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4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

语 文 试 题

命题单位:华普教育研究所语文研究室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1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是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前辈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他认为,我们应当对中华文化的全部历史有所自觉,有清醒的认识,有自知之明,有自信,且有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和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文化自觉包括两个维度,一是人个体的自省与自觉;二是对民族文化保持清醒的立场和态度。

个体的自省与自觉就是自我启蒙,即是人摆脱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自己的勇气与决心,因此这种不成熟状态是自己所加附的。康德曾提出“勇敢地使用自己的理智”。自我启蒙亦即觉醒,是对自我理性的挖掘和自觉。启蒙运动就是把文艺复兴时期的感性变成理性的自觉。笛卡尔的“理性准绳”的观点把一切“放在理性的尺度上校正”。由此,建立在文化信仰上的文化自觉,能规避盲目信仰带来的荒谬、自相矛盾,来寻求理性。理性是保持我们身份的尊严与独立的自我启蒙和自觉的重要尺度,也是尊重生命和引领人性从善、从真、从美、从德这四个价值维度的坐标起点和终结。由于理性的成熟,人类的伦理意识开始产生,人才逐渐从兽变为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其他动物总是被动受支配,人在受支配的同时具有“自我完善化的能力”,这就是理性的能力,也是文化自律的命令。文化自律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守道归朴、依道而行”。老子提倡“绝知弃辩”,守道归朴,唤起或恢复人的自然本性,进而消除种种社会弊端。另一方面是超越现有文明,引领“人”放弃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乐主义,摆脱生态缺失给予人类损伤的悲剧结果。如孔子讲的,“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取之,不处也”,也就是说不符合道义的富与贵,“我”坚决不去。这是人个体对名利物的理性判断与取舍,是以“跳脱”意识指引下的文化自律。“跳脱”意旨陷于纷繁环境下的自觉。要“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辱”。只有如此,才能“常德不离”,“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文化精神追求和审美文化取向被消解直接导致文化自觉的缺钙。有怎样的历史眼光和意识,就有怎样的自觉取向。面对当下的社会现实,需要“先于天下的庄严无畏的独立而严峻的思考,耿直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的结合”①,理性、清醒坚守“全球意识”下的民族文化信仰和民族精神。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费孝通先生所倡导的文化自觉。

尊重历史和尊重文化信仰,需要从“心”开始,依靠个体的自省与自觉,回归“道法自然”,回归民族文化传统,寻“根”溯“本”,“知行合一”,从而进入“历史”与“全球化”中间地带实现文化自觉的沉淀与坚守。只有保持民族的独特思想和文化信仰,才能提高民族自信,唤醒民族的文化自觉,才有可能不陷入被全球一同化的危机,并在创新传承的文化语境下,去创造“人性”历史以及和谐共存的文明世界。

(改编自谭竺雯的《文化信仰与文化自觉刍议》)

[注]①出自《红楼钟声燕园柳》,是著名诗人、教授、评论家谢冕对北京大学优秀学者的赞语。

1.下列关于“文化自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化自觉指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对中华文化的全部历史的认知态度与创建能力。

B.文化自觉包括人个体的自省与自觉和清醒认识民族文化两个相辅相成的价值维度。

C.文化自觉能够规避盲目信仰带来的荒谬、自相矛盾,并能引领人性从善、从真、从美。

D.文化自觉要坚持正确文化精神追求和审美文化取向,要有科学的历史眼光和意识。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文化自觉概念的提出入手,介绍文化自觉的重要作用,并说明了文化自觉的两个价值维度。

B.第二段多处引用中西文化名人言论,论述自我启蒙应当摆脱不成熟状态,寻求理性,加强文化自律。

C.第三段说明实现文化自觉需要在自我启蒙的基础上坚守“全球意识”下的民族文化信仰和民族精神。

D.整篇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从对待个体和民族文化两个方面阐述了实现文化自觉的具体途径。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个体的自省与自觉需要鼓足并下定决心去独立摆脱自己加附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从而达成弥补理智的不足、完成自我启蒙的目的。

B.自我理性的挖掘与完善是理性成熟的标志,它让人类产生伦理意识,使人与物区别开来,不再受外物的支配,保持身份的尊严与独立。

C.文化自律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守道归朴,回归人的合理的自然本性;其二是陷于纷繁环境时不能迷失本性,理性地判断和取舍名利物。

D.保持民族的独特思想和文化信仰是唤醒民族文化自觉的必要条件,必能摆脱被全球一同化的危机,创造“人性”历史、和谐共存的文明世界。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襄阳围急,将破,立信①遗似道②书,云:“沿江之守,不过七千里,而内郡见兵尚可七十余万,宜尽出之江干,以实外御。汰其老弱,可得精锐五十万,于七千里中,距百里为屯,屯有守将;十屯为府,府有总督。其尤要害处,则参倍其兵。无事则泛舟江、淮,往来游徼,有事则东西互援,联络不断,以成率然之势,此上策也!久拘聘使,无益于我,徒使敌得以为辞,莫若礼而归之,请输岁币以缓目前之急。俟边患稍休,徐图战守,此中策也!”后伯颜③入建康,闻其策,叹曰:“使宋果用之,吾安得至此?”

北人南侵,文天祥上疏,言:“朝廷姑息牵制之意多,奋发刚断之意少,乞斩师孟④衅鼓,以作将士之气。”且言:“宋惩五季之乱,削藩镇,建邑郡,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以变弱,故敌至一州则一州破,至一县则一县残,中原陆沉,痛悔何及?今宜分天下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以广西益湖广,而建阃于长沙;以广东益江西,而建阃于隆兴;以福建益江东,而建阃于番阳;以淮西益淮东,而建阃于扬州。责长沙取鄂,隆兴取蕲、黄,番阳取江东,扬州取两淮。使其地大力众,足以抗敌,约日齐备,有进无退,日夜以图之,彼备多力分,疲于奔命。而吾民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敌不难却也!”

〔评〕靖康有李纲不用,而用黄潜善、汪伯彦;咸淳有汪立信不用,而用贾似道;德佑有文天祥不用,而用陈宜中。然则宋不衰于金,自衰也;不亡于元,自亡也!

(选自冯梦龙《智囊》)

已而闻似道溃芜湖,江汉守臣皆望风降遁。立信叹曰:“吾今日犹得死于宋土也。”乃置酒召宾佐与诀,手为表起居三宫,与从子书,属以家事。夜分起步庭中,慷慨悲歌,握拳抚案者三,以是失声,三日扼吭而卒。

(《宋史·汪立信传》)

(元世祖)召入谕之曰:“如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立信:即汪立信。②似道,即贾似道。③伯颜:元大将。④师孟:南宋降元官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徒使敌得以为辞   辞:借口

B.以作将士之气     作:激励

C.宋惩五季之乱     惩:惩治

D.属以家事         属:嘱托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莫若礼而归之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B.请输岁币以缓目前之急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至一县则一县残         欲苟顺私情,则告不许

D.愿赐之一死足矣         我何何面目见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汪立信对敌我双方情况十分了解,他的上书数据分析具体、详实,用兵策略环环相扣,自成系统,但可惜不被贾似道采用,宋军只能以溃败告终。

B.文天祥从对敌斗争意志、国家政策方针角度分析宋朝形式,涉及物质基础、人力资源、战略战术安排甚至还注意到民间抗敌力量,确是高瞻远瞩。

C.汪立信知道国势倾颓,已难以挽回,他不愿意看到大宋灭亡的结局,不愿做亡国奴,以身殉职,上吊而死,体现了刚烈的性格和对宋室的中心耿耿。

D.文天祥被俘以后,面对敌人的诱惑,毫不动摇,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临刑时他慷慨激昂,视死如归,体现了大丈夫气概。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宋果用之,吾安得至此?

译文:

(2)然则宋不衰于金,自衰也;不亡于元,自亡也!

译文:

(3)已而闻似道溃芜湖,江汉守臣皆望风降遁。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江上望青山亿旧

王士慎

扬子秋残暮雨时,笛声雁影共迷离。

重来三月青山道,一片风帆万柳丝。

江  上

清·王士祯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自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8.请从虚与实的角度对两首诗进行赏析。(4分)

9.这两首诗虽都是写江上之景,但所所表达的感情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乙:①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暧暧远人村,             。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           ,川泽纡奇骇瞩。                             (王勃《滕王阁序》)

⑤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                   (周邦彦《苏幕遮》)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人人襟袖带香归

肖复兴

①去东湖那天,天刚放晴,阳光出奇得好。一连几天成都阴雨绵绵,让东湖一直湿漉漉的,充满湿润的期待。之所以期待,因为它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唐代的园林。我国现存的园林大多是清代的,明代的都少见。

②东湖在成都北30多公里处的新繁,现在是成都的郊区了,咫尺之遥。我是从东湖后门进去的,遗憾未能先看到前门“唐贤胜迹”的横匾。后门镶在古城墙之中,是后开的,门不大,但有古城墙的衬托,显得古色古香,特别是阴雨的淋漓,使得城墙青苔斑驳,砖石浸润得格外沧桑,没有进门便对里面充满厚重的想象。

③东湖当年在县衙之东,因之得名,唐时为官居宰相的李德裕在新繁当县令时所建。最早见诸文字是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新繁县有东湖,李德裕为宰日所凿。”难得的是千余年的风霜雪雨变化至今整体骨架未动,前后两湖砚湖和万花湖唐代风光依旧,还保留着当初的唐风唐韵。好多人都以为我们的古迹和欧洲不同,欧洲是石头的建筑,而我们则是木头的建筑,所以难以保存。其实,这只是一种误解,关键在于维修和保护。由于东湖历代都有维护和修建,它才得以存活至今而出类拔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清同治年间任新繁知县的一个叫程祥栋的人,自己从薪水里掏出2000贯捐助翻修东湖。我不太弄得清这2000贯到底值多少钱,但看他新修了怀李堂,清湖底的淤泥筑蝠崖,在蝠崖上建青白江亭这样多重项目,应该颇为可观。有意思的是,包括程祥栋在内的历任修建东湖的县太爷都为东湖留下诗文,而不是仅仅动动嘴,实在让我们如今不少发言稿都要秘书代笔的不少县太爷汗颜,更不要说让那些贪官污吏自己掏银子修湖了。

之所以这么多朝代的县太爷对东湖情之独钟,在我参观一圈东湖之后,明白了,因为他们都敬重和新繁相关的三个人。一个是唐代的李德裕,一个是北宋的赵汴,一个是南宋的梅挚。他们的官职有大有小,李德裕官至当朝宰相,赵汴时任封疆大吏西川节度使,梅挚只是地方的一个小官。但是,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为官清廉,一为百姓做过实实在在的好事,而不是那种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贪得无厌者。看来,历朝历代,人们对于当官的要求和期待,就是这样简单明了的两点。你做到了这两点,人们就记住你,做不到,遗臭万年。

李德裕是高官,也是诗人,是真正的诗人,全唐诗里收录了他的一百四十余首诗,称赞他“身在大位,手不去书”。他在成都时,平定南诏和吐蕃入侵,让百姓安居乐业,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意思的是,如今李德裕的遗迹东湖独存,说明新繁人对他的厚爱。据说,李德裕当年在东湖亲手植下四株柏树,历经千年,一直到民国时期还在。人们特别在古柏前修建了古柏亭。一个军阀手底下的士兵,在古柏的树洞烧纸,把树点燃烧死,新繁人不干了,最后军阀只好把士兵枪毙才平息民愤,足见人们对李德裕的感情。

赵汴时任御史,因一身清廉,不畏权贵,被称为“铁面御史”。他任成都州府时,一次路过新繁,看见湔江清澈见底,感慨道:我们当官的,就要像这江水一样保持自己的清白才是!从此,当地人把湔江叫做了青白江,一直叫到了今天。程祥栋在蝠崖上修建了青白江亭,站在那里,青白江一览脚下,那从雪山融化下的雪水汇成的江水,确实是清澄明澈,如练如镜。

梅挚是新繁人,一生清清白白为人,认认真真做事,骨头还硬,敢于直言上疏。他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五瘴说》,所谓五瘴,是直斥为官的五病:“急征暴敛,剥下奉上,此租赋之瘴也;深文以逞,良恶不白,此刑狱之瘴也;昏晨醉宴,弛废王事,此饮食之瘴也;侵牟民利,以实私储,此货财之瘴也;盛栋姬妾,以娱声色,此惟薄之瘴也。”实在像是句句说给今天的,仿佛有先见之明。他同时还说了这样一句:“有一于此,民怨神怒。”一针见血,更是戳到腰眼儿上。心想,如今我们愿意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应该是才对,特别应该让那些为官者到这里看看。其实,梅挚所说的五瘴,历朝历代都存在,贪污腐败,营私舞弊,是所有有良知者的大敌。南宋时就有人将这《五瘴说》刻在桂林龙隐崖上,清代有人从那里拓印回新繁藏于龙藏寺,光绪年间的新繁知县是一个叫段莹的人,索性将其翻刻于石碑上,立于东湖,让更多的人知道并看见。后人又在东湖西岸专门修三百梅花馆纪念他,不仅因为他姓梅,更取段莹当年翻刻立碑时写过的诗句“精神应与老梅通”之意。

一座唐代的古老园林,不仅因为亭台楼阁湖水树木秀丽而令人流连,也不仅因为年代久远硕果仅存而令人怜惜,更因为有这样三位古人的存在而令人景仰。就像舞台上背景雕梁画栋炫目,天幕上日月星辰闪烁,但没有人物出场是无法打动人的。难得的是东湖有这样三个不同凡响的人物让它有了生命,让它不仅有历史的厚度,还充满感情的温度。为了纪念这三位古人,几代后人在怀李堂前特意种植了柏树,在青白江亭前种植了竹林,在古城墙周围遍植梅花,成为了今天的梅岭。柏竹梅,成为了三位贤人的形象的比兴,也使得人们的感情和心情得以抒发。沿东湖,我连转了两圈,雨后的梅花满园绽放,如放翁诗中所说:人人襟袖带香归。

(有删改)

1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第②段写道“没有进门便对里面充满厚重的想象”,请概括“厚重的想象”的内容。

答:

(2)请简要分析东湖成为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唐代的园林的原因。

答:

12.第⑦段引用梅挚的《五瘴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3.作者本是写东湖游记,但主要篇幅却记叙了李德裕、赵汴、梅挚的事迹,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14.文章以“人人襟袖带香归”为题,这是作者游东湖的感受。读完此文,你嗅到了什么样的香气呢?请谈谈你的感受。(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平添  缈远  白篷船   发祥地  通宵达旦  再接再厉

B.厘清  福分  掰腕子  水蒸气  色彩纷呈  福寿绵长

C.赋予  戏谑  哈密瓜  接地气  春华秋实  攻城掠地

D.沉疴  熨帖  金钢钻  斑马线  曲意逢迎  震古烁今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成为我们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无可非议的议题,是对公民道德的考量,也是对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能力的挑战。

B.一次次见到如此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一次次大饱朵颐,却似乎再没有馋涎欲滴的感觉,更没有当初对一顿红烧肉就如盼过年般朝思暮想的心情。

C.宣城在市直单位推行的党员上岗戴党徽制度得到党员干部的积极响应,姚玉舟认为这样做不仅能约束广大党员干部的危言危行,更方便群众监督。

D.年轻人有热血有豪情,充满对未来的想象,但这不是浮躁的理由,年轻人更应当脚踏实地而不是天马行空地生活、工作,这样无悔青春,无悔时代。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政府11月23日宣布在东海上空划设防空识别区,对不配合识别或者拒不服从指令的航空器,中国武装力量将会采取防御性紧急处理。

B.我国现在已经具备发射一个火星探测器,围绕火星进行探测活动的条件,但什么时候开展火星探测,这还取决于国家的财力和决策而定。

C.西藏国家公园的建设将围绕“高原生命力”定位,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监测与保护,禁止资源开采活动,开发多种不妨碍生态系统的旅游项目。

D.国际能源署预测,中国将在未来25年大规模生产可再生能源,这不仅将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树立典范,而且可以摆脱污染严重的恶名。

18.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大数据决策”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4分)

当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来处理,难以帮助人们在合理时间撷取、管理、处理、整理并作出决策的时候,大数据决策方式产生了。如2009年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谷歌公司通过观察人们在网上搜索的大量记录,在流感爆发的几周前,就判断出流感是从哪里传播出来的,从而使公共卫生机构的官员获得了极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并做出有针对性的行动决策,而这比疾控中心的判断,提前了一两周。

答:

19.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有句成语叫:“曲径通幽”,意思是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优美的地方。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①           。也可作为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采用的方法。当你陷入山重水复的困难时,在另辟蹊径的小路上求索,②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的新天地。春秋时期,秦师欲灭郑,狭路相逢,弦高拿出食物犒劳去侵略郑国的强盗,迷惑了秦师,使危在旦夕的郑国化险为夷。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都表现为曲折的、螺旋式、波浪式的前进运动,以退为进、以迂为直的方法,③正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遵循和运用。

答:

20.阅读右面漫画,按要求答题。(5分)

(1)给漫画拟定标题。要求:不得使用“无题”作为标题。

答: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漫画的含义。要求:不超过40字。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华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中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也有人说,环境永远不会十全十美,消极的人受环境控制,积极的人去控制环境。怎样处理人和环境的关系,是摆在每个人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重要人生课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4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C(一方面,“能够规避盲目信仰带来的荒谬、自相矛盾”的是“建立在文化信仰上的文化自觉”,另一方面,原文为“理性”“引领人性从善、从真、从美”。)

2.A(第一段没有介绍“文化自觉的重要作用”。)

3.C(A项,“弥补理智的不足”错,不成熟状态的形成原因并不是“缺乏理智”。B项,“自我理性的挖掘和完善是理性成熟的标志”于文无据;“不再受外物的支配”错,原文为“受支配的同时具有'自我完善化的能力’”。D项,“必须摆脱全球一同化的危机”错,原文为“才有可能不陷入被全球一同化的危机”。)

4.C(惩:苦于。)

5.A(A.均为连词,表承接。B.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拿;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人称代词,我/人称代词,他们。)

6.D(D.“临刑时他慷慨激昂”错,原文为“临刑殊从容”,文天祥是从容就义,数日后,其“面如生”。)

参考译文:

襄阳城被蒙古军围攻,情势急迫时,将要被攻破,汪立信写信给贾似道,说:“沿长江的防线不过七千里,而内郡现有的士兵还有七十多万,应该都派到江边,充实对外防御的兵力。七十多万兵力中,淘汰掉老弱不堪作战者,还有五十万精锐。在七千里之间,每距一百里设一屯,每屯有守将,十屯为一府,每府有总督。地势特别重要的地方,就用三倍兵力。平时在江淮之间泛舟来往,保持联系,战时东西彼此支援,联络不断,来造成足以应付蒙古人忽然攻击的防御力量,这是上策。扣留蒙古人的使臣,对我们没有好处,只会给敌人借口。不如礼遇他们,放他们回去,以每年输送财帛的方式来缓和目前急迫的形势。等边境的压力稍微缓和,再从长计议战守的策略,这是中策。”后来蒙古伯颜攻入建康,听到了汪立信这番策略,叹息道:“假使宋室真的采用这个计策,我们今天怎么可能在这里呢?”

蒙古人南侵,文天祥上疏,说:“朝廷只求一时偏安,牵制前方将帅作战的气息太浓,而奋发进取、决心作战的意志太弱,请求立刻斩杀师孟,用他的鲜血涂在鼓上,来激励士气。”又说:“宋朝受五代之乱的伤害,虽然削弱拥兵的藩镇,建立邑郡,一时虽然可以矫正军人拥兵作乱的弊病,然而也付出国力衰弱的代价,所以敌人每到一州,一州就残破,每到一县,一县也残破,最后弄得整个中原沦陷,如今后悔也来不及。如今应将天下分为四镇,每镇设立都督一人负责统领;将广西并入两湖为一镇,军府建于长沙;将广东并入江西为一镇,军府建于隆兴;将福建并入江东,军府建于番阳;将淮西并入淮东,军府建于扬州。要求长沙负责收复鄂地一带,隆兴负责蕲黄一带,番阳负责江东一带,扬州负责收复两淮一带。如此,才能使各镇地大兵多,足以对抗敌军,并找寻适当时机约定日期一起进军北伐,有进无退,倾尽全力攻击敌军,使敌军因战线扩大,必须防备各方的攻击兵力,而造成局部防御兵力的不足,疲于奔命。再加上我方策动敌后的百姓起义,从内部加以骚扰颠覆。如此,敌人就不难击退了。”

〔评〕靖康年间有李纲不用,而用黄潜善、汪伯彦;咸淳年间有汪立信不用,而用贾似道;德佑年间有文天祥不用,而用陈宜中。既然这样,那么宋朝不是因金人强大而衰弱,而是自己衰弱;不是被元灭亡,而是自己灭亡。

不久,就听到了贾似道在芜湖溃败的消息,江汉守臣也都望风投降或逃跑。汪立信感叹道:“我今天还能死在宋土上。”于是就置酒召集宾客与手下官员,与他们诀别,亲自写奏章给皇帝,又给侄子写信嘱托家事。夜半,他心绪难平,信步来到庭中,慷慨悲歌,紧握双拳反复抚拍桌子,以至悲情难抑失声痛哭。三天后,他上吊而自杀殉国。

元世祖把文天祥召入宫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但是元世祖仍然不忍心赐他一死,随即让他退下。进言的官员们极力主张成全文天祥的请求,于是元世祖也就同意文天祥的请求。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押解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终年四十七岁。

8.《江上望青山忆旧》前两句写记忆中的景物,深秋暮雨青山的迷蒙萧瑟的景象,是虚景;后两句写眼前的景物,阳光明媚,一片风帆行驶在江面上,柳丝挂满春堤,是实景。整首诗虚实结合,对照鲜明,产生了特殊的艺术效果。(2分)《江上》整首诗均描写深秋时节的景象,是实景。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江上、地上、空中多层面的渲染,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和效果。(2分)

9.《江上望青山忆旧》前两句回忆过去所见迷蒙萧瑟的秋景,表现诗人当时惘然的心境;后两句描写的是眼前晴朗明媚的春景,表现诗人愉悦之情,昂扬奋发之态。(2分)《江上》前两句描写的秋景开阔辽远,是诗人心胸开阔的表现;后两句勾勒出一幅由寒潮、山林、大雁、黄叶构成的秋景图,秋江晚渡的行为表现了诗人超然洒脱,探赏大自然的情趣。(2分)

10.甲:①山寺钟鸣昼已昏   ②渔梁渡头争渡喧   ③人随沙岸向江村   ④余亦乘舟归鹿门   ⑤鹿门月照开烟树   ⑥忽到庞公栖隐处

乙: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②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依依墟里烟   ④山原旷其盈视   ⑤樯橹灰飞烟灭  ⑥梦入芙蓉浦

11.(1)古色古香体现唐代风韵的建筑;(1分)历代贤人的事迹及遗迹;(1分)优美的自然风光。(1分)

(2)历代官吏对为官清廉者的景仰,使东湖历代都有维护和修建;(1分)秀丽风景令人流连;(1分)年代久远硕果仅存令人怜惜。(1分)

12.凸显人物形象,表现梅挚认真、清白、正直的性格。(2分)五瘴所揭示的为官者的这些弊病,和生活中贪官污吏有太多相似之处,拉近了文章和生活的距离,揭示文章主旨,富有现实意义,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引用梅挚的文章《五瘴说》,详实具体,增强了文章的人文意蕴,使文章内容深刻。(2分)为下文揭示东湖石碑和三百梅花馆的来历等内容作铺垫。(2分)(任答三点即可)

13.三人都为官清廉,为百姓做过实实在在的好事,他们的事迹使东湖不再是自然景观,而是有了更丰富的意蕴,他们的品质正是作者所谈赞美的,是文章主旨所在,也是文章现实意义所在。(2分)东湖是唐代李德裕在新繁当县令所见,园内景物如怀李堂、青白江亭、梅岭均和他们有关。(2分)

14.①东湖优美的自然景色、丰富的人文景观,让人流连忘返,一番游历,香气盈袖。(2分)②李德裕等人围观清廉、为百姓做实实在在的好事,令人感动、钦佩,一番游历,是精神的洗礼,人物美好品质香气盈怀。(2分)③虽然历朝历代都存在贪污腐败,营私舞弊,但总有正直的官员坚守着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总有人和腐败的风气做斗争,这是一个人的良知,社会的良知。这是对所有良知者的慰藉,也是未来的希望。(2分)④阅读文章,思考社会与人生,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增强了战胜腐败的信心,这是本文的现实意义。(2分)

15.B(A.缈远—渺/邈远;C.攻城掠地—攻城略地;D.金钢钻—金刚钻。)

16.D(D.天马行空: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此处使用正确。A.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这里应为“无可置疑”,是指事实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B.朝思暮想:形容时刻想念。一般只用于思念人,这里属于误用对象。C.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此处望文生义。)

17.C(A.成分残缺,应在“处置”后加上“措施”。B.句式杂糅,删除“而定”。D.语序不当,应把“将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树立典范”与“摆脱污染严重的恶名”调换顺序。)

18.大数据决策是一种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获取价值,让数据主导决策的决策方式。(写出大数据决策的类属,1分;写出获取价值,1分;写出让数据主导决策,1分;语言通顺、条理清楚,1分。超过字数,扣1分。)

19.①也是生活中处理问题时采用的方法(2分)

②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的新天地(2分)

③正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遵循和运用(2分)

20.示例一:(1)保障(2分)

(2)政府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为城乡居民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3分)

示例二:(1)晴空(2分)

(2)政府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为城乡居民健康擎起一片晴空。(3分)

21.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谈论的是人与环境的问题,此处的“环境”并不是指自然环境,而是指一个人成长的环境。材料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命题者试图以此引起人们关注人的成长和环境的关系。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言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作文可以围绕环境和一个人成长的关系来写。环境可以指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罗曼·罗兰还说过“我不知道是否有别人比我从父亲那里所得的更多”;英国的欧文也讲过“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始终是他们出生以前和降生以后的周围环境的产物”,可见环境对人的重要性。由此,可立意为“家风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营造良好风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橘生江南,逾江北为枳”“为成才创造良好环境”等。

“也有人说”则指出人在环境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作文可以围绕人在环境面前的自律、自守、自强立意。在恶劣的环境面前,人可以以苦难为砥石砥砺自己的进步,战胜苦难。在污浊的社会风气面前,人可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待环境,人不应随波逐流,而要有分辩,有识见。由此,可立意为“撷取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拒绝恶习”“做环境的主人”“把抱怨环境的心化为上进的力量”等。

也可以综合以上内容,辩证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从整个材料的角度立意,如“既要重视环境的影响,还要重视人的作用”“环境不可漠视,成才靠自己努力”“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等。

2014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

语 文 试 题

命题单位:华普教育研究所语文研究室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1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是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前辈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他认为,我们应当对中华文化的全部历史有所自觉,有清醒的认识,有自知之明,有自信,且有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和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文化自觉包括两个维度,一是人个体的自省与自觉;二是对民族文化保持清醒的立场和态度。

个体的自省与自觉就是自我启蒙,即是人摆脱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运用自己的勇气与决心,因此这种不成熟状态是自己所加附的。康德曾提出“勇敢地使用自己的理智”。自我启蒙亦即觉醒,是对自我理性的挖掘和自觉。启蒙运动就是把文艺复兴时期的感性变成理性的自觉。笛卡尔的“理性准绳”的观点把一切“放在理性的尺度上校正”。由此,建立在文化信仰上的文化自觉,能规避盲目信仰带来的荒谬、自相矛盾,来寻求理性。理性是保持我们身份的尊严与独立的自我启蒙和自觉的重要尺度,也是尊重生命和引领人性从善、从真、从美、从德这四个价值维度的坐标起点和终结。由于理性的成熟,人类的伦理意识开始产生,人才逐渐从兽变为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其他动物总是被动受支配,人在受支配的同时具有“自我完善化的能力”,这就是理性的能力,也是文化自律的命令。文化自律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守道归朴、依道而行”。老子提倡“绝知弃辩”,守道归朴,唤起或恢复人的自然本性,进而消除种种社会弊端。另一方面是超越现有文明,引领“人”放弃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乐主义,摆脱生态缺失给予人类损伤的悲剧结果。如孔子讲的,“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取之,不处也”,也就是说不符合道义的富与贵,“我”坚决不去。这是人个体对名利物的理性判断与取舍,是以“跳脱”意识指引下的文化自律。“跳脱”意旨陷于纷繁环境下的自觉。要“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辱”。只有如此,才能“常德不离”,“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文化精神追求和审美文化取向被消解直接导致文化自觉的缺钙。有怎样的历史眼光和意识,就有怎样的自觉取向。面对当下的社会现实,需要“先于天下的庄严无畏的独立而严峻的思考,耿直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的结合”①,理性、清醒坚守“全球意识”下的民族文化信仰和民族精神。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费孝通先生所倡导的文化自觉。

尊重历史和尊重文化信仰,需要从“心”开始,依靠个体的自省与自觉,回归“道法自然”,回归民族文化传统,寻“根”溯“本”,“知行合一”,从而进入“历史”与“全球化”中间地带实现文化自觉的沉淀与坚守。只有保持民族的独特思想和文化信仰,才能提高民族自信,唤醒民族的文化自觉,才有可能不陷入被全球一同化的危机,并在创新传承的文化语境下,去创造“人性”历史以及和谐共存的文明世界。

(改编自谭竺雯的《文化信仰与文化自觉刍议》)

[注]①出自《红楼钟声燕园柳》,是著名诗人、教授、评论家谢冕对北京大学优秀学者的赞语。

1.下列关于“文化自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化自觉指学者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对中华文化的全部历史的认知态度与创建能力。

B.文化自觉包括人个体的自省与自觉和清醒认识民族文化两个相辅相成的价值维度。

C.文化自觉能够规避盲目信仰带来的荒谬、自相矛盾,并能引领人性从善、从真、从美。

D.文化自觉要坚持正确文化精神追求和审美文化取向,要有科学的历史眼光和意识。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文化自觉概念的提出入手,介绍文化自觉的重要作用,并说明了文化自觉的两个价值维度。

B.第二段多处引用中西文化名人言论,论述自我启蒙应当摆脱不成熟状态,寻求理性,加强文化自律。

C.第三段说明实现文化自觉需要在自我启蒙的基础上坚守“全球意识”下的民族文化信仰和民族精神。

D.整篇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从对待个体和民族文化两个方面阐述了实现文化自觉的具体途径。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个体的自省与自觉需要鼓足并下定决心去独立摆脱自己加附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从而达成弥补理智的不足、完成自我启蒙的目的。

B.自我理性的挖掘与完善是理性成熟的标志,它让人类产生伦理意识,使人与物区别开来,不再受外物的支配,保持身份的尊严与独立。

C.文化自律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守道归朴,回归人的合理的自然本性;其二是陷于纷繁环境时不能迷失本性,理性地判断和取舍名利物。

D.保持民族的独特思想和文化信仰是唤醒民族文化自觉的必要条件,必能摆脱被全球一同化的危机,创造“人性”历史、和谐共存的文明世界。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襄阳围急,将破,立信①遗似道②书,云:“沿江之守,不过七千里,而内郡见兵尚可七十余万,宜尽出之江干,以实外御。汰其老弱,可得精锐五十万,于七千里中,距百里为屯,屯有守将;十屯为府,府有总督。其尤要害处,则参倍其兵。无事则泛舟江、淮,往来游徼,有事则东西互援,联络不断,以成率然之势,此上策也!久拘聘使,无益于我,徒使敌得以为辞,莫若礼而归之,请输岁币以缓目前之急。俟边患稍休,徐图战守,此中策也!”后伯颜③入建康,闻其策,叹曰:“使宋果用之,吾安得至此?”

北人南侵,文天祥上疏,言:“朝廷姑息牵制之意多,奋发刚断之意少,乞斩师孟④衅鼓,以作将士之气。”且言:“宋惩五季之乱,削藩镇,建邑郡,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以变弱,故敌至一州则一州破,至一县则一县残,中原陆沉,痛悔何及?今宜分天下为四镇,建都督统御于其中,以广西益湖广,而建阃于长沙;以广东益江西,而建阃于隆兴;以福建益江东,而建阃于番阳;以淮西益淮东,而建阃于扬州。责长沙取鄂,隆兴取蕲、黄,番阳取江东,扬州取两淮。使其地大力众,足以抗敌,约日齐备,有进无退,日夜以图之,彼备多力分,疲于奔命。而吾民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敌不难却也!”

〔评〕靖康有李纲不用,而用黄潜善、汪伯彦;咸淳有汪立信不用,而用贾似道;德佑有文天祥不用,而用陈宜中。然则宋不衰于金,自衰也;不亡于元,自亡也!

(选自冯梦龙《智囊》)

已而闻似道溃芜湖,江汉守臣皆望风降遁。立信叹曰:“吾今日犹得死于宋土也。”乃置酒召宾佐与诀,手为表起居三宫,与从子书,属以家事。夜分起步庭中,慷慨悲歌,握拳抚案者三,以是失声,三日扼吭而卒。

(《宋史·汪立信传》)

(元世祖)召入谕之曰:“如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立信:即汪立信。②似道,即贾似道。③伯颜:元大将。④师孟:南宋降元官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徒使敌得以为辞   辞:借口

B.以作将士之气     作:激励

C.宋惩五季之乱     惩:惩治

D.属以家事         属:嘱托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莫若礼而归之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B.请输岁币以缓目前之急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至一县则一县残         欲苟顺私情,则告不许

D.愿赐之一死足矣         我何何面目见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汪立信对敌我双方情况十分了解,他的上书数据分析具体、详实,用兵策略环环相扣,自成系统,但可惜不被贾似道采用,宋军只能以溃败告终。

B.文天祥从对敌斗争意志、国家政策方针角度分析宋朝形式,涉及物质基础、人力资源、战略战术安排甚至还注意到民间抗敌力量,确是高瞻远瞩。

C.汪立信知道国势倾颓,已难以挽回,他不愿意看到大宋灭亡的结局,不愿做亡国奴,以身殉职,上吊而死,体现了刚烈的性格和对宋室的中心耿耿。

D.文天祥被俘以后,面对敌人的诱惑,毫不动摇,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临刑时他慷慨激昂,视死如归,体现了大丈夫气概。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宋果用之,吾安得至此?

译文:

(2)然则宋不衰于金,自衰也;不亡于元,自亡也!

译文:

(3)已而闻似道溃芜湖,江汉守臣皆望风降遁。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江上望青山亿旧

王士慎

扬子秋残暮雨时,笛声雁影共迷离。

重来三月青山道,一片风帆万柳丝。

江  上

清·王士祯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自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8.请从虚与实的角度对两首诗进行赏析。(4分)

9.这两首诗虽都是写江上之景,但所所表达的感情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乙:①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暧暧远人村,             。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           ,川泽纡奇骇瞩。                             (王勃《滕王阁序》)

⑤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                   (周邦彦《苏幕遮》)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人人襟袖带香归

肖复兴

①去东湖那天,天刚放晴,阳光出奇得好。一连几天成都阴雨绵绵,让东湖一直湿漉漉的,充满湿润的期待。之所以期待,因为它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唐代的园林。我国现存的园林大多是清代的,明代的都少见。

②东湖在成都北30多公里处的新繁,现在是成都的郊区了,咫尺之遥。我是从东湖后门进去的,遗憾未能先看到前门“唐贤胜迹”的横匾。后门镶在古城墙之中,是后开的,门不大,但有古城墙的衬托,显得古色古香,特别是阴雨的淋漓,使得城墙青苔斑驳,砖石浸润得格外沧桑,没有进门便对里面充满厚重的想象。

③东湖当年在县衙之东,因之得名,唐时为官居宰相的李德裕在新繁当县令时所建。最早见诸文字是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新繁县有东湖,李德裕为宰日所凿。”难得的是千余年的风霜雪雨变化至今整体骨架未动,前后两湖砚湖和万花湖唐代风光依旧,还保留着当初的唐风唐韵。好多人都以为我们的古迹和欧洲不同,欧洲是石头的建筑,而我们则是木头的建筑,所以难以保存。其实,这只是一种误解,关键在于维修和保护。由于东湖历代都有维护和修建,它才得以存活至今而出类拔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清同治年间任新繁知县的一个叫程祥栋的人,自己从薪水里掏出2000贯捐助翻修东湖。我不太弄得清这2000贯到底值多少钱,但看他新修了怀李堂,清湖底的淤泥筑蝠崖,在蝠崖上建青白江亭这样多重项目,应该颇为可观。有意思的是,包括程祥栋在内的历任修建东湖的县太爷都为东湖留下诗文,而不是仅仅动动嘴,实在让我们如今不少发言稿都要秘书代笔的不少县太爷汗颜,更不要说让那些贪官污吏自己掏银子修湖了。

之所以这么多朝代的县太爷对东湖情之独钟,在我参观一圈东湖之后,明白了,因为他们都敬重和新繁相关的三个人。一个是唐代的李德裕,一个是北宋的赵汴,一个是南宋的梅挚。他们的官职有大有小,李德裕官至当朝宰相,赵汴时任封疆大吏西川节度使,梅挚只是地方的一个小官。但是,他们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为官清廉,一为百姓做过实实在在的好事,而不是那种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贪得无厌者。看来,历朝历代,人们对于当官的要求和期待,就是这样简单明了的两点。你做到了这两点,人们就记住你,做不到,遗臭万年。

李德裕是高官,也是诗人,是真正的诗人,全唐诗里收录了他的一百四十余首诗,称赞他“身在大位,手不去书”。他在成都时,平定南诏和吐蕃入侵,让百姓安居乐业,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意思的是,如今李德裕的遗迹东湖独存,说明新繁人对他的厚爱。据说,李德裕当年在东湖亲手植下四株柏树,历经千年,一直到民国时期还在。人们特别在古柏前修建了古柏亭。一个军阀手底下的士兵,在古柏的树洞烧纸,把树点燃烧死,新繁人不干了,最后军阀只好把士兵枪毙才平息民愤,足见人们对李德裕的感情。

赵汴时任御史,因一身清廉,不畏权贵,被称为“铁面御史”。他任成都州府时,一次路过新繁,看见湔江清澈见底,感慨道:我们当官的,就要像这江水一样保持自己的清白才是!从此,当地人把湔江叫做了青白江,一直叫到了今天。程祥栋在蝠崖上修建了青白江亭,站在那里,青白江一览脚下,那从雪山融化下的雪水汇成的江水,确实是清澄明澈,如练如镜。

梅挚是新繁人,一生清清白白为人,认认真真做事,骨头还硬,敢于直言上疏。他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五瘴说》,所谓五瘴,是直斥为官的五病:“急征暴敛,剥下奉上,此租赋之瘴也;深文以逞,良恶不白,此刑狱之瘴也;昏晨醉宴,弛废王事,此饮食之瘴也;侵牟民利,以实私储,此货财之瘴也;盛栋姬妾,以娱声色,此惟薄之瘴也。”实在像是句句说给今天的,仿佛有先见之明。他同时还说了这样一句:“有一于此,民怨神怒。”一针见血,更是戳到腰眼儿上。心想,如今我们愿意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应该是才对,特别应该让那些为官者到这里看看。其实,梅挚所说的五瘴,历朝历代都存在,贪污腐败,营私舞弊,是所有有良知者的大敌。南宋时就有人将这《五瘴说》刻在桂林龙隐崖上,清代有人从那里拓印回新繁藏于龙藏寺,光绪年间的新繁知县是一个叫段莹的人,索性将其翻刻于石碑上,立于东湖,让更多的人知道并看见。后人又在东湖西岸专门修三百梅花馆纪念他,不仅因为他姓梅,更取段莹当年翻刻立碑时写过的诗句“精神应与老梅通”之意。

一座唐代的古老园林,不仅因为亭台楼阁湖水树木秀丽而令人流连,也不仅因为年代久远硕果仅存而令人怜惜,更因为有这样三位古人的存在而令人景仰。就像舞台上背景雕梁画栋炫目,天幕上日月星辰闪烁,但没有人物出场是无法打动人的。难得的是东湖有这样三个不同凡响的人物让它有了生命,让它不仅有历史的厚度,还充满感情的温度。为了纪念这三位古人,几代后人在怀李堂前特意种植了柏树,在青白江亭前种植了竹林,在古城墙周围遍植梅花,成为了今天的梅岭。柏竹梅,成为了三位贤人的形象的比兴,也使得人们的感情和心情得以抒发。沿东湖,我连转了两圈,雨后的梅花满园绽放,如放翁诗中所说:人人襟袖带香归。

(有删改)

1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第②段写道“没有进门便对里面充满厚重的想象”,请概括“厚重的想象”的内容。

答:

(2)请简要分析东湖成为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唐代的园林的原因。

答:

12.第⑦段引用梅挚的《五瘴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3.作者本是写东湖游记,但主要篇幅却记叙了李德裕、赵汴、梅挚的事迹,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14.文章以“人人襟袖带香归”为题,这是作者游东湖的感受。读完此文,你嗅到了什么样的香气呢?请谈谈你的感受。(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平添  缈远  白篷船   发祥地  通宵达旦  再接再厉

B.厘清  福分  掰腕子  水蒸气  色彩纷呈  福寿绵长

C.赋予  戏谑  哈密瓜  接地气  春华秋实  攻城掠地

D.沉疴  熨帖  金钢钻  斑马线  曲意逢迎  震古烁今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成为我们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无可非议的议题,是对公民道德的考量,也是对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能力的挑战。

B.一次次见到如此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一次次大饱朵颐,却似乎再没有馋涎欲滴的感觉,更没有当初对一顿红烧肉就如盼过年般朝思暮想的心情。

C.宣城在市直单位推行的党员上岗戴党徽制度得到党员干部的积极响应,姚玉舟认为这样做不仅能约束广大党员干部的危言危行,更方便群众监督。

D.年轻人有热血有豪情,充满对未来的想象,但这不是浮躁的理由,年轻人更应当脚踏实地而不是天马行空地生活、工作,这样无悔青春,无悔时代。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政府11月23日宣布在东海上空划设防空识别区,对不配合识别或者拒不服从指令的航空器,中国武装力量将会采取防御性紧急处理。

B.我国现在已经具备发射一个火星探测器,围绕火星进行探测活动的条件,但什么时候开展火星探测,这还取决于国家的财力和决策而定。

C.西藏国家公园的建设将围绕“高原生命力”定位,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监测与保护,禁止资源开采活动,开发多种不妨碍生态系统的旅游项目。

D.国际能源署预测,中国将在未来25年大规模生产可再生能源,这不仅将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树立典范,而且可以摆脱污染严重的恶名。

18.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大数据决策”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4分)

当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来处理,难以帮助人们在合理时间撷取、管理、处理、整理并作出决策的时候,大数据决策方式产生了。如2009年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谷歌公司通过观察人们在网上搜索的大量记录,在流感爆发的几周前,就判断出流感是从哪里传播出来的,从而使公共卫生机构的官员获得了极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并做出有针对性的行动决策,而这比疾控中心的判断,提前了一两周。

答:

19.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有句成语叫:“曲径通幽”,意思是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优美的地方。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①           。也可作为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采用的方法。当你陷入山重水复的困难时,在另辟蹊径的小路上求索,②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的新天地。春秋时期,秦师欲灭郑,狭路相逢,弦高拿出食物犒劳去侵略郑国的强盗,迷惑了秦师,使危在旦夕的郑国化险为夷。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都表现为曲折的、螺旋式、波浪式的前进运动,以退为进、以迂为直的方法,③正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遵循和运用。

答:

20.阅读右面漫画,按要求答题。(5分)

(1)给漫画拟定标题。要求:不得使用“无题”作为标题。

答: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漫画的含义。要求:不超过40字。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华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中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也有人说,环境永远不会十全十美,消极的人受环境控制,积极的人去控制环境。怎样处理人和环境的关系,是摆在每个人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重要人生课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4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C(一方面,“能够规避盲目信仰带来的荒谬、自相矛盾”的是“建立在文化信仰上的文化自觉”,另一方面,原文为“理性”“引领人性从善、从真、从美”。)

2.A(第一段没有介绍“文化自觉的重要作用”。)

3.C(A项,“弥补理智的不足”错,不成熟状态的形成原因并不是“缺乏理智”。B项,“自我理性的挖掘和完善是理性成熟的标志”于文无据;“不再受外物的支配”错,原文为“受支配的同时具有'自我完善化的能力’”。D项,“必须摆脱全球一同化的危机”错,原文为“才有可能不陷入被全球一同化的危机”。)

4.C(惩:苦于。)

5.A(A.均为连词,表承接。B.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拿;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人称代词,我/人称代词,他们。)

6.D(D.“临刑时他慷慨激昂”错,原文为“临刑殊从容”,文天祥是从容就义,数日后,其“面如生”。)

参考译文:

襄阳城被蒙古军围攻,情势急迫时,将要被攻破,汪立信写信给贾似道,说:“沿长江的防线不过七千里,而内郡现有的士兵还有七十多万,应该都派到江边,充实对外防御的兵力。七十多万兵力中,淘汰掉老弱不堪作战者,还有五十万精锐。在七千里之间,每距一百里设一屯,每屯有守将,十屯为一府,每府有总督。地势特别重要的地方,就用三倍兵力。平时在江淮之间泛舟来往,保持联系,战时东西彼此支援,联络不断,来造成足以应付蒙古人忽然攻击的防御力量,这是上策。扣留蒙古人的使臣,对我们没有好处,只会给敌人借口。不如礼遇他们,放他们回去,以每年输送财帛的方式来缓和目前急迫的形势。等边境的压力稍微缓和,再从长计议战守的策略,这是中策。”后来蒙古伯颜攻入建康,听到了汪立信这番策略,叹息道:“假使宋室真的采用这个计策,我们今天怎么可能在这里呢?”

蒙古人南侵,文天祥上疏,说:“朝廷只求一时偏安,牵制前方将帅作战的气息太浓,而奋发进取、决心作战的意志太弱,请求立刻斩杀师孟,用他的鲜血涂在鼓上,来激励士气。”又说:“宋朝受五代之乱的伤害,虽然削弱拥兵的藩镇,建立邑郡,一时虽然可以矫正军人拥兵作乱的弊病,然而也付出国力衰弱的代价,所以敌人每到一州,一州就残破,每到一县,一县也残破,最后弄得整个中原沦陷,如今后悔也来不及。如今应将天下分为四镇,每镇设立都督一人负责统领;将广西并入两湖为一镇,军府建于长沙;将广东并入江西为一镇,军府建于隆兴;将福建并入江东,军府建于番阳;将淮西并入淮东,军府建于扬州。要求长沙负责收复鄂地一带,隆兴负责蕲黄一带,番阳负责江东一带,扬州负责收复两淮一带。如此,才能使各镇地大兵多,足以对抗敌军,并找寻适当时机约定日期一起进军北伐,有进无退,倾尽全力攻击敌军,使敌军因战线扩大,必须防备各方的攻击兵力,而造成局部防御兵力的不足,疲于奔命。再加上我方策动敌后的百姓起义,从内部加以骚扰颠覆。如此,敌人就不难击退了。”

〔评〕靖康年间有李纲不用,而用黄潜善、汪伯彦;咸淳年间有汪立信不用,而用贾似道;德佑年间有文天祥不用,而用陈宜中。既然这样,那么宋朝不是因金人强大而衰弱,而是自己衰弱;不是被元灭亡,而是自己灭亡。

不久,就听到了贾似道在芜湖溃败的消息,江汉守臣也都望风投降或逃跑。汪立信感叹道:“我今天还能死在宋土上。”于是就置酒召集宾客与手下官员,与他们诀别,亲自写奏章给皇帝,又给侄子写信嘱托家事。夜半,他心绪难平,信步来到庭中,慷慨悲歌,紧握双拳反复抚拍桌子,以至悲情难抑失声痛哭。三天后,他上吊而自杀殉国。

元世祖把文天祥召入宫中,对他说:“你有什么心愿?”文天祥说:“我受宋朝的恩惠,做了宰相,怎么能够侍奉别的皇帝?希望赐我一死就满足了。”但是元世祖仍然不忍心赐他一死,随即让他退下。进言的官员们极力主张成全文天祥的请求,于是元世祖也就同意文天祥的请求。文天祥临刑时非常从容镇定,对押解的吏卒说:“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几天后,他的妻子欧阳氏前去收尸,文天祥的面容同活着的时候一样,终年四十七岁。

8.《江上望青山忆旧》前两句写记忆中的景物,深秋暮雨青山的迷蒙萧瑟的景象,是虚景;后两句写眼前的景物,阳光明媚,一片风帆行驶在江面上,柳丝挂满春堤,是实景。整首诗虚实结合,对照鲜明,产生了特殊的艺术效果。(2分)《江上》整首诗均描写深秋时节的景象,是实景。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江上、地上、空中多层面的渲染,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和效果。(2分)

9.《江上望青山忆旧》前两句回忆过去所见迷蒙萧瑟的秋景,表现诗人当时惘然的心境;后两句描写的是眼前晴朗明媚的春景,表现诗人愉悦之情,昂扬奋发之态。(2分)《江上》前两句描写的秋景开阔辽远,是诗人心胸开阔的表现;后两句勾勒出一幅由寒潮、山林、大雁、黄叶构成的秋景图,秋江晚渡的行为表现了诗人超然洒脱,探赏大自然的情趣。(2分)

10.甲:①山寺钟鸣昼已昏   ②渔梁渡头争渡喧   ③人随沙岸向江村   ④余亦乘舟归鹿门   ⑤鹿门月照开烟树   ⑥忽到庞公栖隐处

乙: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②亦足以畅叙幽情   ③依依墟里烟   ④山原旷其盈视   ⑤樯橹灰飞烟灭  ⑥梦入芙蓉浦

11.(1)古色古香体现唐代风韵的建筑;(1分)历代贤人的事迹及遗迹;(1分)优美的自然风光。(1分)

(2)历代官吏对为官清廉者的景仰,使东湖历代都有维护和修建;(1分)秀丽风景令人流连;(1分)年代久远硕果仅存令人怜惜。(1分)

12.凸显人物形象,表现梅挚认真、清白、正直的性格。(2分)五瘴所揭示的为官者的这些弊病,和生活中贪官污吏有太多相似之处,拉近了文章和生活的距离,揭示文章主旨,富有现实意义,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引用梅挚的文章《五瘴说》,详实具体,增强了文章的人文意蕴,使文章内容深刻。(2分)为下文揭示东湖石碑和三百梅花馆的来历等内容作铺垫。(2分)(任答三点即可)

13.三人都为官清廉,为百姓做过实实在在的好事,他们的事迹使东湖不再是自然景观,而是有了更丰富的意蕴,他们的品质正是作者所谈赞美的,是文章主旨所在,也是文章现实意义所在。(2分)东湖是唐代李德裕在新繁当县令所见,园内景物如怀李堂、青白江亭、梅岭均和他们有关。(2分)

14.①东湖优美的自然景色、丰富的人文景观,让人流连忘返,一番游历,香气盈袖。(2分)②李德裕等人围观清廉、为百姓做实实在在的好事,令人感动、钦佩,一番游历,是精神的洗礼,人物美好品质香气盈怀。(2分)③虽然历朝历代都存在贪污腐败,营私舞弊,但总有正直的官员坚守着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总有人和腐败的风气做斗争,这是一个人的良知,社会的良知。这是对所有良知者的慰藉,也是未来的希望。(2分)④阅读文章,思考社会与人生,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增强了战胜腐败的信心,这是本文的现实意义。(2分)

15.B(A.缈远—渺/邈远;C.攻城掠地—攻城略地;D.金钢钻—金刚钻。)

16.D(D.天马行空: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此处使用正确。A.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这里应为“无可置疑”,是指事实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B.朝思暮想:形容时刻想念。一般只用于思念人,这里属于误用对象。C.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此处望文生义。)

17.C(A.成分残缺,应在“处置”后加上“措施”。B.句式杂糅,删除“而定”。D.语序不当,应把“将为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树立典范”与“摆脱污染严重的恶名”调换顺序。)

18.大数据决策是一种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获取价值,让数据主导决策的决策方式。(写出大数据决策的类属,1分;写出获取价值,1分;写出让数据主导决策,1分;语言通顺、条理清楚,1分。超过字数,扣1分。)

19.①也是生活中处理问题时采用的方法(2分)

②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的新天地(2分)

③正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遵循和运用(2分)

20.示例一:(1)保障(2分)

(2)政府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为城乡居民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3分)

示例二:(1)晴空(2分)

(2)政府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为城乡居民健康擎起一片晴空。(3分)

21.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谈论的是人与环境的问题,此处的“环境”并不是指自然环境,而是指一个人成长的环境。材料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命题者试图以此引起人们关注人的成长和环境的关系。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言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作文可以围绕环境和一个人成长的关系来写。环境可以指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罗曼·罗兰还说过“我不知道是否有别人比我从父亲那里所得的更多”;英国的欧文也讲过“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始终是他们出生以前和降生以后的周围环境的产物”,可见环境对人的重要性。由此,可立意为“家风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营造良好风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橘生江南,逾江北为枳”“为成才创造良好环境”等。

“也有人说”则指出人在环境面前的主观能动性。作文可以围绕人在环境面前的自律、自守、自强立意。在恶劣的环境面前,人可以以苦难为砥石砥砺自己的进步,战胜苦难。在污浊的社会风气面前,人可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待环境,人不应随波逐流,而要有分辩,有识见。由此,可立意为“撷取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拒绝恶习”“做环境的主人”“把抱怨环境的心化为上进的力量”等。

也可以综合以上内容,辩证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从整个材料的角度立意,如“既要重视环境的影响,还要重视人的作用”“环境不可漠视,成才靠自己努力”“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等。


    相关文章

    2015届安徽各地语文模拟考作文题目(1)

    2015届安徽各地语文模拟考 作文题目 (一) 2015届"江淮十校"八月联考语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每当我似乎感受到世界的深刻意义时,正是它的简单令我震惊. --加缪 安徽省六校教育 ...

    2012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

    2012安徽省省级示范高中名校高三联考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2012年2月3日上午 命题单位:华普教育教育研究所语文研究室 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审美到审善 江 岳 近些年来,美在 ...

    2014届高三年级组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 高三年级工作计划 高三年级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一个学年,为了搞好高三年级管理工作,完成学校以及各部门对高三年级制定的各项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本年级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级本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备考质量为 ...

    赴襄阳五中

    赴襄阳五中.三中考察学习报告 10月9日至10月10日,市教育局组织教研室及三所省级示范高中的校长.教师一行13人到襄阳五中.三中进行了实地考察,其中,我校徐红山.涂光熠.杨良刚三人参加了本次学习.现将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报告. 一.考察流 ...

    立体几何三视图及体积表面积的求解

    立体几何三视图及体积表面积的求解 一.空间几何体与三视图 1.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3-2014年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阶段检测)一个长方体截去两个三棱锥, 得到的几何体如图1所示, 则该几何体的三视图为( ) A B C D [答案]C [ ...

    文化常识题汇编1

    文化常识题汇编 1.(河北省百校联盟2016届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换成 ...

    时态和语态讲解

    语法专题二 时态和语态 一.一般时 (一) 一般现在时 1.表示习惯性.经常性的动作.常与表示习惯的副词(词组)always ,every time,now and then ,occasionally ,often ,seldom ,so ...

    天一大联考(三)2014-2015学年语文试题及答案

    天一大联考(原豫东.豫北十所名校联考) 2014-2015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 语文·答案 (1~6题,13~15题,每小题3分) 1.C 2.D 3.C 4.C 5.B 6.D 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一 ...

    6 等比数列的综合与应用

    精品题库试题 理数 1. (2014大纲全国,10,5分) 等比数列{an }中,a 4=2,a5=5,则数列{lg an }的前8项和等于( ) A.6B.5C.4D.3 [答案] 1.C [解析] 1.由题意知a 1·a 8=a2·a ...