2005年为338万,2006年是413万,2007年为495万,2008年为559万,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11万,毕业生数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长。而与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不相适应的是,社会所提供的劳动力需求岗位并没有明显增加,难以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所提供的劳动力需求岗位数量与社会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差距也在逐渐加大。

2. 专业、能力不能满足需求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既有总量矛盾也有结构矛盾,但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结构矛盾是主要矛盾。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形势下,大学的专业设置调整明显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出现了错位。在发现问题后,不少学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

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结果是长线更长,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构性的不合理同时还伴随着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扩招”以来,生源的素质有高有低,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也没有跟上,造成学生培养质量下滑。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而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学习成绩差,自身素质不能满足当今经济发展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另外,现在的大学生明显表现出适应社会环境能力不足。在面临社会环境变化压力时,不能够调动自身各种资源去满足环境的要求或改变环境。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不敢面对挑战,不敢正视社会现实,或者逃避现实,沉溺于个人的幻想之中;或者怨天尤人,把责任统统推给社会和他人,甚至采取反社会的态度,无法适应社会生活,这几乎已成为当前许多大学生的一个通病。

3. 自身心理和观念因素

身处学生就业辅导的第一线,通过对北京物资学院的毕业生的调查了解,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最大的问题就是其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身的优势、劣势是什么,所以也就很难对自己的职业道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规划。在这个基础上,大学生很难形成合理的就业观念。

1)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主要表现是大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不足和择业能力水平不高。很多大学生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的同时,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不强,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职业规划能力欠缺更是普遍现象,很少有人对自己做出详细的探查,明确自己的素质、实力、个人特点、能力、兴趣和学习、工作方式以及对工作环境的喜好,并依此做出决定和计划。

另外,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如就业挫折承受力差、竞争与进取精神不够、合作性和冒险性较差、独立性不高,盲从和依赖心理普遍存在等等也是造成眼下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

2) 观念因素

观念是人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它支配着人做出某种选择,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往往存在着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的问题,这就造成了一种“自愿”性的就业困难。

很多大学生仍然有一种“精英”意识,择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还有大学生存在“一次就业定终生”的传统观念,没有认识到就业就是一

个动态的过程,更没有“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新型就业观念。 另外,大学生创业是就业的一个增长点,但是当代大学生还普遍缺乏创业意识,或者虽然有创业的想法,却因为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的不足导致最终没有付诸实践。

4. 其它原因

1) 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2) 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导致就业难。

首先,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其次, 当今的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 适应社会的能力差, 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3) 用人单位条件苛刻导致就业难

如今,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 试问大学毕业生哪里来的工作经验?另外, 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 追求高学历,更出现了招保安要硕士生的笑话。用工单位的这些条件,无疑对大学生就业造成的负面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4)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导致就业难。

在我国,目前仍有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 没有市场意识,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造成了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现象, 导致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二. 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1、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1) 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另外,政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2) 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筛选、分析评估

2、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

1) 要根据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高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科研、技术开发的人才,中低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具体使用操作方面的人才。只有合理地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才会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2) 要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尽管许多企业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因此,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

业的活力。

3、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

1)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要。(2)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 认真抓好培养人才的质量关, 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人才培养模式。

3)培养目标事关高校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

4)优良的学风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

4、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1)加强就业指导,广开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择业平台。

2)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引导学生确立目标、规划未来。

4)培养实践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

5、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

1)大学毕业生如何把自己“嫁”出去, 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是关键。

2)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再强, 如果品格不好, 用人单位是不会录用的。良好品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 这就要求大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 严格要求自己, 遵守道德规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开发新的就业市场, 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是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

4)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

5)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

三. 总结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 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 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①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②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

③王潍海,腾玉成,张宏。大学生择业指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

④2004年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出现了所谓“毕业即失业”的说法。因此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有社会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本文从大学生自身,企业和社会三个大方面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从而总结出相关的结论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创业

大学生,曾经是多少人心中的榜样,是人们羡慕的对象,考上了大学也就意味着有了美好的未来。然而,在当今经济形势萧条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空前的严峻形势。现如今,我国每年约五六百万高校毕业生,然而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只有68%,可见有将近半数的人毕业后得不到工作,这些数字还不包括其中有些已就业的大学生又失业、待业。可见,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小视的问题,正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形成的原因

1. 就业队伍的激增

细分我国劳动力市场,现在有四股劳动大军:一是由于大学扩大招生带来的大学生毕业人数激增;二是农民进城打工大军蜂拥而至,很多农民域弃农田进城打工;三是失业人员数量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急剧增加;四是外来务工和“海归”人数增加,他们的归来获得了国内大学生所未有的优先权和企事业单位的青睐。如此庞大的就业队伍一同涌入狭小的就业市场,客观上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加剧了就业岗位少而就业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

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大学毕业生数量也急速增加。据教育部统计,2002年我国有高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有212万,2004年有280万,2005年为338万,2006年是413万,2007年为495万,2008年为559万,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11万,毕业生数量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长。而与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不相适应的是,社会所提供的劳动力需求岗位并没有明显增加,难以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所提供的劳动力需求岗位数量与社会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差距也在逐渐加大。

2. 专业、能力不能满足需求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既有总量矛盾也有结构矛盾,但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结构矛盾是主要矛盾。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化的形势下,大学的专业设置调整明显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出现了错位。在发现问题后,不少学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

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结果是长线更长,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构性的不合理同时还伴随着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扩招”以来,生源的素质有高有低,高校的软件和硬件设施也没有跟上,造成学生培养质量下滑。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动手能力差;而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也强,但学习成绩差,自身素质不能满足当今经济发展形势下社会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另外,现在的大学生明显表现出适应社会环境能力不足。在面临社会环境变化压力时,不能够调动自身各种资源去满足环境的要求或改变环境。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不敢面对挑战,不敢正视社会现实,或者逃避现实,沉溺于个人的幻想之中;或者怨天尤人,把责任统统推给社会和他人,甚至采取反社会的态度,无法适应社会生活,这几乎已成为当前许多大学生的一个通病。

3. 自身心理和观念因素

身处学生就业辅导的第一线,通过对北京物资学院的毕业生的调查了解,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最大的问题就是其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身的优势、劣势是什么,所以也就很难对自己的职业道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规划。在这个基础上,大学生很难形成合理的就业观念。

1)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主要表现是大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不足和择业能力水平不高。很多大学生综合技能水平不高的同时,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不强,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职业规划能力欠缺更是普遍现象,很少有人对自己做出详细的探查,明确自己的素质、实力、个人特点、能力、兴趣和学习、工作方式以及对工作环境的喜好,并依此做出决定和计划。

另外,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如就业挫折承受力差、竞争与进取精神不够、合作性和冒险性较差、独立性不高,盲从和依赖心理普遍存在等等也是造成眼下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

2) 观念因素

观念是人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它支配着人做出某种选择,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往往存在着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的问题,这就造成了一种“自愿”性的就业困难。

很多大学生仍然有一种“精英”意识,择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理想和抱负,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还有大学生存在“一次就业定终生”的传统观念,没有认识到就业就是一

个动态的过程,更没有“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新型就业观念。 另外,大学生创业是就业的一个增长点,但是当代大学生还普遍缺乏创业意识,或者虽然有创业的想法,却因为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的不足导致最终没有付诸实践。

4. 其它原因

1) 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2) 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导致就业难。

首先,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其次, 当今的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 适应社会的能力差, 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3) 用人单位条件苛刻导致就业难

如今,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 试问大学毕业生哪里来的工作经验?另外, 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 追求高学历,更出现了招保安要硕士生的笑话。用工单位的这些条件,无疑对大学生就业造成的负面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4)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导致就业难。

在我国,目前仍有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 没有市场意识,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造成了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现象, 导致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二. 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1、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1) 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另外,政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2) 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筛选、分析评估

2、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

1) 要根据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高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科研、技术开发的人才,中低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具体使用操作方面的人才。只有合理地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才会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2) 要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尽管许多企业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因此,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

业的活力。

3、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

1)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要。(2)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 认真抓好培养人才的质量关, 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人才培养模式。

3)培养目标事关高校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

4)优良的学风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

4、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1)加强就业指导,广开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择业平台。

2)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引导学生确立目标、规划未来。

4)培养实践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

5、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

1)大学毕业生如何把自己“嫁”出去, 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是关键。

2)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再强, 如果品格不好, 用人单位是不会录用的。良好品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 这就要求大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 严格要求自己, 遵守道德规范。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3)开发新的就业市场, 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是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

4)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

5)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

三. 总结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 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 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①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②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 。

③王潍海,腾玉成,张宏。大学生择业指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89。

④2004年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


    相关文章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第11卷第4期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张佳琛 . [摘 要]针对当前金融危机和大学毕业生就业群体不断增加的就业严峻的现实问题,在分析金融危机和我国当前经济运行 情况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本文指出政 ...

    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高校逐年扩招.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和实际间的差异,导致医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本文以阐述近年来医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医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给予出较为客观积极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就业新形势:医学类专 ...

    论文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与对策

    西安数字技术学院 毕 业 论 文 题目: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与对策 姓 名 _________ 学 号 ______ 专 业 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2012 年 10 月 20 日 摘要 内容提要: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一大问题,不 ...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浅析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毕业生人数迅速增长的今天,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以及大学生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需要,这直接关系到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值得 ...

    哈尔滨市大学生职业培训工作的情况与对策

    哈尔滨市大学生职业培训工作情况汇报及对策 前 言 哈尔滨市政府把大学生职业培训工作作为当前我市就业创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人社局贯彻市政府的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对大学生的创业就业培训,培训工作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大中专毕业生 ...

    农民工创业相关书籍

    [1]张秋锦,等,农本论一当代中国农民问题思考[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孙津,中国农民与中国现代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杨群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J],南都 [4]邓明忠,刘沛明 ...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论文题目: 姓 名: 准考证号: 所在省市: 所在单位:职业指导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湖南省长沙市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谢忠柱 湖南 ...

    大学生就业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一. 前言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据统计,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495万毕业生中145万待业:2008年559万毕业生中173万待业:2 ...

    大学生就业_国外促进政策及对中国的借鉴

    大学生就业: 国外促进政策及对中国的借鉴 杨伟国王飞 [摘要]总体上说,大学毕业生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是,大学生就业的劳 动力市场过程并不稳定,特别是考虑到大学生的高人力资本存量,国外都积极采取专门针对 大学生的"特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